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刘老师安利的一部剧,加上刚看完《跨过鸭绿江》,特别喜欢彭总。
一口气看完,一个字——真实该片改编自白宝山大案,主演虽然是反派,但详细的讲述了那个没有天眼、没有DNA、甚至没有电子档案的年代,人民警察是如何进行刑侦破案的。
从户籍调查到片警居委会挨家走访座谈,从现场留下的任何蛛丝马迹都要展开查一遍,撬棍是谁打造的、枪袋用什么线缝制的,挨个鞋匠和铁匠走访。
一路上遇到风沙暴雨、警车一次一次抛锚、推车甚至扔在路上。
还有吃鸡(大盘鸡)时候食物中毒,小医院又没有洗胃设备,纯靠喝凉水抠嗓子眼。
还有各种家庭矛盾,死工资、不顾家、有的离婚,有的甚至把孩子锁在家里去上班,意外失火两个孩子都死了。
所有这些困难都被拍了出来,但又没有哭天喊地的求大家可怜,只是一笔带过,继续投入案件侦破工作,越是这样越让人敬佩。
再说说反派白宝山,彭总把一个反侦察能力极强又丧心病狂的悍匪演的淋漓尽致,麦克阿瑟来了都害怕。
结论:墙裂推荐
白宝山要杀妻的片段,原来爬山梗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一度以为是纪录片。
即使后来发现是电视剧,都还一直怀疑男一号就是悍匪,后来转行做了演员。
很好奇,21年前的拍摄技术,居然拍摄出真实感这么强的剧。
1.导演真的绝,各场景无缝衔接节奏自然丝滑。
2.剧本吻合真实事件,没有为了博流量去故弄玄虚。
3.选角贴切。
没有为了流量去请鲜肉,没有资本强塞进去的小花。
在那个没有流量和资本干扰的黄金年代,才有这么好的创作环境。
让演员的实力得以完美发挥。
真正的体会到让你出不了的真实感。
明知道他是剧,却明显感觉比现实更真实。
同一个演员在后来的作品,演技还在。
但是剧本选角都被流量污染。
再也超越不了这部剧里的表现了。
最近沉迷刑侦纪录片,看完《刑事调查大揭秘》,又追了白宝山。
原本期待不高,一个案子怎么能拖拖踏踏拍成26集的电视剧呢,想必又是冗长乏味。
然而越看越佩服2000年前后中国刑侦剧的水平之高,可看性之强。
很多碰都不能碰的民敢话题放在现在,剧本阶段怕是就不能过审。
这部《中国刑侦1号案》可以说是看过的镜头语言最棒的电视剧了!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长镜头流畅、主观镜头渲染到位、重要画面用了几个简单的特效就完全突出了感情色彩。
在河北夜色里的砖窑厂、白宝山的几个剪影,光影的作用让人印象深刻。
大景别镜头上,远处天山的美景和两个亡命徒的追杀,都是极具对比性的好画面。
大量手持镜头的使用增加了纪实感。
演员的表演也是纪实风格的体现。
据悉大量新疆警察都是真人本色出演,不流畅的台词、不清晰的土话不仅没有引起反感反而将真实感大大提升。
全篇配乐恰到好处,前半部分九十年代金曲大荟萃,代入感极强,让每一个经历过的人无不激起对九十年代的回忆;后面几集高潮部分真真燃爆,说是某游戏挑战大boss的BGM,印象太深了。
演员演技在线,我觉得谢玉敏的演技超过了丁勇岱的白宝山,那句“你还不晓得我们四川女人啊”真是让我一个女的都听化了。
谢玉敏这个人物处处流露出山里的女人渴望离开原生家庭融入大城市,用勤奋和一点姿色换取好日子的幻想,她一次“聪明”地保住了性命,却无数次愚蠢地致自己于死地。
这个片子才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艺术是对生活的再加工”。
白宝山案震惊全国,案件事实不容有大的出入,导演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用镜头语言、后期配乐、人物塑造等仅有的几个可塑方面,把真实案件艺术化,成为可供观众长久观赏的艺术作品,实在值得后辈学习。
非影评 个人自用白宝山打黑出租车 一辆小面 遇到警察查车 开枪打死打伤警察 黑车司机逃跑后自首警察走访石景山区 走访到了白宝山家 但是没发现疑点白宝山出狱办身份证 被警察踢皮球不予办理白宝山用铁棍打伤一哨兵 用枪打死一哨兵 八一射击队打死一哨兵泄密了 以后不会有这种警匪剧了 子弹的来源 破案过程 走访 专家讨论说话的语言区域 刘维震跟土匪似的 八一射击队胆小的天津小武警 五一节 一线民警蹲守 刘维震在办公室看电视打电话喝白酒谢玉敏演技太好了 可怜的谢玉敏背着各种各样大行李跟书童似的贺警长死的够惨的 帮助吴子明的弟弟买羊 吴子明落水 贺警长跳河救他贵在真实 很多细节描写的很真实新疆警方调查贺警长被杀案件 在是否合并案件的时候要求一位警员找到协查通报 那位警员因为人少于是编造北京抢案可能已破 局长听到很生气 另一位警员赶紧通知涉事警员抓捕贵州遵义的郑黑子 在场有拍摄的记者还是警方人员 抓捕过程居然有人偷包 抓捕结束 一位警员对拍摄者说怎么没打开盖子 拍摄者说 太慌了 邹氏二男一女三兄妹够逗的 持枪杀人抢劫后 劫持出租车司机到自己家楼下 然后还不跑 等警察上门 三位新疆警官去查案 路边吃了一盘大盘鸡 结果食物中毒 被同事讽刺为乌鸡脸 去医院检查 医生端来一桶水说 没有洗胃设备 要想活命 就加油喝
看完这个剧也是很能理解为什么当时严打,只要抓到哪怕一点小犯罪也要从重处罚。
因为抓捕困难啊,技术落后啊,本片中只能依靠走访派兵布局人海战术,脚印,相关物证等简易信息,抓一个人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抓住一个人一定要从重处罚以儆效尤。
白宝山不值得同情,可恨枪毙一万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我想过了,法律这样判我,我服刑出来,就去杀人,杀死那些受法律保护的人。
如果法律判我20年,我出来杀成年人;如果法律判我无期(徒刑),减刑后我出来年纪大了,没能力杀成年人了,我此时就杀孩子,到幼儿园去杀,能杀多少杀多少,直到杀不动为止……”“我出来并没想重新犯罪,我给自己设计了两条道路,如果我能够正常地生活下去,我就不再犯罪;如果不能,我就去抢。
”“我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户口,先后跑了六七次,他们就是不给我办。
我认为,我已经从监狱里出来了,起码也是个公民,可派出所不给我办户口,我吃什么?
我不能靠父母养我一辈子?
我这个要求不过分,我要生活。
我对我母亲说,派出所要我送礼,我连吃都吃不上,拿什么东西送给他们?
”“每次作案前,我都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过几遍。
包括作案的方法,行走的路线,允许的最长时间,在作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我怎样处理等等。
我想好一件事,就把它定下来,全部想好之后,我觉得有把握了,再行动。
”“我对如何防备公安的调查做过专门研究:第一,我抓住正常人的心理。
平常的人,在碰到突发事件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先保护自己。
由于内心恐慌,对当时发生的人和事,一般都记不住。
甚至连打过几枪,打枪的人多高,什么模样,都记不清楚。
第二,我自己要克服心理障碍,抱着这次出去干事,就回不来的打算,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样,我就什么都不怕。
第三,我事先准备得很充分,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疏漏。
别人可以犯错,我不能犯,一个小错,就可能断送掉自己的性命。
我是个冥思苦想的人,先往最坏处想,做好应付最困难的局面的准备。
第四,我主要是去抢劫的,我比较主动,抢劫时我有准备你们没准备,反应过来需要一段时间。
我在行动中尽量减少所用时间,在你们反应过来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毕。
所以我不怕你们调查……’”“买枪不如抢枪,买枪更容易暴露。
”“枪是一定要开的,而且一定要打死人,不然没有震撼力,谁也不甘心巨款被抢走。
”“我劝过吴,我说那些钱不能花,一花非丢了性命不可。
他就是不听,总惦记着分钱。
那时我就想了,为了保全我自己,我必须杀人灭口。
”白宝山被捕后,他认为一定是谢出了事,把他供了出来。
否则,公安局不可能找到他的家。
可是入狱后却没有抱怨谢,无论在公安局预审阶段,还是在法庭上,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涉及谢却很犹豫。
后来说:“这些事以她所说的为准吧,我记不清了,说乱了我怕害了她。
”谈到自己的落网时刻,他说:“我本来想拿枪打死他们(来到家里带白走的4名警察),可是,我母亲进来了,我就不能打了。
我不忍心当着我母亲的面杀人,我做不到……”[6]
这部剧第一次看是随着爸爸一起看的,当时大家都在讨论这部剧,社会上热度很高。
1 白宝山的演员不像是演得,这一点很吓人, 丁勇岱老师不会是有前科吧,平静的杀手冷漠的杀手。
2.谢玉敏认识了这样的人,也让自己走上了万劫不复的地步;石天明跟着这样的人,也就注定了自己的结局。
这告诉我们,选择身边人很重要,不可轻易将自己的一片心都掏给别人,因为你并不了解他。
3.第二次看这部剧,依旧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这就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这部剧来来回回看了十遍不止,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最先几次会觉得山子哥太帅了,雷厉风行,心理素质过硬又有头脑,简直是现代版梁山好汉。
一次次作案都完美的避开了警方的调查,从抢枪袭警,抢劫,直到最后在新疆犯下滔天巨案。
那时候更多的是崇拜。
随后几次观看的角度变了,从警方的视角分析为什么白最后被捕,细想哪个环节如果做的更好是不是结果就不同。
但再深层次审视他整个犯案过程,就会发现,白宝山其实并没有这么神,说他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双过硬可以接受,但是他的犯罪手段绝对称不上精细,甚至漏洞百出。
在北京河北犯案没有被抓完全是侥幸,一个脚印的推倒帮助了他,就像剧中旁白说的,这是当时科学的误区,也是没有办法绕过的误区。
所以到了新疆的行动,证明了白是一个极其粗糙的罪犯,两个重大的致命错误选择导致了他最终落入法网,一是选择了极其不靠谱的同伙关天明,二是对枪支弹药过分的迷恋,前者导致分赃不均杀害同伙并没有仔细处理尸体,最终被警方发现成为重要铁证,也因为后者留下了极其重要的线索,由于白宝山一心搞枪和子弹,导致他暴窃花园镇武器库,留下了撬棍和子弹头等重要证据,同样因为执意弄子弹,竟然找到了前狱警索要,这些在案发后通通行程了有利的证据闭环,最终抓捕了白。
因此白宝山在犯罪中并不十分精明,前期只是靠着侥幸。
最后几次再看此片感受又截然不同,发现白宝山就是一个极其冷酷残忍并带着强烈反社会人格的罪犯,根本不值得任何共情。
从他带着弹药从监狱释放回北京,就注定了之后的犯罪道路,不要提什么社会不公平待遇,户籍警和城管的刁难甚至连导火线都算不上,因为他本身的贪和恶已经注定结局。
再来谈下他的原生家庭,如果剧中描写属实的话,在释放回到北京话,原生家庭更多的给予的是包容和接受,大弟经济上接济,母亲帮忙张罗住处和媳妇儿,这样的生活固然算不上幸福美满,但至少不足以逼他走上后来的犯罪道路,可以说无论原生家庭怎样的付出,也没有使得白有任何一点点向善或者悔改之心。
综上所述,不要共情罪犯!
尤其白宝山不是梁山好汉,是一个极其凶残,性本恶的罪犯!
好多年了.02年的夏天.刚看完这个就看了一<威胁>.丁勇岱演的不错! 本来刚看完白宝山把他恨的可以;但是一看完<威胁>,又开始由衷佩服里边的那个记者! 这种纪实刑侦的最好看了. 还有 黑白大搏斗 燕赵刑警...可惜,现在的电视剧真的没法看咯... 怀念...
我特别喜欢我国90年代00年代拍的警匪片,极其真实。
小时候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纪录片。
白宝山此人,不甘贫穷,狡猾,喜爱枪支射击,耐力和判断力强,孝顺母亲,疼爱孩子。
因孩子没肉吃去偷,结果被判刑,在狱中不甘心要报复法官,苦练枪支弹药技术。
出狱后,与社会还是格格不入无法融入,携带子弹回北京,再加上民警没给其上户口,导致白宝山犯罪想法更加强烈。
在北京抢枪,与巡逻警察遭遇,一对五,全身而退。
在徐水潜伏射击哨兵抢枪干净利落。
在北京抢劫烟贩也是快速,在石河子和新疆抢钱更是相当强悍。
此人自律,不抽烟不喝酒,只想抢枪抢钱,耐力极好徒步和匍匐前进能力很强。
十分聪明的利用谢作掩护,途中给其喝安眠药来过火车站和安检,导致北京和新疆警方布控未果。
另一方面,从警方来看,北京警方除北京刑侦技术处副处长侯比较有洞察力和判断力野外,其他民警办事效率一般,刑侦处长刘方法不多。
而新疆警方尤其是石河子和乌鲁木齐警方能力较强。
石河子公安局负责人询问北京案子破没破已经要求联案的事情足够说明。
基层民警比较有能力。
明明这么多的警察与群众,看见白宝山使用的是81式,差别这么明显,导演视而不见😹56式和81式式,完全不同的造型。
一个是汉阳造,一个是AK47。
1.北京抢烟店的时候就满大街的围观群众,难道不问询一下。
还弹壳分析搞了几集🤖2.乌鲁木齐案的现场民警和保安这么多,群众这么多,在逃跑时还一堆民警追着看,难道分不出AK47和汉阳造的巨大差别吗?
纪实类电视,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拍的都很真实
山子哥满塞
弹幕都说是户口的事儿导致的后面一系列惨剧,我倒觉得,从他在新疆服刑时毫不犹豫残忍杀害同房狱友这事儿就说明了这就是一残忍狠绝的人。
谁能想到,当年的悍匪,在另一个时空里竟然是多疑的皇帝。
补标.
为什么不重拍,原因很简单,以前容得下的东西现在未必了我不知道当年人们怎么评价的,在我看来,剧里充斥着对jc满满的嘲讽,尤其是领导作风更是入木三分白宝山可怜,但并不可惜,双方都付出了代价
岱哥牛逼。女主美极。
感觉新疆比北京厉害
1、那个时候北京警方的战斗力不如新疆警方;2、陆厅长烽火台边的那番话很让人感动。
老爸安利的,印象深刻,杀人不眨眼
第一悍匪。
真实故事的平庸改编
绝逼神剧,把我们人民警察的破案过程拍的真实程度真实到以为是在黑人民警察。
特别震撼的电视剧,更重要的是丁勇岱长得和我爹太像了
不是恶意打分,主演们可以,但是太多配角和拍摄手法太丢分了……
真的有好多细节
北京那个户籍民警不给上户口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一是激怒了犯罪分子,二是发生案件后警方查户籍没有数据。白宝山最后还是大意了,关天明的尸体并不做掩埋,拿着钱还想着回北京安稳踏实地花呢,你怎么地也应该找个地方先躲起来,躲一段时间。这个剧对警方的工作表现还是很多的,看下来感觉就像数据库查询,警方要把每一个现场留下来的痕迹努力想办法变成where条件,然后去数据库里查找到符合条件的人员,再逐个甄别,排除。所以问题就在于一,条件转换对了没有,二,数据是不是足够全面,覆盖到了所有人员。如果两项工作都做好了,犯罪分子一定能抓出来。
四星:这是丁老师演艺生涯的巅峰之作啊...
我记得我以前看过。5个警察干不过1个坏蛋。我没笑。5.5分
面对这样一个杀人狂魔,弹幕里面有的叫山哥,山哥是英雄,杀的人太少了的人,都是社会的杂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