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导演是彭顺,还是有质量保证的。
故事开始不久,通信员杜江就和站长王千源建议,这“发布的内容不要太严肃”,这看起来感觉是杜江想把王千源打造成“网红站长”。
说起来,现在通过媒体平台拉进和百姓之间距离的部门,不止消防一个,这种方式,没什么不好的。
最近淄博烧烤“拷问”了“全宇宙”,淄博办公大楼也是火出了天际线,老百姓爱看这个。
一个上午三万个赞,着实让人“眼红”,这都是妥妥的流量啊。
可是,这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主旋律,没有一点严肃也是不行的啊。
故事里头关于“救援”的情节,拍得相当大手笔,彭顺的字号在那摆着呢,不服不行。
只是,这部电影,不知道怎么又和北大学子扯上关系了,吓得有些平台直接关闭了评论区。
这戏外的瓜,一下子精彩超过了电影本身,大概彭顺也着实够郁闷的。
小编其实也是化学专业毕业的,混了个本科证书,但是对故事里头出现的相关化学品是如何“救援”,是一个屁也不敢放的,咱也没北大的牌子硬。
至于在点映现场,究竟这北大化学系的高材生究竟问了什么,好像也不太清楚,搞得吃瓜群众更加好奇。
其实啊,对于一部主旋律电影,在这方面吹毛求疵没有任何意义。
故事里头最抢眼的丫丫,不值得关注吗。
可惜了,丫丫这闺蜜真是猪队友转世,这么没眼力见,给个微信,你拿什么拿啊,瞧给丫丫失望的。
故事里头两大“硬汉”如今已经不再冲锋陷阵了。
胡军正在开会强调消防意识,那边出了大篓子,会场直接变指挥中心。
武松已经是总队长。
整体故事拍得还是相当振奋的,只是,王千源的“坏人”演得实在是太让人印象深刻了,一张嘴,就想着王千源吃饺子,有点跳脱。
照比前几部火灾题材电影,这部的专业性增强了许多,展示了很多我国最新的先进消防设备。
全片大部分时间都是极为克制的情感表达,可以看出导演在极力避免落入主旋律让人吐槽的俗套与生硬,灾难特效镜头没有“救火英雄”“烈火英雄”多,并不侧重于特效所带来的压迫感,主要是从消防员的生活切入视角叙事,灾难场景的拍摄采用恐怖片的镜头去切入(彭顺的第二部火灾电影),纪实类叙事风格,极大程度地面对与复刻客观现实,也展现了我国消防员牺牲精神的伟大。
影片中女性角色也不再是花瓶,而是能够跟男性角色一起上战场并助力的实实在在的半边天。
电影总体来说突兀感不强,比较符合逻辑。
作为政府资本出品的电影,电影的每一部分都在合格线以上,甚至有些元素可以拿到高分,再加老戏骨的助力,完成度十分四平八稳。
虽然爱情线和亲情线的设计略显老套,前后剧情走向也很容易让观众猜到,但同时也让每一个宏大叙事中的消防员形象具象化了,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有名有姓的个体。
作为“中国系电影”,依然犯了一个通病,很多情节动机出发于实际,但解决于特殊情况,造成了一定悬浮感,好在电影感情拿捏确实到位了。
『惊天救援』有《烈火英雄》这个同题材的前车之鉴,剧作水平本应该有个参考作为提升,结果拍的更加的水,导演想要去刻画一个队伍的群像戏,但只有王千源韩雪那条线比较完整,杜江佟丽娅的感情戏可谓尬中尬,其他队员的设定太模式化,在固定的故事套路下完成熟悉的任务,以此达到推进、反转、升华的作用,显得非常流水线的制作,观众也只能通过影片联想到相关新闻事件起到一定的共鸣感。
【4+1致敬分】
《惊天救援》在上映前爆发的“致歉信事件”,虽然目前成了个罗生门,真假未知,但实实在在让这片子有点未映先衰的意思,眼瞅着预售票房和首日票房都不行,毒舌君看完之后感觉这片子确实看头不大哈!
当然了,首先要说啊,这片子要论灾难大场面以及消防员的火场奋战戏,量是给得足足的,感觉至少有80%的情节都是火场救灾戏,质呢也不算差,除了韩雪带着孩子们在楼顶上等待救援时,身边的黑烟有点假之外,其他的火灾特效场面看起来都不错,技术层面算是基本达标了。
而且开场没啥拖沓文戏,很快就进入到化工园区爆炸的救火动作戏中,还展现了此前华语救火题材电影没有展现过的许多消防与救人装备,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挺用心了。
但本片除了不停地救人与救火,就再也没有其他了,也就是说,本片的文戏和角色塑造,无限接近零分,无法打动观众。
除了王千源和杜江这俩明星因为戏份多能给人留下印象之前,其他角色基本上看完就忘。
而且光看救人与救火,哪怕是场景不断变换、危机不断出现,也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越看越提不起兴致。
这其实说明导演对于火场危机层层升级的节奏感、紧张感的营造和把控是有比较大的问题的。
虽然毒舌君前面说了,这片子开场不久没啥拖沓文戏,就迅速进入救火动作戏,但看到片尾却发现,好嘛,这煽情戏、升华戏、上价值的文戏都堆在片尾了啊,而且都让人感觉比较强行和刻意,没多大感人能量。
这也让本片成为五一档唯一一部不用看到结尾就可以提前离场的片子,《长空之王》不管你看不看得下去,至少片尾中美五代机对决还是值得等一等的嘛,但《惊天救援》看到火情基本解除,危机得到控制的时候,就可以提前离场了,结尾的文戏没啥看头。
这一次的灭火电影,聚焦的是化工厂火灾,困难是化工产品不断爆炸以及余震。
类似的题材已经有过很多拍摄,剧情几乎是同一个套路:女演员充当感情戏的道具凸显舍小爱成大爱,前期最怂的人会突然变成勇敢的英雄,看了开头就能猜到谁会牺牲。
消防员这个职业在电影中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拍出新的角度而非煽动旧泪才能吸引眼球。
影片的优点在于让观众了解到了更多火灾的形态和救火的先进设备。
蓝色鬼火一般的酒精火,地面泡沫涌动的流淌火,远程遥控灭火机器人,战争大炮一般的干粉炮弹。
或许有一天机器更为普及,消防员们就可以站在远处操控平板电脑,不必再有这么多牺牲。
而缺点已经到了瑜不掩瑕。
角色很多且没有突出主角,每个人的故事都讲了一点又没有展开,导致所有角色都失去了个体性,他们变成了消防员团队的一个个“没有脸”的组成部分;多条救援线路同时推进,每个困难点都用短暂的时间解决掉,没有充分铺垫也没有层层递进,没有花篇幅细致勾勒一个终极挑战,达不到让观众跟着揪心继而动容的效果。
因此,所有的牺牲也都变得轻飘飘。
类似的片子推荐大家看看《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真实的镜头、恰到好处的情节,没有一个人刻意牺牲却令人动容。
展现行业故事的片子很多,比如《万里归途》把外交官这个并不常见的职业剖开让更多人了解。
但是观影后我并不知道《惊天救援》想要表达什么,庸俗的情节设定展现大众耳熟能详的消防员精神。
重复选材就意味着需要更有难度的突破,可惜导演没有做到。
还公然威胁学生删差评!
不然就让学校给处分!
拍片的人和做宣发的人,你们不觉得你们很恶心吗?
[中指] ( ⚫︎ー⚫︎ ) / \ / ○ \/ / ヽ \| / \ | \Ԏ Ԏ/ 卜− ―イ \ /\ / ︶ ︶
北大学生事件让人震惊,把正能量电影拍得这么烂不是更该死吗?
有罪的是你们阿!!
技术这么差就别拍什么正能量了,还不准批评??
这剧本初二作文水平,不能再高了。
我就这么批评了有本事把我工作也弄没了??
人民群众不能评论你们电影??!
自己不用心,怪别人??
你们要没有剧作水平就拍记录片阿,装什么呢?
还拍剧情片?
而且这种霸道公关就是找死。
我是一名退伍消防军人,国内拍的所有消防题材影视作品我都是必看的,因为在看这些影视作品的时候,我会有回到在消防部队服役时那段时光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长期出门在外,家里人给你发来的生活里的小视频,很是亲切。
以下都是个人观点,仅代表个人。
训练:1号操 这片用李诚儒老师的话来形容:“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后面内容有涉及剧透:国内消防题材影视作品多多稍稍都有槽点,大多数的槽点都不会出现在专业问题上,但是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专业上的问题槽点满满。
甚至于我都感觉消防员的形象受到了侮辱(这个后面会讲到)。
我挑几个我最受不了的几点吧!
1⃣️一开始一场野外车祸救援戏,一人背一套空呼!
只背空呼不带面罩,我没记错的话一套空呼18.5KG,30多斤的装备你不用你背着!
闹着玩呢?
2⃣️训练时居然全中队光膀子?
我真的受不了,导演的镜头怼着一群光着膀子跑步的消防员,一边跑一边炫耀着比肌肉,我都不愿称他们为消防员,真的有辱消防员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为了秀一下明星的肌肉,也要讲究一下实际!
导演你给我找找,全国上下哪个消防队是光膀子训练的!
训练都是穿衣服的!!!
3⃣️化工厂爆炸那么大,外圈的消防车都给干飞了,在爆炸核心区的消防队居然只是脸上黑一点,咋滴?
导演你是想表达消防员都是钢铁之躯吗?
还是说之前光着膀子跑步为了给这里埋伏笔啊!
你看我们的消防员,肌肉多好棒啊!
爆炸那么大,外圈的消防车都炸飞了,我们消防员凭着一身腱子肉抗了下来 。
🙄️ 4⃣️学校天台救援更扯,云梯一般只有大中队才会配备一辆,一次简单的天台救人不可能派两个大中队去,也就是说现场不可能有两辆云梯,两辆云梯就不说了,因为后面有更奇葩的操作,奇葩到让我都觉得两辆云梯是合情合理的。
🙄️明明云梯都搭上了,一辆云梯平台一次可以运下至少10名被困人员,明明所有的被困人员都是从楼下自己跑上天台的,这也证明了被困人员腿脚都是可以正常行走的,在这种被困人员有独立行走能力的情况下非要用软担架,先不说绑软担架的时间,我想问问导演你知不知道软担架是干嘛用的!
我来告诉你软担架全名:消防山地救援担架:主要用于深井及狭窄空间救助,可在光滑的地面拖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所以一般在山里搜救的时候会用到这个担架。
影片中消防员坐云梯上天台,上来了再去让行动方便的被困人员躺在软担架里,再去绑好软担架,现实中速降还要找速降的第一支点,第二支点。
有这个时间用云梯100个人都运下来了!
5⃣️ 电影省去打支点的桥段我可以理解,但是你也不至于让一个受伤的被困人员给你打支点吧!
王千源还在那喊:你找个结实的地方把绳子绑好!
先不说这是一个行动不方便的被困人员吧!
一个从未经过横渡支点绳结训练的工厂员工绑的支点,2-3楼那么高,下面都是火海,你敢上去横渡?!
如果我是没有接触过消防绳结类的知识,看完整部电影让我感觉就是只要是个人,有一身腱子肉,再有跟绳子就能玩速降/横渡。
🚒最后,真心希望导演在拍主旋律电影的时候,多去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消防方面的顾问还是要请教活跃在战斗一线消防员。
如果不知道找谁可以去百度搜一下“焦云龙”(现任府右街消防站站长)不是给他打广告,他也不需要我打广告,我只是想以后能看到更贴近消防员实际日常生活出警的影视作品。
🌟两星是致敬所有生命定格在灭火救援中的战友们!
🙏
看了39分钟就忍不住了。
这电影拍得也太不专业了吧!
这种程度的危机现场,领导还会坐那儿开会打官腔?
早都回到岗位上指挥支援去了!
这种程度的危机现场,电话能打通?
512当时我身在西安电话都打不通,别说那些在灾难第一现场的人了。
危机之后,哪个老师不会赶紧找自己班的孩子,还会等电话?
哪个学校没进行过安全演练、紧急疏散训练,哪有老师不会组织孩子疏散,会任由孩子乱跑乱叫?
哪个老师不是下意识就会脱口而出各种安慰孩子的话?
哪个老师会胡乱动孩子有伤的眼睛?
再说哪有小孩会顾得上在这种时候人身攻击其他孩子?
真是自己心眼脏看人都脏吧!
火场里,哪有人看到消防员会不立刻扑上去,还站在原地等消防员跑过来、等镜头仰拍360围绕拍?
哪有这种等级的危机事故,会一栋楼上给你派这么多消防员,这么多无人机?
让那么多消防员站在房顶上操作无人机,这是一栋楼派了几个支队?
还把完全自己能走的人用担架抬下去?
要知道一个云梯消防车上只能站4个人,抬担架就得两个。
气死我了。
等我再看会儿再说!
不把这部电影骂一骂,都对不起消防员!
--又看了一会儿的分割线杜江在这部电影里扮演的是花痴无脑机器人吗?
一个人行动,不按指挥工作、完成不属于自己的任务,是无脑更是无组织无纪律;眼睛被冲击波伤到还继续飞无人机+从高空摔下还被人砸在背上,凭意志力和激昂音乐站起来还把人扛出去,之后还能继续正常工作;毒气环境人家需要氧气他连面罩都卸了,还能说那么半天表白,是机器人。
佩服佩服。
这种肾上腺素激增的场合他还能分泌荷尔蒙,是花痴,厉害厉害!
此外,强迫一个“可能不记得你”的人,观看你的临终视频,是什么大病?
这不是终极性骚扰么!
小五腿都被酸腐蚀了,剧痛之下,还能喊“不能输”,太不把消防员当人看了吧!
都是你表达宏大情绪的工具是吗?
现场的护士们一个个干净整洁,心肺复苏随便按了两下就放弃了站那儿哭,然后再声嘶力竭砸自己的手骨,你们自己不专业就算了,这是在这儿侮辱谁的专业性呢!
把毫无体能的脑力劳动者送入火场内部,就说一个车间主任可以说明的问题和“氰化钾剧毒!
”,图啥?
图推进感情线吗?
还得击倒一个队长给你俩创造独处空间,真是无语。
按完钮不赶紧撤退还躺那儿哈哈哈哈,当这是你家卧室么……还“给书记汇报一下啊”,氢气和氯气易爆这种初中化学知识,用你汇报吗?
当书记傻么?
救火现场不赶紧干活儿,在那儿我爸60大寿,还自己说自己爸没70大寿了,真是孝顺儿子啊!
出危险任务不能立flag你不知道么?
结局果真脸谱化,有没有一点真情实感啊!
人能粉身碎骨的爆炸冲击波过后,井山消防站全员无恙,高处又站起来了喊口号的水龙指挥员;又一阵爆炸过后,向上的冲击波让大家牢牢地粘在了铁网上,但铁网向下掉了,牛顿都得被你们气活了。
干粉灭火投弹来了,不赶紧把面罩带上,在那儿深呼吸也不怕窒息么。
本片坚持从头雷到尾。
推着盖着白布单的人进来,应该是已经放弃抢救了,那还大声疾呼“赵映旗”干嘛?
再说这是咋知道要找赵映旗的?
领导也不用去处理整个现场的其他情况了,立刻来送井山救援站的人上车吗?
别污名化脑残化人家这些专业人员好吗?
真是想不通这些大导演和有名的演员是受了什么威逼利诱了吗?
拍这么一部玩意儿?
配乐也是垃圾!
全程靠大场景音乐救人,激昂说来就来,喊完口号说停就停,中间都不带过渡一下的。
有没有一点常识啊!!!!
难怪在大学路演被当场质问呢!
搁我我也站起来骂了,什么玩意儿啊腆着脸出来圈钱。
光荣神圣的职业一部电影里被它侮辱了个遍!
看完了感觉消防员对家庭付出少也是身不由己,更多的是舍小家为大家,围绕化工厂爆炸展开故事中间穿插着亲情爱情战友情,看得我心扑通扑通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我更加了解消防员这个职业,让我更加爱护自己的生命。
只有我们保护好自己,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都去看吧,好看,没有过度的宣传,去了带好纸巾
孩子选的电影,男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梦,我觉得这种题材都大同小异,没有新意
特效是不是有点太简陋了?剧本也是太白开水了。
火灾救援场面还OK,只是太夸张了,通信员和叶老师的感情戏太多余了,一命换一命的老套剧情更是狗血。
不完美,但有点。
消防员之所以是一个备受尊崇的职业,是因为他们每一次都在危险中逆行,给予惊慌的群众以心安。整片的摄影和音乐都比期待中的还要出色,感谢导演没有用过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将消防员最真实的灭火过程展现给我们,向所有中国的消防队员致敬,这部片子让我们知道中国勇往直前、向死而生的平凡人的精神。
阵容还不错 看了导演以前的作品之后心里一顿坎坷
一般吧,主旋律,很刻意的泪点
带着写稿任务去看点映的,其实电影本身算是超出预想了,没我以为的难看。虽然王千源的声音挺出戏的,特效剧情挺夸张的。未成想后来路演出了意外……其实电影里并没那么夸张,但导演回应确实忒不中听。今儿突然想起来看一眼几分,居然没分~
因为刚经历了一场火灾,对于浓烟的可怕,以及电影里消防员的现场处置节奏,都比较认可,最惊喜的是对影片中的新型消防器材展示。而作为灾难片拥趸,认可对片子里消防员更多是意外和两难选择的牺牲。最后,看了下大家的评论,居然没有人想到2015年的天津么?回来看完百度,哭成狗。
早在2016年就拍了抗美援朝题材,然而市场口碑都不买账。几年后主旋律题材兴起,投资商们还是这么么迷恋港片导演,你们能稍微查一下这人的履历吗?香港是电影的天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HK导演都值得投资的!
抛开情节不谈,视听质感太糙了,撑死也就是网大水平
不仅是讲述消防的职业电影,更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灾难动作大片。在商业灾难动作片领域完成得相当扎实,叙事节奏异常紧凑,紧张感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蔓延。灾难往往最微小的疏忽开始,随着火势扩散成为一场足以危及全程的巨大灾难,各种救援场面足够惊心动魄。消防员们在火场出生入死,但电影拍得最多的却是他们的背影与侧脸。导演用丰富的细节展现了消防员职业的特殊与危险、责任与荣誉、牺牲与伟大,最后却落脚于队长赵映旗与爱人的和解、救灾专家叶歆的泪水以及队员们面向牺牲战友父母的敬礼,铁汉的柔情与背后闪耀的人性光辉,是这部电影动人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一曲赞歌,赞的不仅仅是指冲在灾难第一线的消防员们,更是片中保护孩子的老师,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们,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虽然是一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剧情片,但是整体的视觉特效还是挺震撼的,消防员是不容易,但真的没必要没得死一两个才能体现。另外几段感情线真的没必要,拉胯了整体的水准,没有感情线,分数可能还高一点。
平凡人做着不平凡的事!
彭顺越拍越烂,文戏僵化,连男人戏也拍得烂,有点想拍好主旋律硬往上蹭的尴尬,真该跟林超贤好好取取经。文戏理念太落后了,在牺牲与奉献的重大抉择面前,男主女主最大的精神困境竟然是该不该结婚,该不该继续和这个人过下去?这到底是在矮化男人,还是矮化女人?离谱
灾难场面是配得上名字的。不怕故事俗,但好怕又俗又烂……不是说不能有感情戏,但真的没必要强塞……也能不能不要让女性角色做工具人,非要经历一场大灾难才觉得,哦我男朋友、老公职业好伟大,我得好好爱他,这是不是太ddbj了
很少见的灾难救援题材,据说取材于多个真实救援事件,演员选的也不错,情节+演技的双重加持下让人很有代入感。消防员是特殊职业,他们的工作态度及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消防员的私底下也是一个个小家庭的成员,这种反差更加叫人泪目!
很少看这种题材的电影,但这部电影还不错,套路与以往不同,感动点满满,让我更加了解了消防员这个职业,他们比我们想象的伟大。
太无聊了 我更想看景甜救援
特效看得出来花钱了,整体故事还算完整,不过一群中年人来演年轻人风格的爱情故事实在有点违和,王千源和韩雪第一次感情戏的时候我以为他们要聊离婚,结果他们才刚刚开始谈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