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被暴徒杀死,简化了之后更加复杂的问题,似乎问题都解决了似的,看着让人很心疼。
片中泰尔尼家族的几位男主角演出都非常出色,老谋深算、深谙其道的老爸,极具领导能力的大哥,还是深陷迷局的Ray,以及娶了泰尔尼家女儿的Jimmy,表现了不同性格够man的警察。
怎么说此片呢,观后的感觉就是口号很大,内容空洞。
也许导演也犯了大跃进的错误,急于追求某些内涵或是是所谓深度的东西。
至于演员,本人看过他们的片子,此次出演的确也是尽到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头发都没敢变就为了艺术了。
而导演的力度的确让人些许的失望,警察界内的东西是不好拍的,因为有太多的片子了,如何寻找到独特的角度去诠释这群活在我们身边(当然是美国人民的身边的)这群不普通的人是个费脑子的事。
收钱,出卖朋友,荣誉,道德太多的东西要表现出来,却是个不好玩的活,也许可以来个上下集。
从迷失到回归,人性就是在不断的被自己或别人剖析着,用自己的视角去告诉别人你或许就是这样的。
写实的美国。
移民、毒品、警察。
本片的剧情并不复杂,拍摄也是有条不稳的叙述。
但拍出了底层社会里人物与小警察得各自生活,家庭、朋友、爱人、抉择、正义与邪恶、背叛还是坚守,追求的生活,得与失,都在这部影片里展现。
在美国不好混啊!!!
挺搞笑的那种不平,本来这里都是因为你我他而堆积起来的圈子。
所以何必呢?
基本上我认为这是一个跟无间道一样的环境素材。
本来是以为在金球奖典礼上柯林·法瑞尔获奖的那个片子,才看这个的,电影的手法很好,故事也不错,整体还算精彩。
看了这部片,情节安排比较平缓,步步深入,讲述的方式不错,cop家庭生活和cop紧张工作交叉推进。
抛弃传统的对错定理,个人处事方式与方法,有关责任和私欲就应当静心思索一番。
诺顿扮演的角色,由于(应该是)2年前,办案中自己的失误,造成了一个无辜年轻人的死去,自己内心的责备,以及爱人的离开。
他也偏离过,依据cop的责任,是幡然醒悟了。
似乎成为影片中的正面人物。
但是,最后内部调查科询问的时候,他也是只说了不是自己开枪,其他的一概不合作。
如果不是Jim为了卸掉自己的责任,捏造事实。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对比。
Jim的老婆(诺顿的妹妹)有怀孕了,诺顿却是孤家寡人,没有过多的担忧,朋友们生活中的很多选择不就是不得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走进天堂或地狱么?
你确定这原本是你的想要的吗?
BTW,最近的《lie to me》中的一句话非常值得说明“测谎仪只能知道人是否说谎,但是不能指出为什么”,这往往才是动机!
一味指责说谎的人,可能会南辕北辙。
父亲(强·沃特饰)鼓励诺顿重返特遣队进行刑事案件的侦破,其目的为了提升家族的荣誉,认为特遣队比失踪人员office更能凸现诺顿的才华。
人生就是这样的《蝴蝶效应》,我相信父亲知道有这样的解决绝对不会让诺顿插手这个调查。
“做了八年重案缉毒特警......你就从来没有私下解决过事情?好让这件事以后不困扰你妨碍你?”“任何有损警察名誉的事都不是好事”,父亲在剧中这样质问诺顿。
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经典之论“无论白猫黑猫,只要抓老鼠就是好猫”,目标的正确并不能掩饰过程的偏差与错误。
老人家来说这段话,简直太合适了,年轻人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概而论,看来应该上一个台阶了。
Jim(柯林·法瑞尔饰)所做的事情,片中讲述的动机是“一年的薪水才6万5千美元,而tezo一周挥霍掉的都不止这么多,他觉得这不公平”,但是他忽略了cop的责任,cop可以要挟线人,可以殴打嫌疑犯,可以刑讯逼供,但如果目的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私欲”“劣迹”,那么他的行为和cop的职责正在渐行渐远。
结束前,那个曾被Jim殴打和威胁过的墨西哥人,煽动群众并将Jim打到。
是否值得体谅,试想他为什么被Jim殴打,但是Jim用BB做要挟实属卑劣之举,如果墨西哥人一开始就招供了,不就没有Bad cop了?
但是招供会那么简单(诺顿从那位瘾君子那里得到线索,好像非常有技巧)?
现在开始感到好cop也是被逼坏的!
这些情节安排导演非常之用心,是值得慢慢品味和体会到的!
借用《盾牌》接介绍用一下,把一群警官与各种罪案做斗争的同时,也面临各种自身问题的困扰,一个个有着复杂性格的警察跃然于屏幕之上,彻底打破了“警察就是好人”这种简单而幼稚的界定...哥哥弗兰西斯·泰尔尼(诺亚·艾默里奇饰)为了降低犯罪率纵容手下,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提升(政绩也有点类似),他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没有收黑帮1分钱。
当看到他让sandy自己退出的那段剧情,能说什么,是为了荣誉,为了个人名誉,挑战cop的责任,挑战他曾经宣誓的承诺。
“为什么选择做一名警察,什么样的人每天早上起来 洗澡 剃须 出门......却不知晚上能否活着回来?什么样的人有如此勇气在神殿前.....对企图贿赂 抢劫 伤害市民的人说:"在我的守护下不行,谁你都休想伤害"?”cop的职责与责任。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部容易让人接受的电影。
130分钟的片长,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间部分西班牙对话翻译的缺失,以及纪录片一样冷静的叙事方式。
如果不是为了看糯顿,我想我肯定撑不到结尾。
影片开始是一场激烈的橄榄球赛,两个警局之间的较量,冠军是Jimmy。
大家为胜利欢呼呐喊,全场高喊着Jimmy的名字,他就是英雄一样的存在。
突然一个电话打来,画面切换到了枪杀案的现场。
毒贩枪杀了四个警察。
叹了口气,又是一部平淡无奇宣扬警察光辉形象的主旋律电影,接下来一定是经过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抓到毒贩正义战胜邪恶的老掉牙套路。
看完给了五颗星,所以当然是打脸了。
鉴于一不留神就会嘴贱剧透全部,考虑再三,决定还是选择尽量避开剧情主线,来谈谈感受。
喜欢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嗯,很喜欢。
把赤裸裸的生活暴露在你面前,你没的逃避。
人们习惯性地去粉饰黑暗、肮脏和罪恶,避开那些污糟、那些所谓的登不上台面,只留下纯粹的正义、纯粹的光明和希望,遇到恶的时候,一句“我可以的”“让我们为正义而战”,就可以一路开挂畅通无阻地过完一生。
突然想起了我最爱的抗战片,我的团长我的团。
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群“炮灰”,甚至连最后最最重要的南天门战役都败得一塌糊涂。
What the fucking life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的好一些电影里枪战发生,毒贩逃走,警方急需证人,一个小孩儿目睹了一切。
Ray去交涉,被小孩父亲怒吼着阻止。
大声地吼着我听不懂的西班牙语,不过我想也无非是怕年幼的孩子受到二次伤害吧。
没见到小孩之前,在我的假象里,一定是一个哆哆嗦嗦说不出几个字受到惊吓的可怜孩子。
但我又错了。
“枪战发生的时候你站在爸爸的店门口吗?
”“嗯。
”“有人逃走吗?
”“嗯。
”“那个人受伤了吗?
”“嗯,他的腿在流血,还有肚子…”难以想象的镇定。
初看觉得太不合理,一个孩子怎么能做到这么冷静,后来再仔细想想也慢慢理解了。
幼儿园的时候,被同学抢走玩具还被掐,还手之后结果被恶人先告状,老师罚站了一下午;小学四年级,亲眼看到宿舍两个女生扭打在一起,互相扯头发踢肚子,站在旁边一声不敢吭;小学五年级,同桌男同学抽屉里塞满了黄片,下课一帮男生围过来讨论,姑且算是我的性教育启蒙。
最近热映的《湄公河行动》,看到知乎上很多人在讨论,小孩子怎么可以做到开枪杀人不眨眼,我想说这就是人。
一直坚信人性本恶。
哪怕家长再费劲心思的给你营造一个无比美好的环境,只要你走出去一步,世界的丑陋就会毫无预警地向你袭来。
所以多看看恶,看看人到底能坏成什么样,看看这世界到底多么让人反胃,把心理预期降到最低。
再重新审视一切,才能让自己真正明白,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What kind of man I want to be.警察也会为了诱惑出卖警徽跟人贩毒,也会为了销赃捅烂知情人的喉咙,也会为了逼供拿熨斗威胁烫伤别人的孩子,也会为了抢钱拿枪指着超市营业员的脑袋,当然还有杀人灭口嫁祸自己的亲人。
老美总是善于让沉重复杂的主题,偶尔带点轻松愉快的气息。
Ray知道Jimmy栽赃嫁祸自己之后去酒吧当面对质,本以为会气氛紧张到拿枪互爆,结果两个人居然默契地脱衣服扔掉证件扔掉枪,一本正经地抱团打架。
配着一阵鼓点欢快的爱尔兰手风琴配乐(我瞎说的),简直神来之笔。
最后的结局,老头带着Jimmy和Francis去内务部说明真相,庄重地一步一步踏上台阶,推开旋转门走进大楼,外面的天空很蓝,映出大门玻璃上里面人的倒影,握手交谈一行人往里走去,一切又恢复了从前的晴朗。
如同烈日灼心最后的沙滩大海一样,让人舒了口气,生活依旧美好。
PS:表白影片中所有配乐,给剪辑师加100个鸡腿(๑ ˙˘˙)」(对比之下,同样是糯顿的一级恐惧,配乐简直不知所云orz…)继续刷糯顿去了(๑'ᴗ')ゞ
原本对这片期待挺高的,放出来之前已经炒了好久,可惜真正看起来就老觉得提不起气,只在最后结局时找到点爆发,诺顿和法瑞尔都是很有实力的演员,可惜在这片子里没被用好,或者应该说是片子的主线上分叉太多被干扰了,感觉力道不足,期待至少是四星以上的片子,最后发现只能给到三星,就是这种感觉。
影片绝对一大把的好演员不过在侧重点上个人觉得导演有点太偏重对警局内部几个被牵扯其中的人物之间的纠结与斗争了于是本片在整体上显的很平 很拘谨其实就个人而言我想看到的是一部由震撼性的 火爆十足的影片一部类似搏击俱乐部之类的影片或者能像其他一些单纯的经典动作影片也好不过凭借这样一个优秀的阵容如此众多的明星的正常发挥还有一点就是那场吉米要用电熨斗烫孩子的戏我还是给了四星
电影中的人物就好像所有的影评一样,分成两派,一派如同egan一样,认为这个电影夸夸其谈,很装,因为他们很实际,如同egan认为他一年的薪水才6万5千美元,而tezo一天就能弄到这么多,他觉得这不公平;另一派如ray,对荣誉看的则更重,因为信封正义、秉公执法让他获得的荣誉使他感到自豪,虽然egan和tezo都相信一些东西,但一点不等同。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看到自己的内心,而有些人活着只是为了看见自己的双手。
然而荣誉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尽相同。
ray的父亲作为一个声名显赫的老警察,他对荣誉的理解则是对于家庭的保护,对于警察界的名声的保护,而ray,对于荣誉的理解则是立足于自身,为的是让自己获得真实的自豪。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是自春节长假以来这么多天里,自己第一次在电脑前花去两个小时,而觉得物有所值,不至于后悔当初为什么选择电影而非睡觉来打发时间。
真实的故事,到位的表演,不错的内涵,拥有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是好电影足够的条件了。
关于评论就不多写了,只是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理由就是非常真实。
两场戏让人印象深刻。
其一是快结尾处退休老局长与Ray的争吵,为维护家庭的地位与完整,坚持了一辈子职业道德的老警察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荣耀与尊严,反过来劝儿子以家族利益为重,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一个退休警察局长不会为了利益、金钱、名誉而去毁了自己一世的英明,但为了家人,他却会不顾正义、名誉、所有一切,只是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每个孩子都保护好,怎么把他们捅出的娄子给一一补好。
殊不知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有自己的善恶判断、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其二是最后,两名警察在超市中抢劫,结果引起天怒人怨,被平时受尽欺压的黑人们团团围住攻击的镜头。
看这段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去年一度非常流行的“俯卧撑”一词。
这就不多谈了,影片毕竟是影片,无法做到高于生活,所以最后总是要拨云见青天的圆满。
当然据说还有另外一个结尾,我想导演不妨也可考虑考虑我们有中国特色的“俯卧撑”式幽默,加上这个结局成了皆大欢喜的喜剧岂不更有意思?
爱德华·诺顿在剧中的表演也是亮点。
自《格斗俱乐部》就有的低调孤独气质与内敛风格,外加一点智慧与幽默,与这个在家族中排行最小、最有天赋,被爸爸宠坏而又有些理想主义的警察Ray形象非常相合。
略显细腻单薄的外部形象,也让他在一堆硬汉警察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反而映衬出了作为独行者、少数派强硬的一面。
当然,影片也并非全无缺点。
比如反面角色塑造的过于疯狂,几个涉黑警察有些脸谱化。
脏话连篇、行为夸张不说。
好歹也是地方上的老江湖了,还和黑道素有往来,居然需要费这么大力气,这么多人开着车在街头乱撞,甚至不惜队长出马用婴儿做要挟,才问出了凶手所在。
而几年都没好好工作的Ray,居然轻轻松松就从一个街头小混混那里同样搞到了地址。
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不管这么说,这是一部真实风格的电影,瑕不掩瑜,值得细看。
烂片
中产阶级将继续梦碎历程。
训练日,无间风云·····涉黑警察,男人电影
有够闷的,票房一定不好。
一个充斥暴力和暴利的世界。
对白很多,需要点耐心,高潮部分在结尾。影片反应了美国的社会问题:警察的腐败;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国人的高犯罪率。
给五星,毅然决然。我也不理解那些人是怎么打分的,我也想骂街。
很好奇诺顿为什么会接这片
美国反黑主旋律电影,前面精彩,结尾败笔。法瑞尔和诺顿的表演也算及格,只是人物有点狗血,美国价值观又一次战胜丑恶人性。即使比无间道,也相差甚远。
前面进入太慢,导致后面的快乐丝毫没体验到。
好歹反面的就是个妹夫,如果是兄弟呢?如果背后势力在大一些呢?
纽约警察一年只赚6万5,好少啊~~~
我喜欢这个片的摄影..
很遗憾,这部片子实在是诺顿的一部失败的作品,他的表演没有大错,但是导演完全失去了对剧本发展的掌控,让诺顿用他瘦弱的肩膀来撑起一部无法自圆其说的正义救赎片子,很令人失望
真无聊的片
比较失望,片子拖沓冗长,《盗火线》类型片。除了最后柯里法瑞尔的死亡稍微有些震撼外一无是处。
这种电影还有必要拍吗?
Pride.and.Glory.DVDRip.XviD-DiAMOND
看在诺顿的份上 给3星 但真的很失望 没有悬念 一开始就猜到了结局
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