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湿热的空气和膨胀的荷尔蒙混合在一起,满眼望去的蕨叶和棕榈好像打开了陈年的药柜,让片子中少有的几个“现代”的镜头比如机场比如城市楼房都显得与电影格格不入。
那间破旧的门都关不严的浴室成为世俗禁锢下的避难所,林林总总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五分钟的两人亲密镜头却像贯穿始末的红线,从头到尾爱都很笃定,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摇着头的老风扇和泥泞的小破路旁观着两个相爱的人,平静又美好,真是好片。
“你以前都用这自行车载过哪些人啊”“好多人”
在去上海的动车上看完了这一部影片,是同志类电影,带有点哀怨、无奈,混杂着生活的艰辛,却也有着坚强。
故事从诺带着皖从美国回到越南开始,诺作为家族的长孙准备回来迁坟,同时带着男朋友皖,希望在合适的时机能将他们点故事告诉他的妈妈(函夫人)。
诺的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她将皖认作孙子诺,并将对诺的爱全部都给皖。
在诺被堂哥科拉去喝酒的时候,皖因为担心诺,同时内心的苦闷也导致他将他与诺的事情告诉了奶奶。
奶奶虽然有老年痴呆,却同意他们在一起,并真心地希望他们幸福。
在迁坟后,在谢亲宴上,街坊谭先生想要撮合其女儿和诺。
奶奶因为老年痴呆害怕诺(此时奶奶把诺当做皖)被抢去,因此公开宣布皖是诺的男朋友,是要和诺结婚的。
于是,皖和诺的关系在不合适的时间公布于众。
当时越南的环境对同性并不友好,街坊邻居的异样目光和闲言碎语给了诺的母亲函夫人很大压力(尽管函夫人解释到奶奶是因为老年痴呆胡乱说话,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
此时函夫人只是将信将疑,直到诺在厕所无意间对函夫人说出他和皖的关系时,函夫人才真正确认他的儿子是一位同性恋。
故事发展到这里,家族内的矛盾开始爆发。
起因是科和一伙人羞辱并殴打了皖,诺在得知皖的遭遇后,对科动起了手。
科是个类似混混的人,沉迷于赌博并输掉了许多钱。
同时,他一直认为家族的遗产他没有继承权,他似乎有些嫉妒诺在美国赚大钱同时又能继承家族的土地和金钱。
科的母亲也嫉妒和埋怨函夫人独吞了遗产(事实上家族并没有什么遗产,只有迁坟得到的一小块土地)。
在家族矛盾的公开化后,函夫人说明了家族的情况,并将家族的财产分配计划全盘托出。
科的母亲尽管知道自己误会了函夫人,却仍然咒骂着她,可见埋怨至深。
函夫人尽管心中有无限痛苦,却在皖带着曾要给她的见面礼去见她时,接受并认同了皖,她希望皖和诺能够幸福。
尽管有着不舍,但她仍然送诺和皖回去美国,独自承受着那份孤单。
影片和《暹罗之恋》有着同样的无奈:家庭和不被世人认同的恋人,只是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结局的不同因为父母的想法不同,自然施加于子女的压力也不一样。
诺的母亲函夫人是一位优雅,温柔而又坚强女性,她很早就守寡独自拉扯大诺,并打理着家族的生意。
此外,她身体状况并不乐观,患有糖尿病。
但这并不妨碍她对诺的爱,像所有父母一样,她希望诺能够找到喜欢的人,结婚生子,幸福地度过一生。
她曾对诺说:她过早守寡,是一家人(指奶奶,姑姑,科的一家和诺)陪伴着她。
但从后面家族矛盾来看,维持家族的和睦,函夫人付出了许多精力,甚至是委屈求全。
在送诺回美国时,诺想再办好手续后将母亲一起接到美国,尽管母亲答应了,但她知道自己不会过去,或许是故土难离,或许是油尽灯枯,尽管不舍,尽管孤单,而爱是放手。
或许我们会为她感到难过,但函夫人是坚强的,影片的结尾,她想要学着自己开车,我认为这是她剩余人生新的开始。
诺在偶然间发现母亲身患糖尿病,他感到痛苦,他本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告知母亲他和皖的事情,然而母亲的病使他害怕给母亲增加更多的伤害。
他以为厕所里是皖,于是将内心的一切一吐为快,却不曾想到母亲亲耳听到了真相。
在机场送别时,他想要将母亲接到美国,但或许他也意识到母亲不会离开故土,所以他抱着皖哭泣。
影片想要讨论的应该是同性恋与家庭以及世俗之间的冲突。
说实话,这是同性恋面对的主要问题,一个方面来自社会环境,一个方面来自家庭。
而原生家庭的压力似乎更为主要。
而自己呢,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都知道爱并不因为性别而被区别对待,但现实是同性之爱处于弱势地位。
我想,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有人能够一起面对;如果没有的话,那也不妨碍自己一个人起舞,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流量党慎入,有大量截图,看电影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就随手截下来了,以作纪念。
目录:一、三次开车🚔和洗澡🚿「伊恩x咕诺」二、关于可爱奶奶👵🏻「奶奶x伊恩」一、三次开车🚔和洗澡🚿1.关于床板“软硬”🛏️
2.关于“棕色”
3.关于床垫“软硬”2.0
4.关于“滚床单”
5.关于“洗澡🚿”
6.关于“跳舞”💃🏻
7.关于“插花”🌸
8.关于“摸摸”
二、关于可爱奶奶1.关于拍照📸
2.关于“对错”✅❎
3.关于“选择”
正如影片的名字,这是一段和母亲的重逢与离别。
母亲的隐忍、奉献、体认和坚强,战胜了生活的困难,世俗的歧视和宗族的压力,母爱是所有人的保护神。
重逢必然带着憧憬,这是对生活的本真式的向往和期冀,这是母亲的生命本能。
有些话母亲埋在心里,说不出来,导演便让其他角色言说,配合上母亲欲言又止的嘴唇,还有复杂、温柔、担忧又怜爱的眼神。
电影的成功不在于出柜的冲突,而在于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母亲自己的坚强。
所以,出柜是主线,但不是故事的主题。
当一对恋人踏上归途,当儿子在机场留下不舍的眼泪,母亲却微笑着,学会了开车,继续奔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这是母亲的样子,这是儿子心中母亲的样子,这是每一个经历了艰辛却愈加幸福的母亲的样子,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活成的样子。
早在2019年刚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和宣传照时,就非常期待这部电影,一直到今天才有空找资源看完。
可能是因为我个人常看幽默轻松类型的出柜同影,所以相比之下《再见,妈妈》这部电影真的太戳中了我的泪点。
电影前半段主要以轻松的气氛为主并且暗示了男主家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整体节奏还是蛮快的,这点个人觉得真的很棒。
主线:男主们的出柜线电影后半段直接进入正题,男主意外出柜、家族矛盾激化、未来生活走向,所有问题一瞬间冒出来,但是剧情却并不乱。
母亲为独自生活做准备
机场分别一位辛苦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舍弃一切独自生活只为等未来与儿子的重逢,电影片尾回顾男主母亲对伊恩说的那一番话“只要你们可以好好的在一起,我怎么样都没有关系”(大致意思),真的让我体会到一位母亲该要有多么的内心挣扎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记得在电影中期,男主发现自己母亲一直患有多种病,结合电影的名字,当时实属让我捏一把汗,几度以为会生离死别。
所以如果有想要和别人表白心意/爱意的,趁还不晚,行动起来,不要等迟了再后悔。
最后整部电影不得不提的亮点人物戏精奶奶与至理名言。
这个片子很有亚洲风情,电影中的元素都很贴切于越南,包括电影情节也带有非常明显的东方表达特色,在叙事主题上也更宏大一点。
整体上,这个片子拍得不错,是近些年少有的能够做到比较细腻地讲述一个故事的同影,而且结局不算坏。
但我觉得这部片子的不足就在于镜头转切和故事承接都还比较散,有些场景可有可无,从上一个接到下一个场景的时候没有很顺滑,就可有可无吧。
有些点给得太少,整体观感上我觉得比较碎,画面观感其实也中规中矩。
欧美同影在同性恋题材的叙事上很少涉及家庭伦理冲突,主要以个体认知为切入点,但亚洲相同叙事却常常以家庭伦理为切入点。
甚至在结局上,我也极少看到我们对于同性题材走向是偏乐观的。
这当然是因为现实基础摆在那里,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够更加包容。
顺便说下,这部片子宣传上是对标《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但我个人感觉无论是配乐,镜头,画面还是细节上都没有以爱1做得丝丝入扣。
以爱1的大部分镜头都非常可圈可点,看完后有很强烈的想去普吉岛的冲动,但这个片子没有给我这种感觉。
我甚至完全不记得这个片子的配乐了。
电影写实,也讲美感。
写实的来源在于故事性,需要很好的剧本和演员表达,美感来源于配乐,镜头画面所营造出的氛围。
好的电影不需要两者兼顾,但一定有一方面突出。
但这个电影其实无论写实还是美感都只是达到了良好,算不得优秀。
演员的话,我觉得两个主角做到了不让人出戏,只是我可能没get到他们的帅哈哈。
妈妈的演员演技不错,我觉得演技是比较成熟的。
能够在一部越南的电影里看见我故乡的味道,甚至是童年,是我所没有意料到的。
竹席,摇摇椅,蒲扇,插在垫席下的蚊帐,小木桌木凳,关不紧的门,每一处都是那么真实甚至于像是直接从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一样。
然而,这是越南的电影。
确实得承认,亚洲文化,至少东南亚这一块都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我看现在国内的电影,能够真实的勾起我关于乡村关于年少记忆的,少,加上同性,几乎为零。
故事简简单单,回乡迁坟,然后向母亲出柜。
但是这部电影很有人情味,就是一家人的生活,有总是不知怎么回事和你作对的亲戚,有表面顽固但内心只希望你过得好的母亲,有看起来不灵范但聪明得很的奶奶。
一个大家庭,特别是在农村,几乎便是一个缩影。
诺回家,面对的不仅是母亲,还有那个一直在逃避的自己。
面对母亲一直开不了口,在酒席上面对谭的逼问躲躲闪闪打马虎眼,和伊恩陷入矛盾又无奈迷茫,出柜都是一场意外的偷听。
为什么我对这部电影寄予这么浓的共情,正是诺的犹豫才像极了大多数人。
面对一直积压的传宗接代的压力,怎么做都是错误的。
伊恩是理想,诺是现实。
奶奶则是整部电影最可爱的角色,大家都觉得她老年痴呆,但她一点都不迟钝。
偷瞟一眼就隐隐猜到两孙子的关系,先是用遗产试探,然后又拼命维护,老人家最希望的是他们幸福。
“把自己爱的人减少给自己的家人,没什么错的”一句话,道明了所有身为父母亲的爱。
妈妈或许早就猜到了,但诺一直不讲,她就装作不知道。
很多时候,不要小看母亲的智慧,自己孩子怎么样,就算不说也还是有点数的。
什么样是开心,什么样是郁闷,隐藏和躲瞒是糊弄不过去的。
科是我一个感觉很有张力的角色,他不断强调“我不需要一分钱”,或许是作为一种留存者的悲哀。
诺去美国,可以赚大钱,可以大手大脚,他只能留在这偏僻的乡镇,做一个货车司机。
明明小时候还是一家人玩伴,但忽然长大,一切就翻天覆地了,怎么会不嫉妒或抱有怨念。
最大的悲哀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分明曾经活在一起,现在却是两个世界的人。
最后,伊恩。
作为理想的化身,往这家里照进了一束光。
他希望坦诚,希望不用再躲藏起来亲热,希望回来陪伴诺走完这段艰难的时光。
他或许失望了,但一直继续走下去,最后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整部电影节奏是缓慢的,即使有冲突,但之前就有所铺垫让气氛平缓下来。
从头到尾,给我就是一种沉浸与享受。
或许我在诺身上看见自己,或许蝉鸣才是夏天最后一抹回忆,我感觉看的不是电影,是对我未来的剧透。
除此之外,诺和伊恩真是清新系,看他们谈恋爱怎么都不会困好不好。
对于颜狗而言,简直就是一场享受。
再见,妈妈。
再见不是别离,是重新开始。
妈妈开始学车,诺和伊恩得到了支持,所有的事物都在往崭新的方向前进。
我真是当预告片看的,虽然我还没有遇到我的伊恩,但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说出“我们认识,很久了”。
大概是第一次看越南电影吧,虽然之前在一些动作片里浮光掠影地看到过一点越南风光,但其实我对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
对它的无知与偏见,大概有点像西方社会某些人对曾经中国的看法。
很喜欢影片中的妈妈,一位不幸而坚韧、慈爱而豁达的女性。
她只做了很短时间的妻子,却做了很长时间的儿媳。
在一个大家族里经营公司,和政府交涉家中田地的去向,还要照顾好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处理好与小叔和弟媳的关系,抚慰一直待字闺中的小姑的情绪。
现在,留美多年的儿子回国了,本以为他会留在自己身边,娶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谁知,他带回了自己的男友,还要回美国定居。
她一定有过失落,暗地里难受,但作为一位母亲,她支持儿子的选择,只要他能找到真爱,快乐幸福。
这样的开明与宽容,在很多东方母亲身上是难以看到的。
影片把东方国家的人情世故展示得真实而细腻,阿棕的矛盾与纠结,伊恩的隐忍与期待,阿魁的落魄与放纵,弟媳的自私与计较,小姑的抱怨与委屈,包括阿嫲的糊涂与天真,都让人看得熟悉又亲切,着急又好笑。
“你把你的爱人介绍给你的家人,这怎么都不是错。
”好喜欢奶奶说的这一句话。
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很温馨,很生活化,尤其是生活在中国普通家庭的男孩子们,如果想要出柜,可能这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最现实的处境。
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情/真实,没有那么多的隐喻玄机伏笔之类的。
看完了,只想祝福他们,祝福这一对情侣能够长长久久;希望妈妈能够身体健康,到美国一起合家团圆;希望奶奶能够快快乐乐,长命百岁。
当然,这一对情侣最需要的可能也是祝福。
不知为何,让人心底最心疼的永远是妈妈的角色。
然后想到了爱在暹罗里面独自承担一切伟大的Tong母亲;还有那个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里面,那个质朴无华,用最单纯的方式爱着自己孩子的母亲;还有这部片子里面的母亲,对孩子包容,理解,宽容,独自承担整个大家族的重任,却没有怨言,面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只是说:不管发生什么,我希望你们能够幸福,我会永远陪着你们。
我爱我爱的人,以及他所爱的一切。
喜欢夏天,永远充满着热情。
又看了一部细腻的好电影,真好。
好感动。
再见,妈妈。
最后,他亲吻了他带着伤口的额头,妈妈分别的时候两次欲言又止,回家的路上,妈妈自己开起了车,他靠在在的臂湾和肩膀上,泪水顺着鼻梁落下……浴室、舞会 眼神里满溢出来的干净的暧昧,聚到对方脸庞上温柔清澈的爱意,在水温之间流动的亲吻与抚摸,那是爱,只是爱,纯粹,不被惊扰。
眼花的奶奶错把自己孙子认成他带回家的男孩,可是奶奶却能看清他们之间的爱意,你把爱人介绍给自己的家人有什么错呢?
糊涂的奶奶,她只看得到最清澈的情感,也许注定了两个男孩本就都是奶奶的孙子呢。
分别时的泪水融混了太多的感情,道不清,不仅是不舍。
不舍并不代表要抓住不放,不舍是不是更加需要分别?
妈妈希望你好,希望你幸福,希望他爱你。
妈妈的欲言又止,那些,不在言语里不在泪水里,而在分别以后 各自的天空里。
当暹罗之恋遇见家族之苦,甜度爆表的亚洲同影。导演接受提问时对抓马的解释很有意思,他说两个注定在一起的男孩就像细水,家庭抓马则是向水里丢石头——会掀起浪花,但不会打断河流。两位男主干净清爽,光靠脸就该给我锁死。全程助攻的戏精奶奶太可爱啦~!
啥玩意儿啊,太无聊了吧…
说是东南亚版的CMBYN,有点过誉了,剧情推动得实在有点生硬,本来抱有挺大的期待,结果看完也没太多感觉,就是像白开水一样,平平无奇…
小房间的光影真美 柔柔的柔到心里了
不但狗血还很劣质
为什么拍得这么电视剧 这么粗泛 评分还会这么高啊?哦,咱们国内没有。只能说很失望吧,把同性恋之间最无所谓的屏障拿来当剧作重点,太没意义了
这剧情……也太烂了吧,言情小说一样。
各方面都差点意思。俩男主没演出多年情侣的默契,在一块的时候倒像刚邂逅不久;妈妈轻易就接受了两人的恋情;家庭内部的冲突矛盾又莫名其妙。唯一打动人的就是奶奶了,最糊涂,却也最清醒。越南风情很迷人,处处有着中国的影子,又有那股东南亚的清新之气。
电影太真实了,除了奶奶,奶奶太艺术化和理想化了
东亚
Escape is the only way.嶺清🉑
有意思的是,这一两年东南亚/南亚接二连三地上映了同性恋电影。比如最近泰国有《窈窕淑男的日记》,印度有《真雄起》,越南则有《再见,妈妈》。主情节有些类似《真雄起》,都是年轻一代不同的性取向想寻求家庭中长辈的认同。不过,风格上是大相径庭,没有印、泰的闹腾,越南这部内敛含蓄,甚至有点《青木瓜之味》略带潮湿闷热的小清新,也没有太过激烈的冲突。。同时,又有像《喜宴》《别告诉她》那样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开放的与传统的、个体自由漂泊的与群体相依扎根的)。这三部同志片,或是以搞笑或是相对轻松地演绎,有别于以往压抑揪心的同类型片,也少了对基情戏的笔墨及猎奇性。大概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开放使然吧。ps:近三年看的越南片不多,仅《西贡三姐》《二凤》等寥寥几部,都有种亲切的怀旧感,仿佛是我们的90年代哈。。。
【2.5】
我对这种剧情不感冒
叙事太淡。武田家辉好帅😋
同性恋人的故事不仅只有爱与不爱、爱对爱错,家人才是最难的一关,却也是最重要最心安最坚固的后盾。可爱的奶奶,温柔的妈妈,永远只是希望孩子快乐幸福,而不是世俗眼光和传宗接代,那些不完美但最终还是在一起的叔婶姑嫂也变得不讨厌了。我以为最后两个人会留在越南帮家族打理生意,或许两年后会回来的,但还是回美国了。妈妈最后说要学开车,是代表了她要开启新的生活了,不是依靠儿子和儿子的未来,是为了自己。旧的那个希望儿子回来、希望儿子结婚生子的妈妈再见,新的那个只要儿子快乐的妈妈你好!永恒不变的就是爱。
暖暖
平淡到要用1.25倍速看,几处戏剧冲突都形同虚设。总不能因为是同性题材就降低评分标准吧。
太过生硬
奶奶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