打开netflix,本想在假期的傍晚随便看点什么打发时间,结果一口气看完了这部F1传奇纪录片。
非常非常非常的感动,无数次激动到流泪,血液沸腾,全身起鸡皮疙瘩。
上一次看F1的记忆还是初中三年。
30年的人生里,在家和父母一起住只有这三年,那时候每天的午饭晚饭电视一直都是中央5的体坛快讯。
那时候成绩好学习压力不大,我从来没上过补习班,周六学习,周日就是休息,睡懒觉到中午可以看到个NBA的结尾,下午就看F1直播。
全程2个小时的比赛,不眨眼的看完。
我妈就说就是不停绕圈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当然好看呀!
F1不仅是车手的单打独斗,车好不好,当天有没有下雨,车队的进站策略怎么用,进站换胎够不够利索,会不会有超车,有没有三连发卡弯,爆胎,退赛是常有的事;车不稳定真的很糟心,再好的车手也无力施展;最烧钱的运动,充满变数和刺激;技术好很重要,法拉利曾经因为车好而稳坐第一,舒米常常夺冠,每次都是标准的跳跃pose,巴里切罗像是千年老二;还有那些不能轻松躺赢却有股冲劲的人,特别不服输的蒙托亚,一次次的挑战法拉利;后来出现了英国帅哥巴顿,卖相好看但是也就那样,那时候我们喜欢阿隆索啊,又是一个很敢挑战的人;还有汉密尔顿,kimi,马萨,小舒马赫也在,那会维特尔还在开第二梯队的车?
还曾经对空气动力学充满向往,直到高中物理总是不及格,唉...;然后十几年过去了,看了这部纪录片发现F1依然是我心里最最好看的比赛。
没有大车队的躺赢,镜头对准了年轻的赛车手,成绩垫底的车队,没有钱可以烧的车队,引擎技术跟不上的车队,没有了工作的工程师,没有了工作的赛车手,车队成绩不好的负责人... 透过屏幕能感受到他们承受的巨大压力(比我等普通人要大很多倍);面对难题和质疑下的落寞,眼泪,无言,承受,探索解决方案。
没见过纪录片能这么励志的!
我觉得他们真的太棒了!
同时感觉我们是活在同样的世界里的,因为我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工作失误,团队里有个关系剑拔弩张的队友,老板没钱了,硬件技术不靠谱,富二代来抢饭碗,竞争对手在媒体上黑我,留在老东家还是跳槽...在种种情况下,他们这么做的;车手们保持严格的自我训练,在赛场上拼命争夺;经理们开会开会开会,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保证工作能顺利继续下去。
虽然广义上来说这还是一个有钱才有可能躺赢的游戏,但netflix真的关注点找的太好了,抛弃了大车队的华丽成绩,让我们看到游戏的背面,这么多人在努力坚持,看的人心酸。
一口气看完,我流了好多的泪,获得了好多好多的力量和勇气。
真的拍的太好了。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谁有资源😭
在孔院的时候,有次跟学生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传统的意义是指三十岁的时候建立自己的三观,四十岁时行走人间,游刃有余。
呃。。。
太复杂。
我当时跟学生说,人生就是一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
然而大才女张爱玲说“出名要乘早”。
如果你想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么一定要看看网飞纪录片《Drive to Survive》。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始终心不甘情不愿挣扎着踏入中年人队伍的“老少女”,整个一季我都处于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
在2019赛季,10只F1队伍20位主力车手,一半年龄都在25岁以下,最小的出生于1999年11月,嗯。。。
已经是这项极速运动的World Top 20。
想起有次跟帅弟一起吃面条,他随口提了一句说最近在做上市的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总经常带他们来这家面馆,“嗯,86年的,比你还小两岁。
”那大概是我吃过最难忘的一碗面条。
相比父辈成功人士的大腹便便、满头华发,如今的马云马化腾马克扎克伯格马斯克马克龙们都是一水的正值壮年(是的我故意的),有的看起来正值青少年,我瞬间理解了身边的四旬咆哮老母们那焦虑的心。
未来,已来。
当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FE最终会代替F1,如今的特斯拉车主已经能够“像遥控玩具车一样”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自己的汽车。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旧交替,后浪推前浪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然而对于热爱一级方程式赛车的人,那代表着速度、危险、激情的引擎轰鸣永远无法替代。
这不仅仅是属于一代人的运动,更是属于一代人的情怀。
女儿推荐,看了第一季和第二季,非常好看、惊心动魄的F1赛车几大参与的公司以及20个赛车选手的起起落落。
之前,我并不了解F1,透过这个记录片加上老公、女儿在旁边的对于一些赛事规则的解释,才慢慢理解这个运动。
赛车选手大部分都非常年轻,L. Hamilton(路易斯爵士)这种36岁仍然处于巅峰的很少。
大部分的青少年从小玩的电子游戏里,赛车肯定是其中一个,对于F1的现实中的速度感肯定很让只能在游戏中体会速度的赛车迷羡慕、痴狂。
赛车选手很多的赛道模拟也都是在一台类似游戏赛车上做模拟。
实际的赛车里,选手对于道路的可见度不是太高,所以他们很多时候对于赛道的设计以及哪个弯道特别具挑战等都几乎是要背下来的。
在赛事进行中,他们必须靠控制中心的工程师来掌握整体赛事的状况(例如:哪个选手车祸出局、选手目前的排名、跑在选手前面的另一名选手的车速距离是多少、谁在选手后面并且有超车的可能、等等。
)这真的是一个Team Sports。
记录片里的二十名赛车选手被采访时,都会提到家人为了培养他们所做出的牺牲。
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很普通的家庭、甚至是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
赛车选手的培养跟很多其他运动的培养一样,都很花钱,可以想象这些选手的家人的付出和幸苦。
这些年轻人都想到了家人,相信他们的家人也很欣慰吧。
Netflix又一个精彩的记录片系列。
推荐!
“当车手开始感到害怕,他就该退役了。
”《Formula 1:飆速求生》,Netflix出品的这部纪录片分别从车队、总经理、车手乃至资深F1记者等视角介绍F1这项血脉喷张的激情运动。
在导演的镜头中,你可以感受车队与车队之间、车手与对手甚至车手与队友之间的博弈,为的就是可以在每站赛后登上只有三个位置的领奖台,尽情喷香槟享受胜利的感觉。
在F1如梅赛德斯和法拉利等财力雄厚的车队,他们将不计其数的钞票变成了赛车上的零件。
哈斯车队总经理冈特-斯泰纳被问到车队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只有212人。
”这个数字遭到旁边的人调侃,“你们这车队的人比梅赛德斯休假的人还要少啊。
”有着敦实财政基础的车队可以对他们的战车做出任何改变而不考虑成本,但对于小车队,这明显是行不通的。
片子的节奏也是相当紧凑,要是你有时间,你完全可以一口气追完十集。
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先是在起点加速,渐渐提升到高潮,再到底部。
一环紧扣一环的情节呈现会让你感受到你正在驾驶着赛车进入几个弯道,脚踩制动踏板刹车进弯道,然后再一脚油门出弯,一个接一个。
在看这片子之前,我对F1的了解也极为有限。
这部纪录片适合作为F1新手入门资料,可以帮助你了解到更多的F1资料。
当然,以纪录片的角度来观赏这部豆瓣评分为9.3的佳作,说不定你就从此爱上了F1。
其实一直没有特别关注一级方程式这项运动,觉得不就是开车嘛,还到处乱撞,看不明白。
直到前年第一次去上海赛车城看了一场法拉利的open day,发现赛车的引擎声既然可以匹敌飞机。
每当红色的法拉利从看台前飞驰而过时,你不得不捂住双耳。
之后,还是没有觉得这个运动有多么精彩,不就是飙车嘛?
直到上周末和朋友去开了次卡丁车,感受到即使是开80cc的入门车那贴近地面的加速带给你的冲击时,当过弯你必须用到核心力量来控制方向,我才感受到原来开车和看车是有如此大的差别。
开完卡丁车回来,我就迫不及待的想看这部剧了。
从第一集开始,就震惊了。
原来这是一个如此有血有肉,充满爱恨情仇、跌打起伏的运动。
丝毫不亚于我喜欢看的NBA。
这个运动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10支车队、10位车手、21个世界大都市,故事就在环球旅行中发生。
自己甚至产生了想去车队当一名机械师的“非份之想”,毕竟铁打的机械师,流水的赛车手。
不管怎么说,这觉得是五星好评的一级方程式入门佳作,让一个门外汉可以不再雾中看花。
如果你也好奇这个世界上门槛最高、速度最快、比赛成本最高的运动话,就从这部剧开始吧!
一、情节点还原第一集All to Play For 摩拳擦掌一、梗概:澳大利亚大奖赛开赛在即,红牛车队车手丹尼尔·里卡多摩拳擦掌希望拿下开门红,而车队也在为新赛季揭幕站做着最后的准备。
二、情节点:1. 丹尼尔·里卡多,澳洲人,效力于红牛队,2018赛季第一场比赛在墨尔本开赛。
2. 介绍丹尼尔小时候的梦想,以及小时候赛车录像带。
3. 红牛队经理与FI记者介绍本赛季比赛情况。
4. 周五练习赛。
5. 周六排位赛,丹尼尔排位赛排名第八位发车,此次正赛面临巨大挑战。
6. 主要对手美国哈斯车队车手凯文·马格努斯,哈斯车队两名车手拿到第五、第六的发车位置,是历史最好成绩。
7. 周日,正赛。
伴随丹尼尔母亲的声音,画面配合丹尼尔赛前准备、比赛、修车。
8. 哈斯车队因为轮胎技师没有熟悉流程而两次没有上紧轮胎导致车手(罗曼·格罗斯让、凯文·马格努斯)在拿到最好成绩时双双退赛。
9. 比赛结束,丹尼尔获得第四名。
第二集The King of Spain西班牙之王一、梗概:在巴塞罗那举行的西班牙大奖赛上,本土作战的费尔南多·阿隆索将要面对来自雷诺车队车手小卡洛斯·塞恩斯的挑战,而他所在的迈凯伦车队更是希望能借此扭转颓势。
二、情节点:1. 西班牙车手卡洛斯·塞恩斯效力于法国雷诺队,从小的梦想是“成为费尔南多·阿隆索”。
2. 在澳洲大奖赛上,卡洛斯·赛恩斯要与自己从小的偶像迈凯伦车队的阿隆索同场竞技。
3. 雷诺车队与迈凯伦车队也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赛季开始前6个月,英国迈凯伦车队曾统治车坛多年,如今遭遇颓势,想要重回车队第一集团;雷诺车队想要跻身第一集团必须在本赛季表现出众。
4. 赛季前一个月,冬季测试,阿隆索撞车。
5. 三个月后,第四场大奖赛,阿塞拜疆巴库城市赛,迈凯伦车队车手阿隆索第一圈撞车,失去反击可能,进站后重新出发。
6. 红牛车队内部两位车手,相互击杀,双双失去比赛资格。
7. 卡洛斯·赛恩斯幸运前进两名,经纪人(其表哥)表示F1就是这么神奇。
8. 巴库大奖赛后,卡洛斯·塞恩斯回到西班牙的家庭生活,介绍其父亲老卡洛斯·塞恩斯为两届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得主的传奇人物。
9. 第五场大奖赛,西班牙大奖赛,14年后,两位西班牙车手回到故乡竞争最佳车手,最终卡洛斯·塞恩斯排位第七,阿隆索排位第八。
第三集Redemption救赎一、梗慨:在久负盛名的摩纳哥大奖赛上,一位新人让丹尼尔·里卡多备感压力,而威廉姆斯车队则是拼尽全力避免赛季过早结束。
二、情节点1. 回顾阿塞拜疆大奖赛两位红牛车手(丹尼尔·里卡多与马克斯·维斯塔潘)相撞事件,车队经理的失望,丹尼尔·里卡多认为车队偏向马克斯·维斯塔潘,思考下一年留在红牛队的意义。
2. 红牛车队经理认为马克斯·维斯塔潘21岁是升起的新星,丹尼尔·里卡多28岁是经验丰富的车手,两位处在不同职业阶段,虽然希望续约但不会强求丹尼尔留在红牛队。
3. 丹尼尔·里卡多与顾问商量与其他车队接洽事宜。
4. 英国,克莱尔·威廉姆斯为威廉姆斯车队副经理,该车队由其父亲创立,是一只私人车队,克莱尔2013年接管后,一直走下坡路,在赛场排位最末。
5. 第六场大奖赛,摩纳哥大奖赛,红牛车队两位车手争夺队内头号车手位置。
6. 私人车队威廉姆斯车队需要资金支持,加拿大富豪劳伦斯·斯特罗尔两年间投入重金,条件是儿子兰斯成为队内两名车手之一。
7. 周六排位赛,马克斯·维斯塔潘对于赢得比赛过分渴望,导致车撞到护栏,需要在两小时内修好车才能参加排位赛。
8. 因为马克斯·维斯塔潘的退出,丹尼尔·里卡多在排位赛拿到杆位(第一名),并且表示红牛队是否将太多资源投给了马克斯·维斯塔潘。
9. 周日正赛,马克斯·维斯塔潘因昨日错误最后发车。
丹尼尔·里卡多少了一名劲敌,最终夺得大奖赛冠军。
第四集The Art of War赛车的艺术一、梗概:红牛车队宣布下赛季不再使用雷诺引擎,而当家车手丹尼尔·里卡多则决定转投雷诺,两队场外关系本就不佳,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二、情节点:1. 2018年6月,本赛季大奖赛已结束8站,还剩13站。
介绍雷诺车队为法国国有公司,做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引擎生产商,一直为对手红牛队提供了12个赛季的引擎。
2. 第九场大奖赛,奥地利大奖赛,红牛赛道:丹尼尔·里卡多需要在本赛季连拿3场胜利,才有资格争夺冠军。
3. 丹尼尔·里卡多2018年与红牛签订合同,今年合同到期。
奥地利大奖赛当日,是丹尼尔·里卡多的生日,比赛时丹尼尔·里卡多却因引擎问题退出比赛,红牛队因此决定不与雷诺公司合作,停止使用雷诺公司的引擎,转而与本田公司合作。
4. 奥地利大奖赛,雷诺车队落后红牛车队100积分,丹尼尔因红牛队偏袒马克斯·维斯塔潘转而与雷诺车队签订合同。
5. 第13场大奖赛,比利时大奖赛发布会上,雷诺车队宣布新赛季已于丹尼尔签订合同。
6. 与此同时,丹尼尔的加入也威胁着雷诺车队车手赛恩斯的地位。
7. 与雷诺车队相爱相杀的红牛队表示自己的目标不只击败雷诺,而是世界冠军。
第五集Trouble at the Top高层的问题一、梗概:钱多不见得胜算大,迈凯伦车队就是个典型。
与此同时,印度力量车队领队和共同所有人不得不面对法律纠纷。
二、情节点:1. 印度力量车队经理维杰·马尔雅因2016年在印度破产流亡英国,组建了印度力量车队,旗下有两名车手塞尔希奥·佩雷斯与埃斯特班·奥康。
2. 奥康小时候家中贫寒,父亲为修车工人,加入F1后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3. 第10场大奖赛,英国大奖赛前夕,维杰·马尔雅面临严重危机,被引渡回印度。
4. 周六排位赛,迈凯伦车队与印度力量车队较上劲,年轻的印度力量取得好成绩,在赛场庆祝;另一边老牌车队迈凯伦雄风不在,开会复盘战术战略。
5. 周日正赛,雷诺队车手卡洛斯·塞恩斯在赛场出意外,印度力量小将埃斯特班·奥康抓住机会甩开老将阿隆索出线,获得积分。
6. 三周后,维杰·马尔雅在伦敦一审,将接受法律制裁,车队进入托管状态,管理权落入员工手中,众人开会讨论下一步计划,管理层承诺本月薪资照发。
7. 面对印度力量的严重危机,奥康表示自己和老板维杰·马尔雅关系亲近,相信他能处理好车队,但之前有过两只出过财务问题的车队都消失了。
第六集All or Nothing孤注一掷一、梗概:劳伦斯·斯特罗尔买下印度力量车队时,队里的两位车手担心自己的位置也许会被他儿子兰斯抢走。
二、情节点:1. 面临财务危机的印度力量车队由加拿大富豪劳伦斯·斯特罗尔买下。
一方面,斯特罗尔的进入让原来印度力量的两位车手焦虑不已,担心自己会被他的儿子兰斯取代;另一方面,私人车队威廉姆斯失去重要资金来源。
2. 第13场,比利时大奖赛,回顾印度力量车手埃斯特班·奥康从小在贫寒家境中成为F1赛车手的经历,业内人士评论“才华只能让你走这么远,金钱才是主要角色。
”3. 而印度力量另一位车手塞尔希奥·佩雷斯则幸运很多,他小时候参加比赛后就得到了墨西哥当地的大佬赞助因此得以去欧洲比赛,佩雷斯带着墨西哥背景资金加入印度力量车队,成为队内最老资格车手。
4. 回顾两位车手奥康与佩雷斯的多场比赛,二人大战,互相伤害。
5. 周六排位赛,雨天。
奥康在排位赛上奋力一搏,取得第三的好成绩,拿到车队历史最好成绩。
6. 第15场大奖赛,新加坡大奖赛。
第一圈,奥康就被佩雷斯挤上墙,随后佩雷斯也与别人撞车,二人均失去比赛资格。
7. 第19场大奖赛,墨西哥大奖赛。
本场回到了佩雷斯的家乡,印度力量宣布下一赛季将由佩雷斯与兰斯担任车手,奥康未获得2019车手席位,奥康对此结果无比失望也表示无法理解。
第七集Keeping Your Head保持镇静一、梗概:哈斯车队的罗曼·格罗斯让也许是太过于求胜心切,结果在法国大奖赛上把自己弄得精神紧张、信心不足。
二、情节点:1. 32岁的罗曼·格罗斯让是美国哈斯车队车手,他的特点是车速快,但是稳定性差。
2. 回顾2018年4月与5月大奖赛,罗曼·格罗斯让均因车速超过临界点撞车。
3. 罗曼·格罗斯让非常清楚“全世界只有20名车手能参加F1比赛”。
4. 第八场大奖赛,法国大奖赛,表现罗曼·格罗斯让与队友凯文·马格努森亦敌亦友的关系。
5. 周日正赛,罗曼·格罗斯让依旧状态很差,排名11位,未拿到积分;而队友凯文·马格努森则取得排名第六的成绩。
第八集The Next Generation下一代一、梗概:索伯车队的夏尔·勒克莱尔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为法拉利车队效力,完成已故教父朱尔·比安奇的未竟之志。
二、情节点:1. 索伯车队的总部坐落在瑞士,两年前经营不善陷入危机,在新任老板弗雷德到来后情况好转。
索伯车队曾培养出世界级车手舒马赫、维特尔与转会法拉利的莱科宁。
2. 车队20岁的车手夏尔·勒克莱尔的梦想是进入法拉利,夏尔曾在父亲去世48小时后参加大奖赛,并且拿到大奖赛冠军,被评为“最有潜力新人”。
夏尔的教父朱尔·比安奇曾有望进入法拉利车队,却在2914年日本大奖赛上不幸身亡。
3. 第13场大奖赛,比利时大奖赛,22岁的车手皮埃尔·加斯利将替代红牛车队丹尼尔·里卡多比赛。
4. 第14场大奖赛,意大利大奖赛,索伯车队车手马库斯·埃里克森因车本身的问题在赛场上侧翻,对其造成心理阴影。
5. 第15场大奖赛,新加坡大奖赛,不同于其他比赛,新加坡的比赛是夜赛,且天气潮湿闷热,给身体带来极大挑战。
在这期间,法拉利车队车手莱科宁决定离开法拉利转而加入索伯车队,这意味着,索伯车队新赛季仅留有一个车手位置。
6. 周日正赛,夏尔·勒克莱尔排名第九;马库斯·埃里克森排名11未积分;皮埃尔·加斯利也未拿到积分。
7. 两周后,索伯车队宣布新赛季将不与马库斯·埃里克森签约;另一边,夏尔完成自己的梦想也替教父圆梦,顺利加入法拉利车队。
第九集Stars and Stripes星条旗一、梗概:雷诺与哈斯两队竞争白热化,在接下来的美国大奖赛里,中游车队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看到自家车手站上领奖台。
二、情节点:1. 处于中游的法国雷诺车队与美国哈斯车队全力争夺车队积分榜第四名,哈斯车队本赛季是进入F1赛事的第三年,而雷诺车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积分榜上,雷诺车队仅领先他们的对手8分,新老车队的竞争白热化。
2. 雷诺车队的尼克·霍肯伯格被认为是冠军候选人已有十年之久,青少年生涯非同一般的成功但是却从未在F1拿到被期待的名次,尼克被认为是运气太差并且欠缺一台好车。
3. 第18场大奖赛,美国大奖赛,周日正赛。
哈斯车队凯文·马格努森与雷诺车队尼克·霍肯伯格展开激烈角逐。
4. 哈斯车队的罗曼·格罗斯让依然在第一圈就撞车,主场退赛。
哈斯车队任务艰巨。
5. 雷诺队车手赛恩斯因为抄近道被罚5秒,这给了哈斯队凯文·马格努森机会,他超过了赛恩斯。
6. 此时,雷诺队另一名车手尼克·霍肯伯格也进站维修,马格努森前进至第六位,哈斯车队迎来大逆转。
7. 第二集团首席位置的争夺就在两个全力证明自己的男人身上展开了,最终,尼克·霍肯伯格在后轮动力丧失的情况下坚持了下去,提前冲线,保住了雷诺车队第四的位置。
第十集Crossing the Line冲过终点线 一、梗概:每支车队都在为赛季最后一站阿布扎比大奖赛做着准备,而所有车手——不论资历深浅——也都希望自己能以一场优异的收官赛为今年画上圆满句号。
二、情节点:1. 2018赛季从3月到11月已经有20场比赛结束,还剩最后一场大奖赛,阿布扎比大奖赛。
2. 本赛季的十只车队仅有两支在2019赛季保持相同阵容。
3. 第21场大奖赛,阿布扎比大奖赛,这是丹尼尔·里卡多最后一次为红牛出战,也是阿隆索的告别赛。
4. 老对头哈斯队与雷诺队面对最后一场比赛更是是出浑身解数,雷诺队尼克·霍肯伯格被哈斯队老将罗曼·格罗斯让撞飞,最终的名次依然是雷诺5. 红牛车队丹尼尔·里卡多与队友维斯塔潘也在激烈争夺,面对即将转会的丹尼尔,红牛将更多的资源偏向了维斯塔潘,最终维斯塔潘取得第三名,可以登上领奖台。
6. 阿隆索离开迈凯伦车队后,18岁的小将兰多加入,成为史上最年轻的F1车手。
7. 2018赛季结束110天后,新赛季又将在墨尔本如期举行,2019赛季将会是F1赛程上最年轻的一季,有一半的车手都是25岁以下。
8. 结尾,众人采访混剪。
二、关于分集逻辑该剧集时间上紧密围绕着2018年一整个赛季来铺陈故事,空间上覆盖了在全世界各地展开的21场大奖赛,除了排在前两位的法拉利车队和梅赛德斯车队未允许摄制组拍摄外,其余车队均有覆盖。
该片主要聚焦排在中游的几支车队间的激烈角逐,也照顾到了处于末端车队的尴尬处境,整部剧通过剖析红牛队、雷诺队、哈斯队、印度力量、威廉姆斯车队几只重点车队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F1方程式的规则、车手、车队之间的利益,将复杂的人性与金钱融入到该项比赛中,让观众在观看激烈赛事时,更惊呼其幕后的种种潜规则之复杂。
第一、二集围绕车手展开故事;第三、四集视角转换为车队;第五、六集从车队高层入手;第七集与第八集分别从老将和新人角度切入;第九集则重点展示了两支车队为了争夺积分榜第四各自所做的努力;第十集则为总结篇,回顾本赛季,展望新赛季。
三、参考点该剧用十集将一场世界级的F1比赛铺陈开来,对于粉丝来说,他们将更加了解所热爱的车队和车手;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样一部充满荷尔蒙并且戏剧冲突强烈的纪录片并不会让人觉得无趣或者难以理解。
随着每一场大奖赛的到来,伴随着画面解说,普通观众完全能融入其中并且了解比赛规则和每个车队以及每个车手的性格、特长等等,因此可见,并不需要刻意介绍规则,随着人物关系的发展,以叙事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将规则普及,反而会让观众更加简单地理解整个赛事。
该剧基本上每一集都会围绕一到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故事,在这十集中,这些人物会有交集,但并不会在别人的故事中“抢戏”。
故事都是围绕着人物展开,比如第一集介绍红牛车队车手丹尼尔,由他展开了人物关系延伸到车队经理、家人、对手,立体的展示了这位车手在车队中和整个赛事中的生存状态。
拍摄手法上,比赛画面、人物跟拍、人物采访交织。
尤其人物采访均采用同种形式:同样的背景、光、机位,观众更加聚焦的是人物本身及其所表达的内容,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增加了完整性和可看性。
This F1 document’s key point is survive as the title. So it really don’t put any focus on the champion and winning, or the trophy, flowers, champagne such things you will much likely to see on the TV. It really reveals the B-side of the game and let us to know much more truth about it.1) Speed really matters, you shall always try to drive on the edge, but when you over the limit, safety is your first concern.2) Your teammate is your worst enemy, no friendship between you two3) Age is second worst enemy, the longer you don’t win as grow older , the less competitive you will be4) Talent is not enough, money plays a massive role in the game5) Only 20 seats every season, no promise for next year ,even next match6) Angry, stress, betray, nasty tricky is everywhere in the game. Very cool docu, thanks for Netflix, looking forward to see next season.
精彩的纪录片。
制作团队由于缺乏梅奔和法拉利两支火星车队的授权而着力于记述F1常规收视规则之外中下游车队的沉浮。
视角的局限意外地带来了本片最大的亮点:纪录围场中心聚光灯外被忽略的故事,讲述地球车队生存的艰辛,挖掘常年踱步在非积分区内的地球组末位车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本片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展示了F1作为一项商业化运动赛事无与伦比的魅力:光荣与梦想,金钱与名誉,赢家通吃,而落后者空手而归。
豪门恩怨,新贵情仇,人与人之间永恒的斗争与博弈为本片赚足了眼球。
弱化赛车运动本身的技术与规则,专注刻画车队车手之间的暗流涌动,网飞的选择无疑是聪明的。
尽管被诟病过度戏剧化以致失真,从结果来看,这部纪录片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有赖于本片的播出,F1官方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狠赚流量,收获了朝思暮想的关注度,改变关于F1僵硬无趣陈旧古板的固有印象,吸引大量新观众关注这项赛事。
值此梅奔红牛争冠之际回看本片,其间曲径幽深更耐人寻味。
姑且不计阿尔本,牺牲了里卡多和加斯利两位已经被证明有夺冠实力的车手,堆积大量资源,红牛下了血本打造Super Max的神话。
维斯塔潘赛季的表现证明了他是一位不错的车手,但对红牛而言,不错还远远不够。
自纽维和维特尔缔造的自吸引擎红牛王朝终结,混动时代便是梅奔和汉密尔顿的天下。
解决发动机问题,等待争冠车手的成长,红牛蛰伏多年,为的就是重新站上世界之巅。
而面临本田的退出和2022规则的巨变,这或许是他们离夺冠最近的时刻。
总冠军,这是红牛的野心与焦虑。
看美剧就来公众号【天天美剧吧】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天天一口气刷到凌晨三点依然欲罢不能。
最神奇的是,第二天白天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困。
这部纪录片像是一剂肾上腺素,疗效持久,刺激又猛烈,以至于天天到现在都是被打了鸡血的状态,见人就想安利一下这部了不起的作品。
叫什么名字呢?
《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
共10集 | 单集40分钟Netflix出品。
F1车迷必看,非F1车迷三秒种草成功。
豆瓣9.5分,清一色的五星好评。
简直是最好看的赛车纪录片,没有之一。
记录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最顶级的的赛车比赛——一级方程式F1,在上个赛季2018年台前幕后的故事。
先来简单了解下F1,全称: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是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的“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之一。
F1比赛采用单一年度联赛制度。
累积全年比赛积分来决定车手和车队的成绩,积分排名第一的便是年度冠军。
举例去年2018年,F1比赛共设了21场分站赛,分别在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摩纳哥、奥地利、英国、德国、匈牙利、比利时、意大利、新加坡等地举行。
本赛季有10支车队的20位车手参赛。
参赛的车队有梅赛德斯、法拉利、红牛、雷诺、哈斯、迈凯伦、印度力量、索伯、红牛二队、威廉姆斯。
其中梅赛德斯车队在21场分站赛中获得总积分655,排名第一,成为2018赛季世界车队冠军,这也是梅赛德斯车队在2014、2015、2016、2017赛季后连续第五年夺得车队年度冠军头衔。
他们的赛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赢得了世界车手冠军。
在赛道上,世界冠军的争夺,是赛车手们在时速320公里下的极速求生,压上性命的玩命豪赌。
一切都瞬息万变,无法掌控。
翻车?
飞轮?
着火?
连环撞?
撞到粉身碎骨?
太常见了。
自相残杀?
甚至死亡,也屡见不鲜。
“当车手开始感觉害怕,他就该退休了。
”
在比赛的背后,也是政治、金钱、技术、各种资本混合冲击下的全球较量。
一支F1车队需要赛车手、试车手、车队经理、技术总监、工程师、技师以及经营管理人员、医师、营养师等各种专业人员来组成团队。
车队每年的各种花费上亿美元,因此,每一支F1车队的背后都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支持。
比如法拉利和梅赛德斯两队,他们代表着自己厂商的技术实力,所以母公司会不惜成本地为车队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运营。
而其他队的情况就不这么乐观了。
一支小车队的运营资金只够大车队的零头。
比如威廉姆斯车队,私人车队,1977年成立,白手起家,辉煌一时,近年来也呈现了疲软的态势。
一位加拿大亿万富豪劳伦斯斯特罗尔为威廉姆斯车队投入了重金,挽救了即将没落的威廉姆斯。
但是,投资还附带了一个条件。
威廉姆斯车队的主力赛车手需要换成劳伦斯的儿子。
至于,劳伦斯儿子的车技如何?
我就不吐槽了,大家可以剧中看。
最戏剧性最让人忍不住吐槽的是,当印度力量车队的背后资金大佬出现问题,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加拿大的劳伦斯再一次成了接盘侠。
而他酷爱赛车的儿子,将在2019赛季,再一次跳盘成为印度力量的首席赛车手。
在2018年F1比赛中,威廉姆斯只拿到了7分(梅赛德斯655分 第一),倒数第一。
那么2019年,这倒数的锅轮到了印度力量?
所有F1车队中,红牛,最是特立独行。
作为一家功能性饮料厂商的附属车队,公司投入资金不多,也不具备任何技术优势。
比赛用车使用的是人家雷诺的引擎,在赛场上,还在和雷诺车队同台竞争。
因为赛车在赛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雷诺方面从不透露任何引擎技术细节,红牛车队的负责人对雷诺存在各种不满,剧中还曾这样吐槽雷诺:“在引擎供应方面,我们付的是头等舱的钱,拿到的确是经济舱的票。
”
而对于雷诺来说,红牛是他们的顾客,也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但关键的是,同样的引擎,甚至可能更高技术的引擎下,雷诺在F1中取得的成绩却远不如红牛。
这就尴尬了。
两家相爱相杀了十几年,但是,在去年2018年,却发生了最让人意想不到哭笑不得的决裂。
作为速度与激情的象征,一级方程式遵守着最残酷最无情最现实的优胜劣汰法。
缺钱?
Out。
技术差?
Out。
成绩不行?
Out。
每个赛车手都在拿生命赌博,你还指望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友谊第一相亲相爱?
别天真了。
即使是同属一支队伍的两个赛车手,哪怕是同归于尽,也不相让分毫。
更不用说那些不是一个车队的, 能动手就不瞎BB,即使是新闻发布会,也敢大骂对方“娘炮”。
车队也是如此。
自1950年创办F1比赛以来,每个赛季都会有车队退出,而他们的空位总是会很快的被其他车队补上。
从开赛至1995年,就有85支车队被淘汰。
为了不成为F1比赛的炮灰,车队和赛车手们都是在极速中求生。
这里还要赞一下网飞,也是很懂观众了,每集正片开始之前,都会先用短短的两三秒让观众舒爽一下。
播放那段最让人顶礼膜拜的神速秒换轮胎。
F1比赛中,车辆换胎时间也要计入比赛用时,所以,为了在比赛中赢得千分之一秒的领先优势,各家车队展开激烈争夺各种拼手速,三秒、两秒、1.92秒,换四只轮胎,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但是,如果失误,那就太太太恐怖了。
哈斯车队,就是个典型。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揭幕赛中,哈斯车队赛车手的马格努森开局惊艳,但经历了进站、换胎、出站之后,原本应该狂飙起来奋起直追的赛事,却慢慢地慢慢地停了下来。
因为车轮没有正确安装,导致赛车手只能退赛。
但更恐怖是,当哈斯车队的另一位赛车手罗曼·格罗斯,在经历了进站、换胎、出站之后,也靠边停车了。
同样的失误再次发生了,两次换胎,导致两位赛车手全部出局。
这对于整个哈斯车队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对赛手车来说,更是终生抱憾,为了世界冠军,连命都赌上了,结果却被换胎给耽误了。
在这个顶级赛场上,容不得失误,任何一点点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最终比赛结果的天壤之别。
哈斯车队的失误不是个例。
红牛车队的丹尼尔·里卡多,在2016年摩纳哥大奖赛中,在排位赛中拿到了他生涯中的第一个杆位,在正式比赛中,也一直顺利领先。
比赛中,丹尼尔被告知需要进站换胎,但是开进维修站之后,却发现那里没有轮胎。
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原本只需要3秒换胎的丹尼尔,直接被拖延了10多秒。
原本能拿到第一名的他,就这样被生生的耽误了。
赛场上,有赢有输。
这群比风还要快的赛车手们,压上性命,为了就是那一刻的荣光和辉煌。
喝彩声、呼声、香槟、美酒、奖杯、荣誉、骄傲……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看美剧就来公众号【天天美剧吧】
很多地方并非事实,给各个车手立的人设也各有各的离谱,但确实好看——中下游车队全力争胜的故事,励志或悲情的人物(只是背后的金钱权力政治角力被轻轻隐去了),戏剧性拉满的剪辑,可以理解为什么F1这项小众精英运动依靠这套纪录片在全球迅速圈粉。
这拍的真的太好看了!!之前从没看过f1比赛,除了汉密尔顿一个车手都不认识,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里卡多太可爱了像只大型黑色拉布拉多,勒克莱尔和加斯利这种从小比到大的剧情真的好好磕!至于维斯塔潘…让我意识到要对博格巴马夏尔们心存感激……比起爱整活和懒,火药桶太可怕了。难以想象团体运动里有这么个水平高的刺头,分分钟更衣室爆炸的节奏。还有F1是真拼爹呀……还是喜欢平民运动,我头像这样的贫民窟小孩也可以当大英帝星才是竞技体育魅力所在😂
拍的真好啊,又羡慕又嫉妒的哈哈
Netflix的纪录片这几年功力渐长啊。一直看不懂Netflix这几年投的片子,正如这部纪录片中Haas车队director所说,"high是非常high,low是非常low",大概他们的投资策略是钱多无所谓投100部有10-20部能卖座叫好就行了。本片实际上讲述了2018赛季的爱恨情仇,更像是一部赛季总结recap。影片拍得极为精彩漂亮,丝毫不逊于《速度与激情》,镜头语言和画面风格极为丰富,热血激情又充满悬念。影片以点带面,记录了阿隆索的退役,红牛和雷诺的爱恨情仇,车队内部车手间的竞争和相爱相杀,小车队如何在竞争中立足,年轻一代的涌现尤其提到2019赛季会是F1历史上最年轻的赛季,也预计会是更快的一年。影片没有聚焦法拉利和奔驰-大牌几乎打酱油,而是关注于整体这是十分难得的。五星推荐。以上。
我觉得对小白不太友好。。。素材太多剪辑略乱
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恶意剪辑,直接把佩大师拍成不会开车的带恶人
太棒了,终于有点理解F1这项赛事,而不仅关注谁最后站上领奖台。
疯狂心疼奥康!!!ham看不下去替他说话那段气到发疯,但想到checo的金主也是自己打电话找来的……告诫自己不能闷头做老黄牛。万万没想到赛车背后这么多狗血drama,门外汉三秒入坑,雷诺和红牛的相爱相杀修罗场精彩的我疯狂鼓掌嗑了五袋瓜子,几个人的表情循环十遍看不烦
想看法拉利··
哈斯冰火两重天一战成名赛恩斯倒数第一威廉姆几家欢乐几家愁命途多舛里卡多未能如愿是奥康撞车之王郭斯让后起之秀勒克莱英雄迟暮莱科宁无家可归埃里森跌宕起伏加斯利名次不保有雷诺时运不济霍肯伯主要关注度第二三梯队的车队和车手,能站到全世界只有20个位置的舞台上,都是人类最顶尖的赛车运动员。但f1拼的不止是天赋,还有运气,赛车故障率的运气,拉到赞助的运气,奥康在斯帕排位赛拿了第三,但还是没能留在少女力量,有时候老天爷不赏饭吃,你也没办法。每集都有一个张弛有度的故事套路,剪辑精彩,打光漂亮,可惜略短。
第二集团视角下的F1角斗场,面对资金+技术的双重压制,唯有Drive to Survive/(8.0/10.0)
大學在上海第一次看F1,320碼撕破空氣的引擎聲引起的雞皮疙瘩至今忘不了。(Netflix牛逼*3
18赛季地球组总结回顾。银红两家神仙打架随它去,中下游的豪门恩怨和明争暗斗反倒是更见血性
一到三季,充斥着队内同伴相互竞争,甚至仇视的氛围,觉得这些顶尖车手,除了竞争意识比较强以外,为了职业的生存,格局和眼界也很狭隘,人性的丑陋面被扭曲放大,感受非常不好。原来看比赛直播的时候,赛场上的戏剧变化扣人心弦,很享受,看了这些幕后事情,反而像宫斗剧一样,换了风格,不那么...
到摩纳哥那一集 我突然才明白f1让我隐隐不适的是什么:名流、女性的身体、豪车、财富像ppt一样一帧一帧 赛车文化只是酒池肉林的一层底裤罢了
竞争激烈的赛季,速度与激情的争夺
里卡多是像妙一样的天才。据说你一害怕,就说明老了。因为时速320,你简直就是在飞。
真是十年风水轮流转,当时看F1比赛的时候,红牛还是常年垫底,现在雷诺回来了,还冒出HASS,印度力量,本田也回来了,哇哦
真的是很精彩了,最烧钱的游戏,也是最赚钱的游戏,一切都有关于金钱。没有选取法拉利梅赛德斯这样的大车队作为主线故事,而是以中游车队为主,每集选取一个故事点,这样10集下来整个2018赛季极度精彩的段落几乎都涵盖其中,赛车运动的魅力也一览无遗。
仔细看会发现是编故事的起源,只是还没编得很熟练🚬光看这“纪录片”333变成仇人了😅唯一亮点法拉利梅奔没参加给了小车队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