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我快窒息了,灵灵好典的底层女,什么都不会所以做这种软色情工作,家里人只当她血包问拿钱,从小缺钱缺爱。
我觉得灵灵很有做大佬的气质,但是女人失权的社会就是她根本碰不到权力,钱也只能通过男人去获得。
也正是因为些经历才会让她觉得那个台湾男可以给诗诗幸福。
而诗诗是孤儿院的,从小缺爱,但是吃过的苦应该比灵灵少一点,所以什么都不懂还比较单纯莽撞、乐观。
我能理解灵灵的想法,因为自己吃过苦,知道底层是没有出路的,不想诗诗也跟着一起吃苦,所以选择放手,这也正说明灵灵真的缺爱所以不懂爱,不懂得诗诗跟她在一起才会永远幸福。
而诗诗,大概是喜欢也不知道吧。
而且灵灵后面为了让诗诗跟台湾男走而说的那一番大实话真的好难顶。
评论有很多人都看不懂女人之间的感情,所以他们说突兀。
实际上一点都不突兀,这种顿感与隐晦恰恰就是女人之间最容易发生的。
女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很朦胧,似友情又似爱情,当你觉得她们是友情的时候它可能已经超越了友情,而你觉得它是爱情时,它可能已经比爱情更广阔。
灵灵和诗诗的感情就是似亲似友亦似恋人。
诗诗可以让她打电话给孩子爸爸,也可以和她一起照顾孩子,还可以为了她和孩子向哪吒太子祈祷,哪怕减命。
而灵灵会想让她过得更好,会亲她的额头,会包下她最爱吃的那个面包店一直守着。
不是只有横冲直撞的勇敢打破世俗的爱才配称作爱(当然,我希望如此),藏在心里的、默默守护的爱可能已经是尽全力了。
电影里我唯一怀疑的是那个台湾男,现实里不会有这种男的。
不过我也能理解,因为好像只有这么好的人才会让灵灵这个角色愿意放手吧,所以硬编也得编这个男角色23333好喜欢她们四个之间的友情。
一个是虽然我难,但我绝对不会拿姐妹的钱;另一个是虽然我最爱钱,但即便是你拿了我也不想报警抓你。
8和38有种欢喜冤家的感觉2333。
而一旦两个人有了争吵,另一个也就来了。
最后那一段发脾气真的好戳我,委屈别扭,吵完就道歉和好。
好姐妹真的一生一起走的。
哭死我了。
在完整看整部影片之前看过b站女王泡面的剪辑,在看剪辑的时候就哭成了泪人,哪怕知道了所有剧情,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哭得不成样子。
以悲剧结尾的故事总是让人动容,也使人铭记。
不知在多年后,我能否记住这个故事,因为怕自己忘了,所以写点东西记录下此时此刻的感受。
在那个年代,两个女生之间的感情,还不像现在这样能为人接受,甚至是禁忌般的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的感情,是如此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对方和自己,爱是为对方着想。
就我自己而言,体会过爱一个人但却从未亲口对她说出过爱的心情,也体会过明明不是爱,但却随意地对她说出“我爱你”的时刻,但却未曾体会过这种惺惺相惜的感情。
当诗诗回到澳门,看到她们曾经一起过生日刻下愿望的那张椅子时,我无法再克制自己的情绪,最珍贵的感情莫过于此了吧。
前段时间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第一次学习爱,原来爱是这样,是关心理解,是付出,是不求回报,那种我付出多少要求你回报多少的,只能算是交易罢了,与爱情无关。
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
我对感情的态度从来都是怕错过,只要是喜欢的,我都不会顾忌太多,或许是太过自信,总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也或许是还太过年轻,不懂生存的艰难,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只要足够优秀,除了我和对方不够相爱,一切问题都是有解决办法的。
因为,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遇见了想要互相守护一生的人,就一定一定不想错过。
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去爱她,而不是自以为是地以为为了她好。
《骨妹》国语中字版终于来了!
等了整整一年,终于有了资源。
这也是续1999年的《心动》后,时隔十八年,梁咏琪再度出演的百合拉拉片。
《骨妹》是一段铺设在90年代澳门按摩店里的姐妹情感回忆录。
按摩店里的19号骨妹诗诗(廖子妤饰演)和18号骨妹灵灵(余香凝饰演)之间的故事是全片的主线。
在经历了十多年澳门的巨大变迁后,人到中年的诗诗(梁咏琪饰演)再回故里,物是人非,灵灵已不在人世,两人的那一段尘封已久的秘密却就此从回忆开启……
梁咏琪在24岁时《心动》里饰演的那一个深夜拒绝莫文蔚失魂落魄示爱的小柔;
到如今42岁《骨妹》里饰演站在细雨霏霏里向幻觉中的爱人痛倾衷肠的中年女子诗诗。
时隔18年,她的表演依旧如此,一直给观众留下的是无法回避的尴尬与出戏。
为了防止剧透,Dongdong在这里就不展开剧情解说了,就来说说电影本身吧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整部电影故事叙述性还是比较强的。
但不得不说,故事虽用插叙、倒叙的方式展开,衔接却是硬伤。
在本片中,只是跨越十几年的时间,不明白为什么导演就要安排两个女演员来演绎同一个成年人。
这个跨度的改变只会让观众无法避免的感到角色的突兀,尤其在回忆画面切换时,给角色关系平添了不必要的断层感。
尽管梁咏琪准确延续了廖子妤在饰演诗诗这个角色的善良,但除此之外,观众只看到曾经清丽短发的Gigi如今产后发福的体型,角色十几年后在她身上并没有留下岁月的沉淀和其他变化。
明显的演绎硬伤也证实了这部电影在参加第36届香港金像奖时,最佳女配奖提名和最佳新演员提名都是两位年轻女主角获得,而梁咏琪全无提名。
尤其是饰演灵灵的新晋90后演员余香凝,《骨妹》也算是她第一部主演的电影,而她在影片中的表演成熟、自如。
《骨妹》在女女爱这条主线上,自始自终是收着的,无论从演员之间的表演,还是最终电影要表达的含义,都是点到即止,不深切入。
特别是影片后半部分,试图以反转来揭示所谓“姐妹情”的真相,但用闪回手法重新解读角色情感关系的力量非常散乱和薄弱,令主角之间本可歌可泣的长线爱情,最终变得差强人意、不痛不痒、隔靴搔痒。
相对导演拿捏准确的部分,也算电影最丰满的地方:按摩女郎的底层生活、讨债、卖身、私生子……然而这些无一不是港澳台影视剧中多年的陈词滥调,虽无差错,但已毫无新意。
很奇怪,影片请的是香港著名电影团队“银河映像”的编剧,剧情却出现很多学生作品般的硬伤。
当然,除了姐妹情深般的女女感情之外,不难看出影片中还时不时泛着导演对澳门的丝丝情愫,只是表现略为浅显和平庸
影片最后,诗诗对老公说的那段话,倒是可以让还在犹豫要不要找个男人就此嫁了的姬友一些参考(继续跌在Gigi尴尬的表演里)
影片结局对诗诗来说是正面的,因为她终于幡然醒悟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只是,若这样的结局放到现实生活里,终究对那个真心真意爱了十多年的男人过于残忍。
毕竟,电影比生活美好。
--end--文/整理:Dongdong 配图:影片截图 豆瓣转载请注明:深秋小屋ladyscn公众号,关注深秋小屋公众号后台回复 骨妹可获取影片国语中字全片
《骨妹》。
7分。
徐欣羡导演,梁咏琪、廖子妤、余香凝主演作品。
这个故事谈不上是关于澳门的纪录片,但它是一篇上佳的关于女性友情的叙事散文。
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生活,女性的友谊,女性的情感,以及女性的遗憾,镜头轻盈,娓娓道来。
梁咏琪饰演已为人妻的诗诗,生活在台湾,酗酒,忧郁。
有一天突然接到少女时做骨妹(按摩女)的闺蜜灵灵去世的消息,于是她决定回澳门找找同时期做骨妹的老友。
廖子妤饰演年轻的诗诗,余香凝饰演灵灵,两人因同为按摩女感情十分无间。
有一天灵灵突然测出怀孕,两人合计后决定生下孩子共同抚养,生活虽然艰辛,但十分快乐。
孩子小几岁时,诗诗也遇到了真爱自己的男人,死心塌地的追求。
在友情与爱情的夹缝中,灵灵突然选择和诗诗断绝来往。
片尾友情的真相揭开时,诗诗心痛如刀绞,而梁咏琪也演得声泪俱下痛彻心扉。
虽然故事背景设置在彼时动荡的澳门,但故事其实与背景无关。
今年刚刚好,上一周是澳门回归的纪念日。
我想起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抓着小毯子掉了好多眼泪:李诗诗和张灵灵这两个名字太简单了,简单到一听,你就会想,如果说一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一个在不停地做工寄钱回乡下供养父母,这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现在想,少女诗诗讲,“做人还是开心比较好,如果生女仔呢,叫欣欣,生男仔呢,就叫乐乐,你觉得呢?
”可是她自从在拥挤人潮中与灵灵分别,流着泪和台湾男孩离开澳门去台湾生活之后,就再也没有开心过。
灵灵叫了儿子的名字“乐乐”二十多年,她想不想得到,起这个名字的诗诗从此就与“乐”这个字绝缘了呢。
“我的心上好像开了一个洞。
”骨妹在澳门是按摩女孩的意思,张灵灵和李诗诗的工作就会这样被称呼。
是靠技术的正规按摩,可你如果自己私心想多赚一些钱,过分一点也没问题。
我第一眼见到李诗诗,她太干净了,是少女常剪的那种短发,别着两个小夹子。
我很喜欢她穿着素色毛衣或者连衣裙的样子,站在阳光下。
张灵灵是可以恃美行凶的长相,有时候像个孩子。
18号和19号是她们两个人上钟的号码。
我最伤心的地方当然是最终的别离。
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小巷拥挤到广场,那一夜是澳门回归的日子,路上的行人手里握着澳门行政区旗和中国国旗一起为零点计时,如果这个时候流泪,你就满眼都是红色和蓝色的光晕。
那个人说完伤人的话之后扭过头大声地喊“三,二,一”,你就只能绝望地想,在升空的巨大烟花下想,“我想离开,你可不可以带我走?
”真的太好哭了,两位主演都很美,一起生活的每件小事里她们都很美,互相望着对方笑的时候最美。
故事背景在澳门,也是一个充斥着快速消费和内心欲望的都市,在一个同时兼具着两者特质的按摩店里,一群女孩努力地生活着,其中的两个女孩还发生了一段如此温柔认真却无法开口的感情。
故事是明亮的,二十岁的故事要比四十岁的生活明亮得多。
女孩子们是明亮的,在阳台上抱着小孩玩耍是明亮的,被灵灵骑摩托车载着去最喜欢的蛋糕店是明亮的,过生日被照亮的愿望是明亮的,连分别的那个夜晚都是明亮的。
如果要说这个故事情节经常被撰写,可是再也没有人比这两个女孩表演得让人心碎了。
故事情节要丰富太多太多,它很普通很普通或许连爱情故事都称不上,但我就好感动。
骨妹。
今天二刷,还是和第一次看完时感受一样,有种不舍,不舍她们就这样分开,并且天各一方。
但和第一次看完时也有不一样的感受,对人类的“感情”有了更深一点的了解。
两位女主和很多的我们一样,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且大约生活在九几年还动荡的澳门,对她们来讲,满脑子都只有生存吧,爱情恐怕从来都没想过,更不了解。
终其一生不过追求活着且安稳的生活。
(现在的很多我们也是如此吧,不过现在爱情剧实在太多,可能现在的我们会对“爱情”过分美好、过分神化、过分向往,可到头却还是不理解“爱情”的神秘面纱)她们的感情像极了友情,然后渗透进了亲情,我无法判断她们之间是否与我所了解的爱情有关,但可以确定,她们深爱彼此,这份爱来自彼此朝夕的陪伴、深深的信任和无条件希望对方好(注意灵灵是离开家乡来大城市打拼,而诗诗从小孤儿,无疑她们从小都缺爱缺安全感)。
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就完全理解她们对彼此的羁绊为什么这么深。
她们仿佛是最好的朋友,又亲如姐妹,也是生命的伴侣。
她们不是因为心动或性而想靠近(仿佛与荷尔蒙无关),她们却因依赖、信任、舒心、陪伴等等羁绊而心心相连。
最后我觉得她们之间的爱是完全有别于友情,从她们分开后,一个终身单身,而一个选择回澳门独自怀念,就能看出她们对彼此是不可替代的,是唯独是你,我才想“在一起”生活。
她们的感情,我会有共鸣,很平凡却难遇而且真挚。
(想想有多少夫妻或情侣,在面对宝宝出生后琐事一堆,时常起夜、不能好好吃饭、完全失去自己的时间等等,还能毫无杂念、真心、心连心、开心的共同面对生活的难)
我认为一部电影如果值得观影的话,可能需要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两种,这部电影上映于2016年12月,在2017年中旬台湾也迎来了同性恋婚姻的的合法化,在那个时间段提出这么一个思想内核至少也在2-3星,犹豫了一会,我觉得只能给2星。
首先,其实电影在前面70-80分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姐妹情深,至于哦在最后十分钟用回忆来说明LGBT的内核,在整个电影手法上看起来很唯美,但是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说只是用了几个小片段来一带而过。
想起一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i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ess of stranger”,这部电影过于依赖陌生人的好意了。
导致电影就变成了一部小清新的唯美电影,如果不带入其精神内核,我觉得可能甚至不如小时代。
还是那句话,东方人细腻,善于表达情感。
西方的电影,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到头来很难让人感受到爱情。
而这一部电影,居然微妙地展示了人与人的情感。
骨妹,就是按摩妹。
再怎么说都离不开色情服务的暗示,是社会确定的低贱工作,但是出于生计,自然顾不了那么多了。
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为了家乡的老小的大陆人,一个是成年自立的孤儿。
她们互相依赖,甚至因为灵灵稀里糊涂怀孕,两人一起做起了妈妈。
这种底层的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超越了亲情,混淆了友情,似乎就成了“恋情”。
作为导演或者观众,可能认为要表达的是“同性恋”。
但是我觉得人物的表现并不是,因为灵灵有很多男友,本来就不是同性恋,何况两人并没有“性别认知”的问题。
她们一开始就是一起当“妈妈”。
片中,有个细节,就是她们推着婴儿车路过一街边,孩子童言无忌说出:同性恋也能生孩子。
其实,这话也是“不可能”的,在那个时代,小孩子哪里来的“同性恋”概念。
何况现在我们看到两个女的推着一辆婴儿车,我们也会想到是一对闺蜜带着孩子出来玩。
至于,诗诗对灵灵的误会,这种情结其实更是老套。
所以,电影展示的是“人的感情”,因为相似的命运,因为相互依赖,因为共同度过艰难岁月。
18.6.28
刚开始我以为是友情片,看了一会后我以为是骨妹的日常生活片,接着就在青年和中老年中频繁切换,突然多了两个姐妹,于是我就以为讲的是4姐妹在骨场义结金兰,艰苦奋斗最后成就人生的励志片。
然后剧情急转直下,女配滥交意外怀孕,再加上当时澳门时局不稳,我以为是通过女主视角讲澳门那个时候的记录片。
电影中下部分,因为女主说打胎伤身,愿意和女配一起带大孩子,后来女主遇到一见钟情的备胎男,女配也不想带孩子了,两人最终闹绝交。
好吧,看到这我以为这是一个叫妹子爱惜身体,保护自己,就算滥交也要戴套的教育片。
最后通过成年后的孩子带出这部电影的主题,原来这是一部两个女生貌似友达以上恋人未满,最后女配为了女主好而走向悲剧结局的爱情片。
呵呵,先不说这混乱的剪辑和破碎的故事。
我就问你一句,一个认识不到24小时的(好吧,有点帅)男人光顾了妳一次就想娶妳当老婆,还说什么工作签证到期了,怕以后来不了,然后就跟男人走了?导演,你这是在暗示在澳门骨场上班的技师都是有外表没脑子的傻女人吗?
啊~~~我突然也好想去澳门骨场骗几个妹子回来玩,玩腻了再转手卖去山区,干净利落!
呸!
这样的电影给0分都是侮辱,给我负分滚蛋,浪费劳资时间!
《骨妹》讲述了18(灵灵)与入行新人19(诗诗)的爱情故事。
发生在澳门回归时期社会背景,社会动荡下的萧条经济。
骨妹们纷纷转行自谋生路,18和19也因为一些误会分居两地,18留在澳门,19去了台湾,她们却一直爱着对方。
多年后19在报纸刊登的寻人启事上得知18去世了,18回澳门“寻亲”,看到了8和38等姐妹。
找到18的儿子乐乐,和他讲述了19年轻时候的故事。
离开的这些年19并不快乐,每日酗酒度日,犹如一个没有心的躯壳。
她自己也说心好像穿了一个洞一样,心里一直留着一个人,这些话让我心疼,心疼18为了让19幸福而离开,心疼年轻的19遇到“爱情”不懂爱。
真的是特别羡慕18和19之间纯纯洁的爱情,也惋惜当时的社会对异类“爱情”的认知模糊,灵灵也没有勇气和诗诗走下去。
65分。真的在一起工作两年,就能成为一辈子的好姐妹了吗?愿意帮人还巨额赌债的那种,即使十几年没联系?
总觉得缺很多东西,两个女生的感情脉络没有那种很“黏糊”的感觉,最后分开也太过套路。
好好看的同性电影,梁咏琪和廖子妤真的长好像,两人之间的分分合合不仅融入了澳门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也把澳门和内地的关系融入其中(灵灵是大陆妹,防火事件是回归前的暴乱,两人分手是在回归前,而灵灵去台湾也是因为澳门没前途)。很多镜头和互动都非常有爱,感谢澳门恋爱电影博物馆的安利。
少年的感情像一层薄薄的糖衣,动一动手指,一切烟消云散,甜味却渗透在漫长的人生中,使人无法忘记。看完哭嚎了一个小时,为什么灵灵不告诉她啊!为什么啊!
看国配好难受+改台词好难受。
我不听 我不听
一段错过的恋情,梁咏琪这样洒脱素颜的演技也是很罕见的。
磕
旧时澳门旧时情,当年你成全我,今日我不负你。演员都挺在状态的,不错。
这都是什么事啊
拍得清汤寡水,剧本写得不好,根本没细节。以及我gigi怎么这么壮?
細膩真誠,終於能在電影院裡看到真正澳門人詮釋的澳門故事,尤其喜歡使用了以前澳門的舊片作對照,使二人私密的感情和大時代連結起,澳門觀眾一定很有共鳴。而關於女生的感情一直是導演擅長的,演員也有驚喜,尤其年長版的姐妹情非常好看,決定要正式上映的時候再看一次。
只有亲额头的镜头,其他地方没怎么看出是同性题材的电影,更深的是姐妹情,就像打断骨头连着筋一样的感觉。梁咏琪演的挺好,其他角色也都是美女,相貌如画,修的好。最后结尾太peace了。有点觉得像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现实中有这种情感多好呢,人类就是在影像中至于自己啊。
过于平淡了,無感。廖子妤蠻有潛質的
灵灵儿子告诉诗诗:「我妈每年生日都会带我上大炮台,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跟一个很喜欢的人在那里留下了很开心的回忆。」她才明白灵灵当年愚蠢的成全,她梦见她们分别的那一夜,十八年后的她现身在回忆里:「灵灵,这十几年我过得很不开心,因为我只想跟你在一起。」她试图去拥抱灵灵,但却扑了个空。
梁咏琪看着让人心疼
强行姬友太痴线了,不过整体算得上感人,凭手艺搵食真是没什么不光彩!刘德华都唱《按摩女郎》的。仲有,陈家乐你條女好索
深柜啊!头发油亮的好老公招谁惹谁了
电视剧般的镜头语言 导演调动演员的功力不够 梁咏琪车婉婉这样的好演员都没发挥出来 唯一亮点是廖子㚥 好看又好戏
2月5日初评:都是靓女,都是生活。像我,在广州珠海呆了十年,看粤语版,满满的都是回忆,看哭了。2月10日再评:影片毫无疑问是女权的影像书写,我们发现,男人在灵灵、诗诗四个姐妹的生活中是缺席的或边缘化的,灵灵生下男孩,男孩的爸爸也是未知的,这就是对男权的阉割。男孩由两个女性抚养,有两个妈妈,仿佛是母系社会,代表女性创造新的未来。然而,影片一个悖论是,四个姐妹都曾或继续在按摩店靠为男性服务维持生计,仿佛是女权对男权的依附,无法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