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梅又跑到我家来哭诉,又跟她老公吵架了。
她那场恋爱谈得可是惊天地泣鬼神。
有个叫王朔的人把她跟她老公吵架的事写成一本小说叫《过把瘾就死》,居然一炮而红了。
后来有人找她拍电视剧,把死字去掉了叫《过把瘾》。
再后来又有人找她拍电影,名字更俗,干脆叫《我爱你》,还把她的名字也改了,叫杜菊,老让我想起《秋菊打官司》,也许名字带菊的人都喜欢撒泼。
我说她那个名儿怎么就离不开花花草草呢,现在的她看上去就像一朵被雨淋湿了的花,我家都快发大水了,她还精神着哩,水龙头还花花的开着。
她那泪腺还不能称之为水龙头,就像街上自来水管爆了似的,往外喷水,整个一个泪人。
她头发也是湿的,手上也尽是抹的鼻涕混合水,衣服湿了,裤子湿了,连鞋子也湿了,好像全身的器官都会哭似的,而且是那么全力以赴不顾死活地去哭。
那架式,别说长城可以哭倒,美国的双子星大厦根本不用拉登拿飞机去炸,雇她去一哭准塌了。
“你说他怎么能这样,大半夜的我跑出去了,外头多冷啊,他居然自已在家里睡着了,根本不管我的死活。
”这次好像是她的一个好姐妹来给他们新婚贺禧,他老公跟她打了个招呼,说了两句话,等人走了,她就吵了个不可开交,还大半夜的从家里跑了出来。
他老公还追出来找她,结果她自个儿藏得太好了,没给找着,就只好回去了。
等她冻坏了溜回家发现她老公因为太疲倦而睡着了,就气冲冲的跑到我这儿,赖着不肯走了。
我看着她哭笑不得“那不是你的姐妹吗?
他跟人打招呼,说几句话还不是给你面子。
”“什么呀,他们以前可是有过眉来眼去的,还准备谈对象呢。
”“那不是你介绍的吗?
”他的老公是她以前男朋友的哥们,邂逅在她以前的男朋友意外身亡后的某一天。
然后她准备把跟她同住的女孩子介绍给他做女朋友,介绍着介绍着她自己居然变成新娘了。
她最擅长的就是把所有的事情揉在一起,揉成一团乱麻,让谁也理不清个头绪来。
见过杜梅的男人说她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说她站在阴处时脸上的线条很柔和,一旦太阳照到她脸就有一种刀出鞘的感觉。
她跟她老公结婚前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
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他们关系的企图。
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但他从领结婚证就开始吵,从她老公的那句“今后就不算通奸了”开始吵。
当天就谈到了离婚。
后来我居然找不到不让他们俩吵架的理由了。
没称赞她的新造型要吵,没叠被子要吵,不知道晚餐吃什么要吵,叫她去看电影她不想去要吵,她老公听收音机没跟她说话要吵,跟人家老婆比谁的老公体贴没比赢要吵,每次都要把问题上升到爱不爱的高度,每次都要谈到离婚。
有一回拿刀抹脖子,还有一回要点火殉情。
终于,他说不爱了,终于离婚了。
她又来我家了,但是没哭,只是说“我爱他,我很怕他离开我。
我闹,只是想让他哄哄我。
原来,原来我不是他一直想要的那个人。
”之后过了很久她都没有来过我家。
她的老公,应该是前夫,有一次在没有月光的晚上恍惚看到路灯下她的身影,觉得她像一只螃蟹一样,张牙舞爪挥动着蟹钳只为保护自己。
他从此也无法爱上别人。
后来,我听说她怀孕了。
我对夫妻双方没完没了的争吵,有着无法形容的恐惧。
类似于,吵架之后有万念俱灰的感觉。
也许在我的人生哲理里面,最为美好的婚姻,只有相濡以沫,没有点点磕磕碰碰。
即使我相信完美的爱情不存在,完美的婚姻更加莫无虚有,却依旧掩耳盗铃地去追寻。
《我爱你》中我看到了太多太多仿佛自己生活写照的东西,没办法不拿其中太多的情节与自己的生活对比,不过小桔的境界还是要高一些,过于敏感、猜忌,过于在乎自己的感受。
没想到,王朔把真实的生活放射地这透彻,更希望,徐静蕾真的如王小桔那样子,更好。。
《我爱你》——改编自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光听这名字就够让人毛骨悚然。
电影于2003年上映,由张元执导,徐静蕾和佟大为主演。
虽然相对小说来说,电影总是略显单薄,但故事的核心并没有变。
剧情很简单,一对青年男女由相识到相恋,由结婚到离婚,期间无数次的兵刃相接,充斥着令人窒息的语言暴力。
之所以看着难受,因为这是现实生活中无数迷失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人的真实写照。
电影对于两人相爱的最初并未有过多展现,一切轻描淡写,水到渠成。
小说中却是有的,杜梅(杜小桔)第一次出现在“我”(王毅)面前,她像蒸馏水般清洁,一身果绿,清爽而有活力。
而婚后的杜梅在“我”眼中却俨然另一个人。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是小说站在男主人公的视角对婚后的杜梅的描述。
令人不由得让想起张爱玲的一段话。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为什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大概是因为婚姻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天真幻想。
相爱本来就是一场自我迷醉,你爱的是那个你想象中的爱人,爱的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爱情本身,爱的更是那个因爱情而鲜活的自己。
相爱只是一瞬间的眼缘,相守却是一辈子的承诺。
坠入爱河太容易,相守一辈子太难。
不是人心变了,而是我们历经爱情的短暂眩晕之后,终于落在了柴米油盐的俗世里。
剧中的两人总是在围绕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到最后在杜小桔眼里总能上升到“你到底爱不爱我”的层面,在王毅那里却只落个无理取闹的罪名。
在绝大多数男人眼里,这个神经兮兮的杜小桔实在太作,太不可爱。
但在女人眼中,杜小桔太真实,太像爱情中的自己。
只不过杜小桔坚持自己的“作”,我们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懂事。
事实上杜小桔真的想通过吵架来分出高下吗?
只是她的装腔作势罢了。
所以她深夜离家出走之后故意弄响旁边的车子,等着被追上来的王毅发现;冷战之后总是期待王毅主动找她说话,甚至恶作剧地把晚归的王毅关在门外;最严重的那一次把刀架在王毅脖子上逼问他到底爱不爱她,也只是为了得出一个说服自己的定论。
来自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杜小桔严重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偏执,她对于爱情和家庭的捍卫是有执念的。
杜小桔一直苦苦验证王毅对她的爱,可怎样才能证明呢?
说出来就是真的吗,女人没有傻到那个程度,她们不停问你爱不爱她的时候,她们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可为什么要问,因为相比捉摸不定的感觉,语言仿佛是可以真正触摸得到的东西。
爱究竟要如何衡量?
他每天对你说着情话就是爱?
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就是爱?
哪个女人对爱没有执念,只是杜小桔的执念来得格外疯狂,所以任何小事都能把她引向歇斯底里。
她明明知道这样的争吵会让两个人越行越远,所以事后她总是心虚,以至于认怂那个的是她,道歉的也总是她。
这一点上王毅是得意的,也就养成了王毅从不反省自己的习惯。
说到底,这是两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的人,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对方如何破译你的内心,何况男人和女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本来就存在天生的隔阂。
杜小桔从未向王毅敞开心扉,甚至连她父母的事情也一直隐瞒。
如果王毅了解了杜小桔过去的遭遇,可能杜小桔的各种折腾在他眼中不再不可理喻。
如果王毅能放下大老爷们的脸面,向杜小桔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地推开她,也许杜小桔就会多出许多安全感。
可惜,没有那么多也许。
电影尾声部分的两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两人办理完离婚手续,一前一后走出民政局,故作轻松之下透着一股凝重。
王毅坚持送杜小桔回家,两人难得心平气和地谈话。
在婚姻结束的时候,他们进行了唯一的一次自我检讨,不能说心中没有后悔和遗憾。
告别时,杜小桔要了最后一个拥抱,空气中漂浮着一丝尴尬和不舍。
王毅说,我可以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笑着说,不可以,我不要你当我朋友,眼神忧伤而又倔强。
如果这个时候的王毅问的是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吗,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另一个场景是离婚后的某个夜里,开车经过的王毅发现骑着自行车疯了似的往前冲的杜小桔,他跟朋友合力才把情绪崩溃的她架到车里。
在幽暗的房间里,王毅在床头等待着杜小桔苏醒,难过地哭出声来。
我相信这眼泪中既有对眼前的杜小桔的怜惜,又有着对不可预知的人生际遇的感怀。
当精神错乱的杜小桔睁开眼,温情地凝视着眼前的王毅,仿佛从未分开。
很多人讨论说电影中的王毅根本不爱杜小桔。
王毅究竟爱杜小桔吗?
大概是爱的吧,虽然这份爱让他毫无准备甚至心有不甘地步入了婚姻,但是却不足以让他牺牲自我。
而杜小桔却恰恰因为这份爱完全丧失了自我,所以离婚后的杜小桔出现了精神错乱。
两人对爱的要求一开始就有本质区别,杜小桔要的是藤蔓交缠的爱,王毅则是需要有空间的爱。
对生活平顺的王毅来说,爱情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而对孤苦无依的杜小桔来说,爱情就是她的一切。
一开始便是失衡的。
说到底王毅更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根本无力承担起一个女人对于爱情的全部期待和托付。
王毅就算爱着杜小桔又怎样,到底还是自私占了上风。
所以久别重逢的那一夜温存后,他并没有再为杜小桔做什么,直到很久之后从别人嘴里才知道杜小桔怀孕的事情。
他在泳池呆立半晌,让水慢慢没过身体。
镜头切到杜小桔,她笨重地挺着一个大肚子,脸上是从未看到过的平静安详。
伴随着王菲歌声里的叹息,电影和小说一样,到此嘎然而止。
结局已经不重要。
这是一个充满遗憾,而又并未完全丧失希望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如此,在陌生人面前保持冷静克制,唯独在爱的人面前不可以。
因为爱,所以在乎。
因为在乎,所以失了分寸。
看完《梦想照进现实》后我很八卦地上网去找了老徐和王朔是否恋爱过的新(旧)闻,然后就找到了他们在几年前还有过《我爱你》的合作。
我对诸如《我爱你》、《停不了的爱》、《敢爱就来》这样直白的片名都有莫名的好感,就冲着这么美的一句话,我相信没有哪个导演和编剧会把电影搞得太难看。
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我爱你》的评论,大多是反面和批评的。
可是相反,我却觉得这是我看过的片子里的,老徐演得最好的一部。
杜小桔(也就是原著里的杜梅)这个角色,不管谁来演都是要人替她捏着一把汗的。
这个女人的性格与行为要写成惊悚片、恐怖片、心理片的主角都绰绰有余,独独爱情缺失得那么厉害,那么残忍。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作为一部爱情片,杜小桔的神经质却能把爱情本身的光华都掩盖了。
如果说能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所谓藏在争吵里的细腻和浪漫,我不相信。
这野蛮的家庭生活只会让人万分厌倦和厌恶而已,谁招架得住。
杜小桔身上有着温顺和暴躁的双重性格,对外人贤淑谦和,知书识礼,在爱人面前却偏执失控到极致。
“说你爱我”能逼上一千遍,结果是谁都能想象得到的,对这样疯狂缺乏安全感的女人,说爱她她不信,说不爱她她不满。
所以她和王毅(原著里名方言)结婚的日子里,吵架、打架、砸东西、深夜穿着睡袍就出走甚至放火——除了离婚,她什么都做尽了。
她说,“我就喜欢看着你难受”。
故事里最经典的戏当然是杜小桔将睡梦中的王毅五花大绑,并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问他“你爱不爱我”那一段。
实在很有精神病嫌疑的杜小桔终于将婚姻逼上了绝路,王毅以差点丧命为代价,总算,总算成功地与杜小桔离了婚。
王朔看似漫不经心地在杜小桔和王毅离婚之后安排了一个小插曲,是杜小桔带王毅去看自己的父亲。
这个男人在十五年前,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杜小桔的母亲。
我觉得这才是整个故事最伤人的那把刀。
杜小桔所有的症结都在这里——在父母身上得不到安全感的人要救自己是很难的。
她轻易就爱了一个人,轻易就开始不厌其烦地计算爱的重量,轻易就怀疑了一切,轻易就将自己和对方都逼上了绝路。
“爱”,或者说“爱情”变成一个很难肯定的东西,她不过是用伤害对方来不断地试图确认自己被在乎罢了。
我无法认为这个故事里男女主角无休止的争吵是在暗示家庭和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平凡和烦琐,如果只是这样,王朔大可不必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杜小桔所制造的无厘头的麻烦,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观众抱怨电影的线索不明,结构乱套,所罗列的情节莫名其妙。
杜小桔只是一个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绝望的女人罢了,这也是我觉得老徐演得很出色的地方——你不懂得杜小桔是么?
你觉得这片子又麻烦又无聊,甚至很操蛋是么?
是的,杜小桔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元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结局没有让王毅患上绝症——如果他患了绝症,也许故事更感人和煽情一点,但张元只是让他们离了婚,而后在一次重遇后抱头痛哭和激吻。
我想这也是电影里唯一的,点题的地方,“我爱你”的无奈,直到这里才一点点渗透进来。
而曾经伤痕累累却得不到肯定的爱情,终于在不再伤害彼此的情况下,被确认。
电影没有交代二人是否重修旧好,只是在最后的最后,杜小桔坐在秋千上,脸上有淡淡的温情的笑容。
对于曾经激烈得不可自拔的女人而言,要爱得妥帖那么难,不再用伤害的方式去爱,已经是应了那句“我爱你”。
如果做不到每天说我爱你,那就每天吵架吧这部90分钟的电影,争吵了81分钟,别认真,81这个数字很顺口。
原著也许看过,印象淡了,我也不懂什么,只会看个热闹。
也因为吵得很热闹,所以看得很欢乐。
看到他们开始争吵,我就会微笑,开始回忆以前的争吵。
分开之后,争吵停止了,现在想来,似乎只有在争吵时才是真正的沟通。
前天跟同学聊,我说以后也许就不会那么冲动的争执,也许再也不会那么投入的理论,也许再也不会那么勇敢地去爱恨表达。
也不会知道那是爱情抑或只是一种合作关系。
同学却说你下一个女朋友会幸福。
我想了一下,什么都没说。
因为我不知道那还是不是那个令人费解的四个字母的单词。
初次起航,我们都会天真的迷信泰坦尼克号的坚不可摧,去挑战现实的风暴。
之后我们成为了有经验的水手,明白什么是不可触碰,懂得如何绕过暗礁险滩,冰山漩涡。
即便之后只是那巨型游轮上放下的一叶救生船,乃至一只救生圈,我们也能逃生。
不过逃生只是活命,很多人没有到达远方的终点,没有看到那象征自由的神像,只是像鲁滨逊一样荒岛余生。
与星期五,乃至排球为伍,吃的不咸不淡,过的不温不火。
但是 Life is more than survival也许之后的客气说明,我们都是懦夫,只敢于伤害我们最亲近的人。
“你说咱们俩那段算爱情吗,我指的是咱们俩最好的那段”“应该算吧”“可是我觉得咱们老是吵架,我一想起和你在一起,好像全是吵架,别人也这样吗?
”“别人我不知道,可是我觉着我们俩这个应该算。
”原谅我还太幼稚,不懂得平淡是真的爱情,我愿意等我明白时回来自我解嘲。
淡若游丝,可有可无两人争吵,上嘴皮磕下嘴皮重复的话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曲子从你来我往中出现开始升腾吉他声,貌似于是再也听不到人语,听不到妄言这是我对我爱你的最深印象至今半夜醒来,也时常想起其实想说,一句我爱你,真的如此难么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你爱我吗?
我是你从小到大一直想要的那个人吗?
不管你以前有过多少女人,从今以后你心里只能想我一个!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来看待杜小菊对王毅的爱情的,这个男人甚至并不是她一开始就想要的那个人。
(那个刚一出来就坠入干涸游泳池死去的王学兵,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角色,这个王朔式的开篇方式也隐隐地为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片头王毅闪闪烁烁的目光说明了他是率先走入这场感情的,而王学兵的意外身亡终于造就了这两个人的一段难舍纠缠。
杜小菊也许并不是非王毅不可的,而只是非爱情不可。
至于这个对象,也许是王学兵,也许是佟大为。
就像她在片头和片中对两个男人重复的话,她的执拗的爱情令她将每一个她爱的男人当成了生命的全部。
于是他们很快地结婚了。
然而婚姻生活并没有预想中的幸福,她猜忌、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她不安、恐惧、急需安慰;她试探、挑衅、又率先妥协。
新婚的甜蜜很快被无止尽的争吵所替代,杜小菊像是故意要试探他忍耐的底线,她不知疲倦地激怒他,以测探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而王毅终究是无法满足她的。
或许是个性使然,或许是最初的开局太匆忙,以至并没有认真打点自己的心意,这个男人在这场爱情纠葛里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温情,在与杜小菊离婚时流下的那几滴眼泪无法消弭他那些尖刻近乎恶毒的话语和冷漠近乎绝情的态度所刻画的一个狭隘、急噪、小气、寡情的形象。
这个男人是无法理解杜小菊对爱情的渴求和占有欲的,因此,杜小菊的爱情注定是以悲剧收场的。
而最后那坚持隆起的独自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总该有什么是她——杜小菊可以决定和拥有的吧?!
那年过年,我们一年一次的团聚,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他象找到了知己一样,深切的看着里面的佟大为,象找到了一面镜子,指给我看里面的老徐.我们什么都没说,他只反复的说一句话,"天那,怎么一模一样."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还有更多的事情.也许多年后,我们会拍自己的故事……
突然想起一个朋友,曾经陪着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朋友,当时我们都没有爱的人,可是我们都为了这部电影沉默了很久。
表面上看起来女主角十分的歇斯底里,总是找事,男主角也没闲着,一不小心的就把闹得不可开交。
可是,从头到尾,这个女主角所要表达得不过就是三个字“我爱你”,她吵来吵去想要得到的也就是听到男主角告诉她“我爱你”。
可能跟女主角的成长历程有关系,她的性格里夹杂了很多的不安感,她对于自己得到的东西都有很不确定的感觉,所以她要去证明。
于是她就拼命的表达出自己的占有欲,但是自尊心很强的她又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在感情的纠葛上,一开始她就是一个弱者,一个需要别人爱,而且积极渴求着别人爱的女人。
可惜,男主角并不明白这一点,他大概不知道这个女人在面对他是内心有多么的不安,其实他只要表露出那么一点点在乎,这个女人就会得意起来。
可惜,他不知道。
我的那个朋友看完电影的时候哭得满脸泪花,她说她从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没有安全感的爱,和极力争取爱的勇气。
但是,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够好,最后弄的两败俱伤。
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一定要以彼此伤害的方式表达感情呢?
如果,你正处在热恋中,如果,你可能即将由一个爱人,如果,你也是一个渴望爱的人,如果,你希望懂得怎样去爱别人,我建议,看看这个片子,有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是爱错,而是表达错了爱---
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个女人有些许的安全感?
她能够和其它任何人和平共处可唯独不能容忍爱人一点点的错误。
电影里徐静蕾梗着脖子声嘶力竭的样子让我恐惧,到最终都不记得他们为何而争吵。
这个女人太缺少安全感,她要爱,也要对方全然地爱着自己。
所以她不停地寻求爱情,向对方索取爱情,为的只是要对方表现出心中的爱意。
她还是个小女人,有些想法天真烂漫。
譬如在深夜争取夺门而出,在大院里特意躲着对方,可心里却又是多么希望他能够再找一会,将自己找到,到时她一定会流着泪撒娇地扑到他怀里,嘴里还会不饶人地骂到“你怎么才来呀?
”。
我想同胞们不少也有过这样的挣扎这样的幻想,而且乐此不彼地想象这样的场景。
呵,这一幕对我自己来说太熟悉了。
这就是女人,她期望浪漫,期望你能按她布置好的剧本来感动她,期望你是他心中的白马王子,期望你待她如同她待你一样,期望你包容期望你心里总挂念着她。
呵,其实恋爱中的女人很贪婪,她想要的很多,但也不外乎要你因爱而对她好,其它她并不要求甚多。
其实女人是多么容易满足,而她不知道尽管是这一点要求对人男人来说,也实属过了分。
这就是两性差异吧,对待爱情,对待性都是如此。
恋爱中的女人其实有时也很可怜。
小桔把女人这种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有些病态。
她可以全然不顾伤不伤害到对方,任由自己发脾气,好好的撒娇玩耍的机会也会变成争吵,这个女人该怎么说,太傻太倔强。
小桔在我看来,她只是爱着爱情本身,她太孤单想要有一个终身的伴。
一个人心中一直想要的那个人就是那个样子,尽管各不相同,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高大,眼睛小而迷人,幽默,要有很软的唇,拥有好的品味,能够让我钦佩迷恋,我们会想象那个人的样子。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对两个人说同样的一段话,若是我绝不,任何一个恋人我都要与众不同,而她为何要重蹈覆辙?
一直是不大喜欢老徐的,记得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她是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对她嘴合着向两边一咧就算是笑容的表演方式还真是不大习惯,尽管当时只有10几岁,但也觉得假得可以。
后来老徐忽然间转而变成了导演,开始导剧了。
还是很佩服她的,毕竟人家在思考走什么样的路,演艺圈里最怕的就是没有什么新的突破,观众最终会厌倦。
老徐是一个聪明而又肯下苦功夫的人,演技差点也就放在次要位置上了。
整个影片有一个致命的败笔——男主角不够鲜明。
从头到尾佟大为的角色让我害怕,若是爱上这样一个男人女人又怎会不受伤呢?
女人是以飞蛾扑火的姿态与你相恋,而他却淡然、淡然、淡然......我看到的只是他的厌烦。
当然他也是受害者,但影片中刻画的他还是在最初少了些爱。
第一篇影评,送给小桔这个女人!
他怎么就一线了……
上午看完这片子,中午开始就和娘子折腾了一天。我恨这片子。
作
乱。
what's love?
爱能多久?
+
一直不喜欢徐静蕾 就觉得她这个演得挺好的
没有原著那种滴血的感觉。
现在的女人已经不这样了 不会这么神经质 没男的活不了
家庭
吵架戏好玩
人物性格是硬伤
推荐看书
演员太嫩撑不起来,不能和电视剧比
一个为爱痴狂的女人遇见一个不太懂女人的男人,结果就是悲剧
再也没人陪我折腾,和我吵架
不要让爱变成一个人的事情
翻拍的有点不伦不类的,两人的CP感也很一般。
我爱你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