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America, talk less, do more!别总打嘴炮。第二,美剧惯性,任何故事都能扯好几季。既然在得到线报的同时,就已经知道有人在幕后主使,为什么不同时爆料或等一等呢?就是为了第二季?第三,因为看了网上妈妈与女儿争吵和新婚第二天婆婆大战儿媳这两段才看的,结果发现也就那两段精彩且具有女性意识。ps:女主没有亮点,且让我有点火大。第四:换一换故事吧!明明这个梗很好的!
一集弃系列...给大家排毒了。这剧虽然主题挺有意思,elevator pitch估计也很抓人(希拉里2016大选前期几个跟竞选bus的女记者的故事),但剧本实在不行,人物脸谱化,台词很水,而且极其不接地气,所有人的妆造都极度精致,感觉是演rom-com走错了片场...这个剧名源自Timothy Crouse讲1972年大选跟车记者的纪实文学The Boys on the Bus,而Crouse也是女主的偶像。但性别aside,这群人的生动程度还不如在The West Wing里偶尔带到记者群像,不值得看。
结束好仓促T^T // 墙女士太可爱了,虽然剧情不能细看但整个全女阵容太爱了,开心的下饭剧(然后找访谈居然发现墙有参与过Carole King那个音乐剧天哪好棒
任何一个混蛋废物都能生孩子,母亲不会是我人生重要的标签,而倾尽我半生心血的事业才是我的传承
写的差到令人发指 各种尴尬的剧情和自以为是的对左派和网红的审视 我再也不说国产剧烂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 还有老演员还是比年轻人更好点
无聊,美剧,上床
很立体的群像剧,,这这这看完第九集被创了,sadie你刚堕完胎就和那个男的继续上床???
对政治高层权斗和美国大选不感兴趣的很难看下去,因为无法共情作为政治新闻记者的角色们在这件事上的热情,还有就是在当代政治敏感区域蹦跶的题材真的能揭露些什么深刻的东西吗?个人认为喊主义的口号居多,感觉最近的英剧美剧都有这样的倾向,主义➕快节奏。
多一星给最后结局。每个人选择不同,但凡事都要打女权牌也实在无趣,另外说是政治记者,但更像政治狗仔。
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还是想说一点致命伤:不抓人。是的,整部剧看下来是硬看的,而且是在快进的那种,虽然一集只有40分钟多但如坐针毡。可能因为我不是新闻专业的吧,这部剧看起来微微累。但这四位女士在处理家庭关系上都很有特色,被埋怨的母亲、经常外出的新婚妻子、跟工作人员纠缠不清的主角……一开始追剧的动力是格蕾丝的那段事业发言,但现在想想可能国情不同难以共情吧。现实中被宠爱长大的女儿怎么会被药贩子骗走并退学?好愚蠢的剧情。不过金伯利婆婆的发言太典了,感谢她有个好老公(太善解人意了)我最感动的是Sadie被停职期间的那段发言,为什么男人睡觉可以成为谈资、女人就要被停职?天啊
最后群里还加进来个男的… 好吧
时代在变化,没有变的是美剧的plots。故事虽然cliche,但也算是对未知未来的一点确幸。
好看
不错
喜欢的题材和切入视角,故事节奏也不错。女人多,开心。//2集,依然觉得好看。有以前美剧的味道,但涉及的都是当下时代的话题。不是特别严肃痛苦深沉的风格,适合下饭。//8集。四条线并行,对各方面的探讨都蛮好的。以及,之前我还觉得意外怀孕的设定没必要,原来还涉及了各州不同的堕胎政策。//完结撒花,最后两集很好看,但居然没有结局!千万不要被砍掉啊……
还可以吧,没有多震撼的剧情,有点太平淡了
第一,America, talk less, do more!别总打嘴炮。第二,美剧惯性,任何故事都能扯好几季。既然在得到线报的同时,就已经知道有人在幕后主使,为什么不同时爆料或等一等呢?就是为了第二季?第三,因为看了网上妈妈与女儿争吵和新婚第二天婆婆大战儿媳这两段才看的,结果发现也就那两段精彩且具有女性意识。ps:女主没有亮点,且让我有点火大。第四:换一换故事吧!明明这个梗很好的!
介于政治电影和小妞电影之间
就是…真的很难分辨各位黑哥们儿🧛🏻♂️
立场不同的女性可以互相关照,更为了更理想的世界联手。从题材到故事到角色到台词,都好爱好爱,列入二刷清单……好可惜没有续订
一集弃系列...给大家排毒了。这剧虽然主题挺有意思,elevator pitch估计也很抓人(希拉里2016大选前期几个跟竞选bus的女记者的故事),但剧本实在不行,人物脸谱化,台词很水,而且极其不接地气,所有人的妆造都极度精致,感觉是演rom-com走错了片场...这个剧名源自Timothy Crouse讲1972年大选跟车记者的纪实文学The Boys on the Bus,而Crouse也是女主的偶像。但性别aside,这群人的生动程度还不如在The West Wing里偶尔带到记者群像,不值得看。
看了两集,节奏好乱啊,感觉没太大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