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

Hotel Rwanda,卢安达饭店(台)

主演:唐·钱德尔,苏菲·奥康内多,华金·菲尼克斯,尼克·诺特,哈基姆·凯-卡西姆,托尼·戈罗奇,法纳·莫科纳,大卫·奥哈拉,莫苏西·麦格诺,西莫·莫加瓦扎,卡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南非,意大利,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4

《卢旺达饭店》剧照

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2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3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4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5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6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3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4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5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6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7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8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9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20

《卢旺达饭店》剧情介绍

卢旺达饭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4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之间矛盾重重,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胡图族大肆屠杀图西族人,在这种背景下,卢旺达饭店经理保罗一直四面奔走,最终成功挽救了饭店里一千多名图西族和胡图族难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早间新闻第二季一个人的江湖野性侵袭养蜂人体操公主第二季爆笑虫子第二季刺客公会兰戈成人练习生绞刑架声优广播的台前幕后鬼魅灯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选美小姐哭泣的男人杰姆和全息图花千骨2015投篮之星司祭暗夜与黎明明天会更好意外杀手节日迷三枪隐情太极旗飘扬119紧急呼叫天下第一镖局2长风厉废柴梦想家无限斯特拉托斯:渴望恋爱的六重奏

《卢旺达饭店》长篇影评

 1 ) 故事反转了,原型不是什么好人,恐怖主义罪,判刑25年。

故事反转了,原型不是什么好人,恐怖主义罪,判刑25年。

因恐怖主义罪,《卢旺达饭店》主角原型被判刑25年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日,卢旺达一家法院对电影《卢旺达饭店》主角原型保罗·鲁塞萨巴吉纳一案作出裁决,认定包括鲁塞萨巴吉纳在内的20名共同被告“参与恐怖组织”的罪名成立,判刑25年监禁。

《卢旺达饭店》的主角是一名酒店经理,他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期间,利用酒店保护了1200多名图西族和胡图族难民免遭杀害,故事据称以鲁塞萨巴吉纳的经历改编而成,事迹使他广为人知,但有幸存者指电影与现实有出入。

原型不是什么好人,恐怖主义罪,判刑25年。

卢旺达的历史,就不配漂亮国的人来拍。。

 2 ) 公车上的非洲女孩

昨晚在公车上和一个读土木的坦桑尼亚女孩聊了一路,她给我看非洲的草房子,我们一样在海边出生,她说海边的非洲没广州热,狮子被网大片地围起来,有一个建在海底的酒店,可以看见玻璃外的鱼。

🐟 她是我见过最自信可爱的非洲人。

晚上回来没有理由地打开卢旺达饭店。

坦桑尼亚的隔壁。

我没办法把二十年前的灾民和如今那么自如的一个女孩联系起来,即使他们有着一样的面孔。

和平真好。

 3 ) 历史背景及内容简介

本片完全依据真实事件改编。

卢旺达这个非洲国家有两个主要民族,胡图族和图西族。

在1962年独立以前,这里是比利时的殖民地。

灾难的根源正是来自这些殖民者。

图西族人皮肤较白,五官较接近西方人,比利时人竟以这个理由让占总人口15%的图西族人管理占总人口85%的胡图族人。

然而卢旺达独立之时,比利时人又让胡图族人接管了权力。

两个民族的矛盾爆发了。

图西族武装撤退到邻国乌干达,时刻准备反攻夺权。

而卢旺达当局的胡图族政府也通过广播在不断煽动民族仇恨,在军队之外滋生了许多更为激进的民兵组织。

双方的矛盾不断加深,在1994年的这个危机四伏的紧要关头,卢旺达胡图族总统的座机被不明飞弹击落。

胡图族激进分子一口咬定是图西反政府武装所为,于是屠杀爆发了。

保护图西族女总理的比利时维和士兵连同女总理一起被暴徒杀害,美国刚刚经历了在索马里美军士兵遭虐尸事件,决定不干预卢旺达事务,国际社会普遍持相同态度。

联合国维和部队大部分撤离,法国派兵将西方人全部撤离卢旺达,随后也就离开了,留下了这一片完全无秩序的人间地狱。

这时候,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一座比利时人开的酒店经理,胡图族人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担负起了辛德勒的责任。

在这个人间地狱中,他历经艰险保护了1000多名图西族人,而他自己险些遭到视其为叛徒的民兵的杀害。

在卢旺达饭店,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的场景上演。

整整一百天过去,直到图西族武装和乌干达军队攻入基加利,屠杀才告一段落。

然而惨剧并没有结束,200万胡图族人害怕遭到报复,纷纷逃往邻国,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参与屠杀。

无数的人在路上和难民营中死于霍乱和疟疾。

直到这时候,全世界仍然默不作声。

正如影片中一位西方记者所说:“我把这些画面送到全世界,他们会叫到‘Oh my God, it's horrible!'然后他们将继续吃晚饭。

”酒店经理保罗,平常对在酒店潇洒的国际政要唯唯诺诺,不断周旋,希望能在危机爆发的那一天得到一点帮助。

然而,人间地狱降临的那一刻,这些白皮肤的人拍拍屁股,一去不返。

即便是那位勇敢的拍下屠杀画面的记者。

当然,我们不能责怪他,他已经尽到了责任,然而他临走时留给他的卢旺达情人的只有一堆废弃的钞票。

维和部队的长官对保罗说:“你善良、礼貌、聪明,可惜你是黑人!

在西方人眼中,100万个你不如一张选票!

”可笑的是,保罗却利用了西方大国的“正义威信”震慑住了屠杀者:“美国间谍卫星一直在监视!

他们会审判战犯!

”影片导演特里·乔治和当事人保罗· 卢斯赛伯吉纳一起在幸存者敬仰的目光中走过,一起在4000具干尸边走过,他将他的所见所感真切地反映到了影片中。

 4 ) 你离战争到底有多远

陪爸妈重温这部片子 上次看应该是在大学 其实我一直不喜欢这种类型的片子 过于沉重 过于压抑 宁愿看些口水片子博一笑 不愿多想年少无知不知天高地厚之时 虽不曾游行抗议或打砸日本大使馆 却曾说 攻打日本我愿倾己之力 抛头颅洒热血绝不惜力 也曾洋洋洒洒豪气万丈的写上数千字的议论文 论及中日关系、爱国情怀和中日军备实力对比 贴于公告栏之上妄图唤醒人们的热血但如今 我却淡淡的看着身边一些热血骚年重复的做着与我年少时一样的举动 而并不参与也不阻止 只是想问问他们 你们知道什么是战争 而如果发起了战争 你们、你们的家人 将会怎么样我生于1989年5月 那个敏感的年月 我生于北京 住地只和长安街一街之隔 六四时我只有一个月大 听父母讲 那时大街上都是坦克 荷枪实弹的军队 每晚都能听到枪响 整座北京城风声鹤唳 我妈曾说 她抱着一个月大的我 从没有像那样无助和恐慌 如果打仗了还在襁褓中的我 必死无疑 所以那时她每天醒来都感谢上天 我们都还活着 我太姥姥生于解放前 经历过日军侵略的年月 现如今年岁大了 提及侵华战争 我太姥总不愿说太多但她每每从梦中惊醒后 拉着我姑姥说 日本鬼子来了 快藏起来 快跑 然后四处找包袱 任凭人们怎样安慰都没有用骚年们 我们没经历过战火 没经历过那些担惊受怕的年月 你有什么资格大言不惭的鼓励战争 你们眼中的战争不过是那些电视上报道遥远的非洲亦或是中东国家才有的事 电影里的记者说I think if people see this footage......they will say,"Oh,my god,that is horrible,"and then go on eating their dinners. 你们认为战争 杀戮不过是那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不过是高级科技产物的对垒 你们天真的以为 你们不会受到连累么权利政治战争 最先牺牲的往往都是庶民 你冷漠歧视的无非都是与你相同命运的人 你感慨图西族的悲惨 你不知如果战火肆意时 你的命运与他们没有区别 所以不要轻言战争 你没有资格 对生命的尊重 才是真正的成长

 5 ) 痛批历史虚无主义和修正主义

我将根据纪实片的打分标准,给予评价。

这部好莱坞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具备客观性,片中不乏一些隐性导向,比如说突出主人公的好莱坞式大无畏、突出白人救援的重要性、单一的把问题归结为种族主义等等。

且容我一一道来。

1、突出主人公的好莱坞式大无畏疑问1:保罗是不是真的普通电影里面一样,现实之中他到底是不是卑鄙小人?

保罗是胡图族人,当时饭店是卢旺达的领地,他在战后不否认自己与民兵组织和卢旺达政府军谈笑风生、喝酒享乐。

他说靠此保护了不少图西族人。

1996年,保罗着家人移居比利时布鲁塞尔。

2004年电影上映,主人公开始声名远播。

2005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授予保罗“总统自由勋章”。

演讲邀请函从全球各地向保罗飞去。

至今不敢回国,为什么呢?

因为这场战争,获胜的是1979年逃往乌干达的卢旺达难民创建的爱国阵线,大多为图西族人。

而现任总统卡加梅声称卢旺达饭店“充满了谎言的电影”。

(图西族人,1990赴美国利文沃思堡军校实习。

1990年10月中旬返回卢旺达担任了爱国阵线军事领导人。

后出任卢旺达爱国阵线武装司令。

1994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夺取政权后,他任卢旺达副总统兼国防部长。。

1998年当选卢旺达爱国阵线领袖。

2000年当选总统)据《卢旺达饭店揭秘》一书和部分饭店难民揭露,保罗实际上是胡图族极端主义者,把饭店里的人当做人质等等。

(我没找到这本书的原版。

)如果说保罗保护了图西族人,那么身为图西族人领袖的卡加梅为什么会如此攻击他呢?

从保罗的演讲里可以发现,保罗一直把这场战争归根于种族主义,并且强调很大原因是缺少国际援助,让人很怀疑他的动机。

---分割线---“当好莱坞重新‘编排’历史时,电影中情节会被视为真实的叙述,而虚构会成为现实。

”《卫报》如是评价。

正如2011年达莱尔中将在加拿大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卢旺达饭店》时说:“电影故事和事实存在偏差,它让我们注意到历史修正主义的存在。

如日本对于二战历史的篡改,修改教科书的做法。

”达莱尔说:“这让人们明白,有些人试图通过改写书本来让自己成为历史的讲述者。

因此,我们研究历史,了解真正发生的事情才变得更加重要。

” (摘自201 4年5月20日《国际先驱导报》)---这里我们引申出第二点2、突出白人救援的重要性本片一直或明或暗的把没有国际援助导致乱局升级列为主要原因。

而实际上,1990年,图西族「卢旺达爱国阵线」(FPR ,现卢旺达执政党)从乌干达边境闯入卢旺达的战役整整持续了3年半,直到卢旺达总统坠机之前刚签署了和平协议。

总统坠机之后,胡图族民兵开始暴动,卢安达国内陷入一片混乱,爱国阵线(FPR)逐步推进,聚集在北方的首都基加利(Kigali)附近,而大部分的杀戮都发生在南方省分。

直到7月,FPR攻下首都、卢安达政府垮台之际,70%的图西人已经命丧黄泉。

这种放任,是为了加快夺取政权,也不排除是在企图等待国际援助。

彼时美国刚面临1993年的黑鹰坠落,国际影响深远,没有派兵。

我也看到很多弹幕里面有问,美国怎么不援助。

事后克林顿(Bill Clinton)一再为了美国没有及时介入而道歉:“如果我们早一点进去,相信少可以拯救1/3的性命。

”此次事件,让欧美各国军事援助,更加名正言顺。

其中深意,不敢叵测。

补充:联合国部队撒退,法国政府派出的维和部队帮助从事集体屠杀的胡图政府(卢旺达政府),共同抵御叛军(爱国阵线)。

美国政府则拒绝干预。

---分割线--3、单一的把问题归结为种族主义“卢旺达人口过度膨胀,最终引发血腥厮杀,社会崩溃。

卢旺达与其邻居布隆迪因为胡图族和图西族的种族屠杀而臭名昭著,但我们应该看到人口增长、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是该事件的隐患,而种族冲突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来源: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美] 贾雷德.戴蒙德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十章马尔萨斯在非洲:卢旺达的种族屠杀。

全文太长,不整篇复制“卢旺达独立以后,人口增长很快。

农民们却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没有实现现代化,没有引进产量更高的作物种类或扩大农业出口,国家也没有实行有效的家庭计划政策。

相反的是,为了容纳日益增长的人口,森林被成片砍伐、沼泽地被抽干以获得新的农地:同时休耕期也破缩短……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3年,大量图西族人逃到国外或被杀害,他们的农田被重新分配给胡图族人,使后者有了足够的农田养活全家。

人均粮食产量……下跌到1960年代早期的水平.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马尔萨斯困境:虽然有了更多的粮食, 但人口也多了,因此人均粮食占有量并没有提高……1989年,由于干早、区域或全球气候变更,以及当地滥伐森林的影响,卢旺达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

……卢旺达内部展力和盗窃事件已经开始开级。

作案的大名是那些饥肠辘镜、没有土地和非农收入的年轻人。

将卢旺达不同地区21- 25岁年龄层的犯罪率做个比较,大多数区域差异与人口密度和人均卡路里供给有关:高人口密度和饥饿往往与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1994 年的大屠杀为解决宿怨。

重新分配土地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甚至在那些胡图族人的.....这并不罕见。

即使在今天。

我们仍能听到卢旺达人说要清灭过剩人口,战争是必要的,这样分到每个人手上的上地资源才能多点”---分割线--“西方媒体将卢旺达悲剧描述为种族冲突,这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分析。

当无法解决涉及分权的政治问题时,将种族问题拿出来说事儿是很容易而且非常方便的。

卢旺达的种族问题,也许只是被少数政治家或军事领袖作为烟雾弹,这些人不愿意任何人损害他们在哈比亚利马纳式的民主下隐忍20年才获得的特权。

”来源: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993-1994年驻卢旺达代表处主任(菲利普.加亚尔)1994年10月18日在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所做的题为“1994年的卢旺达:真正的生活不在这里”的讲话2004-03-3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报---分割线--卢旺达大屠杀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加拿大纪录片《与魔鬼握手》https://m.douban.com/movie/subject/1950566/

 6 ) 卢旺达屠杀背景

比利时的种族划分是起源,法国从头到尾一直向胡图族输送军火物资,正是密特朗的干涉和支持让Bagosora 横行无忌。

本来联合国部队可以有所作为,护卫总理的前宿主国比利时籍维和士兵被杀,导致剩下的比利时籍维和部队全部撤离,达莱尔只剩300兵员,为阻止屠杀,他只得致电联合国增兵3000。

而就在半年前的93年10月,美国在索马里的伤亡引发舆论关注,克林顿不敢再强力干涉类似事务,英国无非亦步亦趋,两大最可能干涉的安理会常任成员国态度暧昧,法国不支持,也就决定了联合国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片中达莱尔申请增兵,但只来了一小队,而且只是护送白人回去的,还命令达莱尔撤退。

片中没讲的是,来的那小队主要是法籍部队,他们对被杀的图西族不闻不问,却在Bagosora 战败后,帮他建立胡图族难民营,而且后期一直将卡加梅视为哈比亚利马纳的凶手调查。

卢旺达和法国的关系直到萨科齐获选总统访问卢旺达期间,承认法国对卢旺达大屠杀判断失误,这才有所缓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达莱尔拒绝撤兵的命令,继续留在卢旺达,利用剩下的这300名士兵,配合像保罗,Zura Karuhimbi这样暗中保护图西族的人士,在胡图族的屠杀中挽救了两万多图西族以及——为什么保罗值得称颂?

Bagosora 在1993年到1994年进口了50万大砍刀发给当时的胡图族民兵组织,如果你身为胡图族却同情图西族,你会被视为背叛者,同样会被杀,这种处境比辛德勒危险多了——被视为背叛者的胡图族人。

屠杀到7月份,卡加梅率领反叛军“卢旺达爱国战线”战胜方才停止。

但后期由于卡加梅招募了很多幸存的图西族平民,反叛军报复情绪强烈,卡加梅事实上默认了军队对胡图族人的报复性杀戮,这一期间又有10,万到20万胡图族人被杀。

直到卡加梅平定境内及刚果境内胡图族人反抗势力后,卢旺达才迎来和平。

在此之后,作为事实上的卢旺达领袖,卡加梅抛出了《2020年宏愿》,借着盗取刚果的矿产资源,带着卢旺达奔跑在新加坡之路上。

这位老兄风格和方针都和李光耀很像,是位非常值得研究的政治家。

 7 ) 将历史十级美颜

这部电影的简介对文字的运用很微妙,“本片源于真实故事”,这种表述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电影背景确实是卢旺达大屠杀这段历史。

只是电影中呈现的保罗救下一千余名难民的故事,与真实事件恰好相反,事实是保罗将难民扣押在饭店作为人质与他人交换。

此人于2021年因参与恐怖组织被判25年,是名副其实的小人。

我相信在这段历史中一定存在真正的救赎,天降猛男另有其人,只是不同此片讲述一般。

拍摄者的叙事手法值得学习,如果不了解历史只是欣赏电影,很容易被情节打动。

而这可能刚好是拍摄者的目的—扭曲历史甚至影响意识形态。

电影中砍人的刀特意强调是zg制造,可能是我看完全片都没被打动的原因之一。

 8 ) 关于电影的几个知识点

1.卢旺达没有任何民族区分,硬要说民族的话卢旺达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卢旺达族,而所谓的胡图族和图西族是英国为了挑起非洲民族矛盾而强行划分的。

2.卢旺达大屠杀中所使用的西瓜刀确实是由中国出售的,但是当时的买家是一家英国的厨具公司,然后由英国军情五处发放给卢旺达人。

3.卢旺达饭店的主角保罗本来是计划要对进入饭店的1200人进行屠杀的,在进行屠杀之前,他对进入饭店的难民们进行了敲诈,敲诈过程中恰好有一支军队路过,导致他不得不放弃屠杀计划转而与军队进行谈判,在军队首领的强力斡旋下,这1200人被救出卢旺达饭店得以存活。

这位救下了1200人的军队首领恰好也叫保罗。

4.主角在卢旺达大屠杀之后又策划了几起恐怖袭击,导致80多名卢旺达平民死亡,为了表彰他的成就,美国总统布什为他颁发了自由勋章。

5.2020年,保罗因涉包括“参加恐怖组织、谋杀、纵火和绑架”在内的8项恐怖主义罪行被卢旺达法院判处25年有期徒刑。

 9 ) 泣血的非洲——《卢旺达饭店》

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位于非洲中部的卢旺达,胡图族的政府军与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之间所发生的武装冲突,是一场有组织的大屠杀,也叫做卢旺达内战。

当时据说在这场武装冲突中遇难人数超过一百万人。

——维基百科“我很高兴你能拍到这些,整个世界都会看到的,这是我们获得国际干预的唯一办法。

”“是的……如果没人干预,也值得播报吗?

”“看到这样的暴行,怎么会没人出面干预呢?

”“哦……如果人们看到这段录像,他们会说‘太可怕了,天啊!

’,然后继续吃他们的饭。

”——卢旺达饭店看完这部电影,考虑了许久,是否应该做这篇评论。

每写一个字,电影里面的这段台词都像芒刺一样扎在我的心里……超过一百万……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一百万人被屠杀是个什么概念?

我无所适从。

我们会为逝去的亲人流泪,会为肥皂剧里缠缠绵绵的男女主人公流泪,甚至会为一两句感动的歌词流泪……我们会为成千上万种理由流泪,可是一百万人……你会为一百万人流泪吗?

你的眼泪够用吗?!

我只能说,看完这部电影,我耻为为人!

我们喝着上好的红茶,眼含热泪看完这部电影,在有暖气的房间里面义正言辞的批判着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和国际社会的麻木不仁,然后睡一觉,渐渐淡忘这两个小时的震撼与感动,然后在新的太阳升起时继续抱怨自己的福利与津贴,花几百块钱买上一大堆烟花爆竹忙着送年……然后,这部电影被我们抛在了脑后。

我们看它就是因为我们每天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的活着,所以我们需要感动,这部片子确确实实感动了我们,感动的稀里哗啦的,ok,它是一部好片,影评结束…………可是,电影之外的东西呢?

那里,黑非洲,那些人们,现在又怎样了呢?

你会去关心吗?

人性……我觉得我们任何一个人看完这部电影后来谈这两个字都是荒唐可笑的。

不知为何我的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间庄严肃穆的会议室,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一场激烈异常的争论,旷日持久,无休无止。

他们在议题是卢旺达究竟是否发生了种族屠杀;记者们提供的录像会不会片面有失公道;冲突中死亡的人数究竟是500还是5000(事实是两个50万);究竟该如何保证本国公民的安全撤离;发往非洲的援助应该用美元结算还是法郎结算;UN维和部队的指挥官应该是美国人还是比利时人;往返卢旺达的飞机应该一周一次还是一周两次……他们挣得面红耳赤,他们是多么的高尚啊,因为他们做的这一切都为了那两个神圣的字眼,人性!

在他们讨论的每一个小时,都会有400人被残忍的杀死,而他们就这样整整讨论了100多天……其实我们也和这些绅士们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是那样的义愤填膺,可是,也仅此而已,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回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本书,叫做《雨啊,请你到非洲》。

我是比较抵触拿别人的痛苦来煽情的,所以我并没有认真去体会作者金惠子那种刻骨铭心的悲悯与痛苦。

那本书里面的照片也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因为在中国太多的孩子处境比起非洲好不到哪去。

现在我明白了,当你成为那片绝望之地上成千上万绝望之人唯一的一点希望时,当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拯救你所能拯救的一切时,你才有资格提起那两个字——人性。

爱在付出之前不能算是爱。

这是金惠子书里的一句话,我深以为鉴。

我不想一本正经的去讨论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成功与否,更不想唾沫横飞的去研究什么人性和种族屠杀的背景。

也许若干年后,我真的有能力去拯救和安抚一些正受饥饿和战火摧残的灵魂。

所以我只想说说我的心里话,我的朋友们……我真的希望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一旦知道了这一切,你又怎能无动于衷。

引用几段金惠子书中的文字: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痛苦的呐喊?

在塞拉利昂的一个救助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双臂都被剁掉的男人,只剁掉一只手的女人,还有几个被砍去一只手臂的男人。

每个人被剁掉的部位各不相同,是砍掉手腕还是手臂或是从胳膊中间砍断,全看叛军当时的心情。

其中一个女人,手腕没有被彻底砍掉,还连着一部分,于是她就托着血肉模糊的手腕逃跑,直到5天后,才在一块锋利的石头上蹭掉了连接的筋骨部分……这不是历史,不是小说,而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今,非洲大陆的真实生活。

我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的手腕、胳膊,庆幸它们的完好。

我感到痛、痛、痛,碰到哪里都是痛,最心痛的是那些幼小的孩子:那些饿得像骷髅一样,经常以青草为食的,细胳膊大肚子的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想吃饱肚子,维系他们微若尘芥的生命而已。

饥饿的幼儿闪着纯真而无助的大眼睛,眼巴巴的只有一个请求:“给我点吃的!

”而人民币8角钱就可以使他们一天吃饱,但他们却没有。

上帝!

你为什么让我来到人间!

我不知道爱有多大应该有多大,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尽我一切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灵魂……

 10 ) 他们的坚持和我们的冷漠

王尔德说过,恨使你盲目。

他说的是他的同性恋人道格拉斯,只是给个人情感带来的伤害,但民族仇恨导致的盲目却是致命的,尤其是在为政治所利用的时候。

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让我们看到,当偏激战胜了宽容,疯狂泯灭了良知,当非理性的声音充斥人们大脑的时候,任何一点对人性的坚持都是如此可贵。

忽然又想到甘地,我们的时代太缺少这样的圣人了。

很容易就把这部片子和《辛德勒的名单》进行比较,无疑后者更具备史诗般的大气和艺术上的震撼力。

但总觉得辛德勒这个人物太完美了,就像一个良知未泯的官场老手,为人过于潇洒,处事过于从容不迫,如同从天而降的救世主一般。

相对而言,本片的主人公保罗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角色。

他有着商人的圆滑世故,也曾经因为胆小怕事置邻人的生命于不顾。

他自己也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对死亡也怀有深深的恐惧。

只是在耳闻目睹了一幕幕灭绝人性的惨剧之后,本着心底那一缕良善和悲悯的情怀,把对妻子儿女的关怀和保护逐渐延伸到所有到卢旺达饭店祈求庇护的图西人身上。

他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具备大勇气大智慧的英雄。

他尽可能地发挥和使用所有的求生技巧,低声下气地哀求,罄其所有地贿赂,用争取到的有限时间四处寻求国际援助,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还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进行哄骗和威胁。

当他毅然决定与家人分离、留下来照顾其他图西人的时候,我被感动了。

这就是责任感,任何大义凛然的表态都比不上那留恋的回头一瞥。

然而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拥有最强大军事力量的西方国家的功利态度却令所有人心寒齿冷,他们转过身去继续研究战略意义、划分势力范围,因为“卢旺达不值得被拯救,你们甚至不是黑人,你们不过是非洲人”。

残酷的屠杀令我们恐惧莫名,而冷漠的心灵更容易令我们陷入彻底的绝望。

反思过后我忽然又想,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我们又能如何呢?

恐怕还是只能像那个记者所说的那样,“在电视里看到了大屠杀的场面,说声‘真是可怕’,然后继续吃晚饭。

《卢旺达饭店》短评

卢旺达的孩子们从神职人员身边被拽开时,随着背景音乐,眼泪忍不住打转◎◎基于背景值得一看!

9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有《辛德勒的名单》珠玉在前,这类片子只能是在铭记历史这一点上有意义而已,作为“诗史”的苍白一句。比较值得提一下的,一是男主从头到尾其实都不想当救世主都怀着某些盲目乐观的希望和苟且逃避处世态度,只想着顾全家人,只是因为他是一个比利时股权(外资)的酒店经理,而变成了众望所归的避难所掌舵人,这个设定。二是车凌晨天没亮过路突然感觉颠簸,死人铺满了整整一条路。三是这一路的死人让男主心乱如麻心痛如割,一次次系错领带(长边从后面现出来),甚至不知道怎么寄了,于是埋头痛哭起来,这个细节加得很赞,好到甚至怀疑是直接从川端康成《山音》里抄来的,虽然怅惘的传达敏感度差了八万里。抄得好,仍然比写得平庸有价值得多,因为平庸就是原罪,而大多数平凡如我等能伸手触到睁眼看到的美的好的东西,原创的纯度都没那么高。

14分钟前
  • 猫腻鱼
  • 较差

抄袭“和平饭店”的真事

15分钟前
  • 猜火車
  • 还行

對於一些影片來說 比藝術價值更為緊要的是 力圖還原真實歷史的努力 進而令那個世界原先安放在時尚 娛樂和泡沫的目光 去注視那些雖然遙遠卻真實存在的悲劇。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仇恨的種子播下 足以纏繞一個國家 毀滅無數代人維持的淳樸善良 前一晚各自的鄰居 醒過來就在彼此的戰場 悲哀…

20分钟前
  • Azeril
  • 推荐

死于愚蠢。历史虚无主义。

21分钟前
  • 喝美式丢脸吗?
  • 很差

非洲版的辛德勒,也有点像和平饭店。凡事还是要靠自己,人都是逼出来的。电影没有太多血腥镜头,但反而有一种真实感 - 尤其是开车碾着尸体的那一段。“你以为拍下的东西就会有人看,如此就有人关心这儿的情況?我想不,他们会边看电视边说:“天哪,那真恐怖!”然后继续吃晚饭。”这段台词振聋发聩。

25分钟前
  • Di
  • 推荐

电影只能说一般,鉴于评分偏高了,所以只打两星。总体来说刚开始看的时候会对这段残酷的历史感兴趣,也确实明白,人命在战争年代如草芥,而战争却是由人类的自私与贪婪亲手打造的。电影的节奏不是很好,男主的个人英雄主义也着实没什么看头,而且从头至尾整个人物也没什么成长变化,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是他很聪明、很有正义感,但这件事绝不是他自己能做到的。除此之外他的妻子也总是刻画得非常愚蠢,一天起来没别的事只会害怕、哭泣,然后心里只装着自己家的这几个人,一开始甚至还会说帮一下邻居这种话。感动不到,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登味电影,祝男人们享用愉快。

28分钟前
  • 杨子恤
  • 较差

无感吧,这个题材一看就是冲着拿奖去的,但是总感觉背景交代不清楚,格局很小,居然还让人感觉有正义和邪恶的区分~刻画西方势力的虚伪也不够,单线式的从男主的视角叙述故事,剧情单薄,关键点起伏也不大,一部分借鉴了《辛特勒的名单》,但是角色的表现张力和电影剪辑不可同日而语。既然是个真实的故事,为什么不穿插一些史实资料用更大维度去挖掘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的实质呢?

33分钟前
  • Kueen
  • 还行

人祸最惨。可我们看完新闻,还是会安心的吃完晚餐。

34分钟前
  • Vamei
  • 力荐

以前非洲政治的课上看过,当时脸盲发作,完全没走心,所以今天对我来说,它又是一部全新的片子。积极而touching的一面,Paul是卢旺达的辛德勒和拉贝,用实际行动证明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然而人性和智慧闪耀的背后是惨烈的种族清洗。造成大屠杀的根源来自殖民遗毒,而局势失控后,白人仍可以及时撤走,甚至手持英国护照的黑人,而承受惨剧的当地人呢,借上校之口:you’re not even a nigger. you’re an African. 没人关心你们死活。目送白人撤离的那一刻,确实需要天降大雨……

38分钟前
  • 猫阿水
  • 力荐

胡图族和图西族为了历史上的利益分配不均而动武,UNPF因为ROE的原因无法主动介入,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这次人道主义危机唯一的正面意义在于几年后伞兵团和陆战队突击队在48小时内完成再部署,成功干预了塞拉利昂内战。

43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非洲版《辛德勒的名单》,血腥的荼毒泯不去温暖的胸怀。当个体被世界遗忘时,一个人的良心就是和平。

45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战争、人性、情感、孩子,非洲题材的电影都快拍成套路了。注:在《十一罗汉》里看到滑稽版的唐·钱德尔,感觉很奇妙~~

49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更新:故事编的挺好的,美国善于编故事,但前年知道其实是假的,且卢旺达饭店还是屠宰场,因为不能让这些人误导后看者,胡扯历史,即使个人微薄,这种责任感让我有必要改成一星

54分钟前
  • 雨芒
  • 很差

1.也许所有人都是看着新闻联播里关于黎巴嫩事件的新闻时或许也会说“天哪,那真恐怖!”然后继续享用我们的晚餐的人。2.不得不说电影撼动人心的真实太过于深刻,让原先完全无法感同身受且看电影极少流泪的我完全抑制不住飙泪的进程

59分钟前
  • Marvis PiRAtea
  • 力荐

完全的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立场和企图都值得推敲怀疑。单从艺术上也最多值3星。

1小时前
  • 较差

那些刀是从中国买的?虽然是我喜欢的题材,但是却没有想象中的震撼。

1小时前
  • kakkasqqq
  • 还行

昨天遇到一个以种族主义者自居的人,言语中充满了对贫穷、落后地区和人的歧视,以及对暴力的报复心理,于是晚上翻出来这片看了一下。人类的邪恶和善良都是需要条件的,完全抑制住邪恶的可能性不大,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把人推入到极端境地。

1小时前
  • 唐朝
  • 推荐

【D+】仅仅做到了记录和揭露而已。

1小时前
  • Cardinal
  • 较差

看电影越来越浮躁,像这种屠杀人性救赎的片子已很难打动我,我想要的只有稀里哗啦的快感。

1小时前
  • yadie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