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的分数自认为过低。
女主角的脸蛋是那种旧社会西方皇室的公主古典美,就像剧情一样,来自远方,来自非世俗的森林,纯洁得像一缕炊烟。
然而就是一种美,放到一个杀手身上,放到一个现代社会,放到本身拥有,无法摆脱的悲剧。
于是看到了一种美--杀手的命运,流离的旅程,几乎是天生的,注定的。
自然而然,打造了一个新的杀手。
这种人生悲剧的美,公主式脸蛋的美,使得她在进行杀人活动时,也有一种独特的美。
我只知道,我喜欢看这种类型的杀手。
至于影片的剧情是恰到好处的,是为女主角的气质打造的。
我起初也觉得影片有各种元素。
不过,它们都恰到好处,自然而然,而在这里边,一直活动的就是汉娜。
你不能要求它是一部纯粹的打斗片,或者是科幻,感情戏。
事实上,一切都不能离开汉娜这个人物,来单独评价它的好处。
当综合起来时,我会说,她是个天生的,来自异界的杀手。
可惜啦,我还打算看续集呢。
我要吐槽:如果不是汉娜身上有隔绝灰尘自动洁衣的生物场,就只能是——国外就是空气就是好啊,沙漠里的土都好干净!
东西质量就是棒啊!
hanna的一双浅色球鞋历尽磨难不见破不见脏啊我艹!
偷偷藏在车里离开摩洛哥的hanna看起来很可怜,她以“蹲监狱”的方式从一个小口渴望着车里这一家人的“让人瞪大双眼情不自禁的快乐和自由”,看着时常因为孩子教育方式争执的平凡夫妇给予自己孩子的关心和行动,Hanna没有体验过这一切,但是只是看着,她都快乐。
旅途的一切对Hanna都是新鲜好奇和美妙的,以回归自由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成员的饥渴态度体验着这一切。
哪怕对一个现实社会中可能让很多人讨厌的“浮夸肤浅的青春期女孩”,也尽力的做着最真挚的对话和交流,因为这女孩就像她们在沙漠中初见时那般,站在高处,披着让她炫目紧张的光,这是她的第一次友谊,她给她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而美好的第一次,她如此小心翼翼,却悲伤的知道自己无法深入。
比如她与第一次“约会的男孩”快要kiss时,她在冒出一连串百科全书的教条解释后,在要触到男孩的最后一刻感受到失控,失控意味着不警觉,意识不够清晰,意味着不安全和可能死亡,于是身不由己的hanna本能的将男孩撂翻在地。
她与女孩回去睡在温暖的小帐篷里,互相表达着对彼此的真挚感情,hanna甚至情不自禁的分享了自己了不得的秘密——她要去见爸爸的地方。
但是,却还是不慎给被“睡魔Sandman”吵醒的女孩弟弟听到。
Hanna此时已经知道自己不正常,因为她也已经知道什么是常人的快乐与美好,她体味了摩托车带来的自由之风,那应该是飞翔的感觉,她体味了西班牙妇女狂野自由奔放的美妙歌声,那自由温暖的篝火将平凡幸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人们看起来都是正常的,无忧无虑的,一份平凡,让汉娜始终求之不得。
第二天清早,她出于想要获得认可的本能诚惶诚恐的抓来两只野兔剥了皮处理好放在这家人早餐的桌子上,手背在身后羞涩期待的看着这一家人,眼里只闪着小孩子做了希望获得大人认可后的事情的纯洁亮光,那种深植人类基因的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激动,但她也看到人们面对这一切的反应,所以,她更加无法将血腥与这些abnormal展示给自己想要取悦之的朋友。
这就是人类骨子里在青春期蜕变过程中,或者说在整个人生中都存在的同侪压力。
因为认识到自己和周围一切是不同的、分别的所带来的痛苦,因为知道相同意味着被接受和认可,不同则意味着孤独和被遗弃。
所以,此时所有青少年在面对突然意识到与自己本身有所不同的社会时感受到的同侪压力,在hanna身上同样发生了。
Hanna在交流和观察中学会掩饰,也如同一切青春期孩子都会有的“将自己的在世俗中被定义为或者才能天赋或者缺点怪癖统统视为不同进而痛苦自卑”。
所以才在发现尾随的来意不善的三个人时,一再的散发冰冷杀机却仍旧别无选择的决定先跑开将这些人引到远离这家人的地方,临行前还要一再的跟朋友强调不要跟着她,她不希望朋友明显认识到自己的不同,那将意味着自己再次孤独。
汉娜杀人的镜头没法不赞叹个,西尔莎罗南那张人见人爱的脸和与生俱来的纯洁气质做着这一切恶棍的事情都只能让人体会到人体动作与力量的美好。
该夸得夸完了,也许自己本身也只是无聊的要命,要从这一切之中看到这些所谓的“意义”。
其实,意义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只有24岁的编剧写出的东西,能具有这么好的娱乐性已经不错了,为什么不只是单纯的享受呢,why so serious?
影片开头倒是拍的非常漂亮:茫茫的雪地上一个持弓拔箭的女孩,射中了一只麋鹿,走近时发现没有射中心脏,非常果断利索地向它开了一枪。
前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得知:女孩汉娜不仅是射箭,射击,搏击高手,会讲多国语言,会做饭,还能够流利背诵部分百科全书。
女孩告诉爸爸埃瑞克她准备好了。
准备好做什么呢?
一个小悬念。
本来,悬念的作用在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是调动起读者或者观众的好奇心。
在这个电影的功能却是把人胃口吊得够高,令人下巴跌得够低。
首先,埃瑞克在听女孩说她准备好了后,从雪地里刨出个比老式收音机还大几倍的机器放在桌上。
“这机器上有个按钮,你掰一下,她(玛丽莎)就能立刻知道你的地址。
要确定你准备好了,因为按钮一扳,不是你死,就是她亡。
”先不提在这连电都没有的偏远地区是否有信号吧,这机器是谁的呢?
如果是爸爸的,那简直是荒谬,你见过谁家的特工带着那么庞大的可以显示本人所在位置的机器去执行任务的?
看到后来,猜想也许是汉娜妈妈的。
不过,根据前后情节也似乎不能解释得通。
分开以前,埃瑞克让女孩把要见面的地址和杜撰的简介又背了一遍。
这孩子几国语言都那么流利,百科全书都背下来了,难道你还担心她记不住一个简单的地址和个人简介?
后来我们发现,这担心真的不是多余地,只是完全担心错了地方而已。
女孩既然想被带去见玛丽莎,何必杀掉前面那几个特工呢?
直接束手就擒被带走不就成了吗?
或许,CIA特工们抵达时动静太大了,让习惯清静的少女汉娜不高兴了?
当然,这个情节,我猜编剧或者导演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几个持机关枪的CIA特工对神勇的汉娜来说是不成问题地。
当然,也是为后来她赤手空拳打爬出特工基地做下坚实的铺垫。
从汉娜被带到地基开始,影片的剧情就更越来越漏洞百出:首先,父女俩既然消失了那么多年,女孩年龄也不小了,又那么独立,父亲完全可以出去找几张仇人玛丽莎的照片来给女孩看一看吧?
其次,玛丽莎了解埃瑞克,晓得他能够把一个本来就与众不同的幼儿训练得多么好。
却在观察的时候没有对女孩下药?
并让她那么轻易地就从基地逃出去?
再者,女孩虽然不知道玛丽莎长什么样子,是什么性格,却对美国在摩洛哥的特工基地的布置了如指掌,自地下道逃出去的时候好像在自己家厨房一样,并能够准确找到实验室,且刚好在她的化验结果出来的时候出现在那里。
汉娜在沙漠里走了很久很远,一条蛇出现。
我欣喜,猜想或许会看到美少女空手杀蛇喝蛇血解渴,没看到。
后来女孩和小男孩出现的时候,又想或者汉娜会从蛇口救下他们,当然也没看到。
原来,蛇只在镜头里那么亮了一下像,就消失了。
大概是编剧和导演要告诉我们:少女汉娜即将结识的家庭酷到什么程度呢?
酷到开车去有蛇的大沙漠里晒太阳散步的程度。
有了这个解释,当然我们就可以完全忽略为什么女孩不觉得汉娜自我介绍时像背课文奇怪,女孩的父母不觉得这个自称从森林来的小姑娘没有行李,没有护照,妈妈被三颗子弹杀死了奇怪。
渐渐地,我们失望甚至伤心地发现,这所谓的“冷血杀手”汉娜原来只对帮助她过的人冷血:首先,开客店的摩洛哥人,免费让汉娜住进他最好的一间房,被追踪她的坏人用笔杀死;其次,汉娜的“朋友”一家,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们被杀,却在整个过程中因为她也没少受惊吓吧?
而且第一次汉娜被坏人追到的时候,她为什么藏起来而不把他们杀了?
当然不是杀不了吧,她的神勇我们在前头已经见识过了;那就是不原意杀了,为什么不原意杀呢?
当自身和朋友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连常人都会杀人的吧,我们这冷血杀手和完美士兵到底怎么着了呢?
外婆即使不算吧,然后就是爸爸的朋友了。
这位叔叔,亲切地播放音乐表演魔术给汉娜,赢得了少女短暂的天真可爱的微笑,可追杀的坏人来时,她却逃得比骄兔还快,落得个被坏人倒挂着当鹿射的悲惨下场;另一个受害者当然就是埃瑞克了。
这个从小把她抚养成人,教育她,训练她,住在荒山野林里保护她陪伴她的男人,只因为不是她的亲身父亲,汉娜就立刻和他翻脸打斗,在追杀的人到来时又马上“听话地”从他身边跑开。
甚至在他被杀以后,连想都没有想起他来。
当然,埃瑞克本身也有错,这孩子你到底是怎么教育的?
连三两个小毛贼都不愿意杀死?
连杀母仇人都不愿杀死?
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都不会?
连最起码的道德准则都不懂?
难道你当年被培训成特工时会背百科全书能学说几国语言会搏击打斗就算准备好了?
你甚至没有告诉她接头地址不可以随便告诉别人。
而且,你先前在地铁站杀死十几个带枪特工的神勇哪里去了?
怎么最后那么容易就被玛丽莎枪杀了?
影片更神的是:这个连电,音乐,电视,电话,音乐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与世隔绝的汉娜,竟然跑到某网吧去网上熟练地查资料?
真是奇怪呀,埃瑞克怎么着也是一特工,他的资料就可能那么容易就被查到了?
既然可能,汉娜怎么不先上网看看玛丽莎长什么样子再出来现世呢?
一星是给Sersh的。
当Sersh跪在雪地上,灰白的兜帽雪衣只露出她两种颜色的睫毛和一点雀斑,双手从驯鹿的尸体里拖出一把肠子时,我还以为我找对了电影了。
结果剧情就在那一刻开始急转直下,而那时,电影标题都还没出呢混蛋!
巨大空旷的间谍机构大厅的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冰冷空白的房间,女间谍首领,铁腕的言语,东欧和中亚的提及,镜子一般反光的手枪,几乎是街头插电音箱卖唱一般明显的暗示:“冷战”。
Sersh在干净到令人发指的巨大隧道(?
)、通风口(?
)里奔跑,镜头希区柯克式地旋转,好像真的在逃离一个巨大的国际密谋。
女王倚在窗边说Fuck Erik,眼神冰中有火,不知是怀念Erik还是怀念Fuck;女王通过监视器看着Sersh的眼睛充满惊吓又有爱怜,不知是看着自己女儿还是看着自己的克隆人;女王宁愿挑选除了皮夹克和口哨之外什么装备都没有的脱衣舞会痞子,也不带上专业特工,不知究竟是想抓人还是想送死,镜头MTV式地迷离,好像真的在卷入一场复杂的爱恨情仇。
于是到了这里,第一个编剧他就死掉了啊!!
然后整部片子,就Jason Bourne了。
训练杀人机器,杀人机器反过来寻找自己的身份。
而此处的杀人机器,是一个青春期的loli。
这个阶段的loli你们懂的,人生充满了自我否定,看自己哪儿哪儿都不顺眼,总觉得自己是freak,就像那些胸大的女孩子觉得自己freak一样,Sersh也因为自己比较能打,不会用热得快,而觉得自己是freak了。
因此一定要顶撞父亲,打死隔壁阿姨,然后青春期的自我觉悟就和杀人寻找自我身份高度统一了啊!
太赞了啊混蛋!
但是没有间谍啊没有特工啊没有那种受过训练之后用最简单的手段解决最复杂的情况的Jason Bourne风格啊,所以第二个编剧他就从Jason Bourne那里学来一招:用google啊!
所有的谜团都在一个网吧里被google破解了啊!
于是到了这里,第二个编剧他也就死掉了啊!!
第三个编剧,丫是写MV分镜脚本的,不是拍写电影的啊!
丫狂会用道具,但就是不会写台词啊!
丫一边写剧本一边哭啊,一辈子能用上的全都用上了啊!
逆光中伸出车窗的飘飘长发,火堆旁唱歌跳舞的吉普西人(是的老子就是要说吉普西不是吉卜赛怎么样啊混蛋),被窝里玩小亲亲的少女,透过箱子口看到自己喜欢的女生的小正太,打开的集装箱挂上透明的塑料帘子,里面坐着不同姿态的一家人。
什么?
公路片?
不知道你说什么,但我是从MTV台和Vouge杂志上抄来的啊混蛋没有别的办法了啊混蛋谁叫前两个编剧死得早啊混蛋!
高潮是有残破恐龙大象和彩色屋子的公园,拍MV也就这么多道具和花样了啊还想怎样啊!
老爷爷从loli耳朵上变硬币那是学的周杰伦啊还想怎样啊!
于是到了这里,第三个编剧他也就死掉了啊!!
最后的最后,导演已经给不起编剧钱了,主要是给不起抚恤金。
听说中国人上班死掉了是不需要赔偿的,于是就找了个中国人。
这点在影片里已经给出了强烈的暗示,Sersh老爸在进地下道杀人之前路过的不是有大大的China,这已经算警告过你们啦!
中国人看了看剧本说其实已经挺好了,要有的大卖元素全都有了,经典怀旧和流行文艺都有了,就差我们中国最大卖的一个元素了。
于是,你们就看到最后那头灰太狼了嘛混蛋!
2021.01.20,// 两星半 //。
它无疑是美的,开头冰山萝莉杀出基地的剪辑利落得令人惊艳,两小无猜的漫长公路旅程折射出一种重度的波西米亚迷幻来。
但导演既没有本事创造一种新的动作片类型(如徐克的《武侠》),又不能有取舍地剪辑自己的素材,更没有体现出对动作片基本的尊重(柏林地铁站和法国货柜箱的几场打戏简直车祸现场,干脆上pillow fight好了),结果出来这么一个让人味同嚼蜡如鲠在喉的缝合作品。
本来以为是个女导演(我错了😭)又或是个新人导演,后来发现是新《傲慢与偏见》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导演,这就一点也不出奇了。
我最后只想问一句:为什么不老老实实拍《狼少女珍》呢?
动作片门槛很低吗?
每个人都要来分一杯羹吗?
此镜头在影片1小时05分左右出现00’00″ 一下车乘客无一例外全部都向左走出镜,目的是尽力遮掩大巴门玻璃反射造成的穿帮00’15″ 主角离开月台,刚好有一个女乘客从他身后穿过,此时近处另一辆大巴从左方入镜,大巴驶过先经过月台一根立柱再行至主角身后,此刻的角度可以完美遮掩会产生穿帮的大巴玻璃门上的镜面反射,之后大巴行至右侧,女乘客跟男友相遇拥抱,再次完美遮住要命的反射。
大巴从右侧出镜后镜头摇向左侧,又一辆大巴驶来,男主角转头张望,提步快速穿过道路,大巴的位置和行驶角度可以保证前挡风玻璃不会反射出任何摄影机拍摄的画面。
00’28″男主角走到近候车室位置,近处立柱有个盯梢的,这时镜头除了向左水平移动外还要向近处对焦方便看清盯梢的人,然而此处稍微有些仓促,略微慢了半拍,近处稍微有点失焦,镜头移动也稍微有点快,但也不排除导演安排,因为快速焦距转换在现代设备的技术上难度不是太大。
之后男主角穿越有一大片玻璃门的候车室,这个镜头非常要命,镜头在远处跟,然而当镜头摇向左侧时势必会看见大片玻璃门上的反射,然而奇迹出现了,一个背包的女士刚好出门完成了这次完美的镜头左摇。
然后男主角进入了候车室,但候车室要命的两个隔间之间有玻璃,导演很聪明,在左边场景的布景里做了手脚,因为之后镜头也再也没多向左有一丁点儿的移动,可以推断在左边不可视的区域,上方有些许用于体现自然玻璃之感的补光,其他的光全部挡死,或者有黑布遮住整个中下区域的所有布景,造成的结果就是玻璃反射几乎消失了,但在主角、玻璃和摄影机接近的这一刻为了保险起见导演又安排了两个乘客走过,但此时其实玻璃里的反射几乎已经不明显了,之后主角大步要迈出候车室大门,大门当然是玻璃,但此时面朝摄影机的方向几乎是逆光,所以完全没什么可担心的,绝对不会有什么反射可以看得见。
00’46″主角出门,抬头望天看见有飞机飞过,这个时候摄影机做了个90度的圆弧移动,但实际上是一个移动圆弧半径不断变大的圆弧移动,略微仰角,此时摄影师变了焦,没错,是个变焦加移动的镜头(Trans-Trav)为的是保证大步后撤避免之后的右摇镜头正对候车室玻璃大门产生穿帮的反射,然后摄影机右摇时一个Zoom拉到中景,当然这个安全第一的导演还是安排了一个乘客走向候车室稍微遮挡一下玻璃门,但从角度上说这时已经完全不可能在玻璃门看到穿帮的反射了。
00’56″ 主角向右行走,摄影机同时向左平移,这个时候又要出现一个在近景石柱后的盯梢者,但这次的对焦简直是无懈可击,时间掌握的十分精确,结合之前的情况可以断定摄影机一定没有任何编程完全由摄影师手动控制。
01’02″ 主角经过的画面远端有一些年轻人聚集,此时有一个快速的Zoom拉近,当然此时也要对焦,这些年轻人起到了在万一失焦情况下挽救画面的作用。
01’05″ 主角一个回头,摄影师迅速再次环绕主角做了个环绕90度的绕动,然后摄影机后撤,再左转(后撤),总之紧跟主角,这一段同步跟的相当不错,单帧画面主角都相当清晰。
01’21″ 换面右端一辆车鸣笛驶过,主角扭头一望,把观众注意力带走一点,因为摄影师要上电梯了,可能会稍微有一点画面不稳定,但值得膜拜的是这个镜头很稳定,如果不是镜头突然仰起很难发现主角和摄影师已经一起上了电梯。
此后可以发现画面右端的桔红色瓷砖呈现完全的哑光状态,两种可能:一,运气好碰上个年代久远的地铁站瓷砖不怎么亮;二,摄制组事先喷了大量发胶。
当然我倾向于后者,而且是整个地铁站内部所有的瓷砖,因为之后的右摇又会有一大片瓷砖,完全完全的高哑光状态,几乎连顶部布光的反射都看不见,如果是的话,那么工程量浩大,起码要用50瓶发胶,因为扶梯下来的这个通道内部要向从布光上做手脚几乎不可能,顶部几个大灯一览无余,纵向空间狭小,内部虽然有不少石柱但是相对还是开阔,所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总摄影师设计的整个场面。
02’07″ 在环绕了几圈完全把观众绕晕了之后打斗就开始了,打斗还是中近景画面加上全景环绕的,内部一览无余,估计这摄影师屁股后头跟着至少有导演场记加助理总共3人吧,而且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强力尾随,这个时候录音估计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现在回想一下之前的场景和镜头,这个没有收音师的三人合体团队多么强大,外加一个强大的后期录音的团队,不然这一段是死活都不可能有声音的。
之后这段打斗的节奏控制我就不说了,已经足够强大了,这个时候动作设计的节奏在强大的场面调度面前已经份量不够了。
最后飞刀插人的镜头完美结束,完成了瓮中捉鳖的主角朝着进来的同个方向又跑出去了。
电影主要亮点在于镜头,音乐,和Saoirse。
这女孩太漂亮了啊,好喜欢,看Lovely Bones的时候就被迷上了。
另外剧情比较隐晦,所以没仔细看的可能觉得剧情单调,结局很好猜(那只鹿的出现,如果我猜想没错的话是有点多余,除非另有铺垫)。
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汉娜是玛丽莎的女儿的猜想,但电影没明讲……我也就只能猜想了。
讲真、女主真的太美了,仙女下凡。
一个第一次走进外面的世界的少女,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而战……汉娜今年刚刚16岁,作为一名前CIA特工,他爸爸埃里克·海勒教过汉娜如何狩猎,还让她接受一些看起来有点极端的自我防卫能力的测试,她通过一本百科全书和一本童话故事集在家自学,过着与其他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汉娜所接受的教育体制和训练方式,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她成为一个完美的杀手。
但是,对于汉娜的家庭来说,外面的世界仍然残留着一件有待完成的私事,在自豪与焦虑中痛苦地挣扎,埃里克明白他已经不能再对女儿继续隐瞒下去了。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对汉娜的青春期造成的是多么尖锐的影响,她不得不与埃里克第一次分开,开始完成注定由她来实施的任务。
然而,在她和她的爸爸按照计划在柏林汇合之前,她却被残忍无情的情报特工玛丽莎·维格勒派出的间谍给抓住了,最后斗智斗勇,杀了玛丽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最近亚马逊又推出一部名为[汉娜]的新剧。
特工老爸和萝莉女儿,为了逃避情报机关的追杀,他们在北极圈无人区过着避世生活…如今女孩长大了,也终于要回归复杂的世界。
这部新剧刚开播一集就收到了一片好评!
有谍战、有动作、还是萝莉养成系,想不火都难…可实际上,这部[汉娜]并不是新鲜故事。
因为在8年前,同样的故事就已经被拍成了电影 ——汉 娜Hanna
亚马逊的美剧[汉娜]正是翻拍自这部2011年的电影。
(今天讲的是电影版哦)时间回到8年前。
彼时西尔莎·罗南还不是“伯德小姐”里的叛逆女青年,十来岁的她出演萝莉杀手 —— 汉娜。
影片中金发、肤白、目光炯炯的她可谓全程高光:小清新的剧情里她静如处子…
动作戏的场面里她动若脱兔…
尽管年少的西尔莎在身手和演技上都略显稚嫩,但她的个人气质完全hold住汉娜这个角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反派特工玛丽莎由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一老一少相爱相杀的猫叔追逐也是影片亮点之一。
然而同样是[汉娜]的故事…美剧版各种好评,而当年的电影版却一边倒差评!
影片导演乔·赖特执导过[救赎]、[至暗时刻]、[傲慢与偏见]等经典作品,几乎都是8分以上的影史佳作…而这部[汉娜]在豆瓣只有6.1分。
难道是电影拍得不好?
或许只是因为,它的风格在8年前显得另类…
壹/冰雪隔离的小公主
虽然北极圈的无人区能够躲避追杀,但天寒地冻的环境也使得汉娜生活艰苦且枯燥。
小小的汉娜必须学会打猎劈柴等谋生技能,而从她乱糟糟的发型和破烂不堪的衣服,就能看的出…她是在低质量的生存,而非生活!
但好在有特工艾瑞克这个全能父亲。
所以汉娜即便从没离开过冰天雪地的极圈,也依旧跟父亲学会了多国语言、生活常识、世界百态…只不过,她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上!
片中有这样几个细节:当父亲为她授课时提及“音乐”一词,汉娜好奇音乐是什么,聆听音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尽管掌握了求生的武力和技巧。
可归根结底,汉娜只是个充满好奇的小女孩,就连看到飞机掠过都会赞叹这“神迹”般的场面。
这样的“养成模式”让汉娜变成了一棵世外独苗!
离开冰天雪地的隔离,是必经之路…贰/花花世界的大冒险
“外面的世界很危险” —— 是父亲对她的警告!
而当汉娜冲出了冰天雪地,来到了热带沙漠时,她就像踏上了火星的人类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惊叹…甚至缓缓张开双手感受热带的风沙。
危险的世界,在初来乍到的她看来竟是这么美丽!
故事也由此变成了一场新世界的大冒险。
汉娜第一次和坏人交手…
汉娜第一次认识新朋友…
汉娜第一次和男生交往,甚至还差点失去初吻!
汉娜在外面的世界尝试了很多生第一次…而外面的世界好像并没有父亲说的那么危险,汉娜的旅行也更像是一场冒险的童话故事…叁/一场反叛的成人礼
不过话说回来…越是危险的东西,往往就越是美丽!
看似美好的花花世界实则危机四伏 ——就像故事里的反派。
他们有着靓丽、可爱、俏皮的外表,女特工玛丽莎打扮精致略有洁癖,而她雇佣的则是一群蠢萌黑社会…
不过别小看他们…漂亮可爱的坏人,做的是最心狠手辣的坏事!
片中玛丽莎和她的手下作风凶残且不留活口…
他们的血腥残酷和花花世界形成极大的反差,就连出场自带的蠢萌BGM都让人不寒而栗…
Thedevilisinthedetails TheChemicalBrothers-Hanna(OriginalMotionPictureSoundtrack) 这段名为“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的经典配乐名字和曲风的反差也是相当的讽刺了影片的高潮时刻,汉娜和玛丽莎在游乐园1V1对决。
玛丽莎用谎言哄骗汉娜。
但画面中她背后却是张着血盆大口的大灰狼雕塑…
镜头将童话的魔幻和现实的残酷合二为一…就像是寓言故事,成人打造出的童话世界明显带着欺骗性,打破这些谎言才是汉娜成长的必经之路!
肆/汉娜的真实身份
汉娜曾是政府秘密培育的一批婴儿。
他们被抽离了恐惧同情、增强了身体力量,可随着这项计划被废除,这批婴儿面临被杀死的结局…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养父艾瑞克将她救了出来。
但她的真实身份又是谁呢?
影片核心的主角除了汉娜,就是女特工玛丽莎了…有趣的是汉娜把玛丽莎视为仇敌,可玛丽莎却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要杀汉娜,甚至还带着一丝温柔。
因此有不少影迷都猜测:玛丽莎就是汉娜的生母!
除了发色和眼眸相同之外…很多细节也说明玛丽莎对汉娜复杂的情感,出于个人情感她不愿杀死汉娜,碍于职业又不容汉娜活着。
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冰原野地里成长的汉娜外表看似脏乱不堪。
内心反而单纯如白雪公主…
都市公寓里生活的玛丽莎即便再精致华丽。
却好似黑皇后般心狠手辣…
最后的结局也和[白雪公主]类似,都暗含女性成长过程中对母权的反叛情绪。
同时也侧面证明了…陪伴汉娜成长的那本[格林童话]终究也只是骗局!
所以啊,这部[汉娜]并不是单纯的动作片。
用合理的逻辑、严谨的剧情去审视它…得出的肯定是差评。
但是如果把它看做一场带着讽刺性、象征性的黑色幽默,那么这部[汉娜]简直是荒诞到出彩的典范…有着类似风格的[杀死伊芙]、[去tm的世界]、[韦恩]等当下热门美剧英剧都大放异彩,备受追捧…所以说电影版[汉娜]似乎有那么点生不逢时!
如今美剧版[汉娜]只播出了一集。
乳酸君我也好奇,美剧版会如何讲述汉娜的故事叻?
(发送汉娜有电影,也有美剧哦)
其实是这样的,玛丽莎是汉娜的遗传学母亲,提供卵子,精子谁提供的,不详,而汉娜的妈妈只是代孕子宫而已。
其实是这样的,玛丽莎是汉娜的遗传学母亲,提供卵子,精子谁提供的,不详,而汉娜的妈妈只是代孕子宫而已。
其实是这样的,玛丽莎是汉娜的遗传学母亲,提供卵子,精子谁提供的,不详,而汉娜的妈妈只是代孕子宫而已。
你猜他爹为什么不教他现代化的东东?竟然连电都不知道?!到最后我也没明白这父女俩得瑟什么呢一路飞奔……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杀掉女王?那整这个复杂干什么?
I just missed your heart.
已阅,无感,可爱骨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这样子了
主演的小姑娘很漂亮 天然的金发金色的眉毛 估计体毛应该全部金色 战斗力也相当于全身金毛的超级赛亚人
当我以为我开始看见这部电影的希望的时候,它居然又开始义无反顾地朝着狗血发展
布兰切特的大反派
各种吐槽点啊,从头可以吐到尾。好多细节就像是喜剧片,刚开始还有模有样,后来变成文艺公路片,最后变成科幻片了,逻辑很不顺畅。倒是全片的感情渲染都透露着一股文艺范儿,配乐以及汉娜爸爸被尾随到地铁站的长镜头很惊艳,此外汉娜爸爸Eric那个演员其实很有味道!业余金发杀手很有喜感很抢戏!
看电影不如看预告片( ﹁ ﹁ ) ~→ 即使是我最喜欢的凯特布兰切特!
看来做人最重要的是投个好胎
愿意突破自己的导演都是好导演,给一颗星,那几个长镜头再加一颗星。影像看起来太cheap了,化学兄弟不得要领
推荐罗南的眼神
给四星点勉强,不过罗南+凯特+艾瑞克的表演,以有颇有风情的配乐,镜头时时洋溢着欧洲文艺片的小柔性,还是不错看。
好看,故事背景有点傻,可无所不能的少女多可爱,几次阳光下的特写,透明天使的面孔,音乐美术都好
好看
本来至少四星的电影,但是乔.怀特的文艺片情节使得该片的节奏不一致。西尔莎.罗南的天然萌力度已经够了,一些在风中凌乱的长镜头有点多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乔怀特和小四是有共同特质的。打心眼里不喜欢你。
場景好喜歡, 尤其是結尾那段
其实应该是3.5的,文艺腔的大侧光用得有点多哦亲,配合Chemical Brothers的音乐就好像Adidas的跑鞋广告有没有!!!
剧情经不起推敲
年度硬伤加穿帮奖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