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一段很坎坷的爱情。
伊莉莎在森林里遭到袭击时,女孩子柔弱的身体被击倒在地,蜷缩起来承受着四面八方扔来的石头。
那一刻,我宁愿她们没有坚持。
曾经爱过就好了,一起放手各自怀揣这份温柔另外生活。
可是她们坚持到了最后,那一日,安娜问玛瑟拉值得吗?
伊莉莎骑马归来,她们都已经老了,她走向她给出从未动摇的答案。
我与你一起见过了大海,给你买了马,一起到达了海洋彼岸,一起相守了人生。
明明是在一起的圆满结局,可回想这一路还是觉得太苦了,如果她们中途放弃了我也会说那就放弃吧。
伊莉莎为了她抛弃女性的身份换上男装,玛瑟拉为她忍受心理厌恶得了一个孩子。
她们四处辗转,甚至监狱都成为了美好之地。
男装刚出场时把我帅晕了遇到最多善意的时候就是在监狱,法官竭尽可能地为她们谋划,监狱里的人都不介意她们的同性恋情并帮忙照顾怀孕的玛瑟拉,外界许多女性听闻她们事迹往监狱里给她们送东西。
甚至还能开玩笑最后两人在法官的帮助下成功逃离,出于多重考虑玛瑟拉把自己的女儿留给了善良的法官一家。
问一句,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法官和他妻子是一对男同性恋恋人吗?
看到大家都说他们是形婚,但我觉得他们之间关系很好,动作很亲密。
这位夫人的样貌也很有男性特征,换装成男性绝对不会被怀疑那种。
她们的事迹登上报纸满天飞时也有人偷偷减下她们的照片贴在墙上。
前两天的妇女节,看到一个视频剪辑里面有一句话很喜欢:“当你前行在其他女人尚未走过的路,你不会知道,有多少女人将追随你而来。
”
玛瑟拉第一次去伊莉莎家,墙上有伊莉莎画的女子裸体图
这个超级可爱
这个超级甜
电影里她们的婚姻没有被废除。
西班牙于2005年同性婚姻合法。
但,全世界仅仅25个国家同性婚姻合法,72个国家同性会被惩罚。
14个国家会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在13个国家会被处死刑。
太可怕了!
全球至今才仅仅只有25个合法而已!
又是用多少女性的生命一生奉献换来的婚恋自由?
最基本的自由而且是!!!
我不相信上帝宗教圣母玛利亚我相信马相信蚂蚁相信活着的生物。
他们都在想象他们是上帝的妻子,他们互相吵架批评他们一点都不快乐,他们像住在一个深宫勾心斗角只为夺得苏丹的宠幸,但苏丹从没出现,他们在信奉一个不存在的上帝!
电影里许多的隐喻即使我们明白有所指,却仍从所指中发散出多重解读。
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们是自由的,让我们被囚禁的是外面的世界,我们不一样就代表我们做错了吗?
什么行为才是遵从宇宙秩序?
你又知道?
难道上帝是宇宙创造出来的?
你又何从得知?
如果宇宙创造了我们,那么一切存在事物都由本原构成一切都从其产生。
我们何罪之有?
在1898年的西班牙,和同性相爱需要多大的代价呢?
伊莉莎与玛瑟拉给出了答案。
流言、暴力、逃亡、坐牢、弃子。
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
玛瑟拉在雨天与伊莉莎相遇,后者帮她擦拭被淋湿的手臂。
镜头从下向上移,情愫悄然而生,于是,禁忌之爱落地,生根发芽。
“我幻想自己骑着马,越过了这片海。
”在海边,伊莉莎没有说自己做了什么梦,反而说起了自己的幻想,那是她对自由的想象,没有人会不喜欢自由,她幻想自己骑着马,越过海边到达阿根廷。
现在,这幻想里又多了玛瑟拉。
伊莉莎与玛瑟拉被村民围攻时,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做那样的愚民小民暴民。
两人被捕后,监狱竟然成了最自由的地方,那里有关心她们的人,她们可以大大方方地挽着手臂走在一起,伊莉莎也可以对不断来摸玛瑟拉肚子的人调侃说她有主了,还有不断往监狱里给她们送东西的女人们,这一切仿佛让生活有了希望。
电影的最后,女儿问玛瑟拉这一切都值得吗,玛瑟拉没有说话。
远方伊莉莎骑着马从海边赶回来,值不值得自然不言而喻。
最后关于情欲戏,真的拍的很棒,虽然时长不短而且有好几场,但很惊艳且不俗气,能从两人的肢体动作和眼神上看出对彼此的爱与珍惜。
黑白画面为电影增加了雾气感,和压抑的基调相得益彰,有时候太过真实甚至让我需要暂停一下缓缓,心脏像被人揪住了一样。
另外,正是因为有伊莉莎与玛瑟拉这样勇敢的人前仆后继,才能加快大众对LGBTQ的了解,使得西班牙在2005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谢谢你们。
导演构建了一段完美的爱情,其中的默契、勇气与牺牲精神,普通人几乎不可企及。
这段爱情太戏剧化,太不贴近现实,但偏偏电影开场就表明了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不可小看这一行字的魔力,有了原型的“备案”,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对艺术的欣赏与对真实故事的钦佩杂糅在一起,激发出更强的共情。
伊莉莎与玛瑟拉应该是一见钟情。
伊莉莎注意到了被大雨淋湿的玛瑟拉,以学姐的身份接近,主动帮她擦干头发。
镜头切到特写,伊莉莎温柔地擦拭玛瑟拉的湿发,女性的长发在此处构成了性暗示,抑或隐晦的性挑逗。
又一个雨天,玛瑟拉故意不带雨伞,浑身湿透地出现在伊莉莎面前。
这一次,伊莉莎擦拭了她的肌肤。
两次大雨,两次擦拭,电影开头干脆利落地交待了二人感情的跃迁。
爱情是如何发生的?
除了“玄学”层面身体与气息的相互吸引,还有什么加速了二人目光交错时的化学反应呢?
想要解读这段爱情,就无法绕开故事的时代背景。
在炽烈情爱与高压环境的对抗历程中,与其说电影歌颂的是爱情的力量,不如说导演实际上是抛出了一个关乎意识形态的问题:爱情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西班牙,同性恋被坚决禁止。
爱情萌芽的地点是教会学校,同性恋在教义中被定为有罪。
与此同时,玛瑟拉的家庭氛围压抑,父亲暴虐强势。
政治、宗教与父权,构成了一个集权高压的环境,身处其中的女性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对于还没有嫁人的伊莉莎和玛瑟拉来说,爱情就是高墙上被凿开的孔洞,是反叛命运的武器。
她们通过相爱,找到了自己在世间的维度,从而抵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在她们相爱初期,爱情与自由是高度统一的,爱情就是自由。
影片给了女性的裙子颇多镜头。
那个年代女性的长裙,累赘,繁琐,隐喻了自由的对立面。
玛瑟拉的父亲禁止她读书时,母亲悄悄来到房间,从层层叠叠的裙子里掏出一本书,说:“你父亲说的不对。
我经常趁他不在时看书。
”不自由的裙摆下,有一处狭小的自由的空间。
两个女孩在海边约会时,一层一层脱掉长裙,走进水中嬉戏。
在她们的记忆中,爱情与水密切相关。
而她们的爱情,是拥有自由意志的。
二人第一次床笫之欢,影像很细致地展示了她们褪去衣服的过程,腰带、长裙、衬裙、束胸……最终两具轻盈的躯体缠绕在一起。
在伊莉莎与玛瑟拉的故事中,你几乎看不到人物内心的挣扎。
在一个同性恋被严重污名化的时代,她们对自己的性取向没有丝毫疑虑,对伴侣和爱情本身没有丝毫疑虑。
全部的戏剧冲突都是两个人与外部环境的抗争。
这种处理呈现了一种没有瑕疵的爱情,但也使得故事略显单薄。
历经多年的分离后,伊莉莎与玛瑟拉重聚,并开始同居。
如何才能在虎视眈眈的环境中安享二人世界?
伊莉莎说:“我们必须按照他们的规则玩儿,才不会有人来找我们的麻烦。
”至此,她们的爱情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爱情与自由之间发生了悖论。
伊莉莎所说的“他们的规则”,实际上就是传统父权社会的规则。
在当时的语境下,两个人想要结婚生子,共同生活,必须是一男一女才行。
于是伊莉莎消失了一段时间后,女扮男装,改名换姓,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她放弃了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惜以她反感的男性的方式生活。
为了混淆视听,一向鄙夷宗教的伊莉莎编造故事,欺骗神父,受洗,与玛瑟拉举办了一场天主教的婚礼。
她不仅要隐藏自己的性别,身为一个无神论者,还要假扮成虔诚的信徒。
“丈夫”和婚礼,还不足以堵住流言蜚语,她们还需要更强大的证据来佐证她们婚姻的合法性。
玛瑟拉表现出了令人瞠目的决绝。
极度厌恶男性的她,在结婚前夕,勾引对她有好感的男人发生关系,并成功获得了关键性道具——一个孩子。
两位主角如履薄冰。
爱情与自由形成了深刻的矛盾。
为了爱情,她们让渡了绝大部分自由,以为至少在自己的住所中,还能保留一小部分自由。
但很快,幻想破灭,计划流产,外界的质疑和辱骂很快侵入到家中。
在教会和警察的双重胁迫下,伊莉莎只好承认自己的女性身份,锒铛入狱。
伊莉莎在监狱中与玛瑟拉重逢时曾说:“典狱长会帮我们的,他看起来是个好人。
”玛瑟拉道:“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好人。
”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显然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社会。
监狱象征极端不自由的场所。
但讽刺的是,在这个场所中,导演渲染了一种外界没有的温情。
没有男性审视的女子监狱,仿佛是一个女性乌托邦,女人们和平相处,相互扶持。
伊莉莎与玛瑟拉不需要隐藏她们的关系。
其他人对她们二人没有异议,只有祝福。
监狱外,很多女性在报纸上阅读了她们的故事,纷纷前来探望。
在历史变迁中,面对“大逆不道”时,女性往往更加包容,因为“大逆”中隐藏着自由的契机。
在这种和平安宁的氛围中,爱情与自由的关系渐渐弥合,再度回归统一。
但玛瑟拉意识到,这种自由得益于这封闭的场所。
一旦出狱,曾经面对的那些压力将卷土重来。
一男一女一个孩子的传统家庭戏码,又能维系多久呢?
于是玛瑟拉做了一个壮士断腕般的决定:抛弃初生的孩子。
只有与父权中的一切彻底割席,才能真正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就这样,伊莉莎与玛瑟拉收拾好行李,登上去往阿根廷的邮轮,择一处隐居,度过余生。
遗憾的是,伊莉莎与玛瑟拉能够顺利出狱并抵达异国,到底是得益于“好人”典狱长,得益于男性的网开一面。
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冲淡这种割裂感,给典狱长安排了一个家庭地位颇高的强势妻子。
更让人感到多此一举的是,片尾字幕打出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在全球的现状,并附上了很多素人女同性伴侣的甜蜜合影。
但这真的是一部同性恋平权电影吗?
这部电影高呼的真的是“爱情至上”吗?
影片中原本激进的女性主义,到了这里就突然变成了温和的女性主义。
不得不说有讨巧的嫌疑。
或许导演也是在向什么妥协吧,正如片中的伊莉莎与玛瑟拉。
当理想与现实激烈冲撞时,适当的妥协,是她能想到的最佳解决办法。
其实看了很多女同电影,几乎都是那种必跳无疑的,但是这部电影,我从一开始就决定绝不跳。
不知是因为喜欢黑白还是怎的,我爱上了这部电影的所有风景,每一帧都美得如画,是黑白让那些灿烂的景物变得分明,同时又充满了压抑,于是想借着景物诉说她们的爱情故事。
电影是插叙,先展现的是这两个女人的相见。
其实我原以为是两女主,也是看到最后才意识到,原来右边的是安娜,也就是伊莉莎与马瑟拉的女儿。
然后开始讲述伊莉莎与马瑟拉的故事,竟是一场雨惹得好祸(打算以后都不带伞了)😂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马瑟拉的确爱上了伊莉莎,在出门时故意将伞留在家里,只为再次让她帮助自己。
这种似乎一见钟情的爱意,才是她们坚持到最后的原因。
马瑟拉家庭是压抑的,昏昏沉沉的灯光,加之本身就自带压抑的黑白,让我不得不觉得马瑟拉深处不易,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她之后可以为了伊莉莎承受那么多。
此场景是马瑟拉第一次收到伊莉莎的信,她反复念到“诚挚的 伊莉莎”。
她们一起去看海,说起那未知的梦,梦里住着彼此。
伊莉莎说起自己做过骑着马在海里穿梭,随后又嘲笑那真是个荒诞的梦—然而并无可能。
出现了后来要用到的章鱼😂不是故意退回去截的,是真的觉得突然出现章鱼很是有感觉,没想到以后她们竟然用到了,导演也是煞费苦心啊😂
这是个人觉得很唯美的一张了。
伊莉莎说自己怕海,但还是陪着马瑟拉下了海,也是一种爱吧,对方的一个举动,不需要劝说,便愿意。
接下来便是马瑟拉被囚禁的日子,这日子里,双方是以写信度过的,这正是这些信,让两人的感情更加坚固,并且,那些言语,为以后双方的亲密镜头埋下伏笔。
压抑的花,我时常想着它究竟是什么颜色,充满未知的世界。
事实证明她们的确做到了。
过了三年,彼此已然有能力去寻找对方,然后,坚持走下去。
两人在一起的时光是很美妙的,拍的很好很温和,是我至今看过仅次于 卡罗尔 的床戏了。
比较中意19,20世纪的这种戏码,因为脱个衣服就要很久,若拍得不好,不够温和,估计都得跳了。
好在这一段简直完美,动作配上流利的音乐,让人不得不停下内心的欲望,跟随着主人公感受现时的愉悦。
只留下了一张,空气里是双方对未来的迷茫,唯有一个信念:在一起。
一直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也许是茧?
若是茧的话,接下来的确是她们破茧成蝶的一个过程。
当伊莉莎决定变成马里奥与马瑟拉结婚后,一切都不再那么友好,一切都如裹在茧里一般难受。
镜头缩小,这是二人短暂的欢乐。
她们逃跑,入狱。
我只记得最后马瑟拉说:“至少我们还在一起。
”我想这句话,可以成为每一个不易的情侣最后的慰藉,其实也是最本质的存在。
不管同性或异性,至少还在一起,不就不再畏惧了么?
这是我泪崩的第一幕,当孩子的声音出来时我就忍不住了。
其实性少数者应该明了,在当今社会,同性之间生个孩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更何况20世纪初?
但影片隐去了这方面的纠结,双方只是为了让世人相信而生。
这是我哭的第二幕。
其实在马瑟拉整理衣服时我就觉得不对,加上之前狱长老婆被提及没有小孩时的神情,我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当马瑟拉说:“现在该离开的是她,不是你。
”马瑟拉最后哭着趴在了伊莉莎的腿上,不得不说,马瑟拉真的承受了很多。
终于结尾了,她们还是过到了最后,也许安娜的疑问也是我们的询问,但回答是肯定的,既然选择了,便不回头。
你在,我就敢。
伊莉莎的梦实现了,也许她们的梦都实现了,因为她们在一起了,并成为第一对结婚的同性伴侣,实是榜样啊。
最后留下这么一句话,让我触动。
所有的爱情都不该被标签化,所有的爱都值得尊重。
为什么标题叫 追 ?
因为伊莉莎与马瑟拉在追,追一个与世无争,追一个你我安在,追一个同性婚姻,追一个天长地久。
说实话前面黑白慢调,我差点没坚持看进去,但是一旦认真看进去,整个感情的进度线条还是很舒服的,循序渐进的感觉导演在慢慢的给我们阐述这个故事,一个根据20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结合故事的背景,特地去搜了一下当时那个年代的西班牙、阿根廷、葡萄牙,那个时候的LGBT的现状,去搜了一下现实的主角...带着些许了解来观看会感觉好很多。
影片里面很多相呼应的地方,比如最初镜头里玛瑟拉家里摆放的合照(我还以为她直婚了)到后来发现伊莉莎的外形转变。
很多个逐渐缩小的镜头像是在诠释她们的每个阶段。
关于x部分,有!
自己去体会吧!
当玛瑟拉说“我要离开的人是她(女儿)”当安娜问玛瑟拉“值得吗?
婚礼闹剧 入狱 抛弃”,我感受着她们那种要“在一起”的坚定,不得不说真的很佩服她们的勇气!
这一路的坚定不移让我很羡慕,一路的好不容易让我又觉得有点压抑,这个群体就算现在也要承受很多,对未来又有多少这么认真的坚定彼此并认真的计划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呼~
这部剧的魔力,大概就是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爱,重新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我爱你,所以我不停地练习呼唤你的名字,希望以最温柔的方式呼唤我爱的人;我爱你,所以我故意不打伞,想让你帮我梳理头发;我爱你,所以我要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的与你在一起;我爱你,所以我不在乎一切流言蜚语;我爱你,所以我要送你一匹马;我爱你,所以我与你一起时,从未感到厌倦;我爱你,所以你在我心中是特殊的存在,不管你走在哪里,都是我的目光聚焦之处;我爱你,哪怕不能拥有你,只是远远的望着你,我就心满意足;我爱你,所以你的名字对我来说,是最美好的存在;我爱你,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场梦里,都是你;我爱你,所以你是这世上最可爱,也是我最想守护的人;我爱你,所以被你拉过的小手,像被电过了一样,我甚至几天都不愿意洗;我爱你,我只想把最好的都给你,不求任何回报;我爱你,哪怕只看一眼,那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我爱你,所以我感受到了心动的力量;
无意间看到的电影,却很庆幸这样的偶遇。
此前没有意识到,黑白电影,也可以这么美,海边、山林、迷雾……影片中的景物并没有因褪去了色彩而显的单调,而是有一种悲伤的诗意。
影片中两人互相写信的片段,太过美好,不由自主屏息凝神观看。
故事娓娓道来,两个一见钟情的姑娘,历经坎坷,最终能够以自己本来的面目生活在一起。
所有的坎坷、美好、诗意,因为片头一句“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拥有了更加惊心动魄的能量。
值不值得,在看见斯人策马而来的瞬间,其实已经不必再问了。
看完全片,没来由想起另一部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又是飞网,又是黑白,又是西班牙语,又是镜头里的女性;似乎又将看到另一部《罗马》。
刚开场的三个问题: ¿Quién soy? ¿De dónde vengo? ¿ Cuál es mi historia? 经典的哲学问题,本以为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哲学片。
没想到后面讲述了一场被看作禁忌的同性婚姻。
黑白镜头下的女性简直不能再美了,配乐接近满分,不得不说飞网在近期出的黑白电影让我对镜头有了新的认知,有时候没有颜色的镜头可能更完美。
本可以给五星,奈何把同性婚姻作为主题确实过于前卫。
同性本身就有两面性,一面是自由的爱情,另一面是违反自然法则的爱情。
安娜作为矛盾的焦点,让这部影片成为了一道选择题:孩子还是爱情,即自由还是叛逆?
其实这道选择题本没有答案,但结尾的字幕反映出了很强的主观意愿,并试图把所有人引到一个终点。
结合开篇的三个问题,我大胆揣测导演和编剧是想把同性上升到哲学问题。
并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同性的婚姻,是人权,是自由,是不容否认的爱情。
但就如同哲学本身就是两个对立面一样,影片最后揭露的同性婚姻的现状显得有些累赘。
其实只需要告诉人们两人的婚姻还未被撤销,已经足够;故事已足够美丽,为何不把最后的选择权交给我们?
我们在一起,相伴终生。美如画,悲如歌,令人艳羡。一个世纪后爱才被合法,我们更要爱在当下,爱在朝朝暮暮。可能爱情电影多少总会描述一种偏差值幸运,主角们迅速地与挚爱相遇,共同经历快乐与苦难,凡人往往连第一步都难以企及,爱情的难。
蛮好的一个故事,而且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愣是分了两次才看完,前半段的章鱼和海带真的毫无美感,后半段流水帐一般
对不起,感情线实属不知所云
大数据真厉害,看了这一部电影,跳出来链接整版关于同性题材的网页的推荐,嗨嗨。。。
“电影里她们的婚姻没有被废除。西班牙于2005年同性婚姻合法。全世界仅仅25个国家同性婚姻合法,72个国家同性会被惩罚。14个国家会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在13个国家会被处死刑。”
真实故事改编,故事本身很精彩,不知道为啥非得拍成这样。两个人确定在一起,便不惜一切代价。尽管中间分开过三年,尽管其中一个人便装成男的,尽管为了避免外人非议另一个人甘愿选择生个孩子,两个人还去教堂举行了结婚仪式,也没能逃过周围人的白眼,没能逃过法律的惩罚,说白了,是没逃过社会的禁锢。从西班牙辗转葡萄牙被指控异装癖、性倒错和渎神而抓进了监狱,幸好处理这件案件的官员心地善良帮她们逃往阿根廷。是什么让她们经受住重重考验为彼此牺牲并感动了官员,这才是重点好伐,怎么电影里大篇幅都是erotic的情景,反正我也不太懂西班牙电影里的色情镜头为啥那么刻意,美剧里虽然也多但很自然。还特意用了黑白镜头,总体来说从技术角度讲确实处理的很文艺,但是从讲故事的角度只把最表面的传递给观众了。
镜头语言太美
虽然整个故事没有什么高光时刻,比较平平淡淡,但是摄影呈现出的质感让整部影片散发出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床戏也是开了眼了章鱼海带牛奶
可太羡慕这种奋不顾身的爱了,又现实又难过又庆幸,为奋斗终生爱情泪流满面,我的终身就是和你结婚,和你过才是正常的生活,就算道路曲折最终也必定是你。西班牙2005年终于承认同性婚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如此...嗳
理解不了同性恋内部的东西我没法说这电影哪里好。同性恋剧情之外的倒是可以说说,比如《天佑鲍比》这种已经超出同性恋而关乎人权的这种。
伊莉莎:如果我现在死去,跟妳在海里的那一刻,会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刻。→ 看她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时,总担心(预感)后面会像《双姝怨》一样发生不好的转折,不过随后上演如《雌雄莫辨》的男扮女装 & 俩人结婚的情节算是意外惊喜,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遭遇真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玛瑟拉:这个监狱没问题,问题在于监狱外,外面的人把我们当怪胎,人们总是不怀好意地盯着我们、嘲笑我们,让我们无处可逃,这天下永远没有我们可立足之地。),好在她们始终不抛弃不放弃,最后得以“修成正果”。看到结尾知道是真实事件改编,更被这个故事感动了。—— 西班牙于2005年承认同性婚姻合法……-10101
“将来有一天我会买匹马给你。”当她女儿来找她问的那句值得吗,当她走向牵着马的她,这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了,值得!
说这部电影讲了政治我真的不赞同,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双方非常幸运的遇到了非常听自己老婆话的还有点良知男人,如此获得了被拯救的机会,所以真正的政治要看妇女参政论者,对女性平权的故事应该女性自己获取,男人只可能也只应该是辅助。说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是因为它如果不参杂宗教、政治,好像没法凸显两人的爱,真的好无味啊,我真的好喜欢女孩们,但是我真的不喜欢大量的情节堆砌大量的性爱。
啊啊啊啊啊…床戏看得我脸都红了😂爱情需要勇气,尤其是同性间的爱情更需要。而我在伊莉莎和玛瑟拉身上看到了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所绽放的无穷力量。
历史上第一对结婚的女同,两个女孩子好美,纯爱🥺那些画面,海带、水里、三年往来的信件、她们身上的痣……美得想哭(不要生小孩!)
在 Netflix 上看看就好。
前半段十分细腻温柔,缱绻而热烈,后半段则急转直下,最后Elisa终于学会了骑马,值得吗?大概是值得的吧
同性看不下去
中规中矩,没什么惊喜。视听很有质感,尤其是黑白画面。如果单纯的想讲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讲得很流畅舒服,但是最后同性情况的说明,让人觉得导演有更多的心思,但是却在故事内容上偷懒和避重就轻。倒不觉得情欲场面多余,也不觉得过分煽情,影片到最后,女儿,Elisa和牵着马的Marcela一起出现,眼泪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旁边的直女眼泪止不住。看过之后,痛骂西班牙,更爱葡萄牙了。我的Berlinale 另外,两个人能坚持分开后再相见,du bist mein normales Leben也是令人艳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