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拉一下评分。
说明下理由吧:看B站弹幕中发现很多对女主的负面评价,但是我觉得如果仔细浏览不乏带有偏激刻薄的声音。
女主是没有魔法的小女孩,对世界处于无知懵懂的时段,做事不讨喜随意,甚至我觉得是这份真实让剧本编的都略显乏味。
但是,她就是那种龙猫里说“只有孩子能看到的”的孩子啊。
而魔女之花是令森林过速发展,吞噬一切的潘多拉式魔法,弹幕里小孩子说的对魔法的渴求仿佛就是潘多拉的印证。
魔力是吸引人的,但它终究不属于现实,无法改变现实的一切。
玛丽作为只有一夜魔法的普通女孩,她在满身伤痕中用普通人的方式去完成和魔法的羁绊,对我来说,这就是种觉悟。
如果是因为吉卜力的名声过于响亮忽略了本身这就是作者个人生涯的一种烙印,无法从电影看出玛丽对平凡的决心的话,这部电影也谈不上成功告白(告别)。
但这就是告别,对虚构黑魔法(没错花朵是属于巨大膨胀黑魔法)的诀别。
这部所谓的现实意义就是回归现实,再无其他多说了。
对我来说它是有意义的动画,只是剧情有很多枯燥冗长处,评分现在也毫无意义,就当作留给个人的礼物吧。
笔峰、内容、连人物性格都硬仿的一模一样,那要做宫崎骏的徒弟干什么?
做一个菜做得一模一样,世代相传吗?
宫崎骏的动画精神都没有了,那我还不如就看魔女宅急便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啊,我觉得做漫画,不是这样做法吧,起码得有自己的灵魂,那你自己得有创意,给人一种创新的感觉啊,即便你不创新,你也不能照搬的一模一样,而且很多细节的地方还不如人家,那你不就是山寨吗?
我觉得最好看的场景是女主第一次喂猫那里,大学那里的场景设定是我觉得最难看的。
与其说像大学,倒不如说更像试验所,阴森森怪里怪气的。
小孩纸看了真的会憧憬那样的“大学”吗,从女主的第一印象来看,这大学的环境让人堪忧甚至有点毛骨悚然吧,真的不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印象吗?
而且大学里除了校长跟博士,其他人都是死的吗?
从校长亲自带女主参观开始,全部学生都是背景,比机器人还死板。
女主到博士那里更加,后面一群人都在研究什么鬼,校长还走到中间给女主介绍,这不会打扰学生研究吗,后面玩消失魔法那里也是,感觉就在看女主来一场大型表演似的。。
真的是在上课吗。。
还有后面发生动物出走事件,就校长博士两个人是有反应???
这魔法学校,我觉得不行。
比哈利波特读的那间差很多档次啊喂。
我看评论有个谈到魔女学院动画的,我觉得这部学园的设定还没那动画做得好。
整片给我一种很沉闷的感觉,我是耐不住性子看完全片的。
片尾让我觉得很奇怪的是,那个扫把不是上天的时候已经快没电了吗,为什么还有电力带他们飞回去呢?
而且试验中既然提及到纯真的孩纸,那么他们之前第一次失败之后,直到男主出现之前,都没有拿其他孩纸试验过?
为什么一定要男孩子呢?
什么奇奇怪怪的设定。。
还有女主外婆(还是奶奶?
)她以前是魔法使,那为什么她家里有试验这些东西的笔记呢?
她应该也参与到其中了吧,那后来是因为良心发现才拿花逃走的?
为什么不直接把花毁了?
而且当初跑掉的时候她应该知道自己就掉在了森林里吧,还有那把扫把。
她不找扫把,不找花,居然就这么在附近结婚生孩子了?
窝草,敢情她挖了很大一个坑给孙女跳啊。
你可别告诉我这位偷花的女士后来失忆了想不起这码子事,直到看到孙女掉在家里的花才突然记起所有事吧???
那这位奶奶的故事,放在中国肯定是一出玛丽苏言情剧啊。
说不定当年的奶奶,校长还有曾经英俊潇洒过的博士也有过一段三角恋??
反正我觉得这片子一会像看天空之城,一会像风之谷,一会像借物小人。。
好奇怪,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情看完的。。
有些想吐槽的地方,但是忘了,就算了吧,不说了最后吐槽一句。。
这不是童话故事么。。
童话少不了魔法吧,有魔法也很正常吧。
可是女主最后来一句“这世界(还是我们?
)不需要魔法”。。
我仿佛突然被打了一巴掌,好吧,这童话故事就是骗人的,我知道了。
玛丽就是典型傻白甜女主,磨磨蹭蹭的,别人说啥她信啥,输出全靠尖叫,去的时候带朵花骑个扫帚,回来的时候花没了,还是骑个扫帚。
女主拿了别人的书就不打算还了?
明明知道自己不是靠自身本领做到的(隐身术)为什么不仅不避讳,还大摇大摆的宣称是天赋?
玛丽要是不想告诉院长花是哪来的大可以闭嘴,但把锅甩到一个无辜的人身上,还把他家的具体地址交给别人又是几个意思?
把男主已经救出来了,院长和教授就追上来了,扫帚还在一边等着,他俩还在含情脉脉什么?
不马上上扫帚飞走。
当然女主只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她做到这样确实已经不错了,自己的错自己也承担了,但观众看着真的不舒服。
但画面很优美,线条流畅,人物形象也很分明,其他人还算不错。
通观全片,的确有不同于宫崎骏少女动画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
作为米林宏昌离开吉卜力开创ponoc工作室的首部长篇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带着满满的勇气出发了。
无论怎么看,这部魔女动画都摆明了要开宗立派,摆脱宫崎骏的万丈光芒,势必形成属于米林宏昌自己的动画风格,诚然勇气可嘉,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越想要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却越来越像,几乎成了一部“混编版”宫崎骏作品。
少女情怀 VS 宅男审美 宫崎骏的外号叫“老清新”,主要因为宫老内心住着一个孩子,而且还是满满的少女心。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这么多清新无比又童真满满的经典。
而“清新+怀旧”也始终是吉卜力动画立足的根本。
但是在《玛丽与魔女之花》里,米林宏昌故意弱化了小清新的场景,也没有吉卜力之前常见的少女心爆棚的唯美画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怪异的审美,即魔法打斗正邪大混战,像是在打街机游戏一样酣畅淋漓,而女主玛丽一反吉卜力惯常的清新少女形象,热烈反叛,甚至还有些现代女孩的放纵不羁,像是一个会魔法的美少女战士。
所以《玛丽与魔女之花》并非吉卜力典型的“少女情怀”,用“宅男审美”形容倒更为贴切。
米林宏昌本人有没有少女心我不知道,但起码和宫老比起来,他的少女心是弱很多的,相反“宅男心”明显多得多,这些在电影里都有体现。
儿童动漫 VS 成人元素宫老一直很关心自己爱徒的成长,当米林宏昌拍摄新片的时候,他还不时过来指导,他给米林宏昌的建议是,“动画是要给小孩子看的。
”言外之意,成人元素过多可不行哦。
但最后的效果来看,成人元素并不算少。
比如那个等级森严的魔法学校始终秉承“唯血统论”,没有魔法家族血统的人统统被拒之门外,还要接受那些势利眼校方们的冷嘲热讽,简直就像是现实世界的影射,如同“官二代”“富二代”才上得起贵族学校一模一样。
这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来说,看完后会不会对“人人生而平等”产生怀疑呢?
片中还有一个神经兮兮长相丑陋的古怪教授(科学怪人既视感),他会选择单纯的人类和可爱的小动物做自己的魔法研究,专门抓来关进小笼子里做实验,最后变成丑陋恐怖的畸形生物(生化危机啊有木有?
),不仅如此,怪教授还拿自己的学生们做实验,把他们都变成了无脸男一样的怪物,甚至还把女主的男友抓去做恐怖的实验,差点也让少年变成了怪物。
而所有这些黑暗的故事竟然都发生在一座霍格沃兹一样美丽梦幻的魔法学校里。
这些连我看了都觉得有点身心不适,何况那些可爱的熊孩子们呢?
会不会做恶梦呢?
可爱的魔女 VS 讨厌的魔女人们总是忍不住把《玛丽与魔法之花》和《魔女宅急便》进行对比,因为两部电影都是在讲小魔女的成长故事。
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没有可比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无论从外表形象还是内在性格,两个故事里的魔女完全不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天生一头乱糟糟的长长的红发,而《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则留着平整利落的黑色短发。
外表的差异其实就是性格上的巨大差异,玛丽风风火火敢想敢做,却又冒冒失失总是把事情搞砸,而且她性格很倔不听话,擅作主张富有冒险精神,并不是所谓的传统淑女,她的任性甚至容易让周围人感到紧张和厌烦。
琪琪就可爱多了,她是很多少年心中理想的对象,性格沉稳心思细腻,却不是只会听话的乖孩子,她敢于独自一人去很远的地方,只为了实现梦想。
她自立自强也小心谨慎,做事也会顾及周围人的想法,并且愿意为了帮助别人放手一搏。
其次,两个故事落脚点不同。
《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是一个天生的魔女,故事很简单,只是少女独自成长的青春物语,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生活,在琐碎的小故事里串联起少女的心路历程,故事结束她也获得了成长,落脚点是成长;《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并非天生魔女,她只是一个平凡少女,因为遇到了魔法之花意外获得了魔法,然后意外和魔法世界遭逢,历尽种种努力让混乱丑陋的魔法世界回归正常,拯救那些被魔法侵蚀的无辜生命,落脚点是改变和勇气。
魔女玛丽(上) VS 魔女琪琪(下)还有,就是画风了。
《魔女宅急便》由宫崎骏御用画师男鹿和雄操刀,画风与《龙猫》一脉相承,明丽隽永,宛如海滨一股清爽的海风。
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画风更像《悬崖上的金鱼姬》或者《哈尔的移动城堡》,属于宫崎骏后期动画的感觉。
慢节奏 VS 快节奏和吉卜力动画不同,米林宏昌的《玛丽与魔女之花》节奏是快得多的,可能是刻意要和自己的老东家区分开来吧。
除了上文提到的激烈的魔法打斗场面,整个故事发展和情节推进也是快节奏的。
少女玛丽三上三下魔法宫殿,和魔法黑暗势力斗法,这其中的场景转换是很迅速的,让观者感到很突然措手不及。
这样的快节奏在宫崎骏系列动画里是很少见的。
在宫崎骏早期动画里,《魔女宅急便》《龙猫》的节奏是舒缓怡人的,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思考,故事情节也都简单到如同一首淡淡的田园诗,你看不到多少打斗的战争场面,至多都是一些童心满满的成长物语,混合着久石让抒情悠远的原声配乐,简直美好的不像话。
于是宫崎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此吉卜力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追求扬名世界,受到世人喜爱和敬仰。
而在宫崎骏的后期作品里,逐渐向着复杂转变,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打斗场面,而且很多都是魔幻故事,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特别《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有宏大的战争背景和血腥暴力的画面,不局限于少女的小心思或者田园生活,主题也偏向复杂和多元。
而说起来,《玛丽与魔女之花》其实和《哈尔的移动城堡》才是一脉同宗的。
假如要精确点形容,那么大概就是下面这个公式:《玛丽与魔女之花》=《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但是最终效果却不是1+1﹥2,却是1+1﹤2,因为宫崎骏这两部经典的真髓在《玛丽与魔女之花》中都没有很好体现,至多只是些浮光掠影的皮毛而已。
《玛丽与魔女之花》(上) VS 《哈尔的移动城堡》(下)不像米林宏昌前作《借物小人艾莉缇》,也不同于吉卜力的任何一部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虽然也有配乐,却完全沦为了快捷剧情的陪衬,被轰轰烈烈的打斗场面所淹没,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
这就导致观众时刻被匆忙的斗法场面席卷,来不及静下心来听听悦耳的音乐,打斗完毕故事便已经结束,连好好回味的空间都没有了。
虽然和吉卜力的风格保持了距离,却反而不及吉卜力动画那么赏心悦目。
以上这些,倒还是其次,最要命的是,看完《玛丽与魔女之花》,你不知道到底米林宏昌到底想表达什么。
是在反思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罪行吗?
可电影里基本上都是魔女和魔法学校的斗争,如同《哈利•波特》的人设基本不涉及人类。
是在讲反对动物实验保护小动物吗?
这个倒是有些像,坏教授拿小动物做实验的场景确实可怕,但用这么多的人力财力讲“保护小动物”,未免太奢侈了吧。
而且“保护小动物”这个主题似乎更适合拍成纪录片或者环保宣传片。
那是在讲少女和少年之间的懵懂爱情吧?
但铺垫太少收尾太快,在电影里基本可以忽略。
那么就是在讲少女玛丽的成长物语了吧?
或许吧,但用少女和魔法学校上天入地来回PK的方式,讲述一位平凡少女的成长故事,多少有些用大炮打蚊子的赶脚,倒反而不如讲玛丽一个夏天的日常生活让人容易接受吧。
俗话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言外之意是,对于之前的传统并非一棍子打倒全部摒除,而是要继承吸收前人有益的精华部分,去掉不好的陈腐部分,然后才大胆创新从而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
我想这个道理对米林宏昌是适用的。
通观《玛丽与魔女之花》整部电影,你会发现对吉卜力创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故事讲得平淡庸常也没有形成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米林宏昌没有保留吉卜力动画可贵的精神内核,那就是“精准捕捉平实动人的生活小细节”,也没有把宫崎骏动画最精华的部分继承下来,即“天人合一,以静制动”,反而把一些琐碎庸常的部分保留下来,然后有的地方又创新的生硬而莫名其妙,人物的情感不连贯,性格塑造流于表面,剧情张力欠缺,缺少直击人心的力量。
于是有了这部毁誉参半的试验品。
可能是太急于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反而才弄巧成拙变得不伦不类吧。
米林宏昌 VS 宫崎骏米林宏昌说,“吉卜力那么多年饱受人们喜欢,因为永远在创新,永远在挑战,在推出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作品。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单飞后,这位年少有为的吉卜力传人才敢如此大胆,在新作里反复否定吉卜力的剧情人设和美学框架,即使是恩师宫崎骏的光辉也不能阻止他创新的脚步。
虽然这次尝试并没有成功突破“宫式少女动画”的传统套路,效果也不怎么理想,但是这份敢于打破常规走出经典阴影的勇气,还是不由得让人钦佩。
祝愿这位新锐导演能够继续努力坚持自己,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未来创造更多经典,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动画王国!
(首发于个人公号:波罗的海)
针对前不久爆出的北京的虐童事件,我想再次警醒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尊重小孩子的人格尊严,不能对未成年实施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他们人格和身心健康的行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表明了法律保护所有人,不管你是青年、老人还是小娃娃,孩子也生活在宪法的保护伞下,他们也会学宪法,他们也会用宪法做武器保护自己;同时,这句话也是在告诉大家,只要你犯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学宪法、守宪法、爱宪法,这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平坦而光明!
看到这句话,我真的一下心动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句非常浪漫的话。
这段我感觉挺适合运气不好的人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看出来演了什么剧情,就知道玛丽大概是跟一群老爷爷老奶奶一起生活,并且有一场葬礼。
我也这样认为,并且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谁我个人是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画面唯美清新治愈,心情不好低落的时候值得一看。
因为找猫进入一个魔幻世界,个人感觉画面流畅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好多人表示这部电影有缝合但本来就是宫崎骏先生的弟子可能是会相似但确实没有什么剧情。
魔法学校确实就是学校的样子,没有一点新颖的感觉,一介绍我就有被学校支配的感觉了。
女主不愧是拥有光环的女孩,如烈火般的红发是天才的象征。
主角果然不是普通人的人生,毕竟大家都喜欢开挂般的存在,要是平凡了大概就没有意义了吧!
当大家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我注意到魔物是水晶,极其奢侈当他们发现你的价值、能力,那就是水涨船高的待遇,现实且真实。
好有意思的话动漫就是童话故事的好姐妹,相融相通。
这电影真的是看到我无言以对,就建议大家想看剧情的不推荐,只看画面的值得一看。
年轻时的夏洛特阿姨为了大家的安全带走了魔种 和玛丽一样一头的红发(其实我认为红发很酷很可爱的呀)玛丽虽然刚开始很傻很自大让我很讨厌,但她善良勇敢坚韧的个性让我非常钦佩。
彼得也和玛丽一样,是勇敢的少年。
包括他年纪轻轻就帮助妈妈养家糊口。
当然也是很帅的啦!
很喜欢吉布和蒂布 蒂布对吉布的爱 而且非常聪明 我觉得就像剧中的玛丽和彼得一样。
ps:还喜欢那只引走飞鱼的小猴子真的是非常可爱了蹦跶蹦跶的。
森林绿茵深处,花草芬芳,鳞次栉比的是一栋栋可爱的欧式建筑物。
安房直子的童话,是每一朵亮丽的鲜花,隐约哀愁的花,雪白透亮的花,又如,秘境里散发着幽冷光芒的花。
《玛丽与魔女之花》宫崎骏得意门生「米林宏昌和」之作,改编自英国女作家Mary Stewart在1971年发表的儿童文学《小扫帚》小女孩玛丽被送到乡下阿姨家过暑假,在一只小黑猫的带领下,她在森林中找到一束紫色的魔法之花。
打扫院落时,她沾有花粉的手碰到扫帚,扫帚竟然腾空而起,把她送到森林深处的魔法学校。
在这里,她学到各种神奇有趣的魔法,还发现了这所,学校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奇妙故事……
魔女宅急便 (1989)8.71989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宫崎骏 / 高山南 佐久间玲红发魔女、森林里的扫帚、还有黑猫,《玛丽与魔女之花》似乎会让人联想起吉卜力的代表之作《魔女宅急便》。
故事充斥着吉卜力元素:一个热烈的女主角、可爱的生物、感人而老少皆宜的故事。
《玛丽与魔女之花》感觉是《魔女宅急便》的“姐妹”作品,讲述一个小女孩发现了一朵能赋予她魔力的花,迅速开启了一场充斥着扫帚、伙伴和狡猾大人的暗黑冒险。
新鲜的是,这部影片中的 “遇险少女” 角色,由一个叫 Peter 的男孩担当。
内向而多愁善感的杏奈,估计在每个少女心中都有那种淡淡难以言说的忧伤,她心中蓝色的忧郁和自卑感下的孤独需要一份阳光点燃起生活的希望。
《回忆中的玛妮》吉卜力工作室出品,改编自英国小说家琼安·G·罗宾森的儿童文学作品。
是米林宏昌执导的继《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又一动画电影,也被称为吉卜力的最后作品。
记忆中的玛妮 (2014)8.02014 / 日本 / 剧情 动画 奇幻 / 米林宏昌 / 高月彩良 有村架纯宫崎骏隐退后的吉卜力在《记忆中的玛妮》中,米林宏昌导演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被孤独环绕的主人公杏奈,她在一座海滨之城心灵的蜕变,构筑了电影的脉络,唯美空灵的画风中,那一丝因为身世的压抑,虽略显阴沉,却将成长中的隐痛触人心房。
无论这部电影是否赢得不同层次观众的认可。
玛尼都是吉卜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他突破了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甚至精神内涵上固有模式,开辟了吉卜力的新时代。
1985年中旬,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一起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吉卜力」(Ghibli)是由宫崎骏所命名的,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吹的季节热风,同时,宫崎骏将工作室取名吉卜力也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他希望日后吉卜力工作室能在日本动画界刮起一阵旋风。
当然,吉卜力工作室也不负众望成为了日本动画界的巨擘,所留下的经典之作也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2015年,离开了吉卜力的米林宏昌和西村义一明创立了普乐卡工作室(Studio Ponoc),他们立志传承吉卜力的火种,继续制作高质量且老少皆宜的动画电影。
继Ghibli后的Ponoc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含义存在,Ponoc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里的“子夜”的意思,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这是米林宏昌、西村义明、稻村武志、山下明彦等原吉卜力精英团队的初心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承诺,他们将继续创造神奇动人的故事,传承吉卜力精神,向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丨致敬经典之作;
千与千寻 (2001)9.42001 / 日本 / 剧情 动画 奇幻 / 宫崎骏 / 柊瑠美 入野自由
崖上的波妞 (2008)8.62008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宫崎骏 / 神月柚莉爱 土井洋辉
龙猫 (1988)9.21988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宫崎骏 / 日高范子 坂本千夏
天空之城 (1986)9.21986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宫崎骏 / 田中真弓 横泽启子
哈尔的移动城堡 (2004)9.12004 / 日本 / 爱情 动画 奇幻 冒险 / 宫崎骏 / 倍赏千惠子 木村拓哉
猫的报恩 (2002)8.22002 / 日本 / 喜剧 动画 奇幻 冒险 / 森田宏幸 / 池胁千鹤 袴田吉彦
无论是画面的构图、色调和光影,还是影片配乐和整体风格,《玛丽与魔女之花》均呈现出了浓厚的吉卜力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玛丽与魔女之花》就是对宫崎骏作品的单纯模仿抑或复刻之作,因为作为「吉卜力工作室」历年作品中最年轻的导演;米林宏昌本身就是《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等众多吉卜力经典之作的原画作者之一;可以说,米林宏昌本身就是吉卜力画风的始作者之一,作为传承、致敬吉卜力的《玛丽与魔女之花》,就是米林宏昌离开从吉卜力毕业后交出的满意答卷。
米林宏昌导演1996年便已进入吉卜力工作室了,跟随宫崎骏学习动画制作已有将近20年的光阴,他擅长以动态画面的刻画来映射人物的情感,时常被委任许多重要的分镜场景,譬如《千与千寻》里千寻父母暴饮暴食变成猪时,眼神透出的贪欲;又如《哈尔的移动城堡》哈尔与苏菲相遇时,心底莫名的悸动;还有在《悬崖上的金鱼姬》里,金鱼公主乘着金色的水向新世界进发时,抑制不住的雀跃…米林宏昌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所负责的从藤本家乘上金色的水和鱼到达地上的连续镜头,宫崎骏观看后盛赞其为「世界通用的动画师」。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2010)8.92010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米林宏昌 / 志田未来 神木隆之介米林宏昌执导的首部长片动画《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便已获得过“日本奥斯卡”——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奖,第二部作品《记忆中的玛妮》也入围了当届“日本奥斯卡”提名。
他的动画制作经验丰富,对于电影中所要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及形式也拥有极强的掌控力。
同时,他的作品中存在一份诗意,运用一种更具力量的展示方法——隐喻,通过细节来隐喻人物角色的情绪,感染观看的观众。
《玛丽与魔女之花》在米林宏昌的创作下,即便是毫无生命的物体--扫帚也可以极富动感及生命力,而其中所出现的各种动物也看上去更加亲密和贴近生活,运用这样的魔法将品质注入到画面的每一寸空间。
纸与线之间,童年的生活,已经太遥远了,但回忆起来却倍感亲切,距离增添了人生的魅力,空间展现了思念的久远。
回忆,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保留一份最初的感动吉卜力
《玛丽与魔女之花》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玛丽在寻找魔女之花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冒险,最终找到了魔女之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电影的画面非常精美,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
从玛丽的家乡小镇,到神秘的魔法森林,再到充满奇幻色彩的魔女之花,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感到惊叹。
电影的色彩搭配也非常到位,暖黄色的阳光、深绿色的森林、红色的魔女之花,每一个色彩都充满了生命力。
电影的剧情紧凑,充满了惊险和悬念。
玛丽为了找到魔女之花,不得不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
她需要跨越高山、穿过森林、闯过险恶的沼泽,还要对抗邪恶的女巫。
每一次的冒险都让人紧张不已,但玛丽从未放弃,她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找到了魔女之花。
电影的角色设计也非常成功。
玛丽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小女孩,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冒险精神。
她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关爱孩子的母亲,她的出现让电影更加温馨。
而女巫则是一个典型的反派角色,她的出现让电影更加紧张刺激。
电影的最大亮点是魔女之花的形象设计。
魔女之花既神秘又美丽,它的花瓣像火焰一样燃烧,花蕊则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它的出现让电影充满了奇幻色彩,也为电影增添了许多神秘的元素。
开头结尾都好,中间有些松懈啊!配音好几个演员都听出来了,导演功力跟宫崎骏、今敏、汤浅政明还差好多啊,要加油啊!
较低龄,想睡觉
我很久没有这么不喜欢一个动画电影的主角了 ... 鲁莽 愚蠢 吹牛 撒谎 偷东西 ....之余还不忘传承吉家圣母精神 .... 至于故事 ..无亮点的剧情全程靠听我海的配音集中注意力
披着吉卜力外衣的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看了一场寂寞
久违的魔法少女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吉卜力以前作品比如说《魔女宅急便》《哈尔》的影子,进入魔法学校,魔法扫帚。继承的魔女血统,用化学试剂研究变异物种,魔法少女拯救一切,动物们倾巢而出,有一种温柔的力量。平分:7.5/10。
走火入魔的米林宏昌,节奏失控,虽打着宫崎骏的招牌,拍的都如同机动战士。吉卜力讲天人合一以静制动,然这部只得其表,不得真髓。
感觉就是天空之城+千与千寻混合版。
故事简单,人物就是各种经典动画形象的融合。
景好美好美,想住在那栋海边房子里
哎··就还是差了一点意思
真的觉得玛丽和彼得的羁绊来的莫名其妙………本来也不熟的两个人…声优居然还有满岛光,以及片尾曲慧慧唱的!!!
只有配乐印象深刻。
总体是可以的,但里面的女主的设定有太多让我无法接受的傻,是真傻,我受不了了。
Ghibli画风好亲切,银幕首看强Mark!
画风很好,可惜故事和细节没跟上吉卜力的水平。遗憾!
色调很漂亮很舒心,很像小时候买到的一套日本童话故事的颜色,故事其实很简单,好友说简直是千与千寻的同人电影所有角色去客串了一场,想想真的是,博士出场的时候真的就是想到在后面煮汤的超可爱的蜘蛛阿伯,彼得有好多时候也很像白龙~不过还是挺可爱的,歌好听,看music station听过。
和巅峰时期的吉卜力根本比不了呀。故事还是太简单了。
画面和音乐没的说,剧情有点一言难尽,有些情节有点莫名其妙。
一般 世终唱的ed还是很好听的
一如既往可爱的画风,勇敢的少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