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纪录片,看得是2160P,每一幅画面都可以说是艺术品。
BBC不愧是第一流的纪录片出品方,感觉以中国目前的拍摄水平,差得应该还比较远吧。
前4集拍得太好了,要向那些高水平且敬业的拍摄人员们致敬!
第五集就有些一言难尽了,总觉得有一股浓浓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味。
不是不认同环保,这个议题我打心眼里支持,但感觉有些问题没说清楚,甚至避而不谈。
第一,为了环保,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牺牲发展,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第二,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环保做出了多少牺牲或者愿意做多少牺牲?
这两个问题不正视的话,很多东西都是空中楼阁……当然,总体上这些问题也不可能是一部纪录片能承载的下的,但是吧,一味选择性的阐述,多少让人感觉立场有些问题。
不过不管怎样,这并不能抹杀这部精美纪录片的意义,向所有环保工作者,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环境塑造生命,我们所有生命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行为也是受环境影响,即使表面上与环境毫无联系,其实也是基因中对环境的反应的根植。
2、所有生命都在艰难的讨生活,生存不易,因此遇到困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活着就是一件辛苦的事。
3、每个生命都有一项生存绝技,鲣鸟俯冲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想要立足必须要有看家本领,做人也一样4、竞争无处不在,从争地盘,争配偶,争水源,争食物,活下来就是一次次竞争的结果,所以现在教育刻意避开竞争不谈,就是掩耳盗铃。
5、为自然的壮阔,为生命的多彩而欢呼,同样也敬佩bbc纪录片的团队,他们的坚韧,他们的热爱,他们的敬业,让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欣赏到这一切,构图,光影每一帧画面都很精美。
拍摄陆鬣蜥,拍摄北极狼,这两位摄影师都提到了这是他们的梦想,这纪录片之所以这么好看,是因为里面融入了梦想6、环保是绕不开的最终话题,没有什么好说的,看过《行星》纪录片,生命诞生的条件是如此苛刻,我们是如此幸运,地球是当之无愧的完美星球,而我们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它是如此珍贵和脆弱。
7、我看到了很多的伟大,母爱的伟大,环保志愿者,动物救助者,纪录片的摄影者的伟大。
每次看这类自然类纪录片的时候,都会惊叹与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伟大之处。
大自然实在是太过美妙,无数的物种挤在小小的地球上,为了生命的延续一代又一代地努力着。
即使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也有那么多看似渺小,却能够在地球资源稀缺的极端生存环境中与自然的伟力去拼搏。
人与自然,是如今最让人感动,也最令人难受的话题——这个话题,还是如今所有自然环保类纪录片绕不过去的坎。
在遥远的古代,地球生命系统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最高的时候估计灭绝物种达到90%以上。
如今的人类世,已经处在第6次大灭绝的进程中,如果不进行各种减少碳排放的环保行动,生态系统的崩溃拐点预估会在2050年左右出现。
是的,很近,大部分中年人的有生之年都能亲眼见到。
可是这又如何呢?
从现实意义来说,即使地球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90%以上,那又怎样?
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可以量产足够人类活下去的大米、蔬菜、豆子,人造肉也在研究之中,没有动物一样可以吃到肉。
水源被污染,没关系,可以进行净化。
空气被污染,没关系,一样可以净化。
气候越来越极端化,没关系,房子造牢固一点,取暖设备、降温设备、加湿设备全套都来。
可是如果海洋微生物大批灭绝,氧气含量越来越少了怎么办?
大概也会没关系的吧,这种大事,有科学家去操心,普通人该怎样还是怎样。
是啊,这就是大部分人的想法,生态系统是否崩溃,城市中的人们几乎体验不到,最多抱怨一下这些年气候越来越反常了——什么叫环保,让我少用塑料袋,少开车,那可不行,生活多不方便啊。
自2015年联合国开始将各国减少碳排放提上议题,自然保护区面积在全球不断扩大化,再到最近各发达国家都在疯狂攻关新能源科技,就已经能从侧面反映,如今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处于非常严峻的崩溃临界点边缘。
可是全球级别的环保行动,本身也会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博弈过程,发达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进行大批的环保行动,本身也是碳排放超级大户;非洲那些落后国家连大多数国民衣食住行问题都还没解决,政府更加没有兴趣去推动什么节能环保的大型项目了。
所以,2020年在亚马逊雨林测试的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依然在升高。
地球生态的崩溃,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严峻局面,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想过。
如同纪录片中所说,如今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如果置换成人类,那么绝大部分人根本无法忍受——这就将是地球生态崩溃后,全球人类将要面临的终极难题。
如果因为生态系统的崩溃,造成数以10亿级的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迁徙,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空间急剧缩小,人口密度严重超出城市可承载能力的时候,怎么办?
看看今天的欧盟,仅仅因为千万级的战争难民,就已经焦头烂额,10亿人口的大规模迁徙,那是什么概念,有人能够想象吗?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地球其他物种灭绝了或许也是幸事,不需要再在一个地狱般的环境中苟延残喘,至少人类基因库中还储存了它们的基因,尚有一丝重回地球的希望。
可是那时候的人类文明该何去何从?
过多的难民,将会是对人类文明和道德的终极考验。
如果在不远的未来,海洋保护区面积能扩大到30%以上,亚马逊丛林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测试在逐年降低,那么这个无与伦比的完美星球,还有救。
救救孩子......
原本我想着《完美星球》——一共就五集,为什么有一集讲“不完美”的人类。
我甚至非常沮丧,想着两年后霓虹国要排废水入海,我有多么喜欢吃鱼热爱海洋就有多么难过和恐慌。
最后还是看完了——收获到继续活着的勇气。
对呀,人类应该是聪明的动物。
你无法想象,一条贯穿非洲的绿色长城,仅仅完成了5%,已经让当地人有水喝有庄稼有买卖。
海洋护卫队拦截一艘非持证上岗的渔船,就可以拯救上万的鲨鱼。
可我还不明白自己的力量。
可能妈妈只是出于经济考虑,她教育我要利用生活用水,例如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晚上就留房间灯等等。
再例如,为了减胖,我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把废纸一张张屯起来,再变卖;把购物的纸袋子塑料袋子分类码好,不扔垃圾。
我不像那些环保活动者一般伟大,虽然说起来幼稚,可是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英雄。
最起码,在未来,我的小朋友还能呼吸到空气,喝得到水,看得到动物。
未来,一定要种下一棵树,每一年或者每一个月。
《完美星球》的完美笔记1火山毁灭也是新生,灰烬也是养分小红鹳——谁将成为小罐茶父母可以飞行,孩子只能步行千军万马跋山涉水,像极了高考掉队的会被秃鹤吃掉吸血地雀——《寄生虫》动物版从帮橙嘴蓝脸鲣鸟吃寄生虫的医生变成了吸他们血为生的吸血鬼而土豪鲣鸟却不自知库页熊——抓鱼与摸鱼笨重的熊大熊二,只有轻巧聪明的才能抓到鱼但到了产卵期,连熊孩子都能轻而易举的摸鱼2太阳天边的核爆场,眼前的发电站北极狼——忧伤大约在冬季面对阵型得当的对手轻骑对重骑(麝牛)一点威胁没有而遇上人海战术对轻足(北极兔)也赚不到便宜北极狐——狡猾的另一面为了孩子,去抢别人家的孩子-鸟蛋那些争夺不到核心地段的雪雁孩子的未来就不保了撒哈拉银蚁——只争朝夕的蝼蚁争分夺秒的抢运食物就像抢救生命一样不是被烈日烤死就是饿死但这不就是生活的本质吗3天气喜怒无常的天气,按时送达的降水火蚁——你是集体的一粒沙蚁群用身体搭成的救生筏也成了路上的活靶子集体的力量在智慧,更在牺牲大眼短头蛙——每个胖纸都有门绝活舌头不灵活 后腿不发达 脑子不好使这些死胖子凭什么活着他们能用皮肤吸收沙里的水分南红蜂虎(鸟)——贫民窟的困境上有虎视眈眈的海雕天敌,下有神出鬼没的鳄鱼恶霸,住在河边土墙上的豆腐渣窑洞里,随时面临家破人亡的塌方,还得不到一分钱拆迁费…4洋流 世界最大的物流系统、高速公路和车祸现场 海鬣蜥与鸬鹚——邻居的迥异人生海鬣蜥可以潜水半小时却忍受不了冰冷海水鸬鹚可以在冷水一整天 但每次闭气只能几分钟火焰乌贼——世上最快的爱情除了人类之外总算也有喜欢用口的动物还是这样最直接卫生又便捷连分娩也免了,即刻从口吐出…布氏鲸——进化论在进化在同类和食物被人类捕杀殆尽前鲸鱼学会了用自己的渔网捕鱼那只像马桶一样立起来的大嘴是对地球之屎—人类的示威吗5人类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曾经你还是动物的一份子如今你已经成为了火山,太阳,天气,和洋流…当你把动物当做人类的一份子才能拯救他们和你自己
BBC出品的这种环境自然类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带给你完美的视觉盛宴时,还一定会讲到保护自然,保护地球。
就好像它不是单纯的为了向人们展示某某草原上的某某动物有多么奇特,或者是拍到的一些特别画面,而是为了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BBC不是为了自然而拍自然,但又像是为了自然而拍自然,说不是是因为它不仅是单纯地想要向人们展示自然与动物的美,说是是因为它是为了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而拍的这些动物。
要说本剧的视角和画面相较于同类作品有多么顶尖吗?
并没有。
要说它比别人多拍了很多动物多去了很多地方吗,也没有。
如果是单纯的从以上两点来看,它或许不如其它同类型作品。
但关键是爱登堡爵士讲述的故事,和他亲自去到的那些地方,搭配上屏幕上的动物,都是跟主题相关的,都是为了唤醒人们保护地球的认知,就像在本剧中每一集的正片快结束时,爱登堡爵士的旁白一定是聚焦于近年来环境、气候等的变化对这些动物带来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是bbc出品的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最大特点。
影片展现地球生态环境的同时告诫 人类的破环只会让地球变得不在美好火山:火山喷发、火山灰升腾以及火焰熄灭后的环境促生的动物们 有些火山沉寂后 附近便开始有生命的迹象 红鹳、蜥蜴、山雀、北美水獭与郊狼、熊与鲑鱼、角马与豹等 因为火山喷发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有帮助 肥沃的土壤也为动物提供营养 水中喷发的火山会形成环礁 存在着象龟等生物 火山灰存在的矿物质对人类发展提供了帮助 而人类碳排放远远超过火山喷发产生的热量 这才是导致的全球变暖的根本祸首阳光:巨大的核反应堆是太阳的构成 太阳的光线照射在地球上 阳光为地球众多生命提供能量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 四季恒温阳光充足 这里是长臂猿的乐园 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榕果依靠阳光及另一种生物榕小蜂的授粉成熟 北极有着6个月的极昼与6个月的极夜 极夜期间唯一的光线来自月球 在这里麝牛与北极狼互相周旋 还有数量众多的北极兔 等神奇的变温动物木蛙 从冬季的假死状态 通过阳光照耀温度上升血液流动活过来 证明北半球的冰雪即将消融 夏季要到来了 冬眠结束的束带蛇出洞 北极狐抢夺飞来繁殖的雪雁蛋准备下个冬季的粮食 在赤道附近的撒哈拉沙漠 阳光不太友好 极少数动物能生存 上午10点地表温度已升至60摄氏度左右 有着反射太阳光线的撒哈拉银蚁 利用自身优势短暂出洞寻找因高温死去的动物尸体作为食物 夏去秋来 植物不在生长 动物们开始为冬日做准备 中国华中地区的川金丝猴为松果的食用权 两方头领大打出手 输家的冬日只能靠枯叶充饥了 灰鹱这种鸟类每逢冬季要来临时会集体长途飞跃太平洋到达地球另一端温暖的地方 与座头鲸共享海洋中的磷虾盛宴 候鸟迁徙就是为长期享受夏天的生存方式 天气: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 让原本稳定的天气变化无常 让动物们无所适从亚马孙雨林是地球最湿润的地方之一 降水量充足 里面有暴雨期会集体在水面迁徙 努力保护蚁后和幼蚁的火蚁 最强降雨结束后露出的沙洲则吸引侧颈龟产卵 被埋入沙中的小龟要在水位再次升高前孵化出来 不然就会被淹没冲走 不过近来原本十年提前一次的异常洪水暴雨期已经变为四年一次的考验了 沙漠中夜晚降临 白天藏在沙中避暑的大足短头蛙出来寻找水与食物 晚上会有冷空气被海风吹进沙漠形成浓雾在植被上凝结 大足短头蛙会等在下面用皮肤吸收水分 另一处蒙古戈壁沙漠 冬天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野生双峰驼就生存在如此恶劣的地方 它们的水分来源是大风吹来的远处西伯利亚雪远洋海面的天气更不可预测 飓风、台风、热带气旋等等 不过季风会把水吹向陆地 让沿途的动物们翘首以盼 印度洋圣诞岛暴雨来袭 圣诞岛红蟹趁机出来走向水边产卵 再等待下一次暴风雨将孵化出的小螃蟹送回岸边 小螃蟹会努力的爬回陆地内 度过长达几个月的旱季 非洲南部赞比西河 湿季瀑布湍急 干季却会断流 依赖干湿季变化的小雀、河马、鳄鱼、海雕、峭壁上筑巢的洋红虎蜂等动物 也不得不努力适应愈来愈迅速变化的天气了 海洋:海水持续不断的运动为海洋中的所有生物提供了保障 地球上五大洋并不是彼此隔绝的 它们如同一个整体 部分海域由汹涌不断的洋流连通 千年之后形成一个闭环 有洋流的地方就有生命南非海洋一场捕食大战 紧随洋流寻找食物的海豚集体捕猎鲭鱼 鲣鸟跟上来分食 最后加入宴席的还有鲨鱼 食物大战后的鱼鳞落入海底 洋流再将鱼鳞带回阳光下的水面 生长成浮游植物形成海中牧场 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制造大气中一半的氧气 浮游植物是所有海洋生物的基础 洋流会带来营养物质保障海洋生物的生存 为海洋带来生机 远洋中如果没有洋流 动物们几乎不可能找到食物 洋流会将动物们聚到一起 不耐低温的素食主义海鬣蜥可以潜水到海洋底部吃海草生存 珊瑚礁群中5厘米长的火焰乌贼(雌性是雄性体积的四倍大)因为体型太小 所以都在海底步行前进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海洋形成潮汐 能将海洋与陆地的营养物质集中在海岸边 在汹涌的激流中生存捕食水底深处贻贝的欧绒鸭 宽吻海豚用回声定位寻找藏在沙滩中的连鳍唇鱼饱腹 唯一适应咸水的红树在水中生长 柠檬鲨在涨潮时才能游进红树林外围分娩 小柠檬鲨会游到红树林中央不会消退的水塘中学会生存的技巧 刺尾鱼在潮水最高涨时产卵 蝠鲼用它们特殊的鱼鳃过滤出鱼卵趁机饱腹 当然很大一部分鱼卵会流入远洋生存下来 还有鲹鱼+乌翅真鲨+海鸟捕食硬头鱼的热潮 雄性孵卵的跳岩企鹅等等各种生物如今气候变暖 极地冰层融化 淡水流入大海减缓了全球洋流的流动速度 如果气候继续变暖 大洋环流很可能彻底停止 海洋陷入停滞 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将命悬一线 部分海域已有此趋势 泰国湾被污染的水域使布氏鲸为减少体力捕食 守株待兔的张嘴等鱼类自动跳入最终食用 动物们必须努力适应日新月异的星球变化才能活下去 (本片幕后花絮讲述火山篇拍摄的陆鬣蜥与海洋篇的海鬣蜥对应)人类:天气系统为人们提供可预测的降雨 阳光将能量传递到地球表面各处 洋流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球范围 火山创造肥沃的土壤 这些自然力量共同创造我们的星球 但现在瞬息万变的天气让许多动物无法适应 威胁地球生命的正是强大而全新的力量——人类人类扰乱了自然力量 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 所幸人们已经在做些许的保护措施 帮助干旱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小象生存 沙漠边缘种植防旱树木的防护林带减缓沙漠化 解救被困在城市的野外生物回归自然 培育新丛林修复山火烧毁的雨林湿地 陆地上的氧气供给站是雨林 海洋却是地球70%的氧气供给所 所以阻止非法捕鱼船解救鱼类及帮助寒流突然来袭冻僵的海龟 是对海洋及海洋生物进行的保护 世界各地还有许多保存动物的DNA样本的实验室 只怕终究有一天 让走向灭绝的生物能够重新”生存”
完美星球1.火山小红鹳 非洲秃鹳陆鬣蜥吸血地雀 长嘴蓝脸鲣鸟阿尔达布拉象龟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65万年前 间歇泉 地下供暖系统 北美水獭 捕鱼 郊狼 偷鱼获堪察加半岛 薄弱地带 间歇泉 熊 库页湖 鲑鱼东非大裂谷 萨伦盖蒂大草原 角马 掠食动物群 二氧化碳气垫船 腐蚀性沼泽2.阳光长臂猿 东南亚 聚果榕 榕小蜂埃尔斯米尔岛 麝牛 北极狼 北极兔木蛙 冬天完全冻住,心脏停跳血液冰冻束带蛇 加拿大最北部 两万北极狐 雪雁撒哈拉 烈日生存专家 撒哈拉银蚁 速度最快 反射光线中国 川金丝猴新西兰斯奈尔斯群岛 集体过冬 灰鹱 穿越太平洋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磷虾 座头鲸3.天气赞比亚 草色果蝠 吃果实亚马逊雨林 火蚁 活体救生筏 水黾亚马逊地区 巨型侧颈龟 产卵南非 大足短头蛙 白蚁蒙古戈壁沙漠 最干燥最极端 野生双峰驼季风 圣诞岛 圣诞岛红蟹 赞比西河 维多利亚瀑布 尼罗鳄 洋红蜂虎 非洲海雕4.海洋海豚 鲣鸟 鲭鱼 鲨鱼加拉帕克斯群岛 海鬣蜥 唯一一种能在大海里觅食的蜥蜴 鸬鹚 海狮火焰乌贼挪威 欧绒鸭 完全依赖海洋,激流中生活 贻贝花园鳗 连鳍唇鱼 宽吻海豚红树林 唯一咸水生长 魟鱼 柠檬鲨 蝠鲼 刺尾鱼澳大利亚蜥蜴岛 硬头鱼 鲹鱼 乌翅真鲨跳岩企鹅泰国湾 布氏鲸5.人类撒哈拉 防护林带亚马孙73000万棵树的新丛林 木乌卡海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酸度增加,甲壳动物碳酸钙过度捕捞,碳储量减少加蓬海岸,海洋保护区网络,海豚,鲸,鲨鱼,50000万平方公里海洋公园
宇宙,自然,生命,绿色,对我们而言自然之美无以言表,可就自然本身以及地球生命对自然的认知又是不同的,既有严肃的秩序,生与死的考验和博弈,也看到了智慧和爱,所谓高级智人的我们何尝不是呢,只是用人类特有的方式去努力。
这与生俱来的生命密码,及其奥秘,我又能如何评价呢,我又妄想去学到和评价什么呢,只要去用心感受,感受这颗蓝色星球的流动,脉动。
暂时看了阳光和海洋专题,被BBC团队的拍摄实力深深震撼,他们是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又如此的完美主义的为目标艰难攀爬,一个镜头,仙人掌的生长过程,甚至要拍摄好几年;深入极极端气候,撒哈拉沙漠,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极夜北极圈花絮评价同事留下很深印象, 对待事业是一种pure heart,当然Rolf是幸运的,他如愿以偿,北极狐在他身边徘徊的时候,有些泪目了,你好美,就让我静静的看着你,此时我已然自私的停下工作,感受生命之美。
这就是我在寻找的事情呀,我甚至还觉得我可能也是喜欢这种工作,我敢确定的说,如果让我去做这种事,我也会深深的爱上这个工作的。
这就是影视技术发展带给人的礼物,它可以细致的记录下美的瞬间,很奇妙,你想想,往往只有一瞬间,转瞬即逝,就生物的生存过程而言,大到蓝鲸,小到2毫米的蜂,他们的一举一动,被现代科技设备记录下来,是很伟大的事情,带上我们的眼睛来了一次奇幻之旅,值得回味!
感谢BBC团队,让我在平屏幕中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希望我也能快些去探索这个美丽星球,至少为保护这个美好的奇迹星球尽一份微薄之力也好。
第四集在北欧峡湾里,居然能够生存下来的欧绒鸭,就是以这里的贝壳为生的。
但是我们主要看那激流的回旋和蓝色和白色的交响曲了。
当然了,前面的小乌贼求偶,和后面的海豚吃小鱼也挺有意思。
只不过小乌贼打出一包精子是怎么预判成功的,片中没有介绍。
这套纪录片不是看生物的,也不特别强调科学知识,其实是看一些完美生物的色彩的,所以可以称为:多彩的地貌。
在澳大利亚的蜥蜴岛看成群的小白鱼,真的是和海洋的色彩相得益彰,整个白沙完全是透明的,而且和鲨鱼一起,形成了黑色颗粒状的小墨点。
浅滩这里的动感十足,你甚至能够感觉到摄像机的微小动态,确实很神奇。
极佳的体验感第38分钟的浪花拍得太漂亮了。
最后到泰国湾看布氏鲸,非常过瘾第五集虽然是集成了前面四集的画面,但仍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观点。
例如,我们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迁徙,因为气候的变化,导致很多地方不适宜人居,所以很多非洲人迁移到了欧洲。
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包括欧洲社会的一些冲突和不和谐,都是跟人群迁移有关系。
也是因为气候,我们现在的地球正在经历全新的地质年代。
还行吧
画面照常美丽,第五集太没意思了扣一颗星
Every frame is extraordinary!【CCTV-9】
这美丽的世界,幸好有BBC来记录!第4集海洋最最最最最棒!乌翅真鲨猎杀硬头鱼那段配上bgm看哭了我😭
和地球脉动一脉相承我觉得地球脉动画面感更好不过这个也不错我把纪录片当我看书的背景音乐也是没谁了吧一部记录片可以反复播放好多次时而低头看书时而抬头看片都是了解美丽的世界美丽的大自然除了最后一集其他都挺好的何不食肉糜啊你大英可没什么资格说这些
以前的地球脉动、蓝色星球偶尔扯点环保,现在每集落脚点都要扯到环保上
大自然有一套完美的运行规律,请尊重自然规律。
拍的挺好就是价值观像一坨屎给你喂
E1火山🌋六公里的火山口,鬣蜥冒着火山喷发的危险去产卵。壮观的红鹳群是摄影师忍受着眼睛刺痛、腿部化学侵蚀拍到的。感谢这些人拍到这些震撼人心的地球一角,感谢地球产生此番美景。E2太阳🌞皮着科幻毛皮的撒哈拉银蚁跟太阳赛跑,北极狼抓不到圆滚滚北极兔,太阳出来他们能吃上麝牛幼崽。太阳还创造了磷虾,让鲸鱼和上百万只远行的鸟儿共享盛宴。手指被冻僵的无人机操控员拍到美景的那一刻欣喜若狂,当北极狼好奇地接近摄影师,人生和狼生都产生了最美妙的时刻,或许对自然最虔诚的敬畏正是如此。
视觉盛宴
BBC就是记录大自然最好的见证!!!
和以前比差点意思,像是过去的素材重新拢吧拢吧编了五个故事而已
每次看到都只有一个感觉:人类就是他妈的万恶之源。
感觉似曾相识
摄影超赞,BGM更惊喜。看到ep5才恍然大悟原来前四集没多少 “education” 是因为最后一集整整一集都是… 没power的普通人只能通过各种小事尽己所能了 sigh(但肉还是要吃的
绝了,那些我未涉足的地方,遥远得像是另一个世界,谢谢有这么多摄影师拍出来,能让我看到。对于又美丽又脆弱又强大的地球来说,人渺小的不可思议,但是这么渺小的人却把地球破坏成这样。动物们活得真是太不容易了,一生只有三件事,吃,交配,养育后代,但是仅仅只有这三件事已经让它们活得足够艰难了,有的动物甚至存活的意义就是作为别人的食物。想想我也是人类这个圈层食物链的底层吧。
perfect.
我们生活的地球当然是一颗完美星球。否则又怎会孕育出如此绚丽多彩的生命?本片一共5集,分别从5个角度阐释了地球的完美之处。前4集分别是火山、 阳光、天气和海洋,都是地球标配的系统资源。而第5集则讲到人类影响,并呼吁大家做个环保人士。最终落地的主题肯定没问题。环保的意义更多是人类的自救。
前四集,手法和内容重复以往作品,十年前让人惊艳,今天看来只有平庸,原来是铺垫第五集绞杀传统能源的大招,仅凭演讲文风和煽情剪辑,就要重组全球数十万亿美元利益格局和数十亿民众福祉🙄2022年8月,英国通胀数十年新高,位居发达国家首位,我只想说,活该。
只看第一集就够了,火山景色绝配生物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