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片尾印象深刻:白天气势如虹地赢下一场官司,可是看着痛哭的原告,辩护律师Martha Costello心里只觉得沉重。
晚上Martha回到一个人住的家,点灯照亮幽暗的小屋,钥匙落在桌上“啪”清脆的一声,Martha放上Sam Cooke的老唱片,抱着自己的双臂起舞,可仍然难忍心中的压抑和悲痛,潸然泪下。。。
正当我感叹,“女斗士如Martha也有崩溃的时候啊!
”镜头一转,只见Martha再次英姿飒爽地站在法庭上的身影。
这一刻我才明白,女强人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她们流泪不是为了消沉,而是为了振作。
女强人的强人之处不是不知疲倦,而是累的时候,她们有自我调整的智慧,然后一个华丽的转身,让你看到的永远是意气风发的她。
法律小白看着有些吃力,节奏很紧凑 ,很过瘾。
it is appealing生活很复杂,那些让人陷入挣扎和深思的,那些不是非黑即白的,法律无所界定的,不可直接诉说的灰色真相该何去何从?
学到了“无罪推定”,在生活中受到诋毁和恶意攻击时,无需自证清白,试着找对方逻辑的破绽。
不同角色的行事风格的迥异在剧中也得到很好的演绎,这个对比很有意思。
clive和matha,nick和nimnh,billy和john还有其他的clerk两个小实习生的介入也给这部成熟的快节奏的政律剧增添了很多彩头。
看到了懵懵懂懂的自己呢。
costella太有魅力了,她清晰承认她不为官司打赢了感到骄傲,这只是一份工作,她只是在努力做好她的工作罢了。
工作十几年,她还是会感到自责,会回到家播放自己喜欢的cd,独自啜泣饮酒。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律师在为“坏人”做辩护的时候,该如何平衡良心和正义的。
或许只是要维护法律的正义会轻松很多吧。
坏人也有辩护、得到缓刑、减刑的权利。
女主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了,她说当事人就是她,她就是当事人,他们是一体的。
她信誓旦旦对比利说NO one between us .只是在一天忙碌工作结束,没有工作伙伴、情人和孩子的陪伴,她是否也会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我像clive一样发自内心respect her.在接到案件时那份坚定、果断、决绝、强责任心配上敏锐的洞察力和超高业务能力,同时又有原则和良心,对正义和法律的热忱,谁能不爱呢?
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律所里的小团体的拉拢“i feel dirty”,她是真心觉得这是一个大家庭,她太真诚了。
像shoe lane的小太阳。
隔了几年看第二遍,感受果然大不相同。
第一集Matha跟她的pupil解释司法正义的那段,我的认同感比几年前更加强烈。
Martha说(大致意思),重要的不是把这个人送进监狱,而是让这个人接受一场公平的审判。
我在看到这句之前都一直在纠结,辩护律师们在做这个职业的时候到底怎么去建立他们的意义感,看到这句我才知道。
他们维护的并不是被告的利益或者一定要相信被告的无辜,他们维护的是司法本身的公正。
这个维护司法公正的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辩护律师的存在使得被告的声音可以被更合理的、用更符合法庭规范的方式被听到。
在审判的过程中,作为弱者的被告的声音被听到,本身就是体现的公正性。
二是辩护律师不断地在法庭中推敲和质疑警方和检方的办案取证过程,实际上客观促使了警方在办案过程中更加规范化、检方的证据链的构建和呈现更加有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排除非正常状况下的栽赃,必然还会有警方或者检方无意中的失误被辩护律师发现,或者有一些办案流程上的漏洞被辩护律师利用。
特别是在那些警方检方都明确认为被告有罪、但辩护律师成功发现并利用了这些失误或者漏洞的案件,例如这一集中提到的没有指纹的门把手与受害者、社工的证言不合,受害者指认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不够客观,被告赢得了无罪宣判之后,不管是警方还是检方,在他们后续的办案过程中一定都会更加谨慎,而立法机构可能就会根据这些案例来出台更客观的法律法规,例如指认犯罪嫌疑人时强制要求双盲实验,即设定程序的警官应是不知道犯罪嫌疑人的人,或者更加彻底的采用严格随机程序。
这样一来因为辩护律师的存在,整个公检法体系都可以更加完善。
我现在觉得,大概有一些辩护律师就是怀着这样的意义感在工作吧。
他们当然也享受赢一场案子带来的成就感,但当他们被指责他们在为坏人辩护、没有良心时,他们知道自己是无愧的。
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个案子而工作,他们是为了这个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努力。
这也是我这几年越来越明确的观点。
比起人来说,制度本身的完善更加重要。
在法律中表现出来的样子,大概就是,即使大家都觉得一个人有罪,但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审判过程无法判定这个人的犯罪事实,那么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觉得他有罪就把他关起来,因为下一次再有一个类似的人时,我们仍然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只能仍然是“我觉得”。
长此以往,就乱套了。
第二集结合上一集中我对Martha作为辩护律师的成就感推断,就很能理解Martha从来不为强奸案辩护的原因。
一如上一集中的描述,她并不是认为suspect不值得被辩护或者不值得公平的审判,而是她认为强奸案的取证、断案过程整个都有极大的漏洞。
一开始她对pupil说,有百分之八十几的强奸案中的被告被宣判无罪,可见强奸案定罪在司法层面上就是非常困难的。
根据上一集的逻辑,如果这个困难理论上来说是可以通过努力被克服的,那么也许作为辩护律师,Martha觉得是可以去做辩护的。
但Martha后来在法庭空隙又对pupil说她reads about rapes, writes about rapes,然而整个司法体系对强奸案的定罪过程并没有改善到她认为可以通过辩护律师的努力就能够达成的程度,所以她一直不愿意做强奸案辩护。
换句话说,我觉得强奸案辩护对于她来说,助纣为虐的风险高过了她期待的对司法体系的改善,所以她一直拒绝强奸案。
从业17年来,她第一次做强奸案辩护。
那么,又如何去合理化这个第一次呢?
因为Billy跟她强调了,这次的案件对于她申请silk的重要性。
Martha的让步在我看来并不是对Billy的让步,而是对她自己的原则的让步。
Martha到此为止一直是以一个内心纯净的形象出现的,她追求她认为的司法正确,不怯与人争辩,也不以争斗为耻。
可是她一直是饱有同情心的,她出身公共学校、住疑似basement的简陋房子,她知道一个痛苦长什么样子。
所以她同情那些会被辩护律师一遍遍询问性史的女性,所以她一直不做强奸案辩护。
这是她的底线。
但是她也想成为silk,成为她对pupil说的可以选择case、可以有时间休假的QC,所以她试着放弃了一点点底线。
我猜,在她放弃那一点点底线的时候,她大概已经隐隐知道,等到case结束,如果她赢了,她可能要一个人慢慢啃自己的痛苦,感受一部分的自己的消失。
为了达到一个重要的目标而打破底线这种事情,我一直以为是一旦发生再也回不了头的,只会一步步蚕食掉剩下的底线。
就如如果一个组织认为,为了达到组织内部成员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的目的,他们可以去掠夺别的组织的财产,那么下一步,也许就会觉得在掠夺过程中伤害甚至误杀他人也可以接受,在下一步,也许就会觉得与其一次一次地动手抢,不如干脆把要掠夺的那个组织的人用生化武器杀死更省力气。。。
但也许Martha不会。
她没有赢了case的喜悦,回家之后仍然能感受到痛苦,对原告女性也心怀同情。
对她来说,这次的打破底线,也许不只是捅了别人一刀,也是捅了自己一刀,所以她会记住,她下次可能就不会再捅这一刀。
然而我仍然觉得,大多数人,在短暂地哭过之后可能就忘了这时的痛苦,伤疤好了之后,下次捅别人的时候,再也不会误伤自己。
第一季客户是普通罪犯,第二季客户是高级罪犯甚至超级罪犯,第三季却是要对抗执法部门,然后在最后一刻,质疑法庭和法律的意义。
第一季的时候女主为追求皇家律师的荣誉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永不言弃,她无法理解贩毒的孕妇明明可以脱罪却宁愿认罪只为了进监狱避难。
第二季的时候她仍然艰苦奋斗,原以为位阶高了自由度大了权利能力也大了,就可以更好地维护正义了。
哪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毒枭可以操控监狱和律师,贵族阶层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还有越来越复杂的案情和再也不是非黑即白绝对对立的原告和被告。
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真相三缄其口,是因为那些法律涵盖不了,法庭判决不了,检察官起诉不了,警察打击不了的,难以言说的原因。
、女主以为成为皇家律师就意味着更自在人生吗?
也许是的。
看那三个为大学生辩护的皇家律师,他们驾轻就熟,酬劳丰厚,只要给证人扣上Liar的帽子就赢了。
不论律师的专业程度,哪怕只需他们的高中教育水平应对那些也许从小就只能在饭店打工的服务生,也可以雄辩之才碾压吧。
可惜女主不是这样的人。
她更加狂热地为客户脱罪和执着地追求真相。
为Brendan Kay脱罪,就需要Brendan说出真相,然后Brendan就只有死。
这一点观众清楚,然而Martha不一定。
她也许对这个领域非常陌生,因为她不知道,也不相信能够有任何权利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她觉得脱罪对Brendan才是公平的,因为他是被操控的孩子。
然而她对Brendan的鼓励鼓舞安慰,难道不是对一个无知孩童的操控吗?
Brendan对利弊毫无判断能力,他只凭善良,他永远诚实。
所以无论Brendan应该说,应该不说,女主应该帮他脱罪,不应该帮他脱罪,最后都成了困局。
毕竟Martha是在以她认为最正确的方式,照顾这个孩子。
而也许顶罪进监狱,Brendan也还是会死。
我们无从得知。
当然,Brendan的死让Martha意识到,毒枭是来真的。
她也许真的不怕,但她终于打开眼界,看到了一点原本法理世界看不到的东西。
然而此时的她,还没有失望。
她感到万分的愤怒,却无法反击,只好不再淌那蹚浑水,老娘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Billy十分心累,然而也只好顶住压力,帮Martha躲避毒枭的聘请。
到第三季,执法部门成为了对立面。
其实第二季的时候Martha已经从一些官司里发现警察会为了执法的方便,为了铺网抓住犯人,甚至只是因为无法用正常手段将罪犯绳之以法就干脆伪造证据,也算是栽赃陷害的一种吧。
其实将罪犯绳之以法是对的。
但是程序正义,法律正义里的一部分就备受挑战。
第二季的对手如果还能够被碾压,那么第三季的对手就真真的是有备而来,水平又提升了一大截。
当然,第三季里女主也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就是越来越情绪化,对案子越来越不冷静,对客户越来越不客观。
她要十分用力,才能维持rational。
女主,已经在近乎偏执地追求真相和正义了,然而所有的人和事都在阻止她接近真相,也有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闯进来,不但扰乱了案情,也扰乱了女主的信仰。
第二季最后一集,她和魔鬼做了交易,动机仍然正面,真相也确实符合判决,但女主的防线,已经有漏洞了。
第三季第一集一开始,她已经崩溃一次。
剧中的时间线是在第二季季终的一年后。
想必这一年里她已经见识了足够多法律被挑战,而自己又无力挽回败局,无力维护正义的案子。
她以飞蛾扑火的姿态奋不顾身一如既往地去为客户拼,争取最大利益。
然而,以前那种随随便便碾压控方,轻轻松松帮客户全身而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她不断妥协,不断和客户谈心。
以前可能谈一次就够了,现在要多谈几次,才能把客户的真话套出来。
Clive学了一次,已经觉得这种方式让他精疲力尽(对待女人他绝没有精疲力尽的一天),可想而知现在对一个客户要谈心N次,是一件多么劳累的事。
更重要的是,你对客户表露真心,让他们信任你依赖你,相应的,你也会对客户产生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
谈一次可以是逢场作戏,谈几次。。。
所以Martha的情绪失控和对帮助客户的偏执也就可想而知了。
前两季Martha还是回家加班的,第三季每次加班看到的都是办公室的场景了。
打击,劳累,投入感情,伤心,再打击。
第三季的实习生不给力,但一个人的过度专注和痴狂,会将自己和身边的人隔离开来。
Clive前所未有地数次表白,换来的只有拒绝甚至冷漠。
Billy不愿吐露病情,然而Marsha也没有进一步的关心,也没有像以往一样在酒吧喝酒谈心。
她没有打电话给妈妈,没有打电话给爷爷(还是外公),她的世界只剩下案子。
然而这些案子还那么地糟心。
她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爱着她,她只是在燃烧自己。
燃烧自己为了什么呢?
为了自己仍然相信的法律与正义,公平与真相。
这些东西还残存在她心里,一次一次被现实击碎,她一次又一次重整旗鼓冲锋陷阵。
然而前男友的案子,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男友所有的话,都是谎言,除了一句“我没有杀他”。
Martha不断问,不断得到假的信息,然后在法庭里被碾压,被突如其来的案情真相驳得无所适从。
最后她终于得到了所有的案情真相,又发现案情真相不是事实真相。
还有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就是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真正的罪犯都尽在掌握。
她,一个皇家律师,自以为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真相,结果真相一直都握在罪犯的手里。
警察没有,检察官没有,法官没有,法律是一本书也没有,真相,只在罪犯手里。
而女主之知道真相,还是因为罪犯的代理人冒着必死的决心告诉她的。
而法官和法庭,还因为真相不可提供证据为由,让陪审团忽略真相的发言。
多么讽刺。
多么心酸。
这一点,Micky Joy懂。
所以他阴郁,不择手段。
(好反讽啊他的姓是Joy,Micky是Michael的衍生名字,Michael的意思是“没有人像神一样”,而同时Michael在圣经里还是与魔鬼对战的大天使。
)这一点,Martha突然看到,所以她信仰崩塌,终于身心俱疲,质疑一直以来追求的事业,也在质疑:“我是谁?
”有人说她回家了,所以最终消失在Billy和Jake的视野中。
是的,她需要回到最初的起点,去思考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思考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Clive是爱的Martha的,我不怀疑。
然而Billy是爱她且懂她的,所以才能找到她在哪里。
Martha最后转身,向前走两步,看着被Jake搀扶着的Billy,知道有人能够好好地照顾Billy,她就可以告别了。
她不是不爱Billy,她不是不知道Billy爱她,甚至Billy重病在身,他需要她,然而她已不属于这里,这里是Billy的家,以前也是她的家,以后,不再是了。
欢迎纠错。
p.s. Given Name MARTHA: From Aramaic מַרְתָּא (marta') meaning "the lady, the mistress", feminine form of מַר (mar) "master". In the New Testament this is the name of the sister of Lazarus and Mary of Bethany (who is sometimes identified with Mary Magdalene). She was a witness to Jesus restoring her dead brother to life.
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Silk,节奏快,制作好,演技精湛,剧情抓人。
工作几年后,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回想到这部剧,浮现在脑海里的是“精英的孤独”。
Martha一直一个人,大家爱她、尊敬她,但她始终一个人。
她选择了alone,专业技能和人品是她的铠甲,shoe lane是她的安全屋。
爱死了Silk身上那种精英的破碎感和孤独感,Martha是,Billy是,甚至Clive。
精英有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与专业素质过强的孤独。
Martha为藏毒的年轻妈妈申请减刑的时候,她说不想减刑,外面的世界比监狱更残酷。
Martha是孤独的。
当QJ案控方律师的时候,她因无法与辩方律师开展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恼,她“碾压”别人的时候,是孤独的。
但她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家律师,她被尊敬、爱、欣赏、感谢,这种孤独在被独有的方式填补着。
精英也有情感归属的孤独。
她在家开啤酒、熬夜看Brief的时候是孤独的,抱着自己跟着音乐跳舞是孤独的。
但她选择了孤独。
也许成为某人的女朋友、妻子、母亲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对抗孤独的方式,但对她不是。
在难以融入的社交场合中、家庭关系中,在不同水平的认知碰撞中,会加倍孤独,所以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应对排解。
曲高一定和寡,与众不同一定不被理解。
Lonely和Alone从来不是一件事,与其进入漫无目的的人海,不如与自己相处。
人生而孤独,我们所做的一切,组建家庭或是拼命工作,读万卷书或是行万里路,都是在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抗孤独。
我们喜欢Martha,就是因为这样一位看起来孤独的女性,能如此坚韧、正直、温柔、勇敢,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跑出自己的生命回响,因为像她一样的存在,才让我们在同类共鸣中找到role model,而觉得不再如此孤独。
1.永远不要表现主动表现你的善意,在事实没有呈现之前,哪怕被人误解也不要抗辩,真正有眼光的人会看懂你。
2.不煽情,不滥情,不做滥好人,帮助别人的方式尽可能彻底,要不就放手不帮,别抱着一副拯救世界没你不行的姿态,没你说不定更秩序井然了。
3.有时候适时的装傻是大智若愚,坚持自己的立场,就算孤独,也做一个在半夜独酌赏歌,成熟理性,睿智有原则的女性,时间会证明,主角自然得到惺惺相惜同仁的认可,否则,那些你祈求来的虚情假意,不要也罢,鸡肋而已,装点自己都觉得廉价,不是吗?
某些问题选择的博弈,就像《十二怒汉》,多想想十二怒汉和女主。
4.Martha每次接案子brief都很急,没有时间调查取证,全凭经验吗?
怎样在最开始就判断每起案件是无罪辩护还是有罪辩护?
5.跟BL 的区别是,教化启蒙型的律政剧,非一集一案,贯穿主人公内心深层挣扎,办公室政治etc,有点类似《裂痕》,每个小徒弟的失误,都让我很有代入感,而每个办公室政治的梗,都让整个故事不那么空中楼阁,相比较BL 讲难以言说战友情谊,架设在同一利益(一个事务所,竞争silk),让我觉得更有紧绷感,当然,这种紧绷感带来的BL庭审强烈演讲技巧完全不同的感官,少了幽默感,多了些政治戏,BL 在每个案情的戏剧性和closing上下功夫,而silk在一气呵成的剧情中暗埋伏笔。
6.看点还在于,billy每次都会放出一大块肉,然后等着看俩困兽撕扯竞争的精彩好戏。
7.Is gone?
what?
your charm.失去魅力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是直面生活的开始,开始狼狈,开始不知所措,一切开始变糟糕,然后当事人成熟。
8.有时候你觉得事情不能更糟了,马上要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了,事实上会更糟,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事情没有变更糟之前,做好所有准备,策略上的和精神上的。
9.刑事犯罪律师有时候比政治家更丑恶。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伪善和毫无帮助的怜悯,我们需要比阴谋家更有历练的心智,才能扬言置身事外,远离是非,获得回回头彩的幸免,有理有据的攻击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PS:金发白肤红唇配经典款墨镜,你要性感到没有边界吗吗吗吗!!
女主太帅了啊!
看到第五集决定加成五星,主线是女主的梦想就是成为皇家律师,每集都会有一个案子的支线剧情。
前面四集女主都是作为辩方律师,即被告,第五集她做控方律师,控方希望提出杀人未遂的控告,但她认为被告不是故意杀人,只是严重伤害而已,可是如果不遵从控方的想法,将来律所会损失很多资源。
这个案子还在打的时候,她去参加了皇家律师的面试,面试官是英国排名第一的女法官。
面试官问她最近的案子怎么样了,女主便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她并不想赢这个案子,面试官说控方不在乎输赢,而是presenting the truth,女主豁然开朗,在法庭上帮助对方律师赢了这个案子。
当然结果是控方不愿意再和这个律所合作了,并且状告两个律师在私下已经达成共识,中间的事情就不赘述,第六集女主做上了皇家律师。
写到这里很难三言两语描述女主,因为这个人物太立体了,剧中其他人物也是。
女主算是独立女性,同事形容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她每天都在工作。
女主真的很喜欢做律师,她的信条是“判前无罪”,所以很多看起来罪恶滔天的被告,都因为女主得到应有的辩护,女主认为要维护司法的正义,所以不应该被感情牵着走。
她将这一信条贯彻了整部剧,也让观众逐渐接受这一信条,总之就是太有魅力了。
在个人情感生活上,她和clive以及billy有牵扯。
c是她的同事,也是皇家律师的竞争对手,他们40109以后女主怀孕了,但女主只是告知了孩子父亲这一事实,没想c负责。
c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很花心,和实习生地下恋情,甚至想背叛上级,一直为了自己的利益花言巧语。
他知道女主怀孕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她做手术,后来又利用孩子父亲的身份来争取留在chamber。
而b是所有律师的上级,负责律所的资源洽接,给律师分配案子。
b面对下属的背叛一直隐忍不发,将女主当作工作机器,甚至不想让女主做皇家律师怕她失去工作积极性。
但他又对女主莫名的袒护。
前面说第五集的时候女主让律所失去了一个大客户,第六集时有另一个人说,如果女主愿意接下第一集的client的案子,就把所有初级律师的资源给到律所。
b就找女主,让她把手头的案子放下,女主拒绝了,然后b就打电话跟那个人说了,当然最后还是达成了合作意向。
但是这两个大猪蹄子,在女主面前绿叶都不是!
女主赛高!
martha赛高!
迫不及待看第二部了~ps 弹幕好多人问女主口红色号哈哈哈😄
最开始的时候是冲着RPJ去的,而且本身我不是很喜欢女主太强势的电视,所以在第一集的时候,我其实没有觉得Martha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但是不得不说编剧的强大和MP出色的表演让我摒弃了对Clive的偏爱,把Clive写的有点无能,好像没什么正面表现他打赢的案件,本身是个很善良软弱的公子哥,被Billly欺负的不行那哈哈哈。
MP和傲骨贤妻的Alicia不一样,Alicia丈夫后来也改过自新,有一双健康的儿女,但是Martha只能一个人放着音乐来盖住哭声。
配角也都很出彩,爱偷东西的帅哥nick和像猫似的niamh,腹黑boss billy,各方明争暗斗,果然办公室也是充满硝烟的战场,期待第二季
人人上的视频少之又少,最近捡起了这部老牌英剧来看,越看越上头。
很多法律知识不完备,对英国法律体系的不了解,只能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看这些论点是否能接受,记录下来随时更新。
第一集 女主坚信“无罪辩护”,因为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的不公正从而使当事人无罪释放,“好人”想要推波助澜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却多此一举,从而使案情翻转的例子这部剧中出现多次,这是对是错呢?
女主是如何做到在世俗标准,法律标准,和职业操守中寻找到自己的相信的准则呢?
她相信无罪辩护,相信证据,相信自己的客户。
客户欺骗了她,最终送上了那枚证明罪证的勋章,她会选择上交。
第二集强奸案。
欣慰的事国内也开始讨论这类议题,但目前关注点更多的是女性应该站出来,已经是一大迈步。
而本剧关注的点明显更deep,rape能申诉成功的案例比率低,取证极难。
本集探讨的是如何界定rape,女性觉得被侵犯而男性却觉得是正常sex,然而,only yes means yes。
女主意识到原告是被侵犯了,然而她依旧帮助被告打赢了官司。
Not guilty until proven,这可能是女主相信的原则,自己维护客户的利益,而结果是由jury裁定。
第三集警察钓鱼执法,然而程序并未公正,嫌疑犯被无罪释放。
其中,青少年嫌疑犯被律师冒着极大风险保释,却依旧消失去见皮条客,甚至错过了母亲的葬礼,未成年人没有对是非对错孰轻孰重的观念。
第四集种族歧视。
这个角度打破常规(老美学一学),两个至交同事在私下开玩笑的言论被第三人举报,这算种族歧视吗?
女主没有否认这一言论,但就言论代表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进行说明,律师的意义再次被拓展,尽力将当事人当时的心情心境进行解释和说明。
第五集暴怒而打人致残的老师。
本集女主作为控方律师,敏感地发现了被告有隐情,意识到:作为控方律师并不是为了使自己一方赢为目的,而是尽力去还原事实的真相,此处有平衡。
第六集过程的正义和结果的正确,你选择哪个?
女主选择了理想的过程,她的client因此免罪,后被虐杀。
She tried her best,勇于和黑帮势力作斗争,然而结局是悲伤的。
这个讨论似乎没有答案,而女主再也不接这个没有底线的事物律师的案子。
备考期间无意间发现了这部剧,随后看得停不下来!
女主让我对英国律师事务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觉兼顾了部分侦探的职能,很多时候都在想女主是怎么想到这个破案思路的呢?
并且也是真的需要很好的口才,我感觉女主总是在法庭上即兴演讲,只能说我边看边觉得我真是有自知之明,没有选择法律专业。
但是剧情中有一些小的漏洞(可能是我没有想通剧情间的联系),那个偷丝袜的贼究竟怎么处理的?
以及,最后一集真的爽死我了!
在屏幕外疯狂鼓掌👏
看了三集,弃。跟美国律师剧比起来,太矫情了。特别是这个女主角,好像自己很有原则的样子,其实就是活不明白啊,矫情而纠结。而且庭审环节弱爆了,难道英国的法律界这么弱??为了腔调勉强多给一星. 2016.2, 陈文敏教授推荐我看这个剧学习法庭英文= = 好吧,Karma呀~
太好看了……
有的地方太专业 不懂 不过整个的明争暗斗 和辩护过程还是很靠谱的 billy是个好领导==
女律师诶。ep1说一群人强奸女的让她怀孕然后当drug mule,生了孩子再把孩子卖了,再强奸她再生……生了五次。她跟律师说我在监狱挺好的我不需要减刑……太惨了宝。ep2女主要为强奸犯辩护,熟人作案,她带的男律师说女的确实会撒谎太典了。牛,女主为强奸犯辩护,荡妇羞辱编故事。赢了,让那个被强奸的女痛哭流涕扫地出门。我真服了,男编剧能不能写点正常女律师?实习生尼克真的太垃圾了。偷东西,跟带他的导师意见相悖当着client面反驳女主。这种人。
女主演技一流
大爱BILLY隐藏在不动声色里的老谋深算。。。。
控方和辩方是一个事务所的。。好神奇。。
看完这剧又拣了一枚阿姨回去 ( ̄y▽, ̄)╭ 个人魅力放光芒什么的 等s2!!
并没有吹的那么好。大概和我的期待不符吧。案子是不错,但是我想看办公室政治来的……
以前看人家blog说看律政剧是中年妇女的标志,当时是指傲骨贤妻,我一集也看不下去,现在默默看完一季silk,才猛然想起那句话来。。。
外行看热闹
21/12
男配帅!
真看不下去 看得我呼呼大睡
看得好累。
不是我的菜
成为QC前基本每天都要读几个小时的case brief,不能挑案子,随时时刻emotion detached,上庭后逻辑速度要飞快……这行没有非常人的心智早就死了。
典型英剧。紧凑冷峻。
没看完,觉得庭上的内容太少了。。。
s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