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低成本科幻片因为微薄的预算无法负担轰炸感官的场面,主创更有动力将心思花在立意、构思和情节的铺设上,从而做出别具特色的作品。
这其中,大部分是不知所云的三流货,或佯装大片的山寨品,但也有些能在视觉上令人惊叹,比如早些时候的《机械迷情》,比如这部《信号》。
《信号》公布的制作成本是200万美元,从场面上看可不止这个数。
主角装上机器义肢后,可以一拳击碎水泥柱,像绿巨人一样捶地掀翻一片军队,或者像闪电侠一样高速奔跑;之后还呈现了若干“太空级别”的宏伟画面,即使有所效仿,这份“多快好省”也令人折服。
其实,相比新奇的创意,烧脑的内涵,严谨的科技理念,能将钱花在刀口上,才是一个导演最令投资方喜笑颜开的素质。
你看《怪兽》的导演爱德华兹就凭着这本事一步迈进《哥斯拉》,现在又接过《星球大战》的指挥棒。
《信号》比一般的科幻美剧更具大银幕质感,而一集美剧没有这么长,却通常更昂贵,导演已充分表现出拍大制作的潜力。
《娱乐周刊》的影评评价本片像一集《阴阳魔界》,尤其是故事一开头就告诉你,它的结局一定出人意表,跟某一集《阴阳》的思路非常相仿。
其实足够仔细的话,在到达地下基地前已经有了暗示,先是神秘黑客通过摄像头观察主角,之后当他们追踪到小屋,入内探险时,镜头突然变成了水平视角的跟拍,毫无章法,晃得厉害,看过伪纪录片的观众知道,这是从场面调度上暗示有一个第三者的在场。
三名学生被观察,被选中作为实验品的命运,是一开始就决定并透露的,而我们作为观众,也从一开始就在分享观察者的视角。
影片口碑两极分化,诚如持负面观点的影评家和网友所论,叙事上纰漏不少,高度的风格化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也随之暴露出许多愚蠢之处,有些地方只差一步就要进入雷人的境界。
而结尾震撼则震撼,又给人WTF的错愕感觉,究其原因,一个点子撑不起影片长度,劳师动众只为了抖那一个似乎并不相干的包袱。
导演在访谈中说,要探讨逻辑与情感的关系,以及人们做选择时的心态。
我认同影片有思想表达的努力,遗憾的是故事权重过轻,以至于很少人会进一步去留意背后的深意。
影片有感情关系亮起红灯的恋人,有顽童心性十足爱冒险的好哥俩,有神出鬼没的外星人,有嗅不到人情味的秘密研究所,有狡黠冷酷的大boss,有赛博格人体改造,有一些残酷的幽默,还有一些颇为热血的动作和对抗。
这一切杂糅在一起,未必能拼成一个叫人亢奋的故事,因为它们不是以一种符合商业片观影经验的方式嵌套、展开的,但花一个半小时体验这么一场有点没头没脑的梦,也是一种滋味特异的情感体验。
如果你愿意撇开逻辑羁绊,尝试着思考一下导演的立意,这个故事还是挺有嚼头的。
除此之外,这还是一部挺不错的广告片,你没法不注意到,镜头不断给那双新百伦运动鞋的特写。
当主角以媲美跑车的高速飞驰时,那双运动鞋没有被撕裂,比结局的真相惊人,堪称奇迹。
不知来由的,那一刻我想起了《环太平洋》彩蛋里的台词:我那牛逼的鞋子呢。
(文/方聿南)
一部纯粹的科幻片。
故事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与外星人第三类接触的总总遭遇,当中夹杂有友情,爱情,勇气,坚强的情愫。
一开始不知道讲些什么,看到一半差点关掉,还好我坚持住了,后半部分慢慢精彩起来,尤其是最后两分钟,压抑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两分钟揭晓谜底,有种一步一步缓慢爬山最后猛然登顶那种舒畅的快感。
我最喜欢是这部电影的配乐,确实很赞。
影片画面虽然简朴,但因为配乐好,也能将人带入或紧张,或玄幻,或激烈的气氛中。
总之,这是一部很特别很纯粹的科幻片。
这标题未免有些杀马特,不过...就这样吧,也许与评论无关。
在《SFW》一期提到所谓低成本烧脑神片,提到这么一部(不过好像是反面教材?
)于是找来看了。
这是部圣丹斯参展影片,低成本,于是得玩概念。
三个青年追踪某挑衅黑客的信号,莫名其妙地进入一个诡异的研究所,于是有了段诡异,有些惊悚的故事。
主要涉及传说中的51区,即与外星人什么的有关的地方,我记得一度很流行吧?
所以主角口中的老旧的研究所,是不是有种复古的味道呢?
不过不了解,不说什么。
几个青年颜可以,黑人大叔演的不错,几个小清新画面不错,配乐好,新百伦亮了,研究所氛围不错,挺有惊悚感。
焦点其实在51区的概念上,就像男二发现的,他们是小白鼠,是外星人的实验对象,这个假设也随着情节展开到揭开谜底得到证实:什么机械手,机械退。
仿生人(Does android take electric sheet?) 大空间站 ....影片中设计一些铺垫,如怪异的研究所,神神叨叨的老太太胖子等人,应该是暗示。
不过全篇似乎有种导演编剧嗑药感,抛开整个设定,整体还是稍显单薄,有些地方觉得势头不对有不能及时挽回...总之,电影有种少了什么的感觉,一种可信,又不能完全相信感。
全片基本押在最后几分钟,不会过火了?
不过,既然圣丹斯是独立电影人展演的舞台,预计他们还会带来其他优秀的电影!
新百伦带你飞!
《信号》,又见小成本科幻片。
看来确实仍有不少人在美帝电影市场的边缘挣扎,有着对电影的执着,但却没有敛金的人脉,所以,小成本电影屡见不鲜。
科幻题材作为既有的潜在电影市场,也算是小成本电影较好的切入点。
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因而无力构建恢宏绚烂的视效场景,多数只能以故事情节取胜。
毕竟好故事低水平讲也多半也仍是好故事。
《信号》即是如此,好像似乎仅仅有200万美金的投资,但确实讲了一个好故事。
节奏紧凑但未显急躁,且情节铺垫一环扣一环。
作为听故事的人,不觉地跟随着剧中人一起困惑,揣测,忧虑和无奈,由此也说明这确实是一个好故事。
影片从开篇即成功构建了一种悬疑氛围,那个神通的黑客对男主们的丝毫洞悉与掌握,已然让人感到了一丝神秘;那道郊外的白光闪过以后的男主的种种境遇,更加渲染了这种神秘,使观众不觉得深陷困惑并不觉猜测;而后经过一系列的剧情冲突后,谜底逐渐浮出水面,同时,观众心底的猜测也逐渐解开,有恍然大悟之感。
作为科幻电影,有涉及外星先进科技题材,那些炫目的科技视效都是难以避免。
虽说《信号》小成本制作,但众多科技感的场景还是可圈可点的。
像男主一,二号的生物机械腿与机械臂,劳伦斯的饰演的大BOSS空灵的后脑勺,当然还有片尾男二号舍身拯救男主一号和女主的战斗场景,那场景的剪切与适时的慢放,视效颇佳,这小成本也做出了大场景。
当然,或许仍是受限于成本,影片对于一些本应雕琢的关键性情节,处理显得有些潦草了,以至于有些疑惑至故事讲完也没有搞的太清楚。
如那个女主究竟受了各种境遇?
在一号男主千方百计未能逃脱的情况下,那个戴眼镜的男主如何能够变装逃遁?
还有这逃脱是否为外星人喂测试而故意为之的?
如果推测成立,那为何又千方百计的去搜寻抓捕?
另外,那个手持相机摄录的树顶到底是看到什么?
回放了几次也没有看清楚。
不过,影片情节发展到男主手臂数字纹身相加为51的时,本人曾想应是故意混淆视听,区域可能为外星人构建的模拟环境,到影片末尾,当看到男主冲破禁锢,初见庞大飞船而瞠目结舌时,突感与自身揣测不谋而合,不觉赞叹。
这一点感触颇深。
总体来说,《信号》选择了一个好题材,缘于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又成功地讲了一个好故事。
跟大家一样,对于通篇滥用的装逼慢镜头已经忍无可忍,要是没看开头还以为这是拍MV呢,没意义的回忆慢镜,导致最后男主冲破结界的瞬间,还以为是不是这又在回忆或者幻觉了。。。
然后就是一直想知道这女猪脚的设置是干啥的,给男主增加破关难度?
另两个主角都有变化,还以为这小妞后头应该也会变,一直期待能变出吊炸天的功能扭转乾坤呢。。。
结果,尼玛全程呆逼,智商归零,失败。。
最后终于看出点意思,咔演完白白总之剧本算是好材料,可惜手艺不精。
做成了五味俱无。
让人惋惜。
看完这部电影,仿佛给人们一种思考,一直以来人类都在寻找比自己更先进,更高级,更强的物种。
目的可能是出于好奇,想了解和接触新的东西。
我们的态度可能啊友好的,但我们想找的东西不一定想交流,可能不友好,不想被打扰,后果由我们自己承担………………………………………………………………………………………………
对于这部电影大家的褒贬不一,也是,电影这种东西是有针对人群的,一部电影是什么样完全根据个人喜好,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本人觉得这部还可以。
最后也的谜底也揭晓了,原来他们就是外星人的小白鼠,但是电影里也有让人费解的地方,比如加油站里的人,那个大BOSS杀的那个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开始的怕传染是怕地球人传染他们,而不是被外星人传染了,问题非常多,没有解答也无从解答,喜欢也就是喜欢里边的悬疑元素吧,
如果你看惯了阿汤哥式的科幻片,爱好肌肉和战斗,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同时又是那种容易被剧中美少女迷倒,继而忍不住百度的人,《信号》显然不适合你。
有人质疑本片的制作费绝不止200万美元,我想说,你低估了米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米国特效在电影电视行业领域早已广泛的应用。
某个大学,某个工作室,不到半个月就可以完成若干太空场景。
同时,米国对电影行业拥有宽松的拍摄限制和成熟的产业链条,这样顺利的前期基础足以剩下一大笔费用。
女主的价值。
有人说毫不明白女主在剧中的作用,相反,女主是男主逃离实验室和活下去的最大动力,男主在实验室三番四次的计划逃跑,用轮椅拉着躺在床车上的女主,这些都和男主在之前透露出的因为双腿不能和女主继续在一起相呼应,也就是“我是残疾人,所以我不能耽误你,但现在我们有难,我必须要救你”当然,影片想要阐述的东西过于复杂,河水、森林里的奔跑、类似的场景穿插的让人摸不到头脑,不过成功的剧情翻转却也让人大呼过瘾,外星人伪装成人类也是十分酷炫。
最后总结一句话概括本片,大概用中文来讲类似于“好奇害死猫”。
片子观感不佳快进快退看了两遍开头的情节看完之后居然还需要回忆感觉没什么意义主人公情绪描写 后期有多个回忆杀来解释开头的事情鬼屋历险之后才依稀觉得是个科幻片了不过那个老旧的磁带机真是碍眼的感觉中段看着非常乏味到最后男主冲刺 撞开"玻璃" 嗯 科幻了然后仔细想想全片 才有了点合理感觉对我而言异常乏味的片子
男女主是恋人关系,男主送女主去另一个州,开着女主的车同行的还有男主的好哥们。
三个人在旅馆开一个房间,两张床,男女主睡一张,他朋友睡另一张我觉得挺奇葩,反正如果我是男主,我是接受不了的然后呢,他俩跑去浴室查找黑客的IP地址(看到后面知道这黑客其实是外星人搞的)女主拉开帘子穿着小内裤站在他俩面前,呵,年轻的身体真好啊,虽然只有一个镜头,哈哈最后男主跑出封锁后,看到那个他认为是黑客的人,其实也是个机械人——防护面罩里的脑袋,只有一张脸。
西部世界+外星人劫持。
wtf...
直到最后才知道是外星人做试验,但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没有解释!被做实验的是人类还是外星人自己的同类,也没搞清楚!惊悚悬疑倒有那么回事,随着剧情的发展,也挺引人入胜,只是需要解释的东西也很多,光靠观众自己理解,估计很难!有点像《恐怖游轮》里的逻辑思维方式。
最后那一幕还是挺出乎意料的。
蛮混乱的
故弄玄虚。
拍得如此抽象,一开始以为是第三类接触,后来越看越像骇客帝国,剧情深入以为是十三度凶间,到最后结果是个创,然后剧情最后也不明白,就是在黑51区么?
野心大 格局小
完全没有意思啊,进不去啊
期待第二部了~
这尼玛讲了个啥
这个纽拜伦广告超棒!
移魂都市跑男版
啥玩意儿啊……只能说还不是很烂
个人觉得还是不错,四星半吧,就中间后段有点拖沓,还好
51区传说多,外星人渗透地球前端工作
独立和商业气息并存,概念虽老,但视觉出彩,看得出尤班克的美术和摄影功底深厚。尤班克的两部出道长片都是闷骚科幻,还继续坚持走科幻路,事业道路前景可观。2020年的《水下》可能会成为开年惊艳之作。
嘛事儿要是太好奇那就是作死的节奏
no zuo no die,以为找到什么秘密,却没想到遭到第几次接触,身体都被未知的东西改变了。前面叙述的好冗(rong)长,直到最后才露出端倪。最后的设计为影片的灵魂所在,要是没这结尾这片子就毁了,看完最后不仅要大骂几句艹艹艹···
好!无!聊!
我倒是挺喜欢有些镜头和画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