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伯格

Greenberg,谂多咗先生(港),爱上草食男(台)

主演:本·斯蒂勒,格蕾塔·葛韦格,瑞斯·伊凡斯,詹妮弗·杰森·李,朱诺·坦普尔,布丽·拉尔森,马克·杜普拉斯,克里斯·梅西纳,戴夫·弗兰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格林伯格》剧照

格林伯格 剧照 NO.1格林伯格 剧照 NO.2格林伯格 剧照 NO.3格林伯格 剧照 NO.4格林伯格 剧照 NO.5格林伯格 剧照 NO.6格林伯格 剧照 NO.13格林伯格 剧照 NO.14格林伯格 剧照 NO.15格林伯格 剧照 NO.16格林伯格 剧照 NO.17格林伯格 剧照 NO.18格林伯格 剧照 NO.19格林伯格 剧照 NO.20

《格林伯格》剧情介绍

格林伯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弗洛伦斯·马尔(格蕾塔·葛韦格 Greta Gerwig饰),一位低调的格林伯格家族私人女助理。罗杰·格林伯格(本·斯蒂勒 Ben Stiller饰),一位生活混乱又尖酸刻薄的格林伯格家族成员。本该四十而不惑的罗杰,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于是来到弟弟洛杉矶的居所度假放松。完全身处不同世界,性格也迥然各异的两人,就这样开始了一段看上去并不搭调的爱情生活。 由著名独立电影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执导的喜剧影片《格林伯格》,入围2010年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第四火枪手鬼玩人崛起汉娜·蒙塔娜第一季蓝色大海的传说黑衣女人围屋里的桃花荆棘一念向北鉴证英雄请神灯1轮家也疯狂第一季寄生兽:灰色部队让她走失落的泪珠钻石起名风波居家男人女飞人晓朝夕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灵魂脱离者不想回家炒金男勇夺真爱步步惊心:丽黑狱驿站抗日奇侠之武功队家族荣誉5:家门的归还宾夕法尼亚的斯德哥尔摩风之王国苦妓追忆录子不雨双姝奇探第三季

《格林伯格》长篇影评

 1 ) blahblah

1.这好像是好久以来看到的最"豆瓣"的电影,可是它在豆瓣的得分好低.2.10年前我会很鄙视greenberg,现在我没这底气,我们好多共同点.3.Noah Baumbach一直在刻薄他的电影主角,但又总是很同情他们,他是在一直自嘲?我觉得这家伙也是一纠结的主.4.ben stiller上世纪拍reality bites(上世纪末的很"豆瓣"的电影)的时候自己演中产西装男,在他成了一线谐星赚了大把钞票以后,又回头亲自演ethan hawk的角色(山羊胡子男40岁以后会不会就是greenberg?),有的台词应该都不需要剧本里写吧.5.这个老梗拍成日剧的话,理所当然是阿部宽吧,那样一定分高的多,大家喜欢帅哥不得志,当然,主要是喜欢帅哥.

 2 ) 精神病患者的爱情

观影体验非常不好,情节不能说是沉闷,可以用琐碎来形容,看的头疼。

不知道编导想表达什么?

精神病患者融入社会的困难?

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状态?

找不到男友的女人的生活?

反正看的我一头雾水。

看着本斯蒂勒故作深沉的样子,让人受不了。

还有女主角那松垮的内衣,真够恶心的。

哇哇哇!!!

受不了了,我又看了一部大烂片!

2010-07-12/Greenberg.2010.格林伯格.双语字幕.HR-HDTV.1024X576.X264-人人影视制作

 3 ) 好事一小件

我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看的这个片,因为找到它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自己下载它的原因。

也因此在没有期待的情况下我很幸运地完整的感受了这片。

     故事情节其实无关紧要,因为让我觉得很特别的,是它很像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在平淡得显得有些冗长的开局之后,它带给我的是非常饱满的情绪和,应该说是惊喜。

     卡佛的主人公通常会陷入某种生活的胶着,即使做出某种细小的改变也需要付出全身的力气,即使这样结尾时也只能迈出微小的一步,例如“保鲜”,“恶心”; 主人公也往往偏执狂一样地坚持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恶劣态度,对生活拒绝融入,即使偶尔有艳遇或者美梦成真的机会也会因为偏执失败(“维他命”,“瑟夫的房子”)。

     但偶尔,也许某一件无关的小事最终能够让那种倦怠无力的压力,那些疲惫和消磨人心的事物瞬间偏移了一寸,主人公从中获得喘息和某种类似自由的感觉,无形的重压也瞬间化成了羽毛。

就像“好事一小件”里的蛋糕,“发烧”里病好了出的冷汗,“软座车厢”里丢失的车厢。

     这种微小而艰难的一步是我非常喜欢的特质,是普通人的生活; 它既不冷漠也不会伤害你,只是熟悉得冗长,简洁得乏味和普通得让人麻木失望。

它才是构成我们世界完整而又顽固不化的材质,而不是某种幻想中闪闪发光的廉价泡沫塑料营造出来的梦幻布景。

     但某种时刻,哪怕只是错开一寸,也就是“在当下放下”之后,这些胶着和压力都会超现实般地消失,从缝隙中流进来的是微弱自由和珍贵的暖意。

     这片拥有所有这些卡佛的优点。

它拥有我喜欢的某一类里全部的元素。

     Ben Stiller在这片里演技和Jim Carry在“暖暖内涵光”里不相上下,不过吃了题材沉闷的亏,这片大概喜欢的人不多。

我觉得Ben Stiller生活里和Jim Carry可能都是固执和坚持的人,是非常严肃和出色的演员,但被曲解成了一个Comedian.            题外话,我觉得导演的名字很眼熟,查了一下发现他是“鱿鱼和鲸”的导演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编剧,都是我特别喜欢的片, 也是意外的好事一小件:)

 4 ) 显而易见的结果易得,难以忘怀的过程难寻

在看到Ben Stiller的时候我才知道当初下载《Greenberg》的原因,从《拜见岳父大人》到《博物馆奇妙夜》一直都很喜欢他最近集中看了两部和神经性官能症有关的片子,从《Mary & Max》到《Greenberg》,自卑、焦虑、完美主义倾向其实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着放慢脚步,试着让自己不必太顾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许会好一点小队长的《慢灵魂》,慢慢飞放慢节奏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因为往往追逐得久了,在过程中会忘记最初的心情显而易见的结果易得,难以忘怀的过程难寻。

 5 ) 中年潇洒哥

离开学校没多久,很多人就开始感慨青春的小鸟一去不回来,好像过去10年虚度,该学的没学,该做的没做。

然后又过5年,结了婚生了孩子转眼间都变了中年大叔和黄脸婆,工作生活了无生气,现实和预想的轨道离得太远,突然发现自己这辈子就这么完了。

这才知道青春残酷个屁,传说中让广大中产阶级妻离子散 上吊跳楼的中年危机才是真恐怖。

当然中年危机也是因人而异的,像Greenberg这样的悲剧男+潇洒哥是世间少有。

一个失意的40岁纽约客刚从精神崩溃中恢复,决定去探访在LA的弟弟 - 为他这个事业有成的弟弟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看管房子。

但是他骄傲的对所有人说:”我想这段时间什么都不做,我要努力的什么都不做。

“ right now I'm trying to do nothing for a while” 于是他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无所事事上,他每天蛋疼的写各种投诉信给starbucks和american airline,拿把剪刀坐在沙发上扣扣手指甲修修头发,唯一乐此不疲的事情是为他弟弟的狗修狗屋,却意外发现弟弟的宝贝狗得了不治之症。

就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中年悲剧男,因为他的坦率却意外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从来没有人敢这样践踏世间所有的评判标准,了无牵挂,坦然勇敢。

这确是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潇洒的中年。

所以他和Florence的爱情比大话西游都要无厘头,更莫名。

她说:"You seem really fine doing nothing. It's like you don't feel the pressure to be successful, I mean by other people's standards. " 什么都不做,让他看起来在所有事情上都有置身事外的cool. 这个潇洒的怪叔叔就这么赢得了他弟弟的美女助手的芳心。

这时候我脑子里很不厚道的冒出一句“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但我心里却暗暗羡慕,这家伙的状态其实又是多少人想要做到却这辈子都放不下的。

还有,奥妙的是,这些表面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往往怕死。

即使无牵无挂,钢板脸皮的Greenberg也担心狗的病会传染到他身上,毕竟一命呜呼是一点都不潇洒的。

Greenberg:" 年纪慢慢变大大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Ivan:"Youth is wasted on the young."Greenberg:“ I go further, life is wasted on people.” life is wasted on people.这句话说出了一条已经许多人证明过但是我们还是不愿意相信的真理:人生它从娘胎里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

大家还纠结个球,学人家大叔潇洒起来。

 6 ) 人物写生类电影样本 那是怎样的格林伯格

格林伯格,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敏感,挑剔,难以控制情绪,却又胆小,中年危机境遇的牢骚满腹,空想,不甘,偶然会有冲动去像年轻人一样冒险,却又懦弱的自怨自艾、最终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希望自己自由,却给自己内心设置很多规矩,期待别人,却又拒绝别人,给世界很多所谓“应该的样子”,却又处处无奈于现实……像不像一面镜子,巴纳姆效应。

hurt people hurt peole,这句挺经典的,其实那不是精神病,而是一个害怕受伤而不断伤害别人以保护自己的回避型可怜人。

影片注重细节,很细腻,从只言片语中自然表达出信息,注重反应和人与人之间最为自然的对话,而在一切平常的日常写生中表达出一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情感和人格写照。

没想到本斯蒂勒除了简陋的喜剧,还能表演出这么有层次的人物。

也许是整部电影都是为了人物写生,所以情节上有些随意,毕竟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中很难有特别的起落设置,无非就是为自己改变一些人生的选择罢了,影响不了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可值得特别渲染的情绪,这部作为下午茶时光的人物心理分析小品是不错的。

 7 ) 请原谅他神经质

if you need someone,call me.事实上,我没有朋友我只能重复嚼食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我仅有的能随时召唤的朋友。

总结一下的话,像主角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

是的,就像加工一下前面仁兄说的话一样,这玩意比他们的海洛因更+能救命。

这样的神经质碧池毒舌神经兮兮自我保护过度的中年撸瑟,我一度糟糕地感觉到我预见了我的未来。

没有用的,我社恐,我害怕。

但是,有人会原谅你,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你,也许你愧疚,也许你抱歉,但是知道,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哇?

这部电影给我的力量是,shit我很糟糕,但是我也是能够被原谅的,谢谢你,所有原谅过我的人。

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但是也许克制再克制,善意与歉意,笨拙的我能够像格林伯格一样最后还可以博取你原谅的:-D笑,我的所有挚友们。

谢谢。

你们是最后的,也就是仅有的,我知道了,我要爱你们,小心翼翼地像你们的小心翼翼。

 8 ) 错位的人生自有逻辑

好莱坞商业电影就像没营养的人造鸡汤,喝两口感觉热血沸腾,连续灌,不仅会消化不良,还可能“气血两亏”。

再看看那些独立电影,踏踏实实关注现实,不再为迎合而卖弄,拍出了真实感人,兼具思想性的细腻生活,就像为观众的灵魂在做按摩。

《格林伯格》就是一部美国独立电影,人物状态的叙述尤其细腻。

虽然是一部喜剧电影,但身为喜剧演员的Ben Stiller一反常态,在其中并不承担喜剧角色,而是一个“掉档”的中年人,一个生活的“loser”,内敛下沉的表演很吸观众的心。

Roger Greenberg刚从精神疗养院出院,他弟弟Philip Greenberg邀请他从纽约来洛杉矶,趁他全家去越南度假之际,来给他家狗狗做个狗屋,同时负责帮助照看房子,Roger也可在此当放病假休息6个星期。

回溯Roger的过去,是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

27岁刚毕业的时候他的乐队得到过出唱片的绝好机会,可是看了唱片公司给的标准合同条款,觉得不合自己的意,没谈也没商量他就拒绝了合约,让自己和乐队与飞黄腾达的机会擦肩而过。

此后,他去了纽约,与人合伙当了个木匠,一个体力劳动者。

当他回到洛杉矶,对比自己的弟弟,住着带泳池的大房子,还将在越南开酒店,家庭事业都成功;曾经的好友也已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只有他还“自由人”一个,一个勇敢的暂时无业者。

在真正的年轻人面前又无法假装年轻。

与20出头的年轻人在一起,他明显是“老”了,在那晚侄女办的派对上,明显没有他立足的空间,与毛头小子在一起,年龄差一句话现形。

导演对这种“错位感”的描述很形象,用纵向、横向的对比来突显Roger这个40岁的“年轻”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格格不入,年龄与心理的“错位”,这种对比具体、真实,没有任何夸张,观众不仅容易有代入感,而且能产生强烈共鸣。

Roger的掉档似乎是他对当下的“时间”概念比同龄人要迟滞10几年,他的“掉档”充满逻辑,是有意识地自主退避。

他不喜欢“被控制”,不想活在别人的期望里,以自己的疏离对抗社会规则。

这是有意识地不愿被世俗规定左右,也不想被别人的“成功”定义限制,他这13年里的“堕落”和“掉档”是自主的,所以心安理得。

就像他自从去了纽约不开车,对社会公共生活🈶不满就写信投诉抱怨一样,他就是喜欢这样“费劲”又“笨拙”地生活。

他有颗敏感的心,对噪音,对动物的病痛,都会转门写信件去投诉期望改善。

他也离群索居,远走纽约去做木匠;来Philip家见到邻居用泳池他也从不出去打招呼;甚至自己主动放弃开车,宁愿走路去超市买日常吃用也不开车。

但他心里不免也有遗憾,感叹青春已逝,遗憾时光不等人,人无法与时间对抗。

而大大咧咧,善解人意的Florence,对神经敏感的Roger很包容,从不给他施加压力,她或许能让他勇敢一点,对生活不再退避。

Rhys Ifans扮演的Ivan很出彩,戏份不多,台词也精简,存在感却很强。

他就那样闲适自在地开着车,坐一旁,气场丝毫不输Roger,Roger的偏执易怒碰到Ivan就像子弹落到棉花上。

两人性格完美互补,当初组队没能出唱片真是可了惜呢。

这部电影入围2010年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片子依然是Noah Baumbach式的,但Ben Stiller却是另一个Ben Stiller,一个活生生的“人”,那种错位感在他身上鲜活又生动。

美国近年来出了一批优秀的独立电影,普通的人物,现实的题材,细腻的情感,不再仰仗激烈、标新立异的情节制造冲突来博取观众注意,而是展现生活的真实性。

2006年夫妻档导演乔纳森·戴顿和维莱莉·法瑞斯执导的《阳光小美女》,它讲述了一家六口陪7岁的奥利弗去参加“阳光小美女”的选美比赛,一路上经历又丧又好笑的事。

这部电影曾创下当年圣丹斯电影节有史以来的最高卖价。

Maya Forbes 2014年自编自导的《永远的北极熊》,讲述患有躁郁症的父亲在家照顾两个女儿,和迫于无奈担起养家责任的母亲的故事。

浓浓的亲情和独特的父女相处模式绝对会让你感动涕零又忍俊不禁。

Alex Ross Perry 2018年的《黄金出口》,讲述布鲁克林区两个貌似幸福的家庭,因为一个澳洲女孩的出现让两个男主人对其产生微妙感情,从而使得两个家庭濒于破裂的故事。

人物关系处理得非常轻盈灵巧,绝对会在你心里泛起涟漪。

美国的“独立电影”是指导演自筹资金,甚至自己负责编剧、导演,发挥创作者自身的才能,拍出更具自身思想性和个性视角的电影,它是相对于完全迎合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制片人制度”的商业电影而言。

通俗点说它就像欧洲的“作者电影”。

为了支持和培养新生的电影编剧、电影导演;支持和帮助新的剧情片和纪录片参加美国国内影展和国际影展;保护美国电影文化的多样性,1981年在罗伯特•雷德福的倡导下成立非盈利性“圣丹斯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每年预算1000万美元,其中35%是研究所自己挣的,65%是捐赠收入。

这促使了“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的产生。

圣丹斯电影节是创造商业奇迹最多的独立电影节之一。

但这些美国的独立电影似乎还是没有走出对“故事情节”的依赖,人物性格还不够鲜明,时不时还会撒点鸡汤,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媒体对它聒噪热捧,但对比欧洲电影,这种故事其实也没那么好,就取决于对标的标准是哪个地区/国家。

总之美国的独立电影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9 ) 你走不进我封闭的世界

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要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民谣7.5分。

某些题材似乎很小众,甚至难以理解。

比如《女魔头》及《断背山》两部影片,虽然在奥斯卡斩获多项大奖,在国人眼中却不算佳作,因为同性恋问题在国内难以引发共鸣。

对于一种社会现象,大众没有接受前,是很难共鸣的;同样好比先生在电视节目中所讲的收藏问题:每一类收藏的趋势都是轮回的,当一类收藏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时候,不证明这类藏品不好。

《格林伯格》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我想在于:在大众眼中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年近不惑的老男人的混乱生活,和需要爱情的女人之间的混乱爱情。

但是我想,混乱生活中的不惑男人,在芳龄妙女面前,怎么会一次次拒绝呢?

怎么解释他说“怕伤害她”呢?

又怎么解释片中对他年轻时乐队事件的大幅描写呢?

如果是一个描述正常人的片子,这些很难说的通。

开篇,罗格来到他弟弟家,帮助照看房子。

因为他是亲戚,受到信任(可是后来给他弟弟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更因为他无所事事。

当所有熟人问他工作所在,他只能回答“试着休息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做”, 别人在夸赞他的“勇敢”的同时,他看到了更多的隔膜,在他邀请十年前的女友被拒绝的时候,这个隔膜被最大化了。

我们终于明白这片子要讲述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老男人。

等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想想罗格的成就——曾经可以签约的乐队成员、如今非常专业的木匠,这可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至少说明罗格很厉害,而且至今,他仍旧深深的吸引着花季少女们。

那为什么?

到底为什么他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数数他的罪过吧:因为固执己见使得乐队没有得到签约而解散,让其中一个兄弟——哦,还有自己——人生低落;莫名离开女友一去不回、杳无音讯;专业木匠却放弃赚钱;一次次的伤害我们温柔、性感、可爱、可怜的女主人公弗洛伦斯。

可是,罗格却:自以为世界很糟,一切都值得投诉,因为自己的一切要求都是“公正合理”的;自以为很“经典”,却与生活完全脱节:自以为很厉害,也确实如此,却一无是处;自以为人品上佳,却被朋友们背地里说的“体无完肤”;自以为行为正常,却一次次伤害弗洛伦斯。

罗格一次次涂抹唇膏,一次次用标准格式写投诉信(甚至手写签名),一次次误解他人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强迫症,也不知道这中常见的精神疾患是来源于年少时的自我挫败。

年少时的他愤世嫉俗,天赋过人、努力过人却“避免”成功。

于是不愿签约导致了乐队解散,离开女友因为害怕结婚,放弃做木匠因为害怕”远离自我“;伤害弗洛伦斯因为害怕他们相爱、害怕会伤害她。

他的强迫症让他做事情“必须”有条理,这样他的生活看上去才是有条不紊的,并且在某些方面是正常的,甚至是过人的。

他已经完全与世隔绝了,弗洛伦斯却用无私的爱感动了他。

在片尾,我们看到他终于直面人生了。

最初,为什么他害怕“成功”呢?

因为害怕时光流逝。

我们如何确认我们计划中事即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如果不是,当前的努力不是浪费时间吗?

如果成功了,只能说明人生的方向错了。

如果没有成功,至少还可以选择,不是吗?

而你,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你确定你正在向它迈进吗?

我还不确定,我还在一直思考,我还没开始行动呢。

该死,生活真是一团糟。

Fadeoc KhaosNov.1st,2011后记:1 强迫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感到不安、恐慌或担心,而进行某种重复行为,舒缓压迫感。

患者自知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强迫症是现时世上最常见精神问题中的第四位,其病发率跟哮喘或糖尿病同样普遍。

(来源wikipedia)2 功亏一篑者——自我挫败行为的一种。

这些人怀抱理想,但他们避免“完全”达成目标。

他们害怕完成人生的某个阶段、扮演某些角色,或承担某些责任。

他们逃避,想要“不成功”,来减缓内心恐惧或压力。

(来源《这辈子只能这样吗》,肯尼斯·克莉丝汀)

 10 ) 他得频率是AM

罗杰格林伯格其实是个挺有趣的人,但是异于普通的有趣通常不被普通人发现并视只为可爱。

哪有人给刚堕完胎的女人送汉堡包的。

但是他也会感激,也会道歉(虽然他自以为那是道歉),也会说喜欢也会想念,甚至还记得去医院接她。

这些小物似乎让他慢慢脸色红润,又回复过来。

说真的,人一封闭自己就容易做傻事,容易伤害身边的人。

但我相信,慢慢都会好的。

没有激情的两个人,就跟我们一样。

不过,慢慢都会好的把。

《格林伯格》短评

hey man i am sorry that ur dog has AIDS... 太逗了

5分钟前
  • 海上飞来丘比特
  • 推荐

这张脸不演喜剧就很失败

7分钟前
  • 早安杏仁酱
  • 还行

太松散,后劲不足,收尾不完整

10分钟前
  • 猩猩王ி
  • 还行

kinda like Ben Stiller for a long time, and kinda like those funny guys try to act seriously like Jim Carrey in the first place...

11分钟前
  • teenytiny Adel
  • 力荐

格林伯格在对自己生气,对和预期不一样的生活生气。

13分钟前
  • 一杯渺小
  • 还行

Life is always awkward. Let it be.

15分钟前
  • uma y
  • 推荐

小肚子大的姑娘真可怜 只能跟神经病卢瑟早泄大叔练 练完人家也不高兴

18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惊觉 Stiller 很帅 !

19分钟前
  • 花无缺
  • 推荐

快进看完的、 不知怎么最近很浮躁 不代表这部电影很boring、it's just my problem 很耐人品味的一部电影、有机会会再看看的

21分钟前
  • 咖喱咖喱饭❤
  • 还行

这简直预演了鲍姆巴赫的生活啊……JJL还亲自上阵;脆弱的枯木和闪耀的雨露;葛韦格真是讨喜;居然笑话swing dance伊刚;“put on AC/DC”

24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推荐

对于格林伯格这样的人和他的人生,我已经丝毫不感兴趣了

26分钟前
  • luobo0904
  • 较差

youth wasted only young.hurt people hurt people

29分钟前
  • Eric
  • 力荐

總覺得Noah Baumbach的電影永遠都在同一個圈裡打轉。其實我是為了Jennifer Jason Leigh看的,結果她只客串了兩場戲。

34分钟前
  • 裘笛
  • 较差

Greta Gerwig四两拨千斤~

36分钟前
  • ISA
  • 推荐

又老又丑又蠢又作的一男性,什么时候自私能用神经衰弱解释了?骂走了弗洛伦斯第二天恬不知耻地追着说我有责任你也有责任blabla还脑补出她有受爸爸性骚扰,弗洛伦斯说这不是道歉。作为男性毫无性魅力,在爱情方面没有任何说服力。邀请弗洛伦斯吃饭跑去给前女友打电话,是要表现脆弱、心思左右摇摆,还是表现不想负责、自我陶醉啊,真的被恶心得可以。

37分钟前
  • 桃驳白
  • 很差

操蛋老男人的爱情故事

39分钟前
  • 纯良痴汉
  • 较差

t64d801239

41分钟前
  • 再见皮卡™
  • 较差

里面的英国男跟学校的flemming哥长的真像

44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还行

Hurt people,hurt people.

48分钟前
  • lo-fi.akai
  • 推荐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51分钟前
  • ah1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