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了警察智斗黑帮,将其拘捕的故事。
电影的一大亮点就是马东锡饰演的警察以其强壮的身体镇压当地黑帮,使得黑帮的头目如同小鸡仔一样让人提来提去,影中也不断的强调这一剧情,百看不厌,这让在现实中唯唯诺诺的我找到了惩罚黑暗势力的快感,这增加了很多的喜剧色彩。
电影中的喜剧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其中的黑暗元素也让观影的人心中一颤。
电影中朝鲜族黑帮的凶狠有目共睹,遇到不顺眼的事情就以暴力对待甚至牵扯至肢解人。
这让在搞笑中不仅也提起了观众的注意力。
让观众不断的为影中的人们提心吊胆,尤其是在小朋友店里的一幕,到现在还有点颤抖,不过还好的是小朋友和老先生都没有逝去。
还有电影中的动作干净利落,尤其是马大哥的那一记重掌,时常有着奇效,让观众大呼过瘾。
电影中我不喜欢的就是那三个黑帮不停的说着中国话,让我有一点在意,让我有一点感觉对中国人有着或多或少的暗示。
剧中我认为演技一级棒的就是那三个黑帮,活灵活现的表现出了亡命之徒的形象。
将那种凶狠融入骨中,这让从小生长在温室里的我也认识到了黑暗势力的凶狠,给人以一种警示,增加了我的阅历,演技好在他们的面部表情十分的丰富,叫声非常的符合故事的氛围。
电影中的 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警察是一份危险的职业,在危险面前退缩是人之常情,所以大多数人是平庸的,只有像影中的小警察一样赢得救赎,这样才能更进一步。
人们在面对黑恶势力时的退缩是对他们的纵容,你越是害怕他们就越是骑在你的头上,只有站起来反抗,这样你才不会一直受到欺负,才有赢得自己人生的机会。
黑帮罪案警匪动作片。
zg朝鲜族黑帮入侵中韩边境小镇,以心狠手辣将当地黑帮一个个搞服,马东锡饰演的暴力探长是当地黑白两道神一般的存在,没有人感在他面前造次,但是朝鲜族黑帮的肆无忌惮,让他很恼火,因为朝鲜族黑帮很狡猾,遭遇过就躲起来,所以男主警探找不到他们,最后以金主答应都佣金为饵,才钓出了黑帮头目,将他绳之于法。
马东锡的拳头还是神一般的存在,所向披靡,任何狠角色在他面前都要俯首称臣,拳拳到肉,骨断筋折,鲜血横飞,畅快,有点当年《古惑仔》的江湖情怀,又不是搞笑,不错。
边境小镇,所有的暴力事件,只要男主警探一出现,立刻解决,不费吹灰之力。
就算最厉害的黑帮老大,当着男主警探的面,也变得俯首帖耳。
但是一伙朝鲜族的黑帮突然闯入,一个为了兄弟出头的毒蛇帮老大被杀,还被肢解。
这让男主震惊。
不久另一个帮派因为不愿意和朝鲜族黑帮分一杯羹,被朝鲜族黑帮袭击,损失惨重。
一天男主警探带着兄弟们在一个饭店吃饭,遭遇了朝鲜族黑帮,但是黑帮头目很警觉,感觉不对,就用油泼伤了小警察,带着兄弟们逃跑了。
从此黑帮开始躲藏,不轻易露面。
但是有一个黑帮袭击了朝鲜族黑帮的游戏室,朝鲜族黑帮里的一个光头忍不住去找这个黑帮的头目,结果被黑帮围住,男主跑来抓住了光头,另一个跑了。
通过光头,男主让几个线人演了一出戏,骗光头进行毒品交易,准备抓捕朝鲜族黑帮老大。
但是交易时,黑帮老大没来,他跑去袭击朝鲜族黑帮的黑帮那里砸场子。
幸亏有警察赶到,黑帮老板才没被杀掉。
朝鲜黑帮老大骗让他杀人的老板,说这个已经杀了,让老板给钱,他好跑路。
但是老板没现金给他,只是给了他一个应该是银行加密狗一样的东西,朝鲜族黑帮老大很生气,但还是要跑路。
结果被男主料到,在机场等着他。
他还没准备好,男主就赶到了,一顿好打,黑帮老大被彻底收服了。
马东锡的拳头已经成为棒子国力量武力的象征和天花板。
在他面前一切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人都不得不俯首称臣,对罪恶绝不手软,专治不服。
几乎成为一种符号,很难改变了。
有点丑化zg,所以稍稍觉得有点异样。
不过古惑仔江湖的味道还是被拍了出来,快意江湖,很是过瘾。
不服就用武力解决,这是江湖永远的道理。
朝鲜族黑帮老大和两个兄弟下手蛮狠的,就是不明白,棒子国混混为什么不一拥而上,非要一个个上,被个个击破,是不是棒子国的混混都是“假口”啊。
本片的基调是警匪类型片,但马东锡的这两部警察对悍匪的影片,有他独特的风格,剧情设置并不复杂,干脆利落,善恶分明,立场坚定。
情节推动基本也是单线条主题,就是警察如何扑灭罪犯。
但这两部影片有他独特的视角,都是从基层小警队入手,一群普通的警察在勇猛顽强,善恶分明的警察小干部,也是大哥的带领下勇猛拼命,同时穿插了各种诙谐,往往是对罪犯的一种嘲弄,也是对自身小警察身份的一种自嘲。
影片的节奏感非常强,剧情推进快速不夹杂其他旁枝末结,紧紧围绕警察抓捕罪犯,令人沉浸其中。
正派角色和反派角色的塑造形象也极其鲜明,当然,最大的亮点还是马东锡扮演的主角,拳拳到肉,干脆利落,爱憎分明,嘲弄强者又体恤弱势,被誉为“韩国第一神男”,这两部影片基本上也奠定了马东锡“警匪宇宙”的拓展空间。
这两部影片曾经获得韩国票房前茅,马东锡本人也多次获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首先最大的bug就是哈尔滨朝族不说延边话!
我国朝鲜族分两种,一种是延边方言,代表地区是延边,牡丹江,长白这地方的朝族!
一种是非延边的,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方言不同。
延边地区说的是朝鲜咸镜道方言,非延边的说标准话,庆尚道,平安道等。
而张谦的哈尔滨朝族是说标准韩语或者是庆尚道,不可能说延边方言,而张谦在电影里说的延边方言,说明韩国对中国朝鲜族了解不够深刻,刻板印象就是朝鲜族就说延边方言。
而两边朝鲜族其实内部也有很大分歧和差异。
当然这个很多延边朝族没有意识,而非延边朝族心里明白,比如电影里延边朝族说我们是同胞,哈尔滨朝族说我们最烦跟你们是同胞。
而且一般两边朝族聊天,延边的下意识说延边话,非延边的基本回复用标准话或者直接汉语,甚至没接触延边的朝族一开始很难听懂,需要适应。
而在延边的朝族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朝族不是都说延边话。
非延边地区朝族会比延边的朝族汉化程度高,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很平均,两者朝族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也差异很大。
甚至两者性格差异很大。
延边的朝族综合偏朝族,非延边朝族更综合偏东北。
因为很多非延边的朝族祖籍是庆尚道,性格跟东北人比较像。
如果看不明白这段,说明你要么是延边朝族,要么对东北朝族不是很清晰。
懂的都懂,只是非延边朝族不愿意表达。
总之朝鲜族内部是有方言,性格,敬语等等的差异。
而电影直接把朝族一棒子打死,都变成延边的那种,挺不好的!
虽然只是电影,毕竟俺们真不说那个方言
电影讲述了三个中国朝鲜族混混偷渡到韩国后如何在某地区横行霸道索要钱财的故事。
情节简单,三个坏人征服了一群坏人为非作歹,然后作为警察的主角最后正义凛然地解决他们。
有人觉得这个情节简单,某些地方还不符合逻辑;有人觉得动作打斗戏突出。
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却是,这电影通过演员的演技呈现出来的盘根挫折的社会生态系统。
电影里没有人介绍这块地区是怎样的地区,却通过各种各样的势力斗争和拍摄细节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真实多层次的社会系统,这根本也是一场人性角力的呈现。
先说主角警察,他的出场是拿着个电话,一边聊天,一边进入事件现场。
事件中,两个人拿着小刀扬言要斗个你私我活。
主角一进来,首先掰其中一个人手腕解决了一个,然后再让另外一个过来自动投降。
全程他就拿着个电话闲聊着,然后完事后还给钱卖小刀的摊主让他不要在这里摆摊。
你见过类似的情景在天朝的警察某个真实情景场景或者电影里直接出现过吗?
这个出场直接告诉观众,主角实际上是这个地区秩序维系者,但这个维系者并非传统的总是正义凛然的维系者,而是一个所谓强力维系者。
这个地区的治安和秩序也是建立在他的强力基础之上的。
果然,电影下面好几个画面就突出了这个地区背景—只有武力才能维持秩序。
春植帮,地区黑帮之一,主角到KTV的时候,手下是直接喊大“大哥”。
夷帅帮和毒蛇帮,为了抢地盘毒蛇帮的某个手下被捅了,毒蛇帮想要复仇,然后主角直接找上门KO掉了毒蛇帮领头,让毒蛇帮领头跟夷帅帮领头坐下来,让夷帅帮的领头跟毒蛇帮的领头说对不起,毒蛇帮的领头说好的接受道歉,最后让他们坐在一起拍了和好照片.....两个领头的之所以照做,是因为首先他们都打不过主角,而且他们的手下也完全零机会打败主角。
他们很清晰认识到这个实力的悬殊。
另外,主角是正当的警察身份,他们做的生意不正当,更加没办法上台面角力。
因此,哪怕多么不情愿,他们也接受了主角的调停。
类似的画面和情节有很多。
电影想要告诉观众,这个地区的最实际的控制者是主角,而主角没办法控制整片地区的秩序,也是以他特有的黑白两道的手段去解决所有的治安案件,维持这个地区的最安全最安稳的局面。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地区是个繁华的地区,捞金发财的机会多,外来人口多,人员复杂,也依靠不同的势力来维持总体的平衡。
有了一个平衡的局面,不平衡被打破了,那就是故事要来了。
三个混混,据说是黑龙江省朝鲜族的,在中国犯下罪行后偷渡到韩国,来到这片地区。
这三个混混很是有趣,也导致了某些观众没办法用逻辑来理解这群高调的混混。
这三个混混首先放高利贷,借别人三千网,让别人还两忆。
别人还不到,就砍手脚,引来受害者背后的帮派毒蛇帮。
他们结果直接捅死了毒蛇帮领头和手下,还碎尸散落街道。
这就是著名的“哈尔滨张谦蛋”。
(哈哈哈哈名字厉害了)他们三个混混以张谦为首,首先吞并毒蛇帮,再拿了夷帅帮的地盘,再去KTV砍下了他们不爽的一个经理的手.....总结来说,他们在短时间内直接把整个地区的黑白两道都威胁了一遍,再若无其事地横行霸道。
有观众就认为他太不合逻辑了,在中国被通缉还到了韩国拽。
不过,张谦,这个人还真的不能用逻辑来想明白。
这也是整部电影里最出色的人设。
他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运筹帷幄,吞并毒蛇帮的这个一系列动作明显都是有预谋的,再到后来主角给他设一个套,他也很清晰地知道别人在给他设计了一个套。
面对天真相信了警察的套的兄弟,他冷笑,抽搐了下。
他让兄弟继续天真地执行那个计划,而他去另外一个地方去砍人赚钱。
他毫不疑问是一个智商在线的罪犯。
然而,另外一方面,让智商急速下降的是他的性格,直接来说,是他自卑到极端的性格。
他跟主角最大的不同,那边是使用武力的根本目的是不一样的。
主角希望通过简单的武力来维持局面,而张谦是通过武力来获得快感,获得认同,再顺便解决问题。
有什么问题出现,让他觉得自己被看低了,砍人,杀人来解决问题。
这个点我是在他KTV包厢时砍人才意识到的。
KTV经理过来阻止了张谦要强暴他们小姐的手下,当然,还骂了几句粗口,再打了其中一个手下。
那个手下拿起烟灰缸正要还手,张谦怒吼不要惹事。
他们三个正准备离开,经理对着张谦骂了粗口,当然是对着他们三个骂的,关键面对对象是张谦。
结果就不一样的,张谦马上动手解决了经理,还交由他手下随便处置那个经理。
他知道这一切发生的结果和带来的后果影响,但是他就是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看低和蔑视。
这就是张谦的逻辑,谁都不能看低他。
这个极端自卑的性格也让他每次打架,都会告诉别人他是谁.....那句著名的“我是哈尔滨张谦蛋” 就是以各种方式呈现在电影里。
在张谦的逻辑里,只有他对人不好,别人不能对他不好。
按照这个逻辑,你就能懂为什么张谦完全不在乎是否惹事,他吞并毒蛇帮后还上了毒蛇帮二把手的女人,还把碎尸抛到街道(直接激怒警察),还直接到夷帅帮的地盘抢钱。
这一切,都是他觉得应该得到的,别人不听从他的吩咐或者不给他要的东西,很简单呀,杀。
平静时,张谦运筹帷幄;被人挑战时,他歇斯底里。
这也说明他到最后只是个混混,并非一个帮派头目或者什么黑帮大哥。
他能控制的,也只是跟他类似歇斯底里的两个手下,前提还在于两个手下都肯定不够他打。
他管理的模式基本就是暴力恐吓+允许别人歇斯底里地作恶,因此那两个手下对他还挺忠心不二的。
再来说下其中的一个有趣的配角—毒蛇帮二把手。
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张谦屠杀的毒蛇帮手下,因为张谦需要他来维系整个毒蛇帮运营(收钱,管理小弟)。
其中有一幕是他在张谦威迫下向地盘内的老板收保护费,而保护费比以前多出很多,老板没办法交,跟他埋怨。
他企图用声势来吓那个老板,其实也希望那个老板能按照要求来做,以免被张谦三个人用极刑对待。
结果他失败了,张谦其中一个手下用刀子刺穿老板手掌,并塞他吃打火机。
二把手在旁边不忍地看着。
后来,直到张谦强暴了他的妻子,他竟然对妻子拳打脚踢,谴责妻子的不忠。
基于第一次他的善良,我还以为他会安慰妻子,毕竟能看得出来他在乎妻子。
他的确在乎,却不是爱的那种,更多的是占有欲的在乎。
他眼睁睁地看到毒蛇帮被张谦占领了,妻子也被占领了。
张谦也许实现了他一直都想做却没有完成的事情,也无法反抗。
妻子的强暴也让他找到了发泄出口。
妻子是弱者,他可以在弱者前找回尊严。
这个二把手的角色,有些善心,油滑,也同时背负着些许张谦的影子。
这电影最精彩的,便是每个人物互相暗地里角力,这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互相角力。
你会从不同的角色上看到他们负责多层次的人性表现,这也许便是那个生态系统在每个人身上的映射吧。
犯罪都市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韩国电影,讲述了三名偷渡从中国偷渡至韩国的中国朝鲜族在韩国与本地帮派发生冲突,并犯下一些罪行,最后被韩国警方成功逮捕的故事。
故事本身内容并不复杂,这部电影精彩之处在于其中充斥着吸引人眼球的血腥骇人元素,以及过程中精彩的动作打斗场面,令人直呼过瘾。
但从影片内容中我也发现了一个和普遍认知不同的点——韩国警匪并非完全对立。
有时是合作共赢,互帮互助。
男主,马锡道,韩国警察副组长。
是一名在重案组干了15年的老刑警,办案能力很强,身手也很好,影片开头就展现了男主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轻松地从两名持刀纠缠在一起的两名男子分开的场面。
按理说肯定是一名好警察,不会有任何的污点。
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就是干干净净的。
他会在娱乐城接受黄老板(本地另一个黑帮组织的头目)的招待,嘴上说着上班不能喝酒,但最后还是接受了酒精以及女陪侍。
以至于当犯罪现场出现在娱乐城时,他还要小心地穿起衣服,不能被同事发现,他在娱乐城过夜。
当其它同事查案看到马锡道进入娱乐城的视频时,马锡道还拿出了钞票,让警员买东西去。
马锡道在外消费,会让熟悉的另一个黑帮头目帮忙买单:“你吃过了,你来买单。
”他们似乎更像是朋友。
韩国警察在警局在审讯犯人时,会有一个“真相之屋”,即把摄像头挡住,给犯人戴上头盔,然后刑讯逼供。
影片开始的时候,年轻警察对于这种行为还不以为然,到了最后,年轻警察也对犯人殴打。
这一切听起来,似乎影片中的韩国警察与传统意义上的认知不符,就是一副坏警察的形象?
但实际并非这么简单,与黑帮头目的交往也有利于抓捕罪犯。
在影片最后,黄老板让被抓住的仇家郭老板演戏,与马东锡配合,抓住了大反派张谦,为了还马东锡给黄老板带防爆服就了他一命的人情。
同时马锡东在查案过程中也十分的拼命,不畏凶险,只为了将罪犯捉拿归案。
刑讯逼供也只针对部分穷凶极恶的罪犯(但也并不代表这些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毫无疑问,他们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影片中描述的正邪双方似乎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更多处于一种灰色的状态。
一个人并非全部都是好的,正义的马锡道也会做一些违规的事情;黄老板也是个有情义的人,也会帮助警方抓捕罪犯;黄老板抓人损坏了商家财物,还会乖乖听马锡道的话,叫几个小弟去自首。
这种灰色,让影片更具有了一种真实感。
有时候现实中很多事物也并不是非黑即白,总是会有看不见的地方。
但有时候这些看不见的地方也存在益处。
犹如那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一些东西,确实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近些年来,韩国的犯罪动作片频出,套路也实在明显,不玩刀子不见红那纯粹是在做梦,以至于让我恍惚地想起,港片的重点并非如此,其美好所在,皆因情理,而非刻意……这里抛开反派极致恶毒的表现、主角无敌淡然的光环,单论情节,故事算的上发人深省吗?
引入现实合乎逻辑吗?
英雄主义真就有利无害吗?
或许我们早就成为了视觉享受的奴隶,进而忽略头脑中理性的思索,可唯有走心,方能留香……
90年代的北京。
有一次夏天和家里人遛弯儿,在家附近的一个酒楼门口。
看到4-5人穿着长风衣。
鬼鬼祟祟的朝饭店里张望,饭店的玻璃窗落地窗很大,里边有多少人 吃饭都看得非常清楚。
人不多,三两个服务员和老板,有一对小情侣坐在靠窗户的位置。
突然。
这帮人就冲进去了。
进去之后,特别淡定把,风衣一撩,从风衣里面掏出两把斧头。
照着饭店老板脑袋上抡,他下意识的拿手去挡,一斧子下去就砍到胳膊上了,血“噗”就喷出来了。
我还以为是拍电影呢,看的还挺嗨,估计饭店经理惹了别人了,知道别人来。
砍他。
就在酒店大堂四处躲闪。
拿斧头那个人跟高仓健一样,浓眉大眼的小平头。
特别淡定,看老板多闪就把斧子朝经理方向扔。
没打着。
打到大堂玻璃上了,玻璃一下就碎了。
吓得小情侣两个人赶紧蹲下钻桌子底下了。
这几个行凶的人,见人就砍。
顿时乱成一锅粥了。
桌子也掀了。
这时候后厨的厨师,好几个人拿着炒勺,菜刀冲出来了。
这几个人,一看对方有菜刀,赶紧就往外跑,冲上了路边一辆车,这个车一直没熄火,一看就是专门等着接应这几个人呢,特别快就逃离现场了。
还好没有出人命,最后这件事儿也不了了之了。
特别有90年代风格都是拿斧头砍人的。
看这个片儿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呀。
现在治安好多了。
犯罪都市是一本韩国电影,现在拍了续集,主演都是马东锡。
京都小住则是新近出的日剧,主演木村文乃。
男星马东锡不算帅,但一身健子肉,而且好像曾经得过韩国一届搏击冠军,属于在现实中真得很能打的那种,不是在电影里演的花拳绣腿。
他一脸横肉,看长相,那是活脱脱一个《水浒传》的“镇关西”从小说里走了出来。
女星木村文乃,邻家女孩风格,不是那种让人一见就惊艳的类型,但她一直是我最爱的日本女星之一,觉得她很温暖,有她陪着居家过日子,那样的生活真好。
再加上文乃性格很好,一笑起来很开朗,如果真的和她在一起,肯定是让人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忘记时间的流逝!
上面提到的这两本影视风格其实很不搭。
马东的是那是一本犯罪片,从开头打到结尾,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从中国来的三个黑帮是一言不和,拨刀打砍,气氛压抑得很;而京都小住,则是小确幸叙事,舅舅让偶尔来住的侄女今天到这几家百年老店去买吃的,明天亲自带着去昭和20年的西餐馆吃牛排,生活的幸福就是这样的一点上滴。
打打杀杀对比着岁月静好,反差当然大!
现在我要强把它们拉在一起说,自己也有一种错点鸳鸯的感觉。
但是现实就是像《犯罪都市》这么残酷啊!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这世间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如果有,那一定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此言诚不我欺也!
你想疫情之前,为啥全世界各国都欢迎中国人去,那是想让中国人去消费购物,当傻大冒。
这几年中国人有钱了,成群结队组团到其他国家去旅游,花钱消费,拉动当地的经济。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人尤其欢迎。
犯罪都市里是中国人跑到韩国去搞黑帮,先是在中国人自己的朝鲜族里搞,结果那三个心狠手辣的还捞过了界,开始抢韩国帮派的地盘。
各种斗狠砍人不外乎是外来的和尚乱念经,强龙要压倒地头蛇,不仅打压当地黑帮,还盘剥当地人,疯狂搞钱,竭泽而渔。
只要是赚钱,过程都是辛苦的,哪怕是犯罪也一样,刀头舔血,以命搏钱,最后有命赚钱,还没命花。
那个被马东锡打倒在仁川国际机杨的中国人张晨,身上揣着几亿韩元的存折,但这钱他是没有机会花了。
这个讲的是赚钱,京都小住就不一样了。
木村文乃失业,听母亲的话跑到京都去看舅舅,在小住京都的时候和舅舅一起玩遍、吃遍京都的故事。
鳗血烧一条二千多日元,豆腐皮一千多日元等等,卖这些商品都是持续经营了一百年多年的老店,品质都是出众的,但是他 俩一顿中饭也花了七八千日元,按20比1的汇率来,这一顿不算太丰盛的饭换成人民币也要三四百元,花费不小。
木村舅舅年纪大,没有看他干什么营生,有一个独门独院的小宅子,也许有退休金或者年轻时储蓄下不少资产。
木村刚失业手头应该还有点钱,节省点对付着过日子还是能撑一段时间的。
你看,讲赚钱的故事,戾气好重。
人们打打杀杀,合法赚钱也好,犯罪搞钱也罢,一群人你算计我,我算计你。
虽然间杂着人性的闪光点,但这一过程依然是血腥和令人不适的!
花钱的故事,那都是这个好,那个好,花钱的是老大,是上帝,最好全部都买光。
买家与卖家没有竞争,商家是把消费者当成上帝来服务的。
你说,能有啥艰辛,能不岁月静好吗?
当然能这样的前提,您口袋里有钱吗?
有的时候,是犯罪都市里那个拼命抢钱的张晨还是岁月静好,百年弹指间的木村,自己真的要摸摸心口想一想。
PS:虽然犯罪都市里的黑帮是中国的朝鲜族人,不过这伙子人战斗力暴表啊,每个民族里都不缺少狠人猛人,中国人从古至今,从来就不是善茬,老祖宗们尚武善战,打下了一片大的疆土,没有他们,我们这些子孙怎么会留住东亚这么好的一块地呢?
觉得这个电影是比较写实的。
描述了朝鲜族在韩国的状态。
我也是出生在东北的朝鲜族,所以不黑任何人,或者说,我想谈谈关于这个电影之外。
大概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韩国经济慢慢崛起。
拥有语言优势,饮食方面的相似属性,越来越多朝鲜族赴韩打工。
他们大多数是来自朝鲜族聚集区的农民或者乡镇居民。
跟生活在城市的韩国人有比较大的关于教养或者生活上的分歧点。
这就好比国内,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之间的文化冲突。
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一直觉得,中国人很穷。
会问我们中国有什么之类的看似愚蠢的问题。
因为早期他们接触的务工的朝鲜族,所以比较容易形成固有的意识形态。
80年代末90年代来韩国打工的朝鲜族,我们的父辈,那时候的人都比较纯粹。
单纯的不怕吃苦,基本脏活累活什么都肯干,只要能赚钱。
有些人倾家荡产,债务累累,偷渡过来赚钱。
前几年赚的钱,要么还偷渡的债,要么邮寄给家里的妻子或者丈夫。
孤独感可想而知。
也会有因为独自支撑比较辛苦,搭伴过日子的临时夫妻。
或者有那种突然赚钱了,去赌场挥霍的人。
所以大林,应该更像浓缩了的中国北方朝鲜族村镇。
电影里,黑帮大哥给自己母亲过的花甲宴。
或者哈尔滨张琛的手下梦想着,有钱了,买一栋首尔的楼。
都是朝鲜族想打拼之后,憧憬美好生活的缩影。
电影并没有黑中国人,或者朝鲜族。
视角也放在了,为了帮助警察,或者不堪黑帮骚扰的朝鲜族。
电影只是一个视角。
平和有力的呈现了,加里风这样的中国人聚集区的那个时候的状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朝鲜族赚钱的方式已经向多元化发展。
80后90后的朝鲜族,因为看到父辈的辛苦,赴韩打工已经不在有吸引力了。
由于拥有韩语能力,大学毕业的朝鲜族,一般都会选择薪资待遇比较好的外企工作。
也有很多创业成功的朝鲜族。
或者说在家乡或者附近城市开韩式饭店,酒店,咖啡店。
开始学习韩国人的经营模式。
我始终觉得即使是刻板印象,也会被改变的。
朝鲜族渐渐富有,和中国的日益强大。
(我记得当时夜里去加里风洞吃中餐,很多警察在巡逻。
没敢拍照。
微博上找的大林的图片。
侵删。
)最近的大林。
配角们个个特点鲜明,男主向小孩劝酒那一段很接地气,果然都是东亚文化圈里的 3.5星
外来的帮会实在太没有礼貌啦!
7.5分
一群早年去韩国的朝鲜族在首尔当小混子,被3个刚来的朝鲜族小混子打得七零八散,同胞互相伤害,呵呵,3人各种无敌,然后各种扯淡,韩国凡是涉及黑帮的电影都过分的装b,韩国警方都是白痴吗?智商太低了,剧情也没什么看点
韩式种族歧视
狡兔死,走狗烹。马东锡好Man!
够狠,但智商掉一地啊。人物塑造不成功。
K251
动作戏很少 警察太低能
用一股蛮劲推着情节的中庸类型作品,消遣来看节奏把控也挺糟。
说实话,真的很一般
对你这种杀人的家伙,可以为所欲为。
非常可笑
想看100分钟马东锡打人。
哈尔滨张谦蛋确实打不过庆尚道马东锡,厕所大战前究竟是怎么能说出:“怎么用了这么多纸,都不交税”这种牛逼台词的,真是不装不黑,故事非常接地气,甚至都拍出了一股乡土气,韩国犯罪片的演变真不错。
大肌霸勇破鲜族黑帮看得还真是爽快。但这是电影为数不多的优点,主要问题在于如同追龙一样,完成度不错的同时忽略了细节,人物和悬念的设施变得十分粗糙,看完后有一定几率彻底遗忘。
可真劲得黑中国,真够恶心。
可看可不看的爆米花,水平不咋样。
警察都没枪的?
马东锡演主角很难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