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在深爱的人面前才会露出真面目,因为我们深爱的人也深爱着我们。
第19集平安夜大河终于清楚了自己的心意,于是第20集她偶遇北村的时候不再脸红。
21集结尾感动惨了。
那个时候会去救大河的,的确是龙儿。
22集。
龙儿意识到有大河的风景才是美丽的。
这是不是说明龙儿也对大河……?
23集。
直面自己的内心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现在正好半夜12点了,不过我觉得有必要把剩下两集追完。
今晚必须含着龙虎的糖入睡。
24集。
小实亲吻自己拳头的那一刻。
大河那句“如果我还想逃的话,要好好抓住我”。
龙虎终于牵手了,太棒了。
但是我又被泰泰刀了。
突然有一个疑惑。
如果大河没有和原生家庭格格不入,龙儿对她来说还会那么重要吗?
会的吧。
桥下冷水中的告白。
天啊。
看到私奔的时候脑子里除了“爱情”就没别的词了。
果然我面对爱情是会词穷的。
25集!
原来既在探讨爱情也在探讨家人。
泰泰真是个伟大的妈妈。
龙儿真是个绝世好男人。
他真的值得幸福。
龙虎亲的时候我暂停了一下说了声操。
可能是因为太嫉妒了。
操。
如此让人羡慕的幸福。
一直一直觉得自己不会被别人爱,这种想法的确是错误的。
不管你长的好看与否,不管你朋友的多少,一定会有人爱你的。
最后一集中间的标题全都动起来了耶,之前都只动一个的。
完结了。
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爱情。
正是因为爱情,我们才会勇敢地直面自己的生活,去迎接一切,去弥补一切。
正如龙儿的爱让大河有了能重新面对家人的勇气,而大河的爱也让龙儿逐渐理解了妈妈。
那愿我们都可以找到那个被世界藏起来的东西。
这世界上有一个东西,任谁也没见过。
它很温柔,很甜。
如果看得见,应该每个人都会想要吧!
正因如此,所以谁也没有看过。
这个世界把它隐藏得好好的,让人无法轻易得手。
但总有一天,它会被某个人发现。
唯有能够得到它的人,才可以看见它。
这是《龙与虎》贯穿始终的名台词。
也正如台词中的多次提到的“看”这个动词,《龙与虎》是一部关于“视线”的动画。
《龙与虎》虽然是在许多观众心中,是萌系动画的代表作,还被称作“钉宫四萌”之一,但本作确实是有着如此浓烈的少女漫画色彩——这一点,监督长井龙雪和编剧冈田麿里都如此认同。
虽然很俗套,但还是允许我引用宫台真司这篇被我引用到烂的观点:在少女漫画中,制造浪漫感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塑造信息的不对称,比如以女性为主角的少女漫画,她为什么会被男主角吸引,很多时候是因为她对男主角不了解,甚至产生了片面印象,而随着故事的进展,女主角会渐渐补完男主角的信息,然后渐渐爱上对方。
尤其是,《龙与虎》这个故事本质上是从一个从“看不见”到“看见”的过程,其中,“看不见”,便是本片对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那么,本片“看见”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
窃听笔者细细道来。
视线的侵略性动画评论家藤津亮太在评论同样是J.C.STAFF制作,笠井贤一监督的动画《青之花》时,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什么情况是让影像中的登场人物陷入爱恋所必要的呢?
那首先是从双方互相对视开始。
这是因为《青之花》的动画也非常注意视线的演出,“把原作的精华亦即所谓的‘视线中孕育的戏剧性’提取了出来”。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线也同样具备戏剧性。
其中,长井龙雪在《青之花》中担任了第二集的分镜演出,长井也特地刻画了好几个视线交接的场景。
第二集中,这种关于角色对视的水平视线的远景镜头有好几个第二集中,富美被极具魅力的杉本恭己所吸引,恭己一位打扮比较中性、性格比较“Playboy”的女生,恭己的视线是具备侵略性的,也因此受到女生们的欢迎,并且轻易地吸引了富美的视线。
比如下图两人初见的场景中,恭己毫不掩饰的视线,加上对富美直白的评价(说她身高很高),让富美一下子躲开了对方的视线,然而即便如此,恭己依旧没有停止她视线的“侵略”。
实际上,视线,本身就是长井演出的一个特点,这一点在他演出的OP、ED中最为明显。
长井对人物视线的演出其实是配合镜头运动的,你会在长井OP、ED中看到许多角色突然望向镜头的画面,如此有特点的演出手法也被称为“长井节”。
就拿《龙与虎》OP1来说,前两个镜头,分别给大河和龙儿一个往上pan的运镜,然后两人望向镜头;又或者是最后的少女三人镜头,实乃梨望向画幅的左端,亚美转头向身后后望,大河从右望向正面,配合镜头的从下往上pan,或者是左右摇,人物视线和镜头运动形成了多样不单一的节奏感。
能形成这种节奏感,也多得了视线本身具备的侵略性——登场角色对屏幕外的你(观众)进行“侵略”。
《龙与虎》OP1而OP2第一组镜头同样也让角色向左向右走,视线互不相交,这暗示了进入故事后半,角色之间关系,或说心象世界的微妙变化。
远望的默契笔者认为,大河与龙儿两人的关系,即使在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也不能以“爱情”如此简单概括,但,动画早已通过画面,自然而然地,甚至可以说从第一集第一个镜头就已经将千言万语囊括其中——两只小鸟并列地站在电线杆上,这两只鸟没有发生过任何视线的交接,最终向着同一方向飞走了。
而两只鸟的镜头还在最后一集最后一幕重复使用了一遍,简单来说,龙与虎,从头到尾的关系正如那两只小鸟一样,是并列而远望的关系,因为,只有虎才会与龙相提并论。
不怕跟大家说,这一点同样是受到了藤津亮太的启发。
在《青之花》中,OP的标题镜头中,便是两位并列而望向远方的女主角富美和小明。
藤津亮太如此写道:富美同小明的关系与单纯的恋爱(=视线交错的情况)——用本片限定来讲就是富美同恭己的关系——在方向上完全的不同。
然后正因为是特别关系的原点,把“小学生的时候两个人紧握双手并立而行的背后姿态”这件曾有过的事形像化后,明朗地作为《青之花》动画的结束。
正因为是日常剧,像视线这样细微的事物饱含着深刻的戏剧性。
《青之花》的两位女主角富美和小明是时隔多年不见的青梅竹马,出于害羞,一方经常躲避对方正视的视线,无论是《龙与虎》还是《青之花》,两个主角的关系也是比朋友更亲密、更重要的关系。
这两部都将并列而望向远方的镜头作为多次出现的画面(后者直接在OP就如此更不必说了),定下了全片的基调。
《青之花》中,两位女主角一开始并没有互相恋慕,因此她们之间鲜少有视线交错,OP中的并列而望远是关系性的暗示——且既是过去的,又是未来的——并非是实际的故事情境。
《龙与虎》第一话第一个镜头同样如此,证据便是对龙儿和大河家的早晨分别刻画之后(此时他们还没互相熟悉),镜头切到了龙儿家的玄关处,那里一男一女两双鞋子(也就是进入OP前的最后一个镜头)。
长井曾说,这其实是最终话的暗示,这两双鞋正是龙儿和大河的。
也就是说,上一个镜头还是当下,下一个镜头就已经转进到了未来。
我们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下和未来两个时空是怎么被巧妙地窜连起来的——
两人都望向了画面的左上方,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对视线特写的镜头皆为偏移镜头,龙儿的脸置于画面左边,下面接的大河的特写镜头,她的脸则置于右边,相比于龙儿,大河的大眼睛甚至超出了画面,也就是说更加偏移,这两个镜头,面部在画面中的范围、一同望向画面左上方的视线,两者共同连成了一条斜线。
长井龙雪通过他擅长的视线演出,在通过镜头之间的调度之下,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指向斜上方的射线,动画在龙与虎两人仍未熟知对方的时间点上,通过交替剪辑,安排了他们“默契地”回首远望,似乎在那里,有来自未来的远方景象(玄关的两双鞋),有宛如标题“龙与虎”所示的命中注定,又或者是,这世界上那件“任谁也没见过的东西”?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图像无论是并列而远望,还是默契的回望,这两个镜头儿既可以是叙景之内的镜头(两只鸟儿可以是户外某根电线杆上的情景),但由于皆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这两个镜头又可以是跳脱于叙事之外,不如说,这两个镜头在后者的用处更大。
那么,龙与虎两人,真正的、或说故事里实际的视线关系是如何的呢?
和《青之花》里两个羞涩的女主角不一样,龙与虎两人的关系即使一方给对方做饭、一方蹭饭也丝毫不在意不尴尬,因此动画中没有将两人的对望作为“恋爱的开始”的象征,而是一开始就存在对望交错的视线,而无关乎爱情。
龙与虎的视线关系更多是有着上下前后的错位的。
上下,是因为大河的身高比龙儿要矮很多,所以他们对望肯定会一人仰望,一人俯视;而前后,则是因为他们经常不会并列着一起走,一般是大河走在龙儿前面。
这暗示着大河依赖着龙儿的关系,而龙儿则无微不至照顾着大河。
这种视线的关系,最初则是在他们俩结成恋爱同盟之后的第二话展现,这一话的标题刚好也是“龙儿与大河”,区别于第一话标题“虎与龙”——第一话是从旁人看龙与虎两人,比如龙儿的不良少年刻板印象,大河的掌中老虎传说,第二话才是真正深入他们俩的内心。
(顺便一说,这一话的分镜和演出是笠井贤一,恰好一年后笠井监督的《青之花》第二话中,长井做了同样的工作。
)
这种关系,正如亚美所说,龙儿就像是父亲一样。
而龙儿的妈妈泰子也经常说在龙儿身上看到他父亲的影子,也暗示着龙儿在故事中的心路历程,从讨厌父辈到想要超越父辈,因此在故事的结局,观众会为龙儿终于长大成人,踏上成为父辈的第一步而感动。
这种父亲的成熟,正是从小缺爱的大河所需要依赖的。
笔者觉得这种身高的差异导致的视线的不平衡,恰像露台前的朱丽叶与罗密欧。
1968年电影版剧照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属于两个有着世仇的家族,但这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后,即使知道了对方的身份,罗密欧也还是按不住内心的鼓动,偷偷爬上朱丽叶露台前与对方相见,这一幕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情景,两人身份的对立通过这种不平衡的上下方位关系表现出来,这又与这两个角色的精神品质——追求平等形成互文关系。
或许用宫台真司的说法:正因不平衡,所以才浪漫。
《龙与虎》第一话,尤其是龙儿家的场景,长井龙雪采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让透视变形,尤其是两人对立对视的时候,在广角镜头透视畸变的作用下,也容易对角色关系进行空间上的具象化,尤其是对望的情况下。
与之对比的是大河的家,虽然宽敞,但又寂寞,为了对比出落寞感,在涉及大河家的镜头几乎都没用过扭曲透视的广角镜头,在第十九话《圣夜祭》中,大河家里,无机物的玻璃圣诞树更是异样突出。
而龙儿及时赶到,填充了画面上的空旷,可见龙儿的出现,对大河来说是多么及时,有了龙儿在的大河家,不再显得冷清。
第一话中广角镜头下的高须家与第十九话的逢坂家而到了最后一集,龙与虎在龙儿老家卧室扮演婚礼情景过家家时,长井再次采用广角镜头,龙与虎的视线再次被置于镜头凝聚画面信息的中心位置,然而此时的他们早已相爱。
同样是广角镜头,同样是对视,但是他们的关系早已发生了变化。
此时,有着身高差异的龙与虎一低一高的对望,宛如和露台前的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经典图像般,将浪漫之差异感的具象化。
而《龙与虎》这种高和低的视线差并不限于龙与虎两人,还用于展现龙儿和实乃梨不同时期的关系变化。
第九话中,实乃梨坐在高于龙儿的栏杆,龙儿向上仰望实乃梨,而实乃梨却多次望向天空。
此处实乃梨谈到自己对天上的UFO、幽灵等幻想之物的情结,实乃梨将这些幻想之物用于比喻自己想要追求但却步的情感。
而此处龙儿与实乃梨同时的仰望,视线无法相交,也暗示龙儿对实乃梨的仰慕多于爱慕,实乃梨则有意躲避龙儿,将内心寄托于天上的明星。
之后,龙儿向实乃梨承诺,两人的视线与心灵才得到了交接,实乃梨开始期待龙儿可以满足她的愿望。
但是,这种难得的交接,在第十九话中断了开来。
实乃梨发现龙与虎的两情相悦,龙儿想要和她表白的时候,实乃梨一次也没有正视龙儿,她再次将视线投向了夜空,宁愿自己寄托于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愿景,再次逃避。
人设田中将贺曾说想要做不依靠台词,只靠画面传达氛围的动画,而这种两人视线关系的变化,正是藏在台词之下的隐形戏剧。
の・ようなもの在我看来,这种不变中,蕴含着的变化,也贯穿了《龙与虎》始终,成了本作浪漫感的一部分。
最后一话的最后一个镜头和第一话一模一样,两只鸟并列而愿望,正如龙与虎再次在并不宽敞的室内空间对立而互望、相吻,却也因为重复而出现了变化。
这两人的关系和龙儿与实乃梨,大河与北村,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差异,他们从冤家,到相爱,一直不变的是心灵相通的默契。
镜头的重复使用,视线的重复交错,成为了一头一尾的起点和终点,看似没变,但早已悄然变化,变化之中以却却又没变。
从一样的起点到一样的终点,也正如许多日常动画一样,日复一日的循环日常,不变应万变,《龙与虎》的循环与重复印证着恋爱与日常的深刻性。
而从不完全信息到完整的补完的浪漫,也见证着两人一路走来的足迹。
那件所谓的“谁也没见过的东西”,又是何物?
是“遇到对的人”吗?
笔者认为并非这么狭隘。
此处请允许我以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理论来解释,他如此写道: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叙述类型的特点是有一个隐秘中心。
……如果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世俗生活的种种细节和我们的小幻想、日常习惯以及熟知的物品,我们就会有滋有味地读下去——事实上,满怀惊奇——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指向一个更深刻的意义,一个位于背景中某个地方的目的。
总体景观里的每一个特征、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是饶有兴味、令人着迷的,因为在其背后隐藏着意义。
……托尔斯泰称其为生活的意义(或者无论我们称其为什么),那个我们乐观地相信其存在却又难以到达的地方。
……我们在这个世界(指小说里的世界)上的旅程,我们在城市、街道、房屋、寓所和大自然中度过的生活所包含的不是别的,而是对一种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的隐秘意义的追寻。
这个“隐秘中心”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以默契约下的秘密,正如《龙与虎》在最后,依旧暧昧地称那件“东西”为“东西”,含糊其辞,宛如需要观众填充的中空的甜甜圈,是充满着任何可能性的表达,是日常各种各样瞬息万变的戏剧性。
我难以对电线杆上的鸟儿作出最满意的言语的诠释,也无法代替他们对他们的视线进行解释,但是动画中的一切会带领我们观众通往一个你知我知的日常的中心,或许就在龙与虎他们望向的那个上方,或许就是实乃梨在合宿夜望向的天空,还有可能是那两只电线杆鸟儿飞往的目的地,在某个地方,有一件像“那样”的东西(の・ようなもの)等待着我们“看见”。
像那样的东西并不是别的东西,仅仅只是像“像那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の・ようなもの のようなもの)而已。
参考资料与注释:1、宫台真司,ling译,《涛声回响的年代 ——解说〈听到涛声〉的浪漫主义》,出自《海がきこえる (徳間文庫)》,译文地址:https://bbs.popgo.org/bbs/read.php?tid=76180;2、藤津亮太,ample译,《顔と顔が向かい合う、恋の瞬間》,出自《チャンネルはいつもアニメ―ゼロ年代アニメ時評》,译文地址:https://www.douban.com/note/521045922/;3、奥尔罕·帕慕克,彭发胜译,《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9;4、月刊アニメスタイル 第一号,2011.05;5、“の・ようなもの”为导演森田芳光的电影作品,“の・ようなもの のようなもの”为导演杉山泰一翻拍《の・ようなもの》的续作。
(虽然擅自拿来用了,但真的不是我在套娃。
)小后记: 很荣幸,最近笔者为Anitama写了关于《龙与虎》的视频杂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412597 。
不过因为本人的问题,稿子被责编红白老师修了不少,所以最终决定和红白老师共同署名稿子。
接下来本文想从这个视频出发,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关于这部让高中时代的我十分感动的作品。
原本本文只是想对原视频作补充,结果写着写着写成了全新长文……只能说,有的文章,要不是存在一个契机,可能一辈子都懒得写,反过来说,我能写那么多作品的评论,多亏了某个契机,其中95%的契机是因为给钱,对不起,我变得不纯粹了(哭)。
明天就是第25话了,虽然仍然期待着结局转向亚美——甚而干脆是悲剧结局好了——但知道这个概率已经无限趋近于零。
官配的力量显然是无可逆转的,而亚美,这个高傲而善良、尖刻而甜蜜的女孩,也将迎来自己的结局,那个龙虎背后的次要的结局。
这当然是一个注定的结局,支配这个结局的力量也支配着近乎所有的日本动漫作品。
我这么告诉自己。
然而当我回过头去,翻看所有亚美的镜头,看着她在两个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看着她经常出现的腹黑,看着她躲在自动售卖机的间隙里,看着她华丽的圣诞演出,看着她的长发她的双眼时,又如何能不抱怨这样结局的不公平。
然而又能怎样呢?
如果说看这部动画我学到了什么的话,那无疑就是,越成熟的人,会受到越多的伤害。
亚美,她就是太过成熟了。
她永远也不会像大河那样,撕心裂肺的哭喊着龙儿的名字,也永远不会像实乃梨那样,用无所畏惧的活力填平自己心里的沟壑。
她太清楚自己的位置,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
所以她永远是冷静和自持的,永远带有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是的,她多少次成为了别人的力量,她的善良和睿智多少次给了别人依靠。
然而,却没有人能够成为她的力量和依靠。
也许只有自动售卖机之间的缝隙能够让她依靠吧,当她紧抱双腿躲在那里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什么呢?
会是关心着龙虎的进展吗?
会是想着小实的心情吗?
或者,会是她自己的希冀吗,她那小小的、从不逾矩的希冀?
亚美的希冀让人特别痛心,因为她渴望的太少了,要的太少了。
也许仅仅是龙儿的一点注意吧,也许只是想走近龙儿一点点吧——当她多少次用湿润的眼神注视着龙儿的时候,当她在圣诞派对上穿着盛装走近龙儿的时候,当她屡屡别过头不与龙儿目光相接的时候。
我想象着她在心里痛骂着自己,然而仍然未能压抑住这渺小的希望,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龙儿的情景,只要这么想着,就会感到心疼。
她从来不曾忘形。
因为龙儿从未回应过她。
她甚至从来没有哭过。
她却受到了最多的伤害。
这是一个何其公平的世界,量力把伤害分给合适的人。
这又是一个何其不公平的世界。
我想象着亚美转身离去的背影,那是一个何其悲伤的背影。
走好,亚美。
到豆瓣里看评论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实乃梨……但是事实上,在龙与虎这个四角恋的青春喜剧中,实乃梨才是输的最惨的那一个。
不像亚美能用成熟来保护自己,不像老虎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地撒娇。
她能做的只是不断地奋斗来掩盖内心的恐惧,用有些无厘头的笑容保护喜欢的人和最好的朋友,在高须突然逆转的爱情中拿出自己的存款,笑着送走了私奔的友人之后蹲在亚美身旁大哭。
从一开始为了老虎她犹豫不敢接受高须的爱情,但终于下定决心后却遇上了高须的恋爱大逆转,实乃梨简直是输得一败涂地。
也许除了实乃梨外,没有人能在收到这样的结局后依然质问失去老虎的高须“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回来!
大河呢?
”。
最开头我很喜欢老虎,以为实乃梨是言情漫里必须具备的病娇形象。
但是从她跟高须被关在仓库里时说的那句“要把怯懦打飞,因为害怕也没用啊”,我才察觉实乃梨真是又强大又胆小,强大的是她用满满元气的笑容守护着一切,但又害怕选择害怕未来害怕伤害周围的人。
龙与虎的最后,她冲下楼梯去追老虎,大喊”我也——我也喜欢高须——喜欢高须龙儿啊!
是我一直小看你了——”,我能弱弱地说一声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吗?
这是我看过最诚挚最热血最温柔的来自女生的告白了。
所以说,只有卖的一手好萌才能获得最终的保护,始终像一个女汉子一样奋斗的话反而会让人缺乏保护欲。
不过,实乃梨会这样一直微笑下去吧,因为只有她才能做到。
小实永远都这么耀眼,元气满满的,去吧
个人认为龙与虎最好的地方是人物塑造,还有那没有半点超现实的能力的设定很舒服。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存在感,没有那个主要人物突然边缘化。
很多人说小实太过善良成为这部番的一大黑点,我并不这样认为。
小实真正喜欢龙儿的时间点应该是在暑假后,后来因为自己的罪恶感而放弃龙儿,选择未来,这样的设定我觉得还是比较真实的,小实是善良而非太过(个人观点)剧情开始为校园日常恋爱,略微有点拖沓,主要是太多了,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很正常,反正我对这种无感。
后面是我觉得使该番升华的地方,家庭问题,人物成长一一很好的表现出来。
其中我很喜欢的一个片段是:龙儿和大河要私奔,临走前龙儿说:逃跑的话,就算过了生日,也不会成长的。
到后面解决了龙儿母亲的问题,引出龙儿父亲的事,然后发糖,然后大河也成长到能面对自己的家庭问题并努力去解决,而不是像往常一样逃避,最后首尾呼应,完结撒花。
希望喜欢的人继续喜欢,不喜欢的人稍微留点口德,还有请先看完再评论谢谢。
当然龙与虎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作为我心中的神作我只会吹,最后,龙虎一生推!
先说个题外话:学生会长决定高二就要去美国留学,一直心里暗恋学生会长的男二大闹了一番,学生会长知道男二的性格,还为了不让他跟过去故意冷淡,然而最后依旧带着被大河打的伤疤走了。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情节:lovelive第一季,南小鸟也想去留学,也与惠乃果等人发生了一系列龃龉,但在最后关头禁不住对朋友的思念和唱歌的愿望回来了。
正像开头那首歌一样(具体歌词我记不清了):我们享受的是现在。
虽然最后是个happy ending,我还是在犯疑问:高中过去之后,南小鸟又会去干什么呢?
而在《龙与虎》的结尾处,假如编剧是lovelive的编剧,不如直接在23集打住,两个人直接去私奔吧!
没什么问题呀,两个本孤独的心灵相互敞开,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人生,岂不美哉?!
高须和大河相对于南小鸟和惠乃果并没有更迷惑,他们交不上来志愿表,对未来迷茫,南小鸟和惠乃果最后(我指的是第一季)不也放弃对未来的思考了吗?然而在这个故事里,私奔并没有成功,即使经历了和高须龙儿的热烈相爱,当大河回到家里,面对她的还是又空又黑的屋子。
泰泰和龙儿爸也私奔了,但龙儿爸在龙儿出生之前就跑到不知哪里去了(我觉得泰泰提起龙儿爸满口溢美之词更多是为了给缺少父爱的龙儿一点慰藉),谁能保障龙儿就不会变心呢?
最后大河选择了离开,花了一年去面对自己破碎的家庭,弥补自己给家人的遗憾(也是给家人弥补的机会)。
的确,爱使二人相互扶持,但它的终极目的是使二人相互独立,获得积极面对自己生活的勇气。
最后大河的离开把这一点凸显的淋漓尽致。
有个更有趣的细节:男二在毕业的时候打算去美国留学。
说句实话,总体看起来并不是非常棒这部番剧刚开始最吸引我的是,角色设定:两个看起来像不良分子的少年,一个是暴力女,一个是家居男从刚开始互相帮对方追着他/她喜欢的人,到后面发现喜欢的人竟然就在自己的身旁…中间还参合着一些亲情啊,友情啊按道理来说,这样的番剧应该就是很普通的纯爱,甜宠,撒糖撒的多就够了,让观众感到爽感就够了但!
看完之后,我觉得非常非常的别扭1.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都很喜欢后宫,以至于到后面女一女二女三都喜欢男主,是我真的是太想*了!
2. 女二女三的莫名“奉献”甚至女二后面还人财两空一身绿,真的是绝了!
后期,他们为了让女主直面自己的内心(对男主的喜欢)【注意,这是男主也在场】居然把女主堵在教室里,开启了大型的修罗场模式。
我嘞个乖乖,为了让男女主确定关系,编剧你也是够了!
居然通过这种方式,当时我看这段的时候真的是整个人都尬了,这什么鬼啊?
(ノ○Д○)ノ要知道当时这间教室里只有三个女生,而这三个女生都喜欢男主,这种莫名其妙的让女配奉献自己,让男女主升温的方式,我真的是好疑惑呀!
3.因为亲情问题而莫名其妙的私奔???
虽然动漫不能和现实相结合,但有些逻辑bug不能乱啊!
17,16的少年毫无责任感的私奔,原因也很奇异的离谱,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回来(说句实话,这里我是真的没看懂,直接快进了)这片段让我瞬间觉得男女主真的不成熟,完全在意气用事!
他们觉得光靠朋友给的房和钱和饭票就可以支撑他们活一辈子吗?
连高中学历都没有拥有的他们,可以在日本高压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吗?
估计连最基本的工作都难找,过个十年,5年后,他们的友情还能如今天如此吗?
到时候没钱没房,又该怎么办呢?
4.男主对女主的喜欢太突然同样是五人修罗场那里,男主意识到自己喜欢女主。
完全是靠女配逼迫(也就是:助攻)他对女主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呢?
是亲情吗?
毕竟他把女主当女儿一样对待。
可是又不算,是爱情吗?
可惜好像还没有达到那种感觉但你说它没有亮点吗?
不!
它的优点远远的大于了它的缺点,这也是我给四星的原因(优点就不夸了,本篇内容主要谈论缺点)只能说他的爱情写的太别扭了,就一种简单的他爱她,她爱她,他不爱她,他爱她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一共25话,最后的那几话才确立关系,前面一直各种各样纠缠,各种各样的退让,女二让女主,女主让女二,女三点醒女二,女二暴揍女三让我看的真的是心痒痒天呐,能不能不要在青春悲痛文学了?
苍天啊!
營造氣氛上下了相當工夫,很會用沈默來帶出欲言又止的感覺。
橋段清新可喜,感情和角色的描寫很有一套,沒有刻意賣弄自然而出。
不愧是蜂蜜四葉草2的監督長井龍雪。
平凡校园的校园背景。
他们不需要坐上Evangelion去打倒威胁世界的使徒,他们不具备超能力,他们不能瞬间移动也不能使用超电磁炮,他们不可以加入SOS团,他们没捡到从天上掉下来的死亡笔记,他们看不见虚,他们上辈子不是继承星星记忆的翼人。
他们,他们只是再平凡不过的学生。
在这样的设定之下,看到一半的时候男主女主男陪女配依然在打打闹闹,觉得它是不是注定只能成为“一部类似韩剧的东西”了呢——偶尔在网上看到了这个评价,并在心底某个地方产生共鸣QVQ但是,但是。
从亚美酱对实乃梨说的那句“罪恶感消失了么”开始,我才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如梦初醒(别乱用成语啊喂!
):有多少藏在剧情后面的剧情我没有看见?
是我把欢天喜地看得太理所当然了吧。
是前面的那些每天每天的甜腻让我的智商越来越低了吧。
以为每个人都是把内心呈现于观众面前的baka么。
以为剧情都是即使角色们嘴上不说,行动不表示,也会依靠旁白说出心理活动么。
无知真是一种罪过啊!
那些埋在浅处的伏笔,那些爆发在内心深处的感情。
是的呀,再平凡不过的学生了,行为举动什么的却被赋予着天马行空的色彩,二次元才会出现的吧,现实中不可能的吧,太神话了吧,恶俗了吧。
可是在高须坐在水里的那番表白面前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OP1里穿黑丝的大河面前,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乃梨亲吻自己拳头的样子面前,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默契地拦住前门后门的北村君和亚美酱面前,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泰子说高须努力学习的样子KIRAKIRA闪着光时的微笑面前,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响亮地叫出了“鹦go酱”的小鹦面前,阵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大合照里大家的笑容面前,不得不败下阵来。
在这样的剧情面前,败下阵来。
于是在最后看见“全集完”三个字出现的时候,先前的那些什么想法,什么意见,什么评论,都抛诸脑后了。
我记得的貌似只有当时自己的嘴边升起了微笑啊。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大河不仅得到了恋人与亲友的爱,还学会了自爱。
这样的她,我相信能够自然而然的得到幸福吧。
生活是很困难,但没关系。
因为你是被爱着的。
哪怕有着阻隔,充满险阻。
每个人的幸福都只能靠自己来争取。
无论他人怀着怎样的好意尽力相助,也无济于事。
龙与虎的再会,仍旧在青春之中。
我绝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sissy,我当时看这部番完全是因为...因为啥来着?
曾经弃番 后来又补番 可是感动并没有那么强烈 电波对不上
3
关于青春,关于友情
小时候看过
某姐姐的推荐,有点小温馨,但对萌战的优胜者实在无感
原来和某花是同一个编剧,怪不得都觉得这么难受,就这么喜欢创造作的女主吗?
像《通灵王》中安娜大人的女主角大河(虎)很喜欢啊
大河可以一生推!!!!!!!!!!!!!!!!!
不喜欢女主 喜欢女二 男主太弱 剧情不草
端着新八几脸的万人迷北村,真有点哭笑不得。
日本动画 校园 2008年10月
新八竟然是男二。。。
垃圾
哭得像个傻子,好怀念这样的青春热血,家庭煮夫龙儿太棒了!
女主真是巨讨厌巨恶心钢牙附体了吧。。。
原作党万岁!
实乃梨死一百遍!!!
高了
………………过了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