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评分不高,但意外的好看,或许是感情太过于含蓄,看不懂或是拍不好都大打折扣。
想触碰收回的手,连好好拥抱都要用打架来伪装,明明是互相欢喜,却无法承认,从始至终没有一次亲吻,只有无数次撕扯的拥抱,你的“我并不想伤害你”我的“对不起”,是越界后的心照不宣,两个懦弱的人都不敢踏出第一步,只能默默支持,想要为他付出自己仅有的一切,却被父亲毁于一旦,看见父亲名为“爱”的伤害,只能无奈的苦笑。
很快,现实派的冲动将主角坠入深渊,入狱前,他尝试了一直不会的仰泳,那是曾经有一个人告诉他,试试仰泳吧,他带上泳镜,泪水在眼眶翻滚,凝结在泳镜上,那是有人告诉他,带上泳镜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我哭。
再次见面后,两人都低了许久的头,一句“我不想看着你慢慢变秃,我们再也不要见面了”成为了分开的借口,你说“我们录的磁盘,听上去好假”,但我说“但瀑布真的很美”,或许我们创造的这一切是假的,但刻骨铭心的感情是真的,明明我们没有以后,你却诉说你畅想的未来。
要是电影到这里结束就好了,后面突如其来的反转让人接受不了,或许这就是现实。
从电影一开始穿透沙堡后相错的双手与电影即将结束时饮料柜后的相触,这两个人居然最后却走向了婚姻,明明并不相爱,却要强装喜欢。
最后两个主演再次见面,对方做着自己曾经的工作,而自己早已谈婚论嫁,一段长长的镜头固定在两个人见面的车窗,你追我赶的车辆,到崩溃的泪目,两个人没有对视,但所有的感情带着回忆涌上心头,主角选择了离开主干道,这并不是他原本的路线,所以说懦弱的人不配得到幸福,最后主角笑着留下一句“我们打平了。
”电影至此结束。
两位日本年轻演员的演技在同时期的日韩剧里算是不错的,给四星!
我好喜欢这种刻画少年人无所事事夏日时光的电影,好像跟着他们一起享受了这个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要享受当下的旅程。
故事的开始也没有什么命中注定的戏剧性的相遇,只是在游泳馆遇到了留下了一句可以试试仰泳,只是后来在夜晚无人的公交车站遇见搭了一次车,在之后的好多次的相遇和主动才偶然让两个不同却有些相同的少年踏上了寻找声音的旅途。
全片四五次的打架都是真己先开始动手,然后慎再回手。
他们的打架不是吵架的方式,而是一种类似拥抱和亲吻的触碰方式,两具身体像是被用线捆了起来,你缠着我我缠着你,我推开你你拉紧我,既然不能正常拥抱,那就用这样的方式触碰吧。
虽然对于结尾意难平,但是很喜欢结尾的处理方式。
两辆车并行前驶,两辆车上两个很久没见的人隔窗相视,真己听到另辆车上的慎插上车载的磁带播放出来那个夏天一起赤脚寻声的声音后隐忍流泪,他听到身旁的女友说旁边的车好吵啊,他笑笑只说是啊,打了左方向灯,分别并行的车开往了另外的方向。
画面黑了但是磁带里出现了真己自己的声音,说着重新再试一次吧。
这次的他没有选择再试一次,而是放弃了......
早有耳闻《赤脚鸣声》是be美学,作为be美学爱好者,不敢亵渎了它,平日的碎片时间里没敢草率点开看,因此在待看列表里吃灰了好久。
在一个下雨天的休息日,终于打开了这部电影,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打算静下来好好感受。
故事从少年Naomi的视角出发,他在父亲的废品回收公司打工,父亲的掌控欲很强,而Naomi在与父亲的相处中总是压抑着自己。
Naomi在游泳池认识了Maki,有一天晚上,Naomi看到路边的Maki和他的奶奶midori,便让他们搭了顺风车。
奶奶是一位盲人,她在车上谈起年轻时环球旅行的经历,和Naomi聊到了《春光乍泄》里的伊瓜苏瀑布。
然而等重病住院后,她才坦白自己从未离开过日本,所有故事都是她编的。
她把自己的存折给了Maki,希望Maki替她去看看这个世界,只是存折上的金额并不是奶奶所说的数目,也根本不够去任何地方。
不忍向奶奶道明真相的Maki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借了Naomi的录音机,收录合成各种音效,模仿在世界各地的游历,假装自己在周游世界,做成磁带后寄给奶奶听。
一次Maki在操场沙堆模仿在沙漠行走的声音,被Naomi撞见,Maki告诉了他真相后,Naomi义无反顾当起了Maki的助手,两人开始结伴收集瀑布、大海、森林,麦田的声音。
两人在游泳池模仿在蓝洞穿行在Maki充满想象的描述中,他带着Midori游历了中国台湾的市集、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意大利的蓝洞、伊瓜苏瀑布、加拿大的麦田、阿拉斯加雪山,最终来到了美国的羚羊峡谷……我有时候会跟着Maki的声音,闭上眼睛和奶奶一起想象他所描绘的画面,每一趟旅程真的浪漫又有趣。
奶奶Midori年轻时候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她这一生的执念是去一趟羚羊峡谷,maki实现了她的愿望,他想象着了在羚羊峡谷的画面,手掌在峡谷顶端投向谷底的阳光中穿透,Midori终于没有了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可Maki觉得Midori的死都是自己的错,他疯狂的自责,Naomi想和Maki带着Midori一起去伊瓜苏瀑布。
可是Naomi去取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早就被父亲偷偷取走花光了,Naomi觉得自己这辈子一直困在原地,受到爸爸的束缚,他早就想要离开家里去国外,而他偏执的想要和Maki一起去旅行,他终于爆发了,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却在入室行窃途中发生了意外,主人家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摔下了楼梯,Naomi因此坐牢了。
Maki去探望了Naomi,Naomi说我们以后不会再见面了……可是Maki仍在自顾自地说,蓝洞、极光、伊瓜苏瀑布、羚羊峡谷...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去的,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
想要触碰却又缩了回去的手两个少年是在录音过程中变得愈加亲密的。
Naomi说他只相信能触碰到的东西,可是他不敢触碰Maki。
而Maki同样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能够找出可以触碰的对象呢?
“我总有种地缚灵在周围的感觉,触手可及的地方明明有人,但我却碰不到他们。
”两人是那么的相似,当他们望着对方的后背亦或是侧脸时,总是会情不自禁想触碰彼此,却又克制着,害怕着,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试探着伸出来的手缩了回去,最终只敢以嬉闹摔跤的方式触碰彼此。
简单的触碰,对于他们来说,是艰难又奢侈的一件事情。
整部电影的悲伤基调从开篇贯穿到结尾,全篇的镜头都很美,用声音表达画面,用无声的画面传递情绪,就如电影名字《赤脚鸣声》的由来,赤脚感受大地,耳朵倾听自然。
Naomi开车,Maki坐在副驾驶,将脚翘在车窗外,两人在车里谈笑风生,此时,音乐响起,好不惬意。
这是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相似的画面来到结尾处,两辆车在等红绿灯时并行,开车的依旧是Naomi,Maki坐在副驾驶,同样翘起的脚,不变的大喇叭,两人分隔两车,对视上了眼神。
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他们身边坐着的再也不是彼此,Naomi的副驾驶坐着的是电影开头去了加拿大的那位女生,是Naomi的好友,两人戏剧般的重逢,上床,约会,默契的在一起,仿佛一起都回归正轨。
“绿灯了。
”女孩的提醒让Naomi回过神,他收回了眼神,继续开车,Maki车上喇叭开始放以前两人一起录的周游世界的磁带,Maki似乎一直没有放下过去。
到了分叉路,两辆车越行越远。
Naomi哭的泪流满面,他终究选择了自己的路。
这段两人重逢的桥段设计,让我彻底的绷不住了,跟着Naomi哭的眼泪止不住。
两人究竟是败给了现实,还是败给了自己?
这部电影多处致敬了《春光乍泄》。
同样没去成的伊瓜苏瀑布,还有结尾处的那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是春光乍泄的经典台词,可见导演的致敬之心。
伊瓜苏瀑布还是那个瀑布,它又见证了一段感情以悲剧收尾。
抱歉没有拍图,题目算是一种心情吧,我就是很随便的人哈哈。
很久没有这种看完一部电影,想要说很多 很多话的感觉了,所以现在用电脑敲字特别爽。
有几个很简短的第一瞬间感受,一是两个演员挑的太好了,选角导演牛逼。
两个人的长相完美契合角色。
直己的长相就给人一种比较忧郁、喜欢把事情藏在心里、习惯看人眼色、内心矛盾挺多、挺压抑的感觉,而且一定要强调,演技真的好好啊,眼神戏特别足。
槙就是那种单眼皮的大眼睛,特别像开朗狗狗,笑起来特别好看,让我觉得哦龅牙也可以这么好看的吗?!
还想记录的就是角色的习惯动作,这个是直己有的,就是在尴尬、犹豫的时候摸后脖子。
这个动作在电影里面出现了好几次,有他和同学们聚会的时候,和爸爸、和同事、和女主,和槙。
和其他人的动作很好的铺垫了直己后面面对槙和女主不一样的心态。
他想触摸槙的时候是心痒难耐的压抑犹豫,但是对于女主就是尴尬,结局二人看电影、在车里聊家里的摆设……所以习惯动作真的好重要啊,是不用台词就可以传达人物状态的很好的方式。
二是表白导演,电影很明显是在致敬春光乍现,但是这个编排和创意真的好牛逼啊,首先是用录音的方式完成电影前半部分,二是将人生不过了了的情感关系都放进了电影里。
有家庭、有两性,而且挺有对照感的。
这部分是我想要尽量多写写的地方。
思路可能没有那么清楚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啦。
首先家庭和两性似乎是不能分开讨论的。
那么——首先是直己,他生活在一个控制欲非常强的家庭环境里,爸爸掌管他的一切,爱好,工作,学业,平时的活动……而直己的态度一直是:对不起;对不起,我没兑现诺言;对不起,我没有听话……对于直己而言,他有囤物癖,他的信条是:只相信实体的东西。
这个点也是两个男主第一次展现出分歧的地方。
因为槙的观点是:就算不是实体,也就是说有些东西不实际拥有,哪怕在记忆里也很好。
这让我想起来之前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就是说如果有一天,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会不会把他的记忆上传给人工智能?
有的人说上传,有的人说没必要。
我想直己大概就会是那个会上传的人,但是槙不会,他可以自己抱着记忆老去、死去。
他并没有有一天我会老年痴呆,全都不记得了的恐慌。
二是,baoli也是一种亲密的表达。
这部电影把这条真理?
可以这么叫吗哈哈,展现的可谓一个淋漓尽致,两位不知道在电影里面打了多少架,瀑布那次我都怕你俩谁掉下去si了,或者碰到个什么尖东西流血而亡……😂but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过爱的滋养,比如直己,他没有受到过来自爸爸的健康、美好的爱和关怀。
所以这么一个人在面对亲密的时候,会不知所措,会抗拒吧。
但是这么一个人同时也是渴望有个人和自己亲密的,所以打架会是一种方式,打架就像最用力的拥抱一样,借着打架,他们紧紧拥抱对方。
这个变化随着电影推进,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其实在这里我会有一个疑惑,但是好像自圆其说了。
就是为什么“有一个可以拥抱的人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你们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人?
”,这句电影里的金句,如此孤独的话,会是开朗、和母亲那么那么好、那么那么亲的槙说出来的?
然后我好像想通了,就是电影里后面有讲,母亲是他的养母。
所以槙不是孤儿,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人。
槙应该是那种疯狂想要抓住什么、非常需要爱的人,而且他会采取一些行动,比如表达。
例子就是他会帮养母实现梦想、主动和直己打招呼:“仰泳会更容易一些”,哈哈哈我磕到了!
你真的观察人家直己够久的哈!
同时呢,槙也会比较低自尊吧,因为被抛弃,所以其实一点小小的爱,就可以很满足,所以即便爱不是实体的,靠他自己支撑维持,他也是甘之如饴的:我已经得到很多了啊。
所以才会一直一直不停的录音,最后都变了味道,理由不再单纯的是为了母亲的愿望,而是想要借由录音和直己待在一起。
因为,他也好不容易终于有了自己想要拥抱的人了,但是怎么能“假公济私”呢?所以偷偷的隐藏小心思,所以在母亲去世后那么的自责,自责自己贪恋了自己的幸福,欺骗了母亲。
然后就是两男主的感情线了。
看的时候想到一句话,叫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往往是感情进入终极阶段的境界了吧,但是介于戏剧冲突(现实其实往往也如此),电影一开始往往要让两个人不对等。
比如直己和槙。
一直是直己在进入槙的世界,但是槙没有进入直己的世界。
直己将槙和槙母亲的感情、直己是如何和槙以及槙的母亲相遇的、如何谈论南美洲瀑布、看着槙的母亲住院、去世……是真正进入槙的家庭生活里的。
但是槙并没有和直己的父亲见过一面,从未了解过直己在家中有什么样的压力。
但是这其实怪不了槙。
因为直己是不会允许的。
直己不希望阳光一样的槙看到自己背后的阴暗,这会让他焦虑和不安,深感一种不配感。
但是很拧巴的是,直己越不允许槙看到,又希望槙能够get到,能和他心灵相通。
所以二人大吵架的时候,直己才会对槙说:为什么连你也这样说?
槙说了和直己爸爸一样的话,这是直己最受伤的地方。
同时,这个时候他们之间有一个承诺:带着已经去世的槙的母亲去真的环游世界。
于是乎,为了这个诺言,直己决定拿出自己辛辛苦攒起来的钱,但是很不幸,被他那不要脸且可怜的爸爸拿去还债了(这里还有想要记录的,先Mark)。
但是和槙的诺言很重要,因为这个时候他俩已经心意相通,所以直己务必要兑现诺言(他只相信实体的东西),所以哪怕去偷去抢,他都要搞到钱。
但是这对于槙来说就是:没必要的。
钱可以慢慢存,我们在一起就好。
还是那个二人基本信条的冲突,根深蒂固,不可理解,不可调和。
最后,槙坐着直己之前的那辆二手货车,放着喇叭声,里面的录音都是给槙的母亲的,但是也处处有直己的影子,是他俩一起录的那些音——和载着女友、已经买了新轿车的直己并行,最后在岔路口分道扬镳——曾经,槙说过,未来我们买一辆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直己变回了还没认识槙之前的那个样子,将伪装作为日常,他说了一句话:我们打平了。
我为你抢钱蹲监狱,你过着那种不需要实体,不需要我,就可以一直深爱我的日子。
还想记录一下里面直己的父亲。
前面有写他很不要脸,也和可怜。
在直己因为爸爸偷走他的钱、找他对质的时候,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想你离开我。
我不想再一个人了。
然后痛苦的低下头,说我为什么这么脆弱啊。
然而脆弱的人何止直己的父亲一人,我们的生活里比比皆是,或者某个时刻我们都是。
自爱总是很难。
ps,虽然最后直己和女主shangchuang那里简直令人抓狂,😡,但是又挺合理的。
就像上文有提,直己这样的人,对真正喜欢的人是无法拥抱的,更别提shangchuang了。
但是对于无所谓的人(也不能叫无所谓吧,反正就是女主不是直己的荷尔蒙)反而可以。
害。
and,吐槽直己,提什么前女友啊!
提前女友就不要用那么充满爱意的眼神看我们槙好吗!
我真是气死。
提前女友的一律赐一丈红!
看把我们槙难过成啥样了!
by the way,演槙的演员演技也超棒!
pss,电影里一些视听也很绝。
比如槙的养母去世了,一开始的镜头是养母穿着高跟鞋一直往前走的特写镜头,再切回来就是槙在后面追、一会直己过来拦槙的中景,然后那个高跟鞋的声音一直哒哒哒踩在马路上,配合两男主马路打架,爽死谁了?!
但是马上镜头拍槙和直己的全景,才看到那个高跟鞋的声音其实是来自槙,是槙穿着养母的高跟鞋上街发疯😂视听里的听不用说,绝了!
构图也很好。
完啦完啦,真的很喜欢这部and,电影名字起得真好。
赤脚鸣声,看了才懂,为什么是赤脚鸣声。
psss,音乐也好好听的!
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但有些人注定会错过。
感冒的时候别看悲剧。
其实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鸣鸟不飞》,本着名字越怪越好看的原则我在周一下班后自己独自打开了这部电影。
在不知名网页上看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好像给这部电影增加了一些别样的色彩。
主人公的名字好难记,根据两个人的发型来看就一个叫小直一个叫小卷好了。
首先我说导演真的是一个很懂用语言镜头表达感情的人,很多东西几乎完全不告诉你就只让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想。
其实前面铺垫时候已经告诉大家了小直的家庭很压抑,他在外面吃了饭却回家要再吃一顿,他想搬出去住却无法开口,我理解为这是东亚的父亲一种惯有的形象。
而小卷那边也不好过,没有具体交代他的身世只说是一位老阿妈的养子,其实两个人身上有相似的地方——孤独和不被理解。
这个世界好像从来都不曾为这两个人打开大门,当老阿妈说要带着200万日元赞助小卷出去玩的时候,小卷为什么没去呢,因为钱不够啊!
(不是)我很喜欢小直和小卷在那个小小的房子里录磁带的片段,在那个仓库一般的房子里他们似乎只有那个时候能得到片刻自由,哪怕一切都是自己营造出来的。
那个地方就像两个人的乌托邦一样,我们关起门,用各种不同的道具就能去撒哈拉沙漠,去羚羊峡谷,去墨西哥,去台湾,是想象,也是心之向往,是趋于现实的无力,也是精神世界里一种短暂的逃脱。
当然两个人的感情就在这期间慢慢生出了萌芽,只能说导演的表达真的太东亚太日式了,想触碰又推开真的是每一个东亚人都能经历的感情过程。
这里演员的戏份也很到位,尤其表扬一下小卷的演员,他在相互泼面粉的那场戏里真的好可爱,好像一个小狗狗啊。
其实电影在偷钱之前的戏份真的很童话很美好,美好到让人不愿意去打破那个氛围,也许他们能借着帮老阿妈录磁带的借口一直在那个乌托邦里遨游,但是电影的最后30分钟打破了这个梦境,小直还是向现实屈服了,梦醒了,粉红泡泡碎了,小直进去了,小卷伤心欲绝,也许他不能理解小直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只能说小直比小卷更渴望逃离吧。
可是当小直说出那句“我们不要再见面“了的时候我还是一阵心绞痛,小直啊,你30多度的嘴为什么能说出这么冰冷的话!
关于小卷,其实他也是有遗憾和不甘的,只是他的遗憾和不甘全都流在了游泳镜下面的眼泪里,没有人能看见,直到他告诉了小直。
另外说一个全片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眼泪煮面,莫名戳我,你说戴上泳镜别人就看不到你的泪,可是我把你的泪留在这一盘曾经一起分食的意大利面里。
这里我真的磕到了,比互换衣服,街上喂食还要甜。
这种甜中带虐的感觉真酸爽无比。
说一下结尾,大家都觉得是be,可是我觉得是he啊,最后两个人相遇了,小直哭了,录音机里传出了小直曾经说过的那句”就让我们重新来过“,小直说这句话的时候画面已经变黑了,我个人理解这里是导演传递出了小直的心声,他最终还是被小卷打动了。
另外结尾真的很妙,给整部电影增加了一分感动的色彩。
总结一下,我觉得这部电影你可以在情绪emo的下午或者一个人的周末傍晚,打开它,接受电影里所传来的所有情感,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两座孤岛终于在半空相遇,两个人终于找到了可以拥抱的那个人,可惜最后那个拥抱还有种种情谊最后竟就那样擦肩而过,就像是录音机里面的内容,困住了两个少年,让两个少年难以忘怀,在路人眼里只是毫无意义的喧嚣。
“我周边明明都是人,可是我却碰不到他们。
”“带上护目镜,就不会看到流泪了。
”“我只相信抓住的东西。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可以拥抱呢?
”他们曾经爱着对方,曾经失神的望着对方的背影,他们曾经一起虚假的环游世界,他们曾经说过暧昧的话语,他们狠狠拥抱,狠狠撞在一起那样用力,像是要把对方融进骨髓里面,他们在录音机里面找到了整个宇宙。
可是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承认自己爱着对方,他们以为自己的失神只是错觉,他们的环游世界脆弱可怜,他们狠狠地拥抱伤害了对方,于是伤也烙进了骨髓,他们录音机里的宇宙最后只是婆婆的一捧骨灰。
最后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故事的结尾,我和他们一起想,抱歉,可不可以重新来过?
他爱那个女孩吗?
出狱以后他或许很想要一个人,可以安定的抱着自己,可以毫无理由的拥抱,那个女孩就是了,她在等着他,不只是唱片,还有他。
那个女孩与他在沙滩上挖开城堡时没有握住的手还是握上了,只是手中咯着沙子,只是将将错过的两只手又被命运戏弄了一番回到了已经翻过的一角,只是中间或许有另一个人的泪水。
很动人的电影。
作为性少数的我完全共情两人 讲默契的喜欢 绝望的衷肠 想要下次再见的期待 别扭但渴求的爱。
“我不会仰泳哦。
”“我要听赤足踩在沙滩的声音。
”“快点打回来啊。
”
小细节也很动人,我在无数次闪回我自己的类似体验初次被触碰以后直己又伸出手摸了自己的肩膀 因为会有被摸的幻觉故事结构在入室动机处有些松散但 瑕不掩瑜镜头调度、结构推进、剧本和声音都太棒了没伸出的渴望彼此的手未成行的前往真正Iguazu Fall的喜欢隔着监狱玻璃触碰到幻在的稹的回应
用玻璃反射分割构图 但是又在动作上给足了互动张力(衣袖是不一样的颜色!
)
相同的手法:直己与稹其实是在同一向的,包括落泪情感和精神联结。
车窗里的对视。
“我们不会再见了。
” “我们还会在一起,有很多个明天。
”太美好 太破碎了瀑布没有录到任何声音 但直己讲“Iguasu 真的最棒了”没讲出来的话是“我们在那儿第一次拥抱。
”太共情了原始的搏斗只是男性简单的想与他人接触的由头。
我高中之前也如此(我最爱的镜头)
p1是有些权力意味和性意味在的;转到p2 其实直己想做的是 “就这样俯身拥抱就好。
”(纯爱战士应声倒地)沙子城堡没有挖通的手臂就算在啤酒箱里相遇也依旧没有挖通(讲直己和那个女的(俺忘记名字了哈)的恋爱关系)依旧是口不称心、契合失败和敷衍应答然后遇见 稹时序的加速真是太棒了不是今天也会是某一天。
他们再碰面 然后掀起波涛磁带太点题了。
“我们一边笑着打闹为了获得拥抱”“我们一边哭着变道因为我已无力承担那些回忆。
”每一点欢乐和细碎的记忆都如坠千斤砸得我泪眼涟涟“抱歉,我们从头再来过吧。
”
稹发出了邀请。
然后呢,还会像反抗父亲一样告别婚姻吗。
今天看了介绍和一些桥段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真的很喜欢,觉得桥段里的光影描写,人物拍摄都非常的唯美,也很喜欢这部电影题材,十分地想看,但苦于没有平台和资源,找不到这部电影,唉,如果有知道这部电影的资源链接或者在哪里可以看请联系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各大平台都没有观看权限,在哪里都找不到可以看地,浏览器也搜索了,也没有,谁能帮助找一下真的非常感谢!
结局催人泪下,猜到结局了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镜头,导演太会了,妈呀,这是我看过的最让人流泪的结尾。
总有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你未来面对的时候永远不能平静。
为什么世俗让我们变得那么胆小,以至于我们在后来人生里不敢回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勇敢的人总会战胜自己,哪怕受尽无尽的有色眼镜和侮辱破骂。
晚饭前看了电影《赤脚鸣声》,两个孤独男孩的故事。
隐晦中夹杂着疼痛,很日式,很细腻。
这是看过的男男题材里少有的没有肌肤之亲的电影,两个男生时不时就扭打在一起,可能是用扭打翻滚代替了露点的性。
我一度以为他俩毫无性知识,直到直己出狱和前女友做爱,我懵逼了。
我明明站的直己是零,结果他去日批了!
不接受,感觉可以换一种方式表现直己像现实妥协。
前半部分很感动,槙为了弥补失明+病重养母想去看看世界的遗憾,和直己一起用各种道具录制声音给养母,假装环球旅行,这一段温馨又细腻。
槙爱笑,但其实情绪内收,就连哭的时候也会带上泳镜,所以就有了用眼泪煮意大利面的场景。
直己不爱笑,但情绪外显,所以直己更冲动,为了逃离去偷钱,导致了后面不好的结局。
我更倾向结局是开放的,毕竟画面渐隐后的台词是:抱歉,我们重新来过。
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是一部能轻轻感动但不会有很大触动的电影。
(:直己出狱后的造型真的很像墨雨云间的前夫哥
还是给了五星。前90分钟在我心中几乎是神作,而后30分钟却令我感到莫名其妙无法接受。导演把槙和直己间的感情拍得极为克制,超越了同性,而将光影与剧情都让位于对空荡青春与单薄少年的描绘。盲眼奶奶拿着九万二的存折托付少年去看世界,两位少年为了带她实现梦想,捕捉音效制作录音带,让她身临其境于梦中的羚羊峡谷……这个设定真是令人拜服,她在仿佛羚羊峡谷的阳光下伸出手掌的无声画面让我掉了好多眼泪。而关于赤脚的镜头语言极其坦荡,比起预想中的情欲味道,不如说是一种光溜溜湿哒哒但又极其干净的青春气息。两人如小野兽般游戏打闹,在理所当然的身体接触中建立羁绊、置换身份认同,在清澈的友谊里确立依赖与喜欢。两位男主年轻却又帅得如此有质感,真的可惜了,人物犯罪动机与悲情结局真的难以下咽,两双手臂到最后也没能变成拥抱。
日本片一如既往的没劲
一直美好下去不好么
一首梁静茹的《勇气》送给2位主角,冗长的镜头+薄弱的剧情=美名其曰日式细腻
细腻纯爱过头了,全程想说你们能别打了嘛?所以它的模拟旅行是借鉴了小红花的情节嘛…
每次他们两个扭打在一起,我都在心里忍不住喊你们倒是打一炮啊!
省流:从头打到尾(x)。爱得太隐忍,非常东亚;铺垫过长了,但最后相遇那段处理得太好
好别扭的感情。诹访珠理好像一只小狗,摇着尾巴在你面前晃来晃去。男孩子们要接吻就接吻想做爱就做爱,不要用打架代替哦~(导演大概率有恋足癖,是看脚选的诹访吧)
肆意玩闹,是我能想到的可以抱着你最不尴尬的方式;以录音为借口,不过是想与你共赴那梦境中虚拟的环游世界。两个穷小子的爱情,在不必说出口的萌芽里便可以预知的无疾而终;只是自我感动便罢,又何苦一厢情愿去撬那该死的保险柜。最后的相遇与擦身而过看的揪心,相比较前面的感动这结局像是用脚写的那般可恶、冰冷却真实至极。
虽然但是,我一直在《小红花》和《少你》的思维里反复横跳🥲。前90分钟真的上大分,后30分钟有点子无语。
赤脚鸣声,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片名。男孩赤足踩在沙堆,模拟行走在大漠之声。给母亲录音,也是给另一个男孩听:你能听到我心跳的声音吗。他们想逃离所在的世界,但却发现无路可逃。一个男孩说,我们一起好好攒钱,终有一天可以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另一个男孩却说,我们以后不再见了。还是那么年轻的时候,他给他们的未来判了死刑。有点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前面拍得实在美好,男生的打闹有点《春光乍泄》迷影向年轻版的感觉,但结尾太刻意和狗血了…3.5
看过
看得好累,两个拧巴的人,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正常地表达自己。整部片没能说清为什么这么拧巴,片尾再感人也没用。
结局是怎么了呢
有股傻里傻气的漫改气质剧情
肉搏夫夫(字面意思上)
同性愛よりも、音声で世界を旅する設定に惹かれた。大昔に見ていた目が見えない代わりに音を聴かせてあげる名前を忘れたがずっと覚えている映画を思い出す。抱擁と暴力による肉体のぶつけ合いもなかなかいい。知らない世界、見えない世界、聴こえた世界、それが一人ひとりの限られた世界の感じ方、あり方。いつか訪れる、裸足で踏みたい世界へ向かって走りたい衝動は、果たして人を動かせるのだろうか。直面しない世界とさようならを告げる為の何かが芽生えるのは純粋に喜んでいい事だろうか。色々感じさせられる映画だった。
两个美好的少年,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彼此,却不知如何去表达自己。他们精明地假装代表着继母去旅行,用录音机录下所行所闻,用声音表达旅行的乐趣。创造声音的效果让我想到了影视配音师,他们用创造力和青春的活力,带着心中的憧憬,游历了全世界。只是现实很残酷,结局也很悲苦,冲动的结果要自己背负。一个不会爱的爸爸,两个不会爱的男孩,最终在齐头并进的车里,并驾齐驱,然而内心,却煎熬游离,那分开的岔道,是否也意味着人生的轨迹就此分别?
只看到2/3的位置,然后直接拖到结尾。和过往的日腐一样,它也强调一种性向的流动感,这种流动感是一种娴熟的叙事推力,按下一些很占篇幅的自我追问自我认同。但这一部有点例外,直己的欲言又止是需要被解释的,为什么当maki表白心迹后,他仍然以打斗的方式让一个身体面对另一个身体?这么看来,Maki似乎是他逃离现状的一个借口而已。一些段落里的设计巧思非常高超,例如窗前的光模拟大峡谷里洒下的光,立刻转向弥留之际的美鸟,在同一个时空并置写实和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