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了《局外人》电影,9年前震惊全球的500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弊案改编。
一个金融硕士在进入银行没几年,因交易部主管“赏识”,成为交易员,眼界大开,在期货交易市场每投必中,逐渐沉迷于其中,后来在主管的“默许”下,越发胆大疯狂交易,多次超越买卖交易限额权限,甚至超过银行股本,把赚来的资金14亿藏匿到“地毯”账户下,只上报5500万,最终在08年次贷危机时,出现20亿的亏损,不甘心,赌最后一次,本来应该抛掉,却加大资金头寸,最终导致兴业银行49亿亏损。
而这几年间,银行风险控制部多次对他的交易账户进行警告,却因为主管挡箭牌,还有他的交易修改等操作,而没有立案去查,直到出现巨额亏损。
后来他被兴业银行控告入狱,赔偿49亿债务,但后来法庭裁决银行内部也有严重失职的原因。
所以人性的欲望,没有规矩时会被放大,止损意识很重要。
刚入职场对未来充满憧憬
初入职场谁不是一张白纸
第一次豪赌成功的震撼
通往成功和毁灭的道路
颠覆的金钱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普通交易员长成魔鬼投机者
所有人只能选择退出
如果想要得到原想的结果
只能堵上人生...一切... 通向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通向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阿门”没有钱才会让我压力巨大..... 在部门主管人的指导下,热萨姆疯狂成长,从一个职场新人长成一个魔鬼投机者,十分钟豪赌完全颠覆了他二十三多年的金钱观和人生价值观,他所追求的,不再是六万或者六十万的分红,而是十亿十五亿的大型豪赌,而这场豪赌注定让他赔上一切。
一开局就是魔幻城市中唏嘘的一跃,第一时刻就紧紧的拴住你的神经,但是你又必须忍受前三十分钟喋喋不休、亢奋近乎疯狂的金融人的工作作风。
男主从一个菜鸟到金融奇才,再到金融魔鬼的转变令人振奋又唏嘘,仿佛你就是这个主角,从小心翼翼到亢奋再到窒息。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一旦被欲望蒙蔽,便会穷其智慧做到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同样也将把你拉入无尽的深渊。
最后,职场就是趋利的,你成功便给你来道,你失败等待你的就是铡刀。
想感受超写实的“职场如战场”,看此片吧。
办公室政治真是小儿科了,这是如《大空头》一般的刺刀见红。
《局外人》用致敬加缪的片名讲了一个全由局内人参与的故事。
人性的贪婪决定了世上没有天才交易员,只有魔鬼投机者。
当魔鬼投机得手时,全球最好的风控内控都向他致敬,却对“头寸异常放大”选择性失明,将魔鬼奉为神灵,似乎所有人一瞬间全变为局外人。
而当魔鬼深陷泥潭时,所有人又变回清醒的局内人。
前提是局还在,没成为死局。
然而不幸的是,兴业、巴林,接连遭遇驾驶着地狱直通车而来的伏地魔。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从10万欧元开始,男主就开始有赌博心态了,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当他学会把钱藏在地毯下,这就好比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最后他一次次的赌博(是的,我没有打引号),赢也是加大筹码,他觉得可以赢得更多。
输也是加大筹码,只有这样才能把亏的赢回来。
赢只是过程,而输才是结果。
人性如此,赌博的尽头就是一无所有。
简析影片《局外人》的叙事手法法国作家加缪在自己的《局外人》中有一段话:“我们活在社会,必须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如感情、爱情、事业、金钱等等。
我们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譬如母亲下葬时要恸哭,娶一个女人时候要说“我爱你”,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
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那么无疑就成为社会这个“局”外面的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我想,这也贴合这部片子导演的用意。
本片改编自二零零八年震惊全球的“五百亿欧元交易弊案”,更为其荒诞的写实性的叙述风格打下了基础。
影片开头运用声画延迟,通过嘈杂的人身来点明事件的发生地点——银行的交易所。
以一个雇员被解雇的事件作为影片的开端,显示出其独特性。
而这一事件其实并不是整部影片需要的核心事件,而更是一种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近三四分钟的镜头里,台词寥寥无几。
也没有运用什么特殊的镜头手法,就好像是,一个摄影机在冷冰冰的记录一样。
当那名被解雇的雇员从高楼上一跃而下时,镜头转为黑幕,影片的标题缓缓打出。
这一出色的手法运用使人开始思考这部电影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悬疑性。
在整部影片叙述过程中,导演也充足的吊了观众的胃口,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进行叙述,更使影片显得错综复杂。
克里斯托弗.巴拉蒂,这位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过的非科班出生导演,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了不同寻常的想法。
影片如同一场交响乐协奏曲,围绕着热鲁姆这个主线,演绎了不同的篇章。
频繁的插叙结构,更显出导演在叙事上的功底。
在叙述线条上,本片有三条线。
第一条是热鲁姆如何从一个刚进入银行的小白变成一代投资达人,再变成亏损四十九亿的“罪人”。
第二条是热鲁姆与女友,与家庭之间带来的摩擦与冲突。
第三条线是他与他在公司风险部工作的朋友马蒂厄之间从亲密无间到形同陌路的转变。
第三条线我认为是最出彩的部分,是整个电影协奏曲的华彩乐段。
电影重要的衔接部分是五个法官例行询问的场景,所有与他认识的人都一一接受并且回忆起了与热鲁姆接触的经历。
这有点像电影《十二怒汉》的叙述方式,通过问询来衔接,然而又不尽相同。
导演只是把它作为衔接手段,用于不同的段落连接,问询的本身,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段是我特别喜欢的,当热鲁姆加仓失败后,自己违规调用资金即将被发现时,他本能的向马蒂厄求助。
他和马蒂厄来到了同层楼的走廊。
这时导演反复运用正反打镜头,反复在两人之间切换。
两人越走越近,但并没有挂断电话,继续交谈着,互相抱怨着。
而不是当面叙说。
当热鲁姆知道谈崩的那一刻时,他和马蒂厄已经错身而过。
他也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失去了自己的朋友。
“赌博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
”热鲁姆在靠着违规交易尝到甜头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操作,期间他曾经赚到十五亿,也为银行的资金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所以他的上司也就默许了这种行为。
但当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装傻充楞了。
以为把自己置身局外就没有任何事情。
然而事情却没有这样。
影片最后并没有通过画面来展示最终的结果。
只是通过字幕,简洁明了的交代了结果。
这算不得出彩的表现。
影片在没有达到高潮前就戛然而止,没有给人相当的震撼力。
这是导演的一大失误,也是影片失分的表现。
至于影片标题的选择,存在主义的荒谬并未在影片中花大笔墨去描写。
也是导演应该审视的问题。
但好在瑕不掩瑜。
还有一部与此相关的电影叫《魔鬼交易员》,他们的故事都是讲一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搞垮了银行,造成了巨额的亏损,但在叙事的手法上,《局外人》比正序叙述的这部电影高了太多。
影片开头在主人公加入银行的动员大会上,主任说了一句“我们不走寻常路。
”确实,在整个银行中,违规交易已经是一种常态,只要能赚钱,他们就会默许。
影片开头的那个雇员,本来是银行里的王牌交易员,但是因为连续亏损以及不正当交易,他失去了自己的职位,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而公司仅仅以一句自己不知情为开脱,就把自己置身于局外。
这件事也给热鲁姆了一些触动,但最后,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朝着交易赌博的深渊滑去。
选择这一事件作为开头,也看得出导演的一些想法。
片中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盖耶维尔,热鲁姆的导师,也是他曾经的顶头上司。
是他教会了热鲁姆如何利用违规交易获利。
但也和他亦师亦友。
在他被调任的前一晚,他与主角在教堂的台阶上喝酒,说了《圣经》里的一段话。
“通向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通向永中,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这何尝不是暗示了主角最后的结局。
在这个画面的最后,两人举杯遥遥相对,中景镜头记下了这看似滑稽却又深刻的一幕。
当热鲁姆开始赚钱的时候,他们提醒过他:“赚那么多,要担多少风险,那是你的事。
”似乎也预示着银行是局外人的想法。
在他因为违规被发现的时候,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结果如何?
热鲁姆虽然坐了牢,但也向银行提起了申诉,免除了债务,还起诉了其他诸多事务。
他们最终也没有到达局外。
这与加缪的小说又何其相似,局外人并不是指热鲁姆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小说中莫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是普通却往往寓于特别之中,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
而无论他是不是想在局中,社会都会把他拉入进去。
这也是社会的悲哀。
那些与这场惊天大案看上去无关的人,其实也身在局中。
而我们,虽然不在金融圈里,是不是又在另一个局,当着不同的局内人,做着同样危险的事呢?
我想,可能吧。
这个电影给我感触还蛮深的,"浪费"一晚上不务正业的看电影,选择局外人,本也是因为孟买酒店mark过这种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以及公司银行对账感受到法兴银行的宠爱所以决定看。
一开始对这些交易员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太疯狂了。
跟我们公司里总是满面笑容跟同事问好的工程师完全不同,行为也很过分。
一开始主人公是无辜的也是努力的,但慢慢的有些东西开始变了。
当他一开始赚钱之后,一切都变得失去控制,赚钱的前提是下更大的赌注。
承担失败的风险。
而当他冒着风险之后赢得奖励,只会不断地加注,赌徒的心态,控制不住自己,最终总是难逃崩盘。
相比他的同事一开始的出格举动,在巨大的压力下工作,紧张的节奏,让人窒息的每一天,这种放纵都是文明的样子了。
其实看着他冒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肉眼都能直观看出来的憔悴,也是很心疼了。
一边骂他太傻了一边也反思自己,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
最近有些焦虑,害怕面对未知的未来,总是想多做些努力,可是我会觉得力不从心和恐惧。
我的手太小了,抓不住planABC。
赚钱一事,本来就是没有尽头的追求。
太高的期待和太大的压力,只会让自己活的失去自我。
忙忙碌碌的每一天我都想告诉自己,熬过去就好了。
但是想来我已经这样安慰自己许多年了。
慢慢来,比较快。
还是回到这部电影,因为完全没有基础也看不到其中的操作。
anyway,我给他满分,至少是因为他启发了我一些事情。
当然不是放纵自己的理由。
但是不让自己脑子里的弦蹦的太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图文无关,记中午打机胜利晚安liao你没这么强大,所以也要放过自己。
anyway也不会是堕落的理由,fright for them!
高收益高风险高压力。
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来来回回写了几次。
节奏蛮快的,情节也比较递进,总体来说男主的改变是一点点呈现出来的。
每次看到这些剧情,就会觉得金融行业是真的比想象中还要辛苦,压力更大。
在收益和风险并存的市场里,本来就不该孤注一掷。
男主就像走进了一个禁区。
他不适合当交易员,更像一个为了豪赌不顾一切的赌棍。
感觉他的利益都是靠直觉推测这些不靠谱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来成就的,到后来会发生什么意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老板虽然前面的剧情你总让我觉得太疯狂,不太能接受。
但是真的蛮好的,对男主很真诚,也给了很多帮助,唯一可惜的就是他的话并没有对男主起到警醒的作用。
感觉说世界级的案子肯定不仅是交易员本身,一切的事情都是因为贪婪的人都在为了未来虚无缥缈的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促成了最后的结果。
本月欧洲境内的金融事项大概要算德国的WIRECARD 最令人瞩目了吧。
年度报表上的19亿欧元查无此额,真金白银的额度不是开个证明表示在某处银行存有就行了的那种哦——虽然他们就是用这种看似简单到令人惊叹监管如何会信这套说辞的方式来给报表增加账面盈利的。
事发后当然是该抓的抓该查的查,不仅公司的法人面临欺诈指控,包括审计事务所还有金融监管部门全都面临调查,查完了按照各自该付的责任认罚吧。
有感于这事儿去看了这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片子。
事情说穿了也不复杂——法国兴业银行的股票交易员利用公司金额炒股。
这种做法名义上不允许但大家都这么做,上层也默许,甚至每个人还有一定的挪用配额,也就是说在限定的框架内你可以玩,当作是行业福利吧。
片子谈不上扣人心弦,因为这种事情的过程和结果不是明摆着的吗。
但节奏紧凑没有多余的废话,技术层面点到为止没想着给大众做金融科普,以至于犯事者是如何做到挪用那么高额度的资金的也没跟你说,不过想想左右也不过是突破后台屏障和伪造文书之类的——大多数的骗局在复盘后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复杂的诡计,反倒更多的是利用人或者人性的盲区尽量不触发人的预警系统,哪怕风控已经发出七十多次警告,机器或程序也不过是个辅助监督而已。
规则的制订是拿来约束人的,但总有那么一撮人,因为对自己足够自信,认为应该有更广阔的范围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他们会打破规定或者不断拓宽规定的边界,这种人被称为冒险家,涉及到金钱领域,我们叫他赌徒。
本片的主人公杰宏就是这么一个人。
当然他在股票交易领域是个人才——一个人做到部门一半的业绩,不过这也建立在其大胆挪用公司金额的前提下——500亿啊,比整个公司的市值还高! 说起来算不上以小博大,而是当你基数够大的时候,只要押对了哪怕涨跌一个点所带来的幅度都不得了。
整个过程当然不是一天或短期成就而是逐渐积累的,一开始做为交易员助理,见识到这个领域每天如战争的阵仗,也见识到高压下的放纵狂欢。
当他的老师教给他如何用额度赚钱如何隐藏收益后,聪明的他迅速上手而且表现出比前人更大的胆量——老师叫停手交易的时候他正尝初到冒险带来的快感呢。
刺激带来快感的阈值在不断上升,随便玩一票已经没多大意思了,要玩就玩大的,在坚信自己的前提下,这是场验证眼光判断胆量综合素质的搏杀。
但这不是个关于在金钱里迷失的故事,事实上主人公即便赚了十多亿,也并没有陷入金钱享受的漩涡——物质生活仍然一如既往,既不奢侈也不糜烂,有个相爱的女友,声色犬马非他所好。
也谈不上实现人生被认同和肯定的目标——都是明星交易员了,谁不对他刮目相看?
钱,在他那里真的就只是个数字。
说穿了,就是有一类赌徒(心态)的人,他们追求的是走钢索似的刺激,是眼看要跌入深渊又绝地逢生时的狂喜,是一次次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的自信。
所谓高风险带来高利润,在有些人来看重点在高利润,而在他们看来,着重点在高风险——正因为我比其他人更能扛得住高风险,所以我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而对高风险的追求激发的肾上腺飙升,其带来的刺激既是别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这场搏杀带来的金钱收益和心理收益更是至高无上的奖赏——我,可以掌控一切。
一局又一局的轮盘赌,是个无休止的圆,是怪圈,它把人吸入其中欲罢不能,下一局永远未知,赢的可能再下一城,输的也可能反败为胜,只要你不离场,你便有机会创造和见证奇迹——也正因为在其中见证了各种的疯狂,各种的可能和不可能,所以离场变得尤其困难。
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见好就收。
可是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克制,它和人性中的贪欲恰好针锋相对。
更何况,何为之“好”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
有些小富即可落袋为安是好,有些天外有天下一个永远更好,不断挑战极限为好。
被欲望驱使的人可以无限度的让标准水涨船高,见好就收最终沦为一句空话,“眼前有路忘缩手”反倒是更多人的写照,被打开的窄门再难关上。
杰宏最后后悔吗,影片没有说。
五年的量刑并不算重,坐完牢出来即便不能再从事金融行业,但聪明人总会有出路,可见这宗操作不需要赌上身家性命,其实也称不上高风险(小卢从高楼一跃而下,其涉事未必比杰宏严重,自寻短见的选择也许更多的是来自精神和心理)。
尚不说法律可以制裁人,同时也提供了辩护的空间,漫漫诉讼的最终结果如何尚未可知,或许五年的徒刑都不用呢?
这个局每个人都被裹挟在其中。
入局出局,前有小卢后有杰宏。
杰宏的小助理,纯良的眼神,对规则的敬畏让其每天被杰宏言传身教却未被卷入局中。
导师法比安,表面上浑话荤话满天飞,心里却对身处的局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表面上看他在用圣经教义来主动对人性加以提醒和约束,深层的其实是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反省——道理知道的还少吗,可惜知易行难,太多的人是闻道不悟道。
所以他能入局也能破局。
做为观众我们是局外人,静观其中置身事外。
但谁敢说自己哪天不会遭遇局面落入其中呢?
那一扇窄门的后面隐藏着什么,诱惑还是罪恶,和我们心底深处的什么东西在呼应吗,要不要走入其中,还是任它沉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选择。
剧情很有看点,真实性高很有内容,叙述事情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偏袒两个极端。
涉及金融方面,可看性蛮高的,不过对于这方面了解不多的,看着会有点枯燥,不太懂,但并不影响看剧情。
沉迷于一场场金钱游戏。
之前的那个大哥为啥跳楼呢???
故事原型人物是未来的学长哈哈哈哈果然这种流水线商业片全球都一样。。连法国也不例外。故事原型刺激程度应该是不亚于《华尔街之狼》的,关键是这导演怎么能媲美老马丁呢。
@2019-08-06 16:20:40
没找到正确的字幕
牛逼
找点真实故事再了解
赌徒多么可怕,靠运气赢来的终究会全部失去,惨淡收场。策略和风控才是长久之计,智慧就是财富,而金融市场是知识变现效率最高的地方。最后还是得政府擦屁股。看的112分钟版本。
有点拖沓,看不下去
开始真的是社畜的写照,特别是去上班那一段。结果那是男主开始转变的开始,豪赌那一段,感觉催生这种情况发生的就银行制度本身吧。分红利那里真的是资本家嘴脸尽显。然而,人对于钱不会满足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赌瘾戒不掉。
说实话,还是拍的比较无聊了
不是我感兴趣的题材,剧情还行吧
不是很懂股市交易,看的云里雾雨里,我总是因为法语而没法入戏,不知道其他人有么有相同的感受,这里面的危机四伏和跌宕起伏我都没有读懂,也许得先补一补兴业银行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片子啊吧。
500亿给他们说的就跟500万似的。
全程节奏好快,可能是交易员的生活节奏本来就快的~大量的金融词汇穿插其中,看翻译都好累~~
法国华尔街
500亿
感情线和友情线不够突出,男主角对投机游戏的狂热表现的不够热烈,一个商业片的所有元素都有,但就是差那么点意思。法国人拍这种片子的能力连好莱坞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唯一的亮点就是男主角的好朋友是我的类型。
不仅仅是贪婪
震惊,凶残... 但,远没横大凶残,让人震惊。
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