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到了大使馆,他们就安全了,听到秘书打电话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有秘书是尊严殖民地的抓牙,到机场没有让他们从正门进的时候就感觉大使也是,不得不感叹,幸好女主是空姐认识机长,机长愿意为她弄2个位置,愿意打开机门接她进来,即使被取消飞行许可还是起飞来救了他们,或者一个普通人怎么办?
个人感觉结局有紧张感外,前面都比较平淡,同作为女性,很佩服女主,因为爱情那样义无反顾的进去尊严殖民地,去找男主,真的是因为爱情。
同样作为男主,感觉反而没有女主角出彩。
完全不敢想象,军方竟然建了那么一个地方来当人体实验。
这次德国影展只提前买了一场票,还是因为艾玛沃森。
这个从哈利波特里走出来的小姑娘跟我们一起长大了。
悄悄截图一个广告狗指南的朋友圈
电影片名《尊严殖民地》。
没有提前查故事梗概就买票,这就是电影明星的魅力。
开场音乐有点忧伤,“你走了之后我就没有阳光……”,现在想想,也是男主人公的真实写照。
艾玛沃森,一个漂亮空姐,飞完航班抵达智利圣地亚哥之后看到了正在广场集会抗议的情人,于是立刻要求脱离组织,投奔情人怀抱。
男主演丹尼尔布鲁赫的代表作是《再见列宁》,《无耻混蛋》,三太郎说《美国队长3》他演反派,呃,完全忘了。
不知漫威在电影界作威作福的日子还能有多久?
豆瓣简介说他俩是夫妇。
应该不是。
艾玛沃森的其他空姐同事还提醒她,别让那哥们儿轻易得手,谁知俩人一见面就用舌头狂甩对方嘴唇。
明显是一对烈火情人。
进家门的时候艾玛还说要是发现有其他女人,就cut your balls off.影院字幕翻译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自我阉割的语言真是缺乏魅力。
艾玛跟丹尼尔缠绵了没几天,突然得知智利政变。
大街上都在抓人,丹尼尔这货太革命了,都大规模抓人了,还偷拍照片,结果被武装力量押走,被革命叛徒指认,关进了尊严殖民地。
艾玛沃森去求丹尼尔的革命伙伴,大家爱莫能助。
对爱情的激情驱使她自愿投入了集中营,啊,殖民地。
两人经历了各种集中营式的折磨……(脑补不了的,还是得看片。
)前半部分还有点嫌艾玛沃森zuo,干嘛爱上一个搞政治的人,傻了吧。
(前方剧透)没想到逐渐被两人的命运紧紧抓住了。
两人好容易死里逃生,跑到了德国大使馆。
大使馆立刻帮他们补办了护照,但是当天不能走,因为飞机满员了。
这难不倒空姐,艾玛沃森打电话给她的机长求助,得到肯定。
于是大使馆送他们去机场。
你以为终于两人得救了。
那就不是类型片了,类型片要玩翻转的。
但真没想到翻转的是大使馆馆长,居然跟尊严殖民地的大魔头狼狈为奸,联系了大魔头准备把他们遣返回去。
两人死里逃生上了飞机。
被机场控制台要求停飞……现场交流环节忍不住第一个举手提问,德国大使馆作恶的设定,是真的么?
大使馆没有找你们麻烦么?
导演说上世纪70年代,德国大使馆确实做过这种事。
不过他们没找我们麻烦。
恰恰相反,德国总理还陪同我们一起参加了首映推广,电影还在欧盟影展,智利放映。
敢于直面前人的错误,其实也不难,比掩盖简单。
中学课本里不就学了,防民之后,甚于防川……这故事改编于1974年皮诺切特政变时期的真实事件。
大魔头是从德国搞邪教组织出了事跑到智利的,带了一帮信徒。
真实历史上,大魔头的名字就是保罗谢弗,想想演员恩奎斯特的状态,仍然不寒而栗。
恩奎斯特本人就是孤儿院长大的,气质忧郁,从此见到他照片都惧怕三分。
当艾玛沃森进入尊严殖民地的时候,要对领导做常规忏悔。
保罗谢弗当时没有侵犯她,于是我推测他可能娈童……影片进展中也揭示了这一点。
保罗谢弗的一大爱好就是男童合唱团。
这些小朋友都是从德国骗来的。
保罗谢弗告诉民众,比利时有一场音乐会,请一批小男孩去参加,骗这些小男孩带着护照,直接拐到了智利。
从此小男孩再也没有回到家。
尊严殖民地存在了几十年,跟当时的智利政府达成无耻勾当,保罗谢弗帮政府买武器装备,换来政府维护他一大片自给自足,电网围栏的殖民地。
作为当红演员的艾玛沃森在女性权利问题上持续发声。
这部电影的主题,对历史的反思可能也是她参与项目的重要原因。
开拍前她跟导演一起去智利,当地采访了尊严殖民地的幸存者,直到现在,一些老人还对外来者充满敌意,觉得外人侵犯了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在看电影的时候,忘记了剧作结构,忘记了摄影机的运动,导演的设计,全心卷入主人公紧张逃亡的命运里,是幸福的。
也有朋友说,他们逃离的太容易了。
也许导演的重点不在这里。
同是逃亡片,本片比《肖申克的救赎》更让我紧张不安。
因为这是活生生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降临在任何一个有一点理想的普通人身上。
一个人被自己的国家出卖,毛骨悚然。
PS 想看的,A站B站都有。
智利政变时期,有一个秘密基地,那里是残存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
纳粹余孽在那里创建邪教信仰,实行独裁统治,对所有人的控制残害程度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百名囚犯被审讯,杀害或埋于地下。
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仅有五名囚犯成功脱逃。
那个地方,叫尊严殖民地。
不过,这是个爱情片。
处境有多残酷,爱情就有多纯粹。
最喜欢的镜头是在刚开始——清晨,她穿着他的宽松白衬衣,光脚走到厨房门口,看到他的背影,认真地做着早餐,光身系着围裙...偷偷拿起相机一阵咔嚓,被他发现后追逐嬉闹到床上...被他抓拍到的那个吻,她藏在十字架的吊坠里,带进了殖民地。
首先《尊严殖民地》和《逃离德黑兰》都是#逃生类型的电影但是个人更喜欢评分略低的《尊》#《尊》更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压迫感和迫切逃生的欲望,并且保持到了影片的末尾。
#然而《逃》过分突显了男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在真实事件与之有差异时,令得《逃》更倾向于英雄片,而且压迫感不足,组建计划时的bgm让我感觉在看《宿醉》,太过于美式。
# YOU FAIL, YOU DIE.
正义在权益下显得微不足道 罪恶在上帝纯洁的笼罩下肆意妄为在所谓的“尊严”殖民地里没有人性只有皮鞭和巴掌“男人和女人分开 父母和孩子分开 这样人们不会有爱 也就不会反抗”所有人都从一开始的挣扎慢慢变得麻木 变得甘愿忍受屈辱“尊严”二字赫然立在周围布满电网的铁门上 显得多么荒谬可笑而又有多少人在这里度过自己的童年 自己的青春 自己的一生……唯有坚定的爱做支撑 希望做武器才能够打破桎梏 冲出牢笼 当这一切变成奢求 我们能做的只有时刻怀揣着它
影评•尊严殖民地主演艾玛•沃森个人推荐指数四星。
第一次写影评,写的不好请多多指正。
首先我的承认我的不足,对于艾玛的电影我看的实在是太少了。
除了哈利波特外,我只看过她的壁花少年。
这部电影把故事背景放在了二战的智利,故事主角是德国人。
一个积极参加政协运动的文艺青年因为运动失败,被送往智利的一个与世隔绝异教组织的地方,他的女朋友勇敢前去解救男友的故事。
看到那个铁丝网的镜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奥斯维辛的监狱,想象的是纳粹党虐待犹太人的事情。
因为两者同样是与世隔绝,同样是二战的背景,同样是德国人。
里面最后活着出去的人都心怀愧疚,为什么自己最终活下来了,和自己呆在一起的人许多死在了那里,有时侯就是因为一碗水,一句话,一个秘密。
在这部电影中,女配角因为女主角的一句话她的男朋友是迪特,这个女配角被一群男人殴打成重伤,男女主角活下去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了的地下隧道的秘密。
最终女主角能够逃出智利,也会永远的愧疚最终怂恿孕妇和自己一起逃出的行为,反而害死了她。
电影里面关于性的部分都是暗示的,第一个镜头是舍费尔第一次单独询问艾玛的时候,艾玛脱掉了里面的衣服。
第二个镜头是费舍尔走进了儿童的浴室。
镜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可以自己脑补这些镜头之后会发生的事。
有的菲舍尔可以随意和这个王国里的女人发生关系,他还有着特殊的癖好,恋童癖。
关于信仰亦或是宗教的问题。
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邪教?
我觉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有人说邪教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
宗教是及时行善。
可是我就想问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的伊斯兰教我就不多说他们清除异教徒的圣战,曾经的历史上也有基督教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实际上一帮人趁火打劫。
佛教在缅甸也发生过大规模的屠杀事件。
电影中的这个教没有反政府,拥护总统,在政府的庇护下成长,在智利这个国家来看,也许这不是个邪教。
最后说一句,艾玛的演技越来越好了。
(其实是字数太多短评写不下才来效颦影评,然而我的水平这根本算不上影评,伪影评都算不上。
)以前看电影总期待“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模式,可现实从来不是迪士尼。
看完《权力游戏》后,慢慢适应了这种调调,就算是影视作品——人类可以寄托精神情感暂时聊以慰藉假装自己活在乌托邦的途径之——也有硬生生把和平面具撕裂展露残酷的一天。
Nothing change in Chile,比悲剧还要残酷的现实。
太沉重,个人觉得已经不能抽离剧情事件来肆意评论这部电影是好是坏。
终于体味到什么叫不能让历史重演!
33年判太轻!
当年那些勾结者们、那些真正玷污人性的罪犯们,真是捡了上帝打盹儿的漏洞!
“Nothing change in Chile”,多么无奈。
个人觉得艺术对历史的纪念、缅怀总真诚于政治。
我以为这部电影至少TOP20,无论是剧情节奏还是演员演技简直可以甩《他是龙》好几条百街,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它却排在后面,意外啊。
多深的爱才能使得深入虎穴去找男友;多坚强才能忍受集中营版的苦和难;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艾玛·沃特森演出了一个可敬可爱可怜的女神,但愿男人不要冒险置家人于险境。
据说电影上映之后差评如潮,指责影片是在当年的受害者伤口上撒盐,但是历史不应该被揭露、不应该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唾弃吗。
影片揭露了那个反乌托邦式的团体背后的残酷,指出了现实的阴暗与卑劣,还好他们终究是逃了出来,为他们的胆色与勇敢喝彩。
the ugliness of human being and the courage from love, the us-backed military regime ,the sin of us.如果没有那些执着的人,这个世界将有多少罪行将被彻底掩埋在时间的沙尘之下。
但可悲的是,即使真相被揭露,我们有时也只能对那些罪大恶极之人施以道义上的谴责,而无法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审判。
1973年智利政变,德国夫妇丹尼尔被独裁者皮诺切特的秘密警察绑架,莉娜跟踪他们到一个封闭社区Colonia Dignidad,智利军政府将那里作为刑讯和秘密人体试验的基地,由前纳粹分子保罗·费舍尔统领,莉娜假意加入他们,以伺机救出丹尼尔。
逃离慕尼黑的既视感和金凯瑞追飞机的结尾尽管节奏紧张但还是映射着手法老套的结局,但是很尊重历史的说,为自由而奋斗的人,总要在生和死之间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来自本能的求生欲和个人价值观的完整体现。
1.二手电影只是说我之前看过一遍,而没记住,结果当成新电影又看了一遍。
2.可能非常特别,与电影无关,晚上口无遮拦得罪了好友。
后面会如何,不知道,随缘吧。
3.说说电影,女主喜欢,男主演的不错。
看这个电影是因为对皮诺切特的历史感兴趣,想找部电影感受一下当时的直观体验。
结果,只是一个背景。
与此电影基本无关。
电影拍的还是可以的,虽然有点理想化,未必真实。
但氛围算是有吧。
4.皮诺切特,电影只是戏剧化了一点,现实未必不精彩。
拍不出来罢了。
5.纪念这个年近半百仍是少年不令人满意但也无所谓的中年吧。
本片与《逃离德黑兰》有相似之处,也是在飞机上脱离,这种观影感刺激无可挑剔。
论政治改革的恐怖,一旦政府被邪恶势力所占领整个个国家只会走向更加堕落的面貌。
不知是否剧情需要还是还原真实事件八岁就被困在这殖民地的于瑟尔差一步之遥就能逃出来的悲剧,是本片最为苦涩的部分。
也许塑造这剧情,两人就这么逃出去就显得太过简单且不真实了吧~故事简单说下,主角艾玛女神扮演一名空姐莱娜与丹尼尔在智利亲密~智利政变丹尼尔被当地警察抓去一个名叫尊严殖民地的地方,莱娜深入虎穴与丹尼尔见面,经过重重折磨后逃出来,最后在飞机上多得机长的援助终于逃出这地狱般的国家~
#TIFF2015# 德国版的逃离德黑兰,我特么买了首映门票各种手段心计坐前排你告诉我艾玛沃森人在洛杉矶,你个没有代表作演技小学生的英国范冰冰,我马上哭晕在厕所给你看! Q&A时请了当年受害者来做影片顾问,真是满凝重的。
我想起很多来自巴西的德国裔朋友。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含)了,聚居在一个城镇,只会说葡语,但他们几乎从不跨国通婚,也都说不清爷爷辈以上的事。也都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血和泪。有个荷兰小朋友告诉我,阿根廷和巴西是世界上纳粹移民最多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个台湾朋友,住在圣保罗的日本人聚居地。
我好方
最后半个小时精彩,前一个多小时有点闷
一开始他们的爱情美的让人想哭,而后画风突变,在极端权利和利益勾结下,没有人可以是自由的。当时那些照片值得吗?用命去换?也许之后会销声匿迹,但他们仍然做到了,幸运地。
商业。主要为了了解尊严殖民地才看的
整部电影都弥漫着很紧张的气氛,关键时刻主角又是一定会开挂,让人觉得虎口逃生地太容易,就电影来说我真的没法打高分,不过这是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现实题材电影,素材和精神层面以及事实的存在都是没得挑的。值得一看!
"死亡天使" Josef Mengele曾藏身於智利,在由前纳粹成员Paul Schäfer建立的德式小农庄” Colonia Dignidad”, 那里以宗教慈善为号召,实则进行思想管控,同时配合独裁的智利总统Augusto Pinochet研发武器和测试毒气。
有点变态,不过没什么意思
浪费一个真实题材,如果没有艾玛沃森是不会看的。同类有《逃离德黑兰》,再类型化的有《勇闯夺命岛》,哪怕是《湄公河行动》。怎么讲这就是导演不是那么讲故事的缺陷,被真实事件束缚之后太顺了,全片没有丝毫为主角担心之处,而汉斯是装傻,机智的艾玛也无人看管,想干嘛就干嘛,殖民地的环境也不出奇
节奏超赞...每一个高潮的地方简直扣人心弦--为男女主角紧张_(:з」∠)_是一个凄惨但却又真实的一个片子,虽然说不乏戏剧化的部分,但是还是想给末尾的机长点赞...但是官官相护的事情...心塞
屈臣氏小姐目前为止最好的演技。
浪费题材系列
太可怕了EW粉现在已经开始吹演技了各位都是认真的吗… 就不能踏踏实实的夸她美若天仙吗我还能陪你们花痴一下。
看完不禁要大骂一句艹! 原本抱着男女主忍辱负重,找寻机会逃脱并打击恶势力畅快人心的心态来看的,结果全被这对傻逼货搅和了,各种状况百出不停作死居然还能逃得出去?真瞎了狗眼了。而且导演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把很多细节忽略掉了,看的跟便秘一样
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内容,电影的叙事转折都比较生硬。明明是德国人,却说英语,别扭。
感觉还不够刺激
又是一出人间惨剧,丑陋的历史一再挑战人性的底线。
智利版argo 这种很容易看的很紧张。。emma童颜❤️
一般般吧,至少情节比那啥逃离德黑兰要紧张~艾玛全程一副正义泯然,舍我其谁的神色,实在是很出戏。有些人还在说她演技有进步,这说明她演技是有多烂。我们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是悲哀,也有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