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断断续续从头到尾追完了这部剧吧,去年临近放假的时候在同学家玩,无聊之间偶然看到了这部剧,然后觉得挺好看就一直惦记着,到今天才看完。
讲的是改革开放前后四十年老北京城一条老胡同里的几家子的故事,通过他们每个人奋斗的过程让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我没有注意是谁拍的也没有注意演员是否有名更没有去搜索它的口碑如何,我喜欢它的剧情,我觉得它好。
今天上午看到时候我哭湿了不知道多少张纸,但不是难过是感动,我喜欢这部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不卖惨,即使有的情节很容易让人难过但是导演把它拍得很克制,没有很刻意的夸大其中的悲伤,善良的人总是离开得让人感觉从容甚至都舍不得让人难过,比如都子的奶奶还有肖战的爸爸还有西城,他们都是。
还有这部剧与我此前所看到的那些国产剧很不一样的一点是,它没有把主角拍成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理想化人物,而是把他们都拍成了性格特点很鲜明的人。
比如里面的冯都,他很机灵也很有正义感,但是同时他也倔强、冲动,做事情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副这桀骜不驯的纨绔模样,但是最终他都为他的一意孤行付出了代价,从一个影视公司的制片人到一个卖报纸的,他被他的顽固击打得颓然不堪,让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酒鬼。
后来西城给他送来了他的女儿,他的女儿给了他希望,他剪掉他几年没剪的邋遢长发,一切都从头开始。
他也和他的妹妹冯青冰释前嫌,他终于承认他应该为黑子的死负责了,他终于不是那个只坚持自己眼里只有自己的冯都了,到这里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三十多年了,冯都终于开始去改变自己了,他终于去开始解开他打下的一个个心结,他终于学着低头了,但是他还是那个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冯都,这是我喜欢的样子。
尽管这部剧很多地方都充斥着戏剧性的情节,也有我觉得不怎么好的地方,但是我还是很喜欢。
可能我看剧少见解浅没有办法很深刻的去评价它,但是这里面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大大小小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的样子真美啊。
看到这里,越发的感同身受了,作为女人,很替西城委屈,冯都一点都不了解她。
不明白西城到底要的是什么。
冯都他傲到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失败,哪怕在最亲的人面前,以至于现在那么极端。
两个人明明都在互相为对方着想,却谁也不肯妥协一步… 顺便吐槽一下肖唯一和伊春,你俩都太自私了,实在是太让我上火了!
愁死我了!
冯都!
你给我挺住!
不知道女主有啥魅力一出场就让两个男主对她爱的死去活来,一直都最后都不觉得女主有啥值得爱的地方。
换现实肖战的家庭和西城这种混混压根不可能认识更加不谈莫名其妙的爱了。
坐着从来不会好好坐,不管是长辈还是同辈从来都是翘二郎腿,站着不是叉腰就是插口袋。
婚礼现场莫名其妙冒出个孩子,过了4年了一直不解释清楚还怪人家不理解她,自己做哑巴还怪人家不信任,为了男2一直伤害自己男友,为了男2的孩子宁可让自己孩子没有完整家庭,人家男2的孩子凭什么让她给养着,人家有爸爸有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书香门弟,怎么都比她扔给一保姆带的强,害人家家里失去了多少天伦之乐的机会,后来不是孩子亲妈找孩子,她是不准备一辈子不把孩子还给人家,真是自私自利,还整天一副全世界我最伟大的嘴脸h所有人都跟欠她似的,男朋友父母十几年不看一次,小姑子发现她的孩子她不好好解释孩子是谁的还威胁人家敢说她哥哥听,就卸了人家老公的腿,我去,真是我看过最3观不正最讨厌得女主了!
自己不解释还硬逼男主去跟她道歉,编剧也写的太把女主当回事了吧!
男主跟她道歉希望她留下来她还搞句真的没办法再相信人家一次,莫名其妙,人家怎么你了需要你来相信,好像从头到尾都是自己藏着掖着,婚礼现场突然来个孩子,是个男人都接受不了吧!
还怪男主颓废,也不想想人家为啥废的,真是神逻辑。
还不是你和男2把人家给作的,最后还圣母似的回来拯救人家。
因为这部剧,喜欢像柴碧云这样一个女孩西城,她从小经历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母亲病重,又学会在社会人中掌握生存的本事,赚钱的本事,性格有点直,但直到年少的那一次对视,都子和西城的爱情却开始留下种子,一次赌约,两个孩童落下嫁娶的赌注,也开始逐渐长大。
两个从小互相嫉妒的男孩,一个因为被困错过考学,一个因此胜过考学,他们同样喜欢这样一个女孩西城,在这段人生路上,经历彼此排挤,经历彼此受伤,经历所有可能不会成功的事业,而女孩还是选择了第一个男孩,他们在一起会有欢乐会有彼此爱意。
在那个渐渐发展起来的时代,几个人也慢慢经历,一段段起伏,终于这对恋人准备结婚生子了,但年轻时候的经历,西城为了救人,喝了整瓶的白酒,而后到了现在,便是活不过30的宿命,临死前留给了他一个孩子。
电视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样也是一个时代要去经历的,很多人为此献出了大部分人生,无论快乐也好,难过也好,那个时代都是这么经历的。
这部剧也是让我重新认识那个时代,让我更加念旧—小说《电视》
整部剧就前面几集表现最好 剧情又臭又长强行龙傲天 有一种他们长大后一直被喂屎的感觉 支撑我看下来的是陪父母观看和老一辈的演技和李铭柱和四婶反派的演技 总的来说不值得浪费时间观看 不值得为什么多年不见后遇到西城就可以像吃药一样把原来学校高中同学给晾着 就因为那一句长大要娶她么?
整部剧从头到尾都在强行凸显冯都的能力 很猎奇的是肖战也无缘无故的喜欢西城 更是把剧中其他年轻女性角色贬低小时候救了你一命就要以身相许 心机贼大的冯青 还有个高中同学伊春强行给男主开后宫 谈生意强行借到2000万 就因为你北京人要脸?
剧情2分男主角演技0分反派角色演技全程在线 特别是四婶和李铭柱 冯都他爸演得真的很厉害 年轻一代的演员哪个不比冯都强别人演反派我们可以产生厌恶 那就是演成功了 可金世佳演了一个非常励志的男主 我缺感受不到任何一丝热血励志燃看到的只是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的尬当然还有西城养孩子等等 总结一点不值得观看老演员演技🌟x2剧情臭长无厘头减🌟主角尬演减🌟垃圾垃圾垃圾 看得直犯恶心给两星 老演员和其他演员除冯都 第一次写长评没想到是这样的开端
无恩仇,不江湖《我们的四十年》播出了,心情却越发不能平静。
按说我已经有很多作品了,但这一部却尤其令人揪心!
十二年前我开始写原著《电视》,我认准那是个空前的题材,如果问世就必将绝后!
创作进展顺利,小说出版之前某京味剧大导演就看上了,买下了十年的改编权。
当年我三十多岁,意气风发。
但一晃过去了很多年,我期待着的关于电视的电视剧没有任何动静,从其他渠道传来的消息说,大导演当着找上门的电视剧司司长的面说:我们不拍这个!
综合来看,竟然是嫉贤妒能!
十余年来,我写了很多烂戏,即便并非烂剧的剧本也给拍烂了,但我一直惦记这个作品。
两年多前眼看着改编权快到期,又找了家公司,但老板却意识不到这个作品有什么价值,合同拟好的前提下不作数了。
再后来碰到当下的制作公司,一拍即合!
这就是《我们的四十年》面世的过程,整整十二年!
我并不痛恨第二家公司,人笨却并不见得坏,我痛恨的是那个明明知道作品价值却压着不拍的大导演真小人!
不就是因为春节不给您老问安吗?
不就因为初一十五的我不给你上香吗?
不就因为我不把你当爷儿吗?
我他妈的问得着吗?
给你个机会,让你正名,让天下人知道除了你们家的事你还会拍别的,事实上你就是不会!
你也就是拍点你们家那点烂事的本事!
现在我非常感谢他,谢谢他的不拍之恩,他要是做了搞不好还做坏了呢!
无恩仇,不江湖!
行了,《我们的四十年》出来了,我们的恩怨了结了,这个世界从此与你无关了!
2018年看了《我就是演员》,对金世佳的印象不错,偶尔发现这部剧,片名也还挺应景,所以看了几集。
(先说下,我很喜欢电视剧《一年又一年》,所以是以这样的期待值看的。
)从电视切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和时下的热点还是挺贴切的。
从剧情上来开,主角的年纪比我大个几岁,大概是1970的设定,妥妥的70后。
谢芳演得很好,她出场的部分都很好看。
演父辈的几个角色都比较脸谱化,演员的展示状态也很脸谱化。
(如果个个都比较脸谱化,那一定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和演员无关。
)才旁看了10多集(主要我妈妈在看,我陪着时瞟几眼。
如果好看,我会追剧的,2018年仅追了《延禧宫攻略》,前几年追了《情满四合院》、《人民的名义》、《琅琊榜》),就打算弃剧了。
实在容不了这10多集中的硬伤:-1)80年代北京的青年的恋爱观竟然这么开放,俨然和21世纪的青年一样谈情说爱,70后表示不可思议,我是1996年闯北京的,那时候才认识的北京人,那都没有感觉到北京人是这么谈情说爱的。
这一群男女主角在那个时代太异类了。
2)有必要给徐音安排这样狗血的剧情吗?
有必要吗?
有必要吗?
有必要吗?
满北京的男人死绝了,非要安排一个“嫁不了弟弟,就嫁哥哥”的剧情呀。
也只能是电视剧,要是在生活里,这关系简直太尴尬了。
背景,题材都很不错,小人物的生活把握唯妙唯俏,贴近生活,念旧,情怀,记忆,接地气,很有生活感触。
舒缓的手法平稳舒适,几场揪心的场景被搞笑的描述带过,几个老人的刻画很到位,雄心壮志的,与世无争的,豁达睿智的,小市民气息的,揉在一块有反差但不违和,有历史干,舒服…说说不足的,主角的感情,性格,处世理念,表发方式都同一调调,没有随时代变迁,阅历增长而变化,有些难以理解;此外一些剧情显得刻意,奶奶去世节点,西城离世布置,不知道是特意煽情还是想表达其他的,和故事整体基调不搭。
总体还是很喜欢,消磨时间不错
首先要说明,这不是老套的历史正剧,而是一部青春历史爱情戏,喜剧元素不少,一点儿不比今年两部清宫戏差。
最少剧里演员的台词功底不错,没几场对不上口型的对话戏。
有位作者说过,写个好的结尾,比一个好的开头难100倍。
看到34集了,剧还情没飘,人物也都还没渣化,基本可以给个8分良心评价了。
这剧很厉害。
首先是演员,不但每一个配角满身是戏,连龙套看着都是专业客串的,而不是某些剧里面那种100块钱请一天的路人甲。
当然,年轻的主演们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特别是展博tx,离完美演绎一个复杂人物几十年的成长历程,心理上的差别表达还是不够。
不过已经把大部分演戏靠一个角度,一个表情,的同龄人给比下去了。
其次是人物设定。
不同年龄的人,思想的出发点不一样;同一时代的人,不同学历的人的想法又不一样。
但这些不一样中,又有着时代的共同点存在,大家对时代背景认识又是一致的。
这种深刻的挖掘和设定是这些年的剧本中很少见的了。
最厉害的是擦边球打的妙。
其实这些年来,这种改革发展历史长卷的作品不少了。
但是这些剧因为各种原因,不好铺开,往往就两种极端的拍法:一种是根正苗红,正义凛然,一生都是时代机遇,不段的克服小困难,最终带领大家致富;另一种就是一生都是艰难险阻,吃尽人生的苦,不段与恶势力拼命,最后否极泰来,终于获得成功。
这两种拍法有个很统一的问题:主角们发家,往往是今天是10几万的小厂,换个镜头就变成千万富翁。
最关键的中间过程都没有,让很多人觉得成功就是顺理成章。
而这剧完全不同,把社会转换期的矛盾和机遇都赤裸裸的摆到了桌面上。
但整剧又没有一个绝对的穷凶极恶的大反派,大家都是在拼命谋生的小人物。
而无论是无法无天的小孩儿,自信满满青年,还是矛盾的中年,面对问题,最后更多的选择都是妥协。
因为剧中是要继续生存下去的活生生的人,向生活妥协才是常态。
于是很多以前不敢拍的灰色地带,创业过程,都成功的展示了出来,甚至连黑恶都有了客观的描绘。
由于编导恰到好处的转嫁和疏导了矛盾,这一切都变得柔和,可以成功的表达和过审。
当然,这种表达中肯定就有虚构和不太合理的成分了。
比如女孩子总是愿意等~同时,这剧是少见的,把创业中艰辛和起伏的过程,很真诚的表达的作品。
按照一般的套路,男主去了珠穆娜玛,参与了春晚编排,就应该算功成名就了。
但现实中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就像剧中所表达的一样,哪怕后面拍连续剧成功了,都成立了影视公司,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什么今年开奥拓,明年开奔驰,更多的都是做梦。
最后,很羡慕冯都,有那么可爱的两个女孩为他付出。
我出生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曲靖市接壤的一座大山里的一个小寨子里。
1997年,我们寨子正式通电,我也在那一年第一次看到了电视,也是全寨子的人第一次看电视,当年我七岁。
当时我看到是电视机。
不是电视剧。
当时为了找电视信号,寨子人抱着电视满山跑,后面跟着一大群人。
当然最后是没有找到的。
后来用上了天线,电视便有了信号,于是看到电视剧。
因为当时全寨子只有一台电视,所以天一黑,大家便挤满放电视的堂屋。
那年我第一次看《香帅传奇》(郑少秋杨丽菁版)《雪山飞狐》(孟飞版)《甘十九妹》等
没有人觉得,长大后的肖唯一跟胡一菲长得很像吗
后半段剧情是换编剧了么!!!!!
这个死老太太一辈子都在坏老肖家父子俩,金世佳怪不得活不起来,演技太垃圾。
高开低走,觉得最好玩的就是前两集小孩子的时候,后期越来越烂,再后期就是各种狗血剧情,男主那么臭屁,三个女的为他撕B,国产剧的通病,剧情不够就感情戏来凑。最反感的就是处处北京人的优越感,张嘴闭嘴外地人,听着就不舒服。
年代细节处理得很不错,包括一些小的道具,台词也不尬很接地气,在同类剧中算是考究的了。目前看到的几个小演员和老戏骨都很出彩。
挺好的 看了六集 可以看下去 不过确实剧太长了 现在的剧动不动就五六十集 控制在30集左右差不多 这样就不会被人喷看了几集还不知道在讲什么
喜欢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看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体会酸甜苦辣,后面有些煽情,看哭了😭
难得好剧!有点《请回答1988》的味道,不过,不是那种温情向,而是热血多一些
发现《我们的四十年》好好看,笑死我了,本来是冲着金世佳看的,结果被他爸吸粉儿,他爸太逗了,钱波不亏是老演员了,笑死我了[捂脸][捂脸],超喜欢金世佳!刘亚津他们那父子,最佳损友[捂脸]
改编自小说《电视》
前几集小时候的几个孩子演的特别精彩,让我欲罢不能的追到底了。喜欢这个京腔京韵的作品,带给我更多的是温暖。
在我是演员里面重新认识了金世佳,一位不善言辞,内向的好演员
细水长流,尽显人生百态。看似平淡的人生,是自己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
虎头蛇尾,好演员,好布景,好主题,烂剧本。年轻人物完全没立起来。围绕电视的怀旧元素不错
这剧年代感挺足的,就是剧情节奏太慢了。
太乱了,废话真多
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啊,看得人直犯恶心
小演员还不错,正在看(翻来覆去,节奏不喜欢看不下去了)
真的好看!我都好久不看电视剧了,更别说国产剧,上一部看的1988,喜欢这种类型的,细节很不错👍
良心好剧,走心的年代剧。原来给四星,但是调整一下,因为金世佳作为男一,整体拉低了一颗星,他真的不适合演年代剧。演技太尬了,表情不是面瘫胜似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