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镇,镇上住了牛仔,印第安人和马,牛仔和印第安人想给马生日礼物,订了50块砖,稀里糊涂的变成了5千万块砖,然后,然后。。。
这个电影的故事似乎也只能概括到这里,后面就是疯疯癫癜完全没有逻辑没有条理而又出人意料地顺理成章连贯流利,却是无法复述的故事。
仔细看这故事也是有逻辑的,那就是童话的逻辑,一切皆有可能的逻辑。
特别喜欢他们掉下地心,手机掉到熔岩里,结果另一边也着火的桥段,这种上天入地下海,超现实的历险让我想起了Karel Zeman的吹牛伯爵历险记。
这也许是动画最适合的题材。
采用一种比较‘省力’的拿玩具移来移去的动画方法,可以令制作人更加随意的编故事。
但片子的照明,设景,色彩还是充满了比利时味儿,非常的可爱和欢乐。
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感觉到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的欢乐,可以想像得到一对老友一边拍一边笑得打滚的情形,而这种欢乐,就象手机传播的火苗,也是可以传播给观众的。
在现在影片制作愈加精美,艺术指导下每一块色彩都是和谐的,每一幅画面都修到完美的潮流之下,这种粗糙的魅力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所以虽然从很多方面来说这绝对不是一部完美的片子,甚至4星也很勉强,但我还是要推荐,因为,就象才看的Black Swan里那个马脸Vicent Cassel所说“Control is not perfection, you have to loose a little”。
ps 后来看了interview,原来导演也是两个中年男人了,能一直保持着欢乐的童心,真好。
這是我見過的人物做得最粗糙的定格動畫。
情節簡單得很,就是牛仔和印第安人爲了給馬管家準備生日禮物爾鬧出的種種笑話。
但是,但是,我該怎麼形容這部動畫呢 人物粗糙,各種物品的比例嚴重失調,對白超級白癡,情節完全不符合邏輯。。。
從一開始就驚恐到最後,中間夾雜著情不自禁的捧腹大笑。
可是,看完以後,你居然會記得裏面所有的人物:整天領著水桶的珍妮、萬事都喜歡出頭的印第安人。。。
粗獷、天馬星空、無厘頭、搞怪、有愛,總之很驚恐的一部動畫。。
很少看到如此真诚二逼的电影,任何事情,即便是二逼,你二逼出风格和水平,并且极致,那绝对是牛逼的。
《惊恐小镇》中的牛仔是最二逼的角色,他神经兮兮的言语、总是怕吓到的小声音和颤颤巍巍的行为,让牛仔这个总是慌里慌张的角色活灵活现。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家有一堆畜牧动物的大嗓门男人,牛仔和大嗓门男人完全占据了我的兴奋点。
可以吹起来的家具、连通海底的小水塘以及能变大变小的警察局,都让《惊恐小镇》从里到外透着一股清新可人又机灵聪慧的水灵劲儿。
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长显得稍短,当动画中的主人公小马和身为母马的音乐教室拥抱时,我真怕小马应该极长的阳具不小心就那么插入母马。
那样的话,这动画完全可以五星评价,毋庸置疑。
2011年11月10日
这是一部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
其中的主角是马、牛仔和印第安人,它们可是在废旧玩偶中出现概率奇高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也许有些土气,定格动画的制作方式也是,由于事物的两面性,土气也带来纯真的感觉,纯真的角色,纯真的故事。
影片中房子被毁了,大家在废墟中继续玩耍,即将坠入深渊了,还能优哉游哉打扑克牌。
这个年代社会主流在宣扬把握当下的快乐,本片也难以免俗。
悲惨的事实已经改变不了,沉溺于无法改变的痛苦反倒不如当下制造快乐,活得真实通达。
是乐观主义,也是悲观主义。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苦难时,更积极的方法不是从各个角度寻找补救的方法吗?
找不到最优方案,就找次优方案,如果就这样认命了,去逃避现实,去享受制造出来的虚假快乐,能长久吗?
从长期来看,难道不会有更大的悲剧吗?
可是一旦你用最积极的心态去找解决方案,立刻又焦虑又不安了,甚至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乐观的情绪没有了,又变成悲观的焦灼。
人生很奇怪,就是这样不同的转换的。
电影只是其中的一段,在最高潮中结束,物极必反,电影结束后必定迎来逆转。
首先,我还是觉得自己太中国了。
至少看完这个片子,听到某个观众在问导演这部片子中有无象征意义,比如那群脂溢性脱发晚期的博士们。
其实之前我完全陶醉在动画片的色彩和一些小感动的桥段。
室内设计那个印第安人,那个牛仔的卧室床头上方的层板;音乐学院里的油画,雕塑,以及室外各种颜色的房屋,树木,窗套栅栏,甚至企鹅内部老博士们的工作室的布局。
原来这些跟自己的职业那样的相匹配,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
电影那个牛仔,很明显来自《玩具总动员》,只是环境不一样,质地不一样。
但一样的招人爱。
想起某个儿童房的设计主题也是这个小牛仔,那个帐篷样的床,小靴子的茶几,墙上牛仔的腰线还有床盖上的牛仔帽。
水下的那部分第一印象就想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古船,甚至在想有没有遇见美人鱼和一条珠宝项链。
想想几个患难的朋友在下沉的石头上打扑克牌,与泰坦尼克号沉没前那个乐队一样的乐观,或者说不在乎。
销售水下世界的部分跟地面上的农业和工业社会不一样,它完全是个很商业的地盘。
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店里真是应有尽有,打着各种折扣的广告很是琳琅满目。
珍珠喷泉,可视电话等等。
好可爱,简直是最繁华的地下商场。
音乐马夫人的音乐学校可谓是动物世界的联合会,或者说是家禽家畜的联谊所。
驴可以敲架子鼓,马可以谈钢琴。
只要有兴趣,怎样操作都不重要了。
当然还有爱情的力量也是功不可没。
地理故事发生的地点用中国话说是个世外桃源。
想想影片开场那个邮递员的路线吧,翻山越岭,隧道滑梯般波折。
影片呈现了两个世界,陆地和海洋一个是绿色的,一个蓝色的。
在陆地上可以跑的动物可以在水里游。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是不是好多稀有动植物就可以继续这样活下去了。
真希望是这样。
物理对于马夫人的能力真是不可估摸,除了充当音乐老师的角色外还有就是拖拉机修理工。
马的散了架的拖拉机在她的几个动作操纵下恢复原动力。
那个斯蒂芬开着拖拉机扔砖头,像极了开路机。
最搞笑的就是那些个看似手无寸铁之力的老博士们居然可以把硕大的大象玩弄于股掌之中,真是大快人心。
生物对于睡眠的姿势真可谓可爱。
马可以站立着,被子从背上垂到脚下。
洗澡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喷洒头,分别可以洗到头和背。
咖啡壶可以有三个嘴,一下可以倒三杯。
如果陆地和海洋真的可以这样友好,就不会想到最近一连串的智利高雄唐山,还有北京一波又一波的雪了。
本来也不想这样说的,可是真的没忍住。
我大力向同事介绍这部动画片,它的色彩给了我愉快的心情和清新的气息。
不必要去用中国的水墨画去与之比较。
想起在今日美术馆看的2009年美术展览上水墨画的动态效果也让我瞠目结舌。
二者不在同一条尺上,比较只会显得乏味。
不得不说的是国外的艺术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去博物馆艺术画廊去学习,眼界是看,发现而变得开阔的;而不是在闭门造车,和水井里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最优秀的东西。
我不崇洋媚外,只是觉得自己很浅薄,远远需要努力。
我想,这大概是我近来看到最温暖的一部电影了!
初看时,是满满的质疑,这样的片子也能在豆瓣拿8分?
看起来就是一群无脑的傻子来搞笑的,全片就是一场闹剧,二,荒诞不经、无厘头、没正经:堵车不停时小马竟直接在路口睡了过去,
死里逃生后牛仔的第一句话是“我睡的真香”
房子被毁后他们最先关注的是他们送给小马的烧烤架是否完好
房子被毁也能在废墟里打乒乓球取乐
坐在坠落的石块上即将掉入万丈深渊,前一秒还惊恐万状,下一秒就悠哉的开始打牌
如此这般场景数不胜数,也难怪我们会对它留下如上种种印象。
可是待到看完全片有一天突然回想时,我想起一句话:“只有自身的病患和亲友离去的痛苦是真实的,其他的痛苦都是你自己的价值观带给你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它荒诞,是因为它太不符合人之常情。
该伤心难过时不以为意,该惊恐万状时悠哉悠哉,该在意的点全然视而不见……可是仔细想来这竟是人生的大智慧!
堵车不得过时,因为没有办法,与其干坐着生闷气,与其抱怨不如睡一觉什么都不想。
死里逃生已经过去了,与其陷在过去的惊恐里倒不如去关注值得庆幸的地方,比如“睡得真香”。
房子终究是外物,而烧烤架却是他们送给小马的一片心意,所以更加关注。
房子被毁已成事实不可改变,沉溺于无法改变的痛苦反倒不如把握当下的快乐,所以废墟中也能快乐玩耍。
这样想来,即将坠入深渊也能悠哉悠哉得打起扑克牌就不难理解了!
比起常人执迷于喜怒哀乐的情绪难以自拔,他们反倒活的通达,心无挂碍。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苦难时,常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笼罩在消沉的气氛里,整个人提不起精神,影响了整个生活。
可是这种情绪除了把人击倒,却于事无补,抛开这些情绪,生活本身并没有改变。
反倒是小孩子,上一秒哭闹不止,下一秒就抛到九霄云外玩儿的不亦乐乎,不为心绪所困,方能无忧无虑。
究竟是人们自己画地为牢,把无能为力的事搁置心中,或是忧愁过去,或是忧患未来,反倒无法享受当下之乐。
反观片中的人物,他们不耽于自己的情绪,却反倒能以最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这样的他们,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反倒充满温情,能关注到真正值得关注的事,真正值得关爱的人。
小马生日,全镇的人都记得,特意来为他庆生。
牛仔和印第安人正在为了送什么而绞尽脑汁时可谓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最终建了一个烧烤架放在院子里。
无奈小马刚驾车回家就撞在烧烤架上,车子毁了。
可是前一秒他还怒气冲冲冲进屋里问是怎么回事,当得知是送给自己的礼物时一句抱怨也没有。
后来,小母马帮他修好了车。
小马吹生日蜡烛时用力过猛,把大家全都吹翻在屋子外,感到很抱歉,众人没有一句抱怨,而是贴心的安慰它。
小马看到房子要塌,第一反应是冲上楼把印第安人和牛仔叼下床,一起驾车逃离。
当它收到信知道这一切灾难都是印第安人和牛仔导致的,只是闹着玩儿式的把他俩打飞,然后立刻叫他们一起重建,再无抱怨。
他们辛辛苦苦建了两回的房子都被小偷偷走,小马瘫倒在床上,但是当它听说斯蒂芬被当成小偷误抓,先是表示了绝对的信任,然后立刻爬起来第三次重建,为了引出小偷还朋友清白
小马、牛仔、印第安人被小偷引到很远的地方,珍妮立刻表示很担心,警察最先想到的是安抚她的情绪
当发现证据证明他们确实失踪,他则费尽全力的到处张贴告示,散发传单,寻找他们
追寻小偷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等他们历尽艰辛终于被大水冲回小镇,见到小母马的第一眼,小马想起自己答应了小母马要上钢琴课却一直没来,即便事出有因,他却没为自己找任何理由,而是很抱歉的对小母马说:“抱歉,我迟到了“,而小母马同样暖心的说:”没关系,见到你就已经很开心了“
在这场与小偷的斗智斗勇中,整个小镇都毁于一旦,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众人开始失落,牛仔和印第安人立刻跑出去找到扫帚,对众人大喊“找到扫帚啦,现在我们能打扫啦!
开工喽!
还杵着干嘛?
坚持住!
”短短几句话,却让众人很快振作起来。
新的一年,又到了小马的生日,大家又来一起帮它庆生,这次庆生的队伍里,包括了他们曾经的“敌人”,那几个水底的“小偷”,想必在小镇的重建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邮递员送信也会去水下,而小马的这次生日也是在水下度过。
说起来,上次的祸事皆因小马的生日而起,因为牛仔和印第安人准备礼物的疏漏才引来了之后的一系列麻烦,那时,面对被毁的房子,他们说“我就知道烧烤架是个馊主意,还不如送顶太阳帽!
“
一年后,他们选择的礼物是盛大的烟花,整个小镇都笼罩在华丽的氛围中。
然而,麻烦又来了,这次,他们又说:“我就知道这是个馊主意,还不如送顶太阳帽!
”来年他们会送太阳帽吗?
我想不会的,他们还是会绞尽脑汁,带着满满的诚意送上小马可能会喜欢的礼物。
至于麻烦么,生活中总是充满麻烦也充满惊喜,而他们,以他们通达乐观的态度,以他们彼此之间的温情和体谅,总能化解的。
这并不是惊恐小镇,而是温情小镇。
本片的的人物均为回收的废旧玩偶,据导演解释:马、牛仔和印第安人之所以成为最终的主角,得益于它们在废旧玩偶中出现的概率最高……这些玩偶的底部本身就带有托板,他们借此特点“将计就计”设计人物的动作。
“比如印第安人有3个不同的模型,每个模型是一副神态一个姿势,用胶水将每个模型固定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拍摄,然后再连续播放。
这个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定格动画,是具有颠覆性的操作。
”将计就计,现成的符号,就有的影像集成为新语言;回收的废旧玩具,所指向的,是几十年内全球膨胀的大众文化——就像大蒜一样,从果实变为根儿,长出了蒜苗,跨越民族文化的藩篱,成为观众和作者共同的商品和经验。
这些物品本身就是积累了大众文化经验的某种怀旧,附着的笨拙和陈旧,成为一种新风味……物品的意义恰恰在于,他们拥有历史,而不是3D软件里愣生生的、闪亮的创造物。
物体的价值在于提示观看者,存在性。
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灰尘和痕迹,当然还有笨拙。
而全球化,带来了忘乎所以的融合和狂欢“比利时的漫画,50年代美国西部片,那些优秀的无声电影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我们的灵感来源”,“不同的文化冲击创造了丰富有意思的世界,怎么想就怎么做,率性而为没有考虑更多。
” 注意,导演强调的,“文化冲击”和“想怎么就怎么”,可以翻译为跨文化狂欢——带有各自文化背景的符号撞击,形成浅层次的闹剧式样的无厘头。
这恰恰是动画这个特殊媒介最锐利的功能。
颠覆和奇异视觉,农场、爱情、人兽、陆地海洋界面、互联网、迅速转移……充分杂糅。
最重要的是将蹩脚风格化,别扭的角色加别扭的动作,匪夷所思的故事,吃吧,一盘回收物体为原料的全球化烩饭!
/ 小镇的惊恐 都要从两个傻瓜订下了五千万块砖头开始说起 (这该死难想的生日礼物/ 牛仔发现要来五千万块砖头三秒内收拾好行李准备火速往迈阿密逃亡 在印第安人箭头的胁迫下未遂哈哈哈哈哈哈/ 小马收到的生日礼物之一 ——巧克力干草捆哈哈哈哈哈哈/ 警察看着小马的报废车说 oh这车肯定过不了年检/ 洛瑞夫人的粉色车子+钢琴🎹花纹好看呐/ 砖头成功预定的那一刻就在想 "要是我是小马我就打死这两个憨憨" 印第安人和牛仔在小马的蹄下飞出去的那一瞬间 我释怀了/ 隔壁邻居拖拉机在砖头废墟广场杀出一条血路的同时造就了美丽的砖头喷泉哈哈哈哈哈/ 一家一匹马两个人 最靠谱的是小马 (无语哈哈哈哈 小马太难了/ 断石向地心无限下坠的时候 四个人一盘纸牌的余裕/ 电话线传递来自地心熔浆的火焰🔥/ 牛仔: "哇 我饿的能吃下一匹马"/ 小马吐槽扔雪球的科学家 "这些傻蛋们"→精准吐槽/ 谁都找不到失踪的三个人 除了一直都在在线催课的洛瑞老师 / 章鱼坐骑 蛏子王栅栏 扇贝夹子 尖嘴鱼标枪/ 五千万块砖头填了海/ 小马赶到钢琴课了!!
虽然马上通知被音乐学院除名了/ 别愣着了 勇敢点/ 闹剧过去 一切恢复如初 小镇还是那个小镇 憨憨们也还是那个憨憨/ 海洋和陆地没有隔阂了/ 印第安人和牛仔一直生龙活虎的活着真的是一个奇迹这小镇吵吵闹闹的小镇真的笑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特别也十分有想象力的粘土定格动画,给人一种小时候自己拿着玩具兵,自己嘟嘟嘟嘟模拟打仗的感觉。
特别是整场像磕了春药的大叔用拖拉机往房子里扔猪扔牛那段真是笑死我了这是我见过的最童真童趣的动画电影,它有着儿童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侧目!
最传统的粘土定格移偶技术也可以不比全电脑生成的3D图像差,它让你可以感觉到工作人员在每一帧上的指纹,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好故事。
整个电影真的没什么逻辑可言,从一个熊的房子里进去竟然能直通地心,找到一个出口出来竟然又连着一个类似南极的地方,有个巨大的机器企鹅,里面有几个力大无穷的科学家,爱好就是像无限远的地方的生物丢雪球,猛犸象也复活了,与三个科学家大战起来。
牛仔,印第安人,还有马,追着鱼人跑到海里了,然后发现这个海有一个出口还连着农夫家的池塘。
农夫暴脾气,早上能吃下比他们家桌子还大的面包,以及一杯和人一样高的咖啡……这一切真是没啥逻辑可言,要真的有人去找出内在的逻辑,我真想说这是funny mud pee。
不知道豆瓣为什么把这个电影推荐给所有人来看,这个行为也没啥逻辑,或许就是套路,看看大家对于豆瓣推荐都持什么样的态度,这就是funny mud pee。
这个电影属于法语电影,法语一直被认为是很优雅的一种语言,但只有法国人才知道,完全是那些贵族的自吹自擂。
普通人使用的法语大概就是很接地气的。
法语从英语中借来的词不多,“幽默”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不代表法国人不幽默,恰恰相反,法国是个很逗乐的民族。
无法用一个公式概括法式幽默,但它确实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法式幽默瞄准一切,总统、农民、诗人……所有人都摆脱不了被嘲讽,所有人也以幽默感接受嘲讽式幽默关注现实,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法式幽默中包含着黑色幽默。
其实,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就像春天里不能没有鲜花。
法国人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并将其渗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种独特的幽默生活方式,使他们法国人以及文学作品中大多具有新奇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历史上,法兰西是一个充满幽默和喜剧氛围的民族。
幽默风趣也是法国的民族特性与精神体现之一。
其实,生活中的法式幽默有点小国小民式的自嘲。
跟法国人聚在一起,很少有人以富国人的态度傲慢自居,相反,他们往往会笑自己国家小,大家都生活在村子里,所以法国电影尤其是喜剧,极少出现美国电影里那种频繁使用的“大国英雄拯救世界”的玩笑。
小国小民的情怀培养了法国电影中渗透着的无英雄主义,幽默的灵感多来自普通人间的调侃及其生活中所遭遇的尴尬。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幽默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法国人民的灵魂里,即便是伟大的文豪也不例外,因此在任何时期的法国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幽默的笔触。
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时代法国文学中的幽默元素进行探讨,找出幽默在文学中的角色担当,并以此分析法国的民族特性与精神。
法国电影在喜剧的范畴里,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往
影片中灌输笑料,无时无刻不在宣示“喜感”的在场。
这种做戏的努力,有时甚至 遮掩了叙事与人物塑造的流畅性,甚至刻意超越日常经验,将卡通式的夸张作态嫁接在真人的表演当中。
虽然这种创作方法有 令人眼花缭乱的试听效果,相对于美国电影貌似真诚的撒谎,更具有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但对于不谙熟法国文化的电影观 众,特别是那些力图通过观影来建构某种文化意义的电影爱好者们,却难免陷入哭笑不得、不知所云的尴尬境地。
其实,我上面到底分析了跟这个电影有没有关系,说实话,根本没有,除了第一段剧透有联系,其他的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这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原本意图,生活以及电影,有时并非完全充满了意义,有时就是严肃的浪费时间,有时就是funny mud pee。
太咋呼了
欣赏不了
哈哈哈哈!!!
牛仔、马、印第安人,50万块砖头的生日礼物引发的荒诞故事。
给两星也就不赖了~诶~精神值得感动~但是故事创意本身是在没啥特色~
一般吧
1.名字很怪2.不爱法式无厘头 为了5年制作,给3星
太好看了。笑死我了笑死我了!!!
....維撒評分噶高||||
对不起我小时候不爱这么玩玩具
由极正常变极不正常的无厘头梦逻辑实在好玩儿,塑胶定格动画的高度假定性恰好能够hold住天马行空的想象。可是一帮欧洲人讲了一个美国牛仔、一个美洲印第安人、一匹马、一帮农场动物和水下鱼怪打斗合好的故事,这是在讲农商和谐,世界大同么,唯一被踢出了乌托邦小镇的只有可怜的无聊科学家。
还是比较有创意的,可惜不喜欢这风格。。。
神扯的电影,哈哈~~怎么能起名叫潘神镇?明明是恶搞电影让名字弄得跟魔幻电影似的
好惊恐。。。。
这皆大欢喜的结局到是颇有我天朝大国遗风…………
KUSO+天马行空
挺有想象力的^_^
你就神经吧
充满想象力的角色和戏剧性的情节,法国人最擅玩儿这些
白痴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