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冈

후쿠오카,福岡,Fukuoka

主演:尹宰文,权海骁,朴素丹,山本由贵,赵芮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日本语言:韩语,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福冈》剧照

福冈 剧照 NO.1福冈 剧照 NO.2福冈 剧照 NO.3福冈 剧照 NO.4福冈 剧照 NO.5福冈 剧照 NO.6福冈 剧照 NO.13福冈 剧照 NO.14福冈 剧照 NO.15福冈 剧照 NO.16福冈 剧照 NO.17福冈 剧照 NO.18福冈 剧照 NO.19福冈 剧照 NO.20

《福冈》剧情介绍

福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海骁和宰文大学时本是极要好的师兄弟,均是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但二人却因为喜欢上同一个女生而分道扬镳,再也未曾相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首尔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的宰文已近中年,大学时候的事情不仅没有淡去,反而越来越频繁造访他的记忆。而神秘少女素丹的闯入,更是改变了他的生活,促使宰文和素丹一起远赴日本福冈寻找海骁。在宰文、海骁和素丹又一次的三人行中,往昔被一点点打开,又不知能否真的被化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反击第二季请回答,我们de小时光AdambyEve:动画现场演唱会斯特莱克探案集:布谷鸟的呼唤第一季阿倍野桥魔法商店街热巴情狂飙古惑仔美丽的他第二季镜中人互动杀人事件天使特务之黑日追击重生爱人幽灵鬼屋紫藤恋结婚白皮书啄木鸟不讨好的勇气秘密的校园狗狗情缘神探阿蒙第七季无双谱中年女性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二代目婚头转向迷城攻略身心灵女神捕之心鬼难防青之壬生狼凤归梧桐荃加福禄寿探案

《福冈》长篇影评

 1 ) 短评又放不下,干脆……

当然这里面有现实的影子,但我还是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爱情故事。

前者出现在片子的很多点上,尤其是演员用不同语言顺畅交流的几场戏,无论把它们看成是对历史的理解,还是对未来的愿景,我们都能感觉到导演在某些特定领域的那种表达欲望。

这几乎是张律个人的一条主线,他的电影里,那些男男女女的小纠缠,就总是能用中日韩之间的大关系来解读:往事即历史,欲望即诉求,接近即交融,暧昧即复杂。

看他的片子,总是绕不开东北亚。

反而如此纯粹的爱情,在他之前的电影里倒是不常见到。

在那些片子里,政治和文化上的你来我往多用拟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在这种呈现里面,因为人(角色)只是工具,“人性”必然也是假的,于是观众只能转而去关注创作者所提供的(也就是导演所关注的)宏观现实,否则就会发现自己得不到太多东西。

虽然说世事纷扰,宏观现实其实已经足够填满我们的思考空间,但是当那种真正属于个人化的东西——不是导演的,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当这些东西出现的时候,因为它和前者如此地不同,也难免会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为什么会对这种东西这么敏感呢?

如果不是爱情,那至少也是温柔——不管你怎么称呼它,你都可以感觉到它不是么?

两个人,或许还有没出现的那第三个人,在一段长到足够制造回忆的时间里,克制,埋怨,忍受,等待,试探,接近,各自付出,不求回报。

如果这不叫爱情,那我不知道……没错,也许因为角色的性别和年纪,很多人可能都否定过自己脑子里一闪而过的类似解释,我也一样,但抛去成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非哪一种性别之间的情感、或者哪一种年龄之间的情感,不更值得电影去表现、更值得我们去感受吗?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有的时候,普遍性确实可以等同于普适性,可以覆盖更多的人,包括看电影的你我。

即使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选择一个包容而非狭隘的主题,也会更划算。

于是一场两个大叔之间的爱情,亦或一场古典主义式的三角恋,就都可以解释得通,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没多大。

好的电影至少要试着去触碰真实,于是在好的电影里,爱情才会不完美,有缺憾,但仍然让人心甘情愿。

就这样,爱情通过电影给凡人以警示,提醒人们美的存在与遥远,电影也由此成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照我看,这个所有爱情电影最大的动机,至少也算得上是这部电影的动机之一:为什么要拍这个?

因为我要拍爱情。

所以《福冈》为什么是《福冈》,它为什么不能被替换成张律导演的其他片子呢?

大概是因为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它是关于爱情的吧。

 2 ) 中国电影资料馆张律福冈映后交流

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福冈》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当时导演本人也在观众席中。

因为中文字幕翻译得惨不忍睹,导演看完电影后坐不住了,自己顺了一遍字幕,交给电影资料馆的人重新制作。

所以,2021年1月10日,我们有幸在资料馆看到了一版导演本人亲自校正中文字幕的《福冈》。

以下是本人幸福地参加映后交流,幸福地与导演交流了一个话题,怀着幸福的心情回忆当天讨论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幸福的记录。

以飨同好。

可能(一定)有不精确和遗漏,请各位见谅。

当天高亮时刻出现在观众提问环节的开始,主持人沙哥躲开了几个爱提刁钻问题的熟脸,谁知还是第一把抽中了一个极其尴尬的问题。

某观众表示,没看懂这部电影,也不喜欢这部电影,觉得这部电影什么也没有表达。

现场尴尬到冰点,哪里知道导演的回答居然折服了所有人。

不论观众喜不喜欢我的电影,能来看我的电影,都是我的朋友。

电影拍完了以后,就不再只属于导演,每个人都有解读它的空间,虽然现在你不喜欢我的电影,希望以后你能喜欢我的电影。

其他讨论到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福冈这个地方?

答:福冈是离韩国最近的日本城市。

每次拍了新电影,福冈电影节都会邀请我去参加。

所以去了很多次福冈,认识了很多福冈的朋友,看着他们就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一些在福冈发生的故事。

这里也是韩国诗人尹东柱逝世的地方,会想拍一些有关这个地方的电影。

电影中有很多跨语言交流的场景,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答:我是中国的60后,在我们那代人中,总是有一种乌托邦情节。

总想着有一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不论语言文化,都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语言,就能凭意念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里,大家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吗?

事实上,在我们的团队里,有一个摄影组成员。

其实他只会说韩语,但是不管去哪个国家拍戏,他总是能搞定一切事情。

不懂他是怎么实现的,但事实就是这样。

电影里为啥总是有诗元素?

答:其他的艺术形式和电影总是不能完全吻合,比如完全照搬小说来拍电影就不合适,但是诗和电影就没有这个问题。

导演原话“诗和电影怎么起腻都可以”。

电影里为啥总是有女性叫顺伊?

答:尹东柱的诗里也经常有女性叫顺伊,然后导演提了几句尹东柱的诗。

因为在导演和尹东柱生活的环境里顺伊是个很常见的女性名字。

俩女孩怎么突然就亲上了?

答:事实上前面已经铺垫非常多了,这要是拍一男一女,估计早就亲上了。

导演对素丹的女性视角把握得非常准确,跟侯麦导演可以一拼,这是怎么做到的?

答:在伟大的女性面前,男性都是小心眼。

两个男性在一起,他们搞的就是战争。

而女性总是试图谅解和包容。

为啥会安排一个中国女性出现在电影里?

答:我拍电影的时候,老是有人来探班,一般我会给他们安排一个角色。

我们在拍福冈的时候,这个女演员就刚好在附近,她就过来探班。

我问她,现在国内啥日文书比较受欢迎,就带一本过来。

然后她就带了一本村上春树。

台词也是她过来以后现场现场写的。

 3 ) 随想,23岁的最后一部电影

21.01.10 资料馆 三星半放在致敬侯麦的单元其实有点不太符合,唯一能够和侯麦扯上一点关系的也就只有同样都是在讨论男女关系吧。

很喜欢三个人共同吹蜡烛的那一场戏,灯光亮起,怎么吹都吹不灭的蜡烛让那场在黑暗里的戏有了留白的空间,然后特写火光熄灭,留下余味无穷。

听完映后以后,对于日韩女孩突如其来的一吻反倒是有了更新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巴别塔的消失让语言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同样也让时空模糊,让deja vu的具象化有了依据—此地即他地,此时即彼时,穿着校服在正x书店里的素丹在一年前的某个瞬间与入江书店的yuki“相遇”,正如爱情最原始的模样:似曾相识,不分先后也没有缘由。

不过手持摄影的抖动引起的间隔感,倒是破坏了这种因为时空模糊而带来的绝对寂静,即便在现实感的营造上,是看出有试图付出功夫的。

映后笔记:福冈是离韩国最近的日本城市乌托邦基因:人与人之间不用语言是否可以交流(韩方摄影师,启发),又源自童年经历诗歌与电影在文学性的相近,情绪共通,诗歌不像小说一样具有较强的覆盖性。

顺伊是导演当地最多使用的女性名字中年的较劲对于女性的理解(越过男权社会的表面发现女性的宽广和坚定)

 4 ) "福冈"中的无中间物打破边界与叙事因果律的断裂

看了"福冈",是看过的头一部张律电影。

自然没有更多的经验,目前看到的没法归入浩瀚的作者宇宙中,从而补充一些看法以及确认一些看法...

这部电影在边界上似乎做足了文章,有关空间的,时间的,语言上的,摄影机的...传统电影也会在这些问题上做文章,不同的是,它们会用中间物弥合因为边界转换而产生的空隙,使一切看上去仍是物理的(遵循于叙事因果律的),也就不被观众注意了。

比如,在转场时嵌入一个建制镜头,或字幕提示xx年后,xx国等等都是弥合边界转换时常采用的。

传统电影这样做的结果是,会让观众觉得事与事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直接能看到因果,就像听故事一样,是持续的,而不是断裂的。

"福冈"的方法不同,它是心理的,因为缺少了中介物的连接,因此有了断裂。

比如,开篇素丹和宰文在首尔的书店聊天,他们聊到了去福冈旅游的想法。

下个场景,他们走出场景,来到马路上,就到了福冈。

视觉上,首尔和福冈的城市空间连成了一片,因为这是一个长镜头。

我们可以猜到,所谓首尔的书店也坐落在福冈,空间上的不同只是名称上,或者是作者耍的把戏而已。

但有趣的是,作者有意让我们看穿这个把戏。

首尔-福冈的空镜头转场传统电影连接边界的中间物就是那个不被看穿的把戏。

把戏人自然不希望把戏被看穿,除非他有别的什么想法。

这种故意揭穿把戏的做法,我猜想,是想使观众产生心理上的感受,困惑也好,陷入理性思考也好,反正是短暂的跳出叙事的因果律,进入到心理层面。

罗素的中立要素说和威廉詹姆斯的感觉材料说大体说的就是这种把戏。

主客观(心理-物质)不是本体论层面的问题,它们只是中立要素或感觉材料遇到不同的因果联系时产生的反应。

金岳霖依照罗素的理论举过一个例子,我昨天看到一个人,记住了他。

今天又看到了这个人,认出了他。

这种因果链条上的小小的断裂形成了主观(心理感觉)。

然而这个例子被电影视觉再现的话,可能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因为我们观看电影始终处于看的姿态(被叙事),这种断裂可能是感受不到的,尤其是加入中间物弥合断裂的话,就更感受不到了。

金岳霖的例子在"福冈中"也有展现,素丹来到福冈的书店,店长说她见过素丹,她之前穿了一身校服在书店里玩娃娃,还把娃娃落在了书店。

不同于金岳霖的故事,张律的再现方法是,先再现果,再打破时间空间的边界,再再现因。

又一次没有中间物的打破时空边界,故意颠倒因果的断裂,自然会产生心理效果。

这种先果后因,无中间物的打破边界还出现在与中国女人的对话中。

那个因出现在中国女人的故事里,而故事的再现是缺席的,这种心理效果也同样通过视觉再现的缺席产生,观众必须动用抽象思维。

同时陷入因果联系断裂的困惑中,以及无中间物打破语言边界的叙事脱离中。

这种方法在电影里屡试不爽,也涉及了更多的边界。

酒吧里的戏剧表演,像是一场招魂,只不过没有笔仙扶乩萨满教面具之类的东西,但那场戏是有中间物的,蜡烛以及素丹的台词,所以看起来还比较顺畅。

大概在不断地断裂,弥合后持续,再断裂,再弥合后持续的循环中,电影结束了。

我的感受是,一次次被拉入困惑中,与此同时叙事在继续,驱使你继续看,然后是又一次的进入困惑。

这种感受在看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时有过,但是那些观影太久远了,需要重看。

当然张律的电影也要陆续补看,挺有意思的哲学。

只是没有太多时间。

 5 ) 在福冈探寻《福冈》

2019年,在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看完《福冈》,90min像是大梦一场。

2023年,重温这部电影,仍然沉醉其中,对电影中的空间命题有了更多想法,也更了解张律作为导演的创作习惯,于是用google map扒拉了电影中的拍摄地,留下了这篇影评:《福冈》在福冈的拍摄地 。

2025年,我也终于前往福冈。

以下内容严格来说更像游记,但我想,对于观众而言,电影中拍摄地在福冈的真实所在,也构成了解读这部电影的一部分。

在选择这些spot的时候,张律是否在这场90min的巴别塔之梦中走得更远,又或许他其实也逡巡在新与旧的连结之中,实地探访能带来一些新的想法。

主线按电影的顺序,但并不严格。

1. 庆州 不记得张律在哪次访谈中谈起过,拍《福冈》时,经过一家叫庆州的烧肉店,因为之前有作品《庆州》,觉得很巧,本来准备让烧肉店也出现在电影中,但并没有合适的镜头。

到福冈的第一晚,从酒店逼仄房间的窗户望出去,庆州烧肉就在酒店楼下。

【2025年】酒店外的庆州烧肉。

这家店在福冈市区内有多家连锁,是传统的日式烤肉,很难说和韩国庆州有多少具体的联系。

我抵达福冈的时间晚过预期,找不到饭吃,于是下楼在庆州烧肉吃了福冈的第一顿饭。

我的日语很蹩脚,服务员先是递上了韩语菜单,我说来自中国,他才递上中文菜单。

上菜的时候,他仔细在菜单上找到对应的菜,用简单的英语确认我知道吃的是什么。

酒店前台似乎也默认我是韩国人,先递过来住房须知也是韩文的。

福冈的韩国人,真的很多。

2. 水车桥 水车桥是电影叙事进入福冈后的第一个镜头,似乎整个故事都从这里开始。

【电影截图】从水车桥开始的福冈之旅。

【2025年】走过水车桥,这条街道与电影中的画面别无二致。

水车桥和中洲新桥一道,构成了连接两岸的z形桥。

繁忙中透着有序。

对于本地人而言,这座z字桥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和这条河道上与之平行的许多桥梁一样,是便利交通的一部分。

它既不临近港口,也不临近机场,或者新干线的站点博多站,与其说这是一条“进入福冈”的道路,不如说这是一条进入“福冈中心区域”的道路。

但我仍然找到了一点它作为开头的蛛丝马迹。

据说,如果乘坐游轮进入福冈,可以在码头乘坐大巴,被送至水车桥附近的路口,那里有专门服务于游客的一条购物街,和福冈市区内最大的神社——栉田神社。

【网图】栉田神社,传说是博多地区的守护神,在水形桥靠近博多区域的一侧。

电影中,素丹和宰文从水形桥上走过,实际上是从栉田神社一侧,前往天神区域一侧。

3. 天神的街道1——电波塔的最佳观景位,和coffee hanasaka 在镜头语言的暗示下,宰文和素丹居住的民宿应该是在天神区域的这条街道上。

【电影截图】看得到电波塔的天神街道。

【2025年】天神街道,和正在维修中的电波塔。

上下对比的话,一些新修的建筑遮挡了电波塔的下半部分,使其露出的部分更少了。

而我在福冈时,电波塔已经维修了好几个月,始终笼着一层蓝色的施工罩子。

游走于天神的过程让我发现,这条街道几乎是电波塔的最佳观赏位——电波塔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在天神区域里清晰可见,碍于一些高楼,几乎只有在这条街道上,它看上去是一个确切的地标。

【电影截图】事实上,电影中几次出现电波塔,也都是在这条街道上。

这个镜头继续向前延展,就会出现和上面两张图一样的路牌。

不确定是因为导演故意的欺骗,还是电影拍摄时没有那么多遮挡,而电波塔也比处于维修中的现在更高耸——我在福冈的那几天里,电波塔从未如影随形。

说回这条街道本身,这里接连开着好几家韩国料理店,经过这里的时候,我和同伴一起吃了在韩国很有名的Nene炸鸡。

【电影截图】在这样的前提下,这句台词显得更有趣了一些。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这里的左右都有好几家韩国料理店。

而这条街道上,还有整部电影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那个咖啡店——Coffee Hanasaka

【电影截图】总有人聊起这张Frances Ha到底是不是电影故意的安排。

Coffee Hanasaka在这条街上一个狭窄入口的5楼,店主是个超级影迷,店内张贴者许多许多电影海报,我去的时候,店里贴着大幅的《分手的决心》,巨幅的《90年代中期》,小幅的《法兰西特派》,等等等等……

【2025年】和超大幅的《让我们一起迷失》,而Frances Ha的位置已经被替换成了032c杂志的海报。

在这里坐一会儿,能有强烈的感觉——电影中出现的Frances Ha,正如张律导演在无数次访谈中提到的那样,是店主的私人兴趣,和电影内容无关—— 一切都是那么巧,它可能让观众误读电影,也可能让观众理解电影。

【2025年】现在,Frances Ha是吧台旁一张小小的海报。

店主的咖啡不错,而更有趣的是店主本人,店内装潢在大声喧嚣着他对电影和爵士乐的热爱,而他现在的收藏兴趣还包括NewJeans,和一些我不认识的Kpop明星。

在这条街上,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

4. Nogiku,野菊居酒屋

【电影截图】宰文和素丹在白天找到海骁的居酒屋。

Nogiku在沿水车桥向前一个街区的位置。

与电影不太一致的是,它的营业时间是晚上6.30开始,电影中的大白天,十有八九会扑空。

【2025年】野菊门外的街道。

野菊的真实店主是一个非常友善的大叔,几乎是急切地想和我们交流一些什么,但他的英语水平和我的日语水平一样困窘,而这不妨碍他向我们推荐酒精饮料和下酒菜。

酒水和下酒菜都很便宜,非常便宜,但硬性规定每小时必须喝至少两杯酒。

下酒菜完全不踩雷,超级好吃。

【2025年】在听说我们是如何找上这家店后,店主拿出了这张照片,中间是店主本人。

野菊本身是一个非常“保守主义”的居酒屋——我不愿意使用这个词,我对日本保守主义的了解并不深刻,贴这个标签显得草率。

但或许这样能较为直观的传达我的第一感受。

【2025年】野菊的室内装饰,而在另一面墙上,这种“保守主义”更为明显。

店主对军舰和摩托车都有极大的收藏兴趣。

5. 水镜天满宫

【电影截图】宰文和海骁像是在谈恋爱的街道。

这是一条曾让我有诸多误解的街道,我按照官方给的Umakamon猛猛搜索,但这个名字实际指向许多可能的地点。

这条街道更为著名的标志在于——水镜天满宫。

【网图】静立在写字楼与购物中心之间的水镜天满宫。

据说“天神”地区命名的来源,就是因为这座水镜天满宫。

如今的它像福冈的许多神社一样,伫立在办公大楼中间,前后左右都是上班的人群。

【2025年】这条狭长的街道就在水镜天满宫的一侧,一条街都是特色食物。

中午十分,附近的打工族会在几家好吃的店门口排起长队。

水镜天满宫并不大,甚至很小,但进去的时候我“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电影截图】张律给了水镜天满宫中的锦鲤一个镜头。

它们实在是太大了,太大了,单只可能有50cm长吧。

6. 六轩屋公园和附近的桥

【电影截图】与Yuki相遇的六轩屋公园。

【2025年】六轩屋的游乐设施已经更换,和Yuki相遇的木凳也已不见踪影,如果不是接下来的其他镜头,我可能都会怀疑我是否找错了区域。

事实上,如果不是我在2023年拼命搜索google map拼命搜索,这一段应该是最难辨认的区域。

【电影截图】六轩屋公园旁边的桥。

【2023年】我在google街景上通过右边颇具特色的HOTEL建筑确定了六轩屋公园这个spot。

【2025年】曾经的HOTEL已经完全变了模样,我只能通过广告牌和左边的低矮房屋,确定我没有找错。

这座桥与水车桥完全平行,跨过同一条河,连接起天神区域和博多区域。

但与之前不同的是,三人的行进方向是从天神向博多的方向,与此前从水车桥上从博多到天神正好相反。

巧合的是,我也在福冈认识了一位非常好的Yuki:)7. 天神的街道2——入江书屋,驹屋,和Kinoshita餐厅 入江书屋、驹屋和Kinoshita餐厅,虽然在影片中错落出现,但在现实的空间中,这三个点几乎完全紧密地贴合在一起,驹屋就在入江书屋对面,而Kinoshita餐厅在入江的后面。

它们其实就是之前的“天神的街道1”继续向前走,过一个马路,直线位置的街道。

【(上)电影截图/(下)2025年】入江书屋的玻璃,当然,没有那个娃娃。

入江书屋不仅是福冈最老的书店,也是一个藏书颇丰的旧书店,喜欢淘旧书的朋友应该会很喜欢这里。

【2025年】(左)素丹带走了娃娃,我带走了这本凯瑟琳赫本。

(右)入江书屋也是这次探访的店里,唯一一个把电影《福冈》海报贴在显眼位置的店铺。

【(上)电影截图/(下)2025年】驹屋就在入江书屋的对面。

我和电影一样,忍不住买了一颗草莓大福,超级好吃。

和果子店的左边,现在是一家古着店。

事实上,这条街上的大多数店铺,都是古着服装、品牌服饰、潮流买手店,天神区域作为福冈市中心,很好逛也很好买。

而张律似乎是在这条消费主义的购物的潮流的街道上,找到了那几个最古老的福冈地标:入江书屋和驹屋,而Kinoshita,我猜测,一方面是它显眼的巴黎铁塔logo和电波塔相映成趣,一方面是因为它保留了红砖古色外墙。

【2025年】入江书屋对面的酱油店,据说张律本人很喜欢这家酱油店。

【电影截图】Kinoshita的红转外墙。

【2025年】Kinoshita在入江书屋背后的一条小巷里,对面是一家超大的古着仓库,选品很不错,好逛好买TaxFree。

而在入江书屋旁边不远处,是一风堂历史悠久的创始店(难吃)。

酱油店、驹屋、一风堂,和入江书屋,在转角位置围成一个小小的区域,像是在繁忙的天神驻足成一个小小的锚点。

8. Miyake乌冬 走过长长的沿河路,严格意义上说,叙事在空间上离开了天神区域。

而在真实的地理空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也的确轻微偏离,到了稍远一些的位置。

【(上)电影截图/(下)2025年】Miyake乌冬,镜头应该就是从图中窗户的位置打进去的。

Miyake乌冬也是一家非常古老的乌冬店了,那口煮乌冬的锅在如今的福冈不太常见。

乌冬煮得很软,不太筋道,汤底也平平无奇。

和水镜天满宫类似的是,它也如不谙世事般挤在附近办公大楼中。

中午来这里吃饭的,有附近的独居老人,也有穿着西服的上班族。

400日元一碗的乌冬面,便宜得不像是日本的物价。

【2025年】Miyake乌冬的对面就是玻璃幕墙的写字楼。

仔细看的话,建筑左边由于护网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显得那个窗户镜头更为刁钻。

9. 日本运通与天桥

【电影截图】日本运通门前的天桥,宰文&海骁在这里与素丹&Yuki分道。

【2025年】日本运通换了招牌。

这里的确在Miyake乌冬的不远处。

天桥的一面,是高速公路的出口,车辆川流不息,福冈在这里,似乎与任何繁荣的大城市别无二致。

有趣的是,日本运通楼下也有一座小小的神社。

10. Art Space Baku 与野菊是一家晚上开业的居酒屋,却被安排了白天的戏份类似,Art Space Baku是一家主要做白天生意的咖啡店,当然,也卖酒,不过比起营业到很晚的居酒屋,它晚上十点就会关门。

【(上)电影截图/(下)2025年】下午的店里人声鼎沸,而这里是日本少有的允许室内抽烟的场所。

店里的装修是类巴洛克的。

店长姐姐有一些习惯性的臭脸,很酷。

和空间里散落的中古娃娃装饰一样,有一种不想搭理人的气质。

在Art Space Baku的官网,和这家店的名字一样,它似乎更愿意标榜自己是一个“艺术空间”。

【2025年】在待客区域旁边,还有一小块白盒子空间,作为墙绘和艺术陈列的场所。

【2025年】入店需要从狭窄的楼梯上二楼,楼梯间贴满了演出或展览的海报,大多数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非常新。

11. Kids Club 我的福冈之旅遗憾1: Kids Club已经关门,感谢在我之前去寻找的人们,我没有费心寻找Kids Club的踪迹。

12. 电波塔楼顶。

遗憾2:电波塔楼顶。

【2025年】正如前文所述,我在福冈的日子里,电波塔正在维修。

但即使如此,片子的结尾仍然是吊诡的。

【电影截图】从“那个上面”?

至少在2025年,野菊居酒屋门前是完全看不见电波塔的。

虽然张律拍摄这部电影时可能并不如此,但按照方位来说,我倾向于认为不可能,而这里的镜头甚至缺少一个对电波塔的仰拍镜头,我认为这是张律故意的骗局。

又或者说,这不过是导演引导下观众的误读,毕竟,从来没有台词说过,是从“电波塔上面”。

【电影截图】福冈的旅程似乎结束于这个高处。

但是电波塔真的能爬上去吗?

我不知道,电波塔正在修建,周遭的围挡不允许靠近,我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而在我疯狂的上网搜索,和对居住在福冈的人们的询问中,似乎无人知道电波塔应该怎么上。

也许,电影中的他们只是登上了电波塔附近一座房屋的楼顶。

但电波塔附近又有一些新修的高楼,不少镜头画面的对比都表现了这种变化,这个视角于我而言已经无从考证。

又或者,这不过是导演骗局的一部分。

福冈本来就是梦一场。

 6 ) 3是多么一个尖锐又坚固的数字

电影《福冈》讲述了三个各有缺失和对过往的遗憾的人相聚、一起旅行,希望化解心结、弥补缺憾的故事。

福冈 (2019)7.42019 / 韩国 日本 / 剧情 / 张律 / 尹宰文 权海骁海骁和宰文大学时本是极要好的师兄弟,均是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但二人却因为喜欢上同一个女生而分道扬镳,再也未曾相见。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首尔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的宰文已近中年,大学时候的事情不仅没有淡去,反而越来越频繁造访他的记忆。

而神秘少女素丹的闯入,更是改变了他的生活,促使宰文和素丹一起远赴日本福冈寻找海骁。

在宰文、海骁和素丹的三人之旅中,往昔被一点点打开,又不知能否真的被化解……虽然三个主要角色里有两个都是中年大叔,色调也看起来有些阴郁潮湿,这部电影却有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感。

从韩国到日本的街头巷尾、众生百态、喜怒哀乐,有些伤感和愁绪,又有些浪漫、温柔与治愈。

《福冈》的故事充满了神秘气息,模糊了虚实和常理,但这种神秘感却自内像外透着一股清新自然,且甚至自带治愈温暖的柔光效果。

它带给我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神秘感让我感受到,神秘感并非都是厚重的、深颜色的。

一个身份不明的少女突然闯入,一段意料之外的福冈之行便就此开始;乖巧可爱的日本娃娃本非活物,却能在各个角落兜兜转转一圈后又回到了身边;祖父已故去多年,食客却称这两天还看到他的鬼魂与他问好……这些故事若放到其它电影里,配合着这部电影的画面色调,大概早就成了诡异桥段了吧。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阴冷、发暗、泛黄的色调不再是负面情绪的渲染,而是成了把种种故事和画面笼罩入怀的一种柔和、朦胧、有温度的影子。

即使是姑娘听闻食客遇到自己的祖父的鬼魂也成了一件让人只感觉到温柔和亲切的事,仿佛这只是情感的自然生长跨越生死界限,是樱花飘落后在泥土上安心地沉沉睡去时做了一个梦,而不是撞鬼时的惊悚恐惧或者痛失亲人的肝肠寸断。

Why为什么选择《福冈》《福冈》的导演和编剧都由来自中国朝鲜族的张律导演担任,他的电影作品曾参加过包括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在内的众多世界知名的电影。

电影的两位男主演尹宰文和权海孝是韩国高知名度的演员,在商业和艺术电影中均有过出色表现。

女主演朴素丹也参加过多部入围国际知名电影节的洪尚秀的电影,并是今年从电影界火出圈的奉俊昊的高热度新作《寄生虫》的女主演。

此次其实是朴素丹与张律继入围釜山电影节大师单元的电影《咏鹅》之后的第二次合作,与两位知名实力派男演员斗戏,让人期待。

从电影本身来看,《福冈》可以说是很“张律”的一部电影,个人风格强烈。

故去爱人留下的纸灯笼,小酒吧里为爱情而闭口不言十多年的男子,铁塔下接吻的少女一转身铁塔便不见,缄默不语的日本娃娃总在看似随意扫过的镜头里默默出现,在堆满书籍的书架间哼唱歌曲,隔着一道薄门听到少女酣梦时的轻轻鼾声,街边咕嘟咕嘟的水泡无人问津……如张律的很多其它作品里的世界一样,在《福冈》的世界里不存在不合常理的事,虚与实的边界也变得先是暧昧而后融化。

常理让步于情感的流转变化,情感在这些微明微暗的虚实之间无声地传达。

《福冈》的拍摄手法也很风格化。

电影大量运用了被戏称为“鬼魂视角”的角度来拍摄,镜头仿佛轻飘飘地、没有什么强烈主观目的性的鬼魂一样注视着世界,看似随意地走走停停,时而跟着人物、聚焦在人物上,时而突然停下脚步,随意地飘向某个遗落的娃娃、某处被遗忘的水潭,时而又远远地透过杂乱书籍间的缝隙或半掩的门窗来窥探主人公的生活……在这样的镜头带领下,有些事情电影中的人物都知道但观众却无法看到,有时则会相反,对主人公来说的视线或认知盲点对观众来说却是能耳闻目睹、一览无余的事,增添了许多新的趣味和戏剧性。

同时,这个“鬼魂”视角并不诡异或让人有悬疑感,反而有着亲近温暖之感。

人物进入梦乡,镜头默默地“飘”在窗外注视着尚在沉睡的街道。

灯光模糊,天色朦胧,行人经过。

窗内,睡梦中的人影安然宁静……这样的注视,定是来自于一个十分温柔的游魂啊。

除了剧情和叙事风格,电影《福冈》的探讨的话题主题也很“张律”。

作为一位来自中国朝鲜族、赴韩国执教、并多次赴日本参加活动的电影人,张律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这样的对社会及文化身份认同、国籍、跨文化交流等话题的思考与讨论,且其电影团队也常常充满了“跨文化”精神。

电影《福冈》便是张律的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

《福冈》由中国人编剧导演,启用了韩国一线演员,用韩语写剧本,在日本拍摄,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因为一个梦来到日本旅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语言不通却可无障碍互相理解、自由沟通”、“人和动物互相听懂”、“三个韩国人在日本一起找寻自我”等等大量跟“沟通”、“跨文化”相关的剧情。

电影对“交流”这一话题的讨论并不局限于“跨文化”这一概念,而是投射了更广阔层面的“交流”。

一个人和动物、和陌生人、和所说语言不同的人能自由沟通,可两个男主人公身为少年时代便互相熟识的、说着同样语言的老朋友,却互相心生隔阂几十年未能真正交心,别别扭扭地难以互相传达真实想法,女主人公也曾提到过自己和父亲缺乏沟通,好像总是“没什么可说的”,从小长大的家庭“死寂”得仿佛成了没有回音的空谷。

这些和“沟通”相关的讨论,贯穿电影始终。

这样的讨论会指向什么样的结论?

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问出口的问题还是否会得到回答?

这样的问题虽然会在观影中生出,但并不会因为要解答的压力而被迫局限于朝某一个固定方向发展。

张律的电影从不是议论文,不会把观众强拉向某一个答案,也不会把需要解谜的重负压在观众的身上。

如何形容这种问而不求解却能有所获的体验呢?

大概可以用《福冈》中的一个剧情来形容吧:少女手拉着手穿过大街小巷,轻快地跑着寻找铁塔,在铁塔下少女们闭着眼睛亲吻,然后欢笑着跑开,铁塔不见了。

策 展 人 寄 语三角关系在影史上经常被各路导演拿来做文章。

尽管是一如既往的极低成本,张律导演却通过对过去与现在鬼魅般的凝视,在异国的情境下,将这组本就奇特的三角关系拍成了一出似真似幻的存在主义喜剧。

影片中更有许多精心设计的细节,值得细细回味。

 7 ) 《福冈》:那个魔幻的张律电影世界又回来了

文/合鸟公众号:抛开书本继《重庆》、《里里》、《图们江》、《庆州》之后,《福冈》是张律以地名命名的第五部长片。

一如既往的,张律以寻找过去的回忆为线索,促使主角们前往记忆之地,而那片土地却因浸满了缠绕的情绪与回忆,而变得迷幻暧昧。

往作中的目的地都是中朝韩其中一个,因为这三个国家与作者张律本人的成长经验密切相连。

而这次,影片却第一次以日本为发生地展开。

张律的电影中的主角总是在一片陌生之地上突然窥见过往祖先的阴影与回眸,如《庆州》中的唐诗《静夜思》与春宫图、如《咏鹅》,那是张律电影最具有生命力的作者性,也是导演映射于角色的某种潜意识乡愁。

所以此次,也许这是张律对自己的韩国身份有了更深的认同。

在本作中,张律史无前例地运用了大量手持镜头。

影片不再拥有《图们江》那样震撼人心的开头长镜头,不再是以冷静如雕塑的旁观者姿态叙述、见证,而是成为了飘荡在福冈大街小巷的幽灵一般,颤抖着跟随主角走过走廊、小巷,低吟异国的诗歌。

“诗”这个意象作为几乎贯穿张律所有作品的元素,再次出现了,但这次是一首韩语诗歌:“绕过山脚,只身来到水田边,找到那口孤井,悄悄地探望井底。

井里有明月流云,悠远无边的天空,荡漾着蓝色的风,还有秋色正浓。

”诗歌来自朝鲜族诗人尹东柱的作品《自画像》,出生于如今的延边自治州,他与作者拥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

诗人尹东柱本作中依然有着不少延续前作的意象,如几乎每部作品中都会出现的白衣乌发的年轻美人。

《芒种》中的崔顺姬、《里里》中的珍书、《庆州》中的茶馆老板娘、《咏鹅》中的咖啡店女老板,以及本片中的日本书店老板娘Yuki,无一不是同样的造型,这甚至成为了某种可以被固定解读的意象。

《庆州》里的申敏儿《咏鹅》中的郑恩彩本作中的山本由贵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最让人在异国他乡产生漂泊感的因素,我与张律的答案也许都是一样的:互不相同的语言。

这次,作者做了一次疯狂的假设,当语言的界限消失后,人与人是否能够互相理解?

答案似乎是积极的。

在酒馆中三人扮演过去的“小剧场”,酒吧的灯光也像极了剧场里的场灯,而那无法被吹灭、却又莫名被熄灭的蜡烛,就像记忆一样充满着暧昧和不确定性。

何为真实?

脑海中的记忆可以被自我肆意篡改,再禁不起推敲,细想却有许多逻辑不通之处,这一次,《福冈》比任何时候都更要接近最真实的人类记忆。

在福冈这片土地,时空亦是错乱的,幽魂遇见他的子孙后代、平行时空的两个自己相遇,这不禁让人想起《庆州》中那个算命的帐篷和茶馆里的春宫图。

《庆州》中出现的春宫图在此作之后,《春梦》《咏鹅》都像少了什么似的中庸、乏善可陈,但似乎这次一切都要更加癫狂。

当素丹与Yuki在东京塔下毫无原因地接吻,竟让人想拍着大腿大喊一声神经病。

这竟有了一股年轻先锋导演冒冒失失的味儿,却又让人不得不激动地更加喜欢张律一点,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他将会给你带来什么。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8 ) 梦游人

“大叔,想和我一起去旅游吗?

” 梦开始了.... 观看的过程无疑是充满疑惑的,我们在影片中看到许多奇妙的剪辑点,一段对话并没有结束,一件事情并没有被交代清楚,便切到下一个镜头,新的场景中去。

呈现一种脱节,与无序感。

一个“跳–切”镜头,我们从两个男人的对话场景来到一个户外空间/一个有素丹加入的情景。

一些情绪与角色的想法因此被掩藏起来,被这一剪辑点留在了原地——仿佛告诉我们: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发生/结束。

又仿佛“刻意”去让情景留在一个过去时面里,让它永不停止。

于是,一个城市的幽灵,一个梦的幽灵被封印在了底片中。

在剪–切镜头中,我们看到素丹不断出现的身影,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三人行的户外镜头。

她在不断地把两个男人从历史的忧愁中带出来,同时亦在寻找自己的身份:我是谁?

我是人?

还是鬼?

两个外乡人,一个神秘的女孩,一方揣着记忆不放,一方在找寻自己的存在和游玩之间徘徊,但都被这座城市所“禁锢”。

他们于是胡乱地行走,寻觅,试图抓住一些无法察觉的东西。

人物在言语与行动中被不断塑造,没有出场,没有结束,一切都被悬浮于福冈的上空中,与过去,未来,当下共存。

那么,摄影机流动的步伐是否也被封印了呢?

电影中,张律导演运用了许多“突兀”的POV,镜头忽然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我们的眼睛/幽冥的视点重合,从场景外部悠悠地飘进来:如开头不久之后的一场戏,那个酒馆里十年没有说话的“哑巴”,忽然开始念情诗,下一个镜头便切到一个场景外游荡的POV,在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场景内素丹的身影,但随着镜头继续游走,进入室内,便是两个男人讨论的场景,随后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了拿着白色灯笼的素丹——这一切,就好像我们在行走的路程中,素丹悄悄地捂住我们的眼睛,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空间里,又悄悄地溜掉了。

一番“酒愁离恨不禁添”的意境跃然纸上,却唯独留下我们疑惑的脸。

我们亦看到摄影机时常独自“闯”入一个空的情景里,画框外却传来声音,角色的主体性在此退却,摄影机与我们的视点重合,去“抚摸”场景中每一件物品。

这是一种“空”的吗?

不,它们恰好是另一种“满”,是时间,它们在情景中肆意生长,却不被察觉。

那些酒馆的酒杯,玩偶店里的玩偶,福冈的街道,承载了时间的绵延,实现了绝对,纯粹的静观。

它们打开新的情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如有神韵。

我们置身其中,宛若婴孩的感知被唤起,怡然自得。

至此,一种禅意跃然纸上: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生老病死,梦幻无常,但只要我们望一眼远处的高塔,亦或者大哭一场,生活便会继续。

但为什么我们忘不了那个叫素丹的女孩?

她总是随心所欲地行走,忽然出现,忽然消失,但没有她的情景是如此单薄,如此落寞。

我们无从得知她的具体存在形态,她如这座城市上跳动的晶体,没有记忆,没有方向,却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似乎所有人都认识她,但她谁也不记得。

她不被记忆所困,她搅乱了时间,空间,她把每个人带到这座城市,却不断打乱他们的生活,再按她的想法重构,但却是无意识的。

她如一个存在于过去,当下,未来交接点处的幽灵,执意给这座城市制造一个玫瑰色的梦。

在这个梦里,福冈原本的样貌似乎不再重要了,一切都是一个圆,一切都会消失,出现,但绝不会消散,我们可以在其中肆意行走,如被执起的那一盏灯。

 9 ) 乡愁是一场永远醒不过来的梦游

还是那些熟悉的张律元素:梦;三(多)人行(《春梦》亦如此);在陌生又熟悉的城镇里梦游一般地闲逛(《庆州》《春梦》《咏鹅》都是如此),似乎漫无目的,又似乎在执着地寻找什么(《庆州》里是找一幅春画,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去找;《福冈》里是找铁塔,四个懒散至极的人居然组成两个“战队”、争分夺秒地展开了竞赛)。

还是那个熟悉的张律主题:中日韩的身份认同问题,复杂暧昧犹如三人行。

《福冈》的故事表面是三角恋爱情故事,实际是走不出来的身份认同困境。

两位大叔一次又一次地叹息与咀嚼:28年了,为什么还不能放下当日的顺伊。

在韩国也好,在日本也好,独自一人也好,与也许和顺伊相似的女子在一起也好,永远是带着愁怨,在迷宫一样的街道上梦游。

因为故国怎能忘却,因为乡愁就是一场醒不过来的梦游。

《福冈》里再次提到诗人尹东柱(《咏鹅》里也很明确提了)。

尹东柱,诗人,出生在中国吉林,祖籍是朝鲜,后因参与反日爱国运动被日本警方逮捕,27岁死于福冈的监狱。

本片导演张律,同样生于吉林,是中国朝鲜族人,现已移居韩国。

《福冈》之所以选在福冈,就是因为尹东柱吧。

片中人都有着复杂的边缘身份,几乎很难说清他们到底是中日韩之中的那一国人。

两位大叔日夜怀念的恋人顺伊是出生于日本的韩裔,她骤然消失,也许回了日本,也许没有。

海饶是移居日本多年的韩国人,他在日本开着酒吧,似乎也随时可以改为在韩国开书店,又似乎再也回不去了。

素丹是韩国女子,但她神秘地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她曾在日本的书店里现身,留下了红衣的日本娃娃,唱着日语的歌谣,一遍遍地呼唤着早已离去的母亲。

书店老板(白衣女子)当是日本女子,但她又奇怪地很像素丹在空地上见到的中国女人。

而那位中国女人之所以来日本,是因为她曾经梦见过和日本的一处平淡无奇的空地。

中日韩文化元素频繁出现在张律的电影里。

《福冈》里的日本娃娃,《咏鹅》里的唐诗,《庆州》里的丰子恺字画。

韩国人素丹在读汉字的《金瓶梅》,从中国飞到日本的女子却在读村上春树(看封面好像是《刺杀骑士团长》)。

海饶、宰文和素丹都说,自己明明不懂日语和中文,听日语和中文却完全能够理解。

那是因为书籍吧。

韩国人也看得懂《金瓶梅》,中国人也看得懂《刺杀骑士团长》。

因为一切大约只是书店老板(宰文)在书堆里的一个春梦。

宰文就是海饶,他们也是素丹,是那个开书店的白衣女子,是读村上春树的中国女人。

中日韩,他们到底归属何处?

这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

就石头剪刀布随便选一个不好吗?

可做决定的时刻总是灯亮梦醒,永远达不到目的。

乡愁是放得远远的白蜡烛: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吹着,总是吹不灭;不去吹它,又好像早就灭了。

乡愁是铁塔,总是跟着他们,可真去找它,又找不到了。

乡愁也是《庆州》里的那幅春画,总是找不到,但他始终知道那画儿就在那层薄薄的墙皮之后。

在张律的电影里,我们常常划不清梦与现实的界限到底在哪。

人生如寄,谁又不是在大地上梦游的异乡人呢?

 10 ) 日常里的非日常

太好了。

通常对于我觉得特别好或者特别喜爱的作品,我是觉得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去描述、去具象化的,但我还是留下些此刻的感受记录一下(嘿嘿)。

因为停电点上蜡烛,有了排演戏剧的氛围,(此时的即兴感又很像《偶然与想象》中我最喜欢的第三个故事),于是开始了表演,中途又突然来电,整个屋子亮了起来,有梦初醒感。

在我看来,是比《剧场》、《冰淇淋与雨声》都要好的对“表演”的阐释。

和滨口一样,我也对“表演”这一母题很感兴趣,在《驾驶我的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车里与录音磁带的对白,是实际剧场的延伸。

现实与戏剧边界的模糊。

太妙了。

在《驾驶我的车》中也很喜欢的多语言话剧,《福冈》里也出现了类似的形式,没有翻译作为媒介,直接的跨语言对话,已经足够奇异。

(同样奇异的还有直接地跨场景。

)。

《福冈》里有Frances Ha(日本版的海报好看)和1Q84(小公园、滑梯、梦境里出现的同样的场景)。

我喜欢这样日常里的非日常。

(番外:看到友邻影评里提到《偶然与想象》第三个故事,和《福冈》里都有借鉴里维特的戏剧观,后面我去瞅瞅(*•̀ᴗ•́*)و̑̑)

《福冈》短评

#1900标 + 无论是第一视角的运镜,还是耳旁突然出现幻听,都在宣告着第三方的出现,而从两位男主的出场都是从夹缝中窥探开始,幽灵的存在被正式确立。素丹的加入也让此处成为一个随意进入与退出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四处游曳四处嬉戏,而与《柳川》相反的是,语言不再是一种沟通的壁垒,反而成为捷径,寻找一个引自己回去的烙印,伤痛也可以被一闪而过,而不存在的女主似乎又处处存在,在几处独属于影像魔力的梦幻时刻之后,空间与时间混合,被均匀搅拌,彻底失去了边界。于是在福冈每个人都可以做同一个人,两位男主可以像是一体的两面,素丹可以在暗淡的烛光下召回故人的灵魂,如同一个无边界的空间,而时间的宽广由记忆丈量。

7分钟前
  • 小植野
  • 推荐

胶片时代爱情里的鬼魅镜头再现,福冈漫游充满了随性和即兴。借着忽闪的灵怪气氛,中日韩语言的相通魔法省掉了很多洪老师电影里的四级英语考试。

10分钟前
  • Dear deer
  • 还行

好喜欢叙事回到轻松状态的张律(after 春梦)!主题依然是“中日韩transnationality”+“日常”,家国历史落到个体情爱上,但这次我有种他可以无穷尽把这个主题拍下去的且越来越有趣的感觉了,因为这两块都有无限空间;制作上越来越纯熟,而且这次引进来东、南亚女鬼传统,并做了有趣的adaptation;期待以后张导有更多的新鲜思考与表达啊。PS1. 如果开一个咖啡馆,除了放古典音乐还要放电影配乐;PS2. 虽然不太喜欢学术圈的电影文本分析,但张导的电影文本真的是太适合学术分析了…

12分钟前
  • 力荐

搞鸡毛呀!两个无病呻吟的老情敌,两个不知所以的酱油女。

15分钟前
  • 恋恋风尘
  • 较差

片中有中文的对白,很糟,那个人越讲话就越无趣,本来设置了一个不错的亮相,读村上春树的书哭泣,结果在金瓶梅面前变得模糊起来。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夜里的酒馆,只有蜡烛的光,几乎是全片让我最有代入感的真实氛围了,但那场戏的摄影我不喜欢,略显尴尬的手持。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很设置的电影,不过一般拍三角恋都要强调“设置”,我不太喜欢老男人和神秘少女的组合,总觉得是不算高招的人物关系。

18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BJIFF. 鬼魂视角很有趣。吹蜡烛和电梯大笑太搞了!三人行,屡试不爽的搭配,神叨叨碎碎念,酒精香烟来作伴,福冈一路,风趣烂漫。

20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脑子是不是有病

22分钟前
  • 各森
  • 较差

1020|68/100很多地方都挺妙的,某种情感、某个瞬间,甚至诗歌流淌背后的情绪,大多都拿捏了。但并没有一个很舒适的文本,有些东西写得太实,而实的地方有时又太虚,要是只有文字或许可以接受,融入影像之后就有点难以进入。

25分钟前
  • Lecleg
  • 还行

BMJL。

30分钟前
  • 大心
  • 较差

中日韩无隔阂的交流,儒家文化圈大同只有张律这一家。希望下部国产的《柳川》继续保持水准。

34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资料馆安排了聚焦影人张律。记得第一次是在豆满江里对这个导演建立起了第一印象,是冷静尖锐。这一部电影里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导演,充满趣味,解嘲爱情,观感不亚于洪尚秀。

36分钟前
  • 三树
  • 还行

拍了这么多片居然风格还没统一也是醉了,这次的鼓弄玄虚玩得太过分了真是无聊,除了剧本其他都很好,李沧东式的女一,洪尚秀式的男一男二,演技和摄影都完全是享受。但是故事本身真是缺点很多,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张律自己也不知道要讲些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再以什么样的形式圆回来,特别像个不知所措的新手。游魂视角,三角恋,平行时空,国界不是问题,东北亚一体,想法倒是挺大,执行得真是差劲。女一和日本女孩的接吻最奇怪。并不是把文艺元素都乱堆在一起就能乱炖出好东西,话越多越暴露出缺乏创意这个事实

39分钟前
  • 唯我独尊
  • 较差

7.4张律02

43分钟前
  • 名号已被移除
  • 还行

在拟人化的镜头之下,语言的壁垒被消解。主客观视角之间切换灵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被串联回到了书店。停电之下的对白,源于最初的“爱”。

48分钟前
  • aof
  • 推荐

观感也就跟看洪常秀差不多,下一部国语电影再观望一下。

50分钟前
  • aiconan
  • 较差

六星,看傻了,10年代十佳。可以被看作是基于海灵格理论构建起的幽冥影像,跨越了时空概念与文化壁垒的灵魂以“量子纠缠”之名将分裂的个体弥合,没有与外部空间进行任何实质性物理触碰的摄影机也在吹灭蜡烛的瞬间诉说出掩埋于影片深处的秘密

51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张律是“神”,暧昧不清的灯光信手拈来。别太紧张,放松点,说不定能好好谈个三人恋爱。

54分钟前
  • 星期一的幽灵
  • 推荐

上一部让我看不下去到提前退场的电影还是昨日青空

56分钟前
  • 杏仁斯嘉丽
  • 很差

无聊,和金敏喜后的洪尚秀一样无聊了

59分钟前
  • Futurismus
  • 较差

3.5张律的电影里中日韩终于达成了和解,他们之间没有了隔阂,中国人看村上春树,韩国人听得懂中文和日语,日本能承载中国和韩国人的乡愁,记忆是《福冈》这部电影的主题,一个简单的三角恋的故事被一些细节包装得与众不同,女孩是记忆的引路人,她似乎有穿梭时空的魔力,变幻时间与空间,在走走停停之间,我们与记忆和解了,铁塔是魔力之物,和玩偶一样,注释着方位,却又悄然改变着记忆,如何与记忆和解,看来唯有重新返回历史之中,电影中诸多注解时间暗示历史的设置也印证了张律的思考,十年不说话的客人、百年历史的房子和死而复生的灵魂,战胜时间的记忆呈现出伟大的魔力,这趟福冈的旅途也终究走到了终点,原来记忆不是线性的,而是轮回的,兜兜转转之间,人生的意义也不外乎是拿起与放下,释然与理解,身份与命运的沉重就留给时间吧

60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