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Le Deuxième Acte,Second Act,敬我们美丽的职业,鬼才智将戏中戏(港),拍三小电影(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蕾雅·赛杜,文森特·林顿,路易·加瑞尔,拉斐尔·奎纳德,曼努埃尔·圭洛特,弗朗索瓦丝·加奇奥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4
简介:型男大卫受够了痴女芙伦丝的疯狂纠缠,决定带上哥儿们威利共赴饭局,好把这个烂桃花甩锅给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老套的爱情喜剧很快就画风丕变,在演员凸槌之后,摇身变成不断电的拍戏直播秀。演员们一面斗嘴怒喊不录了不录了,一面还是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直到一名紧张到皮皮挫的临演,把所有人逼往崩溃边缘⋯⋯详细 >
你可以摆烂直到PTA邀请又变成老戏骨指指点点,可以做功成名就的法兰西玫瑰却让家人蒙羞转台,也可以幕前直男恐同幕后和老baby痴缠花式play,当算法就是王法,影帝和临演不过都是蝼蚁,职业倦怠和热血梦想也没什么两样,AI审查阉割成为独裁者,而艺术家却被工具化,长此以往,还会有编剧艺术、表演艺术吗?当第四堵墙消失,花絮和正片的界限被抹除,我们不禁发出和杨妮克一样的疑问:这是否也是电影的一部分?在座的各位或捧腹大笑或悲从中来,别忘了,我们其实都在这条沉落的船上。当fiction与reality一样令人绝望,戏里戏外double kill透明无能的茄哩啡,我只能杀死自己一遍又一遍,直到真枪实弹。我愿称导演为新时代的阿巴斯,尽管它没有ass!!!
肚皮约才是真AI。鉴定完毕。以后AI世界只有肚皮约可存活。
#SummerIFFNO.6#PE 2.4# 全片基本采用大量台词对话 和无厘头搞笑 密集堆叠 但实际上有许多恶臭言语输出 并没有感觉多好笑 整个80分钟左右简直是折磨
导演的自黑加自嗨,最好笑的部分是AI的发言。
没人再看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齐声唱是电影里的事”、#Metoo、AI、抵制文化…还有时而真实时而虚构的玩弄;短短八十分钟,它承载了相当多的火力与属于作者本身的表达。大段大段的角色争执、乃至近来这种没有新意的重复很劝退,但结构上连同整个卡司又很喜欢。很参差的观感。
不行,欣赏不来
虽然是圈内笑料和元电影,但杜皮约嵌套式不断打破虚实界限的结构依旧很奏效,曾短暂用过的片名是“致我们美丽的职业”,让演员表演和演员本身在虚构和“真实”之间不断穿梭,在重叠反复的虚构中试图触及到“真实”。片尾蔓延的摄影机轨道让电影像一列不知道开往哪儿的火车,是杜皮约面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电影未来和意义的疑虑。虽然一些梗某不如其它梗那么奏效,但依然不失为很棒的开幕片选择,似乎让人期待这届电影节能提供某种答案。
我比较担心最后一幕的轨道断掉,还好没有。有时候挺佩服演员信手拈来的假。
一般般
真实与虚幻的嵌套《真实》已经玩到极致了,这部更像是纯戏虐,还搞什么AI导演AI剧本这套,做心脏手术打手机这幕我真的笑出声了,不得不说杜皮约的演员信念感都好强!
不够惊喜。
不知道是不是借此嘲笑一切
杜皮约近几年作品有个共性就是高概念的戏谑无法完成对全片的续航,而这种不止一次发生的观感跌落恰恰也大多也都是在每一部片子的“第二幕”,具体到本片,扎实的卡司构成和话赶话的对白衔接可以完成前期对观众注意力的拿捏,但中期与高开低走相伴的就是一种快速涌上的无聊感,关于AI的解构太浅了也太陈旧了,而结尾那一枪又有谁会想不到呢?以及最后漫长又迷茫的滑轨,仿佛印证着法国昆汀也不知道电影该去往何方
困,有的部分较为有趣
6.0。尚佳的開幕片選擇,但杜飛無止境的虛無主義結構已逐漸讓人厭煩。
【8.3/10】Holy个杜皮约啊,但并非不可预知的无限向前翻转,禁锢在两种状态间反复拉扯,伴随语气的萎靡和AI的引出,抵达清晰的、摆烂的尽头,绵延的轨道是愁也是爱。相同的情绪,是比《Daaaaaalí!》更好的方式
好无聊的片子,巴拉巴拉没完没了,看得人气不打一处来。
@CannesBazin 这一次如果在最开始,演员/角色的内与外还创造了部分歧义的乐趣,三十分钟之后,我再一次困惑于昆汀·杜飞做电影的动机。或许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深陷于一个无限嵌套的怀疑论结构中,满足于创造一些浮皮潦草的笑料。但这既没有办法于生命有所慰藉,本质也不有趣,随着嵌套的深入,一种于人于世界的麻木乃至厌恶油然而生。他的电影没有让时间变得更珍贵,反而让时间变得廉价,诱导出生命里那些俗不可耐的部分,那些通向乏味和空洞的时光。
#Cannes2024-01 戛纳开幕片选择喜剧消解了电影节的庄严氛围,但是影片情节与台词之荒诞又让身着华服的贵宾们在“到底该不该笑”之间犹豫片刻。一对恋人,一位父亲,一个好友,四个人的餐桌戏,戏内是烂俗的爱情故事,戏外却透露着演员之间的冲突龃龉,结尾一转,方知这是戏中戏中戏,结尾仿佛永无止境的推轨又把视角延续到影片之外。“第二幕”在三幕剧结构中意味着递进,主人公尝试解决问题,却发现矛盾愈演愈烈,情况越来越糟。昆汀·杜皮约喜欢探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巧合与调转,嘲讽“删除文化”,嘲讽电影无意义,嘲讽大数据电影,嘲讽“第四堵墙”。
还是熟悉的配方,戏中戏中戏,真实与虚幻的边界被模糊得非常成功。差评说杜皮约年年拍这种一样的东西有何意义,没意义恰好就是可爱之处,没有因果律的无目的的放飞,依旧让人着迷。