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行星地质的研究人员,最喜欢的电影还是{星际穿越},首先这类电影是得有一定门槛的,中间的一系列知识或多或少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电影必须得严谨,我说的严谨不是各位说的剧情的严谨而是科学方面的严谨,比如杨幂演的一部电影{逆时营救}想学国外电影平行空间的故事,但是你的故事那个根本就不叫平行空间,是有悖科学理论的,再说说这部电影,首先它的科学内涵,超新星爆炸会发生咖玛爆如果你对准了它的发射方向的话,地球上的生命一到三年之类灭绝百分之九十九,如果发生没有办法预防,没有补救的办法,因为会损坏你的DNA,而且死去的时候都会极其痛苦,补充一下我们不能预测超新星的爆炸,因为它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有可能下一秒地球就完了,而且天空中每天都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只是伽马爆的方向没有对准我们而已,而且我们又证据地球上曾经有过生物的大灭绝是因为超新星爆炸。
不过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对科研精神的描述,对探索未知的那种无畏的精神,一般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电影里有句话我特别感触,“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有一部分人要有勇气牺牲去探索未知”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以前小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会老死,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宇宙真的太不适合生命生存了,就算是地球,来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方式真的太多太多了。
就像我们检测到太阳的发射的中微子比理论计算的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数据一直不敢对外界公布,知道后来有科学家证实了那少的三分之一的原因,就比如2017我们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的天体进入太阳系。
的确是小成本,小到出了一点旅行费用(上小岛),两个演员和几个群众演员的费用,演员是生面孔,女的不漂亮,男的不帅,表演也没有出彩的地方,感觉很生硬,所以演员费用也低。
之后可能就是那点特效(手机),估计也不用花几毛钱的。
故事,也是有问题的。
尤其是关键的地方。
其一是说人工智能TESS,为了防止对人类造成更大的损害,所以,伤害了成千上万的人;其二是宇宙飞船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最终离开目的地,飘向无垠的宇宙。
应该说,在逻辑上是对的,因为这两个说法都基于现实的科学观点(甚至哲学理论、宗教理论)也支持。
一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而且越大的事,往往代价也越大。
要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要付出代价。
我们看到的只是有限的问题,但是要解决问题往往要看到更大范围的问题。
二微乎其微的错误,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害。
宇宙航行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变数很多,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是,恰好因为大家都明白,所以这两个问题不至于被忽略。
简单地说,人类评估人工智能,尤其是这种“会直接与人类对话”的智能,一问便知,一听就懂。
至于宇宙航行,大家更明白,我们之所以不仅需要计算机来操作,也需要人来控制飞船,就是因为机器可以迅速处理数据,而人类可以应对突发状况。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航天对接问题,飞行器登陆等都没有问题,就可以找到这种技术问题,恰好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说飞船出故障失控还可能。
当然,影片还是成功的。
因为首先,它恰好反应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核心: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两个科学发展的引擎:人工智能和航天技术(当然还是有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引擎的,比如生物工程,提升人类的能力;比如环境工程,改善地球生态;比如安全工程,防御外星入侵,星体袭击)。
人类为了延续和发展,和个体的“人”一样,都想子子孙孙,千秋万世。
人的智力和能力有限,所以其一必然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智能体能,属于生物工程,需要基因改造处理科技。
但是我们对基因知之甚少,而且控制基因的能力还没有触及皮毛),因为我们都知道,信息掌握越全面,处理速度越快,我们就越可能找到最佳处理方法。
所以,必然要制造“TESS”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
但是超级的人工智能,也有问题,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鄙视”“伤害”,甚至取代人类。
而随着地球自身的环境危机,还有可能存在的外来威胁,人类必须 “狡兔三窟”,随时准备迁移。
为了拓展人类的眼界和未来,我们也需要发展航天技术,去往更遥远的星空。
电影巧妙的地方在于,开始认为TESS背叛了人类,“彼岸”航天计划因为错误失败。
都是失败。
但是结果是发现TESS没有背叛人类,那么把TESS上传给“彼岸”航天飞机,这样就可以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地球文明虽然毁灭,但是人类的文明依然获得在外星球延续的机会。
感觉,故事还是太仓促点。
可以拍得更好。
也许导演没有资金,只能如此。
但是,我认为这也显得太仓促,太急功近利了。
为什么不学学卡梅隆,人家成功了,都可以为技术等上十年!
片中有些台词也有点意思,片中男主人公说了这样一句话:研究所里,研究过人类文明。
样本数量越大,结果越有意思。
历史上很多事情是注定发生,你会不会觉得我唯心主义。
其实这就是“到了一定范围,更大的范围,结果会逆转”的哲学观念(和真理跨出去就错误了相似)。
这种观念之所以被“肯定”,和科学家也会接受荒诞的理论和观念是有一致性的。
当然,这种观念其实很危险。
17.10.3
我在豆瓣中为这部电影打四星(推荐)是因为我希望更多的国人能看到这部电影。
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对这部片子非常不满,因为和好莱坞大片比起来,这部电影简直可以说是粗制滥造,演员也不够专业,特效场景也不够震撼,但另一些人了解了这部片子的制作成本后,又会认为还是很难能可贵的。
可我不想讨论8万元的成本能拍出什么样的电影,仅从作为一个科幻迷审视一部科幻电影的角度,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因为我们终于看到了一部不会让人笑出声的中国科幻电影了,在观看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电影中的科幻元素带给我的吸引力,并引发了我的无限思考,这些感觉在原来只有在观看欧美科幻片时才会出现,这让我对中国科幻电影也有了新的认识,也见到了曙光。
孤岛终结的故事很简单,地球附近的一颗超新星爆发引起的宇宙射线辐射导致人类即将灭绝,一些人希望用最新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上演算救命的疗法,但人工智能的发明者之一——也就是女主角在知道这已没有任何希望之后,不顾阻挠的私自将人工智能程序发送给了刚刚遭受深空探索失败的殖民者,让他们在人工智能程序的帮助下可以纠正错误,从而完成新的行星探索,给人类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
超新星爆发、人工智能、宇宙探索,三个科幻元素通过上面的小故事被联系在一起,故事还是说得通的。
同时电影也表现出了人类在末日之时被迫放弃自己的无奈和伤感,以及人性中独有的不怕牺牲的探索精神必将带给人类新的希望!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但我相信勇于探索的人们一定会在广袤的宇宙中找到一个新的家园,甚至更多的家园。
即使付出无数人的心血和生命,也要让人类的文明之光照亮整个宇宙!
题外话,封面的女孩儿很好看,但那不是真正的女主角,应该只是为了海报宣传用的,真正的女主角没有这么好看。。。
孤岛终结的精彩,在于国内有这样的一帮人,他们不以客观条件为糊弄人的理由,而在用心的探索尝试去好好的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题明确,你说思想有多深倒也不见得,但主创人员在努力的尝试发问,并刺激人去思考一些价值观的问题;这个故事,没太多旋臂摇拍等大场面摄影,为了避免固定机位的呆板,并营造一点纪实感和紧张感,采用了手持拍摄,作为完全的外行人,我觉得它展现的手持拍摄还是很不错的;这个电影的剪辑,在末日和回忆中不断交叉,虽然表达方式并不能算新颖,但剪辑的节奏和剧情的发展并不违和,并颇有呼应,这是导演剪辑功力的体现吧。
特效不够好,影片对白太西方化了,也太文,没有普通人对话的感觉,有很多读起很美很有道理的关于人性啊世界啊之类的语句,但念出来就很尴尬,假如是一篇小说我估计会很棒,但还是支持这种全国产的独立电影,一下是剧情简介:原创的剧情简介,相关贴吧里也发过:女主是人工智能TESS的开发组长,一次事故中,未开发完成的TESS用一条游船的爆炸阻止了一个油田的泄露,保护了未来几百年那附近的生物的生命,却因此杀了500名游客,TESS项目扑街,同时男主是引力波通讯的研究人员,却参与了天朝第一次移民其他恒星系的旅行。
男主旅行中途,地球被超新星爆炸辐射到了(具体可以看刘慈欣的相关小说),所有人类面临扑街,开发完成的最强人工智能TESS表示人类没救了,并开发出了一种能暂时治愈的药剂,但会加速人的死亡,于是TESS在遭受人们的质疑的同时却被寄以厚望。
同时男主的飞船出了事故,无法到达目标恒星系,只能擦肩而过,于是女主用TESS计算,发现了可以拯救那些飞船的人的方案,于是她用剪切的方式把TESS发送了出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复制一份那么难,也有可能说我没看懂),期间遭到领导阻止,说你剪切走了地球怎么办,说不定TESS能找到拯救人类的办法呢云云,于是女主赶往男主曾今的引力波通讯台,赶路期间各种回忆,导致尿点很多,顺便干翻一名来抓她的黑衣人,全剧终。
制作“孤岛终结”是一段孤独和艰难的旅程。
导演王人超主要是电视广告导演。
这是他的第一部剧情影片。
他写了这个故事,并修改了近两年。
首先,他想吸引投资,使这部电影能很好的呈现原有的故事效果。
但对于这个科幻体裁的故事,再加上两个人物的情感记忆,没有明显的商业元素。
所以它很难吸引投资。
不会在影院发行的B级独立电影在中国被称为“网络大电影”。
它们都是在拍摄制作完成后直接网上发布。
这意味着“快钱”,网络大电影中的大多数都是奇幻题材或探案题材,加些轻喜剧情节和一组年轻漂亮的演员。
科幻类型不是投资者的最爱。
即使一些电影被称为科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是奇幻故事,有着各种荒谬的词汇而且没有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最后,导演决定不再等了,而是自己出钱。
他找来两个朋友来演主要角色(配角都由朋友友情客串,均非演员),并使用手持拍摄风格(因为缺乏设备)。
整个剧组只有七人:两个主要演员和五名工作人员(包括导演本人)。
整部电影是在自然光下拍摄,没有额外的灯光。
只有室内场景使用一个小的LED灯。
开拍前导演几乎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一个新发布的预告片:著名的中国作家韩寒在同一个岛上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2014)!
虽然导演2008年就来到过这个岛,并决定基于这里独特的氛围开发一个故事。
当然,导演最终决定不理睬那部电影。
岛上的拍摄地点非常分散。
最远的位置从大家住宿的地方步行需要约两个小时,而且要爬山。
每一天的拍摄,每个人都必须携带沉重的东西,包括设备,衣服和食物饮水来走山路。
所以每天拍摄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因为人力和设备的缺乏,很多现场调度走位和摄影机的移动很难实现。
导演必须在很多情况下找到替代的解决方案。
原来是预定了五天的岛上外景拍摄,但仅仅拍了一天,倾盆大雨就推迟了第二天的拍摄安排,然后又因为即将到来的大风天气,而不得不提前终止拍摄。
所有的人员只能提前回到上海,大部分的回忆场景都未完成。
在存了足够的钱后,剧组于两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岛上,最后完成了拍摄。
林夏和黑衣人之间的打斗场面是在岛的山脊上拍摄的。
那一天的风速非常高。
演员几乎没有站立,同时也没有办法记录现场声音。
大多数镜头都是导演自己亲自拍摄的。
他必须非常小心,小心风不会把他从悬崖上吹下来。
虽然这部电影的表现受预算和人力限制,但这并不能阻止梦想家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对宏观世界的思考。
这是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一点:讲你想讲的故事。
不要被预算或摄制组大小或外景的规模所限制。
老是觉得科幻电影耗资很大而不去拍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缺的只是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一点点的勇气而已。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老实说,提起科幻大片,都很难和“国产”两个字扯上什么关系。
就算有,评分也是惨不忍睹。
这么多年了,国产科幻电影始终是一个空白点。
虽说《三体》(不是短片)一度被外界看好,但等得菊花都谢了,也只等到了一句“预计2020年上映”的空头支票。
就在君君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却被一部最新国产科幻片刷了屏。
不仅评分破天荒的破了6,还被许多人评价为“第一部国产科幻神作”——《孤岛终结》I 2017 豆瓣6.7
这是一部网络大电影,刚上线20多天,各路吊炸天的头衔已被收入囊中——“第一部国产科幻神作”“国产最牛硬科幻电影”“国产科幻片的崛起”“开创中国电影新时代”
豆瓣6.7,单看评分,确实可以“吊打”一众国产科幻片。
毕竟,就连星爷的《长江七号》也只是刚刚及格而已。
不过,这样的对比也只能是单看评分,仅此而已。
如果算上评分人数的话,那就毫无可比性了。
但各路吊炸天的头衔,还是吓得君君赶紧去撸了一遍。
片中只有两位主角,林夏和致远。
女主林夏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男主致远是从事太空探索的研究员。
影片讲得是人工智能、星际航行、超新星爆炸导致人类末日的故事。
听起来各种高大上有木有。
林夏研发了一款牛逼哄哄的人工智能系统,双商无上限。
但在一次海上事故中,它竟然亲自葬送了500多条人命。
消息一出,这个系统瞬间成了人人喊打的恶魔,项目也被迫暂停。
另一边,致远将踏入深空旅行。
他参加的项目名叫“彼岸工程”,由神舟20携带一千多人和上万个人类胚胎飞往太空。
但因为各种不测,一行人在太空中无限游荡,无法着陆。
同时,宇宙行星发生碰撞导致地球被极光笼罩,大量辐射物质抛向地球,人类危在旦夕。
当初那些高喊“灭掉”人工智能的人,请求重启人工智能项目,利用它来模拟合成治疗药物。
但系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DNA损伤不可逆,根本没有修复方程,地球人类的存续时间只剩8个月。
既然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拯救,那么神舟20上的人类能否得救?
林夏决定违背上级命令,独自前往当初致远带她去的那个孤岛。
岛上有连接神舟20的通信系统,可以用来传送人工智能系统,拯救剩余的人类。
就这样,林夏开始了最后的人类拯救计划......
整部电影出场人物不超过8个人。
(包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人工智能系统”、“领导”等人。
)真正有脸部镜头的不超过3个。
虽然电影号称只用了7万成本,并且在国外获奖无数,但君君连刷了3遍后还是忍不住吐槽:除了相对比较新颖的科幻故事内核外,整部电影的缺点相当明显,或者说缺陷很大。
第一,讲故事的能力不足。
其实这个故事内核很有看头,至少在国产科幻领域还没有人真正去碰过。
导演采用的是双线叙事,但由于驾驭能力不足,使得整个故事变得七零八落。
稍不注意就完全不懂电影在讲什么,但想完全集中注意力去看它,又实在太难。
如果你要拿7万的小成本和第一次拍片这两个理由说事的话,那一样条件下的《毛骗》可就好太多了。
化妆,服饰,摄影,照明,道具,机器和设备,几乎在同一档次。
同样低成本,同样没有高大上的设备,同样没有流量明星,但《毛骗》却能收获9.6的高分。
不炫特技,不靠特效,却能分分钟吸引观众一秒不落的往下看。
这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如果说《孤岛终结》只花了七万的话,那我相信《毛骗》只花了三千。
第二,台词多,却没重点,杂乱无章。
昆汀的台词虽然叨叨个没完,但是人家的台词是有讲究的。
但在《孤岛终结》中,很多台词毫无意义,既和故事主线没有多大关系,也对推进故事发展没有铺垫意义。
导致整个剧情太过简陋,就像ppt剧情游戏。
其中,末世氛围和情感线的处理尤其糟糕,题材与风格间完全割裂开来。
感觉完全是为拍电影而写的本子,然后陷入剧本写就后不得不拍的尴尬之中。
第三,演技尴尬,剪辑和制作太粗糙。
因资金限制而无法展现的深空旅行和粗糙的岛上追捕,也几乎没有特效,这点还算可以理解。
但从表演上说,演技和棒读都很尬。
特别是大段都是以主角的视角来拍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抓住小成本科幻最核心的点。
换句话说,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最后什么都没表现好。
作为一部小成本国产科幻片,不论从构思还是故事创新上看,当然都值得鼓励。
但君君还是觉得,无论如何,电影还达不到封神的地步。
至于“第一部国产科幻神作”之类的称号,未免有些太过。
听了太多溢美之词,有必要来泼一泼冷水。
清醒一下也好,有些东西吹得太过,吹得太大,就像是气球一样,总是会爆的。
评分:7.5优点:在整部电影出场人物不超过8人(还包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姐姐”、“TESS”、“领导”),其真正有脸部镜头的不超过3人的情况下,竟仍然给观影人一种宏大的感觉,这不得不佩服导演,以小见到,以声音引导观众自行脑补的叙事能力,一个都没有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缺点:这是有多缺演员和经费啊,女主演真的不好看啊,而且演技也真的一般啊!
摄影也是一般般,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DV爱好者的拍摄水平啊!
电影采用两条线穿插的线性进行,个人觉得对位一部剧情单薄,演技着急的小成本的电影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取巧方式,而且导演很擅长用小场景,小片段来隐喻大环境,地铁上戴口罩的女孩,患病的上级领导、从来没出场过的,先抗议后下跪的暴民,只有一句台词的姐姐,都给人一种大势已去的无奈,这一点,我觉得是中国很多所谓的电影导演做不到的!
听说是一部国产获奖科幻影片,就专门去看了这部片子,作为一名科幻迷的我来说,潜意识里有一份支持的责任。
看过之后,没有让我失望,在国内这么恶劣的科幻电影环境下,有勇气去拍一部真正的国产科幻电影,这本身就很难得。
从整个故事来看,基于科学精神,讲得通,逻辑还很严密,可以看得出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
虽然从场景和特效上来说,根本不能和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是万事开头难,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鼓励还在襁褓中的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发展起来。
个人认为,《孤岛终结》放在同类影片参照系中,可以打到八分。
从整体来看,影片具有非常强的科幻内核,无论从悬念设置还是科幻元素上,都在及格线之上。
影片涉及了多个科幻的主题,比如人工智能,深空旅行,超新星爆发,都是当下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影片中一一铺展开来,概念专业,逻辑严密,完全具备了一部科幻片所应有的科学精神。
这部片子的观影核心可能并不在于它的科幻场景和特效,也不在于其中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概念,而在于在这些科学概念包裹下的人类世界观与情感的深刻讨论。
在影片中,女科学家林夏的男朋友作为人类第一次恒星际旅行探索者,乘坐“神州20”飞向了“南门二”。
后来超新星爆发,世界末日来临,超级电脑TESS判断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活不过八个月,人类需要tess计算药物模型续命。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林夏男朋友乘坐的飞船也出了问题,飞船上还有1000多个深空探索科学家和数以万计的人类胚胎,也需要TESS才可能保住小命。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林夏选择了放弃地球人,拯救自己的男朋友和科学家。
这是一个背离我们一般感受的选择。
至于林夏做得对还是错,我觉得这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引得我们对未来深思,这部科幻片拥有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孤岛终结》带给了我们很多在日常生活中被遗忘的思考机会,让我们懂得在这个安逸的时代也应该学会居安思危,正如片中所说:我们背负不起的……是对黑暗前路的无视。
国产科幻还得努力啊!
无意间点开,海报p的看着像美女,结果主角不好看。剧情我感觉2019年的少女地球守护者的剧情是不是抄袭了这片子???也是地球有类似传染病之类的要灭亡了,女主的男朋友去深空了……除了没有人工智能……
WTF
电影背后的故事很励志,电影不太好进入。
推荐者说得没错——“特效不过是辅佐剧情的一种参考,真正科幻片哪个不是故事为王”
最后被感动到了
用台词撑起来一部科幻片?
还行,但是还是有很多硬伤
八万拍成大电影!厉害😄叙事能力1分(优2良1差0),演员表现0分(优2良1差0),其他: 1分。(有1无0)2分
这有什么意思
质感差了点,但是氛围还是有的
如果成本真的只有八万那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看在人家花八万块的份上你们还想要怎样!
其实应该是4星,不过我觉得应该打5星支持
碍于资金的捉襟见肘,基本上每一个环节都显得稚嫩与不完善,但是无法想象如果资金不是8万,加一个零或是两个零,三个零,这部将会是一部更好的影片。目前来说做对了两件事情:1.末日气氛与影片基调打得不错;2.路子走的很对,方向很棒。最后甚至稍微被这种幼稚但认真的态度所打动,可以继续加油。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真的是一点吸引我的点都没有,剪辑得好糟糕。
开头意境氛围特别好,就是很难入戏,但得知它只有八万的制作费以后,觉得这一切都可以谅解了吧!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硬科幻!有三体和降临的那么点内核~很好!
顶小成本。
能理解导演意义上的“硬科幻”,但是如坐针毡的60分钟还差点睡过去两次,实在不能作为一部完整作品来看,依然能理解导演的两条时间线叙述,地球末世和殖民外星,人工智能和人性光芒……但是,导演和叙述,调色和表演等等能力弱,需要提升太多
那些说在这片里看到星辰大海的,你们是有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