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日记

Diary of the Dead,George A. Romero's Diary of the Dead,Land of the Dead 2,活尸日记,活死人日记

主演:肖恩·罗伯茨,梅根·帕克,米歇尔·摩根,祖舒华·克洛斯,Amy Ciupak Lalond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死亡日记》剧照

死亡日记 剧照 NO.1死亡日记 剧照 NO.2死亡日记 剧照 NO.3死亡日记 剧照 NO.4死亡日记 剧照 NO.5死亡日记 剧照 NO.6死亡日记 剧照 NO.13死亡日记 剧照 NO.14死亡日记 剧照 NO.15死亡日记 剧照 NO.16死亡日记 剧照 NO.17死亡日记 剧照 NO.18死亡日记 剧照 NO.19死亡日记 剧照 NO.20

《死亡日记》剧情介绍

死亡日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Jason Creed(Joshua Close)和一帮朋友正在森林中拍摄一部恐怖电影时,从广播上得知了死去又会活来的活死人的新闻,他们行动如僵尸,数目正如瘟疫般在迅速扩大。另一位导演Tony Ravello(Shawn Roberts)坚持认为这不过是媒体在制造新闻,但多数人都感觉到凉意正从背后袭来。胆小的男主角Ridley(Philip Riccio)率先逃往不远处自家的别墅后,一帮人跟着Jason的女友Debra(Michelle Morgan)开车去她的家。 上路没多久,他们便遇上恐怖事件,慢慢地,随着眼睛所见(世纪末景象之外,身边的伙伴变作活死人),包括Tony在内的所有人都完全相信了活死人正遍布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办法自救成为他们认为的第一重要的事。然而Jason坚持不肯放下摄影机,他认为记录所看到的真相比保命更重要,媒体所发布的新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妈妈齐木楠雄的灾难完结篇彼岸岛整容日记凶灵女一号萨扬:干旱之路第六诫特工家族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超级无敌掌门狗:发明的世界傲慢与善良你想沦陷于我远离罪恶从心开始喜欢你我的机器人女友真爱不死第二季饥饿站台2发型师迪斯科之王僵尸外公热舞者之热舞之灵影之宅第二季梨花错大学女生的性生活第二季半糖关系2狂妃千寻2大家的歌浴火凤凰屠夫十字镇

《死亡日记》长篇影评

 1 ) 灾难中的媒体

继《Land of the Dead》对集权统治浅薄而失败的探索之后(那部片子实在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Romero在这部片子里将注意力回归到了比较现实的一些问题。

影片浮光掠影的提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诸如人类本性的探索、宗教意识、信任危机、人类一些比较真诚的感情等等。

但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则是关于媒体,那些信息传播的媒介。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在灾难面前,媒体的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它以其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资料传播能力,不仅记录着事件的发生,而且还逐渐影响者事件地发展。

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特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不够近。

直至今日,实力雄厚一些的媒体都能将触角伸到事件发展的最前线了。

现在的对媒体来说,问题不是拍到了什么,而是传播了什么,或者说,选择性的拍摄到了什么。

尤其在灾难中,这点更为重要。

影片中几次出现了主流的媒体即电视。

对这个媒体的描述政治意味比较浓。

这一媒体本着政府平和稳定的原则进行报道。

它们展示了事件的一部分,但随即又有戴着墨镜的警察(有意思的象征形象)出来解释,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市民不要恐慌。

电视的这种策略是相比完全的隔离是有很大进步的,至少在说服力强了很多。

因为网络的兴起是事件的发生不可能完全被掩盖,半真半假虚虚实实的方式更容易让普通人相信从而起到安抚大众情绪的作用。

由于有着稳定大局的挡箭牌,这种策略往往为当政者所采用,以免造成社会恐慌使局势完全失控。

但是显然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策略,影片也做出了这种判断,即主流媒体的失语让网络透露出来片面信息和恐慌情绪以几何数量级传播,最终加剧了事件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的速度。

面对灾难,人们极易产生恐慌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极易在群体中扩散蔓延,不加以引导势必造成完全的混乱。

对真实事件的掩盖当然可以避免它可能引起的恐慌,但是信息真空状态之谣言往往趁虚而入兴风作浪。

人面对灾难的脆弱心理,再加上谣言的推波助澜,造成的混乱会远远大于事件的本身。

前些年非典疫情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媒体反应过慢,而且报道的透明程度不够。

3.14西藏事件,媒体的反应是比较快的,但是政府在一开始的几天采取了上述的错误策略,使得一开始的那几天,我们的媒体在宣传上大大的处于弱势;藏独分子的宣传以及西方倾向性报道在国际社会铺天盖地的展开几乎完全占领了宣传阵地——面对这种灾难,宣传就是一场战争。

这几天宣传的弱势,给我国在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西方普通民众产生了被误导的印象。

不要抱怨英国和法国藏独分子的猖狂,3.14后的几天,宣传的弱势就给圣火传递的困难埋下了种子。

最近汶川的地震,我们的媒体就采取了相对透明的报道方式,比较及时真实的报道了灾区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灾区的基本稳定。

应该来说,他们的表现是很不错的,特别是lcc发表关于应正面报道为主的指示之前。

我对于“负面报道”或者“负面消息”这样的称呼感到由衷的恶心。

痛心疾首的说这个词批判媒体的人,散发着腐朽的官本位气息。

灾难就是灾难,事实就是事实。

对于事件的描述,只有“事实”和“谣言”。

对于谣言,我们当然应该努力识别并予以唾弃;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管是好是坏,它都真实的发生了,民众有权利知道,而有良知的媒体也应该把它传播出来。

一个更加透明的报道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事件,虽然会展示一些对于政府不好的消息,但同时也更能让民众睁开双眼,使谣言破灭。

况且作为政府,本就应该接受媒体的监督,媒体有这个权利同样也有这样的义务。

只要是人做事情,肯定都会有好有坏,对坏事的揭露只是会让相关官员有些不快甚至影响其仕途,但是却能促使政府改正并且避免将来同样的过错。

对与所谓“负面消息”的报道并不会让民众揭竿而起扛着锄头闹革命,他只会让更多的人睁开睁开眼睛去监督。

试问这样的报道,有什么“负面”可言呢?

况且还能避免敌对分子恶意的煽动与攻击。

影片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的媒体就是网络。

电影的主人公也是用这一媒体实践自己展示真相的理念。

这当中当然有导演理性化的成分在里面,特别是某帅哥义正词严的说,“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怎么能躲在暗示苟且偷生呢。

不!

我要记录下事件的真相,死后让后来的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老实说,这句台词相当的煽情,体现了勇敢正义的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和正义感。

可惜,这个情节实在是太理想化了,只能让少不更事的年轻人热血沸腾。

倒是影片的一句旁白让我觉得很有道理,“(网络)上消息越来越多,每个人都通过各种方式发布着各种各样的消息。

事件变得越来也扑朔迷离,不知道该相信谁的。

当消息多到一定程度,传达的只是——噪音。

”这段话道出了对媒体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没有监督的媒体必然走向混乱,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代表了真相。

这个结论很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至少在中国,网络媒体虽然是开放的,多数的人只是简单的从中获取消息,而且多数没有怎么去甄别消息的可靠性。

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监督,误导这个开放媒体传达的消息就比较的简单,只需要几个人专门兴风作浪就可以了。

虽然现实的网络是有监管的,但“网特”、“五毛”、“五分”等等砖头依然在网络上满世界乱飞。

不管这样的人是否存在,却道出了在透明报道的基础上,对网络媒体监督的普遍希望。

地震的灾难依然存在,灾后重建依然困难重重。

这时候的网络也是谣言四起,且有越来越难以分辨的趋势(这也和心理学的研究吻合,人类撒谎的能力近乎完美而对于谎言的识别差不多停留在随机水平)。

再次,对不辞辛劳传播一线消息的网友和识别拆穿谎言的网友表示深深的敬意。

他们没有义务去做这样的工作,但良知和正义感让他们坚持了对事实和真理的追求。

通过手提DV的方式拍摄此片,极大的降低了本片的制作成本,却没有削弱电影的表现力,这一点很值得肯定。

当然电影依然有些流于表面不够深刻,但是作为一部以僵尸为噱头的商业片,做成这样不错了。

http://neverwas.blogbus.com/logs/21550209.html

 2 ) 鼻祖啊 千万不要把僵尸片给终结了!

George A. Romero号称僵尸片鼻祖选择2008年卷土重来并赶上了"DV风潮"可惜CLOVERFIELD已经把我们晃晕了可惜REC已经把我们吓到了我们对"DV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了不过这不是这部电影失败的唯一原因首先,太刻意想赶上这股"DV风潮"创造了"死了都要拍"的男主角并冠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媒体=谎言"最蹩脚的地方在于女主角的旁白什么"经过剪辑配乐处理"等烂借口(通过配乐来说"真相"来煽动情绪岂不是跟说谎的媒体没分别!?)于是我们看到鼻祖想要的真实感大打折扣没记错的话共出现了三台摄象机还有一部手机当然还有最后豪宅里的监控摄象机电影镜头就在以上这些媒介里面"任意"转换人工效果非常明显结果还不如不用"DV风格"要用就应该全面!!!!无法全面使用就不要勉强啦鼻祖!!!!然后,故事剧情的发展更是莫名其妙当然鼻祖或者制片方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女主角有气无力的旁白又起了作用说什么"恐惧前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 于是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这样苍白的理由就算女司机自杀可以说的通他们陪送她去医院也可以说是"没有意识到危机"但是经过医院惊魂后全体人员还可以一致通过陪女主角回家找亲人还可以一起决定去朋友的渡假别墅就因为一段视频太欠缺说服力了!!!而剧情发展到最后的豪宅开始也变的拖沓配乐在我看来是失败的而多次回忆似的重复之前的镜头欲作煽动状却毫无说服力不过毕竟是鼻祖 需要观察下亮点尽管很少且不是那么的"亮"爆眼珠还不错泳池关僵尸也还有看头那些幽默点也还不错哦其于的 貌似在抄冷饭却又没抄熟的感觉...整个片子看下来 一点也没被吓到也没被恶心到...最后把人当靶子的两个男人还有点诡异的恐怖...希望鼻祖不要再复出了就算真的没银子了也不要搞出来这种危机到僵尸片生存的烂电影出来啊

 3 ) 屏幕外的旁观者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乔治·A·罗梅罗的丧尸片系列,《死亡日记》,enmm,伪纪录片,这个模式还是挺熟悉的,相较于死亡录像的大幅度抖动,拍摄的手还挺稳的。

片子设定的依旧是众人不知丧尸是为何物的情况,死人复活,食肉饮血,看似新闻闹剧下,却不断透露出真实事件的味道。

正在进行野外拍摄的学生团队,惊奇看见这条活死人新闻,咋舌不已,怕不是个假新闻吧?

而不断出现的死亡人数又印证了新闻的真实性。

一溜烟开车逃走了的Ridley直接去了自家的别墅,而剩下的一批人在Jason的坚持摄像下,开车去了Jason女友的家,一路上跟撞翻保龄球似的撞飞了那些活死人,巨大的负罪感让司机Marie举枪自尽,啧,这孩子也太想不开了吧,还是赶紧送医院吧。

在貌似空无一人的医院里寻找医护人员不是件简单事,而坚持拍摄的Jason让人挺反感的,女友的质问更是让他哑口无言,没有拍下来的就不算真实发生的吗?

记录历史,有点搞笑了,不得不说女护士崩出的脑浆有点劣质了。

看着电影呢,思绪飘得有点远了,路上遇见车祸、遇见抓小三、遇见碰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掏出手机,拍照录小视频转发社交媒体,大家习惯性地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肆意去传播那些真的假的录像视频,而不是说去解决,去还原事件的真相,挺可笑的。

前段时间四川的女医生因着一场看似是闹剧实则恶劣的游泳池事件,被众多网友“义愤填膺”地辱骂、人肉,只因为网上散布的一段掐头去尾的录像,呵,真是一群“义士”,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攻击女医生。

然后真实情况的出现,反转了一切,原本辱骂女医生的网友们又去辱骂小孩一家,看得又无奈又可笑。

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传播,真的假的,开心的不开心的,无论什么样的消息、视频都可以出现在网络上,博出彩,博眼球,或者是祸水东引,每个人都心怀鬼胎,目的不明。

那短短几分钟暴涨的点击率真的能给散布者带来内心满足吗?

好了,回到电影上,到达一个黑人据点,在有了网络的情况下,Jason不是去联系自己的家人,还是去上传那该死的视频,为了所谓的热度,所谓的事实。

有时候我在想,那些玄之又玄的离奇事件,那些暴力血腥残忍的事件,政府或者说权威媒体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来掩盖掉真相,是不是真的能安抚到那些惶恐不安的情绪。

但肆意传播恶劣事件的家伙,也是一群不安好心的“暴徒”。

世道大乱,本是保卫人民的士兵竟沦为匪徒,抢吃抢喝,十足可恶。

失去物资的Jason一行人决定去投奔一开头就溜之大吉的Ridley家的别墅,还是一身木乃伊绷带装的Ridley,看起来有些古怪,许是醉酒了吧。

完美演绎开头的木乃伊和美女的恐怖故事了,Ridley已经被感染了,好刺激了喂,刺激过头的美女直接开车逃跑了,这可就难办了。

一直坚持着拍摄下事实的Jason最后被Ridley咬伤感染,在自己最钟爱的摄像机中,记录下自己的死亡时刻,于他而言或许是圆满吧。

电影呢,恐怖血腥的程度一般般,可能老爷子年纪大了吧,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想要升华到拯救人间的重任吧p

 4 ) ??

上高中时候自家电视里面看的,当时只觉这个名字新奇就点开来看。

说实话,除了生化危机还有温暖的僵尸,其余丧尸片我都没接触过,这部片子算我看过的屈指可数的丧尸片中我比较喜欢的。

影片一上来就是以纪录片的形态呈现,让我倍感新奇,第一视角让人觉得自己就是正在逃命的其中一员,紧张的环顾四周,代入感极强。

然后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那对老夫妻(应该是这样吧),他们的孩子成丧尸了,老夫妻不忍心杀,一直冒着危险把他藏在柜子里,这段虽然很惊悚 但又觉得很能体会这种感受。

 5 ) 死亡日記

喪屍電影大師George A. Romero一生奉獻挖空肉腸的屍吃人片種, 自首部作品《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續作《Dawn of the Dead》及第三部作品《Day of the Dead》都是述說地球人怎樣在變種喪屍的爪牙下偷生, 三部曲要旨是表達人類, 不論是白人、黑人, 在病毒侵蝕下意志消失, 化為嗅到生人氣味就生吞活吃的的眾屍平等。

經驗了六十, 七十至八十年代的活死人見證美國文化, 二十世紀的George A. Romero要諷刺的是現代的美國傳播感觀。

Jason Creed是大學生, 正在拍攝一部喪屍吃人為題的記錄片, 他與數個同窗乘坐旅遊車, 車內各人各執己詞, Debra一心要早些回家見不知是生是死的父母弟弟; Gordo與Amy是一對戀人, 年青人的火熱打情罵俏及深情一吻渾忘逃難的不知前景; 一直握著重DV攝影機的Jason照著本子辦事, 鏡頭下的同儕一舉一動、情緒起伏統統原汁原味收錄, 不會有如美國電視廣播公司因為諸多藉口, 例如製造恐慌、傷害弱小心靈, 以及過分血腥, 剝削收看大眾知悉畫面背後真像權利, 官方隱瞞事實, 欺騙羣眾只能騙倒不懂互聯網的老一代, 年輕電腦好手可以利用免費網站的搜尋系統, 鍵入關鍵名稱, 視頻會播放不經刪剪的死人變喪屍影片。

政府自以為是, 強加認為是正確的道德觀念及盡快壓制災難爆發, 不即時廣播病毒不及控制的局面, 令信從當權者的市民不及時間走避, 成為活死人的腹中糧食, 要交最後習作的大學生不斷錄下當時景像, 不論任何情況都要照實記錄, 目睹女同學內疚輾斃了數個喪屍開槍自殺, 然後在廢棄的醫院轉化喪屍, 其他同學與屍群搏鬥, 身平第一次開火斃了男女醫護人員的Gordo大感生命無常, 年青大學生哀悼手刃好友的片刻, 攝影機的鏡頭不在乎人類驚變的哀愁, 拍下政府不會收錄播放的現實, 攝影機是日記, 十分仔細寫下當時發生的一切, 不會竄改, 失欲人的喜惡要素, 滅亡的氣氛就在鏡面照射的七彩影像、喪屍噬咬活人的慘不忍睹放在網上任由下載。

影片點擊率高達七萬二千次, 導演Jason大喜過望, 向友人吹噓其片段怎樣擊敗政府的不實新聞片, 對於不伸出援手救朋友, 不會落淚悲慟女同學的人變屍、Gordo躺在黃葉鋪蓋土地, 愛人開槍射殺的至愛無奈, 全球人類可以直接觀看視頻, 下載及分享畢業作品 ― 哪份盡了記錄責任, 卻犧牲了身為朋友的感情習作。

消息是真是假在互聯網尚未流通的時代, 官方及新聞紙報道是唯一可以了解世界各地事件的門檻, 自光纖網絡科技覆蓋至各電腦用戶的網絡卡後, 用戶可以經幼小的線芯把第一手撰寫信息傳遍地極, 相對官方發佈新聞更快, 不必避忌血染畫面會影響他人心智的政府偽道德標準, 然而, 萬千網絡作家敲打鍵盤, 他們面對LCD螢光幕鍵入所見, 或是道聽途說的資訊同世界各地的網民交流, 不住鍵入字型的聲音併合真假難辨的新聞戰爭、飢荒片段, 眼所見是真實, 還是互聯網的消息可靠?Jason至死一刻緊守記錄事實崗位, 好友逐一成為喪屍瓜下亡魂, 一直反對現場拍攝的Debra終被死者要把死亡真像拍攝到底, 甚至喪命的Jason感動, 要繼續把末世景像繼續記錄下來, 不為什麼, 只是直到化身為喪屍, 慘遭餘生人類射擊標靶粉身碎骨, 半截頭顱的怒目橫視, 見證了人類比喪屍單憑飢餓本能吃人用了欺侮其他低下物類的卑劣手段。

電影很少挖肚破腹殘酷畫面, 人類的暴力及壞心眼隨處可見。

穿上防毒衣物的執法人員用長警槍轟破了一個活死人頭部, 人員利用中央空缺為攻擊點, 槍口在圓形的髮線開端至頸骨頂部模糊肉塊的空心開火, 射擊其他的帶菌類者, 不以典型的搶吃內臟為拍攝重點, 而以新意的人互相攻擊的新點子。

另外年老長者為了保護家人, 把感染病毒的親人關在內室, 他們逃了出來襲擊人員, 遭到咬噬男人的子彈擊中了老夫婦胸口, 目的是要他們死後變為喪屍, 用了把大家化身活死人的吊詭手段, 這是以往George A. Romero不會用的描寫, 那個人類反客為主的結局, 導演對人真的是徹底絕望。

 6 ) 隔着摄像头,我们都成了旁观者。

现在好像伪纪录片挺风行的,日本的灵异咒,西班牙那个死亡录像,美国的苜蓿地等,此片在手法上并无太大突破,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进步是,摄像机终于要充电了,不再是永动机了。

这个片子还是有点深度有点思考的,看完我立刻想到了两个:一个是同类型的伪纪录片电影《苜蓿地》里,怪兽袭来的时候满大街的人望着远方被袭击的自由女神像都没有四散逃开,而是人手一个DV狂拍;另一次是现实,是成都公交车燃烧的事件,有一段视频风行网上,从着火的车上跑下一个人,没走到摄像机面前就支持不住倒下了,始终伴随的是悲惨的哀嚎,而这个拍摄者一如《死亡日记》里的杰森,在僵尸追杀美女扯掉其裙子时(这么写可以吸引更多人去看这个片,当然冲着这个去会很失望的),依然冷静无比,无论美女如何呼救,无论僵尸多么可怕,无论生命多么危在旦夕,只是“冷静”地拍摄着,彷佛这个视频是从固定的监控头拍摄的。

隔着摄像机,我们就成了旁观者,彷佛一切于己无关。

“高速公路发生了车祸,某种原因让我们停下车,让我们驻足,但停下来不是为了帮忙,而是为了旁观。

”旁观为了什么?

拍摄。

DV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的片段,网络则使之得以迅速传播,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片段都有了被记录并迅速为全世界所知的可能性,这是如此地诱人,互联网加DV的技术搭配使得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见证人,全世界都因你的拍摄而得以获得真相,得以了解现场的第一手情况,得以见识在他自己生活中不可能见识到的场面,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当全世界几亿人都因你而直击了现场之后,还有谁能抵挡这种成为历史记录者的成就感呢?

握着DV的手总是忍不住要拍点什么,遇到特别事情时更是如此。

这种技术将深远地改变人类社会,毫无疑问,它将又一次异化了人,人类总是发明技术来便利自己服务自己,可结果总是被技术所异化,脱离了发明它的初衷。

科技越是日新月异好像还越是如此,便携摄像技术赋予了人类轻松记录传播生活的能力,但其功用总会超出人们原本的预想,在历史记录者这一宏大身份的激励感召下,没人想错过历史的瞬间,在技术的帮助下,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在瞬间得以从现场中游离出来成了外在的旁观者,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小屏幕上,屏幕就是整个世界,没有被记录的仿佛就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时空物质都变得空虚了,唯有在磁带上的那些0和1才是真实的。

如果说以往新闻记者在拍摄时的旁观者态度还是职业伦理的问题(比如瘦骨如柴的黑人垂死的经典照片就引发人们对记者为何只顾拍摄而不去拯救的质疑),业内业外还都在探讨应不应该去介入,但DV+网络则已超出了这个范畴,这已经是一种“身不由己”了,杰森最后被僵尸咬死时还不忘拿起DV将镜头对准自己,生怕错过自己被僵尸咬死这一历史时刻,不知是称其为走火入魔好,还是称其太敬业到了忘我的境界好,杰森在片中说,在那样的世界里人活着只是为了记录,记录一切,好让此后活下来的人能见证历史发生了什么,人,在这一刻和DV合体了,技术得到了升华,它把人变成了记录历史的机器的一个零件。

杰森在僵尸世界里绝望了,所以成了那样,那现实中的DV拍摄者们呢?

为了什么?

网络的点击率?

网络知名度?

历史记录者身份的诱惑和激励?

还是仅仅是DV在手时的身不由己?

影片借着僵尸片这一形式探讨了DV+网络技术对人性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作用,总的基调是质疑和反思的,体现了制作者对技术不确定的忧虑和思考。

技术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类最初的预想,互联网之初没人会想到现在会有如此大量的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也绝对想不到人类社会会被网络所改造,变得如此依赖它;DV+网络的结合也不算太久远的技术,其影响已经显现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担忧,这种旁观者的状态肯定也是人们发明它时始料未及的,DV和网络的上传速度越来越快,DV和电脑的硬盘越来越大,这些在使使用技术更加方便的同时将给人类社会和人类自己带来什么?

每一项技术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也许DV还不够普及,不过手机已经基本人手一个了,摄像头也基本都有了,3g也已经开始运营了,拍摄更加方便灵活,传输也会更加迅速便捷,可以随拍随传,它带来的将是比DV+互联网更加深远的影响,不光是记录历史,很多我们还预见不到,不过现在可以想到的是,今后网上各种偷拍裙下和领口风光的视频将越来越多,那这又会带来什么?

不知道,不过我们将又一次被技术征服,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技术的蝴蝶已经拍下那翅膀,需要等待的只是在什么时间出现什么样的暴风。

 7 ) 死亡日记

鉴于最近一段时间看电影看到迷糊,以至于影评都写不出来了,所以在炎热的夏天还是看看肤浅一点的电影比较合适。

电脑里的库存也还有几本,所以随意的选择了这本【死亡日记】来放松了。

  据说Romero是拍僵尸片的大师,就好像以前的香港演员林正英一样,看到这个名字就联想到鬼片一样,不过在这个片子里似乎没能让我感觉太强烈,或许也是僵尸片看的太多了,也或许是我看的是画面的效果,而不是所隐含的东西。

  让我很不爽的是所谓的DV风格,因为看电影主要还是看画面的效果,而抖动风格的DV手法让我的眼球很难受,所以鄙视这种做法。

  片尾描写警察的人性倒是有些意外,或许也是亮点之一。

  杂谈:  对付僵尸的办法似乎电影里很多,用枪爆头是标准招数,还有炸药、烈火、硫酸等等恶毒招数。

貌似用箭的效果也很不错,假如是精灵转世的话就该配备这个标准装备了。

  既然僵尸都是缓慢移动者,为什么没有想到用长跑来逃脱呢,为什么没有人拍非洲的僵尸片,估计是导演也和我一样神游到这个观点了,哈哈,瞎侃而已,仅供娱乐。

    影片推荐指数:二星,属于二流的僵尸片,特技效果一般,属于半毒草类型,非粮草也。

 8 ) 后重的很啊

这电影,和僵尸娱乐片不一样,老罗虽然还是老罗,但是东西上用DV拍是一大亮点,而用DV拍的主视角僵尸片啊,又有这么厚重的政治隐语就实在是太强大了,我收了,不愧是老罗!

 9 ) 善待万物,心存感恩。

借着丧尸片的形式拷问人性,夹杂着在灾难前生存与媒体记录的冲突。

当灾难发生时,有人力求生存,有人力求见证,有人享受混乱中暂得的权利........ 结尾两个男人以杀戮为乐的画面,似乎解释了丧尸存在的原因及意义 万物皆灵,善恶有报。

当游戏变成以杀戮取乐时,我们还值得被拯救吗?

善待万物,心存感恩。

 10 ) 我们值得被拯救吗?

本来是当作一部平常的恐怖电影看,想要打发点时间,结果却发现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用血浆和特技堆砌的僵尸电影。

没有把镜头对准人与僵尸之间的精彩打斗,或渲染僵尸的可怖,它通过一个手持摄像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时的人性从表象中充分展露的景象。

有的人在这时选择用镜头记录身边发生着的一切,希望最后活下来的人们能看到并从中得到点什么;有的人“聪明地”占据了生活所需的武器和能源,组织成军队,使自己能活下去;还有的人本是负责保护公民安全的“国民警卫队”成员,却依靠自己拥有的武力,抢夺他人的生活物资。。。。。。

影片的最后是两个男人用枪杀僵尸取乐,他把那已不能称之为人的生物绑在树上,一枪枪把头打爆,似乎也还不算让人难以理解,但最后他们把枪口指向了一个被其他人用头发吊在树上的女人。

看着那被枪击后剩下的上半部分脸,我也开始怀疑了:我们值得被拯救吗?

《死亡日记》短评

美国人天生就知道干僵尸要爆头,就跟我们都知道黑驴蹄子的功效一样

7分钟前
  • 大豆苗
  • 推荐

伪纪实风格很不错

10分钟前
  • 推荐

最后那个屋子太容易被攻破了,总体来说,是可以一看的丧尸片

15分钟前
  • 赫敏紫儿
  • 还行

摄影师的荣耀么?

17分钟前
  • 董东武很羞涩
  • 较差

《死亡日记》也是僵尸题材的~~~也是手举摄像机...可惜不如《死亡录像》来的刺激~太普通~喜欢僵尸题材的可以一看~

18分钟前
  • 火星人激光剑
  • 较差

现在看到这种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就要作呕。

20分钟前
  • 羊男
  • 较差

It’s a very rare zombie movie that the leading cast didn’t die from their own stupidity. “Are we worth to save”..the director will later on tell us NO.

25分钟前
  • Spoileralert
  • 推荐

僵尸+伪记录片+公路片+罗梅罗,前面三个组合听起来还算靠谱,但是将罗梅罗老爷子的名字加进去就别扭了!僵尸片一路走到现在可发展瓶颈越来越小,可能是老爷子想另辟新径才拍出这个看似有点别扭的僵尸片,唯一另我欣慰的是镜头晃的不算十分严重……

29分钟前
  • 今晚打老虎
  • 较差

货比货得扔,片比片得废。对影像迷和媒体的讽刺毫无技术含量,絮叨死了,难看死了。

31分钟前
  • 毛虫
  • 很差

我很吃这套..

34分钟前
  • fr2p
  • 推荐

囧死个人,还跟风玩点伪纪录 == 唉,悲催,没得可拍的就停歇一阵吧~~适可而止啊老罗~~~

39分钟前
  • vaniris
  • 较差

其实这片当年看的时候感觉还是挺刺激的,而且能从剧本里感觉出罗梅罗老爷子彼时的一些想法。诚然,个别角色写得还是不够好,以及,恐怖部分其实没有人性反思部分处理得好,不过算是这类伪纪录片里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部作品了。

44分钟前
  • 銀河映像創作組
  • 推荐

将摄像进行到底终究不是容易的事!

48分钟前
  • 玄月见草
  • 还行

老爷子真老了,装淡没装像变成了扯淡。不过在镜头剪辑上比死亡录像和科洛弗档案强,但流畅的同时丧失了真实感。

49分钟前
  • K
  • 较差

好好的僵尸片,装尼玛的深沉,探讨尼玛的哲学。

51分钟前
  • null
  • 较差

坦白讲,即便是以08年的水平来讲,也不算是一个合格的作品,全队降智,唯一优点在于虽然是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拍的,但是镜头相对比较稳

56分钟前
  • Dantemiss
  • 还行

伪纪录片模式太容易出bug,都大难临头了还那么淡定用镜头记录还自行后期制作加上配乐是闹哪样?希望大神这次只是马有失蹄而非江郎才尽

59分钟前
  • -Jasper_
  • 较差

感觉这部是罗梅罗的电影里,我最喜欢的,用丧尸围城的末日危机,融合了媒介介入的冰冷,拍摄两面性将危机本身变得不可捉摸,现实与媒介本身犹如坠入悬崖的曲面和不可参透的悬置之物,新闻与现实那扇不透明的门。摄影机的记录性,新闻模糊了大众视界,现实营造了互联网景观,摄影机在末日危机里的旁观者角色,“停下来不是帮忙而是观看”,观看那些自我毁灭和即将被毁灭之人。在于对变成丧尸本身一种灾难性的冷眼自保的同时也兼顾了媒介与摄像机的镜子功能,另一个眼睛也具有了情绪,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觉世界。带有影像日记性质的旁白,在停滞混乱之地,吐露出具有血腥味的苍白无力,不再思考活死人如何处置,而是活人还能活多久

1小时前
  • Sammory_u
  • 力荐

还行吧 僵尸 虽然主旨是想说明人类之间的斗争更加可怕。但是好像不够明显

1小时前
  • 凌冰
  • 还行

一片混战,伪纪录片。

1小时前
  • 🌲阿妙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