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评论说得很对我胃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作为强迫症中途一度弃剧,但最后还是看完了。
这部剧更适合能静下心来体会的观众,而非因生活琐碎乏累希望靠追剧转换心情的人。
李贤秀和温静善的爱情,是早早地认定彼此,很美很温暖的人设与故事,如果放在现实生活里绝对令人称羡。
但如果想更好地吸引观众、考虑收视的话,戏剧毕竟还是需要一些比较强烈的冲突,兼顾艺术性与故事性,吊一吊浮躁人心的胃口吧。
另外,一直都很欣赏梁世宗和徐贤振,他们都很擅长靠自然真实而细腻的演技打动人,这是我个人对于演技评价的点。
작가(Jak Ga):作家在韩语中,写剧本的编剧、写书的作家、和画画的画家,全都被称呼为“작가”。
然而,如果以我们更熟悉的汉语语义来解读,那么在现如今的韩剧圈中,真正能被称为“作家”的编剧,其实寥寥无几。
专攻言情剧的洪氏姐妹和金恩淑,一个类似于晋江小白文写手、一个是略高阶于小白文的现言大神。
专攻类型剧的金恩熙,则约等于隔壁起点的白金级签约作者。
而巧妙杂糅了这两者的“逻辑系浪漫小言”老树新花宋载正和朴惠莲,综艺出身熟谙观众G点的朴智恩和李有静,换算到文学范畴,比起“作家”这个title,依然更符合“写手”的设定。
与描绘人间百态宣扬普世价值的通俗型作家、或表达个人意志与情趣至上的个人型作家不同,写手的最高任务,是使尽浑身解数投其所好,留住大多数读者。
无论是天才型还是勤奋型,无论主攻题材为何,无论使用的是哪门哪派的技巧,受众的喜好与需求,永远是他们写作时的第一出发点。
当然,介于编剧这一工种本身就不是不计收益表达至上的个人创作,而是影视剧这一基于观众而存在的文化商品的生产步骤之一,这样的初衷并不能说有错,也没有必要非要以深度、品位、档次这样的条条框框加以贬低。
尤其在广告主是奶娘、收视率等于一切的电视剧业,能紧抓甚至引领观众口味风向、高效戳心高频娱乐高速圈粉的写手型编剧,往往比题材节奏腔调一律坚持my pace的作家型编剧,更能、也确实更受到大多数观众的青睐。
在韩国电视剧界,真正能写出点名堂来的作家型编剧,往往盘踞在周末剧场。
她们的剧作如果用当代文学作比,比较接近于描绘家庭生活的长篇通俗小说。
因为周末剧篇幅较长,有足够的浸入时间与架构空间,类型又比较单一化生活化,所以深度、现实意义与情感细腻度兼具、角色立体主题清晰架构完整的作家型作品,更容易从一堆靠堆砌狗血桥段恶俗套路夺人眼球的写手型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脍炙人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比如韩剧编剧至高峰金秀贤老太,以及周末剧女王苏贤京,就是这类作家型编剧中的佼佼者。
而像郑成珠这样近年来转攻迷你剧,题材锋芒冷冽叙事风格个人特色极强的作家型编剧,则基本只能在有线台偶尔放闪亮瞎一小群人的狗眼。
回归到三大台主流观众群中,反响大都口碑与收视不成正比、平淡收场。
放眼韩国目前台面上的所有作家型编剧,卢熙京大概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道的她,起先一直以短剧作品活跃在小荧幕上。
2000年,她的第一部迷你剧“傻瓜一样的爱情”播出,在那个收视率动不动20%+,不破30%都上不了新闻的韩剧“高水位”时代,这部剧以1.8%的超低收视,创下后来维持了近20年的韩剧史上最低收视纪录,直到前不久才被manhole打破。
而傻瓜一剧也以“被诅咒的杰作”之名,永远留在了韩国观众的记忆里。
与前面那些在周末档里写通俗小说,在有线台写伦理小说的作家型编剧不同,卢编是韩剧界第一个敢把迷你剧当成散文诗写的编剧。
在那个狗血当道观众尚在沉迷套路的年代,这样的大胆显然有些生不逢时。
继傻瓜惨烈扑街后,她的迷你剧作品孤独、再见独奏、他们生活的世界、吧嗒吧嗒,也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 别说从来与收视冠军无缘,甚至屡屡同档垫底。
在那十年里,如果纯按收视率来算,以卢编的成绩按说早就该被电视台制作社和导演们默默拉黑,无剧可写黯然退圈了。
然而神奇的是,非但卢编没有放弃这个圈子,这个圈子也始终没有放弃卢编。
一年一年,她倔强地按照自己的风格笔耕不懈、修炼不止,而制作社和电视台也毫无怨言地继续有一部拍一部播一部,并且照样轻松招募到大牌演员。
然后某一瞬间,终于腻烦了狗血套路的观众get到了她独特的频率,以往的矫情变成了戳心,以往的小众变成了格调,以往的琐碎变成了细腻,以往的平淡变成了治愈,于是才终于有了那年冬天风在吹/没关系是爱情啊/Dear My Friends这媳妇熬成婆般苦尽甘来的高收视三部曲。
然后要说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河明熙。
作家型编剧除了上述那几位,早期的河编,显然也属于其中一员。
在探讨离婚问题的综艺节目夫妻门诊-爱情与战争里担任了近十年短剧编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河明熙,作为电视剧编剧出道后的两部作品,完美展现了之前十年在婚恋专门节目里积累的经验与功底。
我们可以结婚吗、温暖的一句话,把婚姻前后那些百转千回的大事小情描写得巨细无遗淋漓尽致。
值得称道的是,这类通常只在周末长剧里出现的现实婚恋题材,被她浓缩成20集的迷你剧后,非但细节与故事没有缩水,哲理与思考反而更加凝练,甚至多了一些迷你剧独有的反转趣味。
虽然这两部剧的收视都不出众,但却凭着过硬的口碑,让她一跃成为“现实”系作家活跃在迷你剧舞台上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
然而,与一条路走到黑死不悔改的卢编不同,从接下来的上流社会开始,河编显然开始了向市场向收视的妥协。
上流搬出了财阀男女做主角开始写爱情剧,虽然依旧标榜现实,却已经从前两部的普世现实,走向了编剧头脑中虚构的所谓“现实”。
而到了Doctors,更是连这层虚构的现实都被抛掉,彻底沦为了披着医疗剧外衣、实则靠演员摆摊买糖拉收视的偶像小言。
就连负责深度的医疗case部分,也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取材不足思考不够的知音体低龄鸡汤味。
丢掉现实主义作家的厚度与坚持,变身“写手”迎合观众的编剧河明熙,既没有金恩淑百发百中的女心狙击,也没有金恩熙跌宕起伏的剧情抓人。
虽然这两部作品靠着题材取巧和演员号召力,收视都拿到了同档冠军,但河编的名声,却实实在在地从现实主义实力派,变成了只有三集和部分台词能看的高级流水账写手&烂尾专业户。
这一点,从节节走低的豆瓣评分里就可见一斑。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这部爱情的温度,其实可以算作河编作为作家型编剧的回归之作。
剧本的主要人设与大纲,改编自她14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好汤不接电话》。
原著的背景设定在二十多年前,男女主角的缘分始于聊天室网友线下约见。
作为女主角写的一部剧本,它也出现在了剧集最近更新的几集里。
当然,也许可能大概,它是个悲剧。
如果说之前的我们可以结婚吗和温暖的一句话,是基于河编之前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报告,上流社会和Doctors是打怪升级攒金币用的应用文,那么爱情的温度,或许才是她作为一个作家,真正“我手写我心”的出道作。
而正如绝大多数内心总是有五个琼瑶五个张爱玲在打架的文艺女青年,她们的处女作,总是不可免俗地要明晃晃或者暗戳戳地秀一把个人小传。
爱情的温度也不例外。
结合原著好汤描写的时代、女主的职业与最后的结局,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大胆设想成是河编年轻时亲身经历的一段遗憾恋情。
而爱温剧本虽然把故事背景搬到了当下的首尔,人设剧情也根据时代做了糅合,但是故事的个中情调和人物心思里的那些弯弯绕,却依然留存着一些非当事人不可解读的浓浓私人感。
贤秀与静善的一见钟情势均力敌、你来我往台词互撩,看似火花四溅金句频频,实则除了夜跑时的第一面,后面总是越来越充满与剧情发展的割裂感。
有些时候,两个人更像是坐下来演了一幕即兴小品,斗了几句贫嘴段子。
说的时候蜜里流油,一起身,却只剩下满座空虚。
而贤秀在悲春伤秋林黛玉和勇气阳光美少女之间随时转换的情绪,她面对任何人都说掉就掉的眼泪说露就露的笑容说掏就掏的真心话,她的执拗任性口无遮拦出尔反尔,她的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都不够诚实,也充满了非本人不能理解的肉麻与狗血。
如果不是徐玄振用她自然率真的表演方式正面消化掉了这个角色的许多婊气,这个活在自我为中心的逻辑世界里,以“我的性格就是这么酷”为名各种有来无回地占便宜、撂摊子、言而无信、打退堂鼓、得便宜卖乖、得理不饶人,在能作死的全部作了一遍却依然抱得帅哥归后,作为三角恋中唯一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人,却对误成情敌的挚友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明说的埋雷大王,早应该收获比现在更多得多得多的骂声。
诚然,对比剧中的两个男性角色始终站在相对完美的一边,贤秀是那个一直在变化成长、负责全剧人物弧光的角色。
但是从种种细节、种种描述来看,河编试图通过贤秀这个人物达到的目的,与其说是反省,不如说是纪念。
她对这个女人每一个不成熟的行为、每一次不计后果的任性,乃至她嘴里吐出来的一个咄咄逼人的标点,都爱到了骨子里。
因为那就是她自己的曾经。
起码她希望是。
这部剧里,没有结婚,没有出轨,没有财阀,没有灰姑娘,也没有可以一女打翻十八大汉的刘慧静。
有的只是一个充满小资情调和矫情细胞的中年女作家,她曾经或者想象里与她相爱过的男人,爱上过她的男人,以及曾经最真最美最勇敢最有个性、品味最好的她自己。
Amy Winehouse - Back To Black看着这部剧,你会忽然发现,河编之前四部作品里的现实或者庸俗都是假的,唯有台词字里行间浮现出来的那份矫情是真的。
适当的油腻,适当的文艺,适当的装逼,加上绝对的矫情。
这才是河编本体的真正文风。
让人蓦然想起那些年读过的张小娴和亦舒。
幸好离琼瑶阿姨还是有一些距离。
所幸,虽然剧集整体走势看上去温吞平淡又私人,但比起前两部纯跑流量的架空作品,回归作家模式后这样的意淫自己过去意淫得有理有据有温度有情趣的河编,还是更讨人喜欢一些。
而作为爱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人生中也总有某些阶段,是适合并且需要这份真情实感还带点技术含量的矫情的。
即便现在碰巧不是,也总有另一些人,正在度过需要它们的时光。
更何况剧里除了美轮美奂的画面、层出不穷的美食以外,还有360度无死角的四张美颜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玩剧转载请告知
看最初几集的时候,被徐玄振的细腻的台词表现力感染了,认为这个剧对爱情的细节表达的非常细致动人,很期待来着。
但是重逢以后,剧情整体就变得很奇怪了。
这剧扑街编剧绝对是最大的责任人。
没有主线,只顾细节的剧本行文手法使整部剧到后面变成了场景与场景的堆砌,而非一个完整的故事,看起来索然无味。
李贤秀最终选择了正善而非代表的原因,直到最后也没有说清楚。
两人分手的原因到最后用一场婚礼来解决了,可是正善确实是一个想要将自己的生活整理好再展现给贤秀的人,两个人的分手原因并没有彻底解决,那也可以认为将来也确实可能会再分手。
这一点也没有整理好。
弘雅对元俊的喜欢来的太莫名奇妙。
结局的一切都是为了结局而写的剧情,前因后果断掉了。
12集可以解决的感情剧拖了20集,希望以后这位编剧专注在迷你剧的创作上吧。
不过这部剧证明了一个观点,即使是烂剧本也可以让好演员的演技发光。
梁世宗和金材昱的演技通过这部剧得到了证明,即使是矛盾的人设,也演出了自己独特的感觉。
可惜后期剧本实在太僵硬,导致徐玄振在内的三位主演的演技都变得僵硬了,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了吧。
总之,是部浪费了好演技的剧本,也浪费了观众的时间。
《爱情的温度》刚开播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出最适合在秋日里看的平凡爱情。
哪怕故事里的主人公依旧是「美丽的外表与有趣的灵魂共存才能谈恋爱」。
可我喜欢,喜欢看男主跟女主你来我往的台词撩,是都市生活里势均力敌的男女关系。
更喜欢看金材昱跟男主、女主都那么有cp感的画面和氛围,是三个有趣又温柔的人凑在一起,谁都不忍心破坏的和谐美好。
所以,有人说它温吞,我却觉得它温吞得恰到好处,像是生活如流水,却因为有个人陪伴,连走路聊天都变得充满惊喜。
不是灰姑娘变公主的梦幻,也不是超能力主人公不可避免的跌宕起伏,而是琐碎中闪着光,让平凡的我们一点点发现,原来,生活也是可以有趣的。
两个有爱的人,只是简简单单吃着饭,你一言我一语,都可以让屏幕外的我感觉到喜悦和幸福。
然而,它高开低走了。
诚然,我很喜欢编剧的台词,剧中金句频频,会让人边看边点头称赞;但生活不是微博段子,金句本应该是剧情的点睛之笔,而不是本末倒置,用台词填补剧情流畅度的不足。
而《爱情的温度》更让我觉得违和的是人物、感情与故事三者之间的割裂感。
其中最严重的,是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人格魅力上越来越明显的失衡。
编剧河明熙以往的作品经常是以「现实主义的出发思考,真实感较强」为特点,这部也同样标签着「现实」。
但故事越往后,违和感越重:因为除了女主有着平常人会有的优点跟缺点以外,男主跟男二却都好得无可挑剔。
男主静善有个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
父亲家暴又自私、母亲有严重的情感依赖症,父母离婚后,一个对他是想起来了见一面,遇到麻烦了恨不得让他立刻消失;另一个对他是情感暴力,用眼泪跟爱对他进行道德绑架。
这样的生活,却没有在静善心里埋下丝毫的偏激,甚至在16岁跟妈妈去法国,一个人孤独得不得了,想到的竟然也是「不能误入歧途」。
姐弟恋最大的萌点是年下与少年老成的反差萌。
静善,无论在23岁还是28岁,都比太多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自持和冷静,明确、坚定、聪明、果敢,这种只有在相处中才能一点点发现的人格魅力,才是真正生活中的求而不得。
尤其在处理感情关系上,他更是足以出一本「男人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关系」的指南。
仔细看,我甚至很难从静善处理跟女主、女二、男二几人关系上,挑出毛病来。
静善对贤秀其实是有点一见钟情的,后来,夜跑的时候,贤秀的脱队给了两个人单独交流的机会,虽然只是很短的时间,他却发现了她的有趣之处。
「交往吧」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言语调戏,看到有好感的人,想要更深入了解,这样的请求是静善的坦诚与尊重。
贤秀拒绝后,他没有强求,俩人也只是在正常生活中让感情一点点升温,这种升温,其实就是所谓的「暧昧」。
暧昧分两种,一种是「让人受尽委屈」的备胎单相思;另一种就是静善跟贤秀这样彼此试探的两情相悦。
贤秀那个时候是乐在其中的,接收到这样信号的静善才会在后来出国前又一次表白,却没想到会被一口拒绝。
你以为贤秀只是拒绝了静善两次吗?
不,五年前,她一共拒绝了他三次。
静善走之前,打算第三次表白,他在机场给贤秀打电话,贤秀却没有接。
其实不接电话并没什么,关键是,这个时间太敏感,恰恰是静善表白被拒之后。
更戳刀子的地方,是静善打电话前还很自信地说「她会拒绝我但不会不接电话」。
受伤离去的静善,到了法国没多久,又从女二那里听说贤秀已经有爱人了(女二撒谎),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静善五年来才再没有找过贤秀。
可他放弃爱她了吗?
没有。
他依旧会为了给她应援,又是匿名留言又是出演她的剧本。
他爱着她,却没有爱到毫无底线跟原则。
夸到这里,有人也许会拿五年后天台上静善拒绝贤秀来反驳了。
可静善的拒绝是因为赌气吗?
当然不,他拒绝是因为对感情极度负责跟认真。
贤秀当时是怎么表白的呢?
以为实现了梦想一切都会不一样没想到实现梦想了之后还是保持着那样的生活我后悔了不是「我喜欢你想跟你在一起」,也不是「这些年我一直都很想你」,而是「实现了梦想后才发现没有意义」的后悔。
这样的后悔,到底是不甘心居多,还是爱居多?
告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恋爱更不是,五年后一句不甘的后悔就回头的感情,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静善的拒绝只是为了让两个人,五年后,重新审视彼此。
如果双方的爱不是由于当年不圆满的遗憾,而是爱着此时此刻站在面前的人,俩人才能好好地牵手走下去。
所以,这次,他们终于从「两情相悦」的暧昧,走向了「两情相悦」的恋爱。
除此以外,静善对待女二的态度,更是狂刷好感度。
不喜欢就坦言不喜欢,可以做朋友,却绝不能越界;行为举止上没有丝毫能让人误解的地方,不给女二留一丝一毫的念想。
我没有让你付出我也没有让你会错意过所以,我凭什么对你负责不要再对我使用感情暴力了只要不越线,我们还能好好相处真想把这段话甩给所有对别人使用感情暴力的人。
相比之下,贤秀处理跟正宇的关系,就暧昧多了。
的确,贤秀一直都表明了自己有喜欢的人,也一直都在关键时刻用「代表」这样的称呼划清界限。
但也许是女性过于细腻跟柔软,也许是正宇对贤秀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朋友,贤秀总会在无意间让正宇窥视到自己的内心。
夜间一起去看那朵充满意义的花也好,在正宇面前流露出软弱、伤心的感情也好,这些都只会让正宇觉得自己有机会。
毕竟,对正宇来说,静善口中的那个男人,是「已经错过从此都很难再见面」的过去式。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觉得我对女主太苛刻了。
是的,我承认,贤秀之前跟正宇的相处,可以算是人之常情,毕竟像男主那样理智又冷静的人才是例外。
但是,跟静善再次重逢后,她对正宇的态度,就开始让人难以接受了。
尤其是,她知道正宇喜欢他,她也知道静善跟正宇是挚友;当她跟静善暧昧得就差确定关系时,有天夜里,正宇对她说「不要把无法交往的男人放在心里,现在你的现实是我」,她竟然都没有任何反驳跟暗示。
那个时候,正宇如果知道「错过的男人早已回来而且就是静善」这件事,后面还会有那样心酸的一厢情愿吗?
五年来,正宇为什么不正式追求贤秀呢?
因为他一直谨记最初的忠告,选择默默守护,一点点获得贤秀的信赖,他有自信有底气。
毕竟,在他心里,他需要战胜的只是一个「过去式」。
可后来,他的感情跟自尊,却被最看重的两个人伤害了,尽管是无意,但,本可以不那么残忍和狼狈。
看到现在,贤秀最离谱的一点是什么呢?
——作为唯一的知情人,却什么都没说。
当初她发现静善跟女二的关系,都要在心里反复衡量,一头是爱情,一头是友情;轮到静善跟正宇,她居然没跟这两个男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透漏过丝毫?
三个人的复杂关系,只有她最清楚,她却没第一时间想到去解决跟捋顺。
如果静善知道正宇爱着贤秀,他一定不会俗套地让爱,可也一定不会在正宇来试探他时,还傻兮兮地怂恿正宇去求婚,他的真心,在那一刻,对正宇来说,都是刀子。
事实上,要不是徐贤真的个人魅力加持,贤秀这个角色,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但深究之下,并不讨喜。
感情上的反复无常,可以说是没谈过恋爱的害怕与不安。
但明明是追梦人的设定,最初做编剧助理是因为女二、认识正宇这个代表是因为学长、解决工作上的烂摊子是靠男二,每次遇到挫折不是有人安慰就是有贵人相助,唯一真正非常拿得出手的成就,就是那部入选的剧本了吧……回想一下,似乎从来只有男主男二安慰她帮她解决问题,却几乎没有她在他们有难处时发挥作用的情况。
这种角色人格魅力的严重失衡,带来的是这部剧在故事与情感共鸣上的失焦。
标签着「现实」的都市爱情剧,到头来,呈现给观众的依旧是「完美男人围绕不完美女人」的不切实际,以及故事越往后越俗套的狗血。
所以,《爱情的温度》收视率下降。
这个锅,还请编剧背好。
当然,你要问我《爱情的温度》甜吗?
甜,真的很甜,看着静善跟贤秀正式恋爱后,发个短信都在冒粉红的样子,简直能甜死。
可那些藏在粉红泡泡下,时不时冒出来的膈应,又让人每次追更,都显得有点如鲠在喉。
「写于追剧途中」2017年10月【豆瓣存稿】全文首发微信公号K社
颜值,演技我觉得都可以,里面的美食摆设都好漂亮,但内容实在有点无聊,跟爱情的温度有什么关系呢,好像又没怎么体现出来。
偶尔黑白的画面一开始还觉得很奇怪,估计想表达那一瞬间是多么心动,但用黑白方式,有点奇怪。
因为一般黑白是代表过去记忆或者心情沉重,一下子黑白的画面让人感受不到感情的迸发,一般心动的瞬间应该一瞬间觉得世界都是彩色吧。
感情刻画的也算细腻,剧情可能为了反套路,主角们都有一定的变化。
一开始男主母亲给人一种很难搞定、疯疯癫癫的形象,并且第一次见面貌似对女主也不太友善,结果到了后面却跟女主相处很融洽,像个只是喜欢偶尔耍性子的女人。
男主父亲会家暴老婆,对男主十分严苛,但实际对第二任老婆却十分好,对孩子也是,不像是对男主不管不问。
估计是为了不让这部剧变成家庭狗血剧,才有这方面的转变,可是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的这么极端。
虽然有40集一集才30分钟,相当于普通的20集,但有种剧情有点拖沓的赶脚,过程描述太多男女主角们的纠结,可能只要拍30集左右就够了。
结尾结的有点仓促,但我挺喜欢这种小型婚礼,把最亲近的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不用搞得那么张扬。
另外我发现韩剧很喜欢编剧这个角色呀,在同期的今生是第一次里,女主也是编剧,而且上级编剧也是同一个演员演的。
E2.-怎么花钱是个人价值观差异,你别管。
-我是个很尊重价值观的人。
下雨躲雨,淋雨后侧脸吸引男主。
-你要和我交往吗?
-你疯了吗?
-需要了解什么呢?
-虽然你很漂亮没有错,但我不会像所有漂亮女人提出交往申请。
-相识不到五小时。
-因为心动。
-你今天的提议我拒绝。
--要充满自信,这世界上没人能责怪你。
--主题有什么重要的,人设才重要。
厨师在后台看着创新菜色。
-我很平易近人呀,是姐姐们不喜欢我。
-你长的脸不适合当编剧,你长的太好看了。
-快答应啊。
-越不起眼的编剧助理就越不该慌不择路。
-很高兴见到您。
-抱歉让您尴尬了。
-他肯定能成为作家,因为没有教养。
-这种地方我想挣钱了以后请你吃。
被淘汰了吃路边摊喝醉酒。
走反了还强撑着去车站:-对不起呀,因为我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性格。
我低估了人生,因为我考试从来没落榜过,---*提前练习一下,入选后会跳的舞。
特别声明1: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特别声明2:本人很喜欢徐玄振这个演员,她的剧大部分都看过,并非什么黑粉。
总体来讲这个剧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台词设计,每句话都像精雕细琢过一般,既新鲜,又有趣,不是那种容易令人尴尬的夸张,而是那种可以叫人回味的特别,就像剧中男主的料理风格一样,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除了台词,演员的演技也实在值得称道,细腻、真挚,每个人物都演得非常传神,使得整部剧的代入感非常强。
至于整体剧情,则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这部剧没什么悬念,主故事线没有,感情故事线也没有。
所以该剧只看2、3集,你就能猜到故事走向和结局,越是看到后面越是无聊。
除了白开水一样的剧情外,剧中塑造的人物性格也充满了矛盾性,这其中又以女主为最,就像她对自己评价的那样“反反复复,充满了矛盾性”。
一个人的矛盾性源于一个人真实性格的复杂性,在分析女主真实的性格之前,首先要先假设剧中所有人物的矛盾性都并非编剧的失误,而是编剧刻意为之。
那么回到正题,女主的真实性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实际上剧中两个人物已经评价的相当透彻,结合朴编剧和闵导演的话来说,女主就是一个看似纯真善良,却做着完全相反事情的人。
下面通过四个方面来细致的分析一下:一,女主看似大度,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斤斤计较的人。
女主自诩为一个理性的人,但实际上全剧上下也没看出来她哪里理性了。
快30了说辞职就辞职,话说编剧投稿这种完全可以边工作边进行,却非要完全辞职然后住妹妹家,还白住。
姐妹关系好都不能这么任性吧,何况关系还不怎么好。
男二好心给你提供工作,还拒绝,直到妹妹发狠直接退房才醒悟,又厚着脸皮去要工作。
这种人要还算理性,全天下就没几个感性的人了。
那为什么她觉得自己理性呢?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计算得失,哪怕恋爱的时候。
这叫理性吗?
这叫斤斤计较。
而且剧中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出女主这种斤斤计较的性格,不论是工作中还是感情上,越到后面越严重,最后已经到了无病呻吟的程度,因此才会在男主终于下定决心求婚后,选择拒绝了男主。
而其理由竟然是男主不愿分享自己的痛苦,简直是不知所谓。
男主为了选择女主,不惜兄弟反目,甚至冒着事业破产的风险,而即使如此男主也从没有抱怨过,始终在女主面前呈现最好的一面,这难道不算爱吗?
非要在你面前哭哭啼啼才是爱?
二,女主看似善良,但实际上却有些腹黑。
在谈第二点之前,首先看看女二的性格,养尊处优,目中无人,盲目自信,心直口快。
这些都是她从小生活的环境造就的。
因此她觉得自己喜欢上男主是一件让对方感恩戴德的事情,男主不应该不接受,更不应该“移情别恋”。
正因如此,她才会非常放心的介绍自己的闺蜜女主和男主认识,会非常放心的在跑步时让男主去寻找落单的女主,会非常放心的在女主喝醉后,留下二人自己先走。
要没她这“红娘”,男主可能都不会认识女主。
而女主知道自己的闺蜜喜欢男主吗?
剧中自然是一脸天真的不知道,但是实际呢?
女主并不是一个非常木讷的人,相反的她实际上是一个对情感问题非常纤细的人。
她既然立志当编剧,自然要努力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因为这是编剧的基本功。
而且她和女二关系非常好,女二又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虽然女二没有明说,但从只言片语分析出女二喜欢男主是非常可能,甚至是理所应当的事。
但是女主却装不知道,没错,就是装。
正常人就算不知道自己的闺蜜喜欢男主,但毕竟是自己闺蜜介绍的,好歹会问一下吧。
而且不论是男主刚见面就表白,还是两人出游接吻,女主都没有跟闺蜜说,为什么?
因为一旦挑明了,自己就丧失了主动权。
所以女主实际上是明知道女二喜欢男主,却仍然接受了男主,并在女二面前装不知道。
这样即使以后女二知道后发脾气,自己也可以装无辜。
而女二说过的一些谎言,则被女主牢牢记在心中,以用于日后的“反击”。
这里也再次体现了女主斤斤计较的性格。
三,女主看似单纯,但实际上却在渔场管理。
在谈第三点之前,再来看看男二的性格,头脑聪明,独具慧眼,行动力强,非常理性,但在情感处理上却有犯傻,属于那种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所以他能够认识女主几天就直接荒唐的求婚,又能够5年时间只在旁边看着。
很多人都觉得女主非常专一,从没对男二倾心,但是实际呢?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普通的女职员被上司追求,又不愿意的话会怎样?
多半是能避就避,能辞职就辞职。
但是女主不同,她虽然没有接受男二,但也没有明确拒绝。
成为编剧后完全可以换家公司,但是女主却主动提出和男二公司签约。
两人单独见面甚至单独吃饭都完全不忌讳,甚至被男二介绍成“我最喜欢的女人”,也完全没有表现出异议。
正是这种若即若离造成了男二的误解,用男二的话说,他觉得与女主之间有某种默契。
女主不懂什么叫保持距离吗?
当然不是,在她跟男主重归于好后,马上就表现出能避就避的态度。
后面跟男二挑明之后,这种态度更是明显,甚至到了有第三者在场都觉得忌讳的程度。
如果你早这样男二能误会5年?
你敢说你自己不是在渔场管理?
还有女主在发现男主和男二亲如兄弟的时候,只有她知道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只有她知道后面可能出现的苦果,但是她没有说。
为什么?
没有机会吗?
机会太多了。
她没有说的原因只能是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和男主重新交往,她需要在男主和男二之间衡量,如果没有交往成功又失去了男二,岂不是亏大了。
我这里并非瞎猜,女主在32集的回想中明确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情怎么会这样?
我不惜放弃一切换来的就是这个吗?
”。
女主为了男主放弃了什么?
青春?
金钱?
事业?
都没有,女主除了拒绝男二,并没有实际放弃什么,但是男二却可以为她带来一切,所以在女主心中自己放弃了男二,就相当于放弃了一切。
通过上面种种可以看出,女主根本就是在渔场管理,而且一直对男二不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女主再次跟男主分手后,对男二的态度会180度大转弯。
不惜用关灯这样蹩脚的借口在男二的办公室晃悠,跟男二喝咖啡,甚至告诉男二自己的剧本结局在向悲剧发展。
男二情商虽低,但也不是傻子,这么明显的暗示都听不出的话就不是男人了,因此重新开始对女主进行关心,盖衣服也好,送饭也好。
女主自然也是照单全收,甚至还邀请男二去超市购物,给男二买礼物。
男二这次真的以为希望来了,但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当善良可怜的男二再次看到女主与男主复合后,这次是真的伤心了,第一次拒接女主电话,第一次因为伤心而不想工作,也真的从此彻底放弃了女主。
四,女主看似深爱男主,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错觉。
女主在认识男主之前谈过几次恋爱,但都谈的非常不认真,所以她把男主称之为自己的初恋。
而在认识男主后,其实女主也同样没怎么认真,所以在男主提出等他5年的话后,才会直接提出分手。
女主的这种不认真,主要是源于自己父母的爱情太过平淡,所以她希望能拥有一份不一样的爱情,一份能够让她情感高涨,激动兴奋,好似飞蛾扑火般的爱情。
而当女主剧本入选,打算去找男主分享自己的喜悦时,却发现男主已经离开了。
再回想起自己拒接的电话是男主最后的一通电话,而以后是否还能再见都是两说的时候,女主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愧疚感。
这种情感是如此的强烈,让她错以为这就是爱情。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的情感,只不过女主更强烈一些罢了。
其实如果这时候男二积极进攻,女主的这种错觉也会渐渐淡化。
但可惜男二却选择了在旁边默默关心,而这种平淡的感情却正是女主所摒弃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女主一直关注男二,却没有接受他,因为她对这种平淡的感情认真不起来。
5年过去了,女主心中那强烈的失落感和愧疚感,因为找不到地方发泄,不但没淡化,反而越发浓厚。
而这种情感反复折磨着女主,让她感觉对男主越“爱”越深。
而当再次见到男主后,这种情感终于找到了宣泄口,于是便上演了女主不顾形象倒追男主的桥段。
短暂的甜蜜过后,女主心中的失落感和愧疚感也渐渐被填补,而这时女主突然发现这份感情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
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女主却错误的认为这是爱情的降温,这让她对这份爱情产生了危机感。
于是她对男主的生活涉入的越来越多,与男主母亲的见面也毫不在意,最后甚至提出同居。
但男主对待这份感情明显要比女主真挚的多,而且他也不知道女主的心理变化,于是他拒绝了。
只是他没想到他的拒绝,却使得女主的“爱情”急剧降温。
所以后面他更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终于下定决心去求婚了,女主却选择了拒绝。
女主拒绝男主后,痛哭的像一个受害者。
但她并不是因为分手伤心,而是因为她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爱情的温度,说没就没了。
可怜的男主被拒后,依然不知道为什么,多次找女主不是吃闭门羹,便是被冷漠的对待。
于是在得到香港的工作机会后,决定离开韩国一段时间。
不得不说男主这招“情景再现”确实很妙,如果男主继续留在这里,女主的感情就会变得越来越淡。
但他选择离开,则让女主不自觉的回想起了5年前,于是那份失落感和愧疚感又再度回归,并随着男主离开时间的临近而渐渐升华,所以我们最后才会看到女主前一刻还像没事人一样,后一刻就直接泪奔的场面。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最后收尾还算不错,没有这样糊里糊涂的happy end,而是让女主最终醒悟自己之前爱的其实是“爱情”这个感情本身,而非男主。
深思熟虑后的女主最后还是决定去像男主爱自己一样去爱男主,并选择了与男主结婚。
天气一点点冷下去,拥抱也分外需要了。
官宣海报上,两个人撑着伞,笑在雨里.....今年的韩剧都和开了挂一样,是个主角都是检察官、律师,好像变着法子来揭露社会阴暗面。
韩剧的灵魂不就是好好谈恋的嘛……然后,终于等来了金师傅里的姐弟恋......百想视后劳模般地接剧,一如既往爱的很范本。
爱情剧本来就不应该太用力,因为过犹不及。
徐小姐真的是可以寄托所有幻想的搭档,舒服的看你一眼,莫名其妙好像戏就齐了。
爱情剧最重要的是心跳,不是那种bgm的“扑通扑通”,矫揉又造作。
而是,看的人有知觉,和主角心率在一个频次上。
镜头给了很多留白,男主默默地看女主,被雨淋过一点也不平整的发梢,问:我们交往吗……虽然只见面五小时,连名字都不知道。
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火车里的戏色彩很好,女主鲜红的裙子包裹着姣好的身材,皮肤分外雪白,为那个吻戏平添了一点情欲的色彩。
火车在错轨时跳了一下,心跳又漏了一拍。
爱情是慢慢调节温度找到平衡的,很戏剧的人设,又写着很戏剧的情节,但是推进却又是自然而然的。
很像秋天里的爱情该有的样子……
按照我的标准这部剧还达不到五星的程度,但是冲着金才昱,就这么偏心的给了。
因为太喜欢金师傅了,所以知道是小姐姐和绩优股梁小弟合演的特别期待。
不过俗话说的好,期待越大失望越大,不是说这剧不好,它有它的长处,细腻、温暖、色彩感好,主角和配角都十分养眼,前四集看的人少女心泛滥,怦然心动。
但是剧情推进过于温吞,男女主性格刻画不太讨巧,女二号人设奇特等都降低了这部剧的观赏性。
小姐姐一直是我认为的演技咖,爆发力强,感情戏真实心动,细节动作处理能力超强。
梁小弟是我在金师傅里面就预测会火的明日之心,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在金师傅当中我曾今期盼着二人能有感情戏,没想到这么快二人就能再续前缘了。
平心而论,和弟弟在一起的小姐姐不如和柱柱或是eric那般火花四溅,但小心动小暧昧还是会让人老脸为之一红。
说了这么多才绕到重点,那就是金才昱欧巴,从西洋古董果子店开始关注他,最初只觉得惊艳,充满阴柔美,冲着玉猫看的Who are you最终只被他一人的眼神打动。
金才昱有颜,有身材,有演技,但却一直未能大红。
这部剧因为他坚持了下来,也因为他不这么想坚持下来,他的存在使得该剧所有的不足都可以无视,散发着如同罂粟般致命吸引力的金才昱,寂寞中带着优雅,歪嘴笑蛊惑人心,和男女主搭配都是如此和谐,可是编剧大大,可不可以给他一个好的归宿,每次看到他哀伤的样子心都要碎了好吗,可不可以不要虐男二,虽然他的实力早已能够胜任男一,世宗和他相比还是太嫩了。
半星都不想给。
有金材昱也看不下去了,难得的卡司,四个主演都喜欢,然而剧情都是什么玩意儿,编剧你能不能反省反省!哪怕像上部《上流社会》那样我都觉得挺好看的。
徐贤真跟梁世宗完全没有cp感,非要凑一对,这感情线发展得不尴尬吗,还一见钟情咧。
徐贤真的演技跟前几部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尴尬得很。
还有梁世宗那油腻的发型,拜托他是厨师耶!都快磨光我对他在《duel》的好感了。
金材昱跟赵宝儿的戏份更是少得可怜,没什么存在感,干脆他俩一对儿能不能行!真是看得气死我了!
棄。斷斷續續看了一個季度都沒看完,決定不把它帶進2018了,男女主磨磨唧唧的明明三集就能解決的愛情故事偏偏磨蹭成20集,人設有問題。梁世宗和徐賢真完全沒有cp感,徐所有的愛情劇都是這一類作死墨跡的性格,已經看得我有點麻木。此劇全靠金材昱撐起來⋯
会重温
徐贤真小姐姐第二集就被求交往了,快吗?不,上一部,小姐姐第一集就被男主表白想和她睡觉……人生赢家小姐姐
想说现在真的看不动这类型的电视剧了…故事没讲好,美美的女主,眼睛非常有戏的男主,帅出宇宙的男二,又有什么用呢。已弃。
为徐贤真小姐姐打call!看他们恋爱真的甜甜甜~
可惜了小金,女主稍好,女主妈妈婊的厉害,他一家人都让人感觉很不 舒服!
娓娓道来的爱情故事 徐玄振可真好看啊 好喜欢看她演戏哦
soop到底是什么神仙sws
很无病呻吟,无聊透顶,这些爱情小清新我真的欣赏不了,两分完全是给金材昱,但忍不住还是要弃了,徐玄振为什么哪部剧都是一样的演绎方法,喝酒,自言自语,疯疯癫癫的,凭又是吴海英拿了视后,其实我是觉得名过其实的,又是吴海英后期不好看,弃剧了,男主演绎生硬,呆。
男二真的好可惜啊,但是后来便是无解(金材昱好帅,除此之外就是《她的私生活》里了)喜欢女主演员,但还是更喜欢吴海英20集长了一些,有些情感纠葛可以省略
烂尾……
24集弃,前面还是挺好看的,对之后的剧情没什么期待了
年下、一见钟情、破镜重合多项故事合一,可惜男主气势太弱,观感上男二和女主比较搭。另外女二演技不行,二倍速还需要跳她戏的难看。韩剧这种爱情片生产线,没有绝对的坏人单单普通生活日常的男女故事,准确的输出欧巴和欧尼,剧情无脑配乐画面也在线,当做放松的背景音太合适了。
美好而治愈的开始 无聊而拖沓的结束
现在韩剧都这么插广告的?开局还不错,不要那么啰嗦拖沓就好了,还虐我的金先生
第四集两人跑着上火车的bgm太好听了,赶火车都是浪漫的。 表白梁世宗小弟弟的声音和脸。
来为小姐姐打call!
一起看金师傅体验附加的乱伦感
本来是一部可以四星的片子。非常喜欢拍摄的手法,也很喜欢剧情很明快的发展。中间就开始拖沓了,长达五六集。简直不能忍。讲真,如果不是这个男女主,我早就弃剧了好吗。梁世宗在剧里真是太温柔了,温柔而又坚定。不过chef每次出什么事情只有做饭这一个技能未免也太弱了吧。。果然happy ending不行啊。
20直接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