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睛才能看到灵魂,你想把我的眼睛夺走是因为你害怕我看到了世间的色彩。
我永远不会看别人的眼睛,不管有多真诚。
没有永生,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尾。
金色的鹭,传说他们承载着死者的灵魂,送他们去任何要去的地方。
他们在唱什么?
很多人说,他们唱的歌是一首关于我们死后会怎样的歌曲。
我们怎么不消失?
就像久保的纸片,我们转移,变换,这样我们就能在别的地方,继续我们的故事。
一个故事的结束,不过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定格动画《魔弦传说》终于来到中国的大银幕上了,可以说这部片子在东方文化的语境里塑造了一整个巨细无遗的背景,讲述的却是典型的主角以爱与信念获得最终胜利的完美故事。
撇开剧情相对老套,技术一流等评论。
老动君今天想从细节传承方面带大家领略一番片中的东瀛味道。
致敬浮世绘版画的海报在东方文化中,家族观念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为了保护下一代,长辈们可以说是想尽办法,甚至耗尽心血。
片中我们可以从母亲留给久保的两件珍贵的拥有魔力的物品说起。
一是猴子形状的根付(netsuke)。
根付,长2至5厘米,是和服(kimono)带子上用来挂饰品的物件。
这个木刻猴子,在母亲与月神手下最后一次厮杀时,化身为一只日本雪猴,在久保的旅程中一直保护着他。
其次是身上所负的二弦琴,原型是日本传统弦乐三味线(shamisen),是歌舞伎主要的伴奏乐器。
十七世纪开始流行,反映了浓郁的江户气息。
片中月神、母亲及久保都有弹奏此琴的情节。
母亲因为看到了人间的爱,逃离了冷漠、残酷的原生家庭,却一直使用着这件趁手的武器。
你能找到小猴子吗?
久保与他的二弦琴久保身上稍有年代感的和服是父亲留下来的,背面的甲虫图案是父亲及其麾下武士们的标志。
这件和服借鉴了日本平安时代和奈良时代的款式。
那个时代的皇宫贵族们会选用上好的丝绸或有凸纹的织锦来做和服。
而这也成了久保身上这套衣服的灵感来源。
虽然衣服并不具有强大的魔力,但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父亲一系留下来的武士精神。
不管是从服饰,还是头盔、盔甲、剑三件宝物,都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父亲想要留给久保的不仅仅是物件,更是能够继承下去的意志和信念。
除了家族传承以外,邻国的文化传承也是不一般的。
剧中母亲所穿的和服是完全有别于西方款式的古老衣裳,下摆很长,装饰丰富,用的布料也很讲究。
因为和服穿着之后的摆动都有其特殊的动态,比如说袖子有一定的重量,所以移动缓慢。
制作组专门请人穿着和服,来采集其动作。
母亲身上的和服是华贵的,而贵族和平民之间服饰的区别,也体现出阶级制度森严的情况。
斎藤清(Kiyoshi Saito)水印木刻 穿着和服的女人
穿着和服摆动的形态
母亲身上华丽的和服和老奶奶身上较为朴素的和服
剧中不同人物穿着设定在看过制作组的参考资料后,不由得感叹日本浮世绘的流传可以说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巨额财富。
让我们得知历史上的景色、人物、穿着、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场景角色的设置上,让我们探一探有哪些是浮世绘中也出现过的熟作呢。
电影开篇就有我们熟悉的版画家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沖浪里》般的巨浪引入故事。
葛饰北斋《 神奈川沖 浪里》故事中最为庞大的骷髅怪物不是很像版画家歌川国芳的《相马旧王城》中的形象呢?
歌川国芳的《相马旧王城》而导演特拉維斯·奈特也在访谈中表示,对《魔弦传说》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版画名家斎藤清。
他的画多以建筑见长,所有的房屋都经得起生活。
村庄的设定
遗落的佛像除了在正片当中无处不在地用到了这些元素,在片尾我们也能看到浮世绘感强烈的各种风景。
莱卡工作室近400名员工,按照每两到三年发布一部电影的规律,花费6000万美元创造了《魔弦传说》,在美国创造了大概1亿美元票房收入,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在内的各种大奖提名。
走入幕后,能发现莱卡团队高额制作经费都花在了哪里!
《魔弦传说》有超过70个分离场景,一些复杂的水面特效和很多高速物理动作。
莱卡工作室内最多有15英尺,被从天花板垂到地板的黑色幕布划分为一个个单独又闷热的小房间。
制作月神本体“在破旧的仓库中央,制作这样一个在精致布景上摄影的小规模电影,并让它看起来像是个拥有无限宏伟景观的大型史诗梦幻作品,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每个动画师都要准备好三个布景——一个正在进行动画拍摄,一个准备好等待进入下一个场景,还有一个正在准备。
”27个动画师同时在他们自己的场景中工作,每一个人都为实现每周完成4.3秒动画的公司目标而努力。
制作枫叶船莱卡工作室里摆放着两条独木舟一样大的船,细节一点都不少。
桅杆、皱皱的船帆、放在边上的小小船桨和微型复刻的楼梯连接着的小甲板。
每条船上都有耀眼的橘色、黄色和红色的波点,这些波点其实是精细的落叶贴纸。
这就是电影中,久保在刮落秋叶的狂风暴雨和汹涌的浪潮中作战的场景。
“就算有更简单的途径,我们还是采取具备超多细节的最耗时间的途径来挑战自我。
”这就是定格动画人普遍认可的价值观。
欢迎关注老动!
一开始这部电影的违和感就特别强烈,明明是一部发生在古代日本的故事,为什么那里的人(特别是那个老奶奶)说话方式、思维和当代美国人一样...像很多奢侈品制作的东方系列产品一样,只是用了许多东方的象征元素,以为就是东方的样子了。
而且,好多东西都没解释清楚,比如妈妈为什么每天早上都是傻傻的...一到夜晚就恢复正常...还有也不费一些画面和观众描述一下所谓的“天上”到底是怎么样的,对妈妈突然选择和人类相爱特别突兀,还有外公和妹妹的形象都不够饱满..就是普通的小boss和大boss...这样的人物设计对于观众来说是很没有感觉的...还有kubo的被挖走到底干嘛用,开头的那句话在剧里重复了3次(睁眼梗)也没好好解释...失望失望。
还是当初的Coraline好看,应该是有一个好的剧本,尼尔盖曼的这部作品作品被这样制作是很不错的。
而且故事完整,细节丰富,即使多次看都可以从音乐,场景细节找到趣味点。
最后的最后...在淘票票买的时候!
说好的有彩蛋呢!
是最后制作那个大怪兽的彩蛋吗?!!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都厚着脸皮等了那么久,就给我看这个....
写之前略做了一点功课,惊闻鬼妈妈和僵尸新娘的制作公司也是laika,心情顿时更微妙了起来。
不得不说我对鬼妈妈的动画电影制作中删掉了猫的角色加入了一个小男孩这件事诟病了超久,而僵尸新娘的剧本问题在魔弦里依然存在,于是对这一部观感不好的理由顿时感觉找到了源头……好啦下面是正题。
会有海量剧透。
久保与二弦琴其实给我的观看感受不好,也许是之前报了太高期待,看的过程中是用相对挑剔的态度去感受的。
音乐的确是亮点,但除了音乐之外的其余部分……太弱了。
关于画面,我之前刚好在微博提到过,如果想要让观众自然地接受一个世界,文字作品要避免过于详尽的解释,视觉性的作品则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细节来丰盈世界的设定,但是魔弦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我不清楚是不是因为定格动画的缘故,有相当一些画面给人的感受是只着眼于人物的动态,而无法兼顾周遭环境氛围的跟进。
而且或者是我已然习惯迪斯尼和梦工厂设置的那类东方脸,魔弦在人物外形设计上我显然不满意,当然我可以用“风格”一说说服自己,只是嘛……关于剧情,由于我现在知道鬼妈妈和僵尸新娘的制作公司也是Laika,我能不能嚎叫一声这么多年过去贵司怎么还是这个毛病,明明是不同的导演,给人感觉短板竟然是一处。
当你尝试制作一个充满隐喻的接近寓言的故事,那我会认为作品中的细节不适合像认真讲故事的那类动画一样,使角色太,怎么说呢,太接地气。
这会降解作品中特有的那股氛围,我明白寓言式的故事不可能,也没必要给读者一个圆满合理的世界观交代,可是当你在作品中加入了足量的细节让观众错认为这剧情是可以交代的,那么当期望无法满足,对这作品有失望也是正常的情绪。
魔弦的初始登场相当惊艳,疑似neta神奈川海浪的风暴之夜,身穿和服的女性高举起手中的拨子用力挥下,其力量足以分海斩浪。
随后是反复重现贯穿全剧的那段不要轻易眨眼的台词,以及直接宣示男主的眼睛被外公夺取。
甚至一直到男主在小镇给众人弹奏着二弦琴,操纵着纸折叠出复杂的故事,然后被翩然而至追杀他的小姨赶上,母亲在最后一刻牺牲了自我保护他,期待他继承父亲的传承,去夺回对抗的力量。
一直到这里都是很经典很王道的表述和画面,节奏的把握也很好,但是从逃亡和成长开始的这一刻起,这个故事陷入了无法自圆的诡异歧路。
正如我所说,当观众认可这是一个寓言的时候,这作品中有的漏洞是不会被拿来作为漏洞的,因为寓言本来就应该这样没有初始没有结束,源于虚无终于虚无。
可是当男主要寻找真相,寻找力量,寻找成长的时候,故事里给他和甲虫以及猴子的相处增加了超量的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深感矛盾的细节,这作品就从寓言调整成了故事,而且是不够合格的,过分宽容自我漏洞的故事。
我从一开头就怀疑过人物设置的走向,我万万没想到最后居然真的是我初始预想的那样,我对此感到错愕,也感到难以接受。
父亲与母亲角色的失落,要通过与原本的父亲母亲迥异的两个变了形的“类人”来填补,这种填补是观众向从中看到的主角的救赎么,恐怕不见得吧。
因为发烧了所以不想写太多,总而言之,我对这部动画是不够满意的,但是仔细想想我对僵尸新娘和鬼妈妈都是很不满意的,那如今这样的评价也应该能算是理所当然……音乐确实极好,有那么几个镜头也极为惊艳,小姨造型虽然太刻板了,但是还是足够惹眼,外公就更不用说了,梦中拨弦而坐,与君款款相谈,这等风度我实在很不想接受结尾那条怪鱼……你们搞什么啦!
我相信主创都努力对日本文化做了研究,但从我的看法来说,即使作品中那些荒诞的恐怖感意外与东方元素相通共源,但要说这部作品得了东亚文化的内核,恐怕多少有抬高的意思,远没有得到神髓啊,远远没有。
————————————以下是睡了两晚上后的补充感想————————我说制作方隐约摸到了一些边缘但是不得神髓,主要是因为,我觉得里面有一些设定是有认真考虑的,但是表现出来如同笑话。
比如说小绿提到男主的自我成长道路中努力得到了三件珍宝,但是最后对决外公时这三件装备毫无用处。
我觉得这个其实并不是漏洞,不如说这是作品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对踏上征途的迷茫少年而言,最强的利器并非自认为从旅途中得到的一切,而是从一开始就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失去后从用回忆重新补齐的,家人之爱。
二弦琴也并不是单纯指那把琴,毫无疑问指的是爸爸妈妈。
父亲的弦、母亲的弦和久保自己的弦合起来,才是构成最终可以战胜外公的最强武器。
虫子与猴子这两个角色我一开始就觉得应该是分别承担了久保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但是我万万没想到那哪里是承担了这个角色,根本就是那两个角色——虫子某种意义上会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半藏的形象一开始就是高度神化的结果,被半疯癫的母亲用过于崇敬的口吻娓娓道来,即使失败也来得极为惨烈果决,可真相与此背道而驰,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错愕感和本作想要深挖的情感相悖,我是很好奇男主如何面对自己父亲的那种伟岸形象的破裂,因为虫子与父亲实质上相差甚远。
当然,猴子担当了母亲这个角色同样也和母亲大相径庭,无论是性格、外形还是,气质。
这也由此引发了两种理解。
一个是认为虫子和猴子并不是父亲和母亲的化身,父亲和母亲早在故事开始就已经死去,形象在逐步淡化,而虫子和猴子分别是二者残存的执念,以并不完全符合男主想象的存在陪伴在男主身边,分解他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遗憾,但终究与久保的父母并非相同个体。
另一个理解则是,虫子与猴子才是父母的真实本性,流传在故事中的父亲和母亲也许完美无缺,也许毫无弱点,但绝不真实,绝不温暖,与父母在船上毫无形象的吃鱼,互相看不起彼此的小弱点,偶尔打趣调侃,这才是久保真正想要得到的一些东西。
两种看法都可以解释一些视角,但对我而言,两种看法都无法改善这部片子的遗憾观感,无论是传说中的父亲和母亲,还是作品中尝试树立起的红尘中的虫子与猴子,都既不立体,也不生动,这样的角色刻画,是很难让人真正感动的。
我对整个片子里几个镜头印象特别深,残念的是这几个镜头的惊艳撑不起来全片:外公第一次与久保梦中相遇,老人家仙风道骨,我当然知道这是个坏蛋,也当然理解最终对决时毫不掩饰的狰狞面孔,但是能不能别这样啊!
他初见面那个镜头多美!
另一处则是与小姨初次见面,鬼气森森,笑音细细,小姨那个造型也真是,传统古老但是有效的刺激啊【兴奋。
另外几次抬起拨子用力挥弦都做的特别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个镜头都做的不好的话,这片子就完蛋透了吧!
这是一个残酷的故事,一个少年,被迫在还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要直面世界,他可以发出天真的诘问:为什么外公和小姨要这样对我呢?
我们难道不是一家人么?
但是他得不到答案,母亲和父亲也没有给他机会得到答案,他从生下来就已经选定了敌人,或者说被敌人选定。
即使最终他得到了三件神兵利器,得到了初始的三根弦音,失去的就永远不会再回来,思念和记忆的力量的确强大,但是那无法真正代替相聚的幸福光阴。
这样的故事是有机会做的极有穿透力的,特别是它的音乐和美工毫无疑问极其牛逼,但是在这种强力外观加持下还是把故事讲得凌乱,Laika,你可长点心吧【不耐
故事情节不算脱俗,但也很合规矩的层层推进,能完整地讲故事就很好。
故事的开始是因为对父亲的渴求而不小心被迫流亡,只有打败了月神等人才能逃出魔爪,在途中“遇到”了猴子(母亲)、纸折的父亲、甲壳虫(父亲),他们历经重重磨难打败了坏人。
坏人自始至终都是月神一众。
这种奥德赛意义上的旅程可以说是大部分故事的结构,简单而实用。
是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一种,就本片来说,各个配角在征途中相继出现相继离去,各有性格各有担当,比如甲壳虫便是搞笑担当,猴子则是典型的情感担当,其间插科打诨擦出火花不一而足。
而最终都要导向一个主题,亲情也好励志也罢,整体上可以达到引起心理触动的故事。
刚刚看完幕布上放完最后一行字归于黑暗,从只剩我一人的放映厅徐步走出,虽然此时只是八月末,但我想这部动画绝对可以排进今年动画前三(疯狂动物城也非常不错,若还未上映的海洋奇缘也表现不错那么就是这三个了)。
若疯狂动物城倡导的是不同种族之间的平等博爱,是一种大爱,那么KUDO讲述的则是家庭的羁绊,是血脉深处的亲情与爱,是小爱,却因无处不在,而同样充满了力量。
正片结束后我认真的看完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字,确认这是一个亚洲人寥寥无几的制作团队,却因为对艺术的追求而精心制作出了这样一部无论画面或音乐都极其精良,充满东瀛风味的作品。
最让我感叹的是此作品在故事的讲述上既有美式电影干脆利落的节奏,也有非常有东方韵味的留白处理,这是我在其他美国甚至是亚洲动画自己的里面都很难看到的处理方式。
固然有些留白处理可能也有定格动画的经费与技术受限的原因,但不得不说在这样一部电影里这种留白再为合适不过。
此电影整体上略偏阴郁,但也不失温馨小亮点,尤其是结局处让我有些意料之外却又觉得理所当然,本来很忧伤的心情忽然就仿若被治愈般温暖起来。
这样一个故事,我找不到任何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讲述与表现它,满分💯。
ps:听说中国不会引进,这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但网络资源之后肯定会有的,强烈建议不要看枪版,至少也要看超清版的才能真的感受到制作的水准。
一开场的海面就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非常喜欢电影的画风,尤其是景色和环境,场面宏大,光影细腻。
折纸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些故事和画面背后会有有什么传说?
如果了解日本文化看起来会有更多共鸣吧。
故事的主题是父母亲人,生死的延续。
kubo的父母回来又离开。
小孩子在不断的得到和失去中,逐渐成长。
情节上还是弱了点,尤其后半部。
小朋友本来很高兴的推荐说烂番茄96%,看完后又觉得没那么好。
对小孩子来说不太容易理解故事的主题。
对大人来说欣赏画面和音乐就很不错。
今年的上映的动画片质量特别出色,比如《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海底总动员2》,《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回头想一想,如果一年之内有三到四部让你还能想的起来,觉得好看好玩的动画片上映,基本就会觉得今年的动画电影质量上乘。
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不同于以上几部动画片的定格动画大作——《魔弦传说》。
说起定格动画,80后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咱中国自己制作的动画片,比如《阿凡提的故事》、《神笔马良》(那个时代的中国动画,连日本人都羡慕不已),近期的定格动画有《玛丽与马克思》、《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僵尸新娘》、《鬼妈妈》、《小羊肖恩》系列等等。
由于电影技术的发展和CG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定格动画超长的制作周期以及其表现形式的受限,导致了定格动画发展相对缓慢,而且产量不高。
不过这部《魔弦传说》却打破了我对定格动画的认识,感觉叹为观止。
关于制作团队美国莱卡工作室,公司CEO特拉维斯·奈特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他老爸叫菲尔·奈特,耐克帝国的总裁。
也许是继承了老爸不安分的基因(老耐特在24岁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后,决定去卖鞋,着实让自己的老爸数落了一番,不过他依然坚持,最终成就了耐克帝国)他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动画公司,名叫威尔·温顿,当然那时他只是个打杂的。
不过不同于屌丝们的实习经历,他去的公司是老爸参与投资的,公司CEO也是碍于面子,让小奈特来公司实习的。
这家公司有一个牛逼的创始人,“粘土动画之父”威尔·温顿,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小奈特对玩偶动画有了兴趣;再后来公司濒临破产,老耐特干脆把公司买了下来,让儿子做CEO。
小奈特将公司名字改为了现在的莱卡工作室,接连参与制作了提姆波顿的《僵尸新娘》,制作并发行了《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怪盒子》等风格统一,定格动画结合CG技术的电影,这些动画也奠定了《魔弦传说》的制作基础。
关于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一个背负着家族仇恨的独眼少年Kubo,原本和母亲生活在海边的一处洞穴里,过着白天集市摆摊卖艺,晚上照顾母亲的日子,偶然一天因为忘记时间回家,结果引来了自己的杀父仇人,也就是他的阿姨以及外公的追杀,被迫与母亲分离,踏上了寻找传说中的神器和复仇的奇幻旅程,并最终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自我成长的故事。
有人觉得剧情是这部电影相对较弱的地方,估计是认为结局太容易猜测。
不过在我看来,其实瑕不掩瑜,故事里有我们熟知的少年的成长冒险,有对东方式亲情和孝道的温柔表述,有莎士比亚传统戏剧中对父权权威挑战的影子,也有印第安纳琼斯般的各种过关斩将。
故事里Kubo的母亲和父亲分别化作了猿猴护身符和甲虫武士,时刻陪伴在前往寻找神器的Kubo身旁,而的父权象征——外公,则是冷冰冰的月亮王的形象。
最后Kubo战胜外公的武器并不是苦苦找寻的神器,而是分别用母亲和父亲的头发制成琴弦的三弦琴,透露出浓浓的东方禅意——对于敌人最好的结果不是杀戮而是宽恕。
关于幕后制作在曝光的幕后制作中导演透露了制作的秘籍“实物模型+熟悉特效+3D打印技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画面的风格与传统的定格动画有那么大的不同,虽然是定格动画,表现力不逊于CG动画的原因。
不过因为基础依然是定格动画,所以制作模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是超多表情,超大尺寸的模型,每一个都是精雕细作。
因为定格动画的特点,每一个场景的改变,每一个动作的改变需要人工进行,每一帧的变化都需要在电影中最后呈现出来,因此平均每天只能完成2-5秒的镜头,制作周期总共花费了5年的时间。
电影总共包括70多个场景,400多位工作人员,每一天他们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将每一帧变化用人物模型表现出来,枯燥又无聊,最麻烦的要数人物的表情变化了,单单Kubo这一个角色就拥有4800万个表情,而且绝大多数只使用一次。
制作团队在传统定格动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比如用3D打印技术将模具打印出来,大大节省了手工制作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手工制作中出现的偏差。
比如利用CG动画展现在传统定格动画中少见的广阔全景镜头。
在这个一切都讲究投入产出比,强调快速投入,高效产出的时代,还能有人如此任性的用5年的时间制作这部可能收回不了成本的定格动画长片,着实让人感到敬佩。
而电影展现出来的东方禅韵和呼唤亲情至上的基调,也更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
感谢这个执着于匠人制作的富二代,才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出色的动画,所以大家趁着国内上映,赶紧去看看吧
感觉人物一张口,还是美国味。
月神外公的设定是冷酷无情,认为久保如果和他一样成为了神,就可以忘记这个肮脏的人间。
这点神似《竹取物语》中天将对人间世界的认知——人间的食物是秽物,堕入凡尘的神族吃了这些秽物后须吃下“不死之灵药”忘记人世间的一切,方可永生。
人间的感情是神所厌恶的污秽,只有摈弃七情六欲,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 很有些佛教无欲无求修成正果的意思。
外公出场时穿着奈良时代的服饰——佛教正是从此时传入日本。
母亲身穿战国时期武家已婚女性的服饰,暗示了她城主夫人的身份,当时日本的武家女性有习武之风——主要是武士刀的使用,雪猴继承了母亲高超的武艺。
当时战乱频繁,已婚的武家女性有时需在敌对的夫族与父族之间做出选择,而武家道德的要求是已婚女性从夫不从父。
追杀久保的小姨身穿黑色羽毛的鹤氅,(据说让制作人员伤透了脑筋,)似乎来源于《竹取物语》里提到的“天之羽衣”,披上后可身轻如燕,飞天而去。
久保在父母遇害后再次回到父亲残破的城内,印有家徽的旗帜自动飘下成为他的衣服,象征了他的元服礼——武家少年换上成人的衣服,从此担负成年人责任的象征。
平民身穿江户时期的和服或浴衣,盂兰盆节跳舞的人群是阿波之踊”。
久保,这个独眼的男孩,正直、善良、孤独、渴望父亲的爱,和全家的团员。
虽然,最后他享受到阖家团圆的快乐,但却是另外一种形式和方式的,母亲变身成真是的玩具猴,父亲被迫变身成甲壳虫,而且还是失忆的。
在历经艰难的路上,三个人(呃,确切的说是一个孩子,两只动物)相互扶持,一起去寻找丢失的三样宝贝,力求打败月神。
最后父母被自己的阿姨杀害,自己亲手又杀了阿姨,外公追杀自己,自己却打败外公,最后祖孙俩相依为命,电影的最后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显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宽容。
电影总体上说不属于轻松型的,开头的部分,汹涌的大海,雷雨交加,已经铺垫了电影的情节。
以日本为背景,穿插进去很多民俗,民风,二弦琴,折纸,魔法。
很特别。
推荐
美而无趣 但还是太美了 导演一定很温柔吧
各种奇怪的混合体。西游记?宝莲灯?月下老人怎么能这么坏!浮世绘风和美式动画合体。。。
莱卡对定格动画的理解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虽然充满了笑料和萌点,但本片骨子里就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结尾久保除了回忆就只剩下形单影支的一个人,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极其心酸的事情么?到头来每个人都逃不过这样的宿命……怪不得把马修的老婆看哭了9次,so much pain……
公映3D
入戏后就很感动,为Laika鼓掌!(在影院观看的盆友记得等着看正片后的小花絮)
《魔弦传说》本年度最大的观影惊喜!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地展示了一个想象中的日本美学,说了一个很东方的接近虚无主义动机的主题。Focus Feature敢给Laika投这个题材真是有胆有识,不由得心生敬佩#怒赞业界良心!请务必看结尾花絮,话说天朝做动画的看这个不汗颜吗?#
预算:6000万首周末票房:1260万北美票房:4802万全球票房:6992万上映日期:16.08.19上映周数:15周分级:PG最高院线数:3279北美最高排名:3
服气,集大成。也许是史上最精美的好莱坞东方黄皮西方白心香蕉动画(但也因此可惜只能停留在“精美”)。侧面映照出我们已经到了该向国外去学习如何更恰当地运用东方元素的地步了。剧作虽稍显单薄但对于动画而言已经足够,非常棒的落位点。
明明是三根弦为什么要叫二弦琴?
怎么这么无聊
技艺10 创意8.5 剧情7 有了rapid prototyping和3d打印技术 定格动画再也不用一个一个小模型的上颜色啦 于是Kubo有了11007种嘴部动作……厉害!动作戏非常干净利索(有几处甚至有点可怕)反而是感情部分显得中规中矩 海浪部分也是实景拍没靠CG好惊艳!
看完鞋狗看这个,这真是laika最烂的片,一般动画片我都尽量不给低分,这部。。。
家族内战
受不了日本人会有美国人的body language
从某种角度看, 金羊毛版辉夜姬。
一切都新鲜的传说,造型、故事、配乐、特效…样样出彩,情感满满,莱卡走出小格局的集大成作。
Ahhh...I'm sorry, but this story is boring so much. I'm even foresee every part of it. Seriously.
那些小时候看哭的东西,哈利波特里面关于爱的东西。零零碎碎的我知道我遗失了什么。我开始喜欢那些暧昧性的东西了。生活太真实,童话故事的美好还是留在小时候吧。或者自己此刻也像那个小孩一样,固执的想留住仅存的那只眼睛。
出彩的地方还是在于动画和效果吧,故事其实是一个满平常也老套的故事,家族的仇恨,小孩子的成长,最后把久保换成大圣,魔琴换做金箍棒,妖怪换成里面的虫子,估计就有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味道了。不过惊呆的还是后面花絮中看到电影里的骷髅怪真的是模型搭建出来的,厉害了。【原来所有的都是啊】
三星半,久保技能点全在弹琴上,却全片都在找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