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时候,倒时差。
看到电视里放,因为同是外国人在印度的种种遭遇,很有切身体会。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的是理论,而这部电影讲的是 实践。
当你抱着“世界是平的”这个伟大理想,踏上印度这块国土之前,建议你看看,以免急匆匆的去急冲冲,哈。
另外,不知美国人是怎么想的,我反正不能接受一个印度女人。
超级搞笑超级有爱。
有点好莱坞路线,这是免不了俗套的,但同事也有很新颖的地方。
--男主很像Edward Norton,特别是迷离的眼神比Edward Norton看起来斯文点。
女主其实不是很好看,太胖了,但是侧面比正面好看多了。
很表现真实的印度,特别是那些小细节,那个色彩节,和当地的结婚习俗,还有山寨麦当劳和贫民窟。
很真实很生动。
继续使用这个无聊的标题 。
Todd与Asha的爱情没什么看点,电影里写实的印度风情让人身临其境,India(I'll not do it again)也是很搞笑的解释。
Outsourced即外包业务,资本永远在向成本的洼地流淌。
电影中的CALL CENTER在中国或者印度应该有很多吧。
Todd接受了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管理在印度的CALL CENTER电话销售人员,将平均每个顾客的电话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他面临很多困难:印度的“投资”环境(圣牛会出现在简陋的办公室);电话接听人员的浓重印度口音;印度与美国的巨大文化差异;要上夜班的倒霉时差等。
他手中的资源:开除或提升的人事权力;多年的电话行销经验。
Todd 达成了目标,从17’提升到了5‘57。
他怎么做到的呢?
1、作为空降兵,他能迅速融入团队,他克服了各种不适应,接受并认可了他周围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能够理解团队中个人的渴望与梦想;2、他营造了活泼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允许布置自己的办公空间,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3、提升业绩优秀的人员,展开销售竞赛;4、手把手的培训互动;5、经常性的团队建设活动;6、对团队的鼓励、赞赏、责任和安慰。
Asha can do everything!7、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果断有效。
轻松喜剧,对于不同文化从最初的抵触到最终的融入和认可. 外包服务是世界一体化的体现. 虽然美国人和印度女孩的爱情颇具俗套,有限的笑点也只是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冲突,但仍旧不失为轻松的甜点类影片.
电影是搞笑的,也的确是有内涵的,可是,这样和中国的搭边让人不爽,尤其还是上海。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是大趋势,but, from India to Shanghai? u gonna be kidding me.好吧,我只能理解成,India的刨冰只会让人腹泻,但是China的奶粉会让人结石。。。
下次Expatriate的时候,你可别屁颠屁颠地跑来上海哦。
Ms Jasmin刚刚离开我们的学校,心中有一点不舍和眷恋,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再见面。
我还记得她刚刚来的样子,传统印度妇女的“庄重”打扮在炎热的夏季一眼便可以认出来。
从那时起,我把印度也列入我的理想国行列,因为在我的眼里,印度是一个艳丽,庄重,又不失神秘的国度。
话题扯回Outsourced来,这是一部漂亮的电影。
当Todd因为公司事物的原因被派遣带印度并出现在孟买的机场时,印度的种种才真正的第一次充斥进我的双眸。
拥挤的人群,肮脏的街道,牛羊到处乱跑,甚是有人还在路边小便,这似乎并不是我所心仪的城市的模样。
不过,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内涵并不表现在它的外貌上。
我看到了印度人的友好,纯洁和善良,当Todd融入进他们的世界并在离开时能够依依不舍时,我感到十分欣慰。
这似乎是一部有关美国人怎么做生意的电影。
虽然把劳动力资源利用这一部分放置海外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把戏。
但如果把这部电影看做一次旅途,遍会得到更多的新知。
一个人的人生是有旅途的,从一个地方飞向另一个地方,一个新的城市,或一片新的土地,然后我们都是不断从旅途中汲取回忆,然后带着回忆飞往下一个目的地。
Todd在印度得到了很当地人的关怀,还有一份珍贵的爱情。
另外,这部电影涉及到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碰巧缝合了我的心。
最近和房东有关于文化层次上的不和,因为他信基督我信佛。
然而,我知道像Todd一样,我也应该做到入乡随俗吧。
我还是觉得大家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彼此的背景。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真正的踏上印度的土地,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再见到Ms Jasmin的身影。
《世界是平的》是一个美国很多公司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主角从美国到印度给外包公司做培训的故事。
但电影的主调不仅仅是喜剧或是爱情故事,而是将冲突集中在了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和印度文化、习俗的格格不入所产生的种种尴尬。
陶德初来乍到印度时火车站门口那一群出租车、赶火车时要靠跳的,吃东西的时候不知道正确的方式,做培训时不小心冒犯印度的习俗。
而当他千里迢迢赶到孟买吃了假的“麦当劳”,遇见一个过来人之后,尝试着做一些改变。
试着和手下的人沟通去营造更适合的工作环境,参与印度传统的荷里节,和印度当地的人一起吃一顿饭,甚至交了一个印度女朋友。
我感觉不少美国电影里拍到印度的场景之后都多少带着最初陶德反应出来的偏见,但这部电影里的印度看起来非常有意思,并不是一门心思揪着印度口音和火车上挤很多人这种老梗来营造笑料,而是真诚地在分享一个和印度的故事,故事里有印度的习俗,有印度的传说,有印度的优点和缺点,也有印度的人。
怀着一颗愿意交流的心去和人交往,不管是文化和文化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会发生令人惊喜的改变吧。
印度,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神秘的地方。
有一朋友,提起到印度出差,就愁眉苦脸,因为他也曾和Todd一样,初来乍到就交了学费--腹泄。
在这部片子里,你能听到带着特别口音的英语,看到那尊挂满人头的毁灭女神迦梨,印度人独有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如此种种都与Todd熟悉的美国大相径庭。
我不能理解的是,Todd怎么能够在短短三周不到的时间内,就从原本的抗拒,变为接纳和主动融入。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电影。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看上去好像与外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客服明明在加拉普利,却非要捏着鼻子说自己在芝加哥,理由很简单,不要让订货的美国人因为听到外国口音而“抓狂”,而老板的想法是,同样的价钱,可以雇用 8个人,why not?! Todd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他的印度下属的想法,他只是盯着墙上的记时器,一筹莫展。
如果不能把这个记录降到 6分钟,他就别想回到美国。
荷丽节是个转折点,他换上了印度人的衣服,也就在那一天,换上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尊重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转化为工作的助力,Todd作出了一系列的转变。
他成功地创造了奇迹。
从一刻也不想停留,到后来的不舍,除了空虚寂寞下产生的爱情以外,应该还有其他吧?
外包业务又转到了更加价廉物美的中国上海,他却把机会让给了普洛。
回到美国,他把一部分价值观也带了回去,当然还有手机里轻快的宝莱坞音乐。
就像片子开头的字幕,白色的字,渐渐被覆盖上一层黄色,Todd的白,普洛亚莎们的黄……
作为一个已经在印度待了4个月,并且还将继续待一个多月的人,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印度,相当真实客观!
它在我们同事中间流传的速度相当的快!
大家看完都在感叹:哈哈,这就是印度!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说,印度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的神秘国家,虽然由于历史文化或者生活态度的问题,很多亚洲人、欧洲人都在说:印度太脏、印度太落后、印度人太懒,但这些理由并不足以将印度一棍子打死,就如同电影中所反映的,当你真正的融入了这个国家的生活,那么它美好的一面也就浮现了出来。
我在凌晨到达印度德里机场时,就像陶德第一天到达孟买一样:机场外喧闹的街道、蜂拥而上的出租车和突突车司机、黑不溜秋的印度人。。。
但当我第二次、第三次走出德里机场时,我逐渐发现,嘿,这个机场并不是那么糟糕,虽然人很多、但不用担心小偷和抢劫的;虽然司机包围着你问你要去哪里,但其实出租车都是预付费的,不用担心被司机宰;混乱的交通和喧闹的街道,却很少看到严重的车祸和伤亡(当然,印度人开车确实比较快,所以他们的车屁股上基本都有小的刮擦伤痕,但却不会朝着人猛撞)。。。
影片中的洒红节(“holy节”),在每年的3月或4月份,很遗憾我没有赶上,但同事告诉我,那天真的不要穿干净昂贵的衣服出门,因为你是躲不掉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给你洒上各种颜色的粉末,小孩子在楼顶朝下面扔带有颜料的水袋,然后你就回办公室哭去吧,呵呵。
至于印度的饮食,卫生环境确实比较差,我也拉过肚子,但其实印餐还是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的,正规餐厅的卫生状况也并不令人恐惧,既然我们是到了另一个国家,那么为什么不能去学着适应这个国家呢?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所要着力表达的一个重点。
当然,影片中也反映出了印度人自负的一面,同时也给了印度人很大的面子。
例如女主角听到陶德说美国人不希望发现“call center”是外包的时,她说那是因为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也就是说“外包这个词是被中国制造毁掉的,而不是我们这些印度人”;后来老板将call center搬到上海,理由竟然是中国上海的成本更低,而且印度人还成为的新的call center经理,这几个细节,我想大家都不会认同吧?
不过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这部电影还是忠实的还原了印度的生活和文化,让我们这些身在印度的人十分“感同身受”,如果大家想了解真实的印度,那就看看这部电影吧!
在京沪高铁上看的重感冒患者,经历了堵车到家,现在在被窝里。
沪宁高速今天可怕。
电影是高商听的作业,印度文化,outsourced了解了一些,还有小清新的爱情。
结尾不错。
外包到中国,现在恐怕是越南吧哈哈。
主人公最后就像那个汉堡店遇到的老头一样,爱上了印度,或者说了解了印度。
汉堡🍔的梗也是适应当地文化的体现。
和跨国公司学的很像。
我也是在高铁上完成作业的好孩子。
有点爆米花电影的味道,但还算挺好看的。但美国公司把call center总部从印度搬到上海,可能吗?能讲流利英语的廉价劳动力 在国内不多吧
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讲述跨文化沟通在商务领域所造成的困扰和解决,正面积极。但是里面的印度女孩很明显被西化成印度外表的西方女人,被改装的太明显。现在所有好莱坞电影,凡是涉及东西文化因素的,都喜欢用东方的神秘包装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再套一个当下关注的话题,加上sex,就可以出产了,这点让
那个什么岛的那个什么酒店的特别房间,可以去,啊哈哈。
戏里面爱情嫩个东西 感觉有些做作啊
商业与文化,一部让我更了解localization and Indian culture的电影,值得一看,尤其是看过《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之后。
没劲 说比美剧版搞笑的都瞎了狗眼么
讲文化差异的一部片子 我觉得不错。
有时候好多际遇就像是一场短期休假,休完了就回到现实生活了。
女主真的无法入眼OTZ而且这也太狗血了吧啊啊啊啊啊!
男女主角都沒電視劇的好看 笑料也還是電視劇版的多得多!!!
剧本初稿般远没电视剧好看,结局特别想当然。。 = =
plain.
Umm,我在印度的经历成为看这部电影的所有动力。没有任何excitment但是却又好多共鸣=)
无厘头频频姨母笑 我要去下单毁灭女神迦梨了
前天同事吃饭,有同事参加培训居然看DVD。讲起这个想起来几年前也看过。怎么说呢,其实很俗套的美国剧情片,把故事安排到印度而已。把落后当文化沉淀是种价值观吧。最后那个主管阿三趾高气扬的代替男主到上海做新经理真是看着想抽丫的。
没想到一本用于无聊打发我上下班地铁时间的(有声)读物也能像小说一样改编成电影,居然还是个喜剧电影,还凑合吧,虽然和书差别有点太大了
call center主线写印度。充满小小的幽默,彩色的基调。据妹妹在印度的同学讲,这里头的印度完完全全真实。不过,他把中国想象得真弱,可笑呢
还是电视剧比较搞笑,连演员都比电影的要好
…这样的爱情戏码很难看哎。
有点恶心,别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