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爱说:现在的古装剧,没有古典味儿了!
不仅仅是少了杨树云、毛戈平的妆面,少了园林、山水的实景,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和故事的价值取向变了。
《爱情宝典》的五个单元剧中,三个男主是读书人,两个是市井平民。
他们都是传统文化里的“老实人”,没有贬义的那种。
《救风尘》里的安秀才,《风筝误》里的韩生,《绿牡丹》里的双男主顾秀才、谢先生,都是中国古典故事里典型的书生形象:有种不通人情世故的迂腐耿直。
但是学识渊博,有文人的气节。
他们对自己喜爱、尊敬的人忠贞不二,对品行不端的庸俗之辈,又嗤之以鼻。
这种爱憎纯出于对其人“品格”的欣赏,而不被身份贵贱所影响。
《救风尘》里的安秀才不会嫌弃毁了容的宋引章。
《风筝误》的韩生,对詹家二女的喜恶非常分明,而不是喜欢地位更高的嫡女。
《绿牡丹》里谢先生会爱上车家的“丫头”,而嫌弃庸俗的正主。
这种“书呆子”气质,在现人的审美中不流行了。
现如今的男主首先就不能出生贫寒,哪怕是私生子也得非富即贵。
因为大家认为贫贱的家庭培养不出高贵的品格,只有狭隘和自私。
这可能是阶层逐渐固化后,基层话语权丧失的表现。
其次也不能够耿直,得“情商高”。
耿直在商业社会里寸步难行,想成事得有城府心计,还要左右逢源。
霸道温柔、冷面腹黑、一掷千金才是当今女性爱慕的标签。
所以《梦华录》只保留了《救风尘》里大女主顾盼儿的部分。
男主却从呆书生,换成了冷面官二代。
但是90年代的时候,女性的审美还不是这样的。
即使是像《都是天使惹的祸》这种现代剧,正面男主角依旧是迂腐书生。
他们会受到品貌出众的女性的爱慕和追求。
《卖油郎》和《小棋士》的男主,不会读书,没有功名,又是另一种形象的“老实人”。
他们虽然不读孔孟之道,但也有心中的坚守。
卖油郎是商贩,就讲做生意的信用。
小棋士是棋手,永远把棋品看作首要。
这两位市井小民形象上虽然一俊一丑,但都以大智若愚的态度经营生活。
结局也都非常美满,财富和娇妻双收。
在剧情中,导演还着重表现了他们对女性的尊重和照顾。
卖油郎秦重会“帮衬”——殷勤体贴,在三言故事里也有着笔。
小棋士则在结尾处加了一幕给孕妻洗脚的镜头。
“读书人”在面对爱人时,还有几许清高。
而这两位则平易近人得多。
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爱情宝典》里,女性对男性的审美,德排第一,才排第二。
而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是品貌才情兼备。
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刻板印象,美女都是品行端正,甚至饱读诗书的。
《救风尘》和《卖油郎》的男主,都是因“貌”而对女主倾心。
另外三个故事则是因为才华。
古代女子的“四德”是德、言、工、貌。
品行第一,但是外貌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才”则无特别的要求。
这些杂剧话本的原作者,都是书生视角,渴望红袖添香。
因此也会希望伴侣有文化,懂艺术,才有共同语言。
这几个故事的女主,都是儒家文化里对女性形象最美好的期许了。
附录:五个故事的出处《救风尘》:元代关汉卿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卖油郎》:明代《醒世恒言》《小棋士》:明代《二刻拍案惊奇》《风筝误》:清代李渔传奇戏剧《绿牡丹》:明末吴炳戏剧
风筝误故事立意非常不错,不会孤立的只捧美女才俊,而是百花入各眼,完全没有踩高捧低,没有觉得不学无术或者矮胖自恋就是不好的,而是各有各的缘故;而且一般现在的剧里面,有钱老爷在外面捡来的书童义子,会读书懂恩义知分寸,那老爷宠爱的吃喝嫖赌亲儿子,就一定会讨厌对立这个义子,会用手段会陷害,可是这部剧里面居然,他哥俩不妒忌不猜疑,居然玩的很好兄弟情深,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对比现在的剧真的很狭隘。
剧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男主角读书厉害,老爷的亲儿子为了支持他去科考,便使着小聪明帮他衬他,而不是妒忌陷害,也不会攀比焦虑,活得非常自在,娶了丑媳妇,也就难过个一阵子,便转过弯来,不轴不拧,安安心心的过日子,珍惜眼前人,不失为一种智慧。
男主角金榜题名后拒了皇亲,回家后却也从了父母之命,终归是违了自己的心意,从新婚之夜开始便冷淡对待刚过门的妻子,之后又是哭诉又是退婚,如果不是这万分之一的概率让他刚好配上了心上人,否则恐怕他此一生也不会认真对待眼前人的,如此一来,会读书便成为了他唯一的长处。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救风尘更喜欢仗义的赵盼儿,故事也教会我们,爱一个人可以全心全意,但爱情全凭天意,只能单方面深造,不可强求结果。
周舍是个歹人,但歹得算是坦荡,敞亮,竟不觉讨厌。
绿牡丹故事无感,唯一感觉就是:男人都是蜜汁普信,让双女主在一起吧卖油郎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故事结束后,卖油郎最终会辜负花魁女,也觉得,为啥繁华看尽后一定要找个老实人接盘,虽然老实人乐意,但总觉得不太匹配。
小棋士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喜欢小棋士那句:我做人是有准则的!
看似搞笑的口头禅,却让人踏实。
一个背不出三字经的大龄留级生,却从不随大流,不妄自菲薄,客观看待自己的短处和长处,并做到扬长避短。
棋艺高超却心思干净,从不以此牟利误入歧途。
喜欢的人/物取之有道,不喜欢的拒绝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这大概是人性最美的集中体现吧。
爱情宝典 (2002)9.02002 / 中国大陆 / 爱情 古装 / 张多福 朱德承 / 乐珈彤 范冰冰集齐人间美好!
好看呢,贴合原著,主角团长相美炸天,服化道也极为精美。
喜欢看这种真正的女性剧集。
希望多来写这种好看电视剧。
真的好爱啊。
范冰冰真的美,她演的宋引章给我的感觉脆弱易碎,美的我见犹怜。
女主也很美,是我熟悉的演员。
很喜欢这种好看电视剧,希望内娱可以多一些爱情宝典这样的电视剧。
从女性视角,拍出一部真正的大女主戏,可以没有男主,但是一定要让女主角独立自强,有自己的事业心,追求平等,在事业上越挫越勇。
如果女性都不帮助女性的话,那么还有谁会帮助受苦受难的女性呢?
女孩子之间并不一定要存在着辞镜这种让人作呕的关系,也可以是互相帮助的,我们可以是朋友,可以一师亦友,可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相扶互助。
总之,我非常喜欢这部剧,也很感谢这部剧的演员和制作方给我们带来如此好的剧,虽然我时隔多年才看到这部剧,但是好的作品是不会因为时间而蒙尘的。
时间会证明经典咏流传只有当一个作品的内核,以及他的血肉都做的非常完美的时候,这个作品才能超脱时间的限制实现不朽。
隔壁三观歪到银河系的《梦华录之北宋官妓的幸福生活》都能上8分,凭什么侠义之心赵盼儿,有情有义卖油郎就不能9分。
《梦华录》无处安放的娇躯,放在哪儿呢?
中华三千史,居然没有梦华录生存之处,想来想去还是放在现代比较好,我披着大宋官妓的外衣宣传着二十一世纪的双洁,冠夫姓。
春秋战国都不行,毕竟春秋比现在还开放,西汉更不行,刘彻妈妈还是二嫁,关键的是还跟前夫生过孩子。
大唐也不行,出了个女皇谁敢造次(武则天:我不光二婚,我二婚嫁的还是前夫的儿子,且我孙子娶的是他的儿媳妇)最后这个锅被北宋背,可惜北宋也有个二婚皇后(就是隔壁某录的背景,刘娥不光二婚,还是某录里面非常嫌弃的歌女出身,最最要命的是刘娥没有子嗣,但却是北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政治家,差点儿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张女士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大宋才不管你挂羊头卖狗肉,(欧阳修,柳永,苏轼官妓私妓我们都有经验)。
只能放在明清了,毕竟程朱理学在前开路,可惜的是冠夫姓明清还不流行。
只是大明也不乐意了,我们老祖宗当年后宫还有前朝元帝的妃子呢,我们万贵妃当年比皇帝大了将近二十岁了,我们没有那么封建。
哎呀《梦华录》着急呀,但又不想向贩夫走卒低头,然后只能拳打关汉卿,脚踢白乐天。
这脸怕是比茅坑都大,现在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敢叫板历史文豪了,梁静茹都没有这么大的勇气,连剧名都是挪用别人的还好意思踩踏关汉卿(孟元老北宋梦华录),真当“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吃干饭的,欺负死人不会说话是吧。
编剧真是脸厚到机关枪都打不烂,有本事自己原创不好吗?
自己没本事断会踩踏,踩完关老爷子,又脚踢白居易,看把张女士能的,浔阳江头琵琶女都笑了。
张女士最终还是走上了又立又当的路子,说好的“以色事人才是贱”,又想用关老爷子的ID圈钱,又瞧不上《救风尘》,国产剧编剧连同演员什么时候能改掉高高在上臭嘴脸,宋引章的琵琶不给贩夫走卒听,收视率却要贩夫走卒往上刷,张女士真是脸卡在马桶上,不知自己屎有多臭,呵呵呵……这不比那“以色事人更贱"?
整个剧也是恶心,真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营销完女拳,又狠狠的踩了一把底层苦难妇女。
有这闲工夫好好钻研一下关汉卿,好好琢磨一下新乐府,比在这里跟网友打嘴炮来的实在。
真是笑不活了,你跟她谈立意,她给你讲历史;你给她说历史,她给你说女拳;你跟她讲原著,她又给说我这是古偶。
可是又是谁一开始营销大女主,营销独立女性,营销历史的?
本来大家都当古偶看的,可你非得搞出一些噱头隔应人。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你是怎么营销的就怎么承受营销的结果,挂着羊头卖了狗肉,就别骂顾客,又想赚钱,又不想挨骂,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最后的最后又是广电背了锅,因为不过审,万年背锅侠广电局,不知央视剧《少林问道》作何感想,大概是广电局给少林问道走了后门吧。
烂剧总有千万条理由等着你,不过审就是其中一条。
若能选择谁他妈愿意沦落风尘,巾帼女英雄梁红玉风尘出身,你能说她贱?
秦淮名妓柳如是,不让须眉的风骨你能说她贱?
《金陵十三钗》里墨玉风尘出身,民族大义面前她不比你高贵?
大家都低到尘埃里的人谁瞧不起呀!
人世间的事,岂是一个小女子能承受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关注现在出的电视剧了。
有时候慕名去看一个什么剧,很多最后都是快进快进快进…然后可能能看到一两处我想看的片段,然后继续快进……在我看来,好多拍出来的情节大可不必😂注水太严重了。
还是小时候看的剧好,很多我记得的明明有几十集的体量,现在发现很多也就是一二十集,太神奇了。
这部《爱情宝典》我大概是看过的,但是记忆太模糊了。
比如我记得《风筝误》詹家大小姐挂在脖子上的零食篮儿,当时可羡慕了,还有友先的晒黑了,又捂白了的脸,以及车大在里面上恭而他的好伙伴在外边照吃不误这种场景……所以最近又看了一遍。
那会儿是在某个台播的,估计也是有一集没一集这样看,剧情也没看懂。
但我好喜欢里面的布景,妆容和台词啊。
古香古色,街景也很真实,像卖油郎里,房子破败的真实,打光看着也很舒服,夜就是夜,秦重为了省钱不点蜡烛的细节也很戳人。
好喜欢这种自然真实的感觉,可能是从小看的习惯了。
现在好多剧各种滤镜磨皮,古装剧里涂了老厚的现代妆,精致极了,却不真实了。
《爱情宝典》里很多的男主角都有缺点,看的时候会有弹幕吐槽什么的。
我以前看过一点古人写的爱情故事,男主角们的想法里总有一点两点现在看来不太好的地方,但好的地方刻画的又很好。
可能是时代的局限性,或者说人无完人?
但也许这样更真实,而且生活中能做到这些的也真的很优秀了。
不过已经吊打一些不知所云的剧里,男主的优点就差刻在脸上那样去演了。
这部剧真是颜狗的天堂。
男俊女靓,妆容极美,古色古韵,真的会愿意相信这是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
甚至男女主角同框的时间都不长,但那份感情却被刻画的那么美好。
虽然是十几年前的老电视剧,但看多几遍都不会腻。
我也不是贬低现在的电视剧。
只能说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不好看了。
至于评分那么低,可能是因为这部老电视剧几乎没有在电视上播放了吧。
最后一次看到电视机上播放这部电视剧也是十几年前了。
除非以前看过。
否则没人会特地搜它吧。
只能说知名度不高,但很好看。
N刷《爱情宝典》,越发觉得安秀才之可爱了,迂是真的迂,不分好赖、不食人心险恶、不知世道艰难,尤其在高智商反派周舍的衬托下,更是纯纯傻白甜一枚。
但这样的形象并非完全不写实,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乖乖仔初入社会,处处碰壁,难道不像象牙塔关久了的学生初入职场的样子么?
书里的道理和社会的准则产生冲撞,理想和现实正面交锋,之前被保护太好的孩子突然被扔到外头,难免会经历一个不知所措的、重构自我的阵痛时期。
而身处这个阶段,我觉得有稳固内核、完整价值体系的人会比内心一片混沌的人更幸运。
不会轻易被带跑、不容易学坏、不是人家说什么他就是什么、不会遇事便犹疑摇摆、能经历种种摔打之后依然知道自己去哪儿而不至淹没在众说纷纭中……总之,不论是前途还是幸福感都会更好一些。
安秀才就是前者啊!
我就喜欢他那种自信且笃定、经历潦倒初心不改的样子。
诀别时老仆人担心他如何活得下去,他拍拍胸脯:一支笔,一方砚,浪迹天涯,有何惧哉?
别人花钱雇他写对子,他直接质疑人家攀比的动机不可取,好不容易被激将着写了,又嫌银子给多了;小乙提议其实盼儿姐也不错,何必较真儿,他默默地说:人活一生,不在这种事上较真儿,还有什么意思呢?
是啊,世事多无常,怀一颗恒定之心何尝不是在无常之中安身立命的一方浮木?
会被人坑,但也会因不玩猫腻、不左顾右盼而遇到赏识之人,会走弯路,但也是最不容易走向迷失的那种人。
如今的世界,诱惑尤其多,变换尤其快,构建和维护内心秩序尤其难,所以看似是傻白甜的安秀才身上那种“天大之事能奈我何”“世间浮华与我何干”的恒定感其实特别难得。
而且他坚持的价值观可是至诚至善至美、情义比金坚,虽然实操方面有待提高,但这个价值观本身是非常美好的,对于常年在世俗红尘打滚儿、见多了世态炎凉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沁入心脾的一道暖流。
所以也难怪赵盼儿第一眼起就把他当个宝儿了。
末了那句台词真的很动人:什么残花败柳,若是没有了她,哪里还有春天哪!
(虽然是用来描述引章的,心疼盼儿三秒钟~)只要我觉得你是美的,管它什么门第出身、什么二婚,我就要和你长相厮守。
活该让他被盼儿爱了一回、又抱得大美女宋引章归呀,有两下子的呢!
我想这人世间,一定不会是那样悲苦无望的怎么会有这种感情啊qaqqq我不懂爱情,但大为震撼。
看了第一部赵盼儿对里面不得已的女性感到很心痛,补完瑶琴后尤甚。
特别的是不仅仅在里面看到男女主的爱情,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也让人眼前一亮。
从丫鬟侍从反派到仅仅里面的路人,看完后也会留下一些不同的印象。
看完后没有那种磕cp的幸福,而是大石头放下尘埃落定的如释重负。
心情多少有点复杂,还引起了一些思考。
我想有勇气补一下《姐姐妹妹站起来》,可是暂时可能没有了😢😢😢
出于逆反心理看了这个电视剧同时出于逆反心理给五分,反正豆瓣评分也没公信力了刚刚看完第一个故事总之,讲述了一个也不知道因缘巧还是不巧合,最后兜兜转转一双才子佳人还是在一起了的故事故事牵涉两个家庭,一个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家里有两个儿子两对都很般配,看得出编剧对于门当户对的执着大女儿的妈妈是有钱人家,编剧极力刻画一个飞扬跋扈面相丑恶不学无术只知道吃的女子形象。
不幸的是这姑娘就算画了两坨飞云在眼下,实时挂着一兜子零食在脖子里,永远和食物同框,我俩仍觉得她比现在市面上好多女主可爱;那家大儿子认为家里有钱,不学无术,流连青楼,家里的解决方式是早日让他成亲。
不知道是在高估男人还是女人还是婚姻。
张静初演的二女儿的妈妈出身没正房好,从小就一副现代穿越回去的先进思想,宽慰着母亲重男轻女而不得的遗憾,用书籍拓宽着自己大门不出的视野;那家二儿子是幼年孤儿时被义父收养的读书人。
两人因为风筝对诗结缘,一开始却被大女儿调包没有相认。
后来男人赴京赶考,碰到女扮男装的女人,两人玩起了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对彼此念念不忘。
男人对自己喜欢男人内心毫无波动;两人对自己定情的方式也没有觉得不妥。
我怀疑这就是中国影视最早对于啪啪啪的暗喻,不然我这都解释不了。
我也解释不了男人高中状元为什么就被派到边疆去当武将了。
我也难以接受男人最后以那种死乞白咧的嘴脸恳求生气的女主原谅还成功了。
但无论怎样,也比8.8分的神剧强。
这东西越写越不想写,因为看到第二趴了。
这个周末相当糟糕,希望有的物种,早日被科技替代存在的必要性。
从《梦华录》炎上的时候知道的这部剧,虽然还没看《梦华录》,倒是先把这一部看了。
整体来说不失望的一部,根据我模糊的对原作的记忆,除了《卖油郎》,应该都改动不算小。
但是特别是想提一句在B站看的话一定要关弹幕,否则会被烦死。
个人的喜欢顺序应该是卖油郎>风筝误>小棋士>救风尘>绿牡丹。
《风筝误》,典型的才子佳人古典剧本,一定要说的话对戚友先和詹爱娟洗白了不少,或者说多亏了演员演得可爱。
男主的演员徐箭长得是更高配方正版本的朱皮氏,但是不得不说气质演技把皮氏吊起来打,顺便怀念还没被太太团封杀时的张静初。
这一单元成功地说明了没有一个不断挑事儿的纯恶役角色和层出不穷到让人觉得但凡角色们还没失去语言能力都不应该产生的误会,短短五集也能讲好一个很完整的故事。
跪着上台阶的戏真的很经典,希望现在的古偶可以学学。
《救风尘》,老实说虽然不知道《梦华录》改编成了什么样,但是这版的改编也不觉得特别好。
赵盼儿和安秀实的感情戏加得实在是没什么必要,整个儿搞得就仿佛赵盼儿好几次帮宋引章是为了给心上人安秀实面子一样。
“风月救风尘”的侠气被削弱了不少,整个部分里最凸显赵盼儿的侠气的地方居然是开头救香莲。
另外,也许是因为原本的婚约戏码被删,最后安秀实单方面一头热穿着喜服跑过来要和宋引章结婚那段真的有点儿下头。
周舍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欣赏沈晓海的仪态是没有错的。
《绿牡丹》,很抱歉我对这一章的观后感只有男人要么不学无术还要沽名钓誉,要么一瓶子不满就恃才傲物,实在不太值得劳心费力。
在我看来,谢秀才初见假扮丫鬟的车小姐就跪着求救命(=你不答应和我结婚我就要死了)的惊悚程度不亚于戚友先强奸詹淑娟未遂和安秀实单方面准备和宋引章成亲。
沈小姐拉着车小姐一起吐槽顾秀才和谢秀才,俩人开玩笑说“都不嫁了”那段我真的在心里疯狂地说“好啊好啊你们凑一对儿吧”——但是毕竟这不是包容性向剧,所以才子还是要配佳人。
《卖油郎》,最无可指摘的完美的一个单元,一定要说的话有点儿遗憾原作对秦重和莘瑶琴的婚后生活的描写没有拍出来,不过可能是长度不够了吧。
乐珈彤的演技真好,看到弹幕在说赵盼儿还像王熙凤、莘瑶琴就像了林黛玉,身段也好美。
不过好像她和任泉都已经退圈不演戏了,希望天降一些俊男美女拯救古偶吧!
《小棋士》,其实没什么特别令人不满的,但是我真的喜欢红拂更多一些……妙观动心以后也很可爱。
之所以不是特别满意可能真的是因为妙观的丫鬟太烦人了,馊主意一堆还牙尖嘴利的,看得人脑仁疼。
题外话,很喜欢这种角色直接对着屏幕外的观众讲话的拍摄手法。
真希望大陆的电视剧水平倒退二十年,阿门。
剧情:四星演员:五星画面:五星推荐指数:五星
偷税漏税咖范九亿值得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喜欢救风尘和卖油郎。
冰冰很美,剧情稀碎
好多苦情的剧情
我拼死救了好姐妹,然后好姐妹转头就和我养了三年的男人在一起…结婚还非得我主婚……三观还能在歪一点吗
无论是俊男美女的质量还是故事台词的立意,看起来都比二十年后的新版高。
抛却时代滤镜,这部剧真的有在讲小人物的故事,善恶到头终有报,两情相悦终圆满。周舍和卖油郎真的帅!
有一丢丢印象。
小时候看的了,没想到居然都是明清话本,还记得任泉那个单元!
怎么说呢,一夜之间分数飙升,这些人难道是晚上不睡觉连夜看完的吗?捧到9.0是认真的吗?真这么好看的话,中间二十年这么漫长的岁月,怎么没见谁力荐过,任其被遗忘。小时候在电视上看的只记得卖油郎的故事,到现在才晓得剧名。聊斋系列也挺好看的,也是单元剧怎么就没人捧这么高呢?捧高踩低也要吃点好的啊
ORZ 我确定我小时侯看过这个..
胖冰、梦萍、任泉、沈晓海、张静初,个个盛世美颜、演技精湛,故事也很棒,最欣赏的角色是梦萍演的赵盼儿,脂粉堆里的英雄豪杰,有情有义有勇有谋!
爱情启蒙书
还好吧
满清余孽,卧槽尼玛
放在那个年代,演技,女演员的质量、妆发、片头片尾曲都只是平均水平
颜值完完全全没得挑,但实话说,抛开时代滤镜和对某录的有色眼镜,救风尘的单元也改得和原作没什么太大关系,沿用几个名字而已,情节七七八八都变了。现代人影视化的作品比较之下,感觉原作更有味道了。安秀实改得也太窝囊了,看见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出场的时候还以为里面的赵盼儿是真正的侠女,但是这感情线整得看着太窝火了,这么一比龙可腾倒是真不错。
五个爱情小故事都很简短,但是其实这样的长度诉说这样的爱情已经够了。这部电视剧没有雷人的语句,服饰很漂亮,演员演的也都很到位,也不乏有些名气的演员,感觉很好看。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少重播。
五个古代的经典故事改编,每个故事5集左右,对比现在那个拍40集的,这可真是太太良心了。最喜欢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对原著的还原度比较高,颜值也是很贴原著,顺便夸下这剧服化道不错,虽然很穷很多重复利用,但是能很明显每个阶级的区别,尤其秦重租的房子相当真实,现在的某些编剧要是拍这个故事,不知道改成什么悬浮“底层”。可惜卖油郎没把寻回双亲拍下去。救风尘的故事,改编没有原著水准高,原著赵盼儿没有感情线,是唯一主角,改编版给她改成喜欢安秀实,有点削弱了角色,主题也歪了重点。不过这版不存在强调贞洁,赵盼儿就是风尘女子,骗休书就是色诱,也不存在歧视底层。整部剧倒是常有对quan贵的鄙视,对他们的批判,符合了这些古话本的主旨。一开头加的盼儿进监狱那段也不错。风筝误的台阶跪拍的6,另外,惊现年轻程所,很帅
第一个单元就笑死,怎么做到又好笑又感动同时有些情节又尬到脚趾抠地的,你拍一我拍一那个地方真的和李玉湖他们圆房的时候好像,还梅开三四度,真的救命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