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荧屏里的合家欢气氛越来越浓,跨年演唱会热闹造势,压箱底大戏也纷纷登台亮相。
就连一向主打青春偶像的芒果台,也用电视剧《亲爱的她们》打起了温情牌。
改编剧的“国际惯例”不够接地气这是一部赢在起跑线上的作品,改编自去年的热播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以原版豆瓣9.5分的高分,受到了颇高的期待值和关注度。
聚焦老人年生活,探讨社会最迫切的老龄化危机,引发共鸣。
不过,《亲爱的她们》与大部分改编剧一样,遇到了口碑两极化的问题。
不够接地气,将原版剧情生搬硬套,丢失了独立精神意识,这是汉化版豆瓣评分与原版高分形成强烈反差的原因。
韩版讲述的一群迟暮之年的老朋友,仍旧面临着承受着生活中不断产生的烦恼,或悲伤或难以言说或无能为力,最后相互携手共同面对的故事。
它用非常真实的手法,将友情亲情一一展现让人动容。
(关于《我最亲爱的朋友》小编已经强势安利过了,详情请看点击链接吧。
你知道吗?
给人添麻烦是美好的事情)在国内的版本中,所有角色设延续了原版的人设。
宋丹丹饰演的马卫华能熟练的操作微信,经营一家简单洁净的餐厅。
控制欲极强,不仅会因为女儿不接电话,而跑去派出所报警,而且还是“老年姐妹团”中的大姐大,啥事都要管一管。
刘莉莉饰演的石慧贞对丈夫言听计从,内心还怀着环游世界的浪漫幻想,可丈夫却是个吝啬的“务实派”。
朱茵饰演的颜舜华,因为老伴离世独居的她有些郁郁寡欢,差点寻短见,还好有姐妹团的陪伴走出悲痛。
翁虹饰演的老板娘木子扮演着老姐妹之间的和事佬,调和关系化解矛盾全靠她。
人物关系照搬,可环境背景却从原版的都市底层,变成了中产阶级。
在深圳这样的国际都市,老太太们,有车有房,拿着退休金。
在物质层面生活惬意,少了一些韩版最动人的烟火气,有些老年版欢乐颂的意味,这就是这部电视剧最大槽点。
老年版欢乐颂很酷啊抛开原版光环,这部剧真的一无是处吗?
那倒未必,至少很多年轻人都愿意陪着父母一起来观看。
社会话题足,这是《亲爱的她们》开播以来,取得高收视的主要原因。
妈妈们集体相约拍“遗照”的情节,触动人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舜华阿姨轻生被救,几个老朋友再聚在一起,没有重逢后痛哭流涕的画面,而是轻松地聊起自己将来追悼会的情景,平静的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突然有一件事情打破了这种平静,就是她们意识到,居然找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放在告别式上让人悼念。
这对几位老太太来说是天大的事情,于是她们立刻画着美美妆,穿上压箱底的衣服,心情像出游一般,去拍了自己的“遗照”。
在中国的文化里,人们很忌讳谈论“死”,它不吉利,不受待见。
但岁月流逝,生老病死是早已注定的结局,而且它不能被预知,也无法控制。
那为什么不在有精力的时候,提前将让这场终将到来的告别式,安排的随心一点呢?
提前准备一张好看的遗照,不是一件沉重的事情,而是一种健康乐观的心态,直面死亡反而会让你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所以说这群老太太们活得洒脱,透彻的让人羡慕。
这样的生活观念,可能对电视机前大部分的观众来说它不接地气。
但它传递的是老年人“向往的生活”,不再是孤独凄惨而是有好友相伴,过着酷酷的“欢乐颂”般的晚年,给丧气十足的社会带来希望,让年轻人向往。
这种超前的价值观,值得赞叹。
除此之外,《亲爱的她们》还有一条故事线,是探讨80、90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大姐大马卫华的女儿顾嘉一也是故事主角之一,已经30岁的嘉一还活在妈妈的掌控之下。
随意出入女儿的住处,掌控女儿的行程,不留空间的爱压迫的嘉一只想逃避。
马卫华与顾嘉一这对母女的设定,让观众有共鸣的同时,也带来了反思。
会让人站在不同的对方角度,去理解父母或者子女,给彼此更多的空间。
所以这是一部很适合与父母一块看的电视剧,通过影视剧的潜移默化,让双方去理解彼此。
区别于婆婆妈妈的八点档,这也算是“客厅文化”在价值观上的一种改革。
老年人的生活穿插了年轻一辈的爱情,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生活剧!
许建设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影射了当下大多老年的现实生活,女儿遭遇的家暴也是非常现实!
年轻一辈的爱情更是接地气只谈恋爱不结婚的态度很真实的反应现代年轻人的观点!
还有空巢老人慧珍阿姨的寂寞,不想打扰孩子生活的想法都是那么的真实,还有卫华阿姨过度干涉嘉一的私生活以及催婚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例子!
让我觉得这部剧太真实太能自我带入了值得观看值得反思值得推荐!
冲着韩剧《Dear My Friends》拿下2016豆瓣最高韩剧的名头,兴冲冲地追下了这部剧,当时整体感官差强人意,我给了三颗星,但当我看了国产版的《亲爱的她们》后,给韩剧的那三星让我有点后悔,分分钟被吊打的国产翻版让我在打分上纠结不已,最后也要支持国剧,索性给三分,但两部剧差得真不是一星半点,详述如下。
1. 国产版《亲爱的她们》基本保留了原版的人物框架,一位大龄女青年和五位中年阿姨的故事。
但就具体细节而言,浮夸、不接地气是我对编剧最直观的看法。
就家庭背景而言,国产版的阿姨们定位应该都是中产以上,住大房子开着小车子,开得小餐馆也是高大上、充满小资情调,这样小康的背景+鸡飞狗跳的家长里短(癌症+车祸+离婚+老年痴呆),又如何打动大众?
剧组可能就是有钱,但有钱就一定能产出打动人心的好剧吗?
从豆瓣给这部剧打出的分数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并不是。
女主白莲花的人设路线、二男无条件追一女的套路对于人物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浮漂,顾嘉一集美貌多才、善良单纯、闪闪惹人爱于一身,加上姜妍的“锥子脸”,成功演出了一位大龄女青年的完美人设,假得离谱。
2. 舜华想要自杀,去顶楼上、去马路上、去海边;佳雯遭到家暴;慧贞忍受老公暴脾气;男主向女主求婚,被车压断双腿等等,就这么平铺直叙地拿着原版照抄?
细节呢?
本土化呢?
一堆人选择在深圳拍戏,除了车牌号,我没有看到这些人在深圳生活过的痕迹,做饭一溜北方菜我能说分分钟跳戏吗?
宋丹丹还是老样子,“嘿、讨厌、白眼”三段式一成不变,拍摄组把大部分心思放在硬广上了,三九感冒药、那个抽纸盒、还有一箱箱的莫斯利安...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比较良心的一点是剧组舍得在手机通话上下功夫,每个电话都是实实在在让你看出来真是来电话了,通讯录也与剧情保持同步。
但是,这并不是重点啊。
3. 实在打不出来字了,懒得吐槽了,当编剧一厢情愿地不走心就想不劳而获、或者是想省时省力时,这部剧的质量就注定漂浮在云端。
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这部剧,竟然还上心了。
这不是一部偶像剧,没有超美的颜,没有超火的腕,但这里有温暖的故事,有令人舒服的感情,沁人心脾。
五个主人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每个人各自是独立的,各自又是相互离不开的。
最大的感慨就是素贞阿姨了,阿姨在之前一直为他人而活,没有自己。
之后可以说是放飞自我了,虽然离婚也很伤心,但她真的可以很开心的随心所欲了。
在那个年纪喝酒聊天,和自己的朋友撑伞在雨中唱童年,看着好不快意。
看着她们觉得生活很美好
老戏骨演技炸裂,青年演员也都演技在线。
虽然故事有不合理性,但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有一段是嘉一和她妈去旅游,然后母女俩聊天,嘉一想到以前对母亲没耐心然后跑到厕所连扇自己好几个巴掌,还有老头终于学会了浪漫和尊重,取得了老伴的原谅…哭的我稀里哗啦。
结局还是挺美好的。
经历过悲伤,迎接来了希望。
我向来对国产电视剧很宽容,作为追过原版《我亲爱的朋友们》的一枚粉,对这部翻拍剧还是依然很喜欢。
当看见某综上作为评委的宋丹丹同学,还是看见作为母亲角色出现的宋丹丹同学更为亲切,也更加自然,几位阿姨如同韩版一样都是老戏骨,妈妈专业户的角色,当几位阿姨作为主角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很惊喜了。
看惯了电视里面各种小年轻谈恋爱,当初tvn出亲朋的时候,我就不时感叹,应该多一点这样的剧。
tvn擅长的生活化,无论从亲朋还是1988都可以展现出来,所谓的生活的味道,用色用调,都是精心,翻拍剧画面的确很漂亮,但是却没有原版更真实味道。
剧中依然插有广告,终于没有像以往芒果台剧中插播广告那么直白显露,这是值得鼓励的,这些年广告在电视剧中插播得肆意妄为,作为观众其实真的感觉很...em...恶心。
在此之前没有看过姜妍的戏,只在花样姐姐中看过姜妍,对这个女生还是很惊喜,演戏和本人来说给我的感觉就是分得很清楚,很少带入自己的感觉,和我们张若昀大大扮演的情侣真的太甜了,再次打起旗号,张若昀太帅了。
原版中高贤贞是几乎素颜以四十多岁的年龄饰演三十岁的姑娘,但是没有违和感,很自然且美丽,而张若昀那个角色是同样帅到让人想犯罪的赵寅成饰演。
好像扯远了...总之很满意。
目前来说没有太大的bug,会继续观望。
老年人的生活穿插了年轻一辈的爱情,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生活剧!
许建设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影射了当下大多老年的现实生活,女儿遭遇的家暴也是非常现实!
年轻一辈的爱情更是接地气只谈恋爱不结婚的态度很真实的反应现代年轻人的观点!
还有空巢老人慧珍阿姨的寂寞,不想打扰孩子生活的想法都是那么的真实,还有卫华阿姨过度干涉嘉一的私生活以及催婚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例子!
让我觉得这部剧太真实太能自我带入了值得观看值得反思值得推荐!
首先,舜华这个角色,中国大妈里有这么神神道道的吗?
即使有也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做为一个有孩子的妈妈,居然什么都不会。
更不要说年轻的时候居然跟个台湾帅哥就好了的剧情,台湾帅哥事隔几十年追到大陆来,他没有孩子吗?
他当年对谁都不动心,单单对大陆女学生有了感情还回味一辈子,中间都没有联系?
以前对她感觉还行,和赵本山在一起演小品作品都还不错,也看了家有儿女。
不过现在不喜欢宋丹丹,发现人品真的很差。
英达评价她真的很好,她真的是缺爱,心理有疾病。
可能本人直观感受,不喜欢一个人,她主演的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了,看了一集。
唉!
做人要厚道,有些假话没人逼你非要说,你其实也可以不说的,干嘛一直强调自己是实在人呢。
自己有多真实,心里能没有一点B数吗?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慧贞阿姨知道佳雯被家暴的那一幕。
那一刻,想起了妈妈。
不听妈妈的劝告,嫁到外省。
当时妈妈问,以后会不会后悔。
我说,过的好久不会后悔。
妈妈说,你早晚都会后悔的。
怪只怪自己悟性差,明白的太晚吧。
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在看什么?
看的也是自己吧。
晓得时候有一个愿望,有一个大大的房子,能亲戚们都住在一起,外婆外公、姑姑们,都可以在一起。
渐渐长大后,就明白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生活在一起算什么?
现实生活里没有童话世界啊。
但是那些家长里短却很真实,有一些些夸张的地方,还是可以理解。
今天是平安夜,节日的气氛很浓厚。
祝愿大家都能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感受到一份温暖,用力拥抱生活。
剧情一般般,太狗血。比较喜欢这部剧的演员
DEC 2017
连剧都要走翻拍路线,编剧们也开始偷懒了
陪老妈看的。没看过韩版,但觉得剧中不老戏骨飙台词还是不错的,不少场景和台词确实打动我了,关于生老病死和亲情间的理所当然值得深思
三星给这些演员了,各个演技派,堪称豪华配置。但是,总觉得生活不是这样子,不接地气儿,台词啊故事啊似乎全都剧本化,缺少生活气息吧!
(每天追连载系列)其实还好啊,里面的情感羁绊换位思考就很令人动容啊。攀比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
还行吧 就是几个大妈在耳边叽叽喳喳 一对作天作地小情侣太刻意了
有一些感人的母女情,但女主整容太明显了,看着不舒服。
我真觉得还挺好看的……
基本忠实原有剧情,但是就是觉得失去了韩版的那种生活气和人情味。
演员的演技比较到位,不过生活气息还有些不够
还是给大家说一下:原版确实是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超级强烈推荐。但版权确实是一早购买了的,拍摄计划定下来的也蛮早。至于说差距,刻意制造戏剧冲突,本土化之后的“故(意)作(白)”也会让不少人反感,缺少生活气和细节描绘,但一部作品可以让我们把眼神回归到家人身上,也该点个赞给点星。
在深圳拍的,深一代真有钱真幸福,一把岁数还谈恋爱
喜欢张若昀 宋丹丹
翻拍自韩剧,但比人家差的太远了!东施效颦!
太可怕了这个剧,这拍的是广场舞姐妹花的塑料情。
中国版就像蒙了一层廉价的都市滤镜,不管是情感还是生活细腻度都隔靴搔痒。所谓老戏骨,演生活剧也套路的很,都是程式化了的熟练工种,只演出了婆婆妈妈的表象,人物没扎根,也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你们难道不觉得,宋丹丹是个傻逼吗???
她们为啥每个人家都那么的大,姜妍的脸真的是整残了
冲着题材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