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十载同行

10 Years with Hayao Miyazaki,宫崎骏:十年一梦(港),宫崎骏的十年瞬间(台)

主演:宫崎骏,铃木敏夫,宫崎吾朗,庵野秀明,高畑勋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宫崎骏:十载同行》剧照

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2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3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4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5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6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3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4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5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6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7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8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19宫崎骏:十载同行 剧照 NO.20

《宫崎骏:十载同行》剧情介绍

宫崎骏:十载同行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NHK电视台从2006年开始跟踪拍摄宫崎骏,制作出纪录片《十年一梦》。宫崎骏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创作了一些在时尚独具标志性和广为人知的动画电影。宫崎骏特许了本片的导演和摄影师Kaku Arakawa,仅他一人跟随他工作并拍摄纪录片,镜头将记录下独家、真实的宫崎骏幕后生活。第 一集与2019年2月24日首播,第二集将于3月30日播出,第三第四集分别是4月21日和5月26日播出。 在第一集中,导演记录拍摄了宫崎骏制作《悬崖上的金鱼姬》(Ponyo on the Cliff by the Sea)构思人物和情节。宫崎骏探索了他的身体能力和想象力的极限,以召唤出令人难忘的主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上岸的鱼爱情制高点脱狱之王第二季美国队长2驴叫新扎老师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第2季医龙2顺其自然也平凡欲望热线刺透放大镜突袭乐坛毒舌嗡嗡鸡第二十六季真是兄弟跃动青春万力黑暗秘密刑侦12最后的圣殿骑士旅行社的故事英雄第一季阴阳鉴异世界居酒屋阿信第二季~魔女与大主教篇~一骑当千WesternWolves谷仓惊魂秀后人生特种兵之霹雳火杀漠

《宫崎骏:十载同行》长篇影评

 1 ) 大师如何成为大师,一点点观后感

如果没记错的话,看的第一部宫崎骏动画是《龙猫》,当时看完只觉得龙猫很可爱,两姐妹的相处跟我和我妹很像,但没觉得这个电影有多惊艳,导演有多厉害。

后来陆陆续续看了宫崎骏导演的所有电影,同时也看了很多其他日本动画导演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品出宫崎骏的特别。

原来并不是每部电影都会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会让人觉得有趣、可爱、美好、温暖、感动。

也不是所有的动画,人物表情都那么生动传神,肢体动作都那么协调自然,画风都那么精致舒服。

更不是所有的电影,剧情都能吸引你看完。

日本动画产业很发达,人才辈出。

热爱动画,有天赋、想象力,并且勤奋努力的人不再少数,但只有宫崎骏站在塔尖,世界瞩目。

为什么是他?

看完宫崎骏的纪录片,找到了答案。

他的电影来源于他的生活,映射的是他的内心,就像他在纪录片里说的:“无论你怎么隐藏,电影都会反应真正的自我。

”他想通过电影给观众带去快乐,他想通过电影改变世界。

他热爱画画,热爱电影,热爱生活,他能把洞察到的生活小细节精准转化为动画场景,他会反复思考电影人物的行为模式,让人物贴近生活,有个性和说服力。

最重要的是他能坚持这份热爱。

天赋、想象力、热情都会在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中消耗殆尽,宫崎骏的口头禅是麻烦死了,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说他是电影的奴隶,他愿意为电影死而后已。

下图宫崎骏创作波妞的初衷,好温暖的想法,感动。

下图他担心波妞在人类世界的生活,就像波妞是一个真正存在的人一样。

 2 ) 再走一小会儿吧

每集45分钟左右的四集纪录片,噱头是NHK跟拍了宫崎骏十年,其实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波妞,虞美人,起风了三部电影创作期间,且大部分片段都在之前NHK的三部独立纪录片《聚焦宫崎骏与“波妞”300天亲密接触》《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父与子300天的战争》《起风了:1000日的工作记录》中放出来了,基本没有什么新的内容,不过这么放在一起看确实真切地感受到宫崎骏这些年的坚持。

宫崎骏的创作过程是充满反复的自我怀疑,否定和焦虑的,时常挂在嘴边的是做导演要有把自己逼到死路,然后看看能得到些什么的觉悟。

虽然大多数时候是以慈祥的笑容形象面对大众的,但也会在创作时吐露心声 “搞创作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挂着笑脸,电影就是在这样严肃的时候创作出来的,越是投入创作我就越是暴躁。

” 悬案上的金鱼姬原稿创作阶段,听着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他找到了波妞乘着大鱼冲向宗介那幕的灵感,为了达到心目中理想的视觉效果,这关键的一幕,耗时将近一个月。

当晚宫崎骏给团队写下了一些话: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多如牛毛,这种人最糟糕了,我不希望我们的团队变成那样。

创作起风了的时候,宫崎骏对着大量复杂枯燥的作业也会烦躁的抱怨 “麻烦死了,麻烦死了”。

一边念叨一边仔仔细细的打磨分镜里每一个路人的细节,这个人物攥行李包的手势不够到位,那个人物跌倒的姿势不够真实,又一遍遍和自己和解,人生中重要的事情都是麻烦的。

看完宫崎吾朗的地海战记首映后,跟拍的荒川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我是来看我的孩子的,他还不够成熟。

都说宫崎骏对自己的儿子太过苛刻,其实从他对自己的要求就该知道优秀的导演知道一个优秀的创作者该是什么样子,“要有去影响世界的决心,即使什么影响都产生不了也该如此。

” 而显然不管是从细节打磨还是整体格局上,吾郎的电影都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后来虞美人制作阶段,铃木敏夫来找他讲吾郎的困境时,宫崎骏说了句 “我认为他应该放弃,他不是那块料”,我想作为一个导演,宫崎骏给出的评价是相当客观的。

大众普遍认为宫崎骏成功的关键在于画工和创作可爱动画形象的想象力,其实他电影里每一个角色的性格言行,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打磨后的成果。

波妞制作后期,宫崎骏曾看着自己的笔记感叹 “都是些无聊的台词,我其实可以写大量的台词,但还是算了,小孩子看不懂,没必要为了无趣的老头子写这些。

” 这是最难的,他追求的是用精简的台词,充满细节的画面,实现精彩有趣的故事和饱满纯粹的情感。

纪录片里有个细节让人很有感触,宫崎骏第一次听久石让给波妞配的那首向日葵之家圆舞曲时,坐在工作台前握着笔一下就红了眼眶,这是一首旋律舒缓悠扬的歌,副歌的歌词是这样的:お迎えはまだ来ないから 人生的大限还未至その间にちょっとだけ歩かせて 在那之前就让我再走一小会儿吧もう一度だけ踊りたい 还想试着再一次起舞そよ风になって 就这样化作一阵微风这是从动画里辰婆婆(以宫崎骏母亲为原型的角色)视角出发的歌词,相信也是日渐老矣的宫崎骏的一些感慨,我想那一瞬间,亲自写了歌词的宫崎骏一定感受到了老搭档久石让曲子里的那份惺惺相惜。

宫崎吾朗说,只有在宫崎骏制作电影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他活力焕发,他通过不停的创作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个人一直就是这么活着,对他来讲没有其他的方式。

所以就这么继续下去吧,借用宫崎吾朗那句中二的话:死ぬなよ。

 3 ) 创作还要要求愉快吗

波妞抱紧宗杰的那一幕,我看到了重逢的喜悦,没有发现喜悦是通过波妞舒展的脚趾,宗杰上扬的衣摆,还有衣服被紧抱产生的肌理而传达的。

外行人只会觉得好美好,意识不到这是一遍一遍在细微处调节而呈现的,创作者心中接近完美的效果。

宫崎骏说,波妞想告诉那个孩子,别去想“我不应该被生下来。

”其实这是宫崎骏自己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体弱多病体育不好,也让家人操更多的心,无法实现飞行员的梦想,他想,或许我不应该被生下来。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最大的损失。

”一遍一遍改稿,拼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还要要求创作过程愉快吗。

在宫崎骏看了儿子的电影首映后,他说里面有太多对自己的致敬。

可是宫崎骏自己,每步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都有自己母亲的映射。

过去无法改变,错过是无法赎救的。

是解脱吗,希望像《紫罗兰的永恒花园》里说的那样,获得新的身躯,灵魂得到永恒的守护。

像《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坐轮椅的老婆婆,轻快自如地行走。

 4 ) 宫崎骏戳心语录

“我是电影的奴隶。

”“以真心赋予作品,不参杂任何矫揉造作。

”“我想迷失在自己的思想里,但这并不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我堆砌笑脸。

”“我希望人们快乐,这是我的原动力,因为如果我能让大家快乐,那我的存在就有价值,我需要能感觉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人一定要活的充实,用他们全部的力量,在他们的时代里,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把人生过的充实,这是我们能做的全部。

 5 ) 宫崎骏式父爱观:去吧!成为我的威胁!宫崎骏式人生观:来吧!倾尽全力活下去!

宫崎骏式父爱观:去吧!

成为我的威胁!

宫崎骏式人生观:来吧!

倾尽全力活下去宫崎骏式事业观:拼吧!

用必死的心态完成人生使命!

宫崎骏式世界观:好吧!

经历残酷人生依然选择善良!

===============================啊,我喜欢的男人们都是变态工作狂,没有生活、没有女人、不顾家庭的那种。。。

宫崎骏在老朋友死了之后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于是开始给儿子写剧本培养儿子真正长大,宫崎骏与铃木演双簧:大爱无言,悄悄帮忙,萝卜与大棒,实现儿子梦想,力助儿子成长!

宫崎骏为了实现儿子画漫画当导演的梦想,嘴上说着儿子不是那块料的宫崎骏,让儿子设计公园,给儿子写剧本,给儿子画分镜,给长大儿子鼓掌,然后可以制作死去之前最后的一部影片:起风了。

等儿子长大之后,终于放心了,宫崎骏妩媚一笑,说,去告诉吾朗:threaten me!!!

无后顾之忧的他,抱着必死之心制作人生最后一部影片:起风了;起风了的制作过程反映了十年纪录片的主题,也反映了宫崎骏追随一生的世界观:也就是:理在事中,幸福都在过程里,生活生活就是既然生下来了就好好活着,倾尽全力活下去,活在当下,乐冠千秋;我们一心追求真善美,并不是不懂的假丑恶,只是我们在暗黑的深渊里,选择赞美光明,我们终其一生,但求成为一道光,燃尽自己,点亮人心; 你啊你,记得要幸福呦!

 6 ) 杂感

大师的记录。

片子拍了宫崎骏的四年,创作金玉姬 金鱼姬上映 和儿子一起创作电影和起风了的创作。

片子中展现了老头个人私密的一面,脾气不太好,爱叼烟抽烟(半永久)(儿子同款),对创作的完美主义,对工作的执着和严苛,以及工作麻了的真实情形。

老头儿是一个好温暖又充满了童心和好奇的人。

开头中他说我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人。

不然怎么能创作出那么奇幻的世界呢。

之前其实没太看过他的电影,只看过千与千寻,但他的作品实在太大名鼎鼎了,都有耳闻。

纪录片让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到了动画的创作幕后,竟然都是纯手工绘制,很佩服。

金玉姬好可爱哦。

他说她是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告诉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生的小孩不是这样的,好温暖啊。

第一集小女孩说,谢谢爷爷拍哈尔的移动城堡。

他说,不客气。

他好慈祥啊哈哈哈哈面对女孩儿的时候,逗小女孩儿摸自己的胡子。

但他面对自己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

对儿子很严格,父子间的相处别别扭扭。

可能是因为是儿子吧。

儿子在父亲的阴影下长大,却和父亲陌生,了解父亲都是通过看他的电影。

宫崎骏确实是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他缺席了亲子教育。

影片提到儿子在高中的时候想从事电影创作,但他不告诉他父亲哈哈哈哈哈好微妙的一个点,能懂。

有儿子的镜头全程都能感受到儿子的压抑,和父亲的活泼开朗完全不同,眼睛红的,面部表情严肃,整个人是内敛克制的。

所以他的动画风格相对阴郁也能理解,没准这就是他的风格呢,他整个人的性格确实是更内敛一些。

可能也是因为压力大,感觉整个人都是绷着的。

哎,当宫崎骏的儿子确实不容易,尤其父亲还给了他很大压力。

宫崎骏如果换一种方式和儿子沟通会好很多。

很多父子的奇奇怪怪别扭的点,两个人都很傲娇的片段也很有趣,更有意思的是他俩说话经常需要传话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儿子的电影成功了之后宫崎骏让摄影师传话,“告诉他 放马过来给我点压力”,儿子回复说“那他可别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中二对话绝了。

不过影片中几乎没有提到他的妻子和儿子的妈妈的角色,不知道因为什么,丝毫未提。

最后一部是起风了。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很经典的一句话,这时候宫崎骏花白的头发已至全白,身体也不甚佳,但他依然坚持创作,“我拼了老命也要完成分镜,这是必须的”。

创作过程,麻烦,痛苦,纠结。

重要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谢谢宫崎骏“简单易懂的电影很无趣的,想要有逻辑的故事线,就要牺牲创造性,我想打破常规。

孩子们能看懂,他们不讲逻辑。

”“我们要做不放弃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多如牛毛,这种人最糟糕了,我不希望我们的团队变成那样。

”“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有些小孩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生,波妞告诉他们不是这样的,这是什么她来到这里的理由。

她是个有爱心 会照顾人的孩子”“我跟你说,这真的是麻烦到极点,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放弃呢,我会直接说,闭嘴。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很麻烦的,如果人生中的麻烦消失了,你反而还想去把它们找回来”

 7 ) 那些宫崎骏没有做的事情

总觉得自己和宫崎老爷子有些地方相似。

他打开瓦格纳的音乐,给员工写信,那种灵感澎湃的瞬间,我也常常为自己制造。

他自己闷着头把一个事情推敲来推敲去,里里外外都弄妥当了,再拿出去给别人看,也像是我会做出来的事情。

2006年他65,今年就已经81了。

想到他已经是风烛残年,想到这样品格的人也许一不留神就会成为历史,顿时觉得万念俱灰。

他做事的风格,好像要稍微模仿一下,也不十分难。

但是,那些他没做的事情,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舍弃的:1. 他没有花心思发展和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

他算得上兴趣的东西,也只是诸如给英国展览画画一类的事情。

要么就是去看摄影展、美术展(得到画画的新灵感),在车上放摄像头——总之,他时刻都在创作的状态里。

他没有去培养什么和工作完全无关的活动,譬如养花、养鱼、拉琴、摄影……尽管这些在他的作品里很常见。

一天之中,他只会花一小会儿做一下操,这个为了保护身体的最低必需运动,似乎已经是他唯一的娱乐了。

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2. 他没有追求闲适轻松的生活。

他说导演电影需要把自己逼到极限,自己就像电影的奴隶一般。

但是他并没有逃避这份痛苦,甚至在早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依然把这份罪承受下来。

他已经不缺钱了,也不缺名誉。

创作电影对他来说十分吃力,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不是愉快的事情。

他自己说,创作时不需要保持微笑。

他仿佛没有追求那种闲适的快乐的想法。

他全部的生活动力在于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体现出价值。

3. 他没有追求在交际中获得认可。

纪录片拍到的其他人,都是三两成群,而他的身影总是孤独的。

在创作的时候,他甚至拒绝贴身的纪录片导演,自己一个人呆在屋子里。

在儿子电影的放映会上,熟人向他攀谈,他快速走开,对方也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

他周围的人看起来都习惯了他的形单影只,他的儿子和他很隔阂,连铃木敏夫在他身边看起来也有些距离。

4. 他没有追求成为自己知道更好的样子。

他的作品里充满了爱情,甚至是近乎完美的永恒之爱——但他自己说,自己从来没有那样爱过。

他的妻子在纪录片中没有出现过。

他的作品里有许多慈祥的老人和父母,也有生动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他看起来知道怎么和儿孙辈相处。

但他自己和儿子却很疏远,即便是现在也不会去主动亲近儿子,因为他为人处事有一些其它的原则。

总而言之,他似乎很清楚如何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更好的人,但他选择不去做。

5. 他没有纠结于别人的看法。

他对观众反应的感知,只是笼统的“这样会无聊”“这样会太复杂”“这样会摸不着头脑”。

纪录片中没有展现他对任何个体评价的关注。

他看起来不用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纪录片中也没有出现任何一个他使用手机的画面。

即便在他在工作室力排众议的时候,他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对于员工意见的担忧。

6. 他没有屈服于系统。

他创作第一部连载漫画的时候已经是41岁,创建工作室的时候是44岁,属于中年创业。

他此前所在的公司是东京电影新社,属于很大的公司,他在公司中也做到了不低的职位。

他清楚自己追求的奇幻类型电影在这个时代不受欢迎,他也知道如何融入系统,通过和别人的合作获得成功,但他选择不去这样做。

 8 ) 宫崎骏纪录片

上年纪了,看纪录片开始泪目。

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大佬的创作,不仅需要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故事)、大道至简却又细节满满的画功(没有一笔是多余的),还需要塑造人物时,通过细腻的细节动作来塑造人物性格。

既有坚决不能停工的意志和坚持力,也有给大家买面包吃的亲和力。

有这样的领导会让人觉得安心。

(另外看见宫崎骏创作也爱抖腿 瞬间安慰好多)宫崎骏将对妈妈的情感隐藏在自己的动画角色中。

“吾郎用来填补父亲缺位空虚的,就是父亲的动画。

”宫崎骏是为了让儿子开心才成为了动画师,但是却因为成为了动画师而丧失了对儿子的陪伴。

两位都是老傲娇了,在看完吾郎导演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后:宫崎骏:“告诉他 放马过来给我点压力”(欣慰地笑)宫崎吾郎:“是吗?

可别死了啊”老爷子笑起来好像龙猫啊!!!

致敬大师——Hayao Miyazaki

 9 ) 杨晓林-宫崎骏动画特征及“吉卜力”运作模式

杨晓林-原载《影博·影响》2014年第1期。

节选自《动画大师宫崎骏》一书。

一、宫崎骏动画和日本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传统密切相关,主题一般都比较深刻,他反对不义的战争,其反战思想的形成是与国内政治腐败、国际上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前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和南联盟内战的影响有关。

他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呼吁环保、鞭挞人性的异化、倡导博爱与宽恕。

他具有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被誉为“环保主义教主”。

他在悲观中又满怀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弥赛亚救世”的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方式表达他对理想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

二、宫崎骏认为科技是中性的。

一方面由于受日本重视科技和高速发展的民间制造业影响,他像许多日本动画家一样,迷恋机械,由于小时候在叔父的飞机制造厂呆过,在动画中表现出对近代技术的无限热爱之情,是十足的“飞行狂”。

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恨世者”,基于现实中科技的异化现象,他批判科技的负面作用、对未来技术和文明满怀忧思。

三、在选材方面,选择日欧史诗神话与现实题材,创作方式是通过二度创作,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缝缀“百衲衣”,体现出“和魂洋才”的特点。

他选用国外题材,表现“理想之欧洲”和异国情调,但内核却是“和魂”——日本文化的特质,诸如神道的万物有灵、巫术信仰;武士道的忠、勇等,表现出一个“古老之日本”形象。

文化人类学家中尾佐助的照叶林文化论对他的创作思想产生深刻影响,使它的作品具有超越国家民族的开阔视野。

四、日本动画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份额五分天下占其三,与日本大量制作电视动画占领世界市场的“蝗虫战略”有极大的关系。

但宫崎骏动画的市场定位却与众不同,他首先敬女性倡女权,制作老少咸宜的“宫式少女动画”;其次是敬神道,敬武士道,斥责充满暴力色情的“新日本动画”,制作的民族动画举世瞩目,第三是坚持做电影动画,做艺术动画,特别是传统形式的二维动画,逆电脑动画盛行的时代潮流而行,其敬业精神受到业界的一致称赞,使精品动画电影实至名归。

五、宫崎骏动画在叙事方面具有怀旧感伤的悲剧风格,在叙事结构上突破常规的因果式线性结构,强调悬疑、峰回路转、出人意料,复线、多个线索齐头并进或交织。

这是与高田勋在一些影片中淡化叙事,追求散文化的形散而神不散所不同的。

另外他还善于选择不同的叙述人,以独特视角控制观众。

六、宫崎骏动画的主角有扁平化、定型化的倾向,主人公都是具有崇高使命感的悲剧英雄。

其中柔弱且需要保护的天使与具有巫女魔女特征的少女,勇敢的少年与调皮可爱的小顽童是两类主角。

而反角则有模式化倾向,分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和“变好的坏人”两类形象;配角个性化十足,可分为智慧老者、豪女笨男和异类精灵三类形象。

七、宫崎骏坚持作者电影的路线,做艺术动画,这种理念与欧美动画有很深的渊源,特别是代表法国动画电影分水岭的《国王与小鸟》对宫崎骏有很大的影响。

而作为美国动画之“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有诸多不同,也有很多相同处。

宫崎骏动画具有强烈的教化意识、悲悯意识,强调动画的醒世、警世功能。

这和强调娱乐至上,老少咸宜、主题浅显的好莱坞动画区别开来,但同时又借鉴了好莱坞动画的成功之处,使欧洲作者电影的艺术探索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商业追求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八、吉卜力在团队组成方面,形成了宫崎骏和高田勋“二马力”核心,而德间康快先生的鼎力支持和铃木敏夫的大力协助,以及固定的骨干团队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是吉卜力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管理方面,吉卜力的手工作坊模式为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

而宫崎骏“骏马独奔”的工作姿态,以“独裁化”的管理模式为主,兼有亲情、友情、温情模式,具有混合性质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某些方面的“非人性化”,共同成为吉卜力制作大量的闻名世界的优秀作品的有力保证,为动画业的运作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在运营方面,投资联盟体系的建立,实行全职职员制、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的良好运营,国内外市场开拓和后产品开发对吉卜力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10 ) 一些语录

我想从每天看到的日常风景中,发掘出不平常的一面。

我们要做不放弃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没有梦想的现实主义者多如牛毛,这种人最糟糕了。

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

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

如果创作时没有忠于内心,到头来就会后悔。

我怎么知道,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脾气不好,可这就是我。

我想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这样会不容于社会,所以我才会在脸上挂上笑容,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搞创作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挂上笑容,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创造出来的。

有些小孩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生,波妞告诉他们不是这样的。

死了就看不到落日了。

制作电影不是件容易的事,无论你怎样隐藏,电影都会反映真正的自我。

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完成。

为了自己他必须这样做,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

但是你问我为什么不放弃呢,我会说闭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很麻烦的。

宫崎骏和高畑不再互相传递鼓励的信息,然而,只要知道高畑的存在,就能对宫崎骏的心理起到振奋作用。

它让你觉得一定不能浪费生命。

人一定要拼尽全力活得充实,在他们有限的范围内,在他们自己的时代里,尽可能地活得充实,这是我们能做的。

“谢谢你创作了《哈尔的移动城堡》”“不客气”“就好像宫崎骏的母亲抱住了他”他用很多天的时间来想象不曾存在过的一个拥抱是什么模样,到后来,他电影里都有她的身影。

还很动人的是这对相谈甚少、默默不语的父子,宫崎骏给了所有人糖果最后走到儿子的面前,吾朗固执得不给父亲看自己的分镜,一直在动画的世界里去寻找父亲,或许吾朗在那个世界里能无限接近他的父亲。

最震撼的还是,依然坚持手绘,每一帧的每一处细节都仔细推敲,“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很麻烦的。

《宫崎骏:十载同行》短评

他说,我是电影的奴隶。

2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非常不好看,合集剪輯成品,所以沒有邏輯主線,拍攝對象大部分時間都沒興趣和鏡頭好好說話,宮崎駿的「人格魅力」也沒觸到我的點,只覺得他是個自我中心的老頭

5分钟前
  • YY同学
  • 较差

原创内容过低,由之前NHK跟踪拍摄的三部纪录片《聚焦宫崎骏与“波妞”300天亲密接触》、《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父与子300天的战争》与《起风了:1000日的创作记录》(铃木敏夫为了宣传而做的合作)拼凑而成,新鲜素材近无,一个很单薄的科普向作品,与如今风行的解读电影剧情无疑,同样喜欢加解读内心式的语句。而且因为是不同创作者拍摄的原片,所以分裂之处比比皆是,比如荒川格在后两集的彻底消失。唯一成脉络的反倒是和宫崎吾朗的感情,第一集算作了一个小的铺垫,第三集展开讲述父子感情,将两个纪录片做了延续融合。一个特殊场景加两人矛盾吐露心声,使宫崎骏作为父亲失败的一面展现在了银幕之上。同样应当还有动画内母亲的影响,荒川格当时拍摄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可后面两部的创作者就完全不顾家庭影响,而这次编辑时也就完全不管。

10分钟前
  • 云雾敛
  • 还行

一共四集,讲了波妞的诞生、与儿子吾朗的慢慢打开心扉的相处、吾朗再次担导演理解了父亲当动画师的坚定决心,宫崎骏导演完《起风了》退休。通过很多的细节认识到宫崎骏的性格,吉卜力工作室真的是我梦中的工作场所,很感谢他们为我们创了一场又一场的美梦,对比新海诚,宫崎骏真的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与想象力的极限。

12分钟前
  • 荣生鹤唳
  • 还行

我何其荣幸 因一个人的热爱 因一个人竭尽全力充实地过着人生 而获得那么多那么多来自动画的温暖与抚慰谢谢你创作了这些 谢谢你过好了自己的人生 ——宫老的作品之所以完全是人类真善美的概括 大概是因为他本身如此的真善美

14分钟前
  • Hey-sexy
  • 力荐

这要节奏没节奏要叙事没叙事纯靠人物魅力撑的破片儿😅

19分钟前
  • Saika
  • 较差

这种纪录片,我希望能一直有机会看到,多少部多长时间都要看下去,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23分钟前
  • 巨米雨
  • 力荐

大师是牺牲和压榨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心血而生出作品

27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没想到老爷爷已经陪伴我们这么久了,今年一看已经82了。

30分钟前
  • David乐乐乐
  • 力荐

十年一梦 英文旁白 原来是旧作品重剪辑,还以为是新的。没看过旧纪录片的可以看一看,事实上,天才也有一天跟不上生产力

31分钟前
  • K&L
  • 还行

宫崎骏,应该是停不下来的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可能依然不是他最后的作品。

34分钟前
  • 蒸汽大兜虫
  • 还行

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决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

38分钟前
  • 虚空尽无
  • 推荐

紧凑而细节铺满的镜头里,是作为动画电影大师级人物的宫崎骏以近乎苛刻的水准来面对自己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精益求精。在短暂的近200分钟的剪辑素材里,宫崎骏的形象就像那一张张推倒又重来的分镜图,充满了极限的想象力、洞察力与体悟力。这样高标准的对于自我和团队的要求,自然也体现在了他对下一辈——自己的儿子吾朗的期望里。也许很难理解这样严格的父亲,但是对于看过他的大部分电影的我来说,宫崎骏毫无私心地践行了一个动画电影从业者的自我牺牲与自我苛责。正是由于有了这样完美主义的期许,我们才能在大荧幕上看到那么多鲜活生动的动画形象。

41分钟前
  • 墨涅涅
  • 力荐

请允许我改写波拉尼奥的一句诗:最终动画导演像孩子和动画导演的孩子。宫崎骏就像孩子一样创作,宫崎吾朗则还是个因父亲缺席而未能长大的孩子,或许制片人铃木敏夫才是这对父子的家长,又或许《宫崎骏:十载同行》最大的贡献,是通过导演和摄影师荒川格的镜头,让这对父子进行了一次坦诚的对话。“你得有用电影改变世界的決心,哪怕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才是身为电影制作者的意义。”

42分钟前
  • 康报虹
  • 力荐

“我脾气不好,可这就是我。”

46分钟前
  • blablabla🍃
  • 力荐

感觉铃木才是背后真调剂大佬

49分钟前
  • 摘星
  • 还行

小女孩:“谢谢您创作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宫崎骏:“不客气…😊”

51分钟前
  • 蓦兰
  • 力荐

我丈夫:5秒的镜头做了15个月,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吗?果然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有逼迫自己追求极致的信念啊!

55分钟前
  • 饱肚师叔
  • 力荐

一般

59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无论千与千寻之后的吉卜力动画是否魅力依旧,无论对宫崎骏的评价如何,NHK的这一系列跟拍纪录片都似乎别具意义。宫さん能接受这样的跟拍是一种真诚,好像在说,如果我的作品没能表达我内在的真实,那这里至少是我外在的真实;导演和摄影师荒川さん则是另一种执着于专业的真诚,即使宫崎骏发脾气说不想被拍时,他的镜头虽然调转但拍摄依然没有停下来,以至于铃木敏夫会佩服他既对被拍摄者有理解与体贴,同时也执念于自己的工作;更意外的是,NHK会在官网播出,配以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言字幕,一种开放的趋势围墙终归是挡不住的。/在看过米莱斯的奥菲莉亚之后,宫崎骏受到震撼,希望能在否定自己之前的画风里寻求突破;对恰到好处的线条的苛求。/保田道世和大田朱美,对应了米瑟斯提到的两种典型的女性人生道路的选择。

1小时前
  • Joa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