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归主颂
Gloria!,颂歌之女!(港),荣耀归主!
导演:玛格丽塔·维卡里奥
主演:加拉泰亚·贝露琪,卡洛塔·甘巴,Veronica Lucchesi,玛丽亚·维托利亚·达拉斯塔,Sara Mafodda,保罗·罗西,Elio,纳塔利诺·巴拉索,安妮塔·克拉沃斯,Vincenzo Crea,Jasmin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瑞士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24
简介: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威尼斯一所女子寄宿学校,讲述了特蕾莎的故事。她是一个年轻的梦想家,与一小群非凡的音乐家一起,跨越世纪,挑战旧制度的陈旧桎梏,创造出叛逆、轻快且现代的音乐——流行乐!详细 >
一分加给高潮戏音乐好听
永远会被反叛的故事吸引,但结尾真的太迪士尼了。
片子本身没那么好,但是还是多给一星。生而为女人。
当非洲音乐进入欧洲教堂,演绎理想主义的拼贴梦
好看,虽然我是五音不全。但是我喜欢快乐
女性主义主旋律,剧作出奇的差,爽就完了?然后呢?
开头的女主脑中音乐节奏的外现挺喜欢的,但结局真的是太不现实了。
与《还有明天》形成了有趣的互文:音乐展现女性态度,女性也有向压迫她的人说不的权利。结尾高潮段落,女孩向老师、教会以及那些死板的音乐模式反抗,完成了属于她们自己的音乐会。总督看到这不受控的一切竟然一命呜呼,可笑又脆弱的男人们。喜欢她们在地下室共用钢琴作曲歌唱的部分,奇特的旋律,饱含真实情感的歌词,后面女孩们也用这个方式鼓励自杀未遂的露西亚,音乐是有救赎力量的。特蕾莎并非哑巴,开口说话代表她主动为自己争取利益以及行使拒绝的权利。从失声到发声,女性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身份转变,类似《钢琴课》。一代有一代的个性、想法和讲述方式,正是每一代对上一代的反叛与创新,才构成了一个又一个艺术新浪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要遗忘高墙里女性音乐家们,需要更多这类打捞历史尘埃里的女性的作品。
什么迪士尼照进现实
比较初级的电视剧拍法,一场争执就能化解矛盾,一首歌就能打开心结,一腔热血就天时地利赢到底。靠剪辑填满节拍是一种本能,但镜头应该对准怎样的景致,传递怎样的目光则来自经验、审美和感受,可我们只能看到失衡的分镜,与音乐动势相悖的变焦、摇晃与静止,把镜头随意瞄准某一两个角色,只追求到“反应”随即偃旗息鼓。用“流行音乐”挑战宗教权威却并未展示主题上的严肃性或艺术语言上的当代性,而是用部分角色的滑稽衬托主角的光辉正义。
对女性音乐家的友情和才华的歌颂,源于真实故事多加一星⭐似乎演员没有乐器经验?镜头上真实感有缺失。3.11和平
看了几次才看完,剧情挺简单的,就是会看睡着
#Berlinale主竞赛
柏林电影节第二部/看的很轻松的一部 但是看前面以为是历史片 流行歌唱起来之后变成迪士尼歌舞片了/在支配下奏乐的少女像是只会发出声音的乐器 但是在发现钢琴后 创作还给了她们生命与自由/前面几个少女在烛光下享受音乐很喜欢 后面不喜欢
令人惊讶的好看,很久没有在电影院有如此愉悦的体验了,莫不如说是非常适合在电影院和同温层们享受的电影;也许故事会太简单,太理想化,不过也许用导演映后的话来标记“最重要的是被看到”
看了映后,导演补充的信息非常好啊!故事构架的确还有点薄弱,但立意真的很独特,看到了被忽略的历史上的女作曲家!音乐和风景拍摄也很好。
类似《women's talking》,《助产士》路线,以女权代替理性对抗神权重写历史,发现历史的无声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哥哥(✓)
属于我们女的“漫威”
无论是开头劳动的声音盛典,还是最后教堂的演奏party,都非常酣畅,女孩子们真好呀,导演说这是个讲女孩子间友好情谊的故事。而且这部电影的大部分作曲都是导演自己创作(少数几首是维瓦尔第),歌也是导演自己唱,手的特写也是导演自己当替身,还在硬币场景演了绿衣服的那个角色。美好的体验!
这种质量的电影都能入围柏林主竞赛,可见今年柏林是有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