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诗读不懂就对了。
艺术这东西越不懂,就越见高深。
《恋爱中的宝贝》应该列在此类。
《宝贝》是04年情人节推出的影片,在事先没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宝贝》一定是让坐在电影院里携手看电影的情侣们大跌眼镜了。
看到网上有对于该片的类型说明:爱情/魔幻/现代。
这的确也能概括出该片的一个主要特征。
按照该片的美术指导叶锦添的说法还应该加上一条“超现实”。
可能因为选择在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放映,所有的人对它的期待是一出彻头彻尾的爱情剧,结果超出想象是,莫名其妙的情爱故事里时时跳出些惊悚的情节。
但和同期推出的几部影片如《大城小事》、《花好月圆》等六七部影片来讲,我觉得《宝贝》还不能算太坏的影片,至少它能算是导演李少红的一次尝试和挑战。
熟悉李少红是从她的《大明宫词》开始,很多评论者对它的莎士比亚式的台词表示不满,而我却是恰恰受到了它那些优美台词的蛊惑。
第六代导演要还原生活的本相,第五代导演还保留了一份理想主义的色彩。
也许我更倾向于电影是作为生活的弥补而存在,唯美的艺术是必须的,并不等于我们会让唯美覆盖了生活本来的意义。
我得承认我并不是太喜欢贾樟柯的影片,他拖沓冗长并随意的叙事就让我受不了。
电影为什么非要说一个故事,也是我不能理解的概念。
我觉得电影可以不必以情节取胜,说故事说得最好的好莱坞,获得的最大票房并不能代表它们都是艺术的精品。
以情节取胜的影片有时更容易陷入恶俗的窠穴。
好莱坞设计的情节套路还不足以让观众们厌倦吗?
真正的艺术品没必要刻意地拒绝大众的口味,更不必迎合。
看不懂,不算一部影片太糟糕的缺点,我想一个导演创作了一个看不懂的影片,至少说明他在制作一个自己的艺术品。
看不懂的影片也不少,比如《2046》,比如《桃色》,都是属于故弄玄虚的姿态,这姿态有时也是可敬的。
看完《宝贝》,让我最感触的是现代人的不安全意识。
通过宝贝的精神病的症候集中表现出来的,宝贝的精神危机影片一直穿插、追溯到她的童年时期,这里动用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女主角的梦境中不断的出现被人追赶,房屋拆卸、屋顶被掀,无处藏身,一只黑猫幽灵般的袭击过来。
这些意象虽然不新鲜,但也足够真实和恐怖,只是这些恐怖的意念被影片集中放大了。
精神危机的症候也表现在男主人公身上,独自在海边度假,对着摄像头表白自己的心事,一些从来不曾跟人分享的秘密。
在生活中,他常常背叛自己作为丈夫的角色,无法对妻子做到忠诚,可他最终也发现他的妻子也没有对他忠诚,而背叛他的恰恰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宝贝说她爱过一个人,那个人已经在她的身体里。
她为了证实这一点,留给观众最后的恐怖镜头,男主角夜里发现地下一摊血和不远处剖腹的宝贝奄奄一息,以及宝贝远去的灵魂,影片在此时戛然而止。
最后要说的《宝贝》被评为十年青春烂片之一,足以说明它给所有对情爱和青春有所期待的人构成了某种挑战和威胁。
《宝贝》超出了我们的“阅读期待”,像一个不会出牌的新手,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出什么牌,总之不符合常人的逻辑,但也自有他的可爱之处。
这部电影就像直接投射着我的内心,童年的不安全感导致更加自我,更加执着于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人,又或者说寻找自己,肆无忌惮地寻找来源于内心净土的渴求,目空一切地,比任何重要都重要,狂欢很闪耀,不是奢靡浮华的狂欢,是只是狂欢的狂欢,不是凑合和滥竽充数的,是真真正正地完全契合,只属于她的,她以为她找到了,但是不会的,即使想法相同的两个人,也终究不是一体……于是,她孕育了一个完美爱人,因为外界的爱都远远不够,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像黑洞,永远无法充满,现在她要亲手捧出这份最真挚最浓烈的爱了……李少红对意识和情感得拿捏真厉害,直接却不夸张,浓烈的情绪喷涌而现在眼前。
我想我看到的应该不是完整版,但是这并不重要,并不影响这部影片在我心中的地位。
看之前,我是先在网上浅浅了解黄觉、周迅的,黄觉像是一位思想丰满的诗人、周迅像是永远自由的旅人。
诗人从不婚主义到儿女双全,旅人拥有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如今孑然一身。
看之后,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80年代的人们精神世界不够成熟,都不能用丰富来形容,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贫瘠的,他们难以启齿怎么孕育生命这件事情,每当孩子向他们发出对生命的疑问,他们总是随便扯个谎,这点在我身上也是有感同身受的。
他们将性爱隐晦起来,拿烂布包裹起来。
而宝贝不是将生命作为玩笑一听而过的孩子,宝贝拥有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探索精神,她被别人看做疯批,但是她却是自己的宝贝,她不能融入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精神,她便一手从零创造了自己的精神。
她一路寻找,不被父母理解,不被世俗理解,无需理解。
是欣喜是遗憾,她找到了刘志,她用她的精神世界与刘志擦出火花,刘志从宝贝那里找到了刘志也无以言喻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哥们”眼中被叫做找新鲜,叫做魔怔,是啊,是,是魔怔,是不被认同的精神共鸣。
宝贝最后剖腹而死,宝贝觉得自己不干净了,我的看法是她在刘志出走这段时间留宿在了残疾少年的宿舍,假孕的万分之一的心理障碍降临在了宝贝身上,更是使宝贝分不清理想与现实。
宝贝爱的是DVD里的刘志,是理想的刘志,不是现实的刘志,现实的刘志是需要沙发、大床、带传真电话的刘志,是想给宝贝富裕生活的刘志,这没错。
这也是宝贝崩溃的起源,他们的矛盾不是婆媳纷争,不是房产证署名,是真正的不能调和的理想与现实,因此他们出现了裂痕,不能缝合的裂痕。
剖腹之前宝贝剃下了眉毛,像个孩子。
[这不是影评,这只是个人的小想法。
简短附注装不下,只好写这里。
]爱一个人就要让Ta因自己而觉得更幸福...如果Ta让你觉得倍儿飞,倍儿精神,还有一点儿小紧张,就请好好照顾Ta.我们需要的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
那些关于飞翔的若干个梦,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像我始终想要温暖你的决心。
我们一起跑到阳光下的草地上玩儿遥控飞机,我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杯子,我们一起开车周游全世界。
你说,好不好?
现在的我比较喜欢斯巴鲁森林人。
我们去德国,那有我向往已久的森林;新西兰也好,据说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令人振奋哈希腊和意大利,则是对我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地方。
宝贝对刘志说“因为我们做过同样的梦,都会飞,我一直想跟他飞到地铁里...”,而我呢,时常会在梦里飞起来,时常是在要命的的险境里慌乱飞行,只有一次是悠然的飞行在有迷人朝霞的天空中,那是一片蔚蓝大海的上空,黎明时分。
想要一起飞进一座古老的森林里,那会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谁和谁从此幸福生活的地方。
最后刘志用血红的双手按住玻璃,睁圆的双眼里布满了困惑和惊恐,他说,我宁愿相信这痛苦是快乐的。
他说,那是一段魂飞魄散的爱情,他不确定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那个女孩。
的确,有的人会让你精神恍惚,难分虚实,而至于爱情,你还是最好别给它下定义。
是不是每份爱情都伴随着痛苦和伤害?
相爱也无法避免彼此的伤害。
宝贝是他心底的一个愿望,宝贝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同是还敏感神经质充满了悲剧色彩,是他内心的写照,宝贝喜欢那破旧空旷的房子,他还是把它装修成家该有的样子,是他内心的矛盾,老教授是宝贝臆想的,他和宝贝的孩子也是宝贝臆想的,他的幻想是混乱悲情的,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他“想从这个世界消失”,最后孩子和她一上一下漂浮在水里,她们一起从这个世界消失了,那个灵魂飘走了,他的灵魂也想离开了……“我爱过一个人 他每天有很多的工作 可他的眼睛会看着我 嘴巴会对着我笑 因为我们小时候都有同一个梦 都会飞 ……他就在我这里 在我身体里(孩子)”
一部爱情领域里的实验电影。
喜欢它的理由非常简单,现在的电影太过于多得喜欢透过爱情讲一些什么其他,“更大的“东西。
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
爱情本身便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海洋,不需要非要跟社会架构,两性关系,体系制度,甚至不需要跟忠诚,贞操,或者male ego合在一起并谈。
单纯地谈谈爱情,挺好的。
无关外表,无关般配,无关占有,不过两个孩子看到了彼此小时候的渴望互生怜悯。
挺搞笑的,想到了爱情至上这个词——意思并不是讲为了爱情,我们要怎样怎样——怎样取舍,怎样放弃,怎样守护这颗小小的种子——而是,在我的理解里,出于爱,我们用身体去膜拜它。
这也是我理解的性,用身体膜拜爱。
赤裸裸这个词也是有意思的。
赤裸裸,原意身体的裸露。
在语义里,我们却也常用作精神里的毫无遮掩,完全诚恳,坦诚。
或许坦诚这个词,坦而诚,也是与衣服有关的。
或许也可以说成,灵魂相见面,需要脱衣服。
而电影里无论是黑暗里咯吱咯吱作响的床架,人们围观的手电筒,还是宝贝的“我就是想把自己洗干净. . . 我不要你们骂我,我就是想把自己洗干净“,都给了性一种脏与耻辱的认知。
我不知道她在派出所遭遇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是否因为与心爱的人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月亮下做爱而被人用脏字形容,又怎么会升起了自己怀孕了的念头。
我心疼这个女孩。
派出所那一幕是一个性经验被”性“化的过程。
带着猎奇,异化的目光。
挺搞笑的,性的扭曲与污名化下显露出的,是国人观念里,性与爱的二元对立。
也是这些人,接受着无性婚姻,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电影中窗帘的意象运用的也很好。
窗帘,作为前期刘志提到的”家”里第一个必有的东西,后期”拉上窗帘”成了一种必要的保护措施:挡住旁人的目光。
但窗帘挡住的只有目光吗?
还有阳光。
联想到宝贝说过的”在路上你会碰到阳光,你会停下来,让它照着你,然后把它带到每一个地方“,把阳光遮住,把与外界的接触对世界的好奇遮住,宝贝也苍白着枯萎了。
特别让人伤心的是,或许与人的交往,就像走在路上有时遇到的猫,有时遇到的是阳光。
我想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会留的久一点的,或许是一种印象上的改观:不要床,两个人睡在一起哪不是床。
这真的挺美的。
通过《恋爱中的宝贝》这部电影,尤其是女主角宝贝的爱情经历,我们将挖掘她爱情觉醒的内在动力。
让我们首先从宝贝这个独特的角色谈起。
电影中的宝贝,和其他女性看起来有些不一样,宝贝认为自己是星星的化身,而不属于人世,这似乎赋予了她追求完全自由的理由和力量。
影片的开始是几时的宝贝在念自己的作文《我的出生》,通过作文宝贝向我们讲述了她神奇的身世,她是颗落到垃圾堆里的星星,被妈妈捡到的。
影片随后也正是着力地营造这种神话氛围。
不管是垃圾堆里婴儿身下的黄光,与刘志交流时的腹语,还是从高楼上坠下后的毫发无伤,都让“宝贝”带有某种神话色彩,这与《辉夜姬物语》中的辉夜姬有类似之处。
正是这种“非人类”的、神经质的定位,使宝贝能够超越于芸芸众生之上,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生活。
然而,看起来“逍遥”的宝贝也有自己的烦恼。
影片开头就是城市拆迁的场景,小女孩宝贝无助地固守在孤立无援的房子里,吊车冷酷无情地将屋顶揭去,往昔栖息的温馨家园在推土机不动声色而又坚决的行动中纷纷瓦解坍塌。
尘土飞扬中的小女孩宝贝惊魂未定的尖叫,而世界已经在刹那间翻天覆地,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立交桥像章鱼的手爪一样伸展开来。
这是一幅在机械化、工业化推动下的城市化进程的经典场景,影片用干脆利索的剪接和恰倒好处的特技衬托出宝贝在机械丛林里的脆弱和渺小,工业化的快节奏使这种渺小的自我更显得迷惘和恐惧。
李少红在该片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一个灵魂遭遇的故事,一次和自己精神的对话。
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曾经轰轰烈烈的历史迅速成为推土机下的瓦砾,我们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现代化生活的时候,我们的灵魂是怎样的?这就是‘宝贝’这个人物肖像的构思。
“以上是宝贝这个角色的基调。
那么,影片中宝贝的爱情是如何发生的?
宝贝事实上早在中学时期就与刘志相遇了,青涩的宝贝骑着单车不停看着同样骑着单车的青年刘志,眼里满是好奇与雀跃。
接着,她的跟踪被横闯过来的大车截断了,宝贝撞上了公车(暗示)。
紧接着的镜头切到宝贝飞奔回家中,发现自己初潮。
月经对女性的影响在波伏娃的作品中提到过很多次:“少女到了十六岁就经历了种种难以忍受的考验,像是青春期、月经、初次意识到性、初次经历身心欲望骚荡、初次的激亢、恐惧、反感,以及暧昧的经验等,她将这些经历一一隐藏在心中;她学会了小心翼翼保守这些祕密。
”看见刘志——撞上大车——发现初潮,这三组紧密相扣的蒙太奇可以被解读为:与刘志的相遇唤醒了宝贝初开的情窦,在宝贝内心引起如同车祸一般剧烈的振动,最终以由月经初潮作为象征的爱与性萌动的象征结束这场短暂的相遇。
之后,“恋爱中的宝贝”这个电影标题才浮现,影片正式开始。
如果说学生时代与刘志偶然短暂第相遇是一种爱情的芽头和铺垫,宝贝爱情真正的萌动则发生在对刘志录像的观看中。
影片中,宝贝捡到了刘志那盘破损的描述了在他无爱的婚姻之外关于“真爱”的残破梦想的录像带后,录像带里刘志的厌弃物质化生活和虚无的婚姻、渴望一场当街击倒的爱情的自述,与现实里刘志和妻子琐碎庸俗的生活交替出现,形成辛辣尖锐的讽刺对比。
而期间不时穿插宝贝修复、观看录像带和宝贝对刘志夫妇的窥看的影像,暗示着宝贝逐渐爱上刘志,即将闯入刘志的生活。
宝贝一反传统两性情爱关系建构的男主女客的单向动力模式,依凭生命内在的原始野性,闯入刘志家中,展开真诚、主动、大胆的爱情追求,彻底瓦解了刘志与其妻子貌合神离的婚姻生活。
不过,在宝贝疯狂追逐着刘志说“我要带你去个地方”后,初次见到宝贝的刘志此时并没有回应宝贝的感情。
影片在这里插入了几段较为细碎的片段。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片段是宝贝与老教授的相遇。
古板得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老教授蛰伏在他书房的文学世界中,同时沉浸在他的精神之恋里。
宝贝闯入老教授的家里,立刻主动融进了老教授的世界。
他的大书架以及他念叨的一大串文学大师的名字一起,指涉着一个非物质、非现实的彼岸世界,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建构的世界——— 也是与凡俗的现实相抵牾的艺术和美的时空。
此时的宝贝说出了“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教授听闻,立刻在投射下的光辉中倒下死去。
这句话,即是宝贝对刘志说的,亦是老教授对暗恋的人说的。
说出的话,代表宝贝在内心里接受了这个世界,并认同它的精神价值。
也说明宝贝读懂了教授的精神世界和教授的爱情。
也许教授一直在等待着这份理解,现在他等到了,于是欣然赴死。
在老教授火化的耀眼火焰光之下,宝贝和刘志终于四目相对而牵手。
至此,宝贝爱情的萌动阶段结束。
在了解大致剧情后,我们回过头来探讨:宝贝的爱情对宝贝而言是怎样的存在?
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中谈到五四时期女作家创作中的“爱”时说到:“不过,五四时代的历史变革毕竟赋予女性一种弱者的自觉,如果不是性别自觉......像历史上一切弱者群体一样,她们也往往易于接受一种更适合弱者利益的、不带侵泡性的信念或哲学来抵抗、削弱、控制乃至消除强者的侵犯性和权威。
于是在涌入中国的大量外国思潮中,女作家事先选取的便是基督教文化中爱的观念与泰戈尔爱的哲学的混合体。
这一混合体逐渐衍化为弱者——女性自己的一种哲学和信念。
它发挥着削弱男性侵犯性权威的功能,又容得女性以某种方式寄身其中。
在冰心笔下,爱成为解释世界的一重密码,这种密码必然置编男性统治的历史、世界。
果然,在由这一密码编定的文学国度里,我们看到一个不能说是女性,但显然是非男性的世界,这世界的主人不是父亲、不是弑父者,而是童心、自然、母亲以及无冕之王——爱......在这一意义上,爱已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观念或情感主题,它是一种更有悲悯性的、弱者的、反抗侵犯的文化的萌芽。
它的目的旨在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弱者——被统治者提供生存的文化依据。
这便是爱之所以会成为女性意识充分觉醒之前的女作家们热衷的主题的原因之一,也是“爱”这一笼统的字眼所包含的时代历史意义。
而且它与逆子们反封建的斗争完全合一。
”我们借用戴锦华老师的理论:与老教授在书房建构自己的理想化精神世界用来永留自己的纯真爱情,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中留存一间古老得蒙灰的屋子来抵抗物质世界的侵袭十分类似地,爱情是宝贝用来反抗她最惧怕的东西即难以反抗的、灾难一般迅速的现代化(影片中呈现为拆迁的废墟、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宝贝的哭喊尖叫,以及灯红酒绿、摩登高雅的另一方面是被污染的环境和这样环境里成长的异化了的人:泛着泡沫的黑色的工业废水、锈渍斑斑的输油管道、颟预漠然的面孔、暴戾凶悍的儿童……)的武器。
带着神话色彩的宝贝固然可以半自由半疯癫地在世界里“飞行”,但是在世界的趋势面前她却处于绝对的弱者地位,她却无力阻止现代化对社会、对人心造成的种种伤害。
她将这份弱者的希望诉诸爱情,于是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见:与刘志相爱后,机械冰冷的家庭里出现了宝贝的笑脸、飞舞的果蔬、可口的家庭饭菜、热闹的春晚氛围(至少从宝贝的视角来看)。
工地上的冒险也变得有惊无险,从高楼的钢架坠落,掉入的竟然是塑料垃圾堆成的大床,他们在大床上欢跃、性爱。
在宝贝的爱情中,现代化的侵略性被短暂地消解了,在他们相爱的时刻,重要的东西不再是钢筋水泥、婚姻家庭、打工上班、摩登高雅、灯红酒绿,这些东西都聚合塌缩成他们身下躺的塑料床,而床上,只有他们彼此交合的他们二人。
(虽然这份圆融迅速就被打破了)
没看懂 你还力荐!PAI飞就是因为我没看明白 所以大家都去看看吧说实话俺看完就一感觉 迷茫咧片子 我咋就没看懂呢一开始就知道周迅在里面演的个叫宝贝的女孩 造型还不错就去看了 可怜啊 那会儿我正要考试呢 被这片子搞晕了改变的是 我开始很喜欢 用宝贝 这个称呼来折磨身边的友儿有人说我疯了 我想我比宝贝活的明白点儿 仅此而已对了 我还有好父母 知道了我为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去看吧很喜欢黄觉啊 像风一样离去里就很喜欢他而且最初的时候还把他当乔峰了 晕我看过他们聚会时的片段 很喜欢那个周迅戴着假发 挽着黄觉一直胳膊转圈的感觉 眼珠子转的很是机灵那个时候 我觉得 她就是宝贝
爱着的一颗心最为宝贵,却总是被辜负,被别人,也被自己。
在爱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自己是否知道?
我喜欢这部电影,觉得应该打七分。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喜欢同种类型的作品——我爱长发飘飘,恋爱中的宝贝,喜宝,圆舞,王菲。
为爱不顾一切的女子,在爱中却不忍心伤害任何人,为爱她们委屈自己,为爱她们保持沉默。
很多人批评它,李少红让我们失望了我看的时候,觉得似乎能读懂些什么,于是耐心看下去我觉得你可以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看这些情节,而李少红关于影片的解释让我感到她的不确定,她似乎象写了一篇过度发挥的作文,于是就加上一句句批注,告诉你我要表达什么,事情是这样的其实没有必要的那些共鸣还是能拿来分享的看到报道说,首映的下午场,走出迷茫的人群。
他们的年纪都偏大,家里都应该有一两个宝贝这样的孩子。
互相议论着:你知道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吗……导演有多大……你看懂了吗?
也有中年妇女说:要死,还好我女儿已经结婚了——不过想想真是吓人,伊就是这样长大的?
所以李少红要解释吗这让我想起了春树冲着央视某主持人大喊她就想玩朋克拍DV旅行,而对面的人呢,他仍然问,你写这样的书,邻居都怎么看你呢,父母单位里的同事都会问吗即使我不明白春树用一种平淡的口气叙述早晨干什么中午干什么我到了哪个城市他们来接我,于是我们就做爱了,早上醒来我们又做爱了.几乎就是这样的语气,就是这样的书,我不明白她在说什么.但是我不会怀疑她,我仍然想去关心她做了什么.70年代的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尤其是女孩子,一路危险重重,回头只有后怕。
他们真的像宝贝一样——深夜里无意中看到过父母同床却被他们骗说从垃圾箱里捡来、希望有一个不激烈不动荡的社会秩序做男做女、在早上七点钟的天光里以为还睡在老房子的旧床上……在他们绝对应该直面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心自认还是个孩子。
李少红说,她的父母在环艺电影院看她的“宝贝”,她在银幕背后,突然害怕了。
“我看我爸那一脸的茫然……” 一个女人,这样真切的痛,被表达的我们是不是真该给一些耐心,看她把情绪的每一个焦点,如烙印深嵌。
看商羊的文字,她说,无序的文化的革命给上一辈人带来恐惧,恶果却报应在我们身上;无序的经济的革命带给我们的恐惧,恶果恐怕要报应在我们下一代人身上了。
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尖叫,周围高楼大厦变魔术般出现爸爸妈妈在老式的钢丝床上做爱发出的巨大声响吵醒她,她发疯似的叫喊我看来是有一些不必要的情节的,比如宝贝做饭的那段,又比如背诵<荷塘月色>的片段但是我读到小婉说自己没用,在夜深,才看到宝贝到那个废弃的工厂找灵魂那一段,已经开始哭了。
于是你就该相信,你忽略的那些,往往是属于那一代人的伟大
又是一部想学王家卫的电影,李少红特意借来《春光乍泄》共舞的片段,但在角色塑造上仍显薄弱,不及王家卫浑然天成,黄觉是本片一个亮点。
像雾像雨又像风
她是想拍文艺片的,可惜还不到那个层次。
黄觉真的太是我的type了,开头部分还可以,后面真的……编剧居然是郑重和王要
导演竟然是李少红。没有看懂就叫它意识流吧。怎么就说这是周迅演技最好的电影呢???
黄觉 / 周迅 / 陈坤 / 廖凡 / 李小冉。卡司不可为不大,可依然没能把黄觉捧红
不成,我当年没看懂,跟一个说喜欢我的男生去电影院,情人节特别档推出的,也许是那气氛让我觉得这部片子挺好,但其实我没看懂,况且对方还不是我喜欢的男生,我在考虑要不重看一遍
如果我也能像宝贝那样疯狂就好了
李少红的片子。。连走意识流都别具一格。。美!!!
宝贝 我遇到你之前的日子 都是虚度
情人节,和某潘一起去看的,那时她还是和我一起过节的,结果发现那里是应景的爱情文艺片,根本就是恐怖片嘛,晕倒,还是大众
好久以前看的 黄觉挺帅
说不出来,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
抄袭痕迹太重。女主最后发疯不明不白。发疯可以,但是此片太牵强。
恋爱中的宝贝,你好吗?李少红这次很残忍,而我们也很动情。 很少这样的心理透视,特别是在看幕后制作过程的时候,在一段音乐面前,周迅和导演都流泪了,我想,里面的东西,属于女性特有的感悟,特有的悲凉。。
恋爱中的宝贝应该是我看迅哥的第一个电影,看不懂。只记得跌落的大床、宝贝破腹的那一幕。现在再看,演员表,黄觉,陈坤,都成了迅哥最好的哥们。
文艺得不怎么样好么 看着闹心。
我真喜欢那男主角,叫什么来着?黄觉?
挺不错嘿,明显超出其他同类装逼作品,特别是配乐。
彻头彻尾的剽窃《巴黎野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