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我一定会力荐这部片子。
上一次看电影让我流泪是“唐山大地震”,这部片子在父亲与儿子们灾难后再次重逢时让我泪如泉涌,感动的一塌糊涂!
其次想说这个故事,让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是虽然一家经历了那么大的天灾横祸,但是最后还能相遇,而且特别是大儿子也因为这场灾难变的懂事、有责任感、爱心,让我觉得很感动!
最后,想说这部片子的拍摄,像这样的特效如果在电影院看效果一定很逼真吧?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编剧真的不错,只要你心中充满爱,不放弃,就一定能找到你的爱!
赞
电影中男孩和母亲因是否帮助呼救的小男孩产生纠纷的这一刻使我想到李连杰。
他当时也遭遇海啸,幸存下来的他开创了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
或许在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才发现自己的无比渺小。
为自己不能救助近在咫尺的同伴而感到深深的挫败感。
返回来看,要是当时男孩和母亲没有去救这个小男孩,会在他内心留下一生难以抹掉的遗憾吗?
帮助他人有各种形式。
选择你力所能及且能尽最大能力帮助到他人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作为同伴中一分子的能量。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发现人性中更大的光芒。
首先,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海啸奇迹》并不是由天朝或米国来拍摄制作。
因为如果是天朝来拍,不管是什么灾难一定是要先大赞裆和ZF的正确领导。
如果是米国来拍肯定是一家之主最后小宇宙大爆发拯救全家人的俗套故事。
虽然从制作成本上来看《海啸奇迹》绝对属于A级大制作,但其制作公司却是西班牙并不非常知名的电影公司,正因为如此,才保证了《海啸奇迹》没有落入窠臼,而是很客观的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地道的灾难片。
在这部电影里,你看不到各种“悲天悯人”的政客,你也看不到犹如天神附体的救护人员,你能看到的只是普通人在面临灾难时的本能反应。
看完《海啸奇迹》,可以发现整部电影中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简单和真实。
整个故事很简单,出场人物也不多,而且始终围绕着一家人来开展,没有任何多余无用的细节。
观众的注意力始终都聚集在这一家人身上。
两位演员的出色表演也保证了影片的真实感。
尤其是尖叫女王娜奥米•瓦茨极具“痛感”的表演让人很揪心,不过也正是娜奥米•瓦茨相对出色的表演彻底的抢走了伊万 迈克格雷格的风头,让整部电影前后两部分有些失衡。
由于娜奥米•瓦茨和伊万 迈克格雷格的戏很雷同,使得观众再看后半段时有些疲劳。
再加上伊万 迈克格雷格的部分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多,就让伊万 迈克格雷格在电影里有些尴尬,甚至沦为陪衬。
准确的说,整部电影后半段观众的注意力已经不是伊万 迈克格雷格,而是这一家人到底如何团聚。
电影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那种真实感,每当娜奥米•瓦茨处理伤口的时候观众都能感受到来自主人公内心那种钻心的痛。
就像三池崇史以前的一个电视电影《鬼妓回忆录》一样,电影本身并不恐怖,但就是有一种让你看着很难受的感觉。
《海啸奇迹》虽然不是3D片,但却凭着这种真实的痛感也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比较有趣的是,《海啸奇迹》的戏眼并不是两位大明星,而是电影中的大儿子,因为这是唯一一个在灾难中有明显成长痕迹的人物。
大儿子由灾难前的孤僻冷淡、自私自利到灾难后的热情开朗、乐于助人。
可以说,大儿子的成长才是《海啸奇迹》最主要的一条线索。
其实在看《海啸奇迹》的时候,我满脑子里都是李连杰在印尼遭遇海啸的场景。
当时报道李连杰失踪的新闻也让国人意识到在灾难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即使他是李连杰。
我很好奇一个在电影里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一个有着充分的话语权、在天朝基本可以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在面对灾难时究竟他当时想的是什么呢?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的了解到李连杰当时的思想状况,但是自从这次灾难后,他开始热衷公益,更创办了壹基金,变得更加乐善好施,而且对生死也有了新的感悟。
相信他也是通过那次遭遇才认识到人类在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无助,才滋长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吧,这和《海啸奇迹》里大儿子的成长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我绝不是说李连杰在面对海啸以前是个孤僻冷淡、自私自利的人)值得玩味的是,正是李连杰的不幸遭遇,才促成他创办壹基金的想法,这对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反而成为一种幸运。
有时候,灾难也可以让人成长。
虽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人类却是有着爱恨情仇的情感动物,这也应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事。
PS:如果《海啸奇迹》在中国票房大爆的话,说不定有人就会把李连杰遭遇海啸的故事搬上荧幕呢。
可惜,片子引进太晚档期又很尴尬,估计《海啸奇迹》在中国影市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我也曾在洪水里生死未卜。
洪水,海啸,对一个毫无防备的个体来说,没有孰轻孰重,没有和死亡如此接近,就无法真正体会到人的脆弱,比水弱,一冲就走。
尽管观影的时候,另一个我在说:被救起来了,还不赶快去洗澡!
可是,我又深知在强大的求生意志面前,脏,真是不值一提。
那天下午,我被卷进了昆士兰布里斯班每年一度的洪水中。
那条原本幽静的林荫小道被倾盆大雨淹了,我则毫无防备地被冲走。
几分钟天地旋转后,我抓到一棵被吹倒的小树,死死地拽着,只有头露出水面,包包已经被水冲走,指望不上拿出手机来求救。
水流的方向不知道,只知道横逆水流的地方才是岸。
那是半年前的事情了,偶尔路过那条小路,仍然觉得很美,只不过心头一紧。
Marian被卷进海啸,在水里盘旋时,场景重现。
如果硬要比较,我觉得她比我幸运,她找到了同伴——大儿子Lucas,这样,你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因此,我理解她以伤员+母亲的双重身份硬要将素不相识的Daniel救起来,这些活人都是彼此活下去的动力。
而我是一个人,除了喊救命,就是尽可能考察地形,以免手中的树枝断了后被冲走;再者,画面中呈现的母子俩整个自救过程都在白天,这就为求生提供了有力条件;而我在水里时天色渐暗,雨势渐长,心里负担很重。
我又比她幸运,我没有受伤,也没有和无数伤员共享有限的救助。
50分钟后我便遇到了救星。
这实在出乎我意料,无法想象大风大雨天会有谁走在小路上——为了劈开公园,这条小路和车行道隔了一片草地,而车行道的那头才是居民区。
但我确实赢得了附近居民以及当地紧急救援中心的救助,并被送往当地医院接受独立、私人的贵族化全面检查,以确保我生理、心理都安然无恙。
一样的是,我们都没有哭。
直到最后一家人坐在前往新加坡的飞机上时我才哭,这个一开始连弟弟都不能容忍的大儿子俨然是个大男人了。
他帮助了母亲,帮助了Daniel,帮助了瑞典失散父子,但他更多的是帮助了自己,和人相处,敬畏生命。
(我不敢说这个年纪的男孩在看到灾难中的他人重逢时能否真的能退回为旁观者如此冷静,但无疑这样的处理很动情)。
很多人在看完后都会不自觉地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救Daniel吗?
如果是我,我会先让两个小儿子走,自己继续留下来找妻子吗?
如果是我,我会让儿子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守在我身边吗?
这种假设大可不必有,因为人的潜能在和平与危机中是截然不同的。
在我出事后,许多人都赞我:你真勇敢,换做我,肯定等死了。
但是你忘了,求生是一种本能,救人也是。
这个奇迹显然比我之前想的弱许多,我以为会有1-2个家庭成员丧生,而在Lucas所列的失散名单里会有新的成员加入(我认为那一段是亮点,是每个人都应学习的灾难教育)。
当然结局太过美好,甚至还是一家人包机,这就权当睡前励志吧。
比起美国大片,这部剧优胜许多。
单从感观上来说,在海啸来临前,影片用家庭出游自拍DV呈现,表现出度假的愉悦,毫无防备预兆,无辜的感觉而海啸袭击后,对于水底声效的处理,像纪录片感觉非常真实。
如许多影评所述,感情暴点填满了全剧(从小朋友的角度去观察灾后的残忍场面, 家人失散分离,对于死亡的畏惧,对于可能痛失亲人的恐惧,伤痛,小朋友颤抖的肩膀)以至于结尾家人重逢的时刻难以将情感明显推得更高,但这是因为本来前述的这些真实场景是不应为铺陈结局而能够忽略的事实。
至于欢乐结局,该故事本就是真实事件改编,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
灾难片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出来,也不只想要虐人泪下,也是想告诉观影的看官们在患难之际也应该努力求生,也许奇迹就会出现,很多时候生死也就是在你的一念之差。
对于海啸奇迹这部电影,最让我惊艳的莫过于导演对于声音的运用。
1.影片开始看似平静的剧情,其实背景音乐时不时的会出现,海水涌动的声音,也就预示着海啸的临近。
2.而当海啸来临前夕,(应该是断电了,)所有的背景音乐都停止了,这剩下游泳池里人们孤零零的欢笑声,正是应了那句暴风雨前的宁静。
3.海啸来临时那令人震撼的音效,甚至让我感到电影院的墙都在晃动,而当海啸撞击到女主角时,一切都戛然而止了,这里我不得不赞叹导演的天才,女主角被击晕了,当然听不到声音了,而观众在看电影时,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这就到达了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效果。
同时,万籁俱静,也给了观众时间,从海啸的震撼中缓冲过来。
其实这一段让我想起来致青春最让我震撼的片段:踏着越来越接近高潮的音乐声,阮莞冲向街道的对面,去见她爱着的人儿,而当音乐达到高潮时,音乐声戛然而止,出现了一声刺耳的刹车声,然后万籁俱静。
再说回到这部影片,高超的声音运用技巧加上特技镜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感,真的值得去电影院看一看。
1.记得去年给5星的正能量片有两个,一个是抗癌的我,一个是不可征服。
今年寄希望的乌云端,好看是好看还是没戳中g点,还好有这部。
2.没看过唐山,无从比较。
不过看到有人说看惨不如看纪录片,傻眼,这片看点难道是惨?
汶川现场你能看两小时?
不到两分钟估计就看到呕吐了。
3.除了内奥米腿上的伤口,几乎没有有碍视觉的画面。
4.绝境下最容易暴露出人性恶,灾难中惨死的人比幸存者多。
正能量片要做的,就是给观众看到,绝境中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发自内心的与宗教无关的善意。
人生来皆有悲悯之心。
只有一块电池自己都不够用,还是会把手机递过去,让一个哭泣的父亲打完电话,这就是善意。
自己命快保不住了还要教育儿子,别只顾自己想想呼救的万一是你弟弟怎么办?
这就是悲悯之心。
不会说英文的泰国老太太们,给衣服撕烂的白种女人换上衬衫。
人的善意,和国籍,文化,教育程度无关。
5.片眼是那个叫丹尼尔的孩子,丹尼尔代表着,希望。
多少人死去啊,多少马路边的尸体,镜头一扫而过,不留恋。
丹尼尔回到父亲的怀抱时,估计电影院哭成一片了。
大概还是因为电脑面前看,几次都是差点眼泪要涌出最终没有,可惜没有好好哭个痛快。
不喜欢的会说,这是为煽情而煽情。
煽情不是为了煽观众,是为了啥呢?
因为亲情,因为希望,因为活着而流下眼泪的观众,这泪掉得不廉价。
6.拍得很传统,或者说,拍得很好莱坞,一样的意思。
小小羊儿要回家,小兔子找妈妈,为什么我们都哭了,因为无论我们看了多少电影,无论我们年龄阅历差异多大,最基本的感情是共通的。
这样的电影,用不着玩花样。
7.配乐好加分。
8.一家人都演得好,工会奖那个集体奖提名,绝对比印度大饭店和悲惨世界更应该。
小英雄好棒,历来都是小姑娘提名影后怎么就没有小正太提名影帝呢?
不公平。
9.杰拉尔丁卓别林老夫人惊鸿一瞥。
10.6年前意外受伤,是一群刚认识的人砍了树枝做担架,夜里趟着溪流抬了我一个多小时,第2天还是他们,前拉后推旁边扶,帮助我一条腿一步一步爬上60度的山坡爬了俩个多小时才爬到公路。
这些人,我再也没有见过第二面。
但我被他们永远改变了。
最大亮点是逼真的灾难场面男女主角的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很大的戏剧起伏,但看到男女主角表演就很容易进入剧情中,感受到他们灾难后的痛苦和心情。
海啸场面很震撼灾难后场景做得很逼真,比那部从今以后好多了。
女神娜奥米再次证明不只有美貌演技也是很出色希望能在奥斯卡那奖,伊万·麦克格雷格给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星战的奥比万上,但这次知道了他也是一位出的演员。
小时候看过几次,今天因为荷兰弟又看了一遍,真的很感人…只有在灾难面前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人性。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那些在灾难来临的时候,相互帮助度过难关的人,自救同时不忘帮助他人的人,冷漠自顾无暇的人,在鲜明的反差和对比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金子般闪闪发光的灵魂。
因为这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爱,才让人类战胜灾难,创造奇迹。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1913794250413.html 亲情是什么?
有人说它是血浓于水的骨肉相连,有人说她是世间至高无上的情感,也有人说是人间最无价的宝贝……说法多样,各有其理。
当我看完了《海啸奇迹》这部电影后,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
亲情是瞬间的内心触动,亲情是不可估计的巨大能量,亲情更是一种永恒的责任。
都说“天灾无情人有情”,确实,突如其来的海啸可以无情,但是人却不可以失去亲情,更不可能离开亲情。
这种灾难片这不适合我。。限制级别的
烦死了 预告都能把我看哭
一分给娜奥米各种揪心的残缺肢体和痛苦表情,一分给开头30分钟为毛泽东生日那天营造的宏大而紧张洪水场面。其他大块大块糟蹋时间的拼凑剧情部分,让人意识到平行蒙太奇拉长数倍后也是可以恶心人的,当然不否认也有泪点低的人能被顺利催翻。
好歹有点剧情吧?用这么小的孩子演这种片子合适吗?
演大兒子的Tom Holland長得好像小時候的Jamie Bell,眼角眉梢小表情都像,重點是演技也絲毫不輸。去wiki查了一下,Tom居然演過音樂劇Billy Elliot!從08年到10年,先是演了2個多月的Michael,後演了近2年的Billy,而且他是個street Billy喲~
太痛了,惨不忍睹。旁边那个十分钟就扛不住了,我被Naomi虐惨了,有些镜头惨绝人寰,导演太无良了什么血肉模糊的镜头都给。故事线太薄,表演却是非常感人,Naomi那个惨烈Ewan那个哭啊,小男主会红,但不打算推荐,因为太痛苦了。
虽然基于真实故事 被导演拍的吃屎一样形式主义无趣虐心恶心不止 导演功力差 处处体现MTV和大一学生的表现手法 各个场景镜头一掷千金 美工虐心到极致 逻辑混乱讲述不清 观后恶心 触动不多 总之 不要看不好看 史上最差
他妈就不死。。。
全片有泪点,但是拍的太过简单表面,缺乏主题内涵,导演看不到灾难带给人们的巨大创伤。整部影片都是伊万和娜奥米+三个萌娃撑起的。
生命的奇迹,幸运的一家人。一个完整的、正常的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最坚实的依靠、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做作
灾难后的寻亲记。。。
小朋友们演技杠杠的
在英国伦敦有一场专门演奏该电影原声的concert,故事女主角的原主致词,向电影的台前幕后工作者表示最高致意。难怪音乐这么动人。
不带这样煽情的。。
这种电影看多少部都一样
拍得滿精緻,但除了事件和角色本身,電影的敘事觀點讓視野侷限在很平實溫情的角度,沒有太多可供觀者詮釋的點。兩位男女主角感覺像是誰來演都可以,但知名巨星的形像和演技我想確實是有加分的。
有几处很感动人的催泪情节,始终敌不过这种亲情相关的催泪弹。导演果然拍惊悚片有一手,几处遇难场面在视觉上很揪心,也明确了人在身体上真是脆弱的一塌糊涂。同时对应精神的强大。守望相助,人终究是要向善的。情节多少有点设计感,真是幸运的一家人。
如果我是评审就把最佳女主投给娜奥米,看完这片子突然好喜欢伊万,你们俩快点在一起吧!
这剪辑简直愁死人了……导演你是多爱从中景拉到大全景啊。双线交织就那么难写么最后弄成这样。美服化道还不错。依我看得奥斯卡提名的应该是大儿子而不是妈妈啊。至于剧情,只好说“太假了”,大概标题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