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强
Crescendo,交响狂人(台),狂人交响曲
导演:德罗尔·扎哈维
主演:丹尼尔·顿斯科伊,戈兹·奥托,毕碧安娜·贝格,彼得·西蒙尼舍克,Sabrina Amali,麦赫迪·麦斯卡尔,希萨姆·奥马里,Eyan Pinkovitch,玛雅·戈尔金,Uri Elkayam,Karin Marko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知名德国指挥家爱德华(彼得·西蒙尼舍克 Peter Simonischek 饰)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组建一个横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青年交响乐团。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这些来自以色列和阿拉伯的音乐家们,在战争和恐怖攻击的阴影下长大,由于自己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很难共同完成一场交响乐演出。 乐团很..详细 >
慷他人之慨自我感动没必要兴师动众拍电影哈
飞机上看的电影。巴以间的血海深仇哪里是一个NGO团建项目就能化解的。可笑的是,项目眼瞅着失败了,项目发起人拎起包开着敞篷跑车去推动下一个慈善项目了。
唉 犹太人,纳粹,巴勒斯坦人,倒霉的总是老百姓
Interesting topic on top of a symphony orchestra. Music may not be the highlight, but some of the performances are still good.
给4.5
6.6
选你所爱
这世界永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而唯有音乐可以消弭争端,即时只是暂时的内心平静啊。去收藏了Crescendo的原声歌单,反复听Symphony No.9~PS:没有看简介,以为时简单的音乐故事,结果发现人物情节过于激烈,不适合吃饭时观赏。。。七夕快乐~
影20450:一次依托音乐的理想实验
依稀想起以前参加过的workcamp和别的一些ngo,stiftung的活动,但是没有这么"作妖"的"指挥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是电影似乎充满了导言的莫名自信。不过惊叹于德国人的自省,"我"必须去以色列的觉悟。不仅仅是电影里面,生活中也能察觉到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复杂情感,一不小心矫枉过正。
音乐无国界,但是想凭一场巴以音乐家合作的慈善晚会就想消除巴以问题,以及大屠杀幸存者和犹太人的矛盾,确实有点太过于单纯,果然最后是弄巧成拙,死去的那个音乐家反倒增加了双方矛盾。但从年轻的一代身上看出有些东西确实在悄悄的改变。顺便吐槽一句,女主戾气不是一般的重,看着好反感
女主太尬了。结尾稍微稍微有点儿快了,音乐好听,题材非常好,比较深刻的电影。
虽然故事本身和主要人物的设定稍微有点刻意,但音乐真的是一种无国界的东西,坐在大屏幕前听《四季·冬1》,实在是特别享受。可惜,音乐再治愈,也无法消弭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刻在骨子里的千年的仇恨,只能给大家片刻的幻觉。这和电影里也讨论到的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仇恨level完全不同,是N次方级别的。从音乐开始,以音乐结束,喜欢音乐的朋友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试图用音乐和解种族之争,无奈说服力太弱。电影里的音乐感染力更强。
有些冲突是根深蒂固,无法分辨是非,电影结尾大家一起演奏时也隔着玻璃的,虽然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但就有那么一点隔阂是很难抹去的
慈善机构果然不可信,噱头至上一出事就跑。最最最应该吐槽的是,女主肩膀和手臂肌肉那么僵硬能拉琴才有鬼叻!
三星半吧,故事流畅,观感不错,但是解决有点突兀,不知想表达什么。
绝望的现实之中仍然有一线光亮
3.5
我愿意为电影的主题和最后的《波莱罗舞曲》给到5星。为了音乐他们聚在一起,但演奏还未完成,生命却已消逝。对战争的恐惧和对种族的愤怒完全扎根在心的深处,也许这是世界上最难消除的东西,也许有人相信音乐可以,于是我们来做实验吧。一面玻璃墙犹如边境线把他们分隔两地,但相同的意愿被音乐所连结,未来不知道,至少他们活在了当下的和谐之中。电影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它制片是德国,电影里的指挥家还是纳粹之子,而成员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犹太人,这就很微妙了。还有那个负责人,嘴上滔滔不绝说着大爱,其实是一个钻空子捞钱的坏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