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日快乐》之前的两个月,我在豆瓣看到关于刘若英和陈升的一个节目记录。
她在节目里面失声地猛掉眼泪。
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问陈升:“如果我有一天掉下来,你可不可以来找我?
你没有放过风筝吗?
线在你手里你要找的话一定找得到啊!
”我不是被她打动,而是被她对陈升的无可奈何的爱打动了。
所以我也狠狠地哭,就好像能感同身受。
然后我看了这部她亲自执笔的电影,海报上的她一如既往地散发淡淡的百合香。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孩子在爱与不爱的边缘慢慢长大——再详细一点说(虽然我觉得不用再详细说了)——这两个孩子都用了很多爱,但女主角小米还是不知道要怎么“相爱”,她说爱情不能长久,朋友才是能一辈子的。
所以,她说我们就做比好朋友更好一点的朋友吧。
小南一直不懂为什么“明明相爱最后还是要分开”,很多人都不懂。
她是要拥有他,但不要证明。
没有证据证明拥有,也就没有证据证明失去。
所以不要说,爱情的神圣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什么都不要说,暧昧才能保存最美满的爱情。
说到底,我就是不相信,就算结局是小南对她的爱一直延续到死。
包括小南的死我也不相信,我想更真实的结局应该是小南真的爱上一个小米都不认识的女孩子,然后当着她的面给小米打电话说“我们不要再暧昧下去了,我要的是真实的生活,一个温热的女人和一个跌跌撞撞的孩子”,然后他去上海定居,渐渐忘记了在她的生日发一句祝福。
默默看着这个世界最浪漫的事情被现实击败,恩这样看来我始终都是偏爱悲剧的
去看电影,在007与《生日快乐》之间挣扎, 一直都喜欢奶茶的歌,于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电影进行到结尾,听到那句“小南已经不在了”的台词的时候,失望地想马上走人。
叹声,奶茶写的剧本+商业文艺片居然也会落入这样的俗套。
直肠癌,小南马上由一个浪子变成了一个痴情男子, 港片顿时变成了韩剧。
最后十分钟,成就了一部失败的作品。
若非要评论的话,砍掉最后的二十分钟,当小米知道小南的婚讯以后在车里情绪崩溃,外面下着大雨,画面淡出……故事结束…… 更喜欢这样的结局,而且,在现实中,大多数的故事本就应该这样结束。
如果是这样的故事,那么电影的主旨应该是:爱情不可以重来,暧昧只会让更多的人受伤。
因为童年时母亲出走的阴影,小米一直没有安全感, 再加上小南很受女生欢迎,她对这段感情更加没有信心,于是向小南要求说要做“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这就是暧昧的开始。
女友与“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的界限在哪里, 谁说得清楚。
于是,明明知道他有女朋友,她可以在停电的时候不停地给他发短信,管他女朋友是不是在场。
当他来日本的时候可以和他裹同一条被子,就睡在他身边。
可以心安理得地每年收到他的生日祝福而自以为永远不会失去他。
这一切小米都没有愧疚,也从不觉得打扰了小南的生活,因为他们是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原来,一个模糊不清的定义,就可以成全一场自私的爱。
小南和小米为追逐两个人的爱情,伤害了周围多少人。
影片中最让人心酸的两幕:1.小米生日的那天晚上,小南不顾床上的女友,下床给小米打电话唱生日歌。
2. 日本停电的那天,小南当着女友的面不停地给小米发短信逗她开心。
回到家里,小南的女友哀怨地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 小南,与其说是一个痴情的男人,不如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身边的女友走马灯似的换,可以随随便便地接受一个女生。
即使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小南只是用随便交友来冲淡对小米的思念,也不可原谅。
他去日本找小米的时候,求小米跟他回去,然而当时他仍有女友,一段关系仍然未结束。
那些女友看来只是替补而已,何其残忍。
其实,“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只是自欺欺人, 只要你不是他的一生相伴的那位,又怎会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其实, 现实中,男女能当多久"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呢, 当其中一方结婚, 生子, 家庭琐事应接不暇, 生活圈子慢慢缩小, 恐怕到那时候,别说是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连想找出照片怀念往事感伤一下的欲望都会渐渐消失了。
我们最在乎的,永远只会是和自己一起携手踏踏实实走过风风雨雨的那位。
小米不肯跟小南回香港,但是却还要和他保持暧昧的关系,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变。
然而小南总会长大,心总会成熟、安定,当他找到愿意和他携手一生的人的时候,自然就想拥有自己的家,而这个家里,不会有你—小米。
一边小南一对新人步入殿堂,一边小米在车中放声大哭。
这个,应该就是故事的结局。
小米,如果,你决定了放弃做他的女友,那么,请你干干净净地走出他的生活。
小南,如果,你仍然放不下,那么,不要轻易地开始另一段感情。
爱情,不应该是自私的,也不应该只是两个人的事。
不理解为何有人红着眼睛离开影院,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谁能忍受自己的另一半有“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其实,爱情并没有perfect match, 即使再合适的一对,也需要两个人不断地经营和互相迁就。
太执著着继续暧昧就只有伤害。
其实林夕的那首《生日快乐》的歌词写得很好,可惜,电影不是那么回事。
这部号称煽情的电影,没有感动。
扯到现实生活中,刘若英也还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比起李嘉欣明刀明枪当第三者,刘却把通过第四类感情显示出自己的高姿态,旁人只可欣赏不可谴责,若该男人的女友抱怨几句,在众人眼中就变得小家子气了。
刘应该也希望生活中真的有小南这类男生存在,无论女友怎么换,心里只有她一个,“如果小南要结婚,新娘只有小米一个”……可惜,这只是电影而已。
电影里,小南身边的女人都嫉妒小米,现实中,女人都怕自己的男人身边有一个刘若英。
初四那天晚上,看了《生日快乐》。
很小的影院,很少的人。
想起来,无意之间看到这张海报,竟然会一拖再拖,没有看。
也许是,每个人都会遇见很多没有缘分的对的人,所以在影片之外,很多人也学会了将比好朋友还好的朋友这个位置留给他们,以掩饰自己对于失去他们的悲伤。
至于我,这样的一个位置,始终会为自己空出来。
在怎么样的有缘无份都不能换来10年的唏嘘。
我,自私的骄傲的,怎么会淡淡的看着你去爱着别人?
永远不会将情人节快乐变成生日快乐。
我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招惹到自己。
若得到你,自是得到了朋友,情人,家人,若失去你,便也失去了全部。
永远的气量小小的偏执的坚持。
编剧是张艾嘉,原创为刘若英的一篇散文。
奶茶在她的单身日志演唱会中说“以前的恋爱都好单纯,不会去想他是不是好丈夫,好爸爸,而现在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好丈夫,好爸爸,都是别人的”。
唏嘘。
当她们擅长讲述着各种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故事之后,当所有的听众都散场之后,她们在散乱桌椅之中,昏黄灯光之中,最中意的诗句却又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遇上你,爱上你,然后离开你,是不是让人尝一尝爱恨离愁就是生活的完整?
是不是可以了所遗愿?
还是《生日快乐》,恶俗的结局,温馨的开头,挣扎的过程,都只是都爱情的反讽?
爱上你,然后我们在一起。
那些为你停留,为你流浪,为你发疯为你死,都是青少年昏了头。
世界上真的有什么善良的人类有什么苦衷非要肝肠寸断的爱情?
我还是老了,我的轰然老去,同情的是我只想快乐。
很多时候,女性并不愿记住自己的生日,同样,在别人的婚礼上生命会清醒认识到孤单,没有人可以逃过岁月的侵蚀,生命的成熟总是伴随着沧桑,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文字里隐匿自己的心境,当2006年台岛金马奖张艾嘉和爱徒刘若英挽着手结伴而行的一刻,我仿佛看到知性女子内心的忐忑和迷茫,岁月让人看透往事所有的细节却唯独把未来隐匿。
在张艾嘉和刘若英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早年张艾嘉在《爱的代价》里唱道: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而近20年后,刘若英在她的歌声里表达了相同的没落和心伤。
而在刘若英的歌曲《后来》里有着两句谶语式的道白: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我不知道这首歌是不是影响到了她的文字《Happy Birthday》,至少这份淡淡的惆怅始终萦绕在她的世界。
在这相似在两个人的电影里逐渐汇合,这些相似的心结让她们惺惺相惜。
在华语电影里,因为制作成本的限制我们无法和好莱坞争雄,我们唯一可做的是以情动人,从金马今次最佳影片《父亲》和911之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走向看,动荡的世界局势让人选择了家庭和人情之间的相互慰藉,视觉让人记住的只能是MV式的夸张,而在中国内陆城市的主流电影消费人群是白领女性和他们的男友以及以文青自居的大学生。
所以,编剧能否打动这个人群就成为赢得观众的主因。
电影作为视像载体需要的是和受众互动才能完成,而人性、人心是111年电影永远的票房法宝。
几年前的《20 30 40》张艾嘉已经以她的年龄洞穿女性心灵的泪泉,那始终的落寞感和对于未来的不可测性始终伴随在她的文字和影像里。
在她编剧的《生日快乐》里我们同样看见她对于知性女性在当代的尴尬处境,某些情节的设计有着张艾嘉模式的影子,相聚其实是简单的事情,可是,相守和步入婚姻状态却是大多数女人犹豫再三的,当代有着太多潜在的诱惑和被诱惑,知性女性的内省和敏感其实正是阻碍她们选择的原因。
我曾经说过:爱情的意义就像义无反顾的赴死,你是否愿意被完全覆盖或者“任人宰割”。
没有奉献的爱情永远只是一时快乐的激情。
等待通向的往往是无疾而终的情感陌路,等待是让机会拱手相让给别人,可是,对于刘若英和张艾嘉来说,已经过了这样选择的年龄。
作为男性的我始终认为守望不如行动,答案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寻得新的黎明,模棱两可的等待只能换得岁月心伤。
中国人有句老话: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2004我评价《20 30 40》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张艾嘉自己讲过:我拍电影,就是从女人的观点去做,从女人的观点去看。
确实,这种隐匿在女性深处的期盼和向往港湾的迫切是男性无法完全理解的。
再强的女人需要心灵的慰籍,那镜中的张艾嘉只是对生命突发事件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始终认为向往比沾染尘埃的对视之镜更安全,虚幻的温暖真的可以伴你一生吗?
我表示怀疑?!
人是以对方的体温感受自己的温寒的,人是在对方的肩膀上感觉同类力量的,没有一个人足够坚强,在许多人的肢体语言里我读到的讯息是无助和迷茫。
在男性依旧主宰的世界,女性无论外在如何坚强,她的内心总是需要一个肩膀的。
具有才子才女式情怀的张艾嘉的电影总是看得到她落寞的影子,这我们甚至可以在《阿郎的故事》里看到,对于女性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她会愈来愈不确定自己的位置,伤感和年龄帮着叹息在文字里流淌,而属于大学时代的清纯便成为一波三折的咏叹。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需要记住,表白和争取永远胜于悠长的等待。
希望下一个生日到来之时,看到本文的每一位的爱情都能快快到来!
看完这部电影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现在回味起来还是记得在电影中,小米对小南说的那段话。
小米说要跟小南做好朋友还不要做恋人,原因就是恋人终归会分开的,而好朋友却永远都能在一起。
当时看到这一段,内心不自觉地就被触动了,接着眼泪下意识的盈满眼眶……这就是强烈的共鸣吧!
起初是在她的散文集《我想跟你走》里读到这个故事。
一样的喟叹感动,一样的眼眶湿润。
想讲给朋友,单独复制下来存在草稿箱却一直未曾发送。
直到再次在书城看到那本精美的Happy birthday绘本,直到一个人坐在清晨空旷的office里静静看完这部电影。
“每年的生日,是我唯一可以,勇敢想你的日子……” 365天的孤单,只为换来一年一次的问候跟祝福。
这样卑微胆怯的守望,可以有多久?
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于是索性让自己不去拥有。
只做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这样,是不是就永远不会分开?
爱心便当、加辣火锅、与生日相同的手机尾号、一同唱过的歌、故意溅到对方身上的汤汁……太多太多结痂的回忆,彼此了然于心的习惯……两个这样这样相爱的人,为什么就偏偏要注定离散?
是不是所有瞬间才会是永恒?
是不是只有失去才算真正拥有?
Ending轻柔的“I love you…”里,耳边回荡起那首曾经无比熟悉伤怀的旋律,伴随着许久不曾有过的泪水,缓缓而出:“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 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永远不会再重来有一个男孩爱着那个女孩……”
小南在厨房刷碗,嘴里还是哼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背对着小南,挂着微笑。
小米掉眼泪了,我也掉眼泪了。
只因为这场景太熟悉了,一样的五音不全,一样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样的微笑。
在众人看来,小米和小南是天生的一对,小米和小南经过十年,还是彼此深爱,只是他们的感情太不寻常了,似情人,似朋友,似至亲,究竟是什么?
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
小南是个花心帅哥,小米活在童年的阴影,带着丝丝自卑和忧伤,始终不肯面对这份爱情。
所以对小米说:“我们做那种比好朋友还好的朋友,因为情人是会分开的,而朋友可以永久。
”与我曾经的想法如出一辙,爱情本就没有天长地久,只有做朋友,才可以永远在他身边看着他。
小米固执的坚守自己的“永恒定律”,她只有两个愿望:去维也纳读音乐,喜欢的人永远不离开。
我不知道小米选择这样的方式对待这份感情究竟对不对,她一直在等待小南变得不花心的那一天,她心里渴望爱情和婚姻,只是害怕。
在婚纱店前驻足,小米以为她盼望的时刻到来了。
所以,当她接到小南的语音留言,说他要结婚了,小米为自己建筑的那么多年的永恒世界毁灭了。
小米笑着说:“我再也不用为你的幸福负责了。
”继而落泪,继而痛苦,继而抹掉泪水,开车回家。
小米说:“他这次晚了42小时才对我说生日快乐,下次他再这样我就不原谅他。
”小弟笑着说:“你永远都不会不原谅小南的。
”是啊,我们总是那么容易学会原谅和遗忘。
这么多年,小南身边的女人换了又换,心里却始终住着小米,每年的6月7日都会说一声:生日快乐。
小米始终孑然一身,不接受任何男人的爱意,等待小南,却又若即若离。
婆婆去世了,爸爸老去了,灰沙发变成了鲜红色,这样的折腾,为了什么呢?
这个结局,奶茶写的太忧伤了,是我不喜欢的,但却只有这样的结局,才能成全小米和小南的爱情成为永恒,是这个故事最动人之处。
小南曾经对小米说:“你会后悔的哦。
”如果小米知道这样的结局,她是一定会遗憾终生的。
我真的希望她永远都不知道小南有多么爱她,永远都在生日那天等待小南的电邮。
这样纯美而暧昧的感情,是不是就是小米要的永远?
如果可以选择,我相信小米宁愿小南还是那个花心但健康的男人,即使得不到,爱人能够活在这个世上,一年只有一次的联络,也是幸福的。
电影院里,好多人听到古天乐走调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看到刘若英在空旷的广场上一圈一圈的兜车子都捧腹不止。
奶茶抽搐着脸部的肌肉,趴在方向盘上失声痛哭,我想,只有真切爱过的人,才能体会这份切肤的疼痛。
一年的孤单,只为换来一天的祝福。
爱一个人是希望对方快乐的。
当他需要的给不了,最后能够做的,只是转头,毫不犹豫的静静离开,给他一个可以快乐的未来。
也许,这才是永远。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桥段并不新颖的爱情故事,情节是那种温水茶,幽幽淡淡的一种香缓缓的飘着,累积着一份淡淡的无聊,以至于我渐渐的有了烦意,但是当影片进行到将近一半儿的时候,却渐渐的有了感觉。
这是一部慢热型的片子,不会让我在第一眼就惊艳惊喜欢笑开怀,这种感觉从头到尾都没有,围绕我的始终是这样的一份淡淡的幽幽的缓缓的香。
一直想看刘若英的《生日快乐》,但之前听到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karen说难看死了,美芽说看不懂。
还是固执地去看了,觉得很好。
是刘若英一贯的风格,那种淡淡的哀伤却可以带给你有快要窒息的错觉。
故事讲述的是小米(居然和我的名字一样)和小南的错失的爱情。
从故事开始小米生日时,两人都为了给对方惊喜而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奔去对方学校,却无奈相互错过的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悲剧结局。
小南的爱情难以填满小米心中对安全感的渴望,小米的爱情也没有留住小南出国求学圆梦的步伐,可笑的是当小南回国,周围朋友都以为二人会结婚的时候,小米又选择了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等待两人带着不同的成长的经历和对对方那未曾改变的爱再次相遇,小米以为两人的爱情终于到了可以开花结果的时刻,却收到小南的结婚的消息。。。。。。
就这样无数次的分离和相聚,就这样无数次的相爱和分手,最终错失了所有,唯一剩下的只得每年生日的时候从来不会迟到的祝福和问候。
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小米怀着满心欢喜期待小南的求婚,却得到小南马上结婚的消息的那一刻,幸福的笑容凝结在嘴边,慢慢转化为一种隐忍的痛,空洞的眼神看向没有未来的前方,就这样僵硬地笑着让眼泪落下来,直到完全失去控制地嚎啕大哭。。。
这是怎样一种深深的绝望,世界或许在此刻完全崩塌了吧。
两个深爱却不懂爱的人走过多少年分分合合,最终走到了路的尽头,再也无法重新来过。
不喜欢影片的结局。
小南的死显得造作而煽情,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示小南对小米的爱和专一,让我们这些局外人在最后的一刻恍然大悟,然后给予小南无限的同情。
其实不然。
在我看来,就让小南结婚了就是最好的结局。
王子和公主最终过着幸福的生活固然是happy ending,但若是悲剧的爱情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这么简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两个相爱的人最后分开有多少会是因为死亡的原因?
可能更多的是双方都不能承受爱情的重量,或是随着岁月的流走,两人对爱情的不同信念吧。
小米和小南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真正向对方表达过对这份爱情如何的眷顾与神往,他们总在故作的无所谓和嘻笑玩闹之中独自享受对方带来的美好,也独自舔舐内心的伤口。
所以即使有爱,即使爱得如此深沉,有一方终因不能确定或无法丈量对方的爱而接受第三个人的爱情是不足为奇的。
毕竟在我们的现实中,生活下去比死守一份无法预测结局的爱情更为重要,而这也并不能说明不爱。
整个影片都弥漫着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似乎想以此来暗喻小南和小米的爱情:“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为什么明明相爱,到最后还是要分开,是否我们总是徘徊在心门之外。
谁知道又和你相遇在人海,命运如此安排总教人无奈,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只是好像少了一个人存在,而我渐渐明白,你仍然是我不变的关怀。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到底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呢?
小米和小南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么多年,彼此心中的那份爱或许一直都在,可两个人之间的爱却再也不可能重来。
人的一生能够容忍多少次的错失?
一次,两次,还是更多?
总是以为爱情永远会在不远处等待,总以为爱情永远在身边不会离开,可惜它即使在,也不是原来那份爱。
随着岁月发酵的爱情不可能会有最初的味道,所以请把握,请珍惜,因为没有爱可以重来。
多么奢侈,这是我看完<生日快乐>以后蹦出来的第一句话。
天涯海角,至死不渝,这些词都用得上。
唯独山盟海誓被刘若英所谓隐忍的表情所替代,才显得没有落了一般爱情剧的俗套。
否则真要怀疑中文片子中了韩国人的毒,非死不足以显得爱的伟大。
而“没有安全感”,就可以把赌气式的留学,对男友身边花丛的醋意,对自己的任性姿态,都堂而皇之的摆上桌面,成为爱情的砝码。
既然你是残缺的,何必要求一个健全的男人时时刻刻犹如救命稻草一样在你身边。
你应该学会变得更坚强。
当然,没有当面哭出来已经是不易,留在背后的眼泪可以赚取更多同情和票房,尤其在导演的春秋笔法下,更显得委屈,一丝丝磨尽了小女人们的心理防御工事,赔上了纸巾,也搭上了“珍惜身边人”的感慨。
也许这样的评论显得太刻薄了,毕竟爱情有千颜百面,谁都没有权利对着别人的爱情方式指手画脚。
在“爱无能”口号喊得越来越响的今天,看看这样的纯情片子,也算是对年少爱情憧憬的缅怀。
只是神圣如小南这样的男人,在给小米打电话唱生日快乐之前,也会回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现任女友。
感谢导演,没有纯情到底,还留了一点人间烟火的味道。
是典型的港片较为繁盛时期的中等偏小级别制作的爱情文艺片种,讲述一段还算轻松的爱情故事,也不会多特别,但是某些细节也会让你内心一动似曾相识,唯美、简单,虽然摆明了是小情小调的,但不刻意,正是一个爱情文艺片应该有的小悲伤小幽默的调子。
哪里像20多岁的人呐
假
我对这样的电影完全没有抵抗力。一个人在漆黑一团的家里看并痛哭到把晚饭吐出来。
莫名其妙
因为是刘若英,所以我哭了……
本该对这个片子颇有感触的,但却什么感觉也没有。刘若英的表演显得克制过多做作,古天乐的则生硬不够入戏。私以为这个剧本的结构很有问题,所以不是专门营造的平淡感,而是真正的沉闷。而最后的结局更是将此片整体拉下一个层次,像是曾经在某本短篇散文中看过的桥段。
错过
电影院里哭到窒息
一句:生日快乐。
一般般
每年的生日,我只在乎你的一句“生日快乐”
对纯爱免疫了。完全不喜欢。
好像看过这部片子能有一年多了……很急人,还是喜欢有什么就说什么
好无聊~封面也很丑~
看的北京首映 托sakura的福见到奶茶跟古天乐真人
合了分分了合,仿佛邂逅
能不要那么装嫩吗
完全可以拍的更真一点。
淡淡地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