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讲的是二战期间的故事。
故事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段是在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时,苏联坦克兵少尉伊乌什金率一辆坦克歼灭了德军一个坦克连。
伊乌什金和他的乘员也受伤被俘,被关进了德国的战俘营。
这段故事其实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后一段是在1944年,德军坦克兵上校耶格尔为了训练新补充的坦克部队,找了一辆损坏的苏军T-34坦克,并在战俘中挑选了伊乌什金和他的乘员修理并开启坦克,在训练场为德军坦克充当假想敌。
于是有了后面的扣人心弦的场景。
前些日子,曾经看过好莱坞的《狂怒》。
和这部《T-34坦克》有类似的地方。
同样是二战题材,同样是坦克的以少胜多,同样是面对凶残的纳粹毫无畏惧英勇抵抗的壮烈场面。
美国人崇尚的是勇于冒险的赌徒心态,而俄罗斯人则是历尽苦难的坚忍和不屈。
相比之下,《T-34坦克》拍的更生动更有味道。
更体现出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性格和精神。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这样解读俄罗斯民族:“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也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是一定要扮演那独一无二的首要角色。
”俄罗斯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悲情色彩的民族。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伊乌什金在战俘营中曾经逃走七次,面对德国军官的枪口,拒不倒下。
在纳粹的酷刑中,仍然顽强的维护自己的尊严。
没有人能使他屈服。
德国在向苏联发动闪电战之前,正是风头最劲的时候,大半个欧洲已经沦为纳粹的铁蹄之下,英伦三岛也是岌岌可危。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就损失了700万人。
按照希特勒的想法,苏联已是囊中之物。
他以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像踏进巴黎的凯旋门那样进入莫斯科的红场。
可是他恰恰没有想到的就是俄罗斯的民族精神。
也忘了当初拿破仑的失败。
俄罗斯人民可以默默的经受苦难,可以咬紧牙关承受失败,但绝不会向侵略者屈服。
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笑到最后的总是俄罗斯。
影片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在脱离纳粹追捕的那个夜晚,伊乌什金和他的战友们在享受着短暂的宁静。
暮色笼罩的森林中,燃起了一丛篝火,火光映照着每个人坚毅的脸庞。
斯捷潘轻声哼起了俄罗斯的民歌。
悠悠的歌声,人们眼中涌出的泪水,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遭受深重苦难的祖国,被异族蹂躏的土地,广袤的《草原》和雪中奔驰的《三套车》。
黎明时分,德军豹式坦克的轰鸣声震醒了他们,他们没有跑散,没有惊慌。
他们对于死亡已经不再有恐惧,他们的信念是不自由毋宁死。
面对强敌,明知道冲出包围圈的希望很小,他们仍然从容起身,跨上熟悉的“战马”,接受对方的挑战。
T-34坦克是苏联研制的中型坦克,1942年批量生产,是当时苏联的主战坦克。
它在防护系统、火炮系统和动力系统三项指标上,都强于德军的早期豹式坦克。
在苏联电影《解放》中,我们可以看到希特勒对于T-34的忌惮,以及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改进后的T-34/85发挥了它强大的威力。
直到现在,T-34还是被俄罗斯人民引为骄傲的一款坦克。
在去年的红场阅兵中还曾经现身。
在影片中,伊乌什金驾驶T-34这种威力强大的坦克,迎战的是新组建的党卫军坦克师。
加上1944年的德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兵员紧缺,新手上阵。
所以虽然只有一辆T-34,却能屡屡挑战得胜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这样一个细节。
在耶格尔的坦克被击毁后,他自己的性命也命悬一线的时候,他向伊乌什金伸出求援的手。
伊乌什金也很自然的抓住了他的手。
这或许是军人之间惺惺相惜的下意识的举动吧。
可是一瞬间,也许双方都意识到了,耶格尔并不是真正的德国国防军,而是纳粹的党卫军。
耶格尔也曾经为了逼伊乌什金就范,威胁要打死翻译安雅。
这种流氓般的举动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所为。
于是,握紧的双手分开了,耶格尔掉向桥下。
还有一些小细节。
德国加油站的管理员看到T-34开进来加油,赶快把桌上的纳粹小旗收了起来。
公交车站上,几个德国老大妈正在八卦谈笑,看到T-34开过,立马惊慌失措,其中一位甚至昏了过去。
伊乌什金的战友们在小镇上收集食物,还带上了一个工艺挂盘挂在坦克上。
坦克开到湖边,其中一人煞有介事的向伊乌什金请示去洗澡,于是四个人跳到湖中,水花四溅,尽情嬉戏。
在湖光山色中享受这短暂的自由。
这些细节颇能展现编导的功力。
影片的许多地方都采用了先进的特技。
如慢镜头的炮弹横飞,炮弹触地反弹射入坦克底盘等,都很出色。
不过这种特技运用太频繁,也令人生厌。
本人评分:7.0。
照例先说说喜欢的片段与画画,可能就有点剧透咯~【几个动人片段】1.跳《天鹅湖》的坦克;2.钢琴bgm下的发动机声;3.举着地图嘚瑟的姑娘;4.像美丽人生片尾一样出场方式的坦克。
【元素很是丰富】1.战争与策略。
太多了不举例子了。
2.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第一战的那枪和最后一枪应该都没开,这里是个前后呼应。
以及最后俄指挥官也变成了湛蓝色眸子。
3.幽默部分。
加油站、哨兵、路边夫人等等。
4.信仰的力量。
包括圣母像、祈祷等。
5.爱情线。
嗯…略突兀按下不表。
【制作的精细】1.光影颜色背景音乐变化,与剧情极其一致,感情色彩鲜明;2.配音有真实感,最后桥上对狙握手后,德指挥官的喘气还带了鼻子抽动的声音,极其真实。
【基本符合逻辑】没有手撕鬼子一样的神剧情真是不容易,几个转折点、意外基本还都说的通,不过我不太懂军事可以请有关大佬来补充啦~
看完电影更理解了俄罗斯这个民族,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气节,比起卑躬屈膝,他们更愿意去战斗,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还有他们很有大局观,尤其是军人,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护住其他人完成目标。
这个民族很文艺,多危急的情况下都要来两句,看得我着急。
最喜欢的是T34跳小天鹅那段,真的是又燃又好笑。
我挺喜欢毛子在坦克里唱的第一首歌,感受到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亲人、对同胞的爱。
俄罗斯的审美真的可以,摄影、色调看得都很舒服,但是有些慢镜头我并不是很喜欢,为了加快节奏,增加紧张感,我还特意在战斗时刻加快了点倍速来看。
看完电影再次感叹下纳粹的可恶,纳粹不灭,天理不容,他们在搅动着世界的和平,有纳粹在,世界就难和平。
所以说和平并不是永久的,它只是掩盖在平静的表皮下,就像平静的火山,因此要保持警惕。
不要以为大家嘴里喊着和平,所有人都会乖乖听话,那太天真。
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阿富汗等国家都在战争中,他们想要战争吗?
不想。
他们喊着和平,喊着停止战争,敌人有听到了吗?
有,但是枪口一直没有放下过。
《T-34坦克》,2018年俄罗斯电影。
影片讲述苏德战争末期(1944-1945年),苏联一位优秀的坦克军官被俘虏在德军集中营,他利用被德军要求操控一辆被德军缴获的T-34 85型坦克进入靶场演习的机会,和同样身为俘虏的苏联坦克乘员设法把坦克开出靶场,并逃亡捷克的故事。
本片为虚构的故事,故事本身逻辑也不太成立,一辆孤零零的坦克完全没有可能逃脱德军的严密防守。
但是,本片的几大看点是:一、苏联T-34大战德国豹式坦克,影片的武器装备选择的相当准确,可见俄罗斯是下了血本把这些古董坦克从博物馆拉出来的。
二、影片有多处类似《黑客帝国》的“炮弹时间”,可以通过慢动作看到坦克的机动战术以及炮弹打穿坦克的镜头。
三、男主角和女主角(一位作为德语翻译的苏联女性)多次偷偷传情报,甚至女主角去偷地图的情节,有些谍战的意味。
整体来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俄罗斯战争电影。
对付一辆只有炮弹没有机枪的坦克,德国人竟然不知道用步兵?
一发铁拳就能解决的问题竟然要派一群坦克,指挥官是白痴吗?
靶场里面的一群步兵也都是白痴,只会对着坦克开枪,不知道靠近了炸发动机炸履带吗?
T34出靶场后德国人派了卡车延公路追,竟然没追上。
德国人的卡车得跑得多慢啊?
县城里的宪兵看见两手空空穿着囚衣的俄国兵竟然没有反抗直接缴枪了,真服了这编剧。
俄罗斯影史第二电影引进中国,血脉喷张引全民热议俄罗斯影史前二的电影都引进了中国。
排名第一的是2017年上映的《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在本土斩获了29亿卢布(折合人民币2.6亿)的票房,2019年引进中国后也拿到了8500万+的票房,成为俄罗斯电影在华上映的NO.1。
排名第二的是《猎杀T34》,这部电影于2019年1月1日在俄罗斯上映,用6亿卢布(折合人民币5350万)的成本拿到了22亿卢布(折合人民币2.1亿)的成绩,位列影史第二。
12月11日,这部热血战争大片也引进了中国,它能否打破《绝杀慕尼黑》的票房成绩令人期待。
本片在上映前已经在业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2019年第五届成龙国际电影节上,它就拿到了“钢铁人评委会特别奖章”和“最佳剪辑奖”,受到了主席徐克的高度评价。
《猎杀T34》其实是一部翻拍片,翻拍了1965年苏联电影《鬼战车T-34》。
这部电影在当时非常超前,不论是运镜、画面构图、剪辑还是长镜头的运用都让人叫绝,给那个年代观众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
那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按理说苏联电影是很难走出去的,可是这部电影因为太过惊艳,代表苏联入围了第1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奖,而它在日本也带起了一阵坦克热,被日本影迷奉为“影史最佳坦克片”。
50多年过去了,《猎杀T34》作为一部翻拍片自然要将这个时代的黑科技运用到影片的拍摄中,带给新一代观众新的感动与震撼。
番茄君第一时间去影院欣赏了这部影片,本片给我直观的感受就是:特效震撼,剧本扎实,还有无数小彩蛋,是一部是个各年龄层观影的商业大片。
《猎杀T34》的故事采用了三段式的叙述,可以用三国演义的三个段落在概括。
第一个段落叫做“长坂坡以一敌六”。
莫斯科保卫战上,坦克学校毕业的尼古拉奔赴前线,执行一次自杀式的任务,他要驾驶着唯一一辆T34坦克,配合队友利用地形优势打一场游击战。
这个小村镇距离莫斯科只有35公里,尼古拉唯有死战,别无退路。
而蓝眼睛的德国军官耶格尔带领整个连,配备着坦克群杀了过来。
这个坦克群还原度很高,主力坦克是三号坦克,二号坦克和251半履带运兵车进行配合,从数量上来说,德军是碾压苏军,但从质量上看,尼古拉的T34却可以轻松击穿三号坦克,三号坦克想要摧毁T34却是难上加难,双方各有优势,这仗有的一打。
耶格尔留着络腮胡,战友问他为何不刮胡子,他笑着回应道:不打到莫斯科不刮胡子。
尽管耶格尔在影片中是大反派,但他眉宇之间充满了虎狼之气,他穿上了德军特有的笔挺精致的军服,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耶格尔军服肩部的粉色镶边也做了出来,足见对服装的细节抠得多么细。
‘尊重对手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国内很多抗战剧就是无底线地丑化敌人,又是破毡帽,又是罗圈腿,把敌人拍成了白痴试想这群白痴在中国的土地上践踏了八年之久,他们是白痴的话,我们又算什么?
丑化敌人其实是羞辱我们自己。
回到故事里,这一场游击战双方斗智斗勇,耶格尔发现了苏军的埋伏,号令坦克撤退,可是立刻陷入了尼古拉设置的包围圈中。
尼古拉和战友摧枯拉朽摧毁了好几俩德军坦克,但毕竟寡不敌众,德军很快发现了T34,对着它疯狂进攻。
T34坦克绝不是坚不可摧,它的主要弱点是后部装甲、观察口、舱门和炮塔座圈,影片中耶格尔的僚车本来抓住了漏洞,准备想着T34的致命部位开炮,可是一名苏联步兵投出去一发反坦克雷,直接将德军的炮管给轰下来了。
最终尼古拉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耶格尔抓获成了俘虏,影片中的正反两派打了个照面,成为了一生之敌。
第二个段落叫做“监狱内煮酒论英雄”。
影片没有沉溺在战争场面的宏大叙事上,而是将视角聚焦到了德军战营里,一个身陷囹圄,一个战败归来,尼古拉和耶格尔之间的双雄对立戏份铺展开来。
在集中营里,尼古拉7次越狱都被抓了回来,期间耶格尔对他十分敬重。
党卫队头子希姆莱问耶格尔:“你是否憎恨俄国人?
”耶格尔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只是服从命令,为国尽忠,没有任何私人情感。
”这显然不是一个让领导满意的答案,耶格尔的潜台词就是,我并不憎恨俄国人,但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唯一天职。
一晃三年过去了,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逆转,苏联反客为主进攻德国,而且在1943年,他们将T34-76坦克升级到了T34-85型坦克。
改良后的85型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它在防护、激动和生产上都打到了最均衡的状态,是世界坦克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仓皇的耶格尔想出了一个奇葩的招数应对85型坦克,他召集了尼古拉在内的多名苏联战俘,命令他们去维修缴获的一辆报废的T34坦克,并驾驶他们在训练上成为德国坦克兵的活靶子,供他们疯狂射击。
在训练前夜,耶格尔来了次煮酒论英雄邀请尼古拉喝酒聊天,两个人男人之间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但残酷的战争让他们站在了对立面。
而耶格尔不知道的是,尼古拉早已卧薪尝胆,开始反杀计划。
他在维修坦克期间暗藏弹药,和其他几位被俘虏的坦克手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逃跑计划,甚至忙里偷闲地和女翻译眉来眼去。
女翻译也对这位苏联帅哥俯首帖耳,她帮助尼古拉去耶格尔那里偷集中营的地图,耶格尔的副官拿着烟斗经过发现了一样,女翻译立刻装作和耶格尔滚床单的样子,骗过了副官的眼睛,顺利帮尼古拉拿到了地图。
第三个段落叫做“德军军营千里走单骑”有了第二个段落的铺垫后,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扮猪吃老虎”戏份来了。
尼古拉和战友驾驶着焕然一新的T34,伴随着苏联名曲《天鹅湖》的BGM,出现在了德军面前。
他们驾驶着这辆坦克,冲出了集中营,冲向了300公里以外的捷克斯洛伐克,那里已经被苏联占领。
虽然这辆T34坦克弹药不足,但驾驶在德国土地上,还是威风凛凛,对周围人形成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而耶格尔也驾驶着德军最新的豹式坦克,杀气腾腾追了上来。
影片结尾来了个古典式的对决,尼古拉和耶格尔在一个小镇来了次1V1的生死较量,两人分别驾驶代表各自国家最高水平的坦克,分别发射出了足以至对方于死地的致命一弹,观众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
结局当然是正义战胜了邪恶,耶格尔的坦克即将坠下桥梁之时,他爬出了机舱,他的对手尼古拉紧紧拉住了他的双手,想救他一命,但耶格尔保留了德国军人最后的尊严,他松开了手和自己的豹式坦克一同坠下,慷慨赴死。
本片出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火力全开的坦克大战,还有很多小彩蛋让我感受到了俄罗斯人的那份浪漫情怀。
比如开头那场30分钟的大战戏份里,德国人的坦克摧毁了小镇的建筑,在一座小房子的黑板上用俄文写着“我和我的祖国”,墙上贴着斯大林像,转瞬之间就被德国人的坦克给碾压过去,让人伤怀。
比如有一幕给了坦克舱内特写,一名坦克手正在激烈战斗,他旁边却安静躺着一把手风情,可以想象这是他枯燥生活里仅存的一点慰藉,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让人感觉到了战争以外的温情。
再比如坦克小风队逃出生天后,在夕阳里纵情驰骋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自由的无限美好。
总之,《猎杀T34》是一部有热血有特效有温情的战争大片,推荐大家去影院观看。
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但只有两个字——过瘾!
第一遍看会觉得有些夸张,但是仔细推敲后,其实细节上处理的非常合理。
从『村庄阻击战』早期型号T-34/76和Ⅲ坦克对决,到逃出集中营后『城镇夜战』里后期型号T-34/85对决豹式坦克,加上豹式坦克的坦克成员基本都是党卫军第12师的新手,基本一对一实力相当,没有实力碾压的情况,所以非常有看点。
两个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立体,最后的对决颇有骑士精神风范。
另外,细节上处理的让人非常舒服:除了以上敌我坦克型号的演变,各型坦克的坦克瞄准镜的标尺划分也大有门道;德国坦克上国防军第11师和武装党卫军第12师师徽;先进而又罕见的豹式坦克夜视仪套件——FG1253型“食雀鹰”式夜视设备(Fahrgerät 1253 “Sperber”);各式苏德步兵与装甲装备都符合当年的历史情况。
本片的特效也是一个亮点,和《战争雷霆》同源,这点和紧张有代入感的BGM一起,构成了“看得过瘾”的必要条件。
(以下附几张构图特别完美的图)可能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在几年后的朝鲜6.25战争里,这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立下汗马功劳的装甲车辆,会再次在人民军的手里重新大放异彩,创造三天攻入汉城,最终南下到洛东江的“闪电攻势”神话……
Ⅲ号坦克瞄准镜的视角
T-34/76瞄准镜的视角
T-34/76在炮火中跃进
坚毅的回眸
T-34/76与Ⅲ号坦克对决
战俘坦克车组
T-34/85行驶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森林里
篝火旁的主人公和他背后的战车
写给母亲的信件
几年后,150辆T-34/85再次创造“神话”
看人家老毛子这抗德爽片拍的……油而不腻,看着舒服!
刚修好的T34配合天鹅湖的音乐来的那段坦克芭蕾,真·革命浪漫主义!
女主香肩半露卧床骗过闯进来的集中营军官,不仅颜值爆表,智商也在线啊!
T34冲破集中营后枪炮声骤停,舒缓的音乐起……配乐太美了,俄罗斯经济上衰落了,艺术和文化的积淀还在,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坦克冲出集中营到德国小镇半日游,沿途的德国妇女以为苏军已经进村了吓得晕了过去……加油站看到苏军坦克赶快藏起了纳粹德国小旗子还给加满了油……街上的德军士兵直接就投降了……小镇居民突然如沦陷区一般掷果盈车,箪食壶浆迎苏军……真·革命浪漫主义!
男主尼古拉和女主安雅的湖边云雨,和《兵临城下》瓦西里与坦妮娅的坑道之欢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真的革命浪漫主义!
7.8分!
乌拉!
#电影猎杀t34#
电影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年,而贯穿全片的除了主角还有他的一生之敌耶格尔,这是个被塑造得非常丰满的角色,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耶格尔和主角第一次战斗发生在俄国的小村庄,正处于德国全面进攻阶段,耶格尔在战前说:“胡子就等到了莫斯科再刮吧!
”此时他沉浸在国家和自身的自负中。
小村庄战斗中,主角一行操纵着一架坦克几乎全歼德国一连坦克部队,但最后和耶格尔的对峙是平局,提早放松警惕的主角被耶格尔射伤了腿,下一幕就来到了三年后的集中营。
此时苏联坦克军已攻入德国境内。
元首和耶格尔进行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耶格尔,你恨俄国人吗?
”“我是一名军人,感情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的职责是保卫国家。
”耶格尔的回答只有这一句,但是足以表面他的内心,作为一名军人,他是不带有感情地服从国家,更隐晦的表面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被纳粹的民粹洗脑。
主角和耶格尔的第二次见面源于元首委托耶格尔训练德国坦克军。
耶格尔得知主角在集中营时激动得双手颤抖,他始终没忘记三年前那个俄国小村庄,那个创造奇迹的敌人。
在耶格尔“深入人心”的说服下,主角最终同意驾驶坦克当做德国坦克军的演习目标。
而在演习开始前,耶格尔向主角阐述了他用以击败主角的战术,完了还敬他一杯酒。
直到这里我们终于看出耶格尔对主角的情感,是认可的,是有敬意的,所以他才渴望这次击败主角的机会。
此时的耶格尔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了,他在战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挑战强者,击败强者,这是骑士的精神。
两人决战在德国的小镇爆发,和第一次战斗相似,主角一行歼灭了除耶格尔外当场所有坦克。
又到了一对一的局面,两人同时从坦克中探出,耶格尔愤怒得把手套扔到地上,这是骑士决斗的意思。
他的愤怒在于过去整整三年,主角依然能把自己逼入绝境,他急于获得这场决战的胜利,不是像三年前那样几近偷袭,而是像骑士一样光明正大的决斗。
决斗在长桥上进行,两架坦克边放炮弹边向对方冲刺,最终相互撞击停在了桥中央,耶格尔的坦克被撞到桥的边缘,摇摇欲坠。
主角和耶格尔都从坦克中出来,主角站着,端着枪,耶格尔趴着,在腰间慌乱摸索。
当主角的枪口对准耶格尔时他终于接受了自己已输的事实。
“shoot”主角放下了枪,三年前和在集中营里,耶格尔有太多机会杀了他,而耶格尔敬主角的那杯酒,是他认为主角这辈子喝的最后一杯酒。
看来耶格尔也不是一厢情愿。
耶格尔伸出了手,主角握住了。
这时的耶格尔有三种选择,第一是把主角拉下陪葬,作为骑士,这是最低劣的行为,但作为军人,这个选择最高尚的,临死也为国家消灭一个敌人。
第二个选择是接受主角的救援,成为苏联的战俘,但这是对骑士和军人精神的双重违背。
耶格尔选择握了握主角的手,然后随坦克摔下桥。
这时他是一位真正的骑士,也是一位体面的军人。
能够和彼此尊敬的对手决战一场,即使失败也没有遗憾了。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统一对战争意义的评判,但战争的意义对每个参与者都不尽相同,耶格尔是服从国家意识的军人,也是追求个人荣耀的骑士。
这两种心理时而契合时而矛盾,贯穿耶格尔的始终。
虽然他的命运和纳粹德国一样从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但电影没有刻意煽动民族仇恨让我们高高在上地评判对错好坏,而是让我们俯下身来,注视悲剧中的人物,尝试理解他们。
这是对对手的尊重,更是自信的体现,功过是非就留给教科书吧,在电影里我看到了和硝烟一样浓烈的浪漫。
战争会结束,但骑士不死。
最近俄乌战争,刚好看到这部电影,过往看的战争片基本以美国大片为主,这两年国产电影崛起,看了一些国产的战争片,俄罗斯拍的战争片还是第一次看。
本身不是军迷,对剧中的坦克不太了解,对于细节的还原度、坦克的真实度等等没有太多的感受和发言权。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剧中男主每次说服自己队友时的情节。
男主有两次跟团队成员谈话,从而把大家团结到一起的剧情,第一次是在战场上,他被任命为坦克指挥官,把几个已经极度疲惫、士气及其低落的坦克兵聚集起来,并让他们积极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第二次是在集中营,他挑选了几个人作为坦克手,并最终说服他们跟着自己一起想办法驾驶坦克逃出去。
两次说服工作,都没有大段的对白,也没有讲大道理,甚至都没有做过多的情感铺垫,男主每次都是用短短几句话加上坚定的眼神和毋庸置疑的气场,就说服了大家,虽然在剧中也并没有让人觉得突兀,但我还是在想,为什么那样就可以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让其他人迅速的相信了他。
后来想到一个点,其实导演想要体现的本来就不是男主的说服能力,这里面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战争的正义性,这些士兵作为卫国战争的一份子,抗击的是外来侵略者,心中的信念是保家卫国,特别是在目睹了德军的种种暴行之后,心中的愤怒和渴望都是非常强烈的,只需要有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站出来,就会立马激发他们的斗志。
我认为这也是在近代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很难通过侵略战争完全占领另外一个国家的原因,特别是大国,因为大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只要时间拖长,侵略一方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群不惧生死、意志顽强、无处不在的对手,士气会一点一点被消耗殆尽,直到最终输掉这场侵略战争。
尽管看得出有夸张成分,但就是看得特别热血。既有烈焰迸发,又有钢铁碰撞,还不乏月色下湖畔的浪漫。男主不屈不挠,女主隐忍坚韧,队友们视死如归,共同谱写出战斗民族反法西斯大乐章里一只耀眼的小插曲。
3.0|做作和耍帅无处不在,过多的无意义慢镜头,只会皱眉表达痛苦的演员,毫无空间感的导演,看得人昏昏欲睡,故事也是一眼望到了头,有没有抓住我的点,我为什么不看自己国家的主旋律片,过来看你们一帮男演员耍帅。不好意思,咱们的主旋律片无论从文本,还是镜头,还是艺术造诣,完爆老毛子这部。
俄国人的离谱yy
克劳斯,看个档案你突然就怒气冲天你不对劲啊。捞个战俘你这么得意的眼神我看你是真的不对劲啊。战场上的敌人你还搞这么生死离别的幽怨,你绝对是不对劲。你对不起柏林! 你对不起元首!
完全可以忽略文戏,换言之当主角们驾驶着T-34坦克时,才是这部电影最精彩的时刻。坦克里面,是四个分工明确的热血士兵,他们的嘶吼在狭小的空间中回响、激荡,将气氛炒至顶峰;从外面看,这个庞然大物就像是跳着芭蕾舞的“小天鹅”,毫不笨拙,自由随行。两军的坦克大战最是精彩,冷暖色调象征着对立的两方,慢镜头与快剪辑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简单、直接却效果显著。其实坦克也是男人的浪漫。
三星半。“你想要有奇迹,就会有奇迹。”
燃!爽!!猛!!!炸!!!!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满是机油的重工业气息,故事是扯了点,重头戏的坦克对轰拍的不错加回不少分。不过滥用慢镜其实削弱了些观感,直接留给轰指挥部和最后对射其实就可以了。当然,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旋律电影,不可能做到100%写实,说抗德神剧我觉得还算不上(没给你拍成多角恋已经很仁慈了,滑稽.jpg)。手松可以打到4星,日后找老版再对比。PS:车长跟翻译居然戏里戏外皆CP,我🍋🍋🍋了。
俄德坦克大战,影片最精彩的就是几场坦克大战,拍的很紧凑、很有质感、很燃。
這個BGM和特效一出來立即就是抗德神劇了…(話說當年我也是開過Leopard的人!
看这个电影使我想到我读研期间的一位兰州理工大学的博士舍友,他很喜欢玩坦克世界。后来他又回到了兰州理工大学,成为了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老师。另外我还想,少去的那几分钟是不是男女主角的激情戏?
剧情有点拖沓,太过于想体现英雄主义了
抗德神剧,毛子的战争美学。开篇就是精彩的坦克大战,中后期变成了越狱行动,开着苏式坦克在纳粹地盘抢劫太骚了。槽点是开炮的慢镜头太多,有点失真。
剧情不错,场面也不错,人物刻画很好,节奏紧张,故事感人。虽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有趣的是让人想起坦克战游戏里的很多画面和情节。
想打2.5星,可是不会呀😊准备爆米花一下,结果,色香味都有问题,闹心!
借车还魂
不亏是俄罗斯坦克片,对T34坦克的崇拜到了极致,凭借超级抗击打的金手指,一辆坦克团灭德国一群坦克
还是有点抗德神剧即视感,不过看坦克对打还是挺爽。德国军官的制服真是帅气啊,爱情戏份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影1917:很多逻辑硬伤。比狂怒还要差很多
好看,热血,一支由拖拉机手、画家、猎人、手风琴手和领导组成的坦克小队。
论神剧的正确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