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这部戏的预告,演员阵容强大,老戏骨居多,背景也很不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时代,题材也很好,根据美食来讲述当时年代所发生的故事!
满怀期待的看这部剧,看了七级,但是剧情让我实在受不了,就算是为了以后做铺垫,也不至于让剧情这么烂吧,张铎二到极致,坏人猖狂无下限,一星是给老戏骨们的,可惜了这些演员,我可能疯了为了写这个剧评专门下载的豆瓣!
实在太憋屈了!
弃剧
我家的伙食最近突然变好了,我还以为我妈和我爸要离婚了,没想到我爸说,是因为我妈最近迷上了央视播的《楼外楼》。
我妈看人家大厨做个什么西湖醋鱼,她也要做一个,可是说实话,真的挺不好吃的。
还好我妈不玩豆瓣,要不然一顿打是免不了了。
不过我看了几集,感觉里面的菜确实挺诱人的,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我妈去楼外楼尝尝鲜。
还有就是,她看个剧,感觉像是自己老公被抢了似的,大骂新郎不要脸,这也太入戏了吧。
以前我和男朋友分手,也没见她这么义愤填膺过,真是亲妈了。
不说了,我要出去点份烧烤压压惊了。
单纯记录一下,偶然发现这个电视剧有两个版本,一个就是最早央视以及现在爱奇艺的36集版本,最近发现贵州卫视在播放一个(网络版,这个名称来自于贵州卫视的微博和公众号)具体多少集未知,随便对比了两集,开始我以为贵州版压缩了时常导致集数不同,后来发现是央视版爱奇艺版大幅压缩了这部电视剧!!
央视版29集和贵州版38集居然同步,不同之处:贵州版38集多了在司令离开楼外楼后,周恩来到访了楼外楼,男主兄弟在偷听,然后男主被丫鬟叫走,男主才得知老婆怀孕。
其他地方数不胜数,可以说删了这么多,完全两部电视剧,我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贵州版的下载。
只有严重删减版的36集以下几张图作为证据
司令埋怨洪家柱话多,央视版没有。
男主电话得知市长带着客人(周恩来)要来,删减版没有
周恩来到访楼外楼,注意右下集数
男主被叫去,才得知怀孕,删减版直接去找了这个删减程度直接毁了这部剧
两颗星打在1.妆容得体,服饰精美。
大嫂和小妹的装扮都很衬人。
——秋水和赵小姐就真的···一言难尽了2.大嫂姆妈镇宅,演技在线。
问题出在哪?
1.人设有问题。
大哥要追求真爱,却没有正面事情的勇气和能力,逃避和拖延导致两个女人都被坑了一辈子。
逃婚会导致两家反目成仇,这个道理他不可能不懂。
春贤守活寡,举家成笑柄,这叫对家庭负责任?
自个跑得快,怨气秋水挡,这叫对爱情有担当?
抛下老母亲和两个还没开窍的弟妹留守家业,对面还有敌人虎视眈眈。
这是不孝。
用逃避躲离爱人和婚姻,让两个女人去背锅。
这是自私。
请问我们可以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呢?
大嫂是个「巾帼英雄」,能力不逊于人,手段无可指摘,这是女强人人设吧?
问题是,这样一个人活生生演成了宫斗戏,斗完初恋搞小叔,挣完爱情夺家产。
眼界格局就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理解这是近代女子的悲哀,可是当下社会都在鼓励女子自强,毋以依附男人为生,这个人物越鲜活(秦海璐老师演的是真好),其实对当代女性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要么看了认命,要么看了窝火。
请问,国家频道的价值观,还停留在一百年前吗?
半个世纪前我们的裹脚布就放开了。
而当下,还有很多无形的裹脚布以各种光辉伟岸的方式禁锢着女性。
少年强,则国强;而女性心灵自由,则国盛。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代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的这句诗句就像一副缱绻的画卷,西湖美景,楼映生辉,非常具有画面感。
西湖因白娘子许仙的爱情故事而无人不晓,但“楼外楼”这块金字招牌可能就算是资深吃货都不一定对它多了解,因为要论老字号,可能没几个比它资历更老。
如今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楼外楼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还见证着160年来的历史。
央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楼外楼》把这一诗句,这一招牌打造成了一个带有强烈文化符号的大IP。
在电视剧播出之前,对杭州“楼外楼”的那段历史了解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北方观众,想当年,所长下江南游西湖时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古色古香的饭馆,真没想到它会有这么多的故事,背负着这么多的历史。
本剧中的故事大多都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看它就等于看一部《百科全书》,正剧结合野史,既有普及知识面的功能又不乏娱乐性。
这也是这部剧播放至今受众面比较广的原因之一。
饭馆里的故事饭馆里的人,当然少不了大量的菜品和做菜的人。
剧中的菜品堪称“舌尖上的中国”,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剧中都一一道出了他们的由来。
还有一场戏是讲在西湖边上举办的烹饪大赛,“老燕京”“楼外楼”这种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饭馆都派伙计前去参赛,三轮比拼,评审打分,这段戏虽然以直接照搬美食节目形式来展示,但却是自带一种讨喜的地方,西湖岸边,翠烟袅袅,万人空巷,各位大师傅手中的食材也变得流光溢彩,恐怕国内任何美食节目都营造不出这种极具市井人文的氛围吧,这也让这部剧的情节格外热闹有人气。
但美食美景只是这部大戏的外包装,整个故事还是讲动荡年代普通老百姓的一种家国情怀。
在这样的包装下,剧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鲜活的,不是死板的。
楼外楼的洪家三兄妹,老燕京的鸡贼老板和账房,攀权富贵的赵雨田……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跃然屏幕上,观众也感同身受着主人公的命运浮沉。
《楼外楼》就是通过普通家族的视角折射出了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不屈不饶、英勇抗征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最质朴最纯粹的家国情怀,就像每日一茶一饭那样简单自然。
最后再说说关于“楼外楼”的几个小tips。
鲁迅、许广平曾在此宴请浙大校长郑介石;郁达夫在此登楼赋诗;孙中山在此演过讲;周总理在此宴请过外宾;马叙伦在此忧国忧民愤然题壁;柯灵、黄佐于日本投降之日在此狂欢大醉;弘一法师出家前亦在此吃过红尘中最后一次世俗盛宴,留下《春游》这首经典诗词……剧中还有一集说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来杭州演出唯一的一餐就指定在了楼外楼,这一事件真实与否无从考据,但1960年,周恩来总理、贺龙在楼外楼会见过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可是有图为证的。
可以说,一个“楼外楼”,不仅见证了一代伟人名家的历史,也为今天慕名而去的食客们带来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没想到《楼外楼》的编剧,竟和《神医喜来乐》的编剧是同一个人,都是周振天。
我从小是看着《神医喜来乐》长大的,现在还记得里面很多精彩的桥段。
这两个电视剧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比如通过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展现历史大背景的变化;都有中西合璧、中西对抗的元素;同行对抗,《神医喜来乐》是高高在上的太医,与民间野医的对抗,《楼外楼》里是两家百年饭馆的对抗,楼外楼与老燕京等等。
这两部电视剧都很好看,可能因为是周振天写的剧,所以自动对《楼外楼》有一种好感。
另外,感觉周振天长得与莫言有点像啊,胖胖的,和蔼可亲的,有点像邻家老爷爷。
难道文学巨匠修炼他们那种程度,都会长得很像?
昨晚又被叶璇演的赵琳涵给虐到了,明明喜欢家宝,却因为世仇不能在一起,还要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真是real惨了。
真想穿越到电视里,撺掇他俩私奔,想那么多干嘛,相爱就在一起,不能名正言顺的在一起,就私奔,你俩都有手艺,还怕饿死不成。
家宝你也挺怂,都跑到人家婚车前了,就不能发挥点男主光环啥的,把新娘子抢走啊,我都想替你去抢。
话说,怎么所有电视剧里有关结婚的桥段都这么惨啊,要么全家被杀,要么亡国灭村,再要么就自杀,编剧大大就不能让他们好好结个婚,生个娃嘛。
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就想看些甜甜的剧。
赵琳涵好像被家宝救活了,期待你们快点发糖呀。
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怎么想的,还是演员的能力有限,现实中能有这么二的两个男主吗?
做任何事情脑子都不带转弯的,这样也能成为大掌柜,也能带兵打仗…除了秦海璐和奚美娟演技在线,这两个儿子实在无力吐槽,表演痕迹太明显,明明是老腊肉又完全演不出小鲜肉的感觉,在戏中处处还那么横,太浮夸了,不符合逻辑,甚至让人厌恶… 几个反派人物反而可圈可点,真实自然才是最好的演绎方式,哎,太失望了……
这部戏我一直在看,但是我一直没有看到这部戏的灵魂是什么,要歌颂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
看过《大宅门》或者《大掌柜》的都知道,至少都有一种精神在那里,有一种家族传承下来的魂在那里。
但是这部戏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它到底是表达的是什么,每集都是对门带着个算命的下套,最终楼外楼不是靠运气就是靠着小聪明莫名其妙的躲了过去,背后女人承担了太多,兄弟两个除了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全对还有什么?对于感情,这两兄弟也是垃圾,老大莫名其妙的跟李春贤上了床生了孩子,赵家小姐为老二死了,死了就死了,也没看到老二有什么难过的,反而在上海又有了新欢。
整个剧情幼稚缺少逻辑,像过家家一样,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整个楼外楼有核心人物吗,有能真正拿得出手的吗,还不如秋水和赵家小姐来得有骨气有担当,还不如杜小笙来得有义气有人味。
这部戏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楼外楼的传承的精神又是什么?
追了一个多月的《楼外楼》,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看完这部剧,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秋水了。
秋水本是西湖一船娘,吹拉弹唱样样强。
倾心洪家大儿郎,无奈郎娶新嫁娘。
日日守在西湖旁,只盼与郎爱一场。
结果,她不止没有等来情郎家柱,反而遭到了日军司令的奸污。
白璧染瑕,秋水的心也在那时便死了。
后来家柱被捕就义,她站在船上唱了一曲缠绵悱恻的情歌,与家柱遥遥相望。
也许此时的她心中想的是,生不能同寝,那便死后同穴吧。
最后的时候,秋水为了给家柱,也为了给自己报仇,在船里布满了炸药,与日军司令同归于尽。
真是如秋瑾般贞烈大义的女子,西湖一枝连,最终长眠于西湖中。
都说红颜祸水,但秋水的经历告诉我们,红颜并不是祸水,她们是高洁的莲花,是民族的英雄。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3.5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