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跟她妈说我觉得自己是个机器人的时候,她妈没有否认,只是担心她的生活。
其实一个人被认可和支持的力量非常强大。
她会承认她自己,完成自我认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放肆任性活自己。
而且只有完成了自己,才能够传递自己的能量。
单身男女里面也是啊,高圆圆奶奶看到两个男人争圆圆的时候,在一边加油叫好,让人捧腹,这样开朗的态度才好。
我想按自己的意思过一生,也要过有意思的一生。
一直想写篇东西谈谈朴赞郁,脑残粉总该示爱下。
不过自己也没想到评论的第一篇会是这部《机器人之恋》,这部看评分就知道算不上是朴赞郁作品中很被人所欣赏的,不过我也要任性地撂一句,反正我很喜欢。
这种喜欢,大概主要是由我自己的审美趣味决定的,而不单单是因为导演和编剧是朴赞郁的缘故。
因为我自己对于这种故事天马行空、布景斑斓梦幻、气氛浪漫诡谲的片子完全无法抵挡。
这种片子,就像个穿的花花绿绿的面颊干瘪满口假牙老太太在那里讲笑话,还透着一股可爱的冷幽默气质。
所以,我会喜欢《天使爱美丽》、《黑店狂想曲》、《杀妻总动员》和《梦旅人》,嗯,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上述这些片子的画面都如鸟翼般纷纷颤动刷刷刷飞过我脑海。
和排在第一的那篇影评不同,要是我来说的话,我会说,朴赞郁是个真正温情的导演。
《老男孩》的故事当然很残酷,朴赞郁的叙说手法自然也暴力血腥,可是当吴大秀趴在地上学狗叫和片尾与一身红衣的女孩在雪地里拥抱,女孩说“我爱你”而吴大秀的脸上露出痛苦却又满足的笑容时,这幕美丽凄绝的场面让我感到的是温暖和动容。
我突然之间觉得,其实什么都不重要了。
两个孤独至极的人,在催眠中彼此舔舐伤口,即使是如同野兽般的相爱,也成了此刻最大的安慰。
《亲切的金子》的结局同样是下了雪,小女孩给金子一个雪白的蛋糕,蛋糕自然是象征着金子再也回不去的纯洁。
金子把头栽进了蛋糕,而女孩拥抱着金子,在悠扬的圣歌声中,仍然保留了重新来过的希望。
《我要复仇》相对上两部会沉郁一些,风格没那么招摇,而是更加专注于讲好这个故事。
同样是我眼中他唯一称得上是惨烈绝望的一部。
奉俊昊就跟朴赞郁相反。
我每次看完奉俊昊的作品,永远都会升腾起一股巨大的阴冷感,凉气满溢。
无论是《汉江怪物》、《杀人回忆》还是《母亲》,归根到底的关注点都是社会上的弱者,他们往往被无情忽视,然后开始暴戾残杀,亦或畸变对抗。
而结局,总是不留一点余地。
他的镜头注视世间的眼神是非常冷漠的。
他的片子里体现的才是真正的黑暗与绝望。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非常认可奉俊昊是韩国最出色的导演,他在叙事技巧上无懈可击,而且电影挖掘的厚度极深,文本容量极大。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那个把风格玩得出神入化视觉上华丽至极只能感叹为何你如此牛逼的朴赞郁。
这部片子也可爱柔软得惊人,完全就像个童话。
所以我看到,其实朴赞郁是个多么充满了童心的人,他的想象力又是多么惊人。
可爱的英君,对着自动贩售、电话机、收音机说话,走进钟里发出打嗝的声音。
一顺的刷牙强迫症,带着兔子面具,头上有两卷小毛,还可以窃取别人的能力与思想。
吃腌渍萝卜觉得自己是只耗子的奶奶。
倒着行走的人,觉得生命都是自己的错,不断向别人道歉。
还有胖女人发明的薄荷油冰冻果子露袜子和柿子袜子,连名字都听着无比诱人,摩擦就能飞起来。
充满电的脚趾会亮起来、手指上会飞出子弹、米饭电子管。
朴赞郁的脑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啊?
他到底有多少稀奇古怪、荒诞离奇的想法啊?
最喜欢的还是那个所有人开会时的布景,圆拱形的建筑,充满了后现代的风格。
跟《杀妻总动员》一致,几条分开的线都有交融,比如《杀妻总动员》是那个以为自己是只鸟的爸爸真的飞了起来,还救了要自杀的浅野忠信,这里面则是一顺把别人用来跟他交换的歌喉和袜子给了英君一场梦幻的睡眠飞行,又比如圭硕说,他的生命快结束时,他的松紧带将拉到极限,对应了后来奶奶来找英君时身上的那根使她们无法靠近的松紧带。
“啪”地一声,回到了生命的原点。
我迷恋的,就是这样暗埋伏笔前后对应的聪明编剧手法。
每个人都在找的,其实是存在的理由。
这个日渐喧嚣却也日渐荒芜的世界里,我们都开始迷失,然而,这部片子却如一场不可思议的荒诞梦境,使我们获得仿佛漂浮般的奇妙感受,沉浸在深深的浪漫情怀中。
正因为朴赞郁是真的温柔,才没有像《梦旅人》一样给予死亡作为他们的归宿,而是给了他们雨过天晴的彩虹。
因此眉梢都忍不住地喜悦。
看这部片子时,正好歌里在放的是《不再让你孤单》。
突然想到,大概这部片子里的一顺努力为英君做的就是如此,你我都是世界的弃儿,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疯子,而我,不愿让你孤单。
路遥远 们一起走我要飞翔在你每个彩色的梦中对你说 我爱你
其实这部片子不应该这么低的评分。
也许是因为从小也是老人带大的,所以对片中英君的情感十分有共鸣。
人和人相处是需要体谅和包容的“同情心”的。
英君妈妈她们整天忙于工作对老人不闻不问,直到她们觉得奶奶是个包袱之后就借口把奶奶推给老人院一了百了。
无法原谅妈妈她们“毫无同情心”,怪妈妈不给奶奶假牙让她吃最喜欢的腌萝卜、怪自己没能追上救护车给奶奶送上假牙、怪自己没办法救出奶奶,无法摆脱的负疚感和无能感让英君产生了自己是个机器人,“只不过没电了”的安慰。
朴一顺是因为从小缺失母爱,渴望引起(母亲)注意的他开始强迫性偷东西,并且好像什么都能偷到。
被抓到后,法官判他消失的恐怖裁决(一般最害怕什么就往往最容易产生什么错觉)让他为抵抗消失而不断不断的在监狱偷窃(东西or能力,一切一切),最终进了精神病院。
正如他自己形容:我缺少同情心。
英君对这个世界“缺少同情心”而愤怒,想要杀光带走奶奶的白衣医生,却又因为“他们的奶奶会伤心”而下不了手。
别人缺少同情心,可是为什么自己却无法摆脱同情心?
想到奶奶没有假牙没办法吃饭,英君潜意识里当自己是机器人不需要吃饭来“自我惩罚”,我是这么理解的。
知道朴一顺有偷窃的能力,英君哭着求他偷走自己的同情心。
她一字一字哽咽着蹦出缘由的那时刻,也是最终虏获一顺的心的那刹那吧。
虽然被偷走同情心而让她获得了“杀光白衣医生”的错觉快感,而长期不吃饭的英君最终只能倒下。
英君一直排斥着进食。
没有奶奶,英君找不到活着的目的。
我想,英君就是一顺那根缺失的骨头,灵魂的那21%。
英君的同情心让朴一顺变得圆满。
英君为一顺制造“米饭能量转换器”这样富有创意的小工具,还帮她“装入身体”这些让她进食的努力不能不说感人。
虽然我不知道奶奶是不是真的说“你是一颗原子弹,你存在的目的是世界的终结者……”这样的话。
但是在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朴一顺陪着英君等待亿万伏特雷电整整淋了一晚上雨,我相信他们都各自找到了活着的目的。
虽然说存在着就是合理的,但是爱,才是我们存在的目的。
开场,故事已经开始叙述,制作人、编剧、音乐、服装们的名字巧妙地隐藏在画面中,等到最后一个名字“朴赞郁”出现,我就喜欢上了这部还没开演的影片。
一个像枯柴一样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干枯的四肢、焦黄的眉毛,以及很有创意的发型,穿着麻袋和帆布鞋,神经兮兮地对着自动售货机、荧光灯、收音机说话。
一个整日带着面具的笑容阳光的大男孩,相信自己有随意偷取别人习惯、思想、物品的能力,古道热肠。
两个年轻人就在精神病院相遇、相知、相爱了。
这是一部爱情片。
故事进行的温润、平缓、令人愉快,一切不骄不躁。
一顺因怜惜而爱上英君,我相信直到影片最后两人在大雨中研究英君生存的意义时,英君转头看向一顺的一霎那,才真正爱上了这个一直在默默关心、帮助她的男孩。
为了让英君吃饭,一顺用他独特的思维找到了办法:制作了一个“米饭转换器”,安装在英君体内可以把吃下去的米饭转换成能量。
然后我们就看到两个人坐在地上,一顺在英君裸露的背部用铅笔划一扇门,还有把手,逼真地制造出声响让英君相信他真的在打开她的机器身体。
“米饭转换器”安装完毕,餐厅里,一顺引导英君吃饭,整个餐厅的病友们都在替英君加油,结果在进行到第五步,将食物放进嘴中的时候,英君还是放弃了,跑到柱子前面低头沉默,窃窃地问了一句:要是“米饭转换器”坏了怎么办?
一顺答:我来修,你可以给我打电话,终身保修。
说完递上了他自己画的名片,称谓是“米饭转换器专家”。
一顺是精神病么?
他有精神病人的恐惧、胆怯、一点点自闭倾向,但是他更懂得去爱护别人、关心、帮助别人,他强迫偷走“歉意综合症男”的抱歉,带走困扰英君很久的“同情心”,让她爽快地在圆舞曲的音乐中肆意地屠杀白衣医生们。
其实,一顺更像是这个精神病院中的天使。
精神病院什么样?
朴赞郁给我们打开的是一个类似于人间天堂的地方,精致的园艺、漂亮温情的房间,连安定室都是铺满嫩绿色隔离层的小屋,还有病友们奇怪的癖好……这里的人们都很另类,却没有受到强烈伤害的残暴后遗症。
没有人知道他们都是为什么得病,影片开始的大妈倒是说了不少,但她的身份是妄想症患者,使得那些病因也瞬间荒诞。
只有一个人被讲述,就是主人公英君。
她不过是从小跟神经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于长期孤独,奶奶日渐以为自己是老鼠,从而被英君的妈妈强行送进疗养院。
跟奶奶分别后的英君更加孤独,开始以为自己是机器人,整日带着奶奶遗留的假牙,抱着给奶奶做的收音机思念奶奶,拒绝吃喝。
最终英君埋葬了奶奶的遗物,痛哭一场,从此学着在一系列“禁止”中坚强起来。
我想,除了爱情,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是:一切病因来源于孤独。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745985010009fe.html在07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有一部韩国导演朴赞郁的参赛作品《机器人也无所谓》(电子人也无所谓或再造人之恋),获得阿尔弗莱德奖,影片由Rain和可爱的林秀晶主演。
这位一向嗜好暴力、血腥、复仇题材的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放弃了擅长的风格,清新幽默了一回,虽然影片中仍有些许阴郁元素,但总体上,这是一部好玩并且让人感到乐观的电影。
这部充满想象力的电影,故事发生在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的病人无疑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人群,没有心机,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为自己的痛苦而痛苦,也有为别人的快乐而努力的人,那就是Rain。
影片中所有病人的病症描绘,都充分显示了韩国人具有的古灵精怪的幽默想象力。
可爱的林秀晶刚进医院,便有一个好心的女人推着她四处逛,并一一介绍这里的病人,她介绍的病人中,有恋牛癖的、易装癖,在军队被轮奸把自己肛门缝上的……当所有人认为这个女人是医院的看护之类的人的时候,医生跑过来指责她,原来她是一个说谎狂。
这些很容易让人想起《飞越疯人院》里那些漫画似的病人形象,不过这部《机器人也无所谓》中的大部分病人的病症及心理的描述与刻画,并不如《飞越疯人院》深刻,他们的形象设置大部分的作用是增添了影片的喜剧色彩,因为它的主题也不像《飞越疯人院》那么沉重。
影片讲了一个患有认为自己是机器人的强迫症的女孩子,不肯吃饭,到医院接受治疗,最后在一个患有“消失恐惧症状“(害怕自己会消失)的男孩的帮助下恢复进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又乐观了起来。
不过,导演并没有设置情节让这个女孩从此消除强迫症,她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机器人,但结局是,她已经愿意吃饭,并且逐渐走出了失去奶奶带给自己的阴影。
她的奶奶也是一个精神病人,在家里只有她与奶奶是亲密的,当奶奶被精神病院的车带走时,她骑单车追上去给奶奶送她的假牙,但没追上,她就责怪自己的”电力“不足,阴影一直伴随着她。
后来在一个Rain与她制造的幻境里她又见到她的奶奶,从此也消除了她的阴影。
这个幻境并不是影片中唯一的幻境,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幻境正是着部影片童话气质的一个体现。
还有一个会唱歌的漂亮女孩病人,当她在那个草坡的幻境里唱着美妙的歌曲时,一度使我想起了《音乐之声》。
导演并没有让可爱的林秀晶的强迫症痊愈,但她愿意吃饭了,并且摆脱了阴影,是机器人又有什么所谓?
导演这样设置大概也是要传达一种更人道的观念,为了治疗这些单纯的精神病人们,用上电击,禁闭,灌食和种种不为我们所知的残酷方法,这样是对的吗?
这样就是对精神病人们好?
这是多么不可理喻。
这些病人都很单纯,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快乐,机器人也无所谓。
也因此,这个电影里的医生们虽然形象并不那么鲜明,但他们绝不是我们从其他电影(或文艺作品)中了解到的精神科医生那般地”白色恐怖“,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蔼的,这个精神病院也不像牢笼、监狱般地灰暗冷酷,而是一个有着缤纷色调的花园。
这些大概是导演要让我们思考的,而这个电影里缤纷清新的色彩也是它另一个童话气质的体现。
可爱的林秀晶刚到医院时不但向医生隐瞒了自己的心理,并且一直都不吃饭,后来Rain知道她是害怕吃了饭会破坏她的身体(机器),便想了一个办法,Rain给她的身体里装了一个能把饭转化为的电能的装置,用的是有他母亲照片的一个小匣子。
其实这个时候Rain有理智地明白可爱的林秀晶的病症,他也并没有在她身体里装那个装置,但是给她的暗示是,他又明确安装了。
他没有否定她的心理,这就是病人们之间的尊重。
可爱的林秀晶终于吃饭了,我们也能看到,那个装置也在她身体里魔幻般地运转起来。
Rain还有一门偷盗技术,他偷了乒乓球冠军的球技,偷了小男孩的裤腰带,偷了胖女人肚子里的食物,偷了说谎女人的记忆,偷了……在可爱的林秀晶的恳求下,他偷了她的同情心,她也就不会因为想念奶奶而伤心了,后来他又偷了胖女人的飞鞋,飞去见了奶奶一面。
这些颇具魔幻色彩的道具(电能转换器、飞鞋等)和富于想象力的情节(偷取同情心,飞翔,还有Rain经常变换的好玩的面具,可爱的林秀晶和荧光灯、自动咖啡机说话的情景等等),同样是这部电影童话气质的体现。
当然,童话当然少不了王子与公主纯洁的爱情,当可爱的林秀晶问Rain,如果她身体里的装置坏了怎么,Rain说,他是机械师他会修,可爱的林秀晶又问如果他不在身边呢,Rain说,我当然一直在你身边,我们就知道他们相爱了。
而那个他最珍视的有他母亲照片的小匣子,已经和她最珍视的奶奶的假牙一起,埋在了奶奶的坟墓前。
这部电影里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古灵精怪的,因为故事发生在精神病院,这些病人们所思所想,绝不是我地正常人能按常理推测出的,而这些演员们——大概都是专业演员——对这点领悟得非常透彻,完成得也非常出色。
这种古灵精怪的表演也让这些病人形象更加可爱。
这种充满灵感和不确定性的表演是日韩演员们的擅长,在这部电影里古灵精怪的情节也使这种表演能够被发挥得更加彻底。
这自然也是这部电影的童话气质的另一个体现。
即使不是精神病院的故事,许多日韩电影里同样有许多这种充满灵感的表演,这些在那些女演员们表现得更多,这也使日韩电影里的女主角显得更耐人寻味也更可爱。
《春逝》里的李英爱(饰演的电台制片人),《花与爱丽丝》里的铃木杏(饰演的荒井花)和苍井忧(饰演的爱丽丝),《我的野蛮女友》里的全智贤(饰演的野蛮女友),《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里的绫濑遥(饰演的亚纪),这些女主角无一不是令人捉摸不定、灵气十足的女孩。
而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在中国电影里,几乎从来没有这样的表演,即使是被称为古灵精怪的周迅,她对各种古灵精怪的角色的演绎也仍显得造作有余。
而所有这些,都是缘于斯氏的垃圾现实主义表演理论的毒害。
在中国的那几所顶级戏剧、影视学院的表演教育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个前苏联的表演(教育)理论大师的体验派的理论一直都是这些学院表演教育的根本,因此使得中国演员再也走不出现实主义。
按照这位斯坦尼斯拉基大师的理论,一切表演都是有生活基础的,演员的所有台词和形体动作,在综合当时所有的情境(人物心理、场景氛围、数量变化等)前提下,是能用逻辑学推断出来的,而按照这种理论,所有充满灵感和不确定性的表演,都是荒诞而无法让人接受的。
他从来不考虑人思想里的偶然因子,尤其是女人这种不确定性动物的偶然。
因为长期接受的是斯氏的理论,而中国女演员们又严重缺乏改造它的创造力,就造成中国电影里从来不会有充满灵感的表演。
斯氏也并不是完全错误,因为要颠覆任何一种思潮下的艺术创作,都必须是在熟谙这种思潮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国缺乏这一类型的表演,有一大部分原因也归咎于那些表演老师们缺乏引导的蹩脚教育和演员本身缺乏颠覆意识的创造力。
在整体清新而喜剧色彩的影片风格中,导演仍有意无意地加入了些许自己惯常爱用的血腥与暴力元素,像可爱的林秀晶(在幻想中)开枪射杀医生们时鲜血喷涌。
这也和西方童话电影有了某种暗合。
阴郁也许并不是童话故事所要宣扬的,但是阴郁无疑能给电影带来童话般神秘而浓重的色彩,这就有了那些电影的魔幻和哥特气质。
在拉美这片满是神秘的土壤上,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到最近吉尔莫·德尔·托罗的电影《潘神的迷宫》(墨西哥),魔幻几乎成为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有着丰厚文化传统的魔幻,是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不具备并难以比拟的。
在这部《潘神的迷宫》里,德尔·托罗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拉美魔幻的魅力,也展现了一个孩子脑子里应该有的神奇丰富的想象力,他是不是也在向我们说明,只有他们才能拍出最纯正的童话电影?
当中国出现一部较为魔幻一点的《恋爱中的宝贝》时,中国人就以他们肮脏的思维表示看不懂,并恶语相加。
这部充满灵感和激情的电影又岂是这堆愚蠢的人们能看懂的!
我去你一百多个大爷!
哥特是属于古堡的神秘与阴郁,因此也成了童话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苍白、神经质、忧郁等诸多哥特特征,都可以在蒂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中窥见一斑。
以上只是要说明一个问题,阴郁元素是魔幻和哥特的催生剂。
造型奇特、色调灰暗、血腥与暴力,并不妨碍一部电影成为童话电影,其实那些主人公们,都有一颗单纯、透明而脆弱的心。
像一个孩子一样,幻想迷宫里的奥菲莉亚是这样,剪刀手爱德华是这样,可爱的林秀晶也是这样,甚至Rain和那些病人们都是这样。
童话电影向来不是东方文化的擅长,童话电影在东方电影里也很少出现,许多被人们称为有童话般爱情的电影,也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童话电影,而仅仅是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我最喜欢的《花与爱丽丝》就是这样。
《机器人也无所谓》有许多童话电影的元素,可以说是一部东方式童话电影了。
首先,我选择力荐,并非是要推荐谁去看。
因为这的确是部怪异的电影。
谁导谁演无所谓,关键是这种荒诞片子,很对我的胃口。
不过这种影片通常很难看得清楚。
如果一段段切割开,分析它每一个镜头存在的做用和意义,通常都会失败。
它们不是数学题,而是一幅画,一个乐章,不需要分析,只需感觉,如果感觉不爽,那就是不爽。
借此表达一个一贯的观点,鉴于以上原因,电影评论这种东西,实在应该是越短越好。
本来便是冲着《机器人也无所谓》的俩主角+导演的这个怪诞组合去看这部片子的。
果然没让我失望,先大赞一下天才朴赞郁。
可爱又超脱现实的疯人院的布置,总是充当背景的僵硬呆板穿着白色衣服的精神病人,大大的蓝天和最后一刹那的彩虹,无不体现出朴赞郁老顽童的贪玩心态。
片子极其流畅的呈现了发生了疯人院的一出童话故事。
自认为是机器人,喜欢戴着奶奶的假牙对着周围食物讲话的绝食少女英君。
能偷走别人能力,有严重强迫症又喜欢戴着奇怪面具的男生日淳。
还有皮肤油油的,自己通过摩擦原理制造出飞天袜子的胖女人。
喜欢背对着别人用镜子看世界的女歌者。
遇到什么事故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过失的神经质男。。。
如此多姿多彩的病态人生,在朴赞郁的镜头中,这些人都是创意的代表,飞天袜子最后帮助绝食少女飞出了禁锢的牢笼。
美丽的女孩天籁的歌声让英君看到了蓝天绿地,那更美好的世界。
有一刻我竟然接近流泪。
奶奶绑着大大的地心引力的腰带来到草地上找英君的时候,英君流着泪扑上自己朝思暮想的奶奶怀中,诉说着自己一个人在别人的世界里无法生存的痛苦。
我不想吃饭,他们逼我吃饭。
我是机器人,我不该吃米饭,我要充电。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英君心里的许多委屈都化成了泪水,诉诸于世界上唯一能懂她的奶奶。
可是人还是挣脱不了地心引力的,奶奶始终要被狠狠的拉回去。
奶奶刷的离开的一瞬,泪水在眼眶里拼命打转。。。
没关系的,即使奶奶不在你身边,我都会保护你。
小rain心里肯定是这么想的吧。
于是轻轻的抱着瘦骨嶙峋的英君,深情的吻上戴着假牙的女孩的唇。
时间停留,长长的世界尽头,只剩我们小小的身影。
即便我们都是最不可理解的怪物,我们都无法活在别人的眼中,那么就紧紧拥有着彼此吧。
漫长的吻之后,可爱的rain笑了,戴着英君的假牙~男孩知道如果女孩一直认为自己是机器人不愿意吃饭的话,再下去肯定会死掉。
男孩帮女孩“打开”她身体的大门,植入一个“转换机器”。
“英君吖,有了这个,你吃下去的米饭就可能转换成电能啦。
”于是英君就纯纯的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吃饭了,而且这个机器还买了保险,坏了的话可以维修。
所以这天,整个饭堂的人,都为了英君能够吃第一口饭而欢呼雀跃~简单而又美好的故事,虽然跳跃着的都是光怪陆离的思维,但是亲情、友情、爱情,又何尝不是我们身边最实在最真切的情感呢。
难道我们所谓的正常人,永远都是最正常的么?
所谓的荒唐离奇的白日梦,我们加之以嘲笑、愤怒、不屑,其实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去想,不懂去爱么。
朴赞郁眼中的世界,精神病人都是值得爱的,瘦得苍白丑陋的女生也是值得爱的,整天念念叨叨只爱吃萝卜的老人更是值得爱的。
如果正常人的这些情感都能变得纯粹,或许世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离奇的破坏。
同情心,感恩,包容,虽然有时因为这些情感的泛滥会伤害到自己,但每个人都多一点,多一点,这个世界就会被更泛滥的爱所包围了。
最夸张的手法去描述不可能的世界,其实,痛斥的更多,是现实社会的冷漠;希冀的,也是现实社会更多的关怀和追求。
关怀所爱,追求所想。
无论是什么人,都无所谓了吧。
“你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是个灯吗?
我是后来才发现自己是个机器人。
”“我是个机器人,但我身上没有任何使用说明书和标签,我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的用途是什么?
”“好吧,我承认,昨天我偷走了星期四”“谁的星期四?
”“神经病!
"“我不是神经病,我是机器人。
”“寂静的米饭,神圣的米饭,万籁俱寂,全是米饭。
圣母圣婴可爱安详,你们请吃面条吧!
”“i'm a cyborg,but that's OK."机器人也无所谓。
就此迷上这个句式:穷死也无所谓;老就老吧也无所谓;不值一提也无所谓;被轻视也无所谓;没空旅行也无所谓;神经病也无所谓。
神经病比不神经病可爱一百倍一千倍。
笨,不会拍电影也无所谓。
有此一生,能够来到这世界看电影,就够啦。
真的有这么想,在看到某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的时候,边看边想,如果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只是看了这些电影,也值了。
其实这个世界还蛮OK的,这么些为脆弱天真的心灵制作的傻电影,都能获得大笔的钱拍摄,还能登堂入室入选电影节,还能理直气壮卖票赚钱。。。
那么,在这样的世界上遭遇什么其实也无所谓了吧。
机器人也无所谓,影片还真的讲的是一个机器人林秀晶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AI,什么也不懂爱情也不可能会懂想通过精神病人的嘴来告诉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似乎搞笑了点,好在也告诉不来我们任何东西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爱情很强大,让林秀晶开始进食,让Rain变正常了?
导演在向我们描述一个社会人群的生活?
No影片的想象力很丰富,相当浪漫导演是不是就是来秀一下他的想象力?
就好象张艺谋喜欢秀排场成百上千人不知疲倦的拼CPU,拼鸽子,拼中国特色至于CPU的中间和周边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放在一起不管~这是咱的事,如果连这都看不出来,还算什么文化人~观者除了一点点震撼感之外,nothing就好像一个没有主题,没有灵魂的设计,只是虚有其表甚至那个表也不怎么美好
机器人也无所谓,不能吃饭,我为你制作终身保修的米饭电子管;寻找生命的使命,我陪你雨天一起等雷劈。
英君的困扰 英君有三个困扰。
一是自己是个“机器人”,但因为向妈妈保证过,不能对别人说。
二是奶奶被白衣人带走的时候,告诉她生存的目的,但她没有(无法)听清楚,所以一直为此苦恼。
三是想杀死那些带走奶奶的白衣人,却因为同情心而下不了手,那不能有的“七宗罪”(同情、伤感、心动、犹豫、空想、内疚和感激)遵守起来还真困难。
被送进精神病院后,英君遇到了一顺,那个专门偷别人东西的奇怪男人。
虽然他莫名其妙的偷了自己的“星期四”(内裤),但因为困扰,英君还是找他帮忙。
小偷一顺 一顺从小被母亲遗弃,非常没有安全感。
在生活中不擅交际,常被人忽略,以至让他觉得自己会慢慢慢慢变小直到消失。
他开始偷别人的东西用,开始不停的刷牙,延续证明自己的存在。
英君找他帮忙,他当然义不容辞。
有些一见钟情的味道,不然干吗去偷人家的“星期四”呢。
另外林秀晶(英君)那小小的个子,是很容易让人想要去保护的。
他发现英君最大的问题是不吃饭,但偷走她那可以和机器对话的假牙或同情心并不能解决问题。
(对其他病人也一样,偷走他们的“病”,并不能让他们解脱。
)理解,尊重,加上适当的方式,而不是想当然的去生硬的改变。
于是一顺“发明”了米饭电子管,让英君可以顺利的补充能量。
赢得了信任,拉近了距离,自然的情感流露也渐渐摆脱那所谓的“七宗罪”。
在帮助英君的同时,一顺也找到了自己。
导演朴赞郁一直强调说,他这次拍的是部商业片,是由两个偶像演的爱情片。
所以电影里的精神病院不是现实里的精神病院,里面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各种温馨幽默的细节和想象。
精神病院和病人 精神病院里还是比较民主的,有一个大大的院子,病人们可以自由活动。
医生们也很可亲,不是扼杀个体与自由的顽固可恶分子。
病人们有时会歇斯底里,其实都很可爱。
他们只是有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或行为方式,无法摆脱过去或为幻想着迷。
因为人们的所谓标准规范和自以为是,他们才成了异类。
“大场面” 想象中的大屠杀和吃第一口饭,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大场面”。
一个欢快肆意,想象与视觉结合;一个细腻含蓄,幽默与温情相溶。
一动一静,为影片增加了气氛和娱乐效果。
飞行袜 可以和米饭电子管相媲美的,是由薄荷和柿子作成的飞行袜。
穿着它能飞到那个美丽宁静的草原。
每个人都有一个那样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可以尽情的回忆和畅想,无论喜怒,给自己一片清澈。
那个超长的吻 在告别奶奶之后,一顺来了安慰英君。
英君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头,两人接吻。
一直一直,不停不停,到太阳都要下山了。
这个吻也充满能力,让虚弱的英君可以一直停留在半空。
吻毕,一顺冽嘴一笑,露出那副假牙(接吻过程中从英君嘴里跑过去的)。
这是我笑的最厉害的地方,有些恶心,呵呵呵呵呵呵。
有些色情的对话 一顺陪英君一起去完成她的使命。
帐篷在雨中被大风刮走。
一顺:现在干什么呢?
英君:先脱掉湿了的袜子吧。
一顺:可湿的不光是袜子啊……就湿了袜子吗?
大雨过后,升起一道彩虹。
英君没有等来她的使命,不过身边有了一顺的陪伴。
爱情给了他们新的力量,可以面对过去未来,可以感受每一刻的存在。
导演只做到了一件事-----证明了这是朴赞郁作品
商业方面没的说。作了一些
不喜欢,没耐心看了
朴贊郁真係個超級怪鳩,一路以來乜嘢復仇暴力美學其實都只係其次,佢最想拍嘅都係呢種奇怪到莫名其妙嘅愛情。但可惜我仲未黐線,真係捉唔到個feel,睇到最後一個shot嘅時候,我仲同朋友講,點解唔一開始就咁呢,而家終於有啲事開始發生,我屌,點知就已經做完,真係呆咗。
生活的目的之一是寻找意义。很难进去的一部电影,看到中间部分才勉强跟得上节奏,结尾收得突然。
朴赞郁还是那么神,虽然我对神经病题材并不来电,但是这片使我想起王小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怪诞,荒谬。暴力美学。非常富有想象力。可惜它太怪了,不是常人的审美。
天马行空的故事还是挺美好的,但中间还是睡着了。。。
没有想象中的好。朴赞郁让我失望了~
大概能理解,但实在无法认同。我的笑点来自于港版字幕。
朴赞郁真的很对我胃口
。。。。。。。。。。。。。。。。。。。。。。。。。。。。。。。。。。很奇異。。。。。。。。。。。。。。
说不上好不好,不过好电影不应该让人看得这么累,除非是推理片
实在是受不了。总觉得恶心啊。
呀,我竟然还挺喜欢的诶。万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朴赞郁💃💃把病院里不同人遇到的问题用某种诙谐表现出来,与日本我无法接受的中二表现不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时间过得略有些漫长。小时候看《对不起,我爱你》觉得里面的女主很好看,诶,是她诶。7左右看的时候,我突然想重刷一遍《梦旅人》。
光是吃饭那场戏,也得五星伺候!
浪漫死了!林秀晶可太可爱太美了!没想到朴赞郁拍爱情片时竟如此童真、浪漫。最后两人在黑夜的暴雨中等待一亿伏电击中自己的画面已是我关于单纯爱情的全部美好想象。精神病院的众生相,可以偷一切东西的人、是机械人的人、穿上袜子可以漂浮的人、觉得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错的人、爱上小牛的人......捧腹又心酸,他们都不过只是比所谓的正常人更突出一点就惨遭村民、家人、路人的抛弃和揭发。影片尾段Rain教秀晶吃饭时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学、一起吃,为秀晶没能学会而扼腕叹息为她终于吃下第一口而兴高采烈、鼓掌欢呼真是既好笑又温暖。
想象力天马行空
赛博格之恋就像另类摇滚中的梦幻流行乐,剧情并非工整,满溢着哀怨自怜的色彩,但全片是如此的美轮美奂、回味无穷,它总是能给现代世界中的少数人以慰藉。
5.0。對精神病患生存境遇的無休止奇觀化。
不要歧视老人,不要歧视精神病人,我只能理解到这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