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那样的能力运气和勇气,但我同样向往那样的生活,可以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情,从内心深处拥有成就感,每个爱上骄傲的女孩子的愿望吧。
我们曾经是幕后女孩,我们没有选择的机会,是否让我们身入险境去拯救别人,即使你并不擅长此事,即使你很害怕,因为你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只有这样做才对,IT`S THE ONLY THING TO DO。
昨夜一口气看完这出剧, 推理不是重点,四个女人各展所长的高效率高素质团队是绝对的亮点,故事自然少不了她们的男人(们)和孩子。
内心期望每日所为能够对这个世界有所影响使其改变,个体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是她们重新站到一起开工的源动力。
国家机器在战争中的角色和本色虽着墨不多,但是依旧一览无余,对于人性的扭曲和摧毁,作为芸芸众生,在战争中你我多少都是“被侮辱 被损害”的个体,包括那位killer......
剧集刚开始时Susan在织一个什么东西,下一集她再次拿出这个织品时,还是最初的样子,长度基本没变。
可见Susan沉迷破案不能自拔,荒废女红很久了。
不过我很喜欢这种执着的性格,本人也是同类。
四人组派最小的Lucy上火车色诱凶手时,Millie拿出了一把枪。
我想起看《9号秘事》时提到契诃夫(或是其他作家?
)说过的:如果你不打算在第五幕开枪,就不要让这把枪出现在第一幕(大意如此)。
后来这把枪果然开火了,并且杀死凶手。
我本以为开枪的会是Susan,或是Lucy,结果是枪的主人Millie,fair enough.Lucy刚出场时在熨衣服,她的丈夫在旁边说风凉话,当时就觉得这不是和谐的夫妻关系。
后来果然家暴。
难得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第一时间离开家,后来彻底出走。
这里没有大张旗鼓地喊着女权的口号,而是于无声处细细渗透那种主张。
正能量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
同样还有Millie反击老板的骚扰。
正是平常的你我会做的那样。
四人组第一次看到尸体。
我的反应是赶快拿出手机打911。
说到疑犯已经烧死时,第一反应是DNA对比确认身份。
Lucy精确地回忆报纸内容时,四人用地图及时刻表辛苦地分析路线和可能的交叉点时,都会想到万能的计算机,《犯罪心理》里的Garcia敲几下键盘,所有信息就神奇地出来了。
茱莉的照片对比,与当今的面部识别技术。
虽然感叹时代的进步,但也喜欢这类片子里的那种年代感。
Lucy过目不忘的能力好像Dr Reed。
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个人的推理、记忆、综合分析、直觉等都很重要。
Susan告诉卡文迪什,“地下,空气很不好,谋杀后强奸”,卡文迪什就想到了1944年的建筑坍塌案,一是这件事给人的印象深刻,二是联想。
疑犯栽赃也一样,放一两样个人物品就好了。
如果是现代,栽赃没点儿DNA说不过去。
Susan在医院第一次见疑犯,感觉不对的时候撒了个谎,“我丈夫的车在外面,我们说好十分钟。
”很聪明的一招。
Susan的女儿来找她说睡不着觉,“窗外有怪物在盯着我看”,那一定是疑犯,细思恐极,毛骨悚然。
英剧的演员不如美剧那样漂亮得显眼,但总是有一种独特魅力,正因为长相普通,却反而更象平常的你我。
Lucy长得好像Emma Watson。
结尾时副局长对Susan说,I should have listened.
英国的女性悬疑剧真的遥遥领先了。
最喜欢第一季,背景设定很有历史感,推理方式是很特别的考据派。
主角Susan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的立体特别。
推理之外彰显的是本剧的女性主义。
在看过《战场上没有女性》之后感触更加深刻。
开场一段点出四位女性各自的非凡才能。
破旧低矮的棚屋里和战争阴沉的氛围也掩盖不了她们耀眼的光芒。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millie对Susan说我们已经不再平凡。
那时候的Susan眼神坚定而快乐。
但镜头一晃时间过,主妇Susan变得沉闷灰暗,反差巨大。
关于Susan所有的生活描述都让我联想到“病梅”的形象。
哪怕她的丈夫已经是那个时代下较为优秀的配偶,依然改变不了他依靠着社会制度和婚姻吸食着Susan的生命力的事实。
为什么Susan要参与到案件中呢?
除了对同为女性的受害者的同情,更多的应该是想要打破沉闷庸常人生的冲动。
她拥有着那样出众的才能,并且运用它创造了卓著功勋。
她曾经坚信自己不凡却最终只能接受平庸的“美满”生活。
Susan在等待,从战后就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打破庸常的生活,继续她和米莉约好的冒险。
好在第二季第一个故事结束后,Susan终于可以去体验年轻时期待的人生,到处旅行,发挥才能。
哪怕晚了很多年。
这可以说是剧中我最感动的一点。
主角团四人以自身的才能,勇敢地打破了时代为女性构筑的精致而沉闷的牢笼,彰显了女性非凡的生命力。
看完,发现是2012年的剧,惊呆了。
还以为是这几年的剧集。
一群聪明有胆识、曾有神秘身份的女性,因为强有力的共情能力,为了女性的安危用第六感加寻找规律和模式,找到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
从细节里面看出女性视角的社会:1、家暴男,一个那个聪明、优秀,甚至是在秘密单位工作的女性,依然没有能避免遇见家暴男。
2、战争受过伤的丈夫,一个在战争中受了伤害的丈夫。
这个角色有的时候让我很迷,他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会愿意让女性抛头露面,到她去见局长,但又是一个很想要管住妻子的人,看到妻子出现在车站时候的眼神,然后质疑妻子不着家的时候。
我总感觉他是因为瘸腿了,或多或少少了点安全感和自卑,才没敢特别大男子主义。
然后企图告诉她她是母亲,别冒险。
(我觉得他只是想过普通家庭生活的日子)3、四人组里面单身女生(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女主找她的时候告诉她自己结婚生子了,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了哀伤和失望,其实她对女主是有爱的,或者说是情投意合甚至是崇拜的,毕竟一起破译了那么关键的密码,她单身,对朋友体贴。
其实我更相信她的设定是那个年代的lesbian,最后果断的杀死凶手,在关键时刻就不会掉链子4、女主,一个靠极敏锐第六感生活的女性,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为了家人豁出去?
当然不全是因为家人,我觉得她更多是为了自己,每一个破解对她来说都是兴奋点。
也有号召力。
说她确实厉害,但是不顾家人的安危,抛头露面,那反观现在有一些男性在外面呼风唤雨,对家里不管不问,也说是为了家里好,才不着家的。
这两个观点我都觉得挺蠢的,都是一些第三视角的强盗逻辑很碎片,就没有过多的推理,而是在用这个故事来勾勒了那个年代的聪明高知女性的生活吧。
挺好的
朋友推荐看了这部多年前的剧集。
刚巧最近看完喜鹊谋杀案,都是偏复古风格的破案剧,我个人觉得还是喜鹊要更胜一筹了。
开头还是比较引人入胜的,身怀绝技的四个优秀女性,在二战中有突出贡献的女性,却在战后过去了平淡甚至庸碌的人生。
她们一边是为了个人的理想,但更多的是为了拯救性命,而担起了这一次连环凶案中的破案职责。
个人觉得比较失望的地方在于巧合的比例太重。
开头的掌握凶犯的target手法,火车交集点的推测等还是非常不错。
可是重要线索,即真正的凶犯是隶属于战时某欺诈部门的这件事,是这些女子侦探翻了翻过往凶案的报纸,发现此人善于伪造食品券和栽赃嫁祸后马上就得出的结论。
至此,找到当年的team lead以及这个头头直接道出了这个人的名字,也就显得易如反掌了。
最后的交手已经不是找到谁是凶手,而是locate凶手了。
可最后的最后反而是凶手出于个人目的反过来locate了女主。
结局也就意料之中了。
比起凶案本身,我倒是更喜欢这四个姑娘的美好友谊和各自的生活本身了。
第一篇影评。
剧透就不透了,就是一个从头就能看到结尾的邪不胜正的故事,知道四人组一定会抓住凶手就好了。
重点在于过程。
首先说女权主义。
四人组本身都是女性,二战时也有在情报部门工作,这本身就是女权的体现。
小组中最勇敢有枪的那个成员(原谅我永远记名无能😌)在咖啡馆请假时拒绝上司的性暗示,英姿飒爽的说大不了辞职,我也不陪你睡。
她们刚开始调查铁路路线时用口红画的路线。
年轻漂亮的那个成员(她演过罪恶之家,罪恶之家里她更美丽),被找到之前在家里不停做家务,似乎逆来顺受。
但被家暴后,姐妹们一起陪她养伤,最后离开那个暴力大男子主义的丈夫。
警察们一开始不相信女主或者说对女主不屑一顾,到结局时向女主道歉说早该听你的,也是女权一种体现:男权向女权低头。
纵观全局,作为女性的四位主角一开始都回归于平淡生活,甚至在男权之下:女主成为家庭主妇,只能玩填字游戏,只能靠老公孩子不在的琐碎时间进行调查,注意一开始的镜子,一面是平淡生活,女权在男权之下,一面是点滴线索,是女权隐约崛起的萌芽;最漂亮的那个甚至不能晚回家,受到欺凌后还要经受丈夫家暴。
……细节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其实是我有点忘了😌)大家可以补充。
其次说推理。
其实对此我没什么可说的,因为我并不能跟上女主们的推理过程,只能看个大概。
😳但我要说的是节奏。
这部剧从开始就非常明确,四个女性作为侦探,推理技能来自曾就职于布莱切利的经历。
本剧开头二战时的工作场景就能体现主角们的专业能力和各自的长处,此处不多赘述。
主角们肯定会在最后抓出真凶。
这种结构同一般的悬疑推理剧并无差别。
不同的是其他剧主角有神奇的金手指,百战百胜,即使马上出错也是故意引出敌人留有后手,这样的我们看的多了。
但我们的女主们是在一次次错误一次次挫折之后找到真凶的。
她们的确有优于常人的推理能力、勇气和正义感,but,并没有脱离常人,还是依靠自身条件一点点打怪升级。
正因为常人侦探+常常出错+把握节奏+BGM+黑布隆冬的画面,片子虽然没有血腥暴力画面,但还是能做到吊人胃口并且让人背后凉嗖嗖。
总结女权主义体现在细枝末节,却润物无声,没有与男权激烈冲突(被家暴之后只是收拾行李离开,警察不信她们女主还是保持微笑离开然后自己干活)。
她们体现的不是与男权斗争得到平等,而是不依靠男权得到平等。
推理很新颖,我只能看出确实和别的不一样,但看了其他影评知道她们用了数学建模来找到犯罪的模式。
好了好了,准备去刷第二季了。
本来只想写个短评结果总是手抖没发出去,没想到能写个这么长的评价。
很多出自个人的看法,还是很浅薄,不过我不喜欢说不喜勿喷这句话,太他妈矫情了。
还是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还有谁来给我讲讲本剧推理的部分,细节真的看不懂啊。
慈悲、理性、井井有条的四位女性,在男权至上的那个年代,艰难又坚定地用自己的天才头脑保护心中正义。
这部称得上一部为女性权利发声的好剧。
有着极高智商的女人们,却困于家长里短和乏味无聊的机械性工作。
女主角精通逻辑推理却只能投身全职太太,她的好伙伴们,一个通晓多国语言精通地图检索却困顿于生活,只能在餐厅受男老板压榨,一个拥有特殊渠道能获得重要情报却委身图书馆管理员,最小的记忆超能姑娘却经常遭受丈夫的家暴。
更不用说她们明明洞察真相并提前告知危险时,理所当然不受当权的男性们重视,悲愤而无奈。
可是,就算如此,她们也不曾冷漠于正义,冷血于无辜的受害者们。
女主角一边推理着杀人犯行动逻辑一边计算着回家处理家事的时间的时候,实在是太酷了。
就算生活如此艰难,也要拼尽全力为心中正义奋不顾身的四个大女人,耀眼极了。
这部剧克制的拍摄手法非常漂亮,毫不留情地刻画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残酷,却又在着笔女主角们的挣扎中时时闪现人之所以为人的光辉。
没有金手指,没有无限巧合,真实的挣扎和真实的动摇让女主角们的勇敢和智慧更加可贵和令人动容。
最后的happy ending让人在女主角平静地走回安宁的家中时长舒一口气,克制的让一场惊心动魄结束于平淡。
这样的处理暗示着生活的原貌,它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它甚至面目狰狞,或许你曾掀起惊涛骇浪腥风血雨,所为的不过一份自由和安宁,波涛过后的生活古井无波,可那时为心中所爱去努力抗争的自己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What kind of "feminist" drama is this? It really pissed me off. I couldn't bear watching Susan being such a chicken all this time! And Lucy, the beautiful, young genius with the photographic memory, just obeys to her abusive husband?? Every single time, when Suan has the chance to confront those men and kick their asses, including the police officer and the criminal, she gives in, putting on a fake smile, holding back everything she should spit out, and apologizing?! (Her husband is comparatively less condescending, so I give him a pass for now.) In the end, she even gives up her autonomy and lets herself to be manipulated and controlled?!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drama? I only see a show in which women are designed to be extra-ordinary but have no question to be submissive to men! When Sherlock solves a case, he becomes a superstar. When those four women eventually captured the killer without any external support, after even putting their lives in danger, guess what, they got an apology! When everything goes back to normal, the woman detective returns back to her family. What a happy ending it is!
布莱切利四人组,可以说是英国的二战密室成员,在战后十年以后,破案的故事,运用她们曾经的专业技能,把警察局无能为力的谋杀案,漂亮的破解了。
女主苏珊,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已经熟练的运用大数据在寻找深藏着的凶手,简直牛掰得不得了,这个看似内向甚至有点木讷,其貌不扬的外形,在美女成堆的女演员中,反而给你记忆度极高,当然,演技的精湛,让她撑得起高智商密码能人,也演的好一个有故事的女仆,英剧中这样功底深厚的演员比比皆是,高超的编剧配上内敛的演员,是英剧制作班底的标配,也是长盛不衰,越看越爱的缘由,毕竟看剧是为了看故事的精彩程度以及贴切的表现出来,服化道和美貌终究不会长久。
就像一件品质上乘百分之百的羊绒衫,可以陪伴你很多年,而流行的衣裙只能穿一季就会丢弃一样。
说回英国密室四姝,战后的落寞,与社会阶层的降格,让她们深厚的理工科大脑闲置多年,难怪战后女权运动兴盛,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呀,如果给女性机会,图灵的密码机可以提早若干年转换成电脑,在当今习惯互联网的时代的我们,觉得莫名无辜,长头发的脑袋一样是聪明绝伦的,而颜值这种附加品,在最强大脑面前,可有可无。
推理剧本身就是理工科大脑的用武之地,犹如钟表或机械般严丝密缝的逻辑,本身就是魅力无限,而战后创伤导致的犯罪心理,无疑给本剧增加了历史厚度。
相比于我们的风声风语,更像用谍战来包装的职场争斗史,然后还往往加一点政治因素,两党相争的大背景,背离了逻辑推理本身的独特魅力,跑偏了。
这也是英剧始终吸引人的原因,任时代变迁,本真犹在。
衬衫包包喜欢 推理牵强
全女情报小组联手侦破连环杀人奸尸案,四人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对女性友谊的刻画还可以,案件就很普通了。
为结尾扣一星(但又觉得这类剧集不好设计结尾就像沉默的羔羊那样= =布景和推理都是满分!!!!
放在性别叙事上的精力应该多用来打磨故事本身。有太多牵强的情节,幼稚的情节,还有一眼就看出来创作者准备怎么编的情节。
燃!
设定很好,女性能顶半边天也确实,但是这个故事略有些野,虽然靠着推理找到了真凶,但说实在的毫无证据以及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下去近身抓真凶实在是有些太莽撞,虽然初衷是很好的。而且我比较喜欢millie那种果敢自信的性格,女主一般
四个熊大人一台戏
非常精彩,设定也很吸引人,罪案剧还是要看英伦啊。
全女全女!好喜欢女侦探!用力甩警察几条街!
今年最好看的迷你剧!
这…收尾也太草率了…好多都没解释清楚,女主发动的行动也好草率。女主和丈夫毫无夫妻感。不过从此剧可见和男性比起来女性真的是有太多优点了
结尾是个什么鬼?
特别好看,有点像看一部短篇小说
突出的是超能力,推理真的不太有逻辑,感觉就是仿佛她们很轻松(靠各自的超能力)找出了逻辑但事实上不具备实操性的破案过程。另外可以看出是在讽刺男性了,基本上对案件帮得上忙的全部是女性角色,哪怕只是档案管里偷递文件的一闪而过的角色。
女人当侦探不容易啊,福尔摩斯有华生风雨无阻相随,太太破个案还要分身回家烧饭伺候丈夫孩子……
http://www.bilibili.tv/video/av612073/ 论侦探没有家庭的必要性
居然一部只有三集的剧知道凶手是谁还能再演一集!
谜一样的看不下去是怎么回事
用口红画犯罪路线真是性感
很一般啊,是谁说会比《神探夏洛克》好看的哦……?差很多呀 挺没意思啊… 特别是后面废话也很多,节奏太慢。拍的也没什么悬疑感,也没什么想看下去的欲望,而且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不过那个年代的女性困境和地位确实是有体现出来的但是太默默无闻会让人很憋屈,一般来说有这样能力的女生是还是能找到一些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