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电影名的疑惑看了电影首映,看完以后感触良多。
同样作为农村孩子,从小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只有学习好才是好孩子,兴趣爱好无关紧要,只会耽误学习。
甚至也不知道还有艺术生这些路线,让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希望可以通过这个电影让人重视一下农村匮乏的教育资源,不要浪费孩子们的天赋,也希望家长们的看法可以得到改变,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一切。
在西北大读本科时的摄影/短片专业课老师就是张忠华导演,还记得这两门专业课时张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也让我对影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时隔多年我跨专业考了研,写了融合影视的美术教学相关论文,毕业后终于当上了初中美术老师……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与自身的现实经历交织,形成了一场完美的闭环。
片中的小演员们都长大了,我也一同向前走着,期待早日看到第三部!
从来都没有想过整个教育系统都有问题,洗脑应试,从来不在乎学生的兴趣热衷,放到现在也是。
电影里的几个学渣最终都有了自己的出路也短圆满,但是现实的学渣呢?
根本没有出路,特别农村学校,升学率有百分之二十都不赖了,从小扼杀兴趣理想,上学上的眼里都没光了,到头了唯一高考的出路也没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关于《美术老师的放羊班》作为一个过来人的美术生,电影里面的年代背景比我当年做美术生的年代要早,但依然有太多共情的时刻。
冷狼:允许一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关于美术老师冷狼,他物质条件要更好,穿着时尚,买得起摩托车,用得起手机,显然他的物质条件是优于土星中学其他老师的,有军队上的朋友,有国外的朋友,说明他比普通大众要见过更多,懂得更多的,眼界更有高度,思想更前卫,世界观更具客观性。
年轻的守候也是个独霸一方的混混,还好冷狼的年代《古惑仔》还没有盛行。
后来依然能通过美术当上土星中学的老师,说明冷狼当年还是考上了美术学院受到了正统的美术教育的。
冷狼早期的绘画作品是带有批判性的,却也是肤浅的,民众向来如此,挑毛病容易,解决问题却很难,对人对事,谁还不能挑出点毛病了,但是谁又能解决呢?
挑别人毛病的人,我嗤之以鼻,你行,你上啊!
给社会挑毛病的人,那就是愤青了。
刚到土星中学的冷狼,还只能算是一个艺术愤青,看不惯这个世界的浑浊,不与世界为伍,所以他当时的作品是《插在牛粪上的花》《虾指挥》……经历了土星中学美术教课生活后的冷狼,才算是真正的渗透到这个世界的一个犄角旮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小角落,所以冷狼后来的作品获奖了,因为他后来的作品是真挚的,真真正正感受过的环境提炼出来的作品,就像陈丹青早期的《西藏组画》也是亲自去到西藏真真切切的生活了一段时间感受过的。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自视清高,以圣人姿态俯瞰这个世界,你看到的是全面的,客观的,丑陋的,却也是空洞的,当你趴上去,扒拉开那些细小的褶皱,里面会有卑微的美丽感动着你,感染着你。
未完……待续,改天再写巴王超过等其他角色
《美术老师的放羊班》影评 相对于第一部《树上有个好地方》关注小学生的日常,第二部《美术老师的放羊班》着眼于初三学生,情窦初开的年纪,还要面对升学的压力,老师眼中的差生,父母眼中的离经叛道。
五个少年,五个家庭,不同的命运。
女一号雪桔,家境不错,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好学生,母亲期望她能进文工团,圆自己未实现的梦。
男一号巴王超过有美术天赋,但文化课太垃圾,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笑话,面临着毕业就要流落社会的境遇。
男二号黑红牛是一个家庭破碎的孩子,叛逆迷茫,差点误入歧途变成问题青年。
贾苗红依然是好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校长的儿子郝男热爱艺术,却迫于父亲的压力,最终患上了抑郁症,成为整部剧中最大的悲剧人物。
在这个学习内卷的时代,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怎么抓?
家庭教育该怎么干,是因材施教、允许百花齐放,还是强求一律、否定差异?
值得深思。
整部电影依然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关中方言,笑点不少。
但整部剧反映的是成长的烦恼,教育的迷失,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
观影之后让人感觉并不轻松。
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值得观看。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美术课、体育课的上课时间被语数外主课占用,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中学生涯?如果有,请《树上是个好地方2》帮你回忆青春。
时间线来到了娃娃读初中时期。
这次迎来了特立独行的美术课老师,也迎来了文化课和美术体育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的尖锐矛盾。
毫无疑问,文化课直接碾压艺术课。
究其原因还是文化课仍然是学生升学的渠道,也是学校升学率的决定性指标。
整个社会寄予文化课太多希望,用来改变命运,让升学之路变得狭窄拥挤,也忽略了艺术才能的培养。
培养艺术才能的确艰辛,不仅要克服简陋的练习环境,每天也要坚持练习,精雕细磨。
有梦想才有这个动力坚持下去。
遇到阻力需要老师的鼓励,走错方向需要老师的纠偏,正所谓百年育人的含义。
孩子就像白纸,可成魔可成佛,关键在于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光靠文化课是远远不够的。
谈完感受,我们再说说电影本身。
这次美术课老师并没有带来第一部的新鲜感,只沿用了第一部的构思,所以剧情上并没有创新。
尽管如此,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情节。
电影成功展示了如何教导一个坏学生走向正轨,这是否给了我们启示呢?
跟第一部互动太少也是一大遗憾,至少可以保留那颗树吧。
【8.5】这是一篇短评。
放不下字数。
之前看第一部《好地方》的时候,虽然觉得挺好,但是感触并不是很深(小学记忆有些久远了);但这次看《放羊班》主打一整个代入,电影里的每一个人,老师、同学、父母...他们都曾经真实的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如此鲜活生动!
美术课是怎么上的?
我的确也不知道。
相比第一部,剧作上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之前巴王超过的单人物叙事变成了多人物叙事,并且最后都有落回来,抛去一些次要角色的表演有些生硬外,几位小主演都很不错;主题上,还是落在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的探讨上,但是比第一部要更加的深入。
当然,最重要的是,导演没有那般说教的给出我们答案,别忘了,他们固执的父母仍然固执,并没有什么转变,他们想走自己的路,可回家仍要面对自己的父母,听从还是反抗,又该如何反抗?
另外,有了第一部的成功,钱明显更加到位了,画面上的更加精良显而易见;儿童的服化道方面做得很好,和我记忆中的几乎一样...喜剧元素加入了更多,并且剧情融入的很好,这不比那开心麻花强个一万倍?
我觉得一点不足,小女生最后的出现和母亲对她的“放过”有些过于戏剧性,但也过去了挺久,谁知道她发生了什么呢...虽然,但是,中国近几年没咋见出过这样优秀的儿童片,甚至连儿童片这个片种都没怎么出现过,《好地方》系列可谓是一股清流。
还有陕西方言片,各地域的方言片种应该都得到发扬,而不是只见得清一色的西南地区方言!
还有一点,我看片头挂的是龙标,可是还是上了网络,有点遗憾,但暑期档确实是神仙打架,上院线有点冒险,不过还是觉得这种电影应该在大银幕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倘若有一天,能在院线看到《好地方》这样的电影,并且还能取得个稍微还不错的成绩,那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电影的一种进步!
今天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真心觉得不错,让我看到了浓浓的师生情,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看到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一面。
在老师眼中学习不好的自然而然被视为坏学生,所以这些孩子也从未受到过老师的肯定,可当新来的美术老师冷轩的出现,让那些已经自我放弃的学生又看见了曙光,在冷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对自己有了明确的定位,重拾了自信心,从堕落中抽离出自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又因冷老师说的一句话:“你个娃是个天才!
〞更是让巴王超过等等这些“坏学生”开始变得勤奋好学。
当下,在一切都在逐利的时代,这部乡村儿童教育题材的影片的诞生,可谓多么重要,导演没有将影片限定为纯粹的商业影片,而是聚焦于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身上,通过小群体的事件反应社会现实,以小见大,通过各角色之间发生的趣事,演绎出了一部优秀的国产乡村儿童题材教育影片,我真的觉得远超一些院线影片!
提出了好些问题,但却一个没解决,所以只能通过(半)理想叙事来缓解无奈,但终归是梦碎的故事(虽然结尾还是让“十二能”体面过活了)。
长大了(做木材的最后选择做了棺材,当小学校长的最后当了中学主任,调皮、机灵还是不适合学业学习),更是直接地展现了一副校园官府图,唠着“没王的峰”想称王,扯着蛮不讲理的话却一大堆支持,导演对于生活的提取带着一种细腻的愤慨。
找到点乐趣,找到个玩伴,找到个老师,艺术是大救星(燃烧),好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少年塑造趋于性本善,又考试作弊,又老师指引,又伤感收场。
曾经长大的做着各行各业的一批孩子们,也会调侃道“得是领导死了”,“美育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到底会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这块地方容不得理想,纵使希望就在眼前,也会渐渐被污浊覆盖。
其实可以用冷轩老师的话来说整个学校的教师和领导,第一眼看到的是美还是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取决于自己内心。
在第一堂美术课上全班只有巴王超过和雪桔有美术本,一种无形的cp感就产生了。
教室后面的同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也第一次有机会能坐到前面,成绩好的同学敷衍了事在美术课上做其他学科的卷子,因为“耽误”学习。
也正是因为在美术课堂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成绩好的同学反而被叫出去。
巴王超过也因为热爱画画而当上了美术课代表,第一次有了被老师重视的感觉。
在走廊上的同学有那么多,还几乎都是成绩好的同学,这种“冲击”既不真实又很真实。
老师让学生买素描纸,到文具店里老板也不知道素描纸是什么,最后居然卖给学生“烧纸”。
既反映了社会上对美育的不重视,又说学校的领导死了,真是一段极佳的讽刺。
即使是校长的儿子也对美育完全不重视,喜欢小提琴也被父亲恶语相向。
直到后面把全校的书都给偷了。
这件事挺荒诞的,没想到真的有人会去学校偷书。
更荒诞的是学校领导只想把偷书的罪名安在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不了了之。
影片中老师的任务并不是教书育人,只是写论文、评职称,当高级教师。
电影中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情节。
冷老师问每一位学生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冷老师带着一众学生到河边,几个小伙伴一同到河边放生金鱼……这部电影也是非常好的一部群像作品,汉化版的放牛班的春天,随不算十分“伟大”,但很符合我国国情。
冷老师不仅拯救了这几个孩子,更是拯救了多年前的自己。
再谈到最后的结局最后冷老师被调走了,这算是一个be。
但是冷老师获了奖,黑红牛当上了海军,骊山上了体校,王大凯组建了乐队,雪桔可以做自己的选择,巴王超过也去艺考美术了,虽然郝男得了抑郁症。
人生哪有什么he、be但总要有个结局。
2023年了还有如此具有年代感以及地方特色的文艺片、儿童片。
不知为何影片结尾的“双减政策”在我看来不像一种如释重负,让我感觉更加的讽刺。
还是比较粗糙的……
你这编剧和导演这不是纯纯扯犊子呢么,偏远地区的初三学生,还是差班,没上过美术课,没有基础,第一课黑板上写几个素描要领,啥也不讲,你让学生画维纳斯半身像????
没想到啊,这片还能有第二部,比起第一部的童真,第二部多了很多青春期的懵懂和理想,结局并不怎么现实,可以理解成爽片的拍法,故事整体比第一部弱了一些。
跟第一部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好的教育不是让他成为我,而是让他能够成为更好的他,任重道远
平平,什么都是平平的
朴实平淡接地气,这些特点在前作也有很多展现。难能可贵的是,电影不仅批判了唯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也给打算艺考、甚至其他各种特长生指了一条明路。我一直觉得把所谓的差生安排到角落、不允许他们听课或者干脆不让他们上课,就是一种校园霸凌,而且老师带头干这事就更是如此了。电影里的巴王超过,最后走的艺考道路,至于以后会怎么样,我想可以拭目以待吧!PS:突然记起了当年初中的美术老师,讲课讲得很不错,很喜欢美术课,他有句神之金句:你不听课可以,也可以睡觉,但不要影响别人听课,也不要讲话,你想打啊,我跟你打!太酷啦!就和本剧的老师一样酷!至今已经遗忘了不少的课程内容,可是,他的这番话记忆到如今。
所有人的童话,郝男一个人的噩梦
虽然拍的有点公式化,但确实是中囯式敎育嘅真实写照。比同样公式化的某些商业片耐看得多。没有一个大牌,但一点不比流量明星差。
93.32
土化滥俗剧本
没有1的灵气了。
新来的乡村美术老师冷狼,中考不考而不受待见。各种原因的孩子汇聚在这个小小画室。冷狼老师改变了他们。
中国的教育问题体现出来了。
这一部真的差强人意,故事分线太多了,也没有多突出美术老师的魅力,不像第一部故事线就是小男主和女老师
这部就很刻意很鸡汤
低投资影片,不过真挺尬的。
剪辑的细碎,故事讲述太散了,每段都连接不上,2星给故事立意。导的群像戏,但是每个人的人设很表面
生动又好看,比第一部还要好。灰头土脸的青春和最真实的人生轨迹,艺术生看了真的泪目,学生时代的美术和音乐课,真的是学习期间最佳解压方式。某种意义上,电影里那个诙谐幽默又开明的美术老师,才是那几个文化课差生真正的启蒙老师。无用之学的美术和音乐,在现实引力下,成了最不起眼的存在,只有能角落里蒙尘。即便无用,在热爱的人眼里,它就是照亮人生的一道光啊。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