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的评分以及这个封面+风骚律师我还以为是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的衍生剧 没想到全程看下来就是中年白男的临终幻想 中间甚至我还在想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反转或者引人入胜的剧情 真的是拉了坨大的 这是怎么评上7.8的 跟国内3.5的不分上下 甚至中间还有点搞笑 一看tag里面只有犯罪并没有喜剧 这不论此类的片子真的浪费一个多小时
先夸第一个点,我看过《绝命毒师》全季,《风骚律师》1-5季,可以说对“索尔”这个角色很熟悉了,但却依旧不影响我对本片的角色入戏,演技很好。
回到主题,影片一开始是倒叙的风格,有种让我以为是前面提到的影片的导演拍的,男主伤痕累累的坐在审讯座上,明明带着手铐却能从兜里掏出一堆东西,抽着烟给猫喂罐头,神态轻松从容,把故事感和神秘感拉满,从“你到底是谁?
”引出下一个段落。
紧接着就是一个社畜三点一线的视觉表达,感觉还挺真实又蛮酷的表达方式,公交卡滴的一声也做为心锚暗示观众一天过去了,这段主要是塑造男主普通的日常,以及普通但幸福的家庭。
然后就是俩劫匪入室抢劫到男主的家里,男主“懦弱”的行为让所有人不解,包括我,虽然我的分析是当时男主不想把危险放大,让劫匪拿完钱就走是最安全的做法,就算把其中一个劫匪放倒了,但自己的儿子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然看完了全片我认为是不想暴露身份?
但不管是一开始还是看完全片后,我都始终不认为男主没放倒劫匪的原因是因为懦弱,因为男主在发现劫匪后的反应是勇敢的,抄家伙准备动手,就算跟劫匪对峙也是从容不迫,只是想息事宁人。
所以我只是单纯好奇男主选择的理由。
但这一段剧情也只是个引子,当我看到男主说出劫匪的精神状态,手枪型号,没有子弹等细节的时候,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了,特别是当男主去纹身店追查劫匪下落的时候,碰到了不配合的“硬茬”,但是其中有个老人不经意间看到了男主的纹身,吓得直接钻进安全屋,然后“硬茬”看到这一幕自然也是怂的一批,开始乖乖配合,从这一刻开始爽文剧情就开始了。
做为上帝视角的我来说,之前儿子看不起“懦弱”的父亲的时候,我就心里暗爽,等儿子知道父亲真面目的时候,还不得崇拜死,扮猪吃老虎的爽点要出来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得让别人知道你是老虎,不过可惜导演并没有直接描述这样的剧情,我只能心里YY了。
不管怎么样,男主从单挑公交车上的一群混混到整个俄罗斯黑帮,战斗能力是直接拉满的,但仅仅是这样达不到爽文的效果,而逼格这个东西虽然跟战斗力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关,很多时候能打的人看着却不一定迷人,而影片的小细节却能把男主塑造成一个隐世低调的超级兵王,但动起手来却是心狠手辣,完事后又不留痕迹的继续消失世间的高人,逼格直接拉满啊。
目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细节,第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有个老人认识男主手腕上的纹身,知道这个符号背后的意义不简单,而这个年纪也符合这样的知识储备量,即便没有男主说的“也感谢你为国家的付出”,我也不会怀疑老人对男主敬畏且恐惧的行为有什么不合理,而正是这样合理的举动让男主的气场无形中压迫感拉满。
第二个细节就是在公交车上把其中一个人打倒在地后呼吸困难的时候,男主上前用刀把喉咙切开一个小口把吸管放进去呼吸,这样的离奇举动直接惊艳到我,用反常理的操作来体现男主的专业能力和跟普通人区别开来的独特气质,实在是高,无形中装13最为致命。
剧情到这里我已经对这个角色好感度拉满了,有着绝世高手的能力却在众人面前不显露山水,而一但出手江湖便又是一场血雨腥风,这样的剧情我爱了。
虽然后面男主和男主父亲和兄弟三人一起杀得黑帮片甲不留,bgm和慢动作也颇为戏剧化,但前面的基调已经铺垫的差不多,后面玩的花一点也是能接受的,也间接说明父亲和兄弟曾经的身份都不简单,果然是一家人,然后也会猜测男主的儿子会不会继承这一切,毕竟传承这种东西还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
影片结束以后,还是会期待有第二部的剧情后续,感觉有好多情节都可以拎出来做爽点,男主的身份还可以再揭秘的多一点,彻底把爽文剧情拉进来套也不是不可以,超级兵王在都市,想想就刺激。
Ps.这部片给索尔这小子装到了,以前的剧集里都是各种被人欺负的人设,生活处处不顺,但这部片里终于当了回爽文主角,哈哈哈哈哈哈,作为看了他这么多部剧集的观众,感觉欣慰了。
哈奇·曼塞尔:好吧,伙计们,事已至此。
我知道是你们老大派你们来,但你们该学会什么时候拒绝。
很久以前,有个叫艾伦的家伙……亚伦,不对,就是艾伦。
艾伦从意大利里沃尔托的美军基地卷走了三百万美元。
他的奖品就是我带着沃尔特PPK出现在他的身后,不对,等等,是一把带着消音器的.45 H&K USP指着他的后脑勺。
他开始求饶,像所有人一样。
通常我都会在他们吓尿前开枪,但这次我真的听进去了,我听到了一个人真心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扔掉那身狼皮,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我悄悄把艾伦放走了,一年后,我去查看他的情况,本来觉得他肯定会重操旧业,艾伦住在爱达荷州的博伊西,他娶了妻子,生了两个孩子,当时还怀着一个,养了一条狗,他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揩。
就这样他居然还笑眯眯的,笑得像个他奶奶的佛陀,那个狗娘养的!
我不是个喜欢嫉妒的人,但在那一刻,我想要艾伦的生活。
所以我告诉老板们,我不干了,他们不太高兴,他们不相信我能退出。
我放弃我的一切,真的放弃了,结果还好,比我想象的要好,我也许有点矫枉过正……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一直知道这美好生活只是假象,但它持续的时间比我预期的长多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怎么都混成这样了呢?
全世界都一个球样。
写到这里,说是太短了。
但是我不爱水啊,行行行,多说两句,太短这件事不用在意,毕竟在当下语境下你也用不上几回。
这回数字够了吗?
没有,还是没够,我再写一段。
如果说我再写一段还是没够,那就说明短评应该加一个图片功能,我可是发了好几张图好吗。
再不够我就不发了,反正也nobody。
应该够了吧,对不起,我也不想水。
2021豆瓣7.8分动作片《小人物》,港版又译《杀神》。
爱奇艺、优酷、腾讯都有,但喜欢动作片的观众不建议去流媒体平台观看,原因你(shan)懂(jian)的(duo)。
上一秒,硬汉缠胶带。
下一秒,反派装子弹。
中间经历了什么?
一段精彩且暴力十足的车内打斗,又硬又燃。
这是什么狠人,密闭空间以一挑多没在怕?
答:啥也不是(小人物)。
何出此言?
一段快速剪辑蒙太奇直接把社畜看出躁狂症。
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平平无奇的生活。
邻居炫耀豪车的对象。
小舅子耀武扬威的怂包。
生活是——永远赶不上的垃圾车,永远干不完的工作,沉闷灰霾的天气,死气沉沉的工厂。
单调,乏味,枯燥。
重复。
一切的转机,来源于一场意外——被洗劫。
落魄指数贼看了都要摇头。
可——是——!
勇敢如儿子,和贼人赤身肉搏。
上阵父子兵,父子联手能否力挽狂澜?
Nobody始终是nobody,不改初心,不忘始终,怂到底。
连事故现场的警察都恨铁不成钢。
连打劫都不能影响的平静生活,终于还是因为女儿丢失的手链掀起了波澜(所以儿子被打不算什么😂女儿丢宝贝不行是吗?
)。
捉贼,拿脏!
可惜假警徽20年前就过期了,被识破。
关门,打……
竟给他毫发无损地找到了贼?
稳准狠先发制人,这身手、这矫健,怂包怎么翻身了?
小人物被生活气疯了?
即便看了完整版电影,也还是会惊讶于男主的深藏不露。
即便被逼急了,也不太可能转头之间化身特种兵吧?
把人揍趴了,还不疾不徐地戳开气管插根吸管帮他活,是真的善良?
这位主角怂包并非什么简单人物,他和神秘电台通话,详述自己装怂原因。
他们有两个人感觉应该不到30岁他们很害怕 很绝望女的有一把枪什么枪?
一把老的38转轮手枪枪把上有绝缘带用史密斯韦森特殊弹很久没开火了而且它没装子弹 行家啊!
原来男主才不是什么软蛋,而是知善恶的活菩萨?!
好家伙,杀手退役后的养老生活就是体验一把普通人的无聊生活,且挺享受的。
恩。
每一位平平无奇的硬汉杀神,都有不可触碰的逆鳞。
继连姆尼森的女儿,
基努·里维斯的狗,
杰森·斯坦森的儿子后,
杀神宇宙再添新成员!
别惹特工,尤其是退休体验生活的!
只是,对比前几人实打实有损失,《小人物》的这位算误伤了,因为最后女儿的宝贝在沙发下被找到,反派好惨…… 和公交搏斗同等级甚至更刺激的场面后来还有几个。
巧妙的是,除了血腥刺激的枪战,动作设计中还加入了一些机簧配合,打破硬汉出蛮力大于智商的刻板印象,绝境求生也拍得像模像样。
影片节奏的控制偏向黑色幽默,一动一静,前后呼应。
几次出场的敬老院的男主父亲看起来垂垂老矣、体力不支,但那只是他的外衣罢了,惊喜在后面。
邻居炫耀的跑车,也被复仇上头的男主免费“征用”,颇有一丝爽剧之感。
随男主不同内心活动而插入的出场BGM,更增添冷面笑匠的反差感。
当然千句万句还是要看动作戏本身。
可是在21世纪20年代,各种技法都轮完一遍,似乎已经走过动作片黄金时代的大局下,一部仍能做到好于87%动作片、好于82%犯罪片,难道不值得一看吗?
反正我是上头。
前二十分钟我还以为这个电影想探讨用暴力来制止暴力这种必要恶的行径是否是合理的。
男主身边的人对他放走小抢劫犯的嘲讽,老婆孩子的不解以及公司老板(可能是岳父)因为男主可能会买下他的小作坊而对他笑脸相迎,十几个用来说明男主生活苦闷的重复镜头,还有他神秘老道的丰富经验,如此等等。
这些烦闷的铺垫让我以为是高中晚自习的课间,身为数学老师的班主任点了一根8块一包的烟,想和我们聊亚里士多德、高阶英语语法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成因。
但是当公交车上响起“I Gotta Be Me”的歌词,当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交响曲的前奏,在奄奄一息的混混掏出男主的公共交通一卡通时突然响起,全片的氛围为之一变,后面的主题变得简洁明快,紧紧围绕“男主是谁?
我们怎么干他?
他又怎么干我们?
”这种John Wick式的三重叙事结构展开。
原来男主一开始不想用暴力的原因,其实只是揍两个被生活所迫的小抢劫犯还不够带劲,他真正渴望的,是想狠狠地草一些人,只是好巧不巧“那一些人”正好是一帮“黑人最少的最不正确”的俄罗斯人。
就像现在的俄罗斯中年男人一样,他们必须要喝着用旧皮带和烟屁股酿的67度烈酒,啃着结了冰的大列巴,才能仿佛身临其境地回忆起自己的祖先在蒙古草原挎着猎弓,骑着烈马的那段热血年代,才能逃离如电影开头刻画出的虚伪,浮躁和价值虚无的社会的现代性。
男主和他那个回到未来,又从未来回来的布朗博士老爹以及黑兄弟一起,用着现代的武器,述说着人类基因里最古老的本能,一起回到那个纯粹为了释放生物天性的社会,那种没有苏格拉底和康德的喋喋不休,也没有卢梭所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只有基本理性人的“原初状态”的社会。
这是一个在白人家庭里出现一个黑人兄弟姐妹已经司空见惯的年代,否则就像见到一个会说俄语的黑人一样难以理解。
可以说,这个电影没有一个镜头是浪费的,它们全都在诉说着故事,电影因此紧凑且充满着张力。
正如数学老师抽完一支烟,才说明天就要去竞选美国总统,所以刚才说的那些只是检查自己对欧美文化的熟悉程度的练习演讲一样,一切突然变得连贯且合理,并且充满着成熟性感的思考与顾虑。
男主正是如此,我们会以为整部电影是在说男主舍弃不掉往日的杀戮生活才会重出江湖,但女儿才是隐藏的主线,她的猫咪手链,以及她在父亲怀里只提过一次的“我们应该养只猫”和男主深沉的一声“嗯”,贯穿了整部戏,从开头到结尾,都是男主对家庭,对妻子,对儿女的深沉隐忍的爱。
一个人为了爱,必须舍弃自己的一部分,男主在舍弃掉的自己和家庭之间不断调和,而“猫咪”这个词,则是一切的导火索,它引爆了整个电影,又像一个破灭的泡泡一样消失不见。
导演怕我们看不懂,非要在结尾莫名其妙地把小猫从管道里扔下来,并且还让它毫无逻辑地出现在警局刑讯室里,甚至还没事一样地吃着男主从怀里掏出来的罐头,那个代表着男主对家庭的爱的“猫咪”一词在这里突然具象化,而我们只能沉浸在“这tm什么鬼?
”的纳闷里,就像坏蛋们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强威克非要把一条狗的命看得那么重要。
人总是联结在复杂的意义之网中的,所以永远不要小瞧身边的小人物们,保持隐忍,除非你是强威克,或者是“隶属于Three Letters的审计员”这种“Nobody”。
当然,这里并不是在宣扬“强者就该强,弱者就该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是说,明天还要加班呢,洗洗睡吧。
《小人物》,一部爽过爆米花电影的爽片,暂且称为大啤酒电影,越看越嗨。
其背后是结构的胜利。
同个编剧,《小人物》像是《极速追杀》2.0优化版,后者孤胆英雄式的复仇情节略显单薄,《小人物》则更加丰富有趣,因其有更深一层故事内涵支撑——摆脱社畜生活,找回迷失的自己(顶级特工)。
在此基础上,影片不仅闪烁着极大的故事弧光,而且创造了多处叙事奇观。
影片中,主人公从中年社畜转变为顶级特工所展现的人物弧光非常之大,这种设定也给予了影片成为爽片的所需叙事空间。
叙事奇观其一,激励事件最小化——猫咪手链被偷。
男主为猫咪手链踏上复仇之路看似荒诞、不合理,实则结构上早已层层铺垫。
男主最大的敌人不是盗贼或黑帮,而是枯燥乏味、倍受轻视的社畜生活。
小偷入室盗窃加重了男主本就不堪重负的生活,妻子的更加冷漠轻视、儿子的不解与不满、外界警察和邻居的嘲讽、小舅子的鄙视和提醒…盗窃事件就像压倒男主生活的最后一份重量,而猫咪手链被偷则像最后一片雪花。
为唯一在乎自己的女儿的手链,男主毅然决定踏上复仇之路,打破这种平庸的生活。
叙事奇观其二,不自觉欲望支撑起自觉欲望的变更。
从找到小偷夫妇到与黑帮对抗,这种看似巧合随机、不严谨的叙事变更实则由内在精神需求与欲望支撑,当男主毅然踏上复仇之路便不会回头。
前者迫使男主摆脱不堪生活,后者帮助男主进一步找回自我。
当男主欲夺回猫咪手链却不了了之时,路上随机匹配的混混给男主打开了另一个窗口,男主便决定在血肉搏斗与疼痛中找回熟悉的感觉。
而后与黑帮的斗争中,男主彻底找回曾经的自己。
叙事奇观其三,因有更深一层的人物内在需求支撑,影片脱离了以惩恶扬善为主旋律的俗套,片尾的终极冲突也脱离了传统先抑后扬的叙事结构。
反派依旧心狠手辣,但作为死神般顶级特工的男主更胜一筹。
男主对黑帮手拿把掐,只身一人直捣黄龙。
哪怕遇到几次危机也轻松化解,如之前处理日常事务一般。
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其为爽片的最关键因素。
影片在整体的结构上还有诸多严谨、巧妙之处。
影片前半部分,诸多小事件积累,看似生活琐事,实则是男主由里到外的个人及社会关系,而这些小事件一一得到反转,如家人的冷漠轻视到重新认知、小舅子的嘲讽到被男主痛扁、老兵的识破和嘲笑到致敬及情报员的不懈到落荒而逃…在诸多小事件铺垫与揭晓中发展情节、展现人物弧光。
这也是其成为爽片的原因之一。
在影片后半部分,剧情一直上行且多为动作戏,但不乏补充以避免单调。
最为有趣的便是老爹的次情节,看似痴呆,实则强悍。
上门的两个杀手被喷子老爹轻松反杀,片尾更是直接加入枪战,还有黑人兄弟现身及救场以及小危机的出现又轻松化解,都使其节奏更加起伏。
另外,人物信息的补充使影片更加完整,解决反派后对其倾诉过往,以这种的诙谐方式交待了主人公真实身份及其归隐原因,不仅达到叙事闭环的效果,而且在紧张打斗中增添了几分乐趣,既符合人物画像也形成独特的黑色幽默。
具体的情节上,也有许多精妙之处。
封面式开头与结尾。
审问情节一分为二,审问员对男主身份的提问引出影片,而后在片尾以间接方式得到答案,影片也由此结束。
首尾呼应、结构清晰完整且精美。
片头风格化剪辑。
对男主社畜生活逐渐加速的重复快剪,让观众产生枯燥乏味、不耐烦的观影感受,从而更贴切地代入到男主社畜生活中。
开篇大胆新颖。
男主风格化的描写。
贴合剧情文本的复古蓝调音乐加上慢放镜头,让男主形象优雅有情调。
封面式结构中的运用尤为明显。
开头复古蓝调加男主动作慢镜,优雅起范,点烟又喂猫,富有魅力且不失俏皮(猫有致敬之意),奠定了影片独特的基调。
片中几处情节还加上了主观旁白,比起《疾速追杀》男主沉默式复仇,这三者的结合附加让影片更加有文艺气息及灵性,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
片中诸多细节都起到作用。
作为激励事件的猫咪手链、作为线索的地铁卡和小偷纹身、揭示男主身份的纹身以及猫咪、手枪、鸡蛋、跑车、名画、人物喜好、地雷等等。
以反复出现的形式,或推动叙事发展;或表现人物形象等等。
幽默又不失严谨。
若要谈影片最为高光之处,便是男主与黑帮头目首次碰面。
男主只身前往黑帮晚会。
头目一曲唱罢走下台阶,一向凶狠的头目客气地询问晚餐如何,男主颇为风趣地回答道是来看头目歌舞表演的,头目立马被逗乐直夸可爱。
本应剑拔弩张却先打趣一番。
影片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在此处达到定点。
最后,若要谈影片的不足,便是打斗戏,或是已有大量惊险刺激影片的呈现积累,片中枪战打斗戏难出新意。
但瑕不掩瑜,影片整体颇佳。
不谈类型谈质量。
在整体趋势下行的情况下,哪怕作为一部动作商业片,能做到如此叙事严谨且有新意属实可贵。
除叙事严谨外,立意给予了叙事极大空间、深层次的人物需求支撑叙事变更,也使影片脱离传统故事模式、层层铺垫使其激励事件最小化,等等。
而这些似乎都离不开影片主旨。
可见其在文本上下足功夫,尤为可鉴。
前有007后有john wick,2021年还拍这种电影啊??
剧情太老套了,前面把主角塑造成一个老实人,连小偷来家里偷东西乃至抢劫都不出手,后面发现女儿的玩具都被抢了忍不过就杀过去找小偷,看到小偷家里有个患病的婴儿就收手了。
那气还没撒呢总得找个地方吧,诶!
俄罗斯黑帮来了。
经典的俄罗斯黑帮,公交车这一段打得是挺精彩的,能看出主角隐姓埋名后实力有所下降,打起来也很解气。
后面拿刀划开气管通气也有着粗中有细,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比死掉还痛苦。
黑人的戏份几乎没有,前面俄罗斯黑人(槽点太多)出来没几分钟就领便当,后面搭档黑人,没有丝毫可圈可点之处,人物塑造不如老爹,一枪穿三给我看乐了。
到这里的剧情就还好,后面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节奏。
一段打戏之前必定有歌曲部分,我穿越到印度剧了?
跟印度片的区别就是这些人不会打着打着就跳起舞来。
最后面在厂里铺设陷阱的时候我笑了,你是在拍小鬼当家吗还铺陷阱?
一个陷阱杀两个人那一梭子弹不也杀两个人吗?
意义是什么?
小鬼当家在屋子里设置陷阱是主角跟反派的实力不对等,你一个退休特工打几个npc还搞这种。
剧情不如007,打戏不如john wick 干净利落。
全片就贯彻一个nobody,前面五角大楼职员没权限,后面被抓了两个电话打过来放人。
啊?
你隔着给观众自己脑部呢?
浪费人生中的90分钟。
很久没看到这么扎实的动作片了,动作戏的质感比John Wick和飓风营救更进一步,没有过度依靠血浆、断肢来卖弄痛感,而是在肢体交接的瞬间和二次打击上下了功夫,让人从视觉、听觉和逻辑层面同时感受到力量感。
华彩片段是公车戏,到了结尾大战反倒有些退回到了常规动作片的套路。
而且没有了苦情戏,不为营救谁,不为复仇,纯粹的以暴制暴,女儿的小猫手链只是个借口,他需要逃离他本以为自己向往的平凡生活,他期待着一些意外的发生,让他有借口可以回到他属于的世界,所以最后在家中桌子底下发现手链时,没有任何懊悔,只是有些意外,因为找到手链从来都不是重点。
他可以轻松搞定公交车上这帮小混混,但那不够,他需要亲身感受疼痛,来唤醒在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中钝化的身体,对这帮人下手正合适,他们不是被生活逼迫走上行窃道路的小夫妻,他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释放天性。
面对俄罗斯黑帮时,他的反应不是苦恼,而是跃跃欲试,他早就过腻了cosplay中年loser的生活,厌烦了儿子鄙视的目光和二百五小舅子的夸夸其谈。
所以,在被不断警告别惹那个俄罗斯人时,他没有任何逃避的想法,反倒有些跃跃欲试,第一批人杀到家里,结束战斗后犹豫了一下,只是打理一下自己,根本没收拾遍地横尸就打开了地下室的门,让儿子重新认识他老子。
和公交车逻辑一样,是你们先动手的,你杀到我家,我就要杀到你的大本营,他当然可以不做的这么绝,但他不想给对方放手的选择,他做好了所有的铺垫,在与朱利安对峙时,也不断地在用话激对方,说的好像是冤冤相报何时了,选择权在你,我们可以一别两宽,相忘于江湖,但却又告诉朱利安你所有的钱都被我烧了,现在我们扯平,你可以整个容,找个离我远点的地方猫着,这事儿就算了了。
这是讲和吗,明晃晃的挑衅。
就这样,出门上车还担心对方不追出来呢。
看朱利安冲出门,才算放了心,开始把对方往工厂引。
这也是美国当下情绪的一种反应吧,很多人都有一股怨气要发泄,娱乐业自然会有人看到这个需求,你以为我是个中年loser,我就要让你长长见识。
飓风营救里连姆尼森女儿被绑,不得不出手。
John Wick,你杀了我相依为命的狗就要付出代价。
到了Nobody,主人公已经不想先承受任何损失再出手,而是引导你先动手,我再大杀四方,占理又解气。
从绑我女儿到杀我狗再到你来打我呀,使用大杀器的门槛越来越低,但道德制高点不能放,“我”永远都是被迫出手的,“我”身怀杀人技,但“我”是善良和正义的化身。
最后找补一句,类型片的关注重点应该在类型元素的完成度,而不是其他辅助元素,动作片的核心就是动作戏,文戏服务于类型要素,是应该给予较大宽容度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没必要拉到一块对比。
用冯巩的话说就是 “和潘长江比个大,和陈佩斯比美发,和帕瓦罗蒂比劈叉,和美国总统布什比说中国话。
” 都能赢,但没什么意思。
个人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或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搜索【浅尝】订阅我的播客
抛开美国人对暴力美学的恶趣味。
这部电影打斗动作桥段的确是精彩,将貌似普通人的主角打造的形象拽得不要不要的,让人看得酣畅淋漓。
这类电影核心套路就是先压后爆。
影片开头刻画主角日常平淡和无奈的生活,以诙谐性的态度演绎很到位,让广大观影小人物很有共鸣,很有代入感,随后就是主角炸裂式的反差猛,让每位观影者内心的原始破坏欲得到极大的释放,这就是影片的真正燃点。
还有就是英雄电影套路,制造超恶超牛叉的反派,再以压倒式平推恶人的方式,以及毁灭一切而又能风轻云淡的范儿,让观者内心的压抑得到充分释放。
这种套路就像先缩紧上臂,再爆发式出拳的感觉。
包括主角他爸,也是如此,反差猛,将弱与强的对比最突出地体现出来。
到这类电影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只是像烈酒一样的情绪诱发品,对于日常长期被日复一日平淡如水压抑的人群是个很好的发泄出口。
沙俄黑帮在米国悲催史系列,一会儿被丹泽尔·华盛顿暴打,一会儿被基努·里维斯海扁,现在换鲍勃·奥登科克,继续无限狂殴,干净利落,干就完了。PS:以为黑人小弟会有绝世神功,能大战几回合,没想到早早领便当了,确定不是二次褥嘿?
一个俗不可耐极其老套老套到掉渣且漏洞百出的故事。看他们火拼都毫无乐趣,主角随随便便就能杀死所有人对面再多人再花里胡哨都没用。枪战主角的慢镜头➕音乐,土到爆好吧!
不知所云,看不下去
我觉得这片比《疾速追杀》好看得多,又非常搞笑,是因为看的时候还是把他当成骚狗曼。
想看中年爽片的话建议直接找布鲁斯威利斯而不是这种低配版。开路虎的俄罗斯黑社会,真刻板啊。
我觉得他养老院的爹更带感呢
Nobody? Nobody Does It Better!……“第一幕中藏在冰箱里的枪到第三幕一定要响!”契科夫的叙事原理被来自一位俄罗斯的导演黑色幽默地还原成纯字面的意思且疑似迷影到了英雄本色的血洗枫林阁。吴宇森电影的藏枪用不着等到第三幕甚至都无需转场就可以响!却非叙事缺陷,实乃风格差异使然。急就速成对位着东方的高调华丽,伏笔回响服务于西方的趋实心理。不过由于本片收官高潮大戏急剧向东方热血豪情靠拢,再现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的影子,藏枪回响被淹没在一浪浪暴力美学之中,其戏剧功效其实并没有彰显出来。影片真正有趣的桥段反而是开场公车搏斗拉绳锁脖“需要停停止”、总是故事没讲完对方就先“睡着”了,以及养老院老头竟然比他那个造型像老白也的确演过毒师的儿子更狠!
john wick类型的片子。开头不错,后面俗到家了,厉害过头了,只是剪辑也不行,特别是工厂那一段。
这是混合了三种类型片的新尝试,平凡人暴力升级+退伍特种兵+冷战后遗症,画面风格有点像是现代版的“解放的姜哥”,弹壳横飞,血浆四溅的场面总是激动人心的~剧情梗概用一句话好了:退休隐居养老的前FBI清道夫压不住心中的野兽,一不小心把俄罗斯黑帮给平了~
简单,直接,粗暴,就是干。
很工整的外表普通人但其实开挂无敌猛的大爽片,慢动作枪战戏配上爵士乐倒也挺有意思的。
挺high的,经历中年危机男性的一次强力勃起,公交车那段能拍成连贯长镜头那就牛逼了。男主角身份和nobody大隐隐于市的对应也有意思
哈哈哈哈,这是什么?《小鬼当家6》么?老爹太好笑了,一帮60+大叔打来打去也太辛苦了8
太爽了,酣畅淋漓,真男人可以每天倒垃圾,但从不阳痿
题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塑造都够老套,但爽片就是这样,看得爽就行了。
打得真爽
本该夺目的精心设计的结尾杀戮全毁在了滥用的慢镜头上,更别提几乎全都是秒杀式的枪杀,仿佛影片爽感全都在公交车战那如诗般的「吸管入喉」时宣泄完了。
牛逼吹得好,全得看大导
年度第一爽片
3.5 公车上那段挺好,主角换成女的会没那么像网文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