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干净利索,人物性格丰满,摄影也相当有水准,演员的表演更是好的没有话说。
我觉得很好。
至于很多人把这部戏非要和爱国扯一起,我觉得纯属瞎扯。
爱国就要都是抗日英雄?
演个日本角色就是叛徒?
你非要因为章小姐和因为故事的发生地而要指责这部电影,我倒觉得是对这部戏的不尊重。
也是对艺术的不尊重。
况且,章小姐的表演,的确够水准。
她是国际巨星,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不,你也去演一个试试。
(以下内容请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女权主义创始人之一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
”她认为社会层面的“女性”是被男性塑造出来的。
如果理解起来有点模糊,那就从一个极端来看:“艺伎”就是男权社会下男性对于完美女性的幻想的产物。
男性一方面役使女性,凌驾于她们之上,支配、掌控;另一方面又想偶尔采用一下“仰视”,想去欣赏、去着迷、去渴求。
所以希望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完美女性”:年轻貌美、知书达理、善解人意、能歌善舞……在台下观赏、或带在身边、放置席间、当做筹码……于是她们从小就接受严格、艰苦且复杂的训练: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
“痛苦之于美丽,对我们来说是一体两面。
你的双脚要忍受苦楚,你的手指会渗出鲜血,就连坐立躺卧都是一种煎熬。
”女人们为了达到男人幻想的完美,不惜每日活在痛苦中,像苦行僧、修行者一般地磨炼、雕琢自己。
她们情愿这般牺牲,因为她们向往达到那种完美境界后对男人的俘获与掌控——“你还不是一名真正的艺伎,除非你能只凭一个眼神,就让男人驻足不前。
”这种对男人的致命吸引,让艺伎获得了某种优越感,某种凌驾于男性之上的幻觉。
“艺术品”以为自己追求、拥有了艺术而高雅尊贵,却忘却了最本质的“被物化”的残酷事实。
如此可怜。
她们以为获得了尊严,以为活得高雅而独立,然而她们以为自己凭着梦想、汗水、泪水、血水、青春换来的东西,其实是他们为了自身需求而强加给她们的。
而她们以为靠自己拼来的钱财、地位,也是从男人身上得到的,而之所以她们能得到,也是男人们原本就愿意给。
到头来她们还是需要依靠男人。
就像妈妈反诘初桃那样:“别夸张了,你连个供你的男人都没有!
”就像真美羽质问小百合那样:“没有男人的日子怎么过?
”他们要她们纯洁不可亵玩,于是艺伎不被允许结婚。
他们要她们楚楚动人,于是艺伎在悲情艺术中孤寂痴狂。
这种心理并不随时代变迁而消减,于今便又有了《易燃易爆炸》这首歌。
而这高雅、这尊贵、这纯洁,都是为了用“距离感”、“禁忌感”去加倍、深化另一面的获得、糟践的快感。
当他们真正想要拥有她们时,他们就用钱、用权、用强。
当男爵一层一层撕开小百合的衣服,原本时时刻刻端着架子、优雅端庄的小百合开始惶恐,自信的眼神开始闪烁,无力抵抗也无从抵抗之时她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亭亭玉立的她此刻只能在他身前、脚下脆弱地匍匐在地上慌乱遮羞。
当艺伎被一层一层剥去豪华精致的衣衫,“不可亵玩”被逼迫、被染指,当幻觉被无情地剥离,她也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
“艺伎是失落世界的艺术,她舞蹈、她唱歌、她取悦你、予取予求,她生命的其余部分是阴影、是秘密。
”结局。
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吗?
可我却看到了最为刺痛而窒息的悲剧。
主席坦白道:“多年前,我在去戏院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在砂川岸边落泪,我停下来为她买了一杯刨冰。
”
“你知道我是那个女孩?
”“你是否从来也没有想过,真美羽会成为你的保护?
”“真美羽是因为你才来找我的……我真希望你能早点告诉我。
”
接着千代向主席坦白:“你知道吗?
我所经历的每一步,自从我小时候在桥边遇见你,都是为了呢能够更接近你一些……”“一切都是为了他,为了他变得更好。
”
“你不能要求太阳:给我更多阳光吧。
也不能要求雨水:少一些雨水吧。
”“对于一个男人,艺伎只能做半个妻子,我们是日暮之年的妻子。
然而,在体验了无数的不幸之后,学着去体验幸福的感觉、去体会那个小姑娘所拥有的超乎想象的勇气,发现自己的梦想终于成真,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
结尾语,她仍旧执迷不悟,依旧活在幻想中,依旧以一个卑微的给予者的姿态,不断宽慰自己、麻痹自我。
多么悲哀,多么可怜,最终仍未醒悟。
她以为自己终于得到了自己当初想要的,以为实现了一辈子的梦想。
殊不知她的得到,是因为他想给,甚至他想要。
她以为的努力与争取,她以为轰轰烈烈的自我感动,不过是他在一手操作。
如果他当初并没有想要拥有她呢?
即使她受到鼓舞,想要成为艺伎,又如何可能呢?
恐怕要背负着爱恋、孤独与痛苦做一辈子的佣人。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不是他的一念之间?
艺伎时代过去了。
然而“艺伎”们的身影依旧可窥:男男女女、生活爱情……被幻觉制造、活在幻觉中的生物们,不自知、不愿醒。
演员们很漂亮,服化道很精致,整体非常唯美。
虽然是很多年前看的,但小百合跳舞的镜头至今印象深刻,黑暗中幽蓝的光束照着美人落雪,给导演审美点赞这个片子第一次让我觉得原来巩俐这么美,光看五官一直觉得章子怡要漂亮精致些,但巩俐的初桃演出了原著了那种略泼的性感,个人感觉她比小百合演的要出彩。
台词是最大的败笔,为什么不给大家配个音呢?
配英文或日文都行,非要用原音的话直接说汉语然后加英文字幕也行,片子里中式口音的英文太可怕,特别影响观感。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剧情节奏太平,没有张弛起伏,不过原著的情节本来就偏流水账,作为文艺片来讲这样也够了
这不是一部常规的爱情或者剧情片,事实上,若是带着这种预设的观念去看待这部影片,那恐怕就要失望了。
这部影片聚焦的群体是艺伎。
这个职业是由一群不幸的女人撑起来的,虽然她们打扮华丽,举止优雅,顾盼生姿,引人遐思,但讽刺的是,真正的艺伎却只有美丽的外壳与一系列行为规范,她没有真正作为人的信念、追求和激情。
这真是一种悲惨的存在。
我认为,这部影片最有价值的内涵分为两层,一是其中呈现的关于“艺伎”这一可以说是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之中美感的一种概念,而是探讨一个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在现实中的处境。
艺伎是什么?
正如影片中描述的那样,”没有希望,一无所有,她以刻意的粉饰来掩盖真实的面容,她的眼睛深得像秋水,这不是一个艺伎该期待的,这不是一个艺伎该感受的,艺伎是失落的世界的艺术家,她舞蹈,她歌唱,她取悦你,予取予求,她生命的其余部分是阴影,是秘密“。
不得不说,影片拍得是真的好,将那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美感还原到了现实中。
对男人而言,这种美真是如同下凡天仙般的存在。
对女人而言,这种美就只有皮囊上的漂亮了。
但,影片呈现的“艺伎”本质上就属于一种只存在于神话传说当中的概念。
就像传说中望夫成石的妻子,神话中下凡的仙女,艺伎不需要有人的特质,也不应该有人的希冀、欲望,她就是人们心中对于某种追求的符号化、概念化。
这种符号化的形象最适合的载体原本是木偶,是塑像,但可笑的是,真有人将它具象化,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硬生生地塑造成了这样的塑像。
这也是这部影片情感推进的本质原因。
将人变成神,就意味着抹除作为人的希望与追求,淡化作为人的情感。
影片中出现的5个艺伎,各有各的追求与欲望,各有各的处世手段,但她们大多难逃“艺伎”这一职业自身的束缚。
主人公千代子心中的执念一开始是家人,后来是主席,但她大多数时候只是唯唯诺诺,听从命运的安排,这也导致她一度成为初桃和真美羽争斗的工具,面对心上人却不能开口,只能将自已委托给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男人,对各种各样的人强颜欢笑,如果不是命运眷顾,最终让她和主席得以团圆,她的归宿大概会是成为“艺伎”这个概念的实体,一个将情感重重掩埋的工具人吧;而初桃性格刚硬,面对艺伎不能追逐爱情的条例,她奋不顾身地扑向了心中的爱人,但这种勇敢却不能保全她的恋情,甚至让她一度变得愤世嫉俗,不过个人认为,5个艺伎中,她的未来是最好的,因为她早早地认识到了艺伎与人性的根本矛盾,并且最终放弃了艺伎的身份,孤单而坚毅地离开了置屋;南瓜追求的是置屋的主人这个地位,但她并没有认识到“艺伎”的本质,尽管影片中是千代子的计划让她的愿望落空,但就算没有千代子,她的计划实现了又能如何?
徒增笑耳。
和田夫人和真美羽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她们都是认识到了“艺伎”的本质、接受了规矩而扭曲地生存的人,她们身上其实不缺乏人性的显露,比如和田夫人对千代子的帮助,比如真美羽对千代子的叮嘱,但她们的所作所为出发点大都是维护“艺伎”的存在,她们也曾受过苦,无力去改变这个秩序的同时却要让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而这只是为了自己心中丑陋的欲望。
真的让人唏嘘。
千年女优与艺妓回忆:。
和源氏一样,希望有漂亮的和服看,找到艺妓回忆,失望的是,完全不够看。。。
02年看艺妓回忆录的原作,印像最深的是医生为小百合治伤之后,竞标投下了初夜权。
小百合的血被他收集起来,和历年来破处的战利品放在一起。
其后,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病态有了长足的认识。
每个艺妓最终的目标其实是共有的,跟随可靠的主人,终其一生,为其包养,这些主人通常是巨贾政要,同时私下里倒帖小姓(男戏子)之类的情人,也是公开的游戏规则。
生下孩子,若没有父亲认帐,也是弹三弦之类的出路,只有花魁风光之后,尚有名誉的生活。
琴棋书画,言谈歌舞,要色艺双绝地面市,其技能培养,内外深造的严格漫长过程,宛如光源氏的育成计划。。。。。
她们为男权服务,观其言色,仰其鼻息,只要对方付得起价钱。
和妓女不同的是,她们不是出卖肉体从业者,她们卖艺,卖笑,卖面子。
收过夜费的人是最底层的,被淘汰在圈外的人。
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风雅在这部电影里很少见到,巩利所饰演的,仍是外婆桥下流莺出身的暗娼形像,让人哭笑不得,她们应该是内敛的,永不仆街的,水里月,镜中花。
所谓恩客,是华语脂粉圈才有的技术用语,失当的论调,不胜枚举。
导演把艺妓当了全能婊子,而且找了三个华人女子来演,影片里,大和习惯里的低眉顺耳,点头不停标志性原素全无,湿漉的街,绵绵的雨,原本活色生香的游乐场,看起来像成都美食节。。。
剧本的问题太严重了,金球奖评委的无知让人叹为观止。
爱情的戏份算是唯一有情节的地方。
小百合所爱的男人,看起来只是衣着光鲜,外强中干的样子,影片结尾,他说自己七年前就已经爱上小百合,其后种种皆由他促成跷安排,他如此深爱着小百合,爱到送她进别人的房,上别人的床............?
穿白色西服的男人,心态看来也是不正常的。
章和杨的表演,还是不错了,失算的地方都应该怪导演,那个京都交际花CHATTING IN ENGLISH,可以当相声来欣赏。
七年之爱,到有结果的时候,会不会痒起来了呢?
开始想念<千年女优>,那种爱,那种美。
我在千年时光里不停地寻找着你,追随你, 我在不同的故事里用千万种目光期盼着你, 不论他们用多少光环花朵包围,我亦只是平凡的女子, 我所做的,只是倾我所能,让你看到我眼中的爱情。
只因感君一回顾,令我思君朝与暮。
或 为君一夜恩,误妾百年身。。。。。
>
海上花是我列在侯孝贤的影片清单中,反复观看,早就想写的片子。
艺伎回忆录是最近因为看完杨紫琼的瞬息全宇宙和剑雨,决定拔草的片子,只是没想到,这根草,真的拔掉了。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电影是一门影像的艺术,“好看”的电影足以满足我的观看需求了,但有时候我又会变得很苛刻,比如现在。
看美丽的画面,摄影和绘画同样可以实现,但影像流转创造出的故事,仍然还是支撑电影成为一部好电影的灵魂所在。
柏邦妮大概说过这样一句话:看电影不是看一锅饭,不需要粒粒分明去掰扯每一颗米,而是感受这锅米煮成什么样的粥。
但至少,米首先要没什么问题,不然火候再好,煮的时间把握再怎么精确,也出不了一碗好粥,或者我想喝的粥。
这两部电影,都是风月场上的故事,都承载着东方文化,都是拍的很“好看”的故事,但,海上花在故事层面上比艺伎回忆录要惹我喜爱更多。
珠玉在前是其中一个原因,也实在因为艺伎回忆录瑜不掩瑕。
这样的论断,是我的思绪几经翻覆后,才得出来的,绝对不是因为海上花更符合中式东方审美,而我刚好是中国人这么简单的原因。
便值得记下。
笔法 起初,我只以为,两部电影观感不同的原因,来自于笔法。
海上花是不断白描的铺陈,艺伎回忆录是浓墨重彩的渲染。
海上花是水墨山水散点透视的构图,艺伎回忆录是西方肖像焦点构图的不断深化。
风乍起,海面涟漪皱起,无数浪花在海面上翻腾起伏,归于沉寂,消逝。
我们在海上花中,以长三书寓为镜头,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双性维度的女性形象:为爱周旋的沈小红,精明算计的黄翠凤,四平八稳的周双珠,心狠洒脱的周双玉,他们的命运彼此交织又相互独立,不偏不倚的走向自己遵循的那根命脉,头也不回。
细想艺伎回忆录的故事,导演或许也是有多线性叙事的初衷的。
早期祇园的头牌,初桃和真美羽,后一起入置屋的小百合和小南瓜,他们有各自的性格底色,也有不同的命运,但却在故事中,所有的性格展现只为了塑造小百合而存在,推动小百合的命运而存在。
大剧情的走向本身倒也没什么大问题,问题出在,当小百合的命运朝着“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接近你”的方向走去,遮羞的外衣脱下,背后男性面孔昭然若揭,和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充满的了男性视角对于女性忠贞不渝的幻想。
传统男性叙事下的傲慢,让这一切触礁翻船。
爱 如果你是一个局外人,你能想到的风月场上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
等待被救风尘的对象或是附庸风雅的小情小爱?
罗萌在《海上花列传》的空间表述一文中说——“妓院”被当作象征现代城市精神的典型空间予以表现,体现出一种关于“罪恶”和“魅惑”的辩证表述,一方面,它象征了道德沦丧,利欲熏心,挥霍无度;另一方面,它又意味着随心所欲的生活享受,以及幻若仙境的爱情经历。
“罪恶”和“魅惑”是我们作为局外人对于风月场最直接的评价吧。
可如何来以“正义”之姿描述“罪恶”和“魅惑”的爱呢?
变身为局内人视角,阐释特殊空间下人的复杂性,爱的复杂性,为自己的“罪恶”和“魅惑”正名,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思路。
海上花的故事,让人感到了来自局内人的讲述:镜头的摇移,空间的缔造,语言的散漫,质感真实,甚至真实到已然贴近日常。
而艺伎的故事,企图用回忆录的形式造成局内人讲述的错觉,实则没有逃开局外人对女性,尤其是风月场中女性的刻板印象。
抬眸即心动,瞬间即永恒,奉献与牺牲,隐忍与暴走,形象被塑造得寡淡而充满了套路。
如此便显得华美有余,真实不足了。
海上花中的爱情,着墨不多,是风情场上的例外,是海上脆弱的、被席卷的落花,是淹没在深海中无数浪花悲剧缩影,没有那么波涛汹涌,但也蔚为壮观。
而艺伎回忆录里面的爱,同他想展示的艺伎这个职业一样,被捧成了高高在上的“艺术品”。
可,爱,不管平凡与否,不应该是艺术品般闪亮才对么,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里需要理清其实有两个概念,艺术的尊贵而闪亮,从来不是因为她高高在上;艺术,也从来都不是被人为捧出来的。
爱情被我们津津乐道,是因为她本和生活交融在一起,但很多爱情电影的翻车,都是因为,创作者太想追捧、塑造,或者说手法不娴熟,雕琢痕迹太重,血肉之后露出了只为抬高价值的残酷骨架。
为爱情和性披上艺术的外套,让她更“拿的出手”的做法其实反而是看不起的表现,再加上,最具艺术气质的爱,不是精致单调的,而是日常又矛盾的。
所以艺伎回忆录塑造的爱,在我看来,也失败了。
米兰·昆德拉说,同情不是居高临下,不是隔岸观火,而是感同身受。
只有平视而非俯视的创作眼光才能超越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深入人物内心。
当我们讲述风月场上的爱情时,如何处理“罪恶”和“魅惑”的大众印象,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但处理的过程中避免因为同情而造成的俯视,又是一件更难的事儿。
文化 艺伎回忆录,美国导演请了一票优秀的中国演员演绎日本文化,这样的操作,一开始我也是感受到被西方接纳,甚至作为中国人去演绎日本文化的骄傲。
但后来仔细想,这里面本身就带着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高傲姿态,自认为东方文化是一整块一口可以吃下的大蛋糕。
艺伎和先生,对风月场中女性(极少男性)高级的定义,从卖艺不卖身,变为在现实中,只是卖给谁,价格几何的问题。
男性想粉饰自己的买,女性想粉饰自己的卖,反而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让人看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掩耳盗铃之嫌。
妓与伎,只在字形上粉饰其中对女性的偏见,是远远不够的。
要成为活的艺术品的艺妓却在影片大段时间里,操纵着自己初夜的竞价,赢得社会各色男性角色的认可。
男爵也好,螃蟹医生也好,还是最正面的会长这个角色也好,都没有差别。
真正艺术性的舞蹈、茶艺等等却少有展示,艺伎回忆录的片名改成小百合回忆录可能更加合适。
情色买卖本不应该美化成艺术。
所以两部影片中的艺术,应该朝着国家特殊时代下的文化去塑造,长三书寓所谕示的多元化海派文化,祗园所谕示的昭和时代凄美复古的日本文化。
本是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文化,本来可以塑造出的两件色泽质感截然不同的影像艺术,但艺伎回忆录却可惜了。
翻看艺伎回忆录导演罗伯·马歇尔的片单,不难发现,也许,他对文化艺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比对文化艺术本身的价值,要感兴趣的多。
艺伎回忆录是可惜的,好的演员,好的摄影,好的题材,却煮出了一锅差强人意的粥。
好电影的剧本是需要花时间打磨的,所以,我现在挖电影,很大一个分支就是去寻找一些由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
艺伎回忆录也是基于阿瑟-高顿的小说改编,但电影海上花站在海上花列传故事蓝本之上,两者高度是有天渊之别的。
毕竟小说海上花列传被授予的继《红楼梦》百年之后的又一高峰、独具地域的神味的清之狭邪小说、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等等头衔,绝不是空穴来风。
如果要把海上花电影和小说相比的话,故事层面上又会暴露出他所不及的部分,但影像所能触及,电影的商业属性所限,侯导展示出的技艺也足够令我叹为观止了。
全片提及海上花时都没有说我中意的演员梁朝伟,是因为这部电影中他塑造的角色王老爷,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确实不算排的上名号的存在,甚至就说在这部影片的角色塑造中,也不算顶好的,这样说来有踩他的嫌疑,但其实就是没必要硬找存在感又为他实觉遗憾。
这种遗憾和我从艺伎回忆录这部电影中感受到的遗憾,又是一样的。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电影分享和短片小故事,欢迎关注我和朋友L一起打理的公主号 Litsyd
这部电影,在制作层面从任何角度看都是精品——精品中的精品。
导演:罗伯特马歇尔制片:斯皮尔伯格主演:章子怡 巩俐 杨紫琼 渡边谦配角都有如桃井薰、役所广司、曾江、周采芹这样的人物。
可以说这应该是当时亚洲电影明星翘楚的汇集。
抨击剧情,其实错不在编剧。
原著太烂,导致怎么编都不合理。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小女孩如何为爱一步一步成为业内顶尖菁英,放之四海而通杀的剧情构建在神秘的日本艺伎背景——这个背景还是作者意淫出来的。
找到阿瑟戈登的原著看了看,他非常努力地试图用英语来构筑一个他完全不熟悉却极力想要接近的绮丽世界,但是不论那些比喻如何美好(印象深刻地有比如她们的和服后端在榻榻米上如同海浪细沫漂浮之类的),语言的障碍注定了那些幽微细密潜忍的寂艳只能存在于这个文化存在的表达系统和内容中。
电影之所以薄弱,也无可厚非。
有趣的是,正是这种明明知道它纯属西方人不真实且幼稚的想象,让影片呈现出了一种奇特的美感——似是而非、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仿佛被架空了的存在。
巩俐扮演的初桃如此惊艳,当年美国媒体用贝蒂戴维斯来比拟她的表演,女王的气势掩盖在各种华贵的和服和高耸的发髻底下,长眉横扫,斜飞入鬓,眼神中满是不屑和野心勃勃。
相比之下,章子怡的小心翼翼和不甘人下更像是外界传闻的关于她自己的成长历程,带了灰蓝色美瞳的眼睛,在某些镜头中真的会像书里写的出现“烟雨朦胧”的美感。
而杨紫琼不温不火倒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但是她的姿态端庄举止内敛倒是真让人有探幽之趣。
渡边谦连英俊都算不上,但是他在河上和尚是小女孩的女主角相遇在桥上的那场戏,真是迷人极了——为了这样的人终其一生而只愿意换来他的目光,才有说服力。
作为一个狂热电影原声爱好者,《艺伎回忆录》的电影原声绝对是我最喜欢的原声前十。
约翰威廉姆斯作为斯皮尔伯格的御用配音不可能不出现——作为当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他的配乐和电影保持了高度一致——同样是自己意淫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同样诠释出了不可定义的奇异美感。
在电影里他没有俗套地用一般的东方乐器比如洞箫、笛子、琵琶、三味线等等,而是运用了大提琴和小提琴为主声。
好了,重点来了,大提琴是马友友!!!!!!!!
如果这个还不够让人尖叫,那么小提琴的演奏者是伊扎克帕尔曼!!!!!!!!!
现在,让我纵情尖叫吧!!!!!
这真是三十年来史上最华丽的配乐阵容!!!!
就拿渡边谦和小时候的千代在桥上相遇那场戏而言——这个我看了不下二十遍,一半是为渡边谦低沉温柔的声音和小女孩浅灰蓝眼眸低垂的羞涩,一半就是为了在其将近尾声小女孩仿佛看到人生希望时幽幽浮起的音乐——之后镜头一转,她奔跑在通往神庙的长廊上,灰蓝色的小和服和重重叠叠的橙红色的门廊呈现了如同波浪起伏的玄幻感,马友友的大提琴仿佛从心底浮起,每一次都美得让我鸡皮疙瘩乱起,而伊扎克帕尔曼的小提琴不知何时逐渐跟随,就像是情人的声音在耳边低声絮语那种呼吸若即若离的隐秘骚动和欢愉。
后面的剧情就很烂俗了,可以说到小千代成年之后基本上就剧情直转急下,二战日本战败,艺伎没落,千代战后因为其在艺伎界的崇高地位而成为恩人与美军沟通的重要桥梁——这可以看做是对未知文明美感的向往么?
当然如果要纠结演员的英文发音那真是很纠结的事情,渡边谦、杨紫琼、曾江、周采芹的英语好得可以跟上她们的演技,而巩俐则是可以用演技来让人忽略她的发音(她的发音其实很不错),至于当时的章子怡,我只能说我看得出来她很努力……《艺伎回忆录》其时所产生的争议现在不过是鸡毛蒜皮,这个好莱坞让中国女演员来出演日本国粹之一怎么说都不算是我们吃亏吧,倒是当时日本演艺界还在懊恼为什么他们国内没有能够出演好莱坞A级制作的女演员。
这部电影让章子怡第一次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未必是她演得多么好,而是这种制作的电影必然会被评奖考虑,伴随而来的是演员也会获得相应的重视。
这就是为什么名导名制作名演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前几天想念原声又把电影下下来看看,果然还是会被那惊心动魄暗流涌动的音乐而激起各种思绪——配乐能做到这个份上,我也无话可说了。
看电影之前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日本的艺伎文化应该如中国的京剧,但比较之中国,少了热闹的锣鼓家伙和自己所熟悉的社会背景,而且让几个女子去演这样的神秘行业,应该更多的是沉闷和艰涩,但看电影的时候我不由得再次佩服好莱坞这些大鳄们纯娱乐的高明手腕,唯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大团圆的结局,居然让我在看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一丝倦意!
好笑的是我竟然想到了《无极》里的那个馒头,无极里为了一个馒头不惜引千军万马直至牺牲自己生命,在《回忆录》里,同样是为了一筒甜点,就愿意付出一生的艰辛,想想,人真的很简单,大的转变或转机的诱因很多时候是如此不屑的事情。
另一方面,男孩子也不要把女孩子的对爱的要求想的如此复杂,你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随意的小礼物,可能就会被她们珍藏一生~~~~嘿嘿,扯远啦。。
^_^总体觉得电影像一幅优美但不壮美的山水画,看上去沁人心脾,但却没有震撼人心灵的力量,这是好莱坞惯有的毛病,他们把人们的生活想的过于紧张,所以想方设法的娱乐我们,生怕片刻的思劳累考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票房收入,但电影毕竟是艺术,而不是肥皂剧,想想《霸王别姬》,通过戏子的喜怒哀乐,引申出多少社会的黑暗和丑陋,我们从里面获得多少心灵的震颤,而对于神秘而晦涩的艺伎,它所能承载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更多,所能挖掘的空间更大,但我们却无法通过电影探究出一点点跟社会有关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所谓文化的差异吧,我们是无法奢望欧美的蓝眼球去更深的挖掘东方最神秘的文化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的。
听好多人说,电影请了中国三位女星是为了需要几副廉价而美丽的东方脸孔,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总是用有色眼镜去看待我们的自己东方文化呢,好莱坞为了票房,我想还不至于把钱省到这个份儿上吧,如果可以,他们宁愿花高价去请欧美的一线演员,但,这可以吗?
谁会接受呢?
这除了能说明她们的国际影响和优秀外,我还体会不出其他东西。
电影的完美结局显得苍白而急促,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奇怪,昨天刚刚看完《似是故人来》,深深为编导写故事能力所折服,但最后却痛恨他为什么不稍微动一脑子把故事编的完满一点,让我们看到杰克和娜莉最后拥抱在一起是甜蜜的笑脸,而这里,却又盼望小百合和会长的结局再悲苦一点,就像《霸王别姬》里最后程蝶衣的拔剑自刎,也许这样会显得更有力量,呵呵,还是那句话,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他们的快餐文化,如果让陈凯歌来导。。。
嘿嘿,可能会更好看一点!
下午五点半,看完了《艺伎回忆录》。
疯狂的考试复习让我在图书馆驻扎了下来,偶然看见了《艺伎回忆录》这本书,翻了三分之一后突然想看这部电影。
比起小百合,我更喜欢叫她千代。
与其说被父母卖掉,在后来更让我觉得是父母为她们寻的另一条生路。
贫穷的家庭无法承担病痛,而唯一让年幼的孩子活下去的办法,就是做一个艺妓。
千代的父母也许从来没曾想过小千代会成为京都最有名的艺妓,会成为日本的一个传奇。
eyes like rain,是她的标签,也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父母的离世,姊妹的失散,都是她通往最有名的艺妓道路的助推剂。
甚至桃的嫉妒,南瓜的爱与恨。
最忘不了的是她在跟实穗学习如何成为艺妓时,实穗那句“如果你不能用一个眼神让行人为你驻足,那你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艺妓”。
知道后来,千代做到了,脸上那一笑,让我觉得章子怡确实无以复加的美。
艺妓在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是失落世界的艺术家,注定不能拥有爱情。
当申深先生被千代的内涵所吸引时,千代是美的;当主席早在千代12岁时遇见她而为之驻足时,千代是美的;当她在深山身着布衣浣衣时,千代也是美的。
最美的地方在于,即使洗尽铅华,她依然未曾放弃对主席的爱,她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离他更近一些。
何种男人,听见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对自己柔声道出此话,会不为之感动?
千代像水,不管道路如何艰难,总是会去到自己想要去的那个地方。
像这般坚持的女子,恐怕也再难寻。
不论这本书的原作是否虚构,只是情节已经足够我们想象,是真是假又如何?
我被感动了,真假也不再重要。
想起一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九岁的千代子被卖到艺妓馆。
她被那家艺妓馆挑大梁的知名艺妓初桃百般凌辱和刁难,可是有一双独特的蓝灰色半透明眼睛的千代子却顽强的生存下来。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姐姐,逃出这里。
后来,姐姐不知下落,却因为得罪了初桃而失去了接受艺妓训练的机会。
只能沦落为奴仆,干些粗活。
绝望而无奈的千代子在桥边痛苦的哭泣。
这时耳边响起一个磁性而温柔的声音。
她看到一张英俊而善良的中年男人的笑脸。
他告诉她不许哭,还给她买了冰激凌。
他让她笑笑,她笑了,笑的那么甜美。
在她小小的少女的心田里,爱情的种子在悄然萌芽。
从此生活不再难以忍受,不在没有重心。
她全部的希望就是成为一个美丽优雅的艺妓,乞盼有天能再见到那个让他心动的男人。
15岁那年,她被转卖给了另一个知名艺妓实惠。
她努力训练她成为一个优秀的艺妓。
并给她取名小百合。
终于,她成功了。
没有男人能敌的过她的美艳。
而且就在那年冬天,她遇到了她生命中那个重要的男人。
他是一个公司的社长。
他的朋友武野同样喜欢小百合。
因此社长总是沉默。
小百合被一位将军凌辱,又被实惠把她的初夜卖给了一位嗜好处女的医生。
小百合在痛苦中却只能一次次地与社长擦肩而过。
战后,一切过往都烟消云散,她在京都飘落着樱花的春天,又与社长重逢。
他们她深情地看着那张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脸,看着多少年来给她以希望和信念的脸,那张带给她憧憬,幻想,勇气,以及绝望和痛心的脸,那张她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的脸……她偎在他怀里。
因为激动和痛苦而瑟瑟发抖。
他们并肩走过撒满樱花的小路。
作为艺妓,她不敢奢望作他的妻子。
和他在一起就已经足够了。
她的爱,卑微而崇高,渺小而伟大。
那是深入灵魂的爱,纵然生活如何变迁,如何受尽折磨,也不能剥夺,也不会改变的爱…… 尽管影片颇多非议,并且大部分取景在美国,可是我仍被片中浓烈的东瀛风情所吸引。
影片的配乐和剧情配合丝丝入扣,颇有东方色彩。
巩俐,杨紫琼的演技让人倾佩,章子怡演技平平不过也圆满的诠释了小百合这个角色。
小百合,光鲜而美丽,让万千男人倾慕和喜爱,然而在内心深处,她只渴望一个男人的平凡而简单的爱。
哪个女人不是呢?
美的,丑的,失败的,成功的,平静的,挣扎的……一切终其所以,不过在做一个公主王子的梦罢了。
语言混乱这是最无法让人忍受的。如此蹩脚的英文造成观众理解上的障碍。。然后还时不时冒出两句日语。。
一部跨文化做的没有太多矫揉造作痕迹的片子。
电影是好电影,但是我觉得演员的国界问题不该牵扯到电影本身
怎么看都不像在日本
讨厌章子怡
美则美矣。
没有小说好看
我记得当年看的时候挺喜欢的,光影拍得很惊艳…为啥豆瓣评分这么低
好吧,摄影和灯光大亮!
故事是有点牵强 但是看完还是感觉人生啊 好悲凉 越是粉饰越悲凉
本来是个美得令人心酸的故事,如果没有最后的转折的话。本来至少四星的片子,英文对白毁了半星,最后莫名其妙的转折毁了一星半,精致的服饰和漂亮的镜头加回一星。
巩俐杨紫琼和少女千代都完美。章子怡从相貌到演技都撑不起这个角色啊。。。原著剧情也是硬伤。
我坚持看完了 这就是一种胜利 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这样的梦想 没有高贵的血统 同样可以使自己成为高贵的女人
华丽的和服,醉人的舞蹈,是散在水面上凋谢的樱花,一种似是而非的优雅。沸腾的感情,执着的期许,是飘在冷风中洁白的手帕,一份身不由己的挣扎。水无常形,只能随波逐流。风无定向,注定无法停留。艺伎可以操纵肢体甚至情绪,却无法操纵自己的人生。服道化以及配乐非常惊艳,但是整体情绪还是太松散。
狗女人!!!!
会莫名的感动,淡淡的爱情默默的隐忍,最美好的爱情不是用多大的嗓门咆哮,婉约的眼神动情只是那一瞬间……
巩俐韵味很足!~章子怡很漂亮!~
三大女神都演的超好,各自的特点都突出了。
中国人讲英语说日本人的故事
旧时光如此美好,我们为何活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