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 “什么为什么?
““带着一只龙虾从拉萨开车去明岛灯塔,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我们将对龙虾做无害化处理。
”“啊,什么是无害化处理?
” 她不屑一顾的脸,突然紧张了起来,双手撑住了审讯室的双面玻璃,好像是像想起来某个下午,自己对男人的质问。
“为什么你非要去海里?
”“你知道你在海里尝试自杀了吗?
”那个男人是谁?
这大概不重要。
反正这个世界上没有有一个人是真正的个体,但是又全部都自以为是,赋予自己独特意义,或者是抄袭伪造了自己的独特意义。
当她继续上路,撞进了更多人的人生,每个人都在遇到自己的“偶然”,简直就像是一次次薛定谔盒子的打开,造出了多维宇宙:“只是出去几天的离家少年永远的留在了云南”,“意外怀孕的少女选择了不要杀人“,”不存在的灯塔在某些人眼里出现,但是他却不屑一顾“,”想去探望奶奶的年轻喇嘛接受了奶奶check out,check in去了下个旅店“,”骑白马的士兵等待未知的老师,直到他自己准备好了。
“所有人埋头于执念中,活在自己的人生,也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就继续在路上。
因为哪怕按下了esc键,恐怕也只能进入下个关卡。
不知道这一场2个小时的大梦,是否是模仿了唐卡。
展现了一些密语。
如果我可以做到,希望自己能清醒地、客观地、不害怕地,继续旅行。
得承认,看这种片子需要点耐受性,感到混乱、无趣、跳跃,想想你做梦的叙述,以及若去留意到每天无时无刻在你脑海中横冲直撞的庞杂念头,或许能看点别的味道出来。
——别信,我乱讲的其实我就冲着看窦靖童和宗萨钦哲仁波切去看看的。
走出影院的午后太阳有点刺眼,由于排片量太少,我不得不跑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看片。
一般人问我是否推荐,我想我不会推荐你看这样沉闷的片子。
讲不好的故事,散乱没有剧情跌宕的张力(不过文艺片大多如此),好像五颜六色的一团拼接物,让你力不从心还是妄想拼凑一个圆满的完整立意,徒劳地留下一些闪亮的碎片回荡脑海。
可是看完,却让我愈发回味这个片名——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英文名bipolar,联想到:躁郁,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信任怀疑,真假,贫富,生死,二元,极端。
迷失的心灵归所 · 家如果把此生就看做一次偶然的旅行,家在哪?
哪里是归处?
大叔问:小姑娘,你家在哪?
回家去吧。
窦问:你指的的家是什么,是出生的地方,我居住的房子,父母在的地方,还是什么?
每一个心灵渴求一个庇护,一个在世的归所,抵御着存在本质孤独这样的事实。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
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
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
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
无有代者。
独生独死,死亡和孤独从未躲藏自己,却是我们无法直视的真相。
死亡终会告诉你,散时,我们都是天涯里孤独的旅居者啊。
作为心理工作者,时常深刻感到,再近似的外部境况,却可能穿梭在完全迥然不同的内心世界,冰火两重天也可以发生在某人一天外人看似“没什么”的境遇之中。
这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之所以难以彼此理解的原因,那些即使朝夕相处在同在一个屋檐也可能隔着最遥远的距离。
而即便是,有些足够的幸运儿,在高度契合的关系中享受过最动人的融合,也无法避免分离和死亡的必然。
我们这些平凡的众生,沉沉浮浮,劳劳碌碌,在渴望和怀疑中,期望又失望着,努力打发以填补这一生的虚空。
你要什么?
——然后呢“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活得那么沮丧”窦靖童问假发店的老板(宗萨饰)为什么你自己不戴假发。
他说:我知道自己就是个秃子,我没必要骗自己。
宗萨问: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窦靖童:我就是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宗萨: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只是假装自己知道。
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假发,像不像我们对“秃顶”这一形象竭力粉饰的努力,甚至这一举措在人类社会中升华成了更加绚烂精致的伟业:修饰身形的时尚、整容、美妆,再到如何包装一个人形象的权威、名誉、各种头衔标签,可以任由所需,让自我得以充分陶醉其中。
于是,“幸运的人们”从镜子里得到了一个富足,满意的,令人羡慕的形象,但在那个挺好的“我”的身体里,却也迷失了另一个渴望天然呈现的真实之我。
就像电影抑郁的底色里所追问的,什么都不缺,但不知道为什么不快乐。
所有的存在方式都开始被质疑:工作,然后呢?
成功,然后呢?
活着,然后呢?
有的人彻底离弃了自我,他们盲目而自洽,变成了一个彻底麻木盲视的游魂。
有的人迷失了,他们以生病的状态被迫进入了混乱的原始森林,开启另一种内在旅程。
荣格在《未发现的自我》里写道:只要我们不是瞎子,只要我们还能有知觉,魔鬼、罪恶、极度的良心不安和难解的忧虑不安便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迷失的我去哪?
你只能自己上路抑郁的少年,迷失的朝圣之旅。
从酒店的玻璃展缸中全力解救“五彩神虾”,她一定要送它去明岛灯塔,好像一种自我救赎仪式,它的意义是那样的迫切,在他人眼里则是“荒诞而任性”的现代小孩。
坎坷的旅途,发现这个独一无二般有神明祝福般的神虾不过是个被人为着色的普通虾时,愤怒和失落后,一层伪装的躯壳卸下了。
“救赎行动”的龙虾经历身份真相风波和”死而复生”的劫难,明岛灯塔成为一个更坚定的向往和指引。
然而,在抵达那个平平无奇的海岛港口后,人们说并不存在灯塔,只有一个疯子曾说自己见过。
少年执着地找到这个老头。
最后在一具点燃的尸体篝火中,作为音乐人的少年拿起了吉他,“神虾”从桶里自己解脱了出去。
影片结束。
灯塔真的有吗?
岸边的渔民们说根本没有。
我想,是有的,只是它不是一个实体的外在建筑。
疯子老爷爷究竟看到过的灯塔是什么,影片里只隐含了老人对儿子死亡的态度。
也许死亡这个人类的命运尽头,就是每场偶然旅行的归处,清醒这一点,内心的灯塔让你活着,即使旁人眼里像个疯子,又怎样。
End
又及:以前很喜欢读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著作,这次在电影里看到他惊世骇俗异装style的假发店老板形象内心还是有点震惊的Σ(っ °Д °;)っ。
like this ⬇
假发店老板的形象,想到他曾这样说过为自觉故,愿有勇气摘下所有面具;为利他故,愿不畏惧戴上所有面具。
真如是者。
(个人公众号:迷路之旅)
这部风格化的电影注定挑观众,但也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极具探索性的作者表达,值得一些肯定。
现实与梦境交织出人格、精神的错乱状态,人似龙虾,起点即是终点,“死亡”似是解脱,在旅途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快乐”。
窦靖童演出了“她”身上的困境,结尾响起音乐,那一刻好像她就是角色本人,音乐中舞动身体的她眼神笃定,那是看透世界、怀疑人生过后的乐观与坚强,人物仿佛在此刻获得新生,充满力量。
扑面而来的黑白画面,一句句简单且朴实的台词,带领着我走入了女主(同样也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心中。
我明白,很多观影者到最后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还不知道女主和女主身边的男生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那个男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扭曲部分,总想着要脱离笼子的束缚,却怎么也出不来,即使物质生活已经无忧无虑,可精神上却始终没有寄托,始终从这个苦转向另一个苦。
到最后,也许我们才发现,最终能使我们走向真正的“乐园”的就是找回我们最初的模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里面反复强调的几句话(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你只需要去看着它(你的心),如果你的念头丢了,就让它再回来,继续看着它。
挺胸、摆臂不要低头,看着太阳当你失去你的心回来当你回来你在此刻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只要你能观察你的心,试着去管管它,时间久了你就会越来越强大,不会再空虚无助,因为你心里的那个男生(同样也是电影里的男生)就和你本来的模样无二无别了!
最后,想把一位老师的话送给观看了这部了不起的影片的朋友们:文殊师利菩萨因为他的心意天真无邪,远离对“我”和“我所”的造作,所以他永远快乐、自由。
请像文殊菩萨一样,保持单纯,永远不要长大!
对于这部卓越的影片,我所想和大家分享的观后感当然不止这些,但是以上是这部影片最最最重要的核心主题也是大家提升自己的捷径——观察心,找回心——永远单纯。
愿看到此文章的人都能每天开心,身心自在,健康安乐!
通宵后,回到家放下东西 吃了顿早餐还坚持着跑了出去一个人坐在影厅里看完了这部电影。
(想说排片真的好少。。
唉算了想象之中T T 电影一开始 仿佛就像进入了梦境,像是梦与现实的来回切换 一个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气有轻生念头 却又相信虾相信了神 想带着去明洞灯塔的她 中途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好像有的能理解他 有的却只执己见 到最后遇到了说根本没有灯塔的老人 。
其实看到4/2之二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另一个人真的是朋友吗 。
越往下看越怀疑 应该是另一个人格吧 两个人格在互相的撕扯 甚至脑袋里想法也在互相努力试图说服对方 其实后来也还是没弄清楚 这个(外表男性?
)的人格存在 是只是在表达理念 想法的冲撞 还是说了点别的 性别障碍?
跨性别?
我这个脑子还不足以两个小时让我弄清楚哈哈哈,还准备接下来再二刷三刷几回吧 说完这个跟剧情有关的,作为童童的粉丝我就要开始抒发彩虹屁了!!!
一个人得好处就是可以放肆的花痴尖叫 哈哈哈哈 当1:1的童童面对镜头看着观众时 简直就是女友视角啊!!!
哈哈哈在电影里面的一些小动作 还有被吓到的一些反应真的都又可爱又搞笑 童童真的有一种自带氛围感的气质 所以请求余生多多拍电影吧!!
顺便还能多为电影写很多歌了:)
隐喻分析部分:龙虾身上的色彩是他人画的,主角身上的光芒也是他人给的,从主角的黑白视角看去,身上所谓的光彩是不存在的——这是电影的核心隐喻。
第二个隐喻是色彩隐喻——世界黑白➡️失去自我;随着救赎之路的展开,世界逐渐有了颜色——佛额头的金色、褪去龙虾壳的颜色反而让自己获得了颜色、最终放归大海终于恢复了色彩。
第三大隐喻(象征)是旅途,这部分见仁见智:放出老虎、动物➡️放出心中猛虎、开始迈出步伐;旅馆与假发匠➡️丢掉身份、简化自己;修车➡️走进他人的生活;虾死时的小镇➡️他人的目光与自我为何“被杀死”同行女孩➡️爱与同伴;不存在的灯塔与知道灯塔的老人➡️心中的真与少数的同路人。
我为什么推崇:给五星稍高,但是我想说整部影片最精彩的在于1⃣️整体性:即便到最后结局也没有打破电影整体的朦胧气质。
2⃣️主动探讨心理问题,以及用画面描述心理问题的场景。
3⃣️先锋艺术需要有人尝试。
4⃣️窦靖童的音乐感真的太好了。
记《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就很期待把里面的歌的音源通通放出来窦靖童好美 她是这次的音乐总监嘿 七月与安生的那首it’s not a crime 爱了好久 二在观影过程中 无数次想control z 或者control x这么纠结了三四次 才肯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我很就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这一次又是自己一个人三我最喜欢的大概是假发老头👴和央吉假发老头说 我是个秃子 我不需要戴假发欺骗自己央吉是我自己猜测的她代表着离开和自由 电影里说 孩子并不是追随父母的 她有自己的事要做央吉在家里墙上有她的寻人启事 可除了寻人启事 也没什么了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放到海海人生里来讲 也是必然的一次 无数次旅行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好也罢 懒也罢 强词夺理也罢最起码 我在看的时候 跟着音乐 跟着画面 开心的笑过最起码 这将近一个月的曲折好像得到了一丝丝共情四其实 这世上本没有可以渡过的河能过去的 都是自己想渡的
(都是我个人理解,这也是这一艺术形式的意义,每个观者的理解是有可能不同于主创的动机的)这是一部绝佳的电影,两位绝不算年长的演员在这部故事里通过表演诠释了对若干生命中重大问题的理解,而且是相当准确的。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隐喻和明喻,叙述技术是极好的。
影片开始,女孩前往西藏,实际上是为了寻找人死后的归宿,但可惜寻而不得;借着“神虾”(实际上指代男孩),女孩去寻找它的家乡,实际上是为了寻找“重生”的方法。
这是影片众多主题中一个非常鲜明、又着重彩的中心——探讨生死。
男孩对女孩说,“你别骗自己了”。
是啊,不要再幻想自己多伟大,更不要幻想着肉身成道这种夸大自我修行的谎言。
人不过是充满局限性的人,每个人都一样,如果不是借着向罪“死”,向“义”生,哪来的重生?!
影片的又一个主题是借着女孩在路上遇到的装扮“神明”的那个女人的话表达出来的,“人出生,不是为了追随父母”,女孩后来是理解了的,“为了更重要的事情”。
这段情节很关键,当人认清了生死问题以后,最关键的就是寻找真理。
若是没有真理的启示,家庭、爱情、肉体就全都是我们的桎梏。
而我们该做的就是挣脱那些束缚,寻找超越生死、具有超验性的真理。
这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并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我们自己。
我相信这是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或者至少是想表达的一部分,我也相信窦靖童、贺开朗是为了这样的缘故才如此感恩这部影片。
贺开朗感谢这部影片,给了他发现自我正在迷失的机会。
我们都是寻道的羔羊,常常迷失。
可对于好牧人而言,他愿意为了那一只走失的羊搁下九十九只羊。
我们为此寻找真理,因为真理使人自由,因为从真理而来的平安使我们得安慰。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9.0/10.0)
人類的各種痛苦,乃至應急反應。
影片裡賣假髮的商人似乎是大名鼎鼎的不丹活佛宗薩江揚。
可能為了避免宗教過審全程沒有提及。
怎麼說……這種電影國內不會有市場;整體評分8.9吧。
分析一下:女孩子似乎人格分裂過,作為男性性格的“以後呢”質問;和作為安全性格的女性的不斷勸阻;最終,困在了衝突的房子裡,要結束以後呢的自我質問,就得殺死內心的男子質問。
女孩子自殺未遂,而且心中的幻象應急反應頻發 蝦,只是一隻普通的蝦,但是歷經波折被染色後,賦予了神話意義。
燈塔呢?
是啊,誰又見過照射內心黑暗的燈塔,只有極少數人吧;漫長的黑夜裡,和內心的上帝對話,是多麼……的感覺。
人一出生,實現合一是很難的 很難很難的:估計宗薩也沒有。
很多寓意太過晦澀,到底汽車還是馬匹,到底是幻想還是真實?
真實又是什麼?
這是一部心理學電影,充滿了宗教的元素。
有一个问题是:上影院或者剧场,你想看的是别人的故事,还是想透过这些投射看到自己?
如果你把“认识自己”视为人生重大的功课,那么你真应该去看看这部叫《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的电影。
电影里有句台词: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活的这么沮丧?
你什么都不缺,应该过得很快乐才对。
没有了战争、饥饿、贫穷,甚至连种族偏见和性向的禁忌也在消失,我们这代人被推到一个处境:失去了用于自保的外在借口,于是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寻找答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只困在鱼缸里的龙虾,渴望回家,渴望寻找到引路的灯塔。
她(窦靖童饰演)代表的是一些受困却勇敢前行的灵魂——他们完全敞开内心深处的执迷、破碎和黑暗。
因为这样的裸露必然带来疼痛,所以勇敢才是那么稀少却重要的品质。
电影里使用了大量的比喻。
比如说,神秘的五彩神虾被擦去外壳上的染色,还原成平常无奇龙虾的样貌。
它其实是在说,我们都应该卸下身上的面具和盔甲,做回真实的自己。
哪怕那个真实的自己不够好,我们也要去接受。
这些年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人生无法跳过任何功课,也没有捷径。
不逃开,诚实勇敢的面对是让自己进步最快的方法。
更大的勇气,不是跌倒后假装不疼。
而是你要求自己直视那个破烂的伤口,深挖它,清洁它,最后它才能被修复。
执迷与无执,破碎与完整,黑暗与光明,也许我们要得到后者必须先在前者上吃够苦头。
又也许前者和后者本就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包装极丑但里面很美的礼物。
她走了一大圈抵达明岛灯塔,才知道那里并没有物理上真实存在的灯塔。
缘起于一场毫无计划的相遇,这的确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但人生其实没有任何遇见是偶然的,也没有什么经历是白费的。
她在一路上遇到了多次开示,也许她就是为了要遇见这些开示才有了最初和龙虾的遇见。
这些开示是:一项突如其来的困难;一位智者(宗萨仁波切饰演)的嬉皮;一名流浪者(央吉玛饰演)对家的定义;一个老人(田壮壮饰演)对死亡和一个少女对新生的态度,还有自然界的风雪和彩虹。
你收到这些开示了吗?
她在电影尾声说出一句藏地格言:当弟子准备好了,老师自然会出现。
是的,我们只能接受我们能负载的信息。
除非我们进化成更好的人,否则有些通道是不会向我们打开的。
真正的明灯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启。
看完明白了不能跟着别人评论走,很喜欢,所以偏要打五星。简直中国的穿越大吉岭,不同生活形态的碰撞,荒诞无序的虚实结合,反而平实地讲好了一个“朝圣”或“自我救赎”的故事。视听都有多处惊艳,节奏也很棒!
三星半
仁波切那段灵光照到天灵盖了。这部电影我谈不上喜欢,但佩服。它没有穿过我,而是路过我,还给我开了罚单。好吧,等再长大点。
氛围感很强,出乎意料之外的公路片,新人导演很敢拍
#IFFR2021#要是MV再拍长点可能能忍住不打一星…中国的年轻导演们,你们什么时候能学会让手下的角色说人话啊?就算做不到,可不可以不抄坂元裕二台词啊?很难吗?隐喻和摄影手法应该为搭建骨架服务,而不是指挥角色像无头苍蝇一样行动。就算是片子里最核心的inner struggle也是以一种极不真诚、流于表面的方式处理,拍这么一部架空藏地题材跟《摆渡人》有什么区别??ps映后谈看得也很火大,感觉导演真的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仿佛回到论文答辩现场,这么拍片真的不行,我很讨厌。
映后主持人:看电影节的新片就像开盲盒……高情商。SIFF05
绝了。音乐和画面都太美了。而且很有佛教智慧。大爱。随便截一屏幕都是电脑背景。
李孟桥处女长片。放飞自我,用力过猛。《听见她说》的《失眠人的梦》成了脱缰野马。
昨天去看的,接近二个小时的电影。一般般吧,不是很好。打一星的主要原因是,私心观感,这部电影看完感觉故弄玄虚,而且太消极。电影的背景环境还可以,但有点太黑白效果了,私心观感黑白效果看着挺烦感。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最近一个月,看了很多的海鲜自助小视频,所以观影中在想的是,这龙虾产地是哪地的?回想起UP主的“小青龙自由”,“帝王蟹自由”。 人的想法千奇百怪,虽然可以短暂的回忆电影中的行程中,一些人和主角的对话,私心观感,太类同。电影的整体观感,就是一种看了的状态,下次再遇到这类电影,私心观感,肯定是要回避的。
“特权阶层”的自我冲浪和意淫,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和旅行都没什么关系,那是一个你接触不到的小圈子,不错的MV也可以拖长为电影了。说实话从拉萨住进五星级酒店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这部片子其实应该叫《一个太闲富二代和她的明星朋友门的奇幻MV》
那我走。。
音乐很不错,胆子挺大的。但是故事真是可能不会好好讲,所以才没有好好讲。
“现在的孩子就是幸福,想干什么干什么”整部电影像美丽脆弱抽离的MV,这句话点到了我的心。在长一辈看来,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幸福,也很多选择。但其实有没有选择,拥有什么都是别人看到的,问自己的心看到了什么,总是有迷茫和困惑。但我坚定地觉得生活有其答案,不用着急。
火车上那一段挺梦幻的 行驶的火车像是移动房子
有这钱和工夫去干点啥不好
不知道看了些什么。。但我知道我不看就会一直想所以还是看了就是说😅
送虾回家,一路上遇见了许多被困在原地的人。西藏那么大,像宇宙一样,人被一种暗能量禁锢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人们很难理解这种禁锢会让人多绝望,这种绝望,类似“阳光普照”里跳楼的哥哥。
和预期差距太大了…导演还是没有ready从短片转到feature,过于猎奇 追求视觉效果,拍成了超长版mv… 映后Q&A里导演的回答简直不像是她本人拍的…没有想清楚要拍什么 说不清龙虾的寓意(说只是个random choice???) 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西藏选址(说西藏很不熟悉 很mysterious???) 窦靖童演技真的也是炸裂的尴尬…只有唱歌的时候最自然。anyways,看到生气,这么好的资源 很浪费。
咱拍电影能不能踏实一点?这拍得也太碎了,每场戏不超过两分钟。
其实过六分接近七分,怎么也是有的。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因为人民痛恨无趣的小资产阶级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