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国民党政府输掉内战,那些跟着蒋介石打天下的士兵一批批地转移到台湾,从此在那座美丽岛上讨生活,或娶妻生子,或孤身漂泊,往日的荣光渐渐成为他们度过艰难岁月的支撑。
这些外省来的败兵与他们家人住的地方被称为「眷村」。
民国47年,一个叫王伟忠的男孩在这里诞生;五十年之后,他打算把眷村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并请来了徐誉庭(《我可能不会爱你》、《荼靡》编剧)打磨剧本,最后使得这部《光阴的故事》成为当年收视冠军。
后来的韩剧《请回答》系列夯爆亚洲,我们都很羡慕人家能够把青春家庭剧拍到那种水准,直击你心。
但其实我们这样的剧我们也拍过啊!
你甚至可以在《请回答》里看到《光阴的故事》的影子。
只是2007年的社交网络还如襁褓中的婴儿,羽翼尚未丰满,还好这样的错过最后没有变成遗憾。
《光阴的故事》带来的情感共振之强大,不仅让人在剧终的刹那仿佛失恋般难受,还会直接将剧情当做VR(虚拟现实)。
男主黄腾浩就讲过这样一件很趣味的事:有次去7-11买东西,排队的阿姨很热情地叫我「几抠」(注:黄腾浩在剧里叫许毅源,毅源的谐音是「一元」,台语发音为「几抠」),还问我后面追到一美(女主)了没。
人戏合一的境界就是这样吧。
2这部剧的人物众多,主调是许毅源、孙一美(陈怡蓉饰)与陶复邦(杨一展饰)、汪茜茜(赖雅妍饰)这两对人物百转千回的感情线,以及眷村里几个家庭在三十多年岁月流转中的变迁和成长。
一)流氓和婢女孙一美说自己是婢女命,做婢女的只有牺牲奉献的份,别看她人小,委屈常常自己扛,朋友也都靠她在罩。
暗恋陶复邦不敢说出口,因为知道陶复邦喜欢茜茜,她不仅自动退出,还鸡婆地帮两个人谈恋爱,因为「祝福也是一种爱」。
孙一美和好兄弟陶复邦、冯拍雄(马念先饰)在游泳馆见到那天在撞球间抢地盘的许毅源,打算在更衣室堵他,结果计划变动,留孙一美一个人在男更衣室,两人的初次邂逅充满了不可描述的...颜色。
许毅源一副混街头的模样,大家都觉得他是流氓,时常被朱磊这样的资优生看扁,但其实心地十分善良。
他的软肋是自己麻烦不断的父亲,他害怕变成父亲那样的人,恨不得摆脱这层梦魇,无奈身上流着父亲的血,这让他的恐惧根深蒂固。
一开始,许毅源也被漂亮的茜茜所吸引,她身上自带的坚强属性像一种命中的默契,与许毅源相重叠。
不同的是,茜茜有家人做后盾,许毅源面对的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生活的艰辛让他的内心不得不构筑起坚实的城堡,抵御一切危险和随时向内崩塌的自卑心理。
许毅源没有追到茜茜,孙一美也爱不到陶复邦;许毅源不愿放手。
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的,不管他身边有没有人,不管谁在他身边,你都会想尽办法跟他在一起。
他说:爱情就像打麻将,想要胡牌,就要等那张关键牌,你可以自己摸来,也可以等人家放枪。
孙一美选择放手,爱情讲timing也讲感觉,终究勉强不来。
结束固然心痛,但尽早止损总好过一场空。
她就是这样的女孩:宁愿自己憋出内伤,也不愿好朋友受伤。
无奈孙一美婢女命格实在强大,鸡婆到了一个境界。
她知道茜茜患有小儿麻痹的妹妹娟娟中意许毅源,觉得她很可怜,于是又跑去暗示许毅源「将心比心地爱爱看」,结果被情伤未愈的许毅源直接呛回来:你根本就是在侮辱她(娟娟)啊!
你打从心底就认为娟娟的腿会让她没有人爱,这就是一种侮辱。
如果才刚放弃一个努力追求的女孩,就马上展开下一段恋情,那这个男的,就是把感情当游戏。
许毅源的心也是会痛的好不好,流氓也是会流眼泪的好不好,狠心也是一种善良好不好,我对茜茜,是真的,好不好!
或许就是这种善良单纯外加爱管闲事的性格,成功为「美元恋」播下春天的种子,意外成为爱情的吸铁石。
许毅源开始对孙一美倾诉心事,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
还有绕不开的日常斗嘴系列。
许毅源和孙一美为了掩护茜茜和复邦,假扮情侣,结果许毅源假戏真做,啵了孙一美。
不按常理出牌的孙一美当场崩溃,局外人都很通透啊,就孙一美状况外;于是所谓的「美元恋」呈现的是这样的状态:许毅源的爱全部变透明,不是孙一美选择性忽视,是她根本近视看不见啊!
直到被许毅源点醒,孙一美大概才看见了几抠的爱。
傻人有傻福啊!
他们一起经历了陶复邦参军,茜茜北上酒吧唱歌,经历了邦茜两人感情的分合,经历了阿公生病,经历了联考...参与了别人的故事,也创造了自己的回忆。
二)公主和士兵陶妈妈认定孙一美以后是自己的女婿,问题是母有意子无意,陶复邦对汪茜茜死心塌地。
所谓好事多磨,这两人一路坎坷的情感历程就是最好的注解。
茜茜的懂事和坚韧让人好心疼,她总是用笑脸面对这个操蛋的世界以及它可笑的规则,默默承担敌意和不理解;她像雨果笔下的笑面人,对亲人朋友封存悲伤,只留下一张看起来很OK的脸。
陶妈阻拦,陶复邦考军校,这段感情暂时搁浅。
超会念书的茜茜后来考上了政大新闻系,但一系列原因让她不得不跑到酒吧赚钱,为了不让朋友担心,她说了很多谎来隐瞒。
谁想要输掉人生啊!
打牌的人不想输,踢球的人不想输,开便利店的人不想输,茜茜也不想输。
尼采说:我自诩主宰一切风景。
话是漂亮话,听起来悲壮,但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都是被命运的巨轮推着走,任凭你如何挣扎如何趔趄,也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
在颠沛流离的命运面前,我们太渺小,也承担着太深的无力感。
之后茜茜和外国人保罗(夏克立饰)结婚,陶复邦也和军校处长的女儿妮妮(许玮宁饰)结婚。
两个人的婚姻都不幸福,因为心里如何也放不低心爱的那个人。
好在结尾,公主和士兵在无数场战役、无数次枪林弹雨之后,终于迎来圆满的结局。
编剧的良心原来还在,感恩。
3《光阴的故事》里最搞笑的当属朱虹(小甜甜饰)和冯拍雄(马念先饰)了。
小甜甜简直就是行走的表情包好吗!
综艺感超强的她totally fit in朱虹这样又贱又可爱的角色。
马念先在台湾喜剧中也算是老面孔了,他的脸总是莫名戳中笑点。
前不久播出的优质台剧《花甲男孩转大人》里,他就饰演了一个高学历的直男癌,情商感人就是了。
既然是一部年代剧,肯定会涉及49年两岸人被迫分离的苦痛。
剧中冯拍雄的母亲冯妈每天都坐在村头,望着基隆港,回想着当年在对岸发生的一切。
突然的变故导致她精神失常,还好她的记忆里残存着的,都是些美好的片段。
04这部「过期」的剧,即使十年后的今天重温,都可以找到很多的共鸣。
在剧里,几抠曾经说过:是孙一美让我这个流氓过上了无风无浪的生活。
孙一美治愈了许毅源的自卑、忐忑、对未来的恐慌,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
而这,也是《光阴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是吗?
它就像一个避风港,是我们对抗无常生活的武器。
是,我晓得这么形容一部电视剧很愚蠢,但这部剧陪伴了我整个大一,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和需要早起的清晨,因为有了这份挂念,会突然拥有很庞大的力量,那些悲伤和难过,突然就变得无所谓了。
杨德昌、柯一正等台湾新浪潮导演曾经联合拍摄了一部同名电影《光阴的故事》,它由几个小故事组成,描绘了童年的消逝和成人世界的幻灭。
转瞬即逝的光阴里,我们学会穿起铠甲,戴上面具,假装懂很多道理,过不想要的一生。
王伟忠的《光阴的故事》温暖多了,少了凌厉,多了几分温柔。
所以你会想一遍遍地重看,不是为了逃避和麻醉,反而是希望在挫折缠身的时刻,储备足够多的勇气,当巨浪再次汹涌时能够迎面而上。
剧里的人物有好的,有坏的,有强硬的,有懦弱的,有圆滑世故的,也有我行我素的。
即使骄傲蛮横无理取闹如朱妈,几十年过后病弱坐在轮椅上,也全然不复当年的神采奕奕。
看到这一幕,好像有点明白人生是什么了。
既然到头来都要经历死亡这条路,就活得自我点吧!
热心帮助别人、成全别人、知足、顺着命运随遇而安,是幸福之源。
毅源之所以结束和复邦的君子之争,因为他看到复邦不仅是为茜茜,即使是为了复华,作为哥哥的他同样愿意舍身相助,这让他深深感动,呼应起在前的孙一美告诉他的“祝福也是一种爱”,才真正懂了为别人付出也是快乐的。
他告诉复邦“我的爱,是要她为我哭,为我笑;而你的爱,是铺天盖地地为所爱的人付出的,我总算领教到,我输了。
”及后,他要复邦不停地写信给茜茜,提到一美“最屌的地方”是“即使到最后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即使最寂寞的人是自己,她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去喜欢(去付出、去成全对方)”,所以“喜欢一个人,写信给他不是为了他的回信(而仅仅是为对方快乐、幸福、留在正确的地方)。
毅源说想像孙伯一样幸福,孙伯说”要想幸福,首先要懂得付出。
”他脱口而出“我愿意”。
他也在学孙伯和复邦,为所爱的人付出铺天盖的爱,体会到当中的快乐。
一美听他倾诉心事,为他擦去伤心的眼泪,陪他在海边过了一晚,也让一元“总算领教到”有人可以无条件地关心自己的巨大力量。
所以,他从连切仔面摊的凳子都要“亲兄弟明算账”的小混混身体里,蜕变出沉睡多年的那另一个自己。
毅源结婚那天,许妈妈说“你啊,总是想着给别人幸福,最后,所有的幸福都会回向你自己的。
”“越平凡,就越真实”。
——许毅源
陶妈妈说,第一次看到刨冰的时候哭了,因为想起了故乡的雪;孙爸爸在深夜看妈妈去世的来信;一直在等一艘回上海的船的冯妈妈……他们深藏在心,或者是曝露于阳光下的隐痛,他们的第二代,尚且能用台腔的国语唱:草鞋是船爸爸是帆……这船还可以行到黄河岸,可以夜泊青纱帐,随着他们的老去,他们的下一代的老去,再下下一代们现在还能明白乡愁的这枚邮票吗。
台湾绿营日益强壮,蓝营心怀鬼胎,真正想要统一,想要能重回母国的,只有那些眷村的孙爸爸们,陶妈妈们,冯妈妈们,他们不关心什么主义,甚至很多跟孙爸爸一样,只是出门买个酱油就被果党抓了壮丁,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他们在岛上认真生活,创造了眷村,创造了眷村的牛肉面,和当地人生下会讲客家话的下一代,但是他们没有话语权,甚至在慢慢老去、离去,他们已经等得太久,这样的伤痛,已经太久太久!
所以,所以!
解禁军歌!
《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_哔哩哔哩_bilibili坐上那动车去台湾,2035去台湾(童声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坐上高铁去台北?
国台办:一定会实现!
_哔哩哔哩_bilibili
看了《请回答1988》、《一把青》,然后看这部剧,刚开始真的感觉这啥画质,制作怎么这么粗糙,但是后面看着看着就停不下来了,就像导演说的那种,真正的喜剧是 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还富有道理。
本来以为08年的剧,都过了12年了,各种笑点泪点应该见怪不怪了很难打动人,而且场景这么简单画面这么粗糙,一般情况台剧感觉都是小成本,毕竟宝岛就那么点人艺人又多电视剧又多,单一电视剧受众不大,但这部剧剧本真的很扎实,真的做到了让人又哭又笑,非常感动,如果非要让我在这部剧和1988里二选一的话,我肯定选光阴的故事,推荐理由如下:一、更贴近生活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一个村里邻里守望相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死去活来,只有平凡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鸡毛蒜皮,连残酷的战争都只有当事人的只言片语,仿佛一切都云淡风轻,但这就是平凡人的生活。
为了生计摆面摊卖面的陶家(4人)、鸡婆的孙家以及在老婆被骗后下班开出租车补贴家用的老孙(算上阿公6人)、冯家(疯了的冯妈以及活宝的冯拍雄,3人)、重组的张家(改嫁的素英带着4个孩子和张家重组了一家,10人)、精明的郝家(2人)、不幸的许家(3人)、当官的朱家(4人)、以及出镜不是特别多的麻花叔、妮妮一家、孙一美的亲生母亲阿芬、孙一美的2个舅舅、何湘颖、 刘敏蕙,主要人物都是眷村的普通人,甚至连官太太朱夫人也就是个丈夫在外面养小老婆 爱子心切爱显摆毒嘴但心肠并不坏的人。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些人,开面馆的夫妇、开超市的夫妇、卖菜的老爷爷老婆婆、菜摊边杀价的阿姨、骑车上下学的学生、篮球场上的少年、公园里伛偻相携散步的老夫妻……二、人物刻画更细腻 主要的陶、孙、冯、张、郝、许、朱,7家人,除了汪和张的4个孩子,7家的25个人都刻画的很详细,每个人个性迥然不同,只要看过一遍,之后单用听的就知道讲话的是谁,个性很鲜明,人物演的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很多搞笑点和燃泪点,如果表演不到位,分分钟出戏会让人感觉做,完全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反而东施效颦,都2020年了,很多剧都要1.5倍速看,甚至是1988,但这部剧让我放慢了速度,因为每一帧都有情绪在里面,比如说出镜不多客串的阿芬,在临别回日本之际给陈秀好打电话,短短几一通电话几句话,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离愁别绪不舍万般愁绪就在那么短的画面里演绎的很精彩,把那种想宣泄又要内敛的心绪表现的很动容,类似的场景好多好多,如果倍速就会走马观花错过了对白之外的情绪,好难得好精彩。
还有疯子冯妈,因为有时候像个小孩,有时候出口成章帮人指点迷津把人看的透彻一语成谶,有时候疯言疯语,这么多重对立矛盾的特质统一到一人身上,没有出戏的感觉反而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冯妈。
三、背景设定更宏大 战争带来的骨肉分离有家不能回以及对个人以及对他人心理的创伤、海峡两岸隔离到探亲,比如说人高马大很man的陶爸因为睡着了战友帮自己挡枪悔恨在打雷闪电的天气,竟然怕的像个婴儿。
比如说乖巧不让人操心的妮妮因为男朋友出岛出任务被地雷炸死,此后郁郁寡欢,为了追逐那个曾经的他,为了弥补曾经的遗憾,就毅然决然的跟完全不合适的陶复邦在一起,2人在婚姻里都不开心失去了自己。
比如去打酱油而被抓壮丁的孙爸,时刻想着母亲让自己打酱油时为自己蒸在蒸笼的包子,探亲时手上拎2瓶酱油,尤其是随身行李转错了地方转到了安徽,独身回河南老家手里只有2瓶酱油,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在。
冯妈因为想妈回不了家,天天在海边等船,曾经的复旦高材生而变成了的疯子。
因为时代的悲剧,所以才更珍惜眼前人珍惜邻里,虽然物资匮乏,但邻里守望,一家有难多家支援,贫困时兜里有100愿意拿出90帮人的感情分外感人。
四、青春 虽然是2008年的剧,但这部剧的青春、懵懂、初恋、失恋、恋爱,陶复邦和茜茜2人的感情以及为了家的责任为了孝而舍了自己的幸福而迷失了自己,让人心疼,索性有这群鸡婆的小伙伴,这是属于眷村人的回忆也是那些年多少人的青春年少也是多少人曾经的光阴。
顺带提一嘴这里面的音乐,听了二十多年音乐渐渐对现在的音乐麻木了,没想到会再次找到新大陆,《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浮生千山路》、《河堤上的傻瓜》、《忘了我是谁》、《为何梦见他》、《小茉莉》等都好喜欢PS: 光阴的故事 电视原声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D4y1U7J7?p=2)
用孙一美的眼睛看着周围。
时代变化下家人、朋友之间的变迁,直到最后,孙一美成为编剧,写下了自己的童年故事《光阴的故事》。
长大的好友们在各自的家中守在电视旁看着自己的故事,至今都记得一个还吐槽“哎,孙一美,你不要找一个长得很丑的演员演我哎”。
全剧伴随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徐徐展开,又在光阴的故事中结尾,人到中年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地方看到有人谈论这部电视剧,虽然我年纪不大,但是对这类怀旧剧目一支很有感觉,所以找来看。
在前20来集的时候,我对这部片子的感觉非常好,尤其是第一集,那个小一美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在这20多集里,虽然一帮年轻人的生活给人一种青春爱情剧的感觉,但是总体来说,非常的切合电视剧的主题,几家住在一个村子里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虽然简单而又清苦,但是大人乐观积极,孩子单纯善良,邻里河蟹互助,如果就这样下去,这帮孩子终将长大,走上社会去面对他们的生活,这中间会有波折,也有痛苦,但是应该大体上是平凡的。
但是到了张叔失踪以后,这个调子就变了,灾难开始大规模的降临到这个小小的村子,先是张家,然后是陶家,连剧中人都发出感叹,这个村子的风水是不是出问题了。
最后,当孙一美莫名其妙的冒出一个亲妈的时候,我觉得搞出这种狗血剧情的编剧一定是疯了。
就标题来讲,这部剧应该是一部生活纪录片,好比大陆的金婚。
事实上op的最后有个副标题,叫做--献给在物质贫乏岁月里互相扶持的人们,证明的上述的观点。
我很喜欢这个副标题,因为切入点很好(比金婚强),显然从50年代到80,90年代是台湾从重建到发展到腾飞的时期,片中的人物经历了物质的贫乏到丰富,他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们相互扶持一路走来,这其中有苦有乐有波折,但是让人怀念,这就是为什么第一集开始老陶住在高层公寓里为找不到一个挂门牌的地方而闷闷不乐的原因,过去邻里相扶的日子回不来了。
但是到了片子的中期,在张叔失踪以后,情节变得异常沉重,苦难接踵而至,这让观众有一种怪异的感觉,这个村子到底怎么了。
苦难是一定的,但是家家哀恸就有点过分,毕竟这是光阴的故事,不是人间悲剧大合集。
到一美那个妈跑出来的时候,编剧就彻底疯了。
显然,虽然张陶两家的悲剧虽然突兀,但是是有隐患的,张叔是跑船的,想叫他出事,随时都行,更不要说复华了,花了将近5,6集来埋伏笔(都不叫伏笔了,整一明示),发疯只是众多可能之一而以。
但是,一美这个妈第一没有征兆,第二还推翻了过去的剧情,完全就是一个硬生生插进来的东西。
孙家一直是我认为的一个幸福家庭的典范,没有客观的隐患(比如张家),夫妻二人在生活上的态度好得没话说(相比而言陶家两夫妻是失败的,复华事件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陶妈和茜茜的约定更是看出了陶家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所以孙家搞出这种事情来让人觉得非常的奇怪和没有必要,当看到孙妈跟孙爸两个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我算是明白了,这编剧把挺好的一出生活纪录片搞成了催泪弹,而且是故意的。
当然,我无从得知台湾的电视观众是不是比较喜欢催泪弹,但是我觉得故意搞催泪弹,还搞得在这么生硬,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陆的电视剧比台湾的水品高不少。
把一个生活剧变成了催泪弹,编剧不是疯了就是换了
不知道怎么放 什么都忘不了
倔强的茜—— 要拉长音
全家帮忙谈恋爱 阿公出马
她们光阴的故事
惊觉夏天是阿好和坏蛋夏克立的女儿我的天哪
你可以帮我解穴吗 无论我在多远的地方
海是澄澈透明的蓝色
51集里 今天不等船的冯妈终于有了丝丝白发 回不去的对岸100集小君终于要回家了 绑了麻花辫 还是女学生模样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晴朗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这段时间陪妈妈在家,看了一部讲述台湾眷村的《光阴的故事》。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一幕是个台湾老兵带着孙女在街上的背影,我还记得他是儿子儿媳早逝,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因而印象中的那个背影尤其显得寂寞和酸楚。
后来慢慢知道了“眷村”,也读到看到一些有关的事情。
光阴的故事,是一段美丽的故事,是物资贫乏、相互扶持的故事。
“时间它像是河流,慢慢的轻轻推送”眷村里面,每个人每个家的悲欢喜乐都是那么真实,似乎就在我们身边上演一样,最简单的生活带来了最单纯的感动。
每天早晨,陶妈吊嗓子孙妈大嗓门叫小孩起床;孙一美、陶复邦、冯拍雄没心没肺地在学校、村里每个角落嬉闹;冯妈在等待回大陆的船,张妈的船却永远等不到了;汪茜茜放弃大学和爱情担起家里的重担;许毅源从漂浮不定开始学习祝福和安定。
谁家出了什么事情都是全村出动着帮忙,该捐血捐血,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
我很是羡慕的陶复邦说的那句,“她(孙一美)是我们全村的妹妹。
”当大家在烧烤时候依旧打闹,却也清清澈澈地明白这一代已经要接过生活的担子了,不管愿不愿意长大,必须去接受流逝的光阴下每个人不同的道路。
虽然有那么多不得不选择的选择题,有无奈有放弃,但是,那份纯真的情感不会改变,依然那么温暖那么安稳。
小的时候,大家都是把竹床搬到湖边,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轻摇扇子哄小孩子快点睡觉。
可惜,在我的记忆里面,那幅画面只存在了短暂的时光。
什么时候开始,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在得到许多的时候也失去了许多,所以我们才会这么向往和喜欢《光阴》里面的平凡和纯真的美好。
孙一美是这段时光的记述者,也是那个傻乎乎的全村妹妹。
不管哪家哪个朋友出了事情,她都会或自己或跟着孙妈忙的团团转,别人是公主是小姐,那就做个婢女也甘心,她的可爱就是又笨又呆又傻傻,还有满脑子的奇怪逻辑。
她是一片草原,让人微笑着在上面打滚;她是卡通的世界,让人彻底地被改变。
所以,当邦茜还在遗憾和错过时,她已经收获了满满的爱,不是亲生父母孙爸孙妈的爱,再美家柱声声“大姐”的爱,朋友们边斗嘴边鼓励的爱,毅源越认识越喜欢的爱。
(PS我爱美元恋啊)“幸福有多远?
就像一美问毅源说:‘那片闪闪发亮的沙滩究竟在哪里?
’请和我一起相信,只要怀著希望,我们就在抵达的路上。
感谢所有走过光阴的人们,感谢正在为光阴写故事的你我。
在故事之外的故事裏,咱们也要一步一脚印地为光阴留下那美丽的痕迹……珍惜我们一起走过物资贫乏、互相扶持的时代。
”王伟忠的旁白,也很有质感。
http://xuelijiu.blogbus.com/logs/70207185.html
一元给茜茜打电话,两个人对着无声的话筒静默了好久,茜茜最后挂了电话,一元才说出心中所想,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在剧烈的无助中成长,他说,“第一次见你,就好像看见了我自己,一个更好更优秀的自己”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他们的不幸相遇,碰出了第一次见面就相互吸引的火花,可是一元和茜茜偏偏不能够互相治愈,懂对方又能怎么样呢?
“肤浅的说,我喜欢你”又能怎么样呢?
一元只有一美能够融化,茜茜只有复邦才能包容,一元和茜茜是最适合朋友的朋友啊,不用太近,也不能够太远。
心疼一元还有茜茜,他站在电话亭前那个无助的眼神,在面摊和陶伯诉苦,在挥刀终于毫不留情的砍断困了他二十多年的父子情分。
一元,再等一下,你的一美在迎你回家的路上了和你相像的适合做朋友,懂你但不会过度干扰你,和你相反的适合过一辈子,不够懂你可是让你安心看到了18集,终于不再遗憾为何复邦不喜欢一美了,复邦和一美的友谊是从小到大二话不说背你去医院,说和你绝交却舍不得对方转身继续互相对着吵架的,四个人这样就很好了
《光阴的故事》这部台剧的主体故事非常温暖,最打动我的当属高大帅气又心思单纯的陶复邦。
从小时候开始,陶复邦就倾尽所能保护茜茜。
当其他同村不懂事的同伴们嘲笑茜茜是拖油瓶,当她在游戏中被点穴,当被朱妈妈冤枉,陶复邦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汪茜茜解围。
就算遇见也很漂亮的妮妮,陶复邦依旧只把心留给茜茜。
在这部剧结尾他们终于复合了,这份凄美的爱情拥有了个童话故事般完美的结局。
爱一个人也许就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算计,一心一意喜欢着她/他就好。
如果对方也正巧喜欢你,那就快快在一起,别犹豫。
人这一辈子短短数十载,烦心的事太多太多,只有爱能治愈悲伤,也只有爱用心就能感知到。
很喜欢周杰伦的那首《简单爱》:“我想带你回我的外婆家,一起看着日落,一直到我们都睡着;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像这样没担忧,我爱你,你爱我。
”爱也许就不需要过多考虑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一辈子都能牵着手,一起看日落到睡着就足够美好了。
*对了,陶复邦对孙一美和陶复华的哥哥式爱也很感人!
他对一美的对象说:“这是我妹,你不能欺负她,要不我饶不了你”(真的超man);复邦居然会愿意帮弟弟复华坐牢,太有牺牲精神了。
**也特别特别喜欢演一美小时候的演员傅珮慈,她长得也太可爱了吧!
***虽然这部剧某些情节价值观不太正确,有时候有些狗血剧情,但大体来说还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暖剧。
看到中间很烦躁,其实可以不用拉这么长
题材很好。伟忠哥很好。但是,太长了。。。。
八好看
很治愈
1.有時真希望自己也會鳴人的“影分身之術”,這樣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看影視聽音樂……2.因《一把青》而關註《光陰的故事》,一开始還是被107集勸退,二十幾天來在豆瓣9.3高分、電視原聲帶等因素的反復鼓勵下,最終還是下定決心一探究竟。本想看幾集若觀感不佳就棄劇,哪知入坑後就難以自拔,導致我馬不停蹄地追看到底,甚至還一度通宵達旦沒睡覺地連看超24小時…(更推薦看54集版)…2.一部吹毛求疵的話可以挑出好多問題卻把我看得有哭有笑的台劇:幾個家庭之間的鄰裏情親情友情愛情…的生活故事聯想到2015年《請回答1988》(如曾經所言,有相似語言生活遊戲習俗迷信思想文化等等的同中華兒女的故事果然更讓我更有共鳴);邦茜戀有點《阿甘正傳》之感,與美元愛放一起則聯想起同徐譽庭編劇的《荼蘼》;陶家四口則聯想到《陽光普照》的陳家;……
喜欢黄滕浩 但是太长了 看不下去
被1988抄袭,实在是因为你太优秀
请回答1988真的没抄它?那好,麻烦以后不要吹1988了,这个比1988早,谢谢
汪茜茜婊得无语,孙一美像个智障……
八十年代的台湾眷村爱情故事。
如果这都不叫粗制滥造的话,那么这个词绝对可以从汉语词典里删掉了。
鸡飞狗跳的八点档,其中的有些观点真是陈旧迂腐,尤其以现今来看,剧情越推进越讨厌陶家
看过的最温暖最感动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连续剧~学会慢慢的不再用执拗当武器自己为难自己
后面两个故事好难看
不同环境,不同年代,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人和事。物资贫乏,我却依然愿意生活在他们其中。
有些琐碎,但还是挺值得看的
我一定不是最后一个知道1988抄袭的人…不只是说类型或某些设定,而是细节,非常多的细节。太长了所以中间难免狗血…虽然很多观念现在看其实是有问题的,但是确实也挺符合时代背景吧。能感受到制作方的诚意。
美元CP!!!般配!般配!般般配!!高中部分太幼稚、演技太夸张,整体来讲剧情和人物刻画都非常好,剧中都是凡人,有优点有缺点,个性鲜明又各有不同。
心目中比1988还好看的剧,初中天天中午回家都会牺牲午睡时间看🤕孙一美,你是最可爱的台北高中生!
八点档。各种综艺咖。北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