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很挫好吗, 就是硬要人笑的那种.而且是单纯的老男人的吐槽,伴有点调侃那种就怕变成了现在男孩的梦想娶一个有钱的泰国公主,完全不干扰自己的生活,召之即来,呼之即去, 想操就操, 还容许外面操,这完全就是4个躁狂期儿童.真的,现在真有成年男人把这部片子当梦想的, 我醉了怀疑是全部.
相信看完《宿醉》,大部分人的感觉是:一群傻逼,LOL成功的喜剧片都有着相似的模式。
首先是喜剧人物。
《宿醉》中的四个主角,一个是极不靠谱想一出是一出的帅哥菲尔,一个是脑子缺根筋的胖子艾伦,一个是做事畏畏缩缩的娘炮斯图,还有一个算是正常人,新郎道格,但是出场没几分钟就失踪了。
3个不正常的家伙去到处找一个正常的家伙,中间又遇到一群不正常的家伙(乱入的老虎、公鸡和婴儿,贱得一地的黑道周、喜欢音乐的泰森、大男子主义的婚庆店老板(算是吧)、警察局的小胖子……不一而足),不碰撞出笑料才怪。
这些人物中个人觉得最成功的还是艾伦这个死胖子,首先他绝对不是傻,而是脑子里面的神经长拧着了,所以才会想出”歃血兄弟”的主义,所以才让小婴儿打飞机,所以才会在裸体周用棍子准备敲他时,冒出“我也讨厌哥斯拉”。
这家伙后来在《预产期》里的形象如出一辙,把小罗伯特·唐尼折腾得够呛,算是升级版的王宝强吧。
其实是喜剧情境,光把这些人放在一起还不够,还得因为一件够特别的事在一起才行。
也就是所谓的戏剧性钩子,这个钩子要足够强,才能把观众钩得住。
在《宿醉》里,这个钩子由两方面构成,一个是“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个是“马上要婚礼了嘿,新郎道格在哪里?
”。
两件事都非常有力,观众的好奇心就这样被牢牢抓住,婚礼的临近又增加了时间紧迫感。
最后是喜剧性的事件,也就是要有足够奇葩的桥段。
卫生间发现老虎够奇葩了吧,莫名奇妙座驾成了警车够奇葩了吧,后背箱里跳出一个裸体的中国人,够奇葩了吧(话说这个场景曾被评为年度最滑稽电影场景),最娘炮、道貌岸然的家伙居然一夜之间取了个脱衣舞娘,够奇葩的了吧!
正是这些喜剧性的桥段,支撑着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而且把观众的胃口越调越高。
其实这部分是相对最容易做,但也最难的。
容易在于想搞笑段子谁都能上,头脑风暴一起编呗。
而正是因为容易脑洞大开,这部分也往往容易跑偏。
很多人可能觉得只要好玩就行,偏不偏无所谓。
而这其实恰恰就是牛逼喜剧和平庸喜剧的重要区别所在。
牛逼的喜剧不是让你笑一两分钟,而是一直笑下去。
所以如果内容跑偏了,出现一些虽然搞笑但是与主线故事无关的桥段,那观众当时虽然笑了,但很快就会感觉不对劲,大的情绪会受影响,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虽然有快感,但是没高潮“,而快感是会麻木的,亲!
《宿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基本上所有的搞笑桥段都是围绕着“那一夜发生了什么”和“找到道格”两个核在做。
而且因为是宿醉,第二天都忘记了,所以做得很多事情虽然不太合理,有逻辑性的缺陷(如老虎怎么会变得那么乖了,醉醺醺地怎么可能偷得了警察的车),但因为是喜剧,观众一笑也就带过了,而后面紧接着又有新的事情发生,观众始终沉寂在欢乐中,也就来不及去回想之前的那些不合理了。
但是我仍然只给《宿醉》7.8分,主要在于它的结局。
既平淡,又不够干净利落。
在道格被找到后到影片结束的10分钟里,基本上没有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最后婚礼上斯图和未婚妻大吵那段算不上什么惊喜)故事进展得也太过顺利,可以说毫无阻碍,脱衣舞娘谅解了斯图,还给他戒指;几个人顺利赶到婚礼现场,新娘也没有发脾气;汽车是老丈人送到礼物,不用赔;一切都太顺利了,所以请了个莫名其妙的歌手出来搅合一下,营造点喜剧气氛,但这显然是无法让观众满意的。
如果这个结局只有3分钟,我们可以看作是给观众感情释放的时间,让大家可以欣然离场。
但是10分钟仍然如此平淡,我就无法忍受了。
《宿醉》,2009年上映的美式喜剧片。
一个新郎和他的三个好基友在大婚之前去拉斯维加斯开单身party。
那还能发生什么事呢?
当然是黄赌毒一应俱全啦。
不过他们玩过头了,第二天早上三个基友醒来发现已经忘了昨晚的所有事情,而且把新郎都弄丢了。
于是三个基友带着观众开始回忆昨晚发生的荒诞故事。
在我看来是一部笑料不多的喜剧片,虽然它在当年北美的票房很好,也许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下了好久的片子,都没有耐性去看,直到放了大家的纷纷讨论都降了温,今天下午看自己硬盘上的片子,实在没啥,只好选了这个。
但是没想到现在这么浮躁的我竟然向手指滑过丝绸般顺溜的看完了整个电影。
想停都没停住。
片子刚看完我只是感叹,原来男人是这样一种生物啊,他们即使心中有深爱的人,有老婆还是有三年固定女友,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因为要告别单身、要抛开身边枯燥的生活而去狂欢一番。
看了这个电影我才发现似乎男人的上半身与下半身真的是可以分开的。
但是看到后来我发现他们体验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们抛出了平时生活的曲线,他们骑在了平时平时碰都不敢碰的老虎身上耀武扬威,拔掉自己的牙齿,把人扒光塞到后备箱,去赌场疯狂的赌博,他们警车开道公然对性感女生示好,他们在教堂里结婚狂欢,在屋顶天台远望赌城美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他们或许对整个世界和人生都有了不同的看法,西德终于发现自己的体内蓄积的能量,原来灵魂之间的相关关照与贴合,不会因为职业家庭阶级关系而又区别;菲尔风流倜傥努力挣脱家庭的负累,但是最终他发现了他无法逃避的责任,他对朋友的关心与责任,他对家人的关心与责任,他最终躺在摇椅上抱着熟睡的儿子才是他最舒心的姿势吧。
连阿兰也发现了自己的专长,虽然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最终他也挣回了那八万美金。
呵呵,只有准新郎在天台上呆了一天两夜,比较委屈,但是他在天台上可以顺便思考一下未来婚姻的意义。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宿醉的权利,投入的醉一次,可以在醒了之后头痛欲裂,心跳加速,忘了过去与未来,但是头脑在那一刻似乎被清空,所有的前缘都抛诸脑后。
或许只有在这种时刻,才能发现自己真正所想的,想要的。
另外毫无例外的,我被男人之间的友谊又一次折服,花钱可以,出力可以,挨揍都可以,什么都可以,只是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虽然片中人没有说出什么,但是依然会感动。
好久没有醉过,看了这个片子,我也想醉一次。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托德费尔普斯编剧的首部电影《哈啦上路》学得就是《美国派》系列的屎尿屁的校园喜剧,不过学得还算是成功,当时看那片的VCD时的确笑翻了。
《美国派》系列的成功的确带动了一大批类似的恶俗喜剧,本人并没有对此类喜剧片有偏见,不过常常以这种恶心当笑料的手段,使多了也不让人觉得好笑了。
《宿醉》是托德自个执导的电影,基本上还是遵循了他以往的风格,公路片+屎尿屁,个人风格基本上很难轻易改变的。
不过这片还是与以往同类型片还是有所不同的,托德在结构上作了大变动,没有直叙,而是回过来找答案,匪夷所思的第二天场景极度勾起了观众的兴趣,这种悬疑的处理手法,倒是让这部喜剧片大有不同。
由于采用了不同结构讲故事,所以托德在屎尿屁的笑料上还是减裁了许多,最终以往引人暴笑的桥段倒并不是那么多了。
当然或许不再以恶心当笑料,影片在结构上巧妙的处理,《宿醉》入了更多观众的法眼,甚至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但是于我而言故事固然讲得不错,可是却没有太让人发笑,作为喜剧片似乎有些遗憾。
相信看完《宿醉》,大部分人的感觉是:一群傻逼,LOL成功的喜剧片都有着相似的模式。
首先是喜剧人物。
《宿醉》中的四个主角,一个是极不靠谱想一出是一出的帅哥菲尔,一个是脑子缺根筋的胖子艾伦,一个是做事畏畏缩缩的娘炮斯图,还有一个算是正常人,新郎道格,但是出场没几分钟就失踪了。
3个不正常的家伙去到处找一个正常的家伙,中间又遇到一群不正常的家伙(乱入的老虎、公鸡和婴儿,贱得一地的黑道周、喜欢音乐的泰森、大男子主义的婚庆店老板(算是吧)、警察局的小胖子……不一而足),不碰撞出笑料才怪。
这些人物中个人觉得最成功的还是艾伦这个死胖子,首先他绝对不是傻,而是脑子里面的神经长拧着了,所以才会想出”歃血兄弟”的主义,所以才让小婴儿打飞机,所以才会在裸体周用棍子准备敲他时,冒出“我也讨厌哥斯拉”。
这家伙后来在《预产期》里的形象如出一辙,把小罗伯特·唐尼折腾得够呛,算是升级版的王宝强吧。
其实是喜剧情境,光把这些人放在一起还不够,还得因为一件够特别的事在一起才行。
也就是所谓的戏剧性钩子,这个钩子要足够强,才能把观众钩得住。
在《宿醉》里,这个钩子由两方面构成,一个是“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个是“马上要婚礼了嘿,新郎道格在哪里?
”。
两件事都非常有力,观众的好奇心就这样被牢牢抓住,婚礼的临近又增加了时间紧迫感。
最后是喜剧性的事件,也就是要有足够奇葩的桥段。
卫生间发现老虎够奇葩了吧,莫名奇妙座驾成了警车够奇葩了吧,后背箱里跳出一个裸体的中国人,够奇葩了吧(话说这个场景曾被评为年度最滑稽电影场景),最娘炮、道貌岸然的家伙居然一夜之间取了个脱衣舞娘,够奇葩的了吧!
正是这些喜剧性的桥段,支撑着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而且把观众的胃口越调越高。
其实这部分是相对最容易做,但也最难的。
容易在于想搞笑段子谁都能上,头脑风暴一起编呗。
而正是因为容易脑洞大开,这部分也往往容易跑偏。
很多人可能觉得只要好玩就行,偏不偏无所谓。
而这其实恰恰就是牛逼喜剧和平庸喜剧的重要区别所在。
牛逼的喜剧不是让你笑一两分钟,而是一直笑下去。
所以如果内容跑偏了,出现一些虽然搞笑但是与主线故事无关的桥段,那观众当时虽然笑了,但很快就会感觉不对劲,大的情绪会受影响,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虽然有快感,但是没高潮“,而快感是会麻木的,亲!
《宿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基本上所有的搞笑桥段都是围绕着“那一夜发生了什么”和“找到道格”两个核在做。
而且因为是宿醉,第二天都忘记了,所以做得很多事情虽然不太合理,有逻辑性的缺陷(如老虎怎么会变得那么乖了,醉醺醺地怎么可能偷得了警察的车),但因为是喜剧,观众一笑也就带过了,而后面紧接着又有新的事情发生,观众始终沉寂在欢乐中,也就来不及去回想之前的那些不合理了。
但是我仍然只给《宿醉》7.8分,主要在于它的结局。
既平淡,又不够干净利落。
在道格被找到后到影片结束的10分钟里,基本上没有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最后婚礼上斯图和未婚妻大吵那段算不上什么惊喜)故事进展得也太过顺利,可以说毫无阻碍,脱衣舞娘谅解了斯图,还给他戒指;几个人顺利赶到婚礼现场,新娘也没有发脾气;汽车是老丈人送到礼物,不用赔;一切都太顺利了,所以请了个莫名其妙的歌手出来搅合一下,营造点喜剧气氛,但这显然是无法让观众满意的。
如果这个结局只有3分钟,我们可以看作是给观众感情释放的时间,让大家可以欣然离场。
但是10分钟仍然如此平淡,我就无法忍受了。
周天看完了09年的美国电影《宿醉》,讲述了四个好兄弟一同前往拉斯维加斯过马上要结婚的道格的单身派对,不小心误食药品,导致了一场彻底的集体断片,不仅搞得一地鸡毛,甚至早上起来发现连道格也找不到了。
他们便开始了长达两天寻找道格、寻找回忆以及清理烂摊子的故事。
《宿醉》是当年低成本电影票房逆袭的黑马,可见其精彩之处。
除电影本身以外,关于影评的风评两边倒的现象也非常的有趣。
在豆瓣评分中,打高分的往往是男性,他们的主观评论形态一般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拉斯维加斯”“这是男人天性的释放”“这才是人生”“没有断片后做出疯狂的事,人生就不完整”等等。
而很多女性却认为这是一部教坏“小朋友”的电影,往往会贴上“三观不正”,“把男人乱搞当成骄傲”,“鼓吹大男子主义的厌女电影”,“白男的意淫”的标签。
非常有趣的是在这里,东亚与欧美文化隔阂被人类性别本能所覆盖压制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厌女”与“女权”的意识对抗。
“厌女”一词,最早来源于19世纪美国学者伊芙·赛吉维克对英国文学的研究,但真正把这个概念推广出来并且广泛为大众知晓,是日本当代著名社会学学者,女性学领军人物上野千鹤子。
厌女不是指厌恶女人,而是指社会对女人的贬低与客体化,厌女也不一定来自男性,也可以来自女性自身。
男性厌女的表现是迷恋女性却又看不起女性,将她们当做生育或者消遣的物品。
而女性厌女则表现在对自身性别的蔑视甚至自卑,渴望成为男性,甚至由于自身所受的迫害而开始迫害其他女性。
厌女症是几千年来的人类父系社会所塑造的,是作为强势主体的男性将女性客体化的意识体系。
而如今的女权便是对此意识体系的反抗,希望将女性从男性客体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不仅是社会地位上的,更是意识形态上的。
这样的对抗加大了男女对立。
厌女与女权,不过是关于性主体权的争夺。
主体性一直是各大哲学所争相讨论的话题,谁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从《宿醉》我们便可以管中窥豹,即使在美国这样政治正确,男女平等的文明国家里,男人似乎也占有了人生所有的快乐:
男人们尽情饮酒,参与各种惊心动魄的冒险,男人们享受着极致的社会自由,他们潇洒,他们能将上半身和下半身彻底分开,当然他们也背负着更多,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挑战。
更理智聪明的大脑让男人学习更多,更宽容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男人是这场游戏的最佳体验者。
而片中的女性,更多的是待在家中,焦急地等待,或者是不停地抱怨,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或者是成为在拉斯维加斯花花世界里供男性消遣的玩物,似乎女性都是围绕着男性,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女性更像是这场游戏中的NPC。
那么女性该如何找回自己的主体性?
我认为依靠女权去抨击男人的享乐是不可行的。
现在很多女性试图将男性变成单纯的供养者:没有性魅力,能赚钱,没有“不良”爱好。
将男人客体化成老黄牛并不是女性找回主体化的救赎。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尊重每一个个体,也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主体性,把人当做客体的工具是不可取的,那是野蛮人的社会。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男女各自主体化也在不断在进程当中,厌女和女权也会失去对抗的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体,而自己的主体性也不应该去干扰其他人的主体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体,活出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论男女。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一场人生的宿醉。
有一天早晨,你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
不是,没有变成甲虫。
只是,你和你的几个朋友,像甲虫一样蜷在一个绝对奢华但也绝对狼藉的房间里,有多狼藉呢:身边居然有只鸡,是真正的鸡,当然,也许曾经也有过那种鸡,有狼藉的TT为证;那也罢了,恐怖的是,洗手间里还有只老虎,真正的庞然大物,衣橱里竟然还有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婴儿,更恐怖的是,自己的敞篷奔驰,不知道为什么,凭空变成了一辆警车;还有还有,那个此前一天跟你们在一起HIGH、此后一天有姑娘等着要跟他结婚的朋友,此刻竟然不知所踪了。
而你们,完全不知道,曾经发生过些什么。
而你们,必须得知道,已经发生过了什么。
这个就是,电影《宿醉》一开场抛给所有观影者的,疯狂的问题。
然后就是,匪夷所思得超乎你的想象无厘头得让人笑喷大牙的,解谜过程。
最后,《宿醉》给男观影者提出的问题也许是,当你弥留之际,回首往事时,会不会觉得,今生到底没能这样的“宿醉”过一回,多少有那么些遗憾?
都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可是,没有不平淡过不从容过来作参照的话,何来所谓平淡所谓从容?
给女观影者提出的问题则是,你身边那个所谓要执你之手与你偕老的人,有没有过或者会不会有,这样的一回“宿醉”?
而竟然有过或者终究会有,你是否还能相信,类似电影里最终如期赶赴婚礼的新郎对新娘所说的,那种海誓山盟?
很经典的一部喜剧片,粗口不断的R级片,剧情很丰满。
讲的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道格被三个好友拉到拉斯维加斯举行单身派对,做婚前最后一次疯狂,但结果却把新郎给弄丢了,他们必须回忆起昨晚发生的一切才能找回新郎,顺利举行婚礼,由此产生了一连串的悬疑事件!
电影的叙事结构很有意思,当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一件一件的异样来反推回他们在晚上发生的荒诞事情。
这样,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很有兴趣地跟着电影去发现。
剧情:道格即将与女友结婚。
婚礼前两天,道格与朋友——教师菲尔、牙医斯图和胖子阿兰(也是小舅子)从洛杉矶驱车前往赌城拉斯维加斯为他举办婚前单身派对,入住凯撒宫豪华套房。
一晚过后,三人发现道格失踪,浴室里出现一只老虎,衣橱中多了一个婴儿,斯图缺了一颗牙,窗外塔尖上插着席梦思床垫,菲尔戴着医院手环,而他们的车也不知为何变成了警车。
三人惊慌失措,完全无法记起昨晚发生过什么,却必须在24小时之内迅速解决谜团找到道格返回洛杉矶。
三人根据线索反推,先是到医院,从医生嘴里得知他们在教堂举办过婚礼,原来大醉的他们为斯图和另一单身舞女举办了婚礼,舞女原来是婴儿的母亲。
那只老虎竟然是拳王泰森的,他们大醉时在拳王家偷的,顺便偷了一辆警车。
斯图的牙是和阿兰打赌时自己拔掉的。
他们不省人事是因为阿兰为了嗨给他们下错了药,卖药的该拿yao tou wan,却给他了MI jian yao。
甚至还在赌博时招惹上了亚洲黑帮周先生,周先生说他们绑架了道格,敲诈他们8万美元来赎人,三人没钱,却通过阿兰的技能在赌场赢到了8万。
赎人时却发现人质是卖药的家伙,只是重名了,也叫道格。
三人继续想办法,斯图灵光一闪,想到他们可能捉弄道格,把他和床垫扔到了楼顶,三人赶到楼顶,终于找到了道格,婚礼正常举行。
斯图也渐渐发现舞女的性格优点,决定和女友梅丽莎分手。
一,你常喝酒但总喝不醉,你看着别人东倒西歪语无伦次自己一个劲儿灌自己可还是习惯性的把快要上头的酒从胃里抠出来,就为了能竖着走回家,因为你不懂得let go,这其实是一种强迫症。
二,你已经结婚,你有几个没有结婚的死党,结婚之前你们天天混在一块儿,结婚以后你们见面的频率是一到两年一次,就因为你老婆不喜欢他们。
三,你还没结婚,你有几个已经结婚的哥们儿,结婚之前你们天天混在一块儿,结婚以后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就因为他们的老婆不喜欢你。
四,已经结婚,但没有过单身派对的已婚男人。
五,还没结婚,但永远不可能有单身排队的未婚男人,因为你将来的老婆不可能点头答应这么一个混帐要求。
六,你已经三十几岁但还象个二十出头的小男生一样过日子,不修边幅地干着低收入的工作,听周杰伦的音乐,喜欢哈里波特也找不到女朋友,你生活的唯一亮点是你妹妹派你象卧底一样跟你妹夫出去混一晚上,你向你妹夫发誓不会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你妹妹,因为这么一个晚上的放纵对你来说百年难遇。
七,你的老婆要求你每隔15分钟打她电话告诉她你的行踪,就算你去撒泡尿,她也要求你把厕所马桶的牌子告诉她并第二天亲自跑去核查。
就算这样,你还是不敢离开她,因为你不知道,除了她这世界上谁还会收容你这个长相丑陋又缺少幽默感的老男人。
对你来说,安全的波澜不惊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八,你很穷,你从没去过赌场,你喜欢“雨人”和“赌城风云”,你有着普通人的智商但希望有一个算牌象算十以内加减乘除一样毫不费力的智障弟弟。
九,你喜欢杰克拉莫塔和麦克泰森多过阿里和霍利菲尔德。
十,你对美式喜剧早已失望透顶。
。。。果然 无法 接受 这种 美式 低俗 恶俗 傻逼 喜剧 片
从头到尾一分钟都不想错过的好片子!哇咔咔!这样的告别单身夜真是永世难忘哦,惊险刺激高潮迭起。大家记得挺到最后看那几张限制级照片。可牛逼了~
既不搞笑也不刺激,没有高潮没有意义。。。无聊到要死,狗屎电影
别出一格
真是看不进去,看不进去一帮人啪啦啪啦说话剧
无聊透顶。
据说很搞笑。。最近到处搜集喜剧片呐。好久没认真笑过了。
我想去拉斯维加斯~~
黑色幽默+无厘头 这个导演有点意思 片子很有调调
很!欢!乐!
叙述方式很有趣,设足了悬念。在三俗的道路上,好笑但流泪。
最后的照片太屌了
老外笑点好低。。。
纯属瞎搞 =_=
云里雾里。美国人的幽默,并不是喝了酒的中国人就可以理解的……
被媳妇儿拴住前老爷们儿们的内最后一次疯狂。
呵呵。
开篇还挺让我惊喜的,越往后越乱来了。每个人物的设置其实都有亮点的,但硬是没拍到点上,最后的结局很意外么?意外的是原来新郎不是男主啊。但还是有几个细节把我逗坏了,配乐很好玩,特别是牙医同志自弹自唱那段笑死我了,至于拿金球嘛,有点过了吧。
那个胖子具有天然的幸福饱和感哈哈
抱歉,欣赏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