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放字幕后,全场还是一片沉默。
这是我见过的最安静的电影散场。
即便灯亮了,大家还是静坐原地,试图搞清楚过去两个小时里发生了什么。
随后有一部分人拿出了手机,想要立刻通过万能的互联网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人只是沉默地离开了。
我觉得这不应该算部烂片,因为从画面质感和每个演员的脸来看,这应该是部制作精良的大作才对,更不用说我并在意但是很多人在意且一看就花大精力的动作场面了。
但是,如果导演想要讲的真的是我觉得他似乎在讲的故事,是不是也讲的太仓促了?
再回归到这个电影值不值得去电影院看这个问题上。
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的。
我去电影院主要看了小红上各种金城武帅气的切片,事实上也的确把金城武拍的很帅。
不只是金城武很帅,每个演员的脸都很适合大荧幕,全程都赏心悦目。
随着越来越多的演员电影电视两开花,时不时会在电影院看到其实只适合活在精修照里的脸,看多了有强烈的不适感。
这部电影完全没这个问题,每个演员,无论是否可以定义为帅或者美,放在大屏幕上都会感觉非常舒适。
虽然这部片子是围绕金城武的高颜值营销的,但是他的戏份并没有那么多。
不过我也没有希望他戏份更多一点,因为如果再更多,可能就会帅的我眼睛疼了。
现在这样的浓度感觉刚好。
比无印良品的广告浓度淡一些,持续时间长一些,总体感受良好。
感谢金城武在仅此一次的人生中、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每隔几年为我们展现一次高质量人类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帅的形态。
希望他在往后的日子里继续做好这项重要的工作。
听说现在公映的是个删减版,还有好多素材没放进去。
我觉得导演应该再努力一下,剪个netflix版,用五六集的时间把每个人物的故事说清楚。
最后再说说看电影的时候出现的一些小想法:1. 金城武睡在隧道里是因为隧道夜间是封闭的,比如东湖隧道一点到五点封闭。
可以推断,东湖隧道夜间封闭,是因为晚上金城武要在里面睡觉。
故而可以推断,金城武有时候失眠,晚上只睡四个小时。
2. 我总是试图理解为什么包括导演在内的很多人都喜欢用抽烟来营造颓废帅气的感觉。
曾经听过一个说法,烟几天相当于小baby的婴儿奶嘴,碰到困难要啄几口。
我深表赞同。
今天的电影又让我感受到烟其实也是大人的泡泡机。
小朋友用泡泡机营造梦幻的氛围,烟也可以带来烟雾缭绕的氛围,叫氤氲,对吧。
或者说是仙女棒,烟花之类的?
嗯,香烟是男人的仙女棒,是男人的婴儿奶嘴加仙女棒。
电影里把抽烟拍的很帅,但那是因为电影只有视觉,没有嗅觉。
如果现实中有人这么抽烟,那该会多臭。
每个人都又帅又臭,又臭又帅。
3. 金城武和高圆圆坐在车里的镜头很像《如果爱》里和周迅坐在车里的镜头。
不过如果爱更棒,如果爱自然是我心中排名第一的电影。
希望每个还没看过的人都去看!
4. 今天唯一失望的是这家电影院的爆米花不好吃!
糖不够多!
还软了!
希望我吸取教训,牢牢记住:家门口这家电影院的爆米花不好吃!
不要来!
看电影《风林火山》有感:也许这是香港历史上下的最久的一场雪,也是最恐怖的一场雪,不仅气候是冰冷的,人心也是,只有欲望是热的,一旦欲望没有节制,于是冲突就会没完没了,参与其中的都会是疯子。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的一批人要被淘汰,因为他们不支持改变,新的规矩要强迫大家接受,否则就要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江湖。
什么是江湖,江湖不是地域,也不是名字,它不是历史,不是传说,江湖就是利益,一切是非的根源都是利益,而人就是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魔鬼。
江湖是一条不归路,你选择了江湖那么你就永远会被禁锢在江湖,如果社会和人生是一座监牢,那么江湖就是监牢里的监牢,你想退出可别人不让你退出,你想继续别人一样不想让你继续。
江湖只能你死我亡,你可以杀别人可别人一样可以杀你,看谁能活到最后,可活到最后的人未必是赢家,因为江湖没有成败,只有成和败的轮回,江湖的路是无边无际,今天你是赢家明天你就会是输家。
李家兄弟一个想给公司洗白,让公司能走上正道,一个却想继续贩毒,对洗心革面冷嘲热讽,时代虽然不一样,可野心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
兄弟分歧造成了不少枪林弹雨的紧张,李雾童在香港主持大局,李文狄早年就已经流亡海外,一个不愿意提供毒品一个就派人来抢,每次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每次都是两败俱伤。
李雾童想做公司的接班人,又想坐的稳定,那么他只能清洗掉那些反对派,即使这些人是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他一样不会手下留情,这些是对兄弟忠心耿耿,不会对自己死心塌地,连自己父亲也声明过把接班人传给大哥李文狄。
要上位不能坐以待毙,要心狠手辣,六亲不认,就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样,为了这场大清洗李雾童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不仅重金出暗花豢养一批心狠手辣的杀手,还跟意大利的黑手党接触。
他的接班计划就是谈不拢的就暗杀,不合作的也杀掉,自己人靠不住就找外援,要做事就做一次大的,要惊天动地,像地震海啸一样让整个香港瑟瑟发抖,于是,香港平静的雪夜沦为杀人和死人的炼狱,黑白无常在现场疲于奔命,接引一个又一个的鬼魂下去。
市民每天都是千篇一律,一如既往的按时出门上下班,坐公交车的坐公交车,坐地铁的坐地铁,坐计程车的坐计程车,附近的也会选择走路,或是骑车。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和平的多久,谁又会想到在某一天会出现两个杀手,朝着行人扫射,他们有打不完的子弹,行人也是成千上万的倒下,中枪的人有的人当即一命呜呼,当然有死不瞑目的,半死不活的人也是奄奄一息,不仅是行人遭到无差别的射杀,就连街边店铺也不能幸免。
文人墨客对着雪景多少有些诗意,聚在一块喝酒总挡不住那股激情,想不到如此诗情画意的景色变成了地狱,遍地惨叫声,枪声不绝于耳,白色的雪地瞬息变成红色,当成千上万的血液溅到雪花上,仿佛老天爷下的不是雪花,而是鲜血。
曾经一直引以为傲的冲锋队在此刻竟然不堪一击,几乎全军覆没,原来他们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市民一直在流血,他们却被打的溃不成军,东躲西藏,最后还是依靠增员让杀手死于寡不敌众,是死了一个逃走一个。
这一战让香港警察颜面扫地,心有余悸,这一战不仅死了很多警察也死了很多市民,就说市民就有几千人被运进医院,导致医院血库告急,这也让民众人心惶惶,像惊弓之鸟一样不敢出门。
更让警察丢人现眼的丑事还在后头,一名疑似伤者混入医院引爆身上的炸弹,而这个人居然是警察的卧底,而且还患有精神病,这样的人居然还能当警察,所谓的纪律部队原来也是欺世盗名,藏污纳垢。
杀手其中一个也患有精神病,把责任推给精神病人好像就可以掩盖部门的无能,不仅卧底是丑闻,连警察内部也有黑警,王志达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警。
他不仅警匪勾结,他还有制毒的地方,他已经忘记自己还是一个警察,他只想着怎么把毒品卖掉然后离开香港,他很贪婪,他想有钱。
王志达这个黑警角色一点也不掩饰,枪战中车上有人呼救,想打开车门他就是视而不见,最后车上的那个人被打死,地上躺着一个小女生他也不没有把她抱起来,而是利用她做自己的盾牌,直到把杀手打死他也没有抱起那个女孩,这个黑警的冷血,无耻已经达到极致。
所有有关系的人在这场换届的冲突中似乎都是在劫难逃,黑社会是,警察也是,杀手也是,大家都在互相算计,江湖就是这样没有朋友,只有利益,讲感情是江湖的忌讳,江湖不能妇人之仁。
杀手程文星同情小叶还小,有一次故意把她的头按入水中,他一直在教她杀手不是她的家人,意思就是不能感情用事,说不定哪天这些所谓的家人就会为了钱反目成仇,最后自相残杀,可小叶还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这样的结局最后还是发生了,杀手经济人接了一个注定要自相残杀的生意,一宗是杀了李文狄的生意,一宗是杀了去杀李文狄的人,程文星义无反顾的接了杀李文狄的生意,结果坐在一块吃饭的同伙明确要接第二个活,就是杀了去杀李文狄的杀手,能够这样开门见山也算是个丈夫。
这顿饭成了最后的晚餐,也注定了大家不可能是家人,吃了这顿饭大家就变成了仇人,一切都是为了钱。
小叶就是把程文星当成家人所以嘴里的刀片没有下重手,只是割破程文星的皮层,没有割破喉咙,否则程文星当场就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晕倒,根本走不到现场,也不可能还能在现场大展拳脚,负隅顽抗。
有句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精神病警察死了,黑警也死了,杀手也死了,李家兄弟也死了,警察这边狄文杰还活着,黑社会那边刘思欣成了大嫂,她也活着,黑社会成员鬼叔也活着。
一场新的血雨腥风也即将登场,刘思欣想做大姐大就必须两线作战,一面是警察,一面是鬼叔那些人。
电影没有诠释各自最后的结局,大陆版也是删减版,可结局不用猜测都一样,不归路上的人结局都是死路一条,可警察起码是代表正义,已经屠城过一次又怎么可能冰释前嫌,只会对她们穷追猛打,难道再发生一场屠城吗。
无论当家的是刘思欣还是鬼叔,她们都是强弩之末,怎么垂死挣扎都是土崩瓦解,狄文杰会拿着杀手的枪直接打死李家兄弟就足以说明警察是多么憎恨他们这些人,与其等待迟到的正义还不如将计就计,让迟到的正义提前。
(2025年10月)
看风林火山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准备,因为戛纳展映时两极分化的口碑,一度把预期降到最低,已经接受了这可能是一部(so called)烂片,但还是出于对麦导的信任在上映第一天坐进了电影院。
看完的感受是,风林火山是一件由于时长所限而残缺的艺术品。
每一帧画面都如此精美,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故事线都如此复杂,而麦导还是那个能拍出《僵尸》,做出《the album》系列专辑的Juno Mak。
⚠️Spoilers现在回头看五月份去风林火山作品展影的相,才终于看懂了展出的每一张照片和那些文字介绍的含义。
整部电影的灵魂一定是麦浚龙本人饰演的,由于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而完全忘记本我所以濒临崩溃想要重新洗牌的精神病人。
李文狄与李雾童的区别正如drug(药)与drug(毒)的界限。
游走在黑白边界的,或为求生而挣扎、或因贪念而在悬崖边犹疑的人们,下着雪的香港,这些激烈的矛盾本身就让人着迷。
除了男性配角之外,女性角色也同样复杂立体。
在浴缸中差点被溺死的小叶,当然还有高圆圆饰演的,药剂师&psychiatrist刘思欣。
金城武和高圆圆坐在车上勾起尾指,两个人没有看向彼此而是看着前方的时候,我在心里想,这还是那个写出董折浦铭心故事的麦浚龙。
并肩坐着的两人给人的感觉不是国王和他的王后,而是一个国王和一个女王此刻缔结了盟约。
后面两人躺着相拥的镜头也是刘思欣的位置在李雾童上方,他们的盟约是,“生死相随”。
后来的情节也果然验证了,李雾童落难后,满脸鲜血对电话里的威胁说“但如果我想要,却不给我,试试会怎样”的她,才是真正棋盘之外掌控全局的人。
每个角色都太值得一写,可能正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才导致呈现出的作品看上去让人觉得混乱、破碎和戛然而止吧。
不妨碍这是一部(在我心里)百世流芳的作品。
如果能把一刀未剪六小时完整版端上来就更好了orz
《風林火山》:香港電影寒冬的一場騙案?
都說麥浚龍在模仿王家衛。
連正版王家衛都愈來愈搞不掂,一個冒牌的王家衛能好到哪裡去?
問題是《風林火山》其實能找到不同導演的影子(我甚至覺得他想模仿銀河映像多一些),唯獨找不到麥導演自己的風格——非要說的話,還是有的,麥浚龍完全展現了自己對香煙的著迷,彷彿不給演員叼一支煙,他都不知道怎麼喊action。
導演的麥浚龍,就像裡面飾演臥底警員的麥浚龍,因工作需要而有過很多身份,最後連自己是誰也忘記了,糊糊塗塗地炸掉了整棟醫院。
想像一下麥導拍戲現場,金城武問他:這場戲你希望我怎麼演?
麥浚龍從兜裡掏出一包紅萬,遞給金城武:「點上它,你就知道怎麼演了。
」當然,麥導身為文藝導演,平時是絕不會碰這種成煙的,那樣太沒有格調了,必須是用自己的口水捲成的手捲煙。
不知道是不是煙抽多了痰上頸的緣故,每個角色說話都總是柔聲細氣,這也大概是全片唯一符合末日的設定。
然而,每個角色都「屈服」於這個「末日設定」,而失掉了自己的腔調和個性,像是AI生成的語音。
前不久看到有人出了一個貼文,說麥浚龍為了一場抽煙的戲,特地打電話問他,當時就覺得很搞笑了,看完電影覺得更搞笑。
電影的細節很重要,但不是這些,尤其是麥浚龍自己就是個煙鏟,在紅館開演唱會不惜違法也要在台上點上一根煙,抽煙的事還有誰比他更專業呢?
我不會說這是一部爛片,但顯然也和某些人將麥浚龍神化成大師的期待相去甚遠。
不要費勁去分析《風林火山》有什麼意象甚至深刻的意涵、弘大的主旨,很可能只是麥浚龍覺得很cool而已。
不要看到戲中李家集團創辦五十年,就想到是什麼「五十年不變」的「隱喻」。
香港下雪是想表達什麼?
只是很cool而已。
事實上,戲中每個角色的穿著都和現實中香港冬天的穿著沒什麼分別,觀眾完全感受不到下雪的香港到底有多冷。
麥浚龍一定是去過真正有雪的地方的,但他可能沒親眼見過末世是什麼樣子,他很想營造出一種末世的氛圍,但除了最開始的銅鑼灣大屠殺,大部份戲都是室內的,電影也幾乎不關注整個社會的氛圍。
正如其特效展現的那樣,香港人只是被屠殺的螞蟻而已。
有沒有下雪,是不是末日,完全不影響故事,唯一影響的是,沒有了這些,麥浚龍就從大師墮落成傭人。
金城武說,他演的李霧童有很多是導演的自我投射。
這一點不難看出,但假如麥導演真的在這個角色上投射了這麼多自己,便未免有些自戀了。
當片中大多數角色都為錢而拼命甚至手足互相殘殺的時候,李霧童是全片最不在乎錢的人,甚至有他自己的正義感——令李家集團不再沾染毒品生意,全城禁毒。
他甚至對劉青雲飾演的緝毒警探王志達大加嘲諷:別說你是為了誰,你就是自己貪心而已。
開頭用幾段文字去交代故事背景,我以為足夠暴露麥浚龍執導的缺陷。
別瞧不起阿嬸影迷,她們未必看得懂電影評論學會的影評,但有時候她們對電影的評價卻能一針見血。
出了戲院,身旁兩位阿嬸正在議論著《風林火山》:好怪囉,麥浚龍根本搞唔掂,又懶係型。
雖然已經有很多人為麥浚龍找下台階了(比如有人覺得電影改成劇集一定會很好看),但我還是想為他說兩句。
我們以為這部戲花的錢都是他自己或者他爸的,但看投資方名單,似乎也花了不少國內投資者的錢。
如果《風林火山》是一場騙案,他頂多騙我們一張戲票的錢(我只花了30元),但是國內投資者被騙的可遠遠不止這個數目。
其次,必須感謝麥浚龍為我們證實了黃偉文未有被中國封殺(但他在戲中又扮演一個啞巴),也感謝這部製作時長達十年的影片,讓我們在2025年仍能看到尚算壯年的劉青雲和古天樂。
當然,我不排除有些參與其中的演員,到頭來發現自己也是騙案的受害者。
麥浚龍至少欠了兩個人的交代:一個是任賢齊,一個是衛詩雅。
「導演,我這個角色就這樣結束了?
」任賢齊和衛詩雅點上一支煙,默默地離開了片場。
(衛詩雅倒是有接受媒體訪問幫助電影宣傳,即使Juno在經歷康城冷遇後選擇了低調處理)
从标记“想看”到“看过”历时三年的《风林火山》终于食用完毕,给自己三年的等待画上了句号。
像是一部精致的艺术装置,电影堆叠起了豪华的卡司阵容,考究的美术、置景、音乐(这里为坂本龙一加一星),让下雪的香港变成架空“哥谭”,一个个各怀鬼胎,行走在刀尖与欲望边缘的人物出现又离开,和故事整体的调性是相配的,足以见得导演艺术匠心之独运,审美功底之深厚。
但无论怎么贴金,也无法掩盖其叙事的无力和剧情的悬浮,电影有三条主线:在正邪边缘游走的警察、在黑暗之中偷生的杀手、明争暗斗的豪门兄弟,无非就是黑吃黑、官商勾结、帮派对峙、豪门恩怨这些经典港片元素,如果有足够的功力,相信每一条都能释放出足够精彩的戏剧张力,但公映版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没有看到有血肉的故事,重要角色没有支撑其行动的前因后果,大家都死得如此草率和突然,重要情节之间没有互相衔接的合理性,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和留白。
或许在导演看来,我只需在我亲手塑造的乐园中,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政治隐喻引出即可,其他的,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的电影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但是我没有讲故事的义务”。
质感满分,叙事零分。
偏科严重、严重失衡的一部犯罪题材港片。
今年国庆档,我个人最期待的就是这部《风林火山》。
绝版演员阵容+预告片的光影质感,期待值拉满。
看后,这部电影对视觉风格的追求确实达到了偏执的程度,营造了极致的视觉美学与氛围。
黑白画面非常有质感,光影构图很享受。
全片自始至终黑暗环境下飘落的白雪,给人一种冰冷、末世感的独特美学。
这样的场景设计,既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情绪的传递。
但是,《风林火山》的叙事过于混乱,多线叙事并非不可以,但由于情节严重跳跃,导致观感上情节支离破碎、过渡衔接生硬。
虽然,本片集齐了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高圆圆、任贤齐的“绝版演员阵容”。
但难掩人物动机模糊、情感薄弱。
在观影时让人难以代入,共情不足。
最后,难免沦为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
如果你是穿搭追求者、纯视觉艺术爱好者,那这部有强烈作者美学风格的港片,不妨一看。
如果,你期待一个情节紧凑、逻辑清晰的故事,那这部《风林火山》显然不是你的菜。
关注@电影员:共沐光影,自由影评!
曾记否,在本科影视课的时候我老师说看电影要盯一下第一个镜头,第一个镜头定调之类的。
可能并不是全部电影都是这样,但是这部《风林火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亚洲洲草点烟,帅呆了。
我承认金城武这一亮相,在公路隧道里睡觉,在大街上喝咖啡,做派确实挺狂野。
不知道有没有《狂野时代》狂野,但确实把我一下子给镇住了。
梦回17年《喜欢你》里的霸总实实在在刷了一波好感度之后,第二个哥,刘青云,结果一出来穿着能文艺长袖毛衣搭配防弹衣,我发现这帮人的服装是不是统一由速写赞助的,统统这种速写风格。
第三个哥梁家辉和第四个哥古天乐出来,这一对是统一的烫伤风,一个装饰在侧脸,一个装饰在身上。
等到最后一个长镜头,风林火山四大哥终于同框,但是就是坐齐齐,大光圈镜头一甩了之。
美女高圆圆的发型不错,虽然刚出场认成赵涛了,但是他们应该更想向《低俗小说》里的感觉靠近。
《江湖儿女》啊不是再说回抽烟。
很明显,这部电影的最抢镜的除了各种虐杀外,就是雪和烟。
雪就,跟道德有关的影视都喜欢用雪来当神圣的沉默着的判官。
烟,我是很久没看到这么直白的每场戏都在抽烟的片了,好像要大施一番武艺在这上面。
然而并没有什么新意,帅则帅矣,加上一系列调度上的陈词滥调,以至于刘青云女儿哮喘病的设定还帮他爹点烟这种情节出现也不算什么不合理的行为了。
室外不在这抽,罚款1500-5000港币至于新意与巧思,有没有,是有的。
有几处的设计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中途在车下埋炸弹后车在反派停着的车子前面爆炸,他们先看着自己的右侧后视镜先碎,然后前面车才爆炸,这种讲事情的处理看的让人很舒服。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地方也不错。
黑泽明《影武者》既然名字叫风,林,火,山,肯定是有抱着黑泽明式的期待来看的,希望有些诗意、智慧或者人物调度上的惊喜造型,但是这些并没有。
铜锣湾地铁站扫射之后片子一路下滑,两个小时多的时长推进,后来都是些虐杀式的打斗,不像刑侦,更像电锯惊魂十这种电影。
一直飘雪的香港,没有英雄的哥谭,食满寒意的黑血慢慢覆雪藏沙,警毒勾结的危城渐渐黯淡霓虹。
要清洁所有异己为残存良知赎罪,要洗白一切黑产给生来之罪解脱。
毒品催人入瘾,药物教人忍痛,根劣何毒可迷,心贪何药可医。
毒贩睁开钱眼击碎一方安宁,药师顶着血色麻痹整座香港。
用文艺片的方式打开警匪片,阴沉暗黑的滤镜起手便扑来病态的气息,坂本龙一黑暗里狰狞的电子乐更添了电影基调的幽深,精心设计的构图与慢动作确实有硬凹文艺范的感觉,但不可否认本片的视听美术十分出色,难怪能入围戛纳展映。
为人诟病的必是本片“点到为止”式的叙事,涉及的势力主要有三方,其中卧底叛变相互交织,人物关系复杂,单单两小时每条线只能讲个线头,剩余的前世来生都需要观众猜想,所以本片讨论空间极大。
据说粗剪版有六小时,这种体量的创作更适合电视剧。
风林火山 (2025)6.52025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犯罪 / 麦浚龙 / 金城武 刘青云
因为喜欢,刷了两遍当子弹在伤者身上绽放出的血花与落下的雪花融合那一刹,我瞬间被导演这种残酷诡异的美术风格蛊到。
别被“风林火山”这个看起来意味深长的片名吓到。
这只是一个贩毒家族想“洗白上岸”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把所有人都拖下水的故事。
导演麦浚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构建了一个异化的病态世界,一个架空的香港哥谭,一个下雪的中国香港。
已故大师坂本龙一的配乐更是一绝,那种弥漫性的、充满不安感的电子氛围乐,强化了影片世界的异化与病态。
本质上,这部电影讲的是——这个病态世界之下,有一群系统崩溃中的病人。
这个世界核心矛盾就是找到“解药”,可大家最终发现药是比毒更可怕的东西。
没有英雄,只有病人;没有救赎,只有连锁反应下的全面崩溃。
原来当哥谭没有了蝙蝠侠,一切并没有什么分别。
1 城市病了,人也病了很久没看到人物关系如此复杂的电影,人物关系变化像极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每个人物都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特定角色——·病灶之父:李雾童(金城武 饰)
桥言集团是靠毒品生意起家的商业集团,大毒枭李老爷子李珀山如今重病在床,已经被警方监护;哥哥李文狄(杜德伟 饰)接手了父亲的毒品交易,成为通缉犯,被警方控制。
如今双手还干净的李雾童继承了这个庞大集团,李雾童妄想将家族的毒品生意"洗白"成合法的药品帝国。
为了扫清障碍,他不得不对自己的至亲李老爷子下手,这个决定像第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立刻引发了连锁爆炸。
影片开场的雪夜爆炸便是李雾童的杰作。
他制造了一场街头无差别扫射,甚至让一个潜伏在毒贩组织内部的缉毒警察甘愿化身自爆狂徒,喃喃念着“洗牌重来”,瞬间炸毁整座医院,炸死李老爷子,就此完成了李雾童洗白计划的第一步。
他的计划直接砸了无数毒贩的饭碗,瞬间激怒了整个黑暗世界的旧秩序,正如片中所说的“货少了,那更要抢了。
”·毒药之母:刘思欣(高圆圆 饰)
刘思欣人如其名,行事最善良无辜,却留有私心。
她是李雾童的妻子,是整个系统中最危险的存在。
作为精神科医生转行的药剂师,她喜好研究人类的特殊性,喜欢研究一个靠聆听妻子惨死录音入睡的退役警察,喜欢研究一个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毒贩。
渐渐地,她发现“有病吃药”“药到病除”不过是人类根深蒂固的观念罢了,一种虚假的希望。
于是,刘思欣用科学和理性包装着最极端的控制欲,将药品变成了比毒品更可怕的操控工具。
比如,她给那个人格分裂的毒贩开药,让他继续与多重身份共存,给那人心中埋下了一颗想要“洗牌重来”的种子,精神操控他造成了那个雪夜的医院爆炸案。
·免疫系统:王志达(刘青云 饰)和狄文杰(梁家辉 饰)
王志达代表着系统的腐败,人生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带着患有哮喘的女儿去一处空气好、无人打扰的海外之地。
直到一天,他看到一个叫文杰的同事很快成为警队明日之星,娶了漂亮老婆,却因一场连环凶杀案,妻子被牵连,工作都丢了。
王志达觉得做人还是现实点,从此做起了"三七分账"的肮脏交易,三成毒品回流市场,七成毒品进证物房,保住了安全,赚到了钞票。
只因王志达的解药是女儿,而女儿的解药是钞票。
而狄文杰则是系统的功能失调,被丧妻之痛彻底摧毁,每晚听着妻子的惨死录音才能入睡。
他常年身着一套灰色西装,为的是提醒自己这份失去爱妻的痛楚,只因西装上所有破口都是妻子亲手缝补的。
他常年服用一个女心理医生开的药物,以缓解心中的抑郁,直到最近那个女医生问他:“想不想洗牌重来?
”狄文杰意识到自己的解药是一场无差别清算,终结所有罪恶。
·坏死细胞:程文星(古天乐 饰)一个“清洁工”
这座罪恶之城存在着一种“清洁工”群体,他们是赏金杀手,今天清理别人,明天随时被人清理。
程文星就是其中一员,跟着掌柜奀叔、枪械欢姐、哑巴灿头、杂工小叶组成了个碎裂家庭。
他们像过街老鼠,已经无法在阳光干净的环境生存,只能靠血腥屠戮过活。
他们是系统内的不稳定因素,遵循着自己的生存法则,其随机性的破坏行为加速了系统的崩坏。
他们没有解药,活一天算一天,直到被彻底割除。
这些人物在这个病态犯罪系统中,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有些人甚至没有打过照面,命运却息息相关,如同“风林火山”般攻守易形又瞬息万变。
你可以把整部电影看做成一场在暴风雪中进行的“黑吃黑吃黑”的死亡游戏——没有真正的赢家,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挣扎求生,却把局面搅得更乱。
2 药,是新的毒片名“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意为军队应行动迅速如风,列阵整肃如林,攻势迅猛如火,防御岿然如山。
而电影中,你也处处可见“风、林、火、山”的意象。
风是事件爆发的速度,来得又快又急,如同李雾童的"洗白"计划,是看似理性实则疯狂的欲望产物,迅速席卷整个系统。
林是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让人看不透彻,警方藏有恶鬼,罪犯扮演上帝,杀手是双方博弈棋子,残余势力都妄图分一杯羹。
火是冲突是暴力,是烧掉一切的野心,从街头枪战到医院爆炸,再到种种暗杀算计,暴力如烈火般迅猛而彻底。
山是命运是过去,是压在人身上怎么也甩不掉的重担,直到故事最后,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好渺小,他们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的病态系统,任谁都无法轻易撼动。
而电影最突出的命题莫过于“药比毒更可怕”的题眼。
全片印象最深的一段对话是李雾童对哥哥李文狄谈及“止痛药”。
他说,香港最畅销的药就是止痛药,从底层保洁到上层高官都吃止痛药,腰酸背痛了吃一颗,头疼脑热了吃一颗,然后继续奔波劳碌维持生计。
当药成为解决所有人问题的存在,它就不再是一粒简单的药片,而是一种权力。
药能救人,更能控人。
全片一切灾祸的起始就是李雾童和刘思欣这对夫妻想把毒品生意变成药品生意。
这想法太狠!
毒品人人喊打,但药是救命的,是正当合法的。
一旦控制了“药”,就等于控制了人的命脉,这种控制,比暴力可怕一万倍。
这正是影片一开场那场街头扫射的真正恐怖之处。
当大批量伤者涌向医院之时,所有医患都意识到药品的存量早已不够,这种缺失带来的不安往往更恐怖。
当“毒品”披上药品的外衣,当控制以治疗之名进行,真正的可怕才刚刚开始。
这是电影最让人后背发凉的设定—— “药比毒更可怕”——洗白的犯罪组织比犯罪组织更可怕,因为它将寄生在整个社会体系,汲取营养,无法拔除。
3 雪终将会化导演麦浚龙,是个狠人。
他从《僵尸》开始,就透着一股“不跟你们玩一样”的劲儿。
《风林火山》也一样。
它像一个作者精心构建的、冰冷又绝望的世界。
你能感觉到他的偏执,他对某种极致美学的追求,那种冷到极致、暗到极致的美。
因为它够真,够狠,它让你看到一个快要坏掉的世界里,每个人那点可怜又可悲的执念。
霓虹灯在雪夜中色彩斑斓地闪烁,热闹喧嚣的车水马龙冒着腾腾雾气……这些景象不再是繁华的象征,更像这座都市最后的喘息,被笼罩在冰雪之下。
这雪浪漫而窒息,掩盖了这座城市所有的血腥与污秽,所以导演才让这雪一直下不停——因为雪化之后,这座城市只会更脏。
雪一直下,好像能盖住一切。
但雪总会化的。
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这电影,问的就是这个。
為咗睇呢齣所謂嘅曠世奇作,小弟琴晚專登提早成粒鐘就瞓,幾撚驚今日唔夠精神,已經算係好撚俾面啦。
睇套頭尾搞足十年嘅戲,你都咪撚話唔驚。
好話唔好聽,呢十年,換畫都唔知換咗幾多轉啦屌你!好彩睇完之後,個人覺得係收貨嘅,美術攝影水準都頗高,故仔亦都吸引到我,未去到之前坊間評價咁曳。
睇得出今鋪麥生個野心好明顯係大過AI換面之後黃偉文個頭嘅,但係都幾無奈,人物太多,攪到好多人物出現嘅動機不明,若果理清唔到嘅話,學阿家輝影帝話齋:睇多幾次啦!
單論一場場戲咁睇,特別係鵬哥同金城武嗰場,真係拍得幾有戲味架。
如果砌埋一套戲咁計,咪好似依家香港電影咁囉:亂q晒籠啊!
唔該剪返個導演版睇吓好啲喎。
PS:麥生個劇本用咗咁多個“撚”字就知佢想撚化你哋啦!啲所謂藝術家都係咁諗啦:啱睇就睇,唔啱睇撚就啦,關我撚事咩!
綜合評分:6.5/10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小时代
他还是忘不了冰岛
好有信念感的才能支撑导演和我一起完成本片
这场风光大葬悼念的恐怕不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而是麦浚龙在舞台上献唱的时光——毕竟那只需要一身时髦的服装,一个酷炫的站位和语义含糊的歌词。本片正是在雪夜/血夜之下由站桩——点烟——说谜语这一组流畅的装逼动作构成影像运作的逻辑,至于人物、剪辑和剧本,那或许不是一部剧情片需要的吧!彩蛋相当有自知之明:人物伴随着优雅的长镜头和横摇汇聚一堂纵享惬意的表象,哪有什么末日,这不过是一场show。
3.5星!在无情或者说无需情的世界里,剩下的则只是利欲,只是黑白灰组成的阴冷灰暗的褪色世界,不是世界变了,而是世界一向如此,虽身处不同位置和职责,但却在同一镜头,同一世界空间下演绎经验着相似的结构与命运。
最大的阴谋就是我们被骗进电影院
冰冷、邪性、诡异的美,延续了麦浚龙强烈作者风格的类型片,全片几乎都是黑白灰色调,构建起一个半架空的(持续下大雪,枪战飞溅的血滴冲碎雪花的镜头很美)、交织着野心和欲望的香港。多线叙事,每个人物都游走在是非善恶之间,有自身逃不脱的困境,对于没看过他片子的观众来说,大概依旧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刘青云的表演传递了导演的邪性口味,高圆圆冷艳狠辣形象+全粤语台词让人眼前一亮,想到金城武已经退圈,有点唏嘘。算是留存下了一部各方面都很独特的香港类型片,以后应该也很少见了。
刚看完觉得还有点意思,像一场大型的装置艺术。但看完越想越觉得不太行,以及可能有机会再看看?
超绝大杀局,全员黑吃黑,每个人都怀揣着阴暗自私,豪门兄弟局,警匪推拉,明暗对决,互相做局的全恶人阵容,爽感在线
白雪覆盖的香港,辐射区,异类感处处充斥其中,开局就拿捏到位了,就这个feel刺激
#Cannes78 离开戛纳前最后一部,凌晨三点结束,稀稀拉拉的掌声以及四个人挂不住的脸色。龙标出来的一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国内影迷一觉起来天又黑了,期待这么久的作品成这个样子。
王志达和鬼叔的关系,是典型的权钱交易,但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感,这种“熟悉的陌生人”关系,在黑帮与黑警之间非常真实
毒贩转行合法药商也算是旧瓶装新酒吧,警匪片让麦浚龙拍出一种冷冽的疯感,可惜高圆圆这条线没有展开不然可以是掌控全局的最后赢家,暗黑画面很美,金城武太帅了,梁家辉依然难杀(笑)。
没有想象中那么烂,还是能看的,毕竟审美怎么样都不会差过翁子光风再起时。只要理解为这是无间道2叠加树大招风叠加一点点黑社会2的同人男作品一切就都好解释且有乐趣了,麦浚龙是一种铜仁龙。
【Cannes 25 午夜展映】1.5 不能再多了…只能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导演有着极强的个人视觉风格,各位演员和落雪的香港在画面的每一帧里都被呈现得很完美,但依旧抵不住混乱的叙事,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糟糕的粤语台词。拖沓的节奏导致打戏看得很心累,半场过后就在想怎么还不结束…
富二代的一次任性的自我实现。飘雪的香港却毫无寒意,无机质的工业化都市却杳无人烟,让人费解的执法困境,没有缘由的硬拗末世,这一切都是为了导演实现他的“美学”画面和拍理想中的镜头过瘾。单看这两个小时的内容,毫无疑问是没头没尾不成篇章的,如果是素材太多剪不完那也是导演自己的问题,实际上呈现出来的还是一个很传统的港产扫毒警匪片故事,不见其有什么主张,叙事上线索众多不代表风格化,调度上导演更是力不从心,开头枪战大手笔但并不紧张刺激,中段依旧是女体剥削+男体酷刑这些三流三板斧做噱头,可见“美学”主张≠审美。麦少的实力仅限于他的音乐MV(还不能听他开口唱),拍电影就算了吧。
这个世界观里的香港仿佛是核战之后的遗迹,满天飞舞的是雪花还是核尘埃?麦浚龙看似在拍警匪片,实则在拍末世寓言,整个片子看起来就像《赛博香港2049》:控制一切的大公司看似无所不能,但“更会玩这场游戏的是政府”——为什么这个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变过。
金城武睡在公路桥洞里,开场很惊艳,可惜没有在这个场景里发生更多戏。有些戏挺有味道的,比如刘青云和女儿的相处
真的是属于新时代的“黑色电影”了,漫天飞雪的香港街巷,鲜红的血浆与白雪的碰撞,白得刺眼,黑得陷人,让我想到了弗兰克米勒的罪恶之城,也让我想到了永远阴霾的哥谭。混乱无序的世界,正邪难辨的警匪,配上压抑冷峻的影像风格,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样风格化镜头的呈现,这样独特的“麦式黑暗系美学”,确然是一种享受。
跟《无名》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