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弥撒

Midnight Mass

主演:扎克·吉尔福德,哈米什·林克莱特,克里斯塔尔·巴林特,马特·比德尔,艾丽克斯·埃索,安娜贝丝·吉什,拉胡尔·寇利,克里斯汀·莱曼,罗伯特·朗斯特里特,伊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午夜弥撒》剧照

午夜弥撒 剧照 NO.1午夜弥撒 剧照 NO.2午夜弥撒 剧照 NO.3午夜弥撒 剧照 NO.4午夜弥撒 剧照 NO.5午夜弥撒 剧照 NO.6午夜弥撒 剧照 NO.13午夜弥撒 剧照 NO.14午夜弥撒 剧照 NO.15午夜弥撒 剧照 NO.16午夜弥撒 剧照 NO.17午夜弥撒 剧照 NO.18午夜弥撒 剧照 NO.19午夜弥撒 剧照 NO.20

《午夜弥撒》剧情介绍

午夜弥撒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午夜弥撒》由《鬼入侵》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倾力打造,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社区,身败名裂的年轻人(扎克·吉尔福德饰)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牧师(哈米什·林克莱特饰)到访,加剧了这个社区的分裂。当保罗神父出现在克罗克特岛时,恰好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不可思议的事件,令这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但这些奇迹是否伴有相应的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新边城浪子虎父无犬女扭秧歌的春天坠机惊魂神笔录旺卡午时三刻兼并小魔女学园TV版耶拉心灵猎人第二季火线追凶之惊魂宴核爆13秒马戏之王优雅的家紫香槐下误入神秘岛嘻游记战士地缚少年花子君第二季远山的红叶怪诞故事幽灵写手第三季杰西警探犯罪档案之小镇疑云蝴蝶魔咒维京传奇:英灵神殿第三季包公出巡之明镜高悬圣诞之魂嘻哈星节奏:意大利篇第一季乘客

《午夜弥撒》长篇影评

 1 ) 到底谁是真的“我”? 我们活的像“贝佛莉”——纠结、欲望、嫉妒、名利缠身

本剧最后一集借助依琳说出的台词非常有哲理(ps:原片台词摘抄了评论区一些大大们的)会发生什么?

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是啊,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说我自己吗?

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所在 ,这个词 自己,不是这个词,这样不对,这不是,我之前怎么忘了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这段台词,悟性有限,我的个人见解是,这个我是“本我”,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个真我,在临死时才发现,下面接着描述那种感受,也是属于这个真实的我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

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

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

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沿路被我捡起。

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

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 ,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

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

当我们说到“上帝” 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

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

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

我是所有。

我就是我。

 2 ) 斯蒂芬•金风格的宗教惊悚片

非常非常Stephen King!

被短视频喂坏审美的人、没耐心的人会很烦觉得很冗长 ,但是,喜欢邪典恐怖电影和斯蒂芬•金的人会觉得很享受,那大段大段颇具哲学意义的台词,关于生与死,关于信仰和善恶的探讨,这是艺术片啊!

前两集是比较缓慢但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铺垫。

一旦看进去,从第三集开始节奏是停不下来的。

下面是我边看边记录的复活之夜前每一集里有趣的细节:(本人atheist但是有穆斯林和基督教信徒好友)—————以下有剧透————————第一集,只在黑夜(午夜)出现的、眼睛会发光的高高的生物;男主对女主说自己是无神论者的原因(在监狱里读了所有宗教的书企图寻找答案,包括圣经古兰道德经等等,读完反而啥都不信了)第二集,穆斯林警长发现海滩上的死猫都没血迹;市长却建议警长今后参加周日的弥撒(伊斯兰教是承袭制的,也就是说,一旦与穆斯林通婚或者父母是穆斯林,便只能信绿教,永远不可脱离此教。

进入其他教的教堂更是大忌讳。

市长和之后修女BEV的行为是十分无知且不尊重人的,这两个特质也是这个宗教狂热的小岛上很多村民的特质)。

另外,Riley卧室的海报从X档案(科幻题材电视剧)变成了《七宗罪》(和本剧一样的宗教惊悚片);第三集,小镇上的人们突然奇迹般地越来越健康年轻,残疾人能走路了,近视的不近视了,腰疼的也好了,老年痴呆半瘫痪的老妪能认人爬楼梯了(期间还穿插着比如午夜看到窗外有东西啊,大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啊等明显的伏笔,特别是女医生老妈在窗子外面看女儿的“父亲”那里);公共学校家长会上,有一场关于古兰经和圣经的辩论(我的穆斯林朋友说这剧真做了功课,对古兰经来源、伊斯兰起源的诠释很正确)面对穆斯林警长的质疑,在BEV嘴上说没有要驱逐穆斯林但是每一个字都在反对异教;Father PAUL在人多的地方就难受咳血(应该是馋的饿的😂);最后是这一集最恐怖的一幕:穆斯林警长关灯后发现窗外惊现一双蓝色的眼睛和冷白皮的脸庞。

第四集,这一集Father Paul的死又复活,以及女主腹中婴儿莫名其妙消失,这时候,我们得知了所谓的“奇迹”“天使”“圣水”到底是什么。

女医生的老年痴呆症老妈不仅不痴呆貌似还越来越年轻貌美了。

女医生发现女主的血液在阳光下沸腾蒸发。

这一集可以听到男女主关于“死亡”这一主题的探讨。

男主对死亡的解释就是atheist的那样,女主则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对死亡的看法。

而BEV劝说两个教徒为father处理尸体的那大段的粉饰太平颠倒黑白的说辞,难道不是某些人洗脑大众的说辞么😂第五集 Riley死前看到的画面,几乎就是他爱的女主描述的那样……(我一开始以为导演是atheist,看到这里还挺吃惊)警长婉拒女医生调查教堂的要求时,那一大段关于穆斯林在美国生存的现状的独白也很值得人深思。

同时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人与人之间,永远无法相互理解。

人类总会因为不同的肤色、宗教等等原因而互相排挤。

第六集,看到这里的人有福了,好久没看到拍得这么好的教堂杀戮戏了。

———————————————网飞同期出的新剧有鱿鱼游戏,可在我眼中,这个剧比大逃杀mix弥留之国爱丽丝最后还稍稍烂尾的鱿鱼游戏有意思多了。

BevBev这个角色很有意思。

她简直是Bible“神级”理解员😂 “一番引经据典,吹得天花乱坠”:father对自己的嗜血有怀疑,她能从Bible找到理由洗脑father;father吃了Joe,她也能从Bible 找到理由流脑father;father的罪行被发现时,她用Bible洗脑残疾小女孩的父母(市长夫妻)和岛上唯一的电工,这保证了最后的复活之夜断电断网成功执行;所以,在一个封闭的岛上,能通过把几个人变年轻变美说成“神迹”再把所有人的恶行按照她的Bible解读为“上帝的旨意”,那也不太难对吧。

更何况,故事开始前,她就把整个村子成功洗脑过一次了:在她动员村民接受石油公司的钱,让资本破坏这片海域并把这封口费说成“上帝的恩恩赐”时,整个村子的罪恶就已经生根了。

面对金钱的诱惑,人们能以上帝之名找到破坏大自然的借口,那么面对血液的诱惑,他们当然也能为互相残杀自圆其说。

毕竟,“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嘛。

人类啊,总能为自己的恶行找到合理的说辞。

我好奇地查了一下,导演经手过好几个斯蒂芬金的书改编的电影项目,难怪整部剧有着浓浓的金大神的调调。

而Bev这个角色,简直是魔女嘉莉原著里Carrie的妈妈的化身。

而Carrie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people only get smarter...people don't get better,they just get smarter.When you get smarter you don't stop pulling the wings off flies, you just think of better reasons for doing it. “人们不会越变越好,而是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变得聪明不是说你不会欺凌弱小了,而是你学会给自己的这种行为找借口了。

结局这一幕又美有有着特别的意义最后的最后,我还要赞叹导演Mike对Father、女主和警长的死亡的处理,这也是我决定给这部剧五星的原因:一个人,往往只有到了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Father最后幡然醒悟,摘掉神父专属的衣领,决定相信人性而不是所谓“神”;女主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划破所谓“天使”的翅膀;警长父子到了最后,忠于自己的信仰,抑制住自己的欲望,不伤害任何人,不与恶魔同流合污,这才是真英雄。

这是一部铺垫丰满、逻辑自洽、故事完整的宗教惊悚剧,个人觉得导演已经超越自己的《鬼入侵》、《无声夜》、《梦醒之前》(翻了翻豆瓣记录,原来我早就喜欢这个导演的电影作品了啊),Mike绝对是恐怖片导演里最被低估大师。

 3 ) 【我们终究尘归尘,土归土】

【我们终究尘归尘,土归土】好高级的剧啊。

因为导演是《鬼入侵》《鬼庄园》的迈克·弗拉纳根,所以看之前还在心里好一番建设,可其实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可怖,至少比起前段时间看到我《致命感应》,温子仁的恐怖氛围抓得更好。

隐藏在剧集惊悚的分类下,是非常气质的电影。

四年前酒驾致死人的莱利终于刑满归来,选择回乡的他再一次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故乡小岛。

这天小岛上也来了一个新的牧师,他的到来带来的是小岛上发生了不能用纯科学解决的事。

除了海滩上出现的动物尸体,还有脊椎受损的女孩可以恢复行走、怀孕的女子失去了胎儿、久病的老太焕发青春……因此愈发相信这是上帝神性降临的小岛再次燃烧起的宗教狂热,是令人后怕的着魔。

我愿意称保罗为惊悚剧中最佳嘴炮,悬疑的内核是纯宗教片对于生与死的探讨,他大段大段的感悟真的差点让我也陷进去了,如果不是第五集的反转,莱利为了自证这个小岛不一样了选择走上的那条决然的路,在燃烧的那个瞬间真的会让人因此也清醒过来,过度的宗教着迷就是罪恶的。

保罗身上的那个迷在第二集出现的时候剧情就变得好看起来,虽然前面铺垫长,虽然因为台词多而显得很适合催眠,但还是很好看啊。

生与死,毁灭和轮回;天使与恶魔,神性和人性……我们的目的地,终归是一样的。

 4 ) 川普当选后这部剧在我心中升华了

川普当选后我莫名总想起这部剧,经常觉得大选后的现实和那个吸血鬼牧师带领的教区很像。

于是我真正领教了导演有多么厉害。

这种像的感觉在哪里?

一个很老的幽灵死而不僵,知道真相的领导迷惑群众,一群甘愿被迷惑的人。

太像了太像了。

两年半前看的时候觉得导演说的好多,到现在大部分都不记得了。

现在体会最深刻倒是牧师象征的是种族主义,煽动仇恨和集权的内核,这种情绪与特权阶级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利用,对民众的漠不关心。

这么一想到真的是帮我理解了这次大选。

川普就是那个幽灵,是民众被煽动的种族主义与仇恨情绪的具体化。

民主党表面上关心平等,其实没有什么真正具体的推进平等的措施。

实际上是默认幽灵所维护的特权。

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民主党挂了遮羞布。

所以民主的这两次大选一直在说“我不是川普”。

他们其实就是指,他们还有一层遮羞布。

实际上他们维护的利益和川普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他们唯一的identity 就是不是川普而已。

如果你用我不是什么力气定义自己,哪只能说你真正的自我认同是不能发在明面上说的。

“我不是小偷“,“我不懒”,“我不是川普”。

咋看咋有些自欺欺人和认知失调。

出路在哪里?

导演说let it burn! to burn it all down! 年轻人是希望。

We can always hope. Mike 对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看的太透彻了。

他不搞创作,把这些东西都抒发出来,该如何自处啊!

 5 ) 上帝,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继《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后,网飞(Netflix)出品了由麦克弗拉纳根 (Mike Flanagan) 执导和编写的新剧集《午夜弥撒》。

这部共7集的迷你剧单集都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前两集主要交代克罗克特岛(Crockett Island)的背景。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日渐衰落的海上社区,由于被大量化工石油污染而影响了本地的打渔业。

男主莱利因当年酒驾伤人而入狱四年,现在刑满回家,与青梅竹马艾琳重逢。

一位年轻神父保罗替代了前往圣地朝圣而病倒的本地年长主教。

从第二集开始,每一集结尾都会有一个小高潮。

个人心目中全剧第三集最佳,其次是第六集,大结局反而有些拖沓冗长。

全程节奏缓慢我能接受,想着是文火慢炖后续发力。

毕竟剧集的质感很突出,演员和台词都加分不少,很多台词极具美感和力量感,剧本的广度在对白中得到了展现,从化工污染下的阶层差异,信徒们以上帝之名而心安理得地选择无作为,到911对muslim群体及有色人种的余震。

本以为能以宗教奇幻为背景刻画“穷乡刁民”的人性幽微,没想到元素过多却无一讲好,最终成了一个俗套故事,真是无语!

由于剧的背景时间就是当代,这让我对岛民们误把吸血鬼认为是天使的设定更加不理解。

或许不存疑的信仰就是偏执,这使人盲目,最终疯魔。

套用的罗兰夫人名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把“自由”换成一切漂亮的口号皆可成立,最后一集说是当今美国以“黑命贵/BLM”为由头打砸抢烧我都信。

 6 ) 《午夜弥撒》梳理

大致故事:一个神父因为一场奇遇,遇见了他的“天使”,神父因此返老还童且长生不老,善良的他惦记家乡小岛的乡亲们,想着有福同享,费了老大劲把“天使”运回老家,并利用传教成功洗脑小岛乡亲们变得和他一样,最终却是好心办了坏事,所谓的天使原来是个吸血怪物,岛上所有人都因此变成了吸血鬼,没变的也都被吸干了血。

震撼剧情:1.男主莱利被转化为吸血怪物后,带着女主乘小木船来到海面中央,告诉了女主这个看似十分荒唐的故事后,女主有一些不安的问男主为什么把自己带到这样一个无处可逃的地方告诉她这些,男主回答带她来这里不是让她无处可逃,而是为了让自己无处可逃。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海面时,男主在女主眼前灰飞烟灭,他用自己的死拯救女主,让女主相信岛上正在发生的难以置信的事情,让女主离开小岛。

2.女主最终选择留下来牺牲自己拯救岛外千万素未谋面的人类。

她要阻止整个岛上已经转化的人离开小岛。

剧情的一处缺憾:有关吸血怪物的点没有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来轮去脉。

1.为什么在沙漠的洞穴深处当怪物听到神父的祷告后才放过了神父并喂给他自己的血?

2.怪物定时给神父送血、怪物穿上圣袍走上祭坛都在表示怪物有智商,但结局大混战时,怪物又表现的没什么智商的样子。

3.怪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莱利给神父的信:我们本是尘土,终将回归尘土。

 7 ) 一篇现代圣经

GENESIS(创世纪)And God said, Let the waters under the heaven be gathered together unto one place, and let the dry land appear: and it was so.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地露出来。

事就这样成了。

——旧约 -- 创世记(Genesis) -- 第 1 章 第九节克罗克特岛,远离大陆的海上孤岛,百许众,渐衰落。

相对孤立隔绝的环境非常容易催生愚昧的行众。

神父的到来如同火种催生狂热宗教崇拜。

宗教界限的界定无非是人的认知来决定,然后就产生问题,非统一的标准又怎么能区分邪呢。

某些教义只是过于极端的宗教崇拜罢了。

莱利见到伊琳后的一次对话伊琳:你还好吗?

莱利:不知道。

整个状态我不明白,完全没有思路。

我是说在监狱里生活很容易,有事可做……可是在这里,我什么都没有,没有前途。

我只是还活着,没有目标,只是呼吸,不知道为什么而努力,只是这样活着而已。

最糟糕的是我不该还活着 伊琳……其实莱利从没有和自己和解过,监狱里出来就像是断线的风筝,毫无控制。

每次睡觉前他都能看到事发当晚的情形。

然后梦到海上孤舟,等待日出。

我甚至觉得莱利和被害女孩之间产生了些微妙的关系。

每次看到女孩画面,似乎不再感到惊悚而是有了种安慰恬静的感觉,就像老友再见面的一种释然。

PSALMS(诗篇)But let all those that put their trust in thee rejoice: let them ever shout for joy, because thou defendest them: let them also that love thy name be joyful in thee.凡投靠你的,愿他们喜乐,时常欢呼,因为你护庇他们。

又愿那爱你名的人,都靠你欢欣。

——旧约 -- 诗篇(Psalms) -- 第 5 章 第十一节信与不信,隔着藩墙,或许永无破日,或许弹指之间。

miracle(神迹)——展现神的最有力直观的方式。

普通信众往往期待神迹的发生,因为宗教的本质是寻求答案。

Leeza从轮椅上走下来的那刻,普通信众彻底沦陷到狂热的宗教情结。

就此,一位新神出现。

保罗神父的光芒将普照全岛。

PROVERBS(箴言)Every word of God is pure: he is a shield unto them that put their trust in him.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旧约 -- 箴言(Proverbs) -- 第 30 章第五节Favour is deceitful, and beauty is vain: but a woman that feareth the LORD, she shall be praised.艳丽是虚假的。

美容是虚浮的。

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旧约 -- 箴言(Proverbs) -- 第 31 章 第三十节信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虔诚。

当无法解释的事实摆在面前,人们选择投靠宗教,相信神的指示。

莱利作为理智者,首先做的就是质疑,认为其中一定是有原因可循,而非神迹。

理智者和狂热者的矛盾于是不可阻挡得形成。

作为狂热者代表的贝弗利,可谓狂热到了疯狂的程度,简直不可理喻。

她残忍野蛮、无情又不讲理。

她可以熟背圣经,随时引用其中数句,以此来作证自己。

站在自以为高尚、神之庇护的角度批判他人,实则是对自己自私麻木的托词,以为对上帝的无限度忠诚殊不知是道德的沦丧。

但不可否认,她是全岛最聪明敏锐的人。

当她目睹神迹,看到普鲁伊特教士年轻的照片,虽然照片模糊不可明辨,但她已经洞察一切,接下来要做的就只有证明自己的想法——毒杀保罗神父。

给保罗神父一个重生的机会,创造自认为的死后重生的耶和华。

LAMENTATIONS(耶利米哀歌)Is it nothing to you, all ye that pass by? behold, and see if there be any sorrow like unto my sorrow, which is done unto me, wherewith the LORD hath afflicted me in the day of his fierce anger.你们一切过路的人哪,这事你们不介意吗。

你们要观看,有像这临到我的痛苦没有就是耶和华在他发烈怒的日子使我所受的苦。

——旧约 -- 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 -- 第 1 章 第十二节 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说:这是我的肉,为你们舍的。

这是为救赎人类而牺牲的。

吃基督的肉,喝基督的血。

领受圣体,滋养灵性的生命,共融在复活的基督的体内,并与耶稣基督亲密地结合。

获得永生。

弥撒仪式的最后环节领受圣体由此而来。

有趣的是吸血鬼(代表恶魔)同样让人吸食自己血液来获得永生的能力,传播群体。

保罗神父舔舐乔柯利鲜血,一边是逝去的生命,一边是被滋养的邪恶。

关于死亡的一段对话伊琳:我们死后会怎样?

莱利:会发生什么?

伊琳:你怎么想?

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莱利?

莱利:我不知道,有人说他们知道,我不相信,不过...我可以说一下我死后……伊琳:那就说,你死后会怎么样?

莱利:我死以后,我的身体停止了运转,停下了,是瞬间的,或者是逐渐的。

呼吸停止,心脏不再跳动。

医学上的死亡。

过了一会,大概五分钟之后,我的大脑细胞开始死亡。

但在同时,在...或许我的大脑释放出一些二甲基甲酰胺(DMT),这是一种我们做梦时会释放出的致幻物质,于是我开始做梦了。

我的梦境从未如此宏大,因为它占据了一切,所有的这种物质(DMT)被全部释放出来,我的神经元在燃烧,我看到记忆和想象交织而成的绚烂景象,而我就如同嗑药一样,真的就如同嗑药一样,因为我的意识在回忆中漂流。

长长短短的梦境,混杂着回忆的梦境,还有...就像是最后的谢幕,这个梦终结了所有的梦,最后宏大的梦,清空了我的意识,然后...我停下了。

我的大脑活动停止了,什么都没有剩下,没有痛苦,没有记忆,没有曾经存在过的感知,没有曾经伤害过别人...没有曾经害死过别人。

所有的一切,都原样的出现在我面前。

电流自我大脑中消散,直到它成为死去的组织,死去的肉体。

彻底的湮灭。

所有那些,组成我身体的小分子,它们,细菌,微生物和无数个其他的小分子,它们曾经生活在我的睫毛上,我的头发里,我口中和皮肤上,在我内脏里,和所有其他的地方,它们还继续活着,继续蚕食。

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在滋养生命,我腐烂了,所有的碎片都进入了循环,我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存在。

我的原子存在于植物中,甲虫身上,动物身上,我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闪烁过一瞬间,消散在广袤的宇宙里。

该你说了。

当你死后会怎么样?

伊琳:说我自己?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不,我不说我自己。

今天死去的不是我。

GOSPEL(福音书)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Blessed are they that mourn: for they shall be comforted.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Blessed are they which do hunger and thirst after righteousness: for they shall be filled.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Blessed are the merciful: for they shall obtain mercy.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 for they shall be called the children of God.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Blessed are they which are persecuted for righteousness' sake: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新约 -- 马太福音(Matthew) -- 第 5 章 第三-十章透过莱利的视觉我们看到了绝美的宇宙氤氲,如同生命的脉动。

一瞬间能够创造一万生命,也能够湮灭万物。

for out of it wast thou taken: for dust thou art, and unto dust shalt thou return. 你是从土而出的。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旧约 -- 创世记(Genesis) -- 第 3 章 第十九节当你仰望星辰是否也曾想到,构成我们生命肉体灵魂的,曾经也是那星尘中的尘埃。

我们的肉体也终将化作尘埃构成新的生命……

莱利和伊琳对话……伊琳:这个我无处可逃的地方要干什么?

伊琳:要告诉我你需要帮助?

伊琳:要让我害怕?

伊琳:我没法相信你要让我書怕伊琳:我不相信伊琳:如果你真的想这样 那我曾被更糟糕的情况吓到过,我不,我不会再让那种事发生了我不害悺不会怕你亲爱的如果你病了 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不害怕我会给你你需要的帮助我会和你一起做/不去评判不会恐惧 告诉我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告诉我你想要什么莱利:你说的我为什么 带你来这里 带你来这里不是为了吓唬你 或让你无处可逃我带你来这里是因为在这里我无处可逃 我没有你坚强从来都没有我想要做什么?

我想要你划着这艘船去大陆离开这个地方永远不要回头但我知道你不会这样做的我知道你不会相信这一切除非你亲眼看到我想要你 逃走但我相信你会划船回去尽力去救所有人我很抱歉必须让你看到我爱你 伊琳格林恩我这一生都在爱你以某种方式爱你伊琳:我也爱你莱利:我尽力了莱利:我尽力了

莱利终于与过去和解,在这个世界焚烧殆尽,在另一个世界面对日出。

莱利完成了自己的重生。

ACTS OF THE APOSTLES(使徒行传)Preaching the kingdom of God, and teaching those things which concern the Lord Jesus Christ, with all confidence, no man forbidding him.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新约 -- 使徒行传(Acts) -- 第 28 章 第三十一节最后一场午夜弥撒,剧情随之最高潮。

信众集体集体服毒赴死。

普通信众最易被非言蛊惑,在狂热信徒的驱使下,理智、迷失混作一坛。

打开门,正如门一直敞开那样,这样才能传播福音。

信众重生……REVELATION(启示录)The grac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be with you all. Amen.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

阿们。

——新约 -- 启示录(Revelation) -- 第 22 章 第二十一节 伊琳最后的回忆莱利:会发生什么伊琳:什么?

莱利: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伊琳:是啊,会发生什么?

莱利:所以你觉得我们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伊林?

伊琳:说我自己吗?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所在。

这个词——自己。

不应该是这个词,这样不对,不是的。

我怎么会忘记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像身体里的烟火。

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

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当然了,我记得我身体里每个原子,都来自星辰,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

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我。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

其他的一切都是画面,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回来了。

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我的小孩,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而“这些”就是我们说到“上帝”的时候,所指的。

那唯一的存在。

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吗,但现在,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场梦境,是一个愿望,且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而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是所有。

我就是“我”。

活下来的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隐喻) 是和爱人拥抱,是和亲人做最后的祈祷,还是狼狈的拒死……结局只有一个。

生命终将逝去。

一切的一切将在日出之时华丽殒灭。

 8 ) 对于此剧的一些关于人性、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1. 缓慢细致的节奏和人物刻画电影的前三集是一个坎,习惯了快节奏叙事的观众很容易在前三集感到无聊。

相对于一般的美剧,该剧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铺垫整个小镇的生活基调和人物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生活平淡乏味的海边孤岛上。

整个岛笼罩在强大的基督教教会的精神势力的管理之下,有布道了几十年的老年牧师约翰,控制欲强大的修女贝佛利,穆斯林身份的警长沙里夫,酗酒的老年贫穷酒鬼,包括年轻的男女主角们。

人物的背景故事几乎都是通过岛上村民的对话来交代的。

除了男主角莱利一个人的背景是发生在离岛的大陆上,在一开场就带着强烈的基督教原罪的意味。

因为醉酒驾车肇事撞死了一个女孩,在监狱服刑4年,几乎每天睡前眼前都会浮现被他撞死的那个女孩的尸体,内心的愧疚无以复加。

男主角出狱后回到岛上,家中卧室的墙上也贴着电影《七宗罪》的海报。

男主回乡后,发现自己从小爱恋的女人也回到了岛上,他们从教会回来的对话中,交代了两个人过去的经历。

男主在服刑期间读了包含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各种经文,即使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长大,却发现没有一个神能解救他内心那无以复加的罪恶感,因此成了无神论者。

即使他勉为其难与家人一同去教会礼拜,也拒绝服用信徒的圣餐。

而女主在离开家乡的好多年中去了各种地方工作,在经历一系列的挫败后带着腹中怀孕的孩子回到了家乡想要过安稳的日子。

宗教家庭出生的男主成了无神论者,而充满冒险精神的女主却回乡待产,是一种与他们曾经预期中相反的人生。

另一位男主,就是小镇的神父,在第一集的前期一直是以背影出现的,预示着他的角色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与修女会面的第一眼,修女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第二天,他出现在村民面前,自称是一位名叫保罗的神父,因为之前的神父约翰健康堪忧,在大陆修养,因此暂时由他代替神父布道。

新神父的布道为村民带来了新的感受和精神力量,也成为了小镇非常受尊敬的精神领袖。

与此同时,通过人物的对话,你可以看到每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如何造成他们现在的处境的。

瘫痪小女孩和老年酒鬼:导演用五分钟的对话就交代了这一对人物的故事关系。

女孩腰后的枪伤疤痕和酒鬼墙上的猎枪,说明是酒鬼开枪误伤了女孩造成的瘫痪,而这深重的内疚感,也正是酒鬼酗酒的原因。

而女孩在神父奇迹般的“神迹”之下能够站起行走后,她来到酒鬼破败的家,向酒鬼表达了原谅:“我原谅你,即使这件事依旧会让我愤怒,但我依旧原谅你。

”而这份原谅让酒鬼失声痛哭,也促使了他鼓起勇气,与酒驾肇事的男主一起前往教会活动室参加神父主持的“匿名戒酒会”。

市长、修女与穆斯林警长:作为基督教保守势力的市长和修女,几乎垄断了整个岛的管理势力,形成比法律和政府更权威的权力。

因此在小岛出现大量猫咪死亡的离奇事件后,作为执法者的警长毫无任何管辖权力,只能对市长和修女的建议言听计从。

穆斯林的身份和他的伊斯兰教信仰,在基督教背景的小镇上也始终处于边缘的处境,甚至面临着自己的后代也要改信基督教的信仰危机。

在警长的一段自白中,他提到了自己在911事件后曾经面临严重的种族歧视,作为美国身份的移民和警察的职业理想,他一边想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另一边也面临着他作为穆斯林这种充满疑虑的种族身份危机。

在做刑警的日子里,他也始终遭受着不间断的监视和质疑,直到他忍无可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却依旧作为一个边缘人,不得不保持中立和被动,无法主动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两段对话是非常精彩的,女孩与酒鬼之间真正体现了爱与原谅的情感力量,而警长的对话则体现了美国社会的非白人非基督教信仰者移民在宗教和种族问题上遇到的巨大矛盾。

让这部影片不仅只是一部悬疑剧情故事,更反映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现实。

神父的故事:神父的故事是串起整个《午夜弥撒》的核心故事线。

曾经的老年神父约翰在前往圣城耶路撒冷朝圣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八十多岁的高龄和阿尔兹海默症早已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

他在沙漠中误入了山洞,被一只像路西法的带着翅膀的怪物扑倒在地吸干血液。

在巨大的死亡恐惧和弥留之际,他的求生欲说服自己,撕咬他的是一个天使,等待他的是上帝的考验。

而奇迹般的是,他复活了,并且回到了他的年盛时期。

因此在他回乡的时候,修女脸上露出的惊讶表情,证实了她认出了他就是曾经的神父。

当神父发现怪物的血可以具有返老还童的作用,便决定给他弥留之际的爱人通过弥撒饮基督圣血的方式,来拯救她的健康,在弥撒的过程中,她也认出了他是曾经的神父。

渐渐的,神父将怪物的血与葡萄酒混合,让全村人都开始饮用,也通过这种方式让瘫痪的小女孩从轮椅上站起来行走,在信徒面前创造一次次上帝的“神迹”。

在这些神迹的影响下,萧条的小镇逐渐开始了宗教复兴,去教堂的人越来越多,也让神父和修女对权力的欲望开始逐渐膨胀。

尽管神父一直说服自己怪物是上帝的使者,但却改变不了它的确是恶魔的事实,路西法曾经也何尝不是堕落的天使?

也许但凡能为我所用、满足私欲,恶魔也可以被当成天使。

与魔鬼的契约注定会带来反噬,神父的身体逐渐衰弱,嗜血的欲望逐渐失控,终于忍不住开始残骸村民,杀死了前来参加戒酒会的酒鬼,忍不住吸尽死者的血。

因为嗜血恶魔怕光的属性,神父的弥撒也只能在傍晚以后进行。

到此,剧情开始进入了高潮。

终于在复活节前夜,神父和修女决定通过一场“午夜弥撒”,让人们喝下毒药和恶魔的血,让恶魔通过死而复生创造“神迹”,再将所有人从精神到身体都变成它的使徒,向人类开启一场“宗教圣战”。

2. 一些关于宗教的观点我一度好奇为何Netfliex会拍摄如此一部讲述保守宗教势力的影片,然而剧中关于宗教的展现依旧体现了它的左派立场。

修女的故事,宗教沦为道德审判工具:贝佛利修女一直是镇上不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为人刻薄,但其对于基督教狂热的虔诚,也让她对通过宗教夺取对小镇的控制权力有着巨大的野心。

她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始终要通过宗教信仰来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为她的所有的行为进行辩护。

她无时无刻都可以从圣经中引经据典,通过经文来证实并强化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并通过这些经文对他人进行精神控制。

在对所谓信仰的默认下,一些人开始分不清自己的所作所为孰是孰非,从而沦为她和神父、以及恶魔实现权力野心的工具。

对异教徒的排挤和边缘化:穆斯林身份的警长是剧中代表宗教信仰和种族差异的核心冲突点。

在学校家长会上,他强烈反对教会将圣经经文作为官方教材对孩子进行授课,小心守护着生而为人仅有的宗教信仰自由。

然而在强大的基督教文化下,没有人在乎他那非主流的伊斯兰教信仰,甚至自己的孩子也不免被狂热的教会所吸引,开始去教堂做礼拜。

基督教强调全世界只有一个神,而他始终用客观而谨慎的角度表达伊斯兰教是来源于基督教。

这与我们曾经一直面临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很多人一直认为是伊斯兰世界在攻击美国人的基督教精神,把美国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色。

而事实是,在这样一个小镇上,穆斯林的信仰却真实的变为了受迫害和被排挤的角色。

假借宗教之名进行的精神控制:男主莱利是神父利用恶魔的精神控制的直接受害者。

神父始终想利用宗教的力量把他这样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转化成最忠实的信徒。

在莱利被恶魔袭击后,神父不断地向他灌输他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者,不断强调这种袭击是一种上帝的恩赐。

可怕的是,神父在提到被他杀害的酒鬼的时候,说自己因为这份上帝的恩赐,对自己杀人的事实已经不再有罪恶感。

并不断地将这件事与莱利酒驾肇事杀人后那萦绕不去的愧疚感进行对比,逼他说出内心最深层的渴望——他同样渴望这份罪恶感可以消失,可以不再困扰着他,他嫉妒神父可以在作恶之后没有罪恶感。

这一切正是因为,恶魔希望通过激发他内心的恶,激发他那份嗜血的本能,将他变成工具,袭击并召唤更多的村民成为恶魔的门徒。

而在此处,这段令人不安的对话中最毛骨悚然的是,那种精神控制的话语已经完全混淆了是非之分。

让我们对比前面提到的小女孩对酒鬼的“原谅”,真正的原谅是我承认你对我的伤害,我依旧感受到这份伤害,不否认它,但我还是选择原谅。

同样的,袒露内心的脆弱和罪恶本来是一件应该得到倾听和尊重的事,是为了人能够接受并认同自己身上不可避免的恶,放下执着,继续前行去克服恶,去成为更好的自我。

通过神父的逻辑转化,却变成了精神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否定恶的本质,将它反转为“恩赐”,直接合理化、正义化,并抹杀了恶即是恶的本质。

这无非是基督教自古以来假借信仰之名、上帝之名作恶的一贯逻辑。

因此,在神父逐渐被恶魔反噬的过程中,他的布道词也逐渐变得激进和极端,他曾经的爱人,在带着女儿听过一次这样的布道后,感到深深的不安,并表示这不是她曾经认识的神父,希望女儿再也不要踏进这样的教堂一步。

3. 人的主观意志的选择莱利和伊琳的死亡:莱利的死是惨烈的,在他发现被恶魔袭击后无可选择地沦为恶魔的工具后,他无处可逃,于是带女主角伊琳来到海的中央,用那份爱克制着嗜血的渴求,对爱人说出了一切真相,并希望她能够保全自己,逃出小岛。

但他相信,女主角依然会回去,拯救他人。

在日出之时,他瞬间融为灰烬。

在死前的那一刹那,正如他之前与她聊天时所说的,脑中会因为大量分泌DMT而产生无比真实的幻觉,他眼前那始终困扰着他的那个被撞死的少女,不再是恐怖的尸体,而成为了一个带有温暖笑容的女孩,向他张开包容的怀抱。

他用它来圣徒般的自我牺牲,终于让自己从那深重的罪恶感中解脱了。

保全个人安危与帮助他人的选择:剧中的两位女性,扮演了拯救村民的重要角色。

在莱利与女主表明真相后,她并没有因为自我保全而直接逃走,而是回到岛上,尽可能的说服更多的村民与她一起逃离,在说服失败后,她选择了参加最后那场危险的午夜弥撒,始终想要帮助更多的人逃脱,直到她被恶魔袭击后,在生命的尽头,她依然抱着拯救的念头,将恶魔的翅膀划破,使它无处可逃,被太阳的光辉所燃灭。

而女医生在拯救他人的角色之外,又变成了神父作恶的救赎。

被村民开枪打死后,她倒在神父——也就是她的生父的怀中,成为神父巨大的忏悔。

尽管这份忏悔对他造成的罪孽来说已经无足轻重。

可以说,这两位女主角,以及莱利,都用他们圣徒般的自我牺牲,践行了对他人真正的神圣之爱。

而有趣的是,他们都不是完全的基督教信仰者。

狂热本能和与人为善的选择:尽管被恶魔袭击后的嗜血本能往往能够淹没人的理性,让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作出伤害他人的举动,但依旧有非常多的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出于善意和恩慈而不去伤人。

那些假借神性之名的人不断通过撕咬来释放自己的狂热本能,而真正具有神性的人,则小心使用着那份神性,比如莱利,比如莱利的父母。

信仰与人性的选择:这部分有两个相反的故事。

一是神父在信仰和人性之间的权衡,他说在他发现恶魔的血可以返老还童后,他只是出于想要拯救他的爱人而将恶魔带了回来,却一步步在对宗教信仰的狂热中迷失自我,残害所有的村民。

而在他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恶行后,他试图用这个简单的动机为自己洗白,试图减轻他的罪恶感。

而只有他的女儿被杀死后,他才感到深深的悔恨。

另一部分是穆斯林警长和他儿子的桥段。

在他儿子背弃伊斯兰信仰转投基督教,并且被恶魔欺骗后,他一度放弃了作为异教徒的父亲,但在父亲想要通过焚烧庇护所来拯救人类的时候,他的亲情本能又让做出了保护父亲,拯救他人的选择。

在日出之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血脉精神从何而来,回归了伊斯兰信仰,随着对他的神的祈祷在日出的光辉中安详地燃尽。

一个是出于亲情作恶,一个则是因为亲情去拯救。

这两种相反的动机也让整部剧的价值面相更加多样。

4. 关于神圣之爱剧中始终用各种情节探讨了什么是神圣之爱。

在这里我们不去批判基督教上帝的神圣之爱是否有它自身的逻辑漏洞,但是当教义逐渐沦为权力和野心的工具、沦为道德评判的唯一准则、并被用来进行道德绑架和精神控制的时候,那份充满宗教精神本质的神圣之爱必然是被曲解的。

而剧中的几个圣徒般的人物,则用他们突破教条、出于良善本质的自我牺牲和利他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圣之爱。

在影片结尾的时候,女主角弥留之际回忆起她与爱人莱利的谈话,关于对死亡的想象,是一种抛弃“自我”的时刻,我不在时我,我是世界的能量,是四散于世界的粒子,当我失去自己的时候,我也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无处不在。

曾经有一句话说,一滴水最好的归宿是哪里——是它流进大海的时候。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东方禅宗和嬉皮精神的世界观,不再有你我之分,不再有教条和标签,一切都融为一体。

就像日出之际,那些被宗教荼毒和恶魔袭击的人也不再有彷徨,他们唱着圣歌,平静安详地迎接自己最终的死亡,化为灰烬。

这部剧的结尾是我们看过为数不多的以“人类灭亡”作为结局方式的影片,可以说在及其黑暗丧气的过程中,还带来一丝人类自作自受的爽感,之前的《爱死机3》也有一些剧集表达过类似的立场。

在各种政治立场、一元判断的导向下,必定产生无数的罪恶,而爱与包容、对善的选择,则是我们尽可能可以去做的理想选择,尽管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有用还有待商榷,但人类的这种恶的确是需要被反思的。

影片的最后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作为唯二的幸存者,在海中央的独木舟上目睹整个小岛的燃烧,这个结尾让我想起了EVA《真心为你》剧场版的结尾,真嗣和明日香作为亚当和夏娃一般的角色,成为了整个世界末日人类毁灭后的幸存者。

而这时,真嗣选择让一切回归原样,拯救了整个人类的存在,明日香的一句“恶心”证实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缺陷。

就像《午夜弥撒》的最后,女孩说,我的腿没知觉了,之前的宗教神迹不复存在,同样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无可逆转的缺陷和脆弱无力。

然而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即使利用毒品一般的宗教或更高的力量来麻醉自己,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缺陷。

这个结局至此是非常具有哲学感的,也让整部剧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9 ) 这部高口碑恐怖剧,真的不该被埋没

信奉上帝的虔诚教徒向恶魔祈祷着神迹的显灵。

这样的情节似乎是拉斯·冯·提尔这类电影狂徒的作品里才会有的场景,但它却切切实实地出现在成长于浓重教会文化氛围下的恐怖片导演迈克·弗拉纳根的新作《午夜弥撒》当中。

迈克·弗拉纳根《午夜弥撒》这部在《鱿鱼游戏》势不可挡的风靡下被埋没的网飞新剧,极可能是今年最被低估的剧集,开播一个多月以来,该剧在豆瓣仅有不到3000人标记看过,比上半年口碑极好的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还要“冷门”。

同档期上线的《鱿鱼游戏》太过风靡,埋没了《午夜弥撒》

杨雅喆导演《天桥上的魔术师》同样高口碑、低关注美剧《午夜弥撒》在国内的遇冷与作品本身的定位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是一部牵涉到西方宗教背景的剧集,没有这方面熏陶的中国观众自然不太感兴趣。

但实际上,该剧非常地平易近人,弗拉纳根在剧集播出后做过如此解释,强调这并非宣扬宗教的作品,它关注的是全人类都可能面临的“信仰”的困局。

在疫情后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的当下,《午夜弥撒》的故事甚至与现实产生某种恰到好处的呼应。

该剧所讲述的是,克罗克特岛上一位新来的年轻牧师为居民们带来了神迹,同时也逐渐走向毁灭的故事。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与内陆隔绝的小岛,平日里只有两班船作为连接小岛和内陆的交通工具。

岛上原本人口达到几百人,但因为原油泄漏事故,居民们赖以为生的海捕变得极为艰难,导致岛内人口外流,只剩几十人坚守在这里。

如今,离家多年的莱利回到了克罗克特岛。

曾因酒驾致人意外死亡,他在监狱里待了四年。

身处监狱的每个夜晚,他总会看见被他撞死的女孩,这件事成为了他心里的隐痛。

出狱后的他彻底一无所有,小岛成了唯一的归宿,这里至少还有父母。

原定和莱利同一班船到克罗克特岛的,还有朝圣回来的老教士普鲁伊特。

基恩女士前来渡口接待,但问了船上的人,并没有普鲁伊特教士的身影。

基恩女士来到教士住所,发现了早已搬进来的年轻神父保罗,保罗声称普鲁伊特教士身体抱恙,暂时由他接替几周的时间。

第二天,神父保罗在圣帕特里克教堂举行了他在岛上的第一次弥撒。

前来的居民很多,莱利在父母建议下也跟着来了。

弥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新来的神父和别的神父也没有什么两样。

唯一让莱利感到惊喜的,是在这里见到了伊琳,那个他喜欢多年的人。

和莱利一样,伊琳也刚回岛上不久,她现在最大的生活动力是肚子里的小孩。

晚上狂风暴雨交加,住在海岸边的莱利一家,透过玻璃窗看到海滩上有人的身影。

莱利出门追上去,那人却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天气放晴,海滩边全都是猫的尸体,天空中盘旋着闻尸赶来的海鸥。

这种情况没人见过,大家怀疑与原油泄漏或是野兽有关,但仍旧解释不通,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神父保罗来到岛上不久后,神迹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先是弥撒过程中,下肢瘫痪的女孩成功从轮椅上站起来,再是让病入膏肓的老妇人慢慢恢复青春容颜和活力。

在这座日渐枯竭的小岛上,神迹让居民们看到了希望,人们史无前例地崇拜着这位神父,以及他身后的教堂和神。

但不幸也跟着发生,神父在一次弥撒中猝然倒地。

醒来后,他的身体状况变了样,阳光会灼烧他的皮肤,便只能躲在漆黑的房间里,直到晚上才能正常出行。

与此同时,他也渐渐显现出嗜血的癖好,无法再进食其他食物。

基恩女士看着神父的可怕变化,第一反应并不是逃避,反而是帮神父打掩护。

基恩女士是个极度宗教狂热者,她绝对不允许这件事影响教堂在岛上的秩序,更不允许人们不再信教;她和神父保罗单独商量后,决定把弥撒从白天改到了晚上进行。

保罗神父主持的午夜弥撒,在第一晚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但其实,他和神秘人的会面都被莱利看见了。

这个神秘人就是帮助神父保罗显现神迹的幕后推手,而保罗神父其实就是身体恢复年轻的普鲁伊特教士……

这是一部事先张扬的恐怖剧集尽管今年才得以真正面世,但在此之前,《午夜弥撒》这个名字就曾数次以其他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弗拉纳根执导的恐怖片中。

在《无声夜》里,它是女主角电脑上敲打的小说剧情和出版的同名书籍,而这本同名书籍随后又出现在了《杰罗德游戏》里女主角被铐住的床头架上。

2016《无声夜》

2017《杰罗德游戏》眼尖的观众在这两部电影的道具联动中,发现了这本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午夜弥撒》。

但彼时的观众们并不知道,这竟是横跨弗拉纳根这些年电影生涯的蓄谋已久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他用恐怖片形式呈现的自传。

弗拉纳根在天主教家庭中长大,小学、中学都就读于信息封闭的教会学校,甚至还在不同的教区做过祭坛男孩。

年幼时的他,热爱并深谙教堂里的事务与规矩,其成长环境和对教会社区里普通人的观察,都被他写进了《午夜弥撒》里。

迈克·弗拉纳根导演而《午夜弥撒》的主人公莱利,一个因酒驾导致他人身亡的年轻人,更浑身都是弗拉纳根自己的影子。

酗酒是弗拉纳根家族史的遗留问题,像是刻进DNA里的诅咒一般,耳濡目染的他也有过一段严重的酗酒史,直到与网飞达成长期合作后,弗拉纳根才开始戒酒。

作为《午夜弥撒》的男主角,莱利在教徒与无神论者间撕扯的身份,同样也是弗拉纳根经历过的身份矛盾。

当他离开教会社区去往文化多元的大学,这里的一切颠覆了他原有的认知,让他开始有了重新审视宗教的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宗教产生出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由此看来,《午夜弥撒》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导演不得不拍的作品,作为弗拉纳根的乡愁,也作为他与过往的和解。

创伤的群像,疫情时代的恐怖片电影《钛》获金棕榈,温子仁、沙马兰等恐怖名导回归,亚洲恐怖片屡屡登上热搜,经典恐怖IP续作轮番登场……我们都以为今年会是恐怖片大年。

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似乎每部恐怖片的实际表现都多多少少低于观众的期待。

朱利亚·迪库诺《钛》

温子仁《致命感应》

班庄·比辛达拿刚《灵媒》而美剧《午夜弥撒》却是这当中少有的“不退反进”的例子。

纵观2021年的大多数恐怖片都还活在疫情之前的俗套恐怖逻辑当中时,拍摄于疫情期间的《午夜弥撒》的叙事,反倒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当前疫情的呼应。

疫情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带走数百万人的生命,催化了产业的变动,世界格局正在改变。

而剧集的背景是原油泄漏事故,这场灾难几乎改变了小岛的命运,人口由几百人锐减到几十人,留下来的人也只是艰难度日。

而岛上的宗教信仰也在寻求一种新的转机,以求留住它的信徒。

这座小岛上的几乎所有角色,都处于创伤和受困的状态。

莱利的创伤,来自于他酗酒车祸带来的恐怖记忆,以及作为无神论者在宗教氛围浓重的小岛上的归属感缺失;

伊琳的创伤来自于她在大城市里的不被接纳,从小岛逃出去追寻演员梦,最后却落了个狼狈回乡的窘境,唯有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救命稻草;

而小岛上艰难度日的居民们、下肢瘫痪的女孩、造成女孩瘫痪的男人,以及年迈的神父,他们都活在一种等待着被解救的状态当中,渴望神迹的显现。

在《守望尘世》中,那些失去至爱至亲、陷入痛苦的人们发展出了新的宗教;而在《午夜弥撒》中,无望的人们则把寄托从上帝那里拿回来,放到恶魔的身上。

前者是在追问独自活着的意义,后者是在追问坚守信仰的意义,两部作品何其近似。

《守望尘世》

《午夜弥撒》在疫情依然不知何时结束,甚至有可能伴随人类历史不断持续的前提下,在我们对疫情的恐慌尚未落定之前,观看这些主题深邃的影视作品,同样也可以是我们自我追问“疫情下究竟该如何生活”的一种途径,甚至幸运的话,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网飞人才培养的开端,与弗拉纳根牵手作为流媒体的领头羊,网飞尽管从《纸牌屋》开始,每年都会产出多部电视剧爆款。

但在内部培养独当一面的电影、电视剧创作人才方面,却并没有太好的起色。

这一切,直到与弗拉纳根展开深度合作开始才看到了可能性。

迈克·弗拉纳根导演从2017年的《杰罗德游戏》开始,迈克·弗拉纳根导演与网飞的合作就一直在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下去。

在此之前,弗拉纳根还只是北美恐怖片的行活导演,作品口碑都维持在不尴不尬的及格线位置。

谁都没想到,这位在电影上始终无法搞出大动静的导演,竟然在与网飞合作的电视剧项目上顺利地走了下去。

2017《杰罗德游戏》回望2018年的《鬼入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举成为当年最成功的电视剧集之一,创造出恐怖类型剧的拍摄典范,甚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纯恐怖类电视剧集。

2018《鬼入侵》这部恐怖作品的一鸣惊人,让原本被冷落的《午夜弥撒》顺利拿到网飞的投资,也让弗拉纳根导演在恐怖片这个领域真正地获得了一席之地。

连弗拉纳根自己都忍不住感叹,拍了那么多电影,成就自己的竟然是拍电视剧。

尽管《午夜弥撒》没有成为(显然在题材限制下,也不可能成为)《鱿鱼游戏》那样的现象级爆款剧,但这部剧集在网飞平台仍旧表现不俗。

《鬼入侵》《鬼庄园》《午夜弥撒》一路参与下来,弗拉纳根已经成为了网飞恐怖类剧集领域重要的接头者。

接下来,弗拉纳根还将会参与包括爱伦·坡经典作品《厄舍古厦的倒塌》在内的多个项目的开发。

合约关系,弗拉纳根未来几年仍会继续待在网飞,这件事给我们两个好的信号。

其一是我们将继续看到弗拉纳根制作精良的恐怖类剧目;其二是网飞对弗拉纳根的纳贤,似乎可以看到未来流媒体的人才大战走势。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10 ) 第五集

星空下的大海,摇曳的小船,第一缕火红的阳光,面朝她深沉、热爱、宁静的接受死亡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一个醉驾男人的救赎震撼

《午夜弥撒》短评

embrace death

5分钟前
  • Ber_雪碧
  • 推荐

把原来电影剧本改成迷你剧,又没有添加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只能拖节奏了... Flanagan继续搞闹鬼房子系列吧...

8分钟前
  • zy_
  • 还行

设定很好 但是最后两集的真善美严重超标 令人不适 拉低全剧水平

13分钟前
  • 我连昵称都没有
  • 还行

老迈克很少让人失望!关于宗教和人性的探讨,虽然有点政治正确的意思,但在美利坚白左横行时期有这样深度的恐怖片已经非常难得了。

17分钟前
  • Paradox
  • 推荐

2.5 每当弗拉纳根把类型元素和宗教叙事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都是整部剧最高光亮眼的时刻;每当弗拉纳根想要关注角色内心的挣扎、苦痛、悔恨以及对信仰的质疑时,就会显得稚嫩刻意。还有很多时候叙事和角色会被夹裹在这两者之间,无所适从,于是就只能“顺拐”:是遵从类型叙事、内核探讨还是角色研究?感觉弗拉纳根总是这样很有野心,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更多只是徒有其表的创作概念(可以学学隔壁的《守望尘世》如何做到平衡兼顾

1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最近看的第二部与宗教相关的剧,2集又弃了。。。宗教真的好无聊🙉🙉🙉。ps:好喜欢听神父说英文,感觉字正腔圆的,吐字清晰。

22分钟前
  • 幽默的闹钟
  • 很差

一方面觉得很美,一方面又真的无聊

26分钟前
  • 大凡仔
  • 还行

和一个叫S的人闲聊时被推荐的,后来知道他是一个sadist.断续看了四天,和D吵了三天架,尘归尘土归土。另:Riley死前看到的是Tara-Beth,是死于他车祸的女孩,不是Erin小时候谢谢。

29分钟前
  • ⠀吾曰唯唯
  • 还行

难看,在宣教独白中昏睡过去好几次

31分钟前
  • perfectblue
  • 较差

豆瓣人,呵呵

34分钟前
  • 列蒂齐亚
  • 较差

天呐,坚持到第六集坚持不下去了,好难看,节奏巨慢

36分钟前
  • momo
  • 很差

保守期待,就怕外媒尬吹上当,当然团队是好团队,但也有失蹄的时候,第一集风景秀丽,缓缓道来,第二集进程依旧缓慢,男主幻想丛生,小岛异象来袭,整体节奏实在太慢,台词密集,说教感严重,这实在不是一部主打恐怖氛围的影视剧该有的面貌。★★

41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天使和恶魔都分不清嘛

43分钟前
  • 道可道19642
  • 较差

节奏慢的见过,慢成这样的没见过,3集过去了还没切入主题 好不容易入正题了还是老生常谈的吸血鬼,离了宗教就不会讲故事了是吗?

44分钟前
  • 不服来战
  • 较差

我感觉你们就是活够了 还试图劝我一起陪葬

45分钟前
  • HT:ツェペリ
  • 较差

但凡文青脑子正常点这片子都上不了8分。三十极夜就够难看了,这片子简直是字典包裹的shi…我说这种被傻叉支配的剧情到底是谁在觉得有意思的

46分钟前
  • 无欲无求无心情
  • 较差

好看哎,但是求求Netflix考虑一下迷你剧的形式吧,我看压缩到3-4集节奏就刚好。

50分钟前
  • Ashling
  • 还行

“we are things that labor under the illusion of having a self,this accretion of sensory experience and feeling,programmed with total assurance that we are each somebody,when,in fact,everybody is nobody…I think the honorable thing for our species to do is deny our programming,stop reproducing, walk hand in hand into extinction,one last midnight…”

52分钟前
  • C
  • 力荐

相信奇迹和启示的,就是邪教。用群体恐吓个人的,也是。

57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推荐

8.0?EXCUSE ME???

58分钟前
  • 兔某人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